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五篇)

时间:2019-05-15 08:3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第一篇: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载体。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遵循纲要精神,本文将从游戏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途径,形成幼儿的合作意识;利用不同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结构游戏),以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作辅助,通过这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学习合作技巧,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游戏 合作能力 环境 行为 合作意识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有合作意识,能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每个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幼儿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许多游戏活动中,常常喜欢告状或互相攻击,遇到困难往往是求助于 老师,而不会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有困难时,也没有帮助的意识。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协调人际关系、立足社会、适应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当今的幼儿,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的模式里,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本文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阵地,从合作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游戏中传授合作方法、提供合作机会、强化合作体验、教师树立合作榜样等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和平相处,平等交流,从而使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以适应未

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把幼儿(自信、主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分享、同情)放在首位。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和最受欢迎的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活动的群体性就更加明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相关教育,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的目的。

一、如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天性好动,遇到新的玩具或活动都有立即尝试的欲望,有的幼儿就不听老师的要求随即就行动起来。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应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游戏才会更有意义。如:在开展“背对背夹皮球”的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因两人用背夹着球行走而感到新奇,迫不及待地往前走,但是因缺乏经验和技巧会老是掉球。为了让孩子明白两人用背夹着球不但可以走,而且可以走的很好,就需要老师进行示范,并告诉他们这个游戏要两人配合默契,手臂交叉,背要靠紧,尽量让脚步迈得整齐些,小朋友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嘴上喊着“一二、一二”的口令,他们肯定会玩的很起劲的!

(一)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周围熟悉的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里,孩子们玩的时候都知道有爸爸、妈妈还有宝宝,一个小朋友扮演爸爸,一个小朋友扮演妈妈,还有一个小朋友扮演宝宝。但是,他们都会争着扮演谁,这样就会争吵不休,如果老师来指导一下:某某小朋友来扮演谁,下次谁再来扮演谁。把角色分配好,还要相互合作才能玩的好。角色分配好以后,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会学着在家里看到的爸爸、妈妈的样子来扮演,而当宝宝的小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会学的很像。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懂得角色游戏时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互相配

合好,才能玩得更开心。

(二)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音乐游戏将音乐、活动内容溶入游戏的形式中,所以音乐游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而且使幼儿在教育情感上获得美丽的陶冶。只要教师略加指导,幼儿就会受益甚多。比如“小熊和小孩”,这是一个随音乐表演的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怕被大熊抓去就站在原地不动,这时就需要老师让大家分散开来,并注意互相配合,当大熊要抓某个小朋友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主动去逗大熊,引开大熊的注意力,以达到营救的目的。如果孩子们按照这个方法游戏的话,就会感觉有趣多了。

(三)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经常喜欢用积木等立体物体搭建玩具,老师需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比如:在玩搭房子的游戏时,老师可以把小朋友分成几对,一对两到三个小朋友,让他们来比赛,看哪一对搭的又快又稳。老师要强调小朋友们必须合作来完成,不能争吵,如果发生争吵的那一队就算输。这样孩子们就会懂得要合作才能赢得比赛,也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一种品质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理念要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去,激发幼儿合作兴趣,更多地为幼儿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和技能,为幼儿良好个

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方面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目前,我们的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造宽松的合作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为积极有益。教育家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提示了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利用、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营造宽松的合作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降低幼儿的焦虑程度。紧张、压抑的环境会使幼儿产生提防的心理,幼儿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放弃自己的合作行为,缩手缩脚。

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不”字当头,容易产生消极的环境气氛。处在这种气氛中的幼儿,心理就会紧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从而发展

他们”。

幼儿只有在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轻松、自主的环境中,不需要太多的约束,这样才能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关系,给幼儿足够的宽松、自由,降低幼儿的心理压力,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创造条件。

(二)发现、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到幼儿的言行。当幼儿有合作意识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合作的建议,如:“你们可以一起试一试。”“你去问问别的小朋友。”;当幼儿与同伴一同游戏,合作行为产生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你们玩的真棒!”“你能帮助她,很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言语、微笑的面容,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并逐渐从合作意识中,自觉

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三)传授一些合作游戏的方法、技能

受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下,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正确指导幼儿进行合作。比如:结构游戏时,应让幼儿知道,只有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搭建,才能把城市建造地更大更漂亮;当同伴遇到麻烦时,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或者是用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她(他);当自己有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除了可以求助于老师,还可以询问同伴;当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协商、谦让、或制定游戏规则(黑白配、石头剪子布)来解

决。

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如:“你跟他说说,你们两个一起玩。”“如果你去帮助他的话,他会很开心的。”“他遇到麻烦了,你去看一下。”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步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另外,对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讨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会怎么做。通过学习观察,使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从而产生

合作意识、合作行为。

(四)提供充分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的机会很多,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幼儿“搭建脚手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

(五)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人作为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因此,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工作中,教师之间要能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如:一同排练班级节目,处理班级事务,一起搞卫生,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工作中互相帮助、合作„„这些合作的言行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领域:“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所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书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二篇: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因此,让孩子学会友好交往,是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如今社会家庭模式大多是“6+1”的比例,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长们都是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让他们在一个巨大的保护伞下成长。所以,大多数孩子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不断膨大,容不下别人,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经常与他人产生冲突,不会化解矛盾。这个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容忽视。小班的新生第一次从家庭生活步入集体生活,每个幼儿都开始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所以我认为,交往能力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小班抓起。而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特别感兴趣的活动,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运用游戏手段从小班幼儿开始加以培养,能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成熟和发展打下基础。

(一)促进幼儿交往的丰富多样的游戏类型

1.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又叫“建筑游戏”,结构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幼儿间的合作,它需要幼儿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而且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合作方式,最终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2.角色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通过各自分工装扮角色,不停地进行着交往。这种以游戏中的角色进行的交往能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它为幼儿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交往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实现。

3.体育游戏

很多体育游戏带有比赛、竞争的性质,这就需要孩子互相配合合作才能完成。

4.音乐游戏

是以唱歌、跳舞、音乐欣赏为基础设计的游戏,在不同的音乐游戏情境中以角色身份进行交往开展游戏。

5.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故事童话等作品中角色的再现,角色间要相互配合要有集体性,提升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合作能力,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

(二)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具体措施 1.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基本的礼貌用语。

幼儿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在园生活中,经常是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这种事情好像很多,也许大多数老师都已经司空见惯了,这样怎么能交到朋友呢?所以基本的同伴交往要学会礼貌用语。有的幼儿性格上较胆怯,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也知道该说对不起,但却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所以总是不主动去说,这样如果老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永远不会获得做错事主动道歉的礼貌习惯,还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孩子的交往能力,使他没有朋友。那怎样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呢?如何教幼儿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我刻意去扮演一个“冒失”的老师:组织排队时手臂“不小心”碰到孩子、给配班老师递东西时掉在地上、游戏时“故意”与孩子发生轻微碰撞。。每当“意外事件”发生时,我都第一时间微笑着主动的去道歉,在得到原谅时我都主动的跟孩子拉拉手,或者拥抱一下;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碰到自己犯错误时,已经渐渐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主动道歉,接受别人道歉时也会说“没关系”。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礼貌用语的正确运用,使我班幼儿的友好关系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趋势。

2.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交往中的良好行为

在幼儿园里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孩子间“告状”的声音总会此起彼伏的出现。有些幼儿占有心理很重,什么东西都爱往自己前面放,不会谦让。如“他不跟我玩”、“他使劲在我耳边大声喊”、“他的玩具不借给我”等等,这是幼儿交往中最易产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而我会利用各种方法:故事、儿歌、情境表演或在幼儿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

首先,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只有一个玩具,两个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鼓励幼儿与同伴协商游戏的玩法,如“两个人轮流玩”或者“两人一起玩”等。然后请幼儿讨论并说一说他们应该怎么做,接着请幼儿表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模仿表演活动中练习与运用商量用语。了解交往中的良好行为如轮流、互相交换、妥协等。

另外,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玩玩具时,我会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师有什么好主意、好办法,是怎么和小伙伴说的、做的。用平等友爱的笑容和语气与她们一起合作建构,分享成功的快乐。在幼儿做作出了初步的分享行为后,如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生日,当“小主角”说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带来了大蛋糕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的话时,我定会给予积极的赞赏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一定的自豪感,逐渐形成内化的分享意识。早上入园、下午离园时,我也更会面带微笑主动热情的与孩子和家长问好、告别。久而久之,渐渐地带动了幼儿的热情,激发了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

最后,我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的表演角,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如:小朋友到娃娃家玩,教师扮演主人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做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了解到“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慢慢的孩子们学会了谦让,提高游戏的协作性。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个人玩到后来的合作着玩,幼儿玩得自在而融洽,学会了许多礼貌用语,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的交往刚刚开始,他们还不知道如何主动结交同伴,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比较被动。这时,教师应利用游戏引导他们愉快的寻找自己的交往对象,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可见,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幼儿交往的活动。游戏为幼儿间的友好交往提供了机会。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学会基本的交际技能,如交流、沟通、合作、分享、交换等。所以,小班幼儿在意识形成的初期,应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游戏中培养友好交往的能力,为他们的将来打好基础。

第三篇: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研究总报告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负责人:吴银娟

课题类别: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一般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课题批准号:JQ(2009)G26 工作单位:酒泉市瓜州县第一幼儿园

原课题组成员:史秀玲、赵秋爱、李海燕、王春、李永艳、聂红清、吕娟、杨瑞娟

现课题组成员:赵秋爱、王春、吕娟、杨瑞娟、吴海蓉、康婷婷、杨蕊馨、郭晓雯、王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为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石。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能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为了帮助孩子们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来发展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探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幼儿学会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还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翻阅几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有关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文章较多,但大多数只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合作的意义,涉及具体操作措施、策略研究的则比较少,即使有也都比较笼统、零碎,而从各类游戏入手系统地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更是不多。因此,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的空缺,并对我园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将在分析、调查、研究影响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以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所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 合作意识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对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相当重要。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就是让孩子学会了一种受用一生的本领。

2.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还能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

3. 精心设计合作游戏,努力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以不同的游戏内容吸引各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独自玩与合作玩的不同感受,逐渐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才能较快达成目标,理解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

4.具备合作精神是合作素质形成的前提,就是让幼儿产生合作愿望和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使之懂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能让整体活动得以进行,并不是孩子们放弃自己的要求,而是要让他们知道,若想集体生活的秩序不被打乱而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需要每个人向同一方向努力,使幼儿获得了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主要目标为重点研究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直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在游戏活动时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探索其有效性,尝试其研究的价值,为此课题组研究的任务是: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理论修养。

2.如何在各个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创建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意识,充分展现个性,从而提高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性。

3.在游戏活动中大胆应用园本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材料,在游戏活动中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网络,并形成一定的应用模式。

4.在教学游戏活动和日常游戏活动的组织中,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挖掘、创编游戏活动的能力,也满足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

6.通过研究,将适合大、中、小班的游戏活动,加入到园本课程中,丰富园本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各种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有关的论文、论著、图片资料,了解最新合作教育的研究动态,汲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了解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正确理解“合作”的含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观察法: 通过在自然情境和教师有意创设的情境下对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强调观察时的记录,除教师书写的合作游戏外,侧重观察工具的使用,如照片等的收集整理,让更多的人通过资料共同参与到观察的过程中来,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共同为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出谋划策。

3.行动研究法: 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就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诊断、加以讨论、拟订计划、行动、评价总结,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反馈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二)研究的过程

1.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户外游戏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游戏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探讨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指导策略,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将共性的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3.对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的,我们给予大力表扬和奖励,并组织老师交流经验,不断培养和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4.以深入班级观察、记录区角活动案例为依据,然后再对研究内容按层次、分阶段进行研究,逐步提高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能力,从而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建构起积极、有效的师幼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大、中、小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情况,我们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区域自选游戏和特色游戏活动中探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方法、途径、手段。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1.将合作意识的培养融入一日的教学活动,优秀课例的出现进一步充实了园本课程。

为了更好的诠释课题《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全园的老师刮起了一股只要游戏合适,就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龙卷风。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许多优秀的课例涌现出来:如:《乌鸦喝水》《喜羊羊和灰太狼》《认识时钟》《熊和石头人》《对不起,没关系》《单双数》《有趣的磁铁》等等。这些优秀的课例加入,为我们的园本课程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让园本课程更加多样化。

2.各班特色区角游戏开展有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成效显著。

区角游戏活动有着集体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这一课题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区角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对活动区进行创设,我们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能力和个性,丰富活动的内容。

(1)在小班开展的“特色粘贴”活动时,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碎毛线、皱纹纸团、落在地上的花瓣开展活动。介于小班的孩子各个方面发展的情况,我们采取了2-4名幼儿粘贴一幅作品的方法。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为幼儿降低了难度。在本学期开展的“以主题活动为主的区角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活动“交通工具本领大”“可爱的春天”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自己粘贴桃花,集体制作一棵桃花树;两人合作粘贴蝌蚪,集体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这样既让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美化了室内环境,更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2)在中班开展的区角特色游戏有“废纸加工厂”、“神奇妙妙屋”、“玉兔京剧团”、“美食一条街”和“照照镜子”。“废纸加工厂”中我们利用幼儿收集的各种废纸进行再加工,制成不同的纸塑作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将全班的孩子分成四组,一组撕废纸,一组泡揉废纸,一组给废纸造型。剩下的一组给纸塑作品涂色。“神奇妙妙屋”是让幼儿合作装饰石头,一组幼儿洗石头,一组幼儿画石头,一组幼儿给石头画上色,一组幼儿在石头上刷漆。在这个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玉兔京剧团”、“美食一条街”和“照照镜子”则是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3)在大班开展的区角特色游戏有“口风琴小乐手”、“奥尔夫音乐”、“电子琴合奏”。在 音乐声中,幼儿按组拿不同的乐器演奏,在演奏的过程中看指挥,合作起来奏出美妙的节奏乐,合作中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4)中大班有两个班开展了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绘本的区角活动——“小小绘本屋”。孩子们分组后,一组画故事中的角色,一组给画好的角色过塑,一组剪角色,一组画背景,一组在背景上粘角色,最后由老师装订成册完成绘本。

我们在区角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及能力的效果显著,成果丰硕,得到了县级部门的大力肯定,多次迎接上级观摩团和周边幼儿园教师来园参观学习。3.日常教学活动中合作游戏开展有序,提高了幼儿合作意识。有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是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这一课题不能替代的、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园本课程进行教学活动,我们提供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设计有利于幼儿的合作意识提升、兴趣发展能力、突出个性的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内容。

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依据故事情节和诗歌内容玩角色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魅力;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对唱、合唱、表演唱等方式表现歌曲,用集体舞蹈的形式展现合作带给大家的视觉美和听觉美的享受;在体育活动中,以接力赛、小组赛、两人合作、多人合作、师生合作和家幼合作等形式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感受合作带来快乐同时提高了幼儿肌体的能力;在数学、科学和社会活动中,把小组讨论、小组操作、小组竞赛和集体合作的活动模式作为活动的首选模式,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感受的合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方便,从而发展其社会性。

4.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我们幼儿园工作的又一大亮点,也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这一课题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结合国家大事、季节特点、重要节日和园内的工作行事历,不定期的组织全园教职工和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1)在春季举行幼儿运动会,让幼儿在激烈友好的氛围中,通过与同伴合作或与家长合作的形式参加竞赛,以自己和他人的共同努力合作完成游戏并获得奖品的方式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2)在清明节组织幼儿步行到“红军纪念塔”扫墓。在行进的过程中,使幼儿明白只有跟好队,和上他人行进的速度才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在扫墓活动时,幼儿只有听教师的口令,按顺序献花才能让扫墓活动顺利进行。

(3)以多样的节目迎接“六一”的到来。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幼儿参加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大型团体操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节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节目的基本动作,听旋律表现音乐。在排练和表演节目的过程中,了解团体的重要性,知道只有和别的幼儿合作才能更好的达到演出的效果。

(4)在国庆节组织幼儿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合作绘画十几米长的画卷,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5)从2011年开始,我园在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次全园教职工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比赛。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一日活动中组织幼儿游戏时也有意识将游戏规则趋向于合作。孩子们在课间活动时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他们的合作意识有了提高。

5.提高家长认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我们充分利用每学期两次家长会,通过读文章、举实例,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2)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丰富,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公开课教学,实践活动包饺子和做杏皮、庆元旦晚会、班级组合画等。还有全园性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广播操比赛、故事表演大赛、家园同唱等。这些活动使家长逐渐意识到合作对幼儿的重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科研,加强家园互动,更增强家长和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课题研究成果汇集

1.大、中、小各班的教师设计的合作游戏和活动观察记录。2.大、中、小各班进行游戏活动中的图文资料。3.论文、课例发表或获奖,教师教学获奖。

(1)吴银娟:论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发表于《甘肃教育》2012年7月第13期。论文《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发表于《当代教学杂志》2013年1月第1期。论文《巧用IBM游戏,让幼儿感受音乐》发表与《酒泉教育》2012年6月第六期。

(2)王春:论文《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运用》发表于《甘肃教育》2012年8月下第16期。

(3)杨瑞娟:论文《发挥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魅力》发表于《教育学文摘》2011年10月。

(4)吴海蓉:论文《丰富幼儿情感世界,让爱伴随幼儿成长》发表于《酒泉教育》2013年第一期。

(5)吴银娟: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在传统游戏活动中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一文,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征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6)赵秋爱:撰写的“两基”迎国检征文《倾心于孩子的今天,着眼于孩子的明天》荣获三等奖,论文《营造氛围 家园共促小班幼儿健康成长》在2011年全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7)王春: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一文,荣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征文评选活动二等奖。

(8)吕娟:撰写的《浅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2012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报告)、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论文《多媒体教学在主题活动中的运用》一文,在2011年全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

(9)杨瑞娟:论文《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研究》一文,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征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论文《鼓励——促进幼儿规则教育的“棒棒糖”》一文,在2011年全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评为一等奖。

(10)吴海蓉:撰写的《在美工区角中合理投放乡土材料的几点做法》获得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市级二等奖。

(11)吴银娟:课件《神奇的小火车》在2012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省级三等奖。

(12)吕娟:课件《小猪旅行记》在2012年第六届全国幼儿信息技术应用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国家级二等奖。

(13)吕娟:课件《小花籽找快乐》在2010年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甘肃赛区三等奖。

(14)吴银娟老师在2011年被评为瓜州县幼儿园音乐学科带头人、杨瑞娟老师在2012年被评为瓜州县幼儿园学科带头人。

(15)吴银娟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kidsmart小小探索者项目软件与园本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鉴定通过。

(16)吴海蓉老师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工区角活动的研究》结题。

(17)赵秋爱老师荣获2012年县级先进幼教工作者。(18)王春老师2011、2012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幼教工作者。(19)王春老师获得在河西学院举行的“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2)”的结业证书。

(20)吴海蓉老师2011年获得县级模范班主任称号,2011年获得县级语言学科带头人。(21)吴银娟老师2012年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22)郭晓雯老师被评为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组联工作会议会务工作先进个人。

六、研究成果分析

1.“民主合作式”的关系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教师之间采取合作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组教师与其他教师始终保持主题式的对话关系,教师、家长及社区之间形成研究共同体,保持相互“协作”与“支持”,这种合作使整个研究制度具有“民主”的意义,“研究共同体”的关系更显和谐与默契。

2.现场观摩活动与研讨是教师普遍欢迎的且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方式。定期召开观摩与研讨,是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题组成员,我们在研究中进行具体的活动,全园老师一起探讨在教育实践中的作为,对教育的理解、遇到的问题以及试图尝试的方案,一起分析问题、讨论方案,发挥集体的智慧,开拓大家的视野,提高大家的成就感。

3.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设计的游戏让幼儿的能力得到锻炼,合作意识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带动了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七、课题的反思

合作意识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其次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课题”探索是促进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有效载体,虽然指导方法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但它为教师研究园本课程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促使我们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第四篇: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序言: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并且提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原则。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普遍现象的正确总结。儿童的社会需要日益增长,交往是儿童强烈的心理需求,儿童喜欢交往,乐于交往,交往可以使幼儿协调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本专题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角色游戏培养中班幼儿在园期间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自主性交往合作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什么是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所谓交往能力,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相互联系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否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成人(父母、老师等)的交往,以及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两种基本形式。幼儿的社会交往培养内容包括:(1)交往态度:包括主动交往、被动交往、相互交往等方面;(2)交往能力:包括合作、轮流与等待、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交往策略等方面 ;(3)友好行为:包括分享、助人、谦让等方面;(4)交往行为习惯的培养:包括礼貌、诚实、爱护公物、维护环境整洁等方面。以上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养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在交往中有较强的主动性,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具备合作、分享、轮流、等待、遵守规则和解决冲突等方面的能力;与同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在交往活动中是受欢迎的,常被同伴接受,很少发生纠纷;与同伴友好相处,能主动、自觉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能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与同伴分享,在利益面前能谦让;初步养成讲礼貌、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文明行为习惯,能按照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发展责任感和独立性。

2、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1)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幼儿期是人的交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启蒙期。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帮助幼儿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行为调节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件。

(2)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皮亚杰认为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和同伴的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

二、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独特意义

1、什么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

2、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独特意义

(1)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愿意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并不断巩固他们的角色意识,使幼儿尽可能以角色身份进行相互交往,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权力,让他们自选角色。例如:幼儿进行喜欢的娃娃家、开商店、开医院、公共汽车上等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马卡连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如同在劳动中一样,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思维。”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

(2)角色扮演的意义还在于使儿童体验成年社会,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幼儿时期,由于不能摆脱自我中心,所以不能以他人的立场、角度去考虑问题。而角色游戏是以扮演某种社会角色为基础特征的,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例如:在活动室里设立医院角、商店角,体验“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孩子们你来我往,情绪愉快,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3)角色游戏的不断丰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角色游戏使幼儿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及个性形成的基础,也是实际教育与研究的难点。如:小班“娃娃家”中的“妈妈”,刚开始常常是给宝宝喂饭、拍宝宝睡觉等摆弄玩具的游戏情节,到后来,“妈妈”增添了在家做饭、请客人到家做客和“为娃娃过生日”等游戏过程,幼儿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逐渐了解了自己的行为,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最基本的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在理论上,真实的同伴关系和想象的角色关系被认为是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两种社会性关系对幼儿的社会互动和观点的采择能力、人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同伴友谊等有着影响。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幼儿在与同伴互动过程中认识到他人会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与态度,能够学会协调不同的观点,解决一些人际间的问题与冲突,改善同伴关系等。因此,通过开放的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懂得了互动、轮流、合作、分享解决冲突等基本的交往技能。

(4)角色游戏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品德在幼儿的社会发展中占有核心的内容,也是社会性发展的至高水平,在幼儿阶段尚无成型品德,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与教育有助于品德的形成。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对人有礼貌、珍惜工作人员的劳动和尊重老人等,都有助于幼儿懂得分享互惠,利他助人、相互谦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再现周围人生活的过程,较其他游戏更需要相互的联系和协调配合,幼儿角色游戏水平能体现幼儿的交往能力,并能通过游戏有效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表现

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件。为了全面了解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社会交往能力,以便进一步为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对我园中班100名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通过创设环境开展游戏,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经过细心观察、测试,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存在着以下障碍:

1、游戏的持久性差,需要成人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

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幼儿角色意识并不明确,更换角色相当频繁;对社会化的反映极少极少,多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的琐事;他们游戏的目的性不强或者说根本没有,很多时候还存在着小班的特点,需要老师不断地捕捉角色语言、角色动作、角色情感。需要老师根据年龄不同来“对症下药”。另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的特点。

2、角色扮演意识不强。

在观察中发现,再现故事的目的性角色行为中,由于中班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不强(所占比例87%),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日常行为与扮演行为;另一方面中班幼儿的语言、移情能力等也限制他们的角色扮演能力。幼儿在再现故事内容、扮演角色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段,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的综合运用等方式。中班幼儿主要以动作为表现手段(所占比例为57%)。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受其言语表达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他们对动作更有兴趣。

3、在游戏中发生矛盾时,不能独立解决。

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结果表明,只有 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因素

现代居住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居住的场所逐渐具有高层封闭的特点,邻里之间咫尺天涯,互不往来,城市中开始出现“高楼综合症”,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逐渐侵占了他们的游戏时间,这无疑是孩子们自私、孤僻、攻击性行为、与同伴之间不能相互谦让等问题滋生的“温暖环境”。孩子进入幼儿园,“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便显现出来,外在的交往环境与幼儿的内心世界产生了种种矛盾,从而影响人格的健全。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2、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缺乏同伴,遇到问题都是大人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发展,同伴间互相不理解、不尊重、自以为是。因而,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角色之间的冲突等矛盾,这时,我们主要引导幼儿丰富社会知识经验,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游戏就不能顺利开展,更谈不上交往合作。

3、教师的因素

(1)在角色游戏中,大多数教师把指导重点放在幼儿智力、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上,如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不大声说话,对别人要有礼貌等,并习惯于用成人的做法来要求幼儿。没有按幼儿意愿,教师凭主观想象分清好角色。(所以幼儿积极性不高)

(2)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

四、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经过实践研究对幼儿的角色与交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

(一)从教师角度出发

1、善于捕捉孩子的热点,丰富孩子的知识。

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七宝老街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点心:馒头、馄饨、饺子、方糕、地瓜条、竹筒饭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还说天热了,需要点饮料解解渴,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果茶、冷饮,大大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好吃来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分层的出现在“七宝小吃”、“老街茶馆”、“娃娃冰屋”和“喷喷香蛋糕房”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各司其职的真正快乐的游戏着。

2、尊重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我在餐厅这个主题中小朋友就先后玩出了:小吃店、中餐店、西餐店、卡拉OK等六个情节。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

3、如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过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学会合作。来培养幼儿乐于与人合作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如:在游戏结束时,烧烤店的物品很多,一个人收拾忙不过来,需要与其他小朋友一块完成。第一次,小朋友们很快把物品收拾到了整理箱,可在第二次游戏时,幼儿发现材料很乱,需要很长时间拿出来摆放,于是,幼儿商量“如果我们将物品分类放好,下次游戏时一样一样的拿出来,不是就节省时间了吗?” 幼儿在合作中发现、探索、尝试,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既有成功的体验,更有合作的愉悦,同时,通过坚持一贯的游戏活动,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健康个性。

4、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的合作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积极做好示范,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动作等,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 “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二)家园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我们围绕亲社会性发展目标,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一些小主题活动,如:小班的“我爱爸爸妈妈”,中班的‘“妈妈生病的时候”、“今天我当家”,大班的“我是中国人”、“我们去旅游”等内容,我们制定调查反馈表,请家长协助记录幼儿活动表现及效果,这样,家园互动不仅使教育活动落到了实处,更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家长的参与能较好地推动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的角色游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进一步的反思

1、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中班幼儿因刚步入联合游戏,其游戏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

2、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到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并应逐步获得社会的肯定、支持。

3、开展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新型教育观、勇于探索创新的教师队伍。

4、加强对幼儿的移情训练,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使之产生合作性行为。

5、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合作教学,切实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

6、好的游戏环境应当是材料丰富的、能够激发幼儿探索、思考、想象和创造的环境。

第五篇: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研究实施方案(2011-10-27 09:41:47)

转载▼

标签:分类: 幼儿教育

杂谈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但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不合作现象相当突出,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孩子们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来发展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探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纲要》中也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目前,许多幼儿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幼儿学会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还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翻阅几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有关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文章较多,但大多数只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合作的意义,涉及具体操作措施、策略研究的则比较少,即使有也都比较笼统、零碎,而从各类游戏入手系统地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更是不多。因此,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的空缺,并对我园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意义。我们将在分析、调查、研究影响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以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理论假设

通过教师对幼儿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区域自选游戏活动中合作意识的研究,达到有效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目的。

1、“合作意识”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2、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和发展他们的合作技能,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3、独生子女中的“合作能力缺失”,不仅是社会现象,更是刻不容缓的教育问题,面对幼儿合作行为不容乐观的现状,我们认为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势在必行。

4、我们将在分析、调查、研究影响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探索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培养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在以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注意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继续和发展的同时,重点研究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1、分析研究影响3-6岁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各种因素。

2、探索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培养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3、增强3-6岁幼儿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合作行为方式,体验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角色游戏中具有哪些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优势,从中合理利用各种优势因素,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研究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策略。

2、研究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研究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探索如何在表演游戏的角色分配、道具制作、表演游戏进行等环节中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3、研究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研究幼儿音乐游戏的特点,探索如何在音乐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探索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手段。

4、研究幼儿在智力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研究幼儿智力游戏的特点,探索如何在智力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探索在智力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手段。

5、研究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行为的方法、途径、手段。如何选择与创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合作性体育游戏。

6、研究幼儿在区域自选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在区域自选游戏游戏中影响幼儿合作行为产生的因素,如: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个性品质、合作的人数、材料的种类与数量等,探索在区域自选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手段。

五、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园3-6岁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幼儿。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各种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有关的论文、论著、图片资料,了解最新合作教育的研究动态,汲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了解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正确理解“合作”的含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观察法:

通过在自然情境和教师有意创设的情境下对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强调观察时的记录,除教师书写的观察记录外,侧重观察工具的使用,如照片、录像资料等的收集整理,让更多的人通过资料共同参与到观察的过程中来,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共同为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出谋划策。

3、行动研究法:

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就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诊断、加以讨论、拟订计划、行动、评价总结,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反馈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4、个案分析法:

选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对个案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具体细致的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从而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的个性良好发展。此外,运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辅之研究。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成立课题小组。

2、设计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具体分工。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教育的理论,领会“合作能力”的内涵和实质,把握当前有关幼儿合作教育方面研究的动态;学习一些科研方法,定期学习、交流的制度。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方案开题论证。

阶段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每人每周至少实施一次与课题有关的活动;每月集中交流或活动观摩一次;每学期完成一篇经验总结(论文),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研究计划做及时调整。

3、写好活动实录、个案记录、效果,分析等,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成果形式:写出相关论文和阶段总结,召开中期汇报会,活动展示。

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结集工作。

2、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4、成果汇编,成果运用与推广。

成果形式: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结集出版相关的论文,文字、图片及有关的影像资料。

七、保障机制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园教师对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题组成员100%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各有专长,由领导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并形成和落实了层级管理、逐级负责、相互交流、定期汇报的科研网络和各项制度。

八、预期成果

幼儿园预计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总结出在游戏活动中培养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在幼儿合作意识培养方面有较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发展方面:

1、幼儿懂得合作对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2、幼儿了解达成合作的常见方法;

3、幼儿能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4、幼儿喜欢与他人交流合作;

5、幼儿知道常见的合作技巧,能够表达合作的愿望;

6、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同伴或成人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师素质方面:

1、丰富和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相关理论知识;

2、重视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其他相关的交往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3、能对课题实施情况作阶段性总结;

4、能撰写课题实施报告;

5、能独立设计合作性游戏;

6、有科研意识,能主动参与科研工作;

(三)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2、论文:《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与教师专业成长》《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

3、案例、影像资料。

九、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组长:杨永仙

组员:杜娟(教研组长)、杨计萍、张冬兰

下载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总纲的结构中明确提出: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共5篇)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 单位:舞钢市第三幼儿园姓名:赵淑霞电话:时间: *** 2016年11月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 舞钢市第三幼儿园赵淑霞 摘要:挫折教......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的灵魂。1998年2月14日江泽民主席指出......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审美教育初探 ———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马鞍山师专2010届学前教育专业巢湖幼师教学点 窦盛红 【内容摘要】美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美可以给人以情趣,情......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实践研究》大班组课题阶段小结 目前,我园正在进行《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开学伊始我......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姓名:李金霞 单位:元谋县平田乡平田小学 邮编:651306 联系电话:***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每天的户......

    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合作是每个人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孩子合作能力的发展愈来愈受到教师的重视,因为它是......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方案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课 题 研 究 方 案一、问题提出:当今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是全家的小宝贝,是重点保护对象,家长对他们是呵护备至,什么也不让他们干,这样下去就会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