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腹股沟疝并嵌顿手术同意书

时间:2019-05-15 01:4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左腹股沟疝并嵌顿手术同意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左腹股沟疝并嵌顿手术同意书》。

第一篇:左腹股沟疝并嵌顿手术同意书

O 医

患者姓名:黄友良

性别:男

年龄:50岁 婚姻:已婚

外科 术前诊断:左腹股沟疝并嵌顿

住院号:5057

1、医师术前检查患者后,详细告知了连硬外麻后行左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必要。

2、施行该手术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2)术中术后大出血,术中损伤邻近组织。

(3)切口感染、出血,脂肪液化,切口愈合延迟,切口疝(4)术中放置补片一张,可能出现排异反应。

(5)术中探查疝内容物,如疝坏死,则需要把相应的脏器切除。

(6)术后肠粘连,肠梗阻、肠瘘可能。(7)术后疝复发。(8)其他不可预料的意外。

3、我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

我对以上各条款均已经了解清楚,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愿承担因该手术带来的各种风险。医师:

谈话地点:办公室 谈话时间: 2011 年

分 具同意书人(患者或法定代表人)

与患者关系

第二篇: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手术步骤】

1.切口: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

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

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缝合时注意勿伤

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

住,用4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

胱和腹壁下动、静脉。切断颈部,用4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

补:

(1)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

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也可取大腿阔筋膜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3)Mcvay修补法:适用于巨大型疝和复发性疝。将联合腱向上内侧拉开,精索向下外

牵开,分离腹横筋膜(图16),内到陷窝韧带,外至髂外动、静脉(图17)。然后隔腹横筋膜摸到耻骨上支,沿耻骨支滑行剥离,可以显露出耻骨梳韧带。沿耻骨梳韧带向外滑行扪到髂外血管以后用手指保护,用7号线自耻骨梳韧带的最外侧开始,根据韧带的长短,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耻骨梳韧带缝3~5针(图18),最后,针应缝合到耻骨结节附近的骨膜上(图18)。再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陷窝韧带缝合(图19、20)。缝合精索上方,使精索的出口松紧合适(图21),用7号线将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作间断缝合。然后将腹外斜肌腱膜的上叶和腹股沟韧带缝合,下叶再和上叶重叠缝合,将精索置于上、下叶之间。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后处理】

1.一般处理:术后取平卧位。窝部加小枕使髋部屈曲,以减轻缝合的张力,减轻伤口的不适和疼痛。

2.预防血肿,术后手术区用沙袋压迫24小时,用丁字带托起阴囊以免发生血肿。亦可

用冷敷。

3.防止腹内压增高:术后腹内压增高易致疝复发,故应首先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便秘者可口服缓泻剂,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使大便通畅。

4.防止感染:切口感染可致疝复发,除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以外,术后切口的处理亦较重要。

5.残余疝囊和液体的处理:先穿刺抽液,可反复穿刺,无效可行手术引流。

6.休息和劳动力恢复:疝修补较好,无张力,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术后3周不可剧烈活动,2个月可以恢复轻体力劳动,3个月可以恢复重体力劳动。

第三篇:4.腹股沟斜疝手术记录

患者平卧术台,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右疝切口3厘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上皮肤保护巾,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于精索内侧找到疝囊,切开疝囊,于中间切断,远端送回原处,游离近端疝囊至疝囊颈部,高位结扎疝囊,于结扎线上0.5厘米切除疝囊。逐层缝合,术毕。手术顺利,麻醉好,术中无出血,安返病房。

腰麻下行“斜疝补片修补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腹股沟中点上0.5CM至右耻骨结节切口4CM,切开皮肤脂肪,剪开腹外斜肌腱膜,至外环口,分开提睾肌,打开疝囊,见内容物为大网膜,还纳后,剪开疝囊,远端旷置,近端分离至颈部,于疝囊颈部结扎,以巴德补片网塞填塞内环口,周围固定四针,水平补片平铺于精索后方,周边固定数针,精索前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脂肪及皮肤,术毕,术后安返病房。

诊断:右腹股沟斜疝

治疗:抗炎对症治疗。

第四篇:腹股沟疝手术护理常规

腹股沟疝手术护理常规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1)健康史。(2)身体情况:复发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3)心理-社会情况.(4)辅助检查.2.手术前期病人护理:

(1)术前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腹股沟疝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充分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交待术前2周禁止吸烟,有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及时治疗控制;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常规术前准备 ①皮肤准备:手术切口距会阴部较近,容易污染。手术当天为患者剃除手术区皮肤的毛发和污垢,特别要注意老年患者脐孔内的污物,需彻底清除干净,避免术后切口感染;

②抗生素皮试:术中及术后患者需要应用抗生素消炎,故在手术前充分做好皮试准备; ③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练习并根据不同情况患者提前采取对应措施。

二、手术后期病人护理

1.术毕回病房后给予平卧位,膝下垫枕,使髋关节屈曲,阴囊抬高,常规置沙袋压迫伤口6-8h。

2.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3.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敷料外观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4.两周后可参加体力劳动,但时间应控制在30 min内。5.饮食的护理 :手术后8 h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第2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嘱多进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便秘、排尿困难,咳嗽等,与手术后果直接相关。了解患者排便习惯,协助排便; 例患者有便秘,给予服用缓泻药或开塞露通便。

6.并发症的护理

(1)疼痛 轻微伤口疼痛多无需特殊处理,疼痛明显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剂镇痛或应用镇痛泵镇痛,膝下垫小枕,防止牵拉引起的伤口疼痛。

(2)疝复发 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认识疾病,治疗原有基础疾病,戒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尿困难,注意保暖,防止着凉,预防肺部感染,防止用力排尿、排便、剧烈咳嗽等,以免造成腹内压增高而导致疝复发。

7.出院指导

(1)嘱患者术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如提重物、抬重物及持久站立等。

(2)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菠菜、韭菜等,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禁烟,避免受凉感冒,防治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等疾病,防止咳嗽、打喷嚏致腹压升高导致疾病复发。

第五篇:课题《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中临床应用》工作总结

课题《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中临床应用》工作总结

1.课题立项的背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在小儿外科的迅速发展,在一些开展较好的单位,约有80%的小儿腹部外科疾病采用腹腔镜治疗,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是东莞市唯一独立成科的小儿外科,腹腔镜技术是小儿外科特色微创技术,目前开展各类小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种20余种,许多项目填补东莞市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东莞市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开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新生儿腹腔镜肠闭锁手术,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等手术。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婴幼儿。传统嵌顿疝开放手术后易出现阴囊血肿 睾九移位、睾丸萎缩、复发等井发症,切口瘢痕大。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国内报道不多,存在一定争议,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且例数较少,没有大宗病例报道。我们在开展大量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成功基础上,我们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疝,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本课题研究是基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其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及解决方法及较全面及系统的评估小儿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嵌顿的优缺点。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明确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临床应用价值。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既往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久,术后恢复慢,复发率高,切口疤痕大,而微创手术使用腹腔镜技术证明具有损伤小,康复快,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等优点,解决了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通过课题研究论证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依据:

全麻后患儿无哭闹,无抵抗,不增加腹壁紧张度。全麻加肌松药物使腹壁肌肉完全松弛,有利于疝内容物回纳腹腔;腹腔镜术中可以使用无损伤钳牵拉嵌顿肠管,提高复位成功率。

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切口小,损伤小,康复快,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婴幼儿嵌顿疝传统手术,年龄越小疝囊越薄,加上组织水肿游离疝囊易撕裂,可增加手术困难,造成疝囊颈部结扎不完全,导致术后复发。

④嵌顿疝术中腹股沟管组织水肿,易造成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神经损伤,甚至膀胱损伤。

4.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临床应用价值。包括:1.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临床应用较传统手术的优势。2.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注意事项。3.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70%的斜疝在1岁以内出现嵌顿,腹股沟斜疝一经诊断,均应手术治疗。我院小儿外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855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急诊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62例,我们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进行研究。

5.1 课题资料

课题完成期间共完成手术62例,男59例,女3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2岁。均发现腹股沟区不可复性包块,伴随哭闹,胃纳、睡眠差症状。呕吐、腹胀38例,出现轻度脱水症状18例,6例阴囊皮肤潮红或见瘀斑。发现嵌顿至就诊时间<12 h 46例,>12 h 16例。术前明确诊断腹股沟斜疝嵌顿,右侧43例,左侧19例。术前均行腹部立位片示膈下无游离气体,42例患者提示肠管轻度扩张,有气液平面。B超示嵌顿肠管有肠蠕动征象。58例术前行1~2次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4例嵌顿>12 h,阴囊红肿,阴囊肿块质硬,无复位指征,未行手法复位。

病例选择标准:腹股沟嵌顿疝诊断明确,手法复位失败,或临床不具备复位指征,有急诊手术指征(嵌顿时间超过12 h,临床判断不能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无严重心肺疾病等腹腔镜手术禁忌,排除肠坏死及绞窄疝。5.2 手术操作方法

全麻下急诊腹腔镜手术,根据术中嵌顿疝腹腔镜辅助复位是否成功分嵌顿复位组及嵌顿松解组。

5.2.1 嵌顿复位组 术前常规放置尿管。气管插管全麻,取头低脚高仰卧位。脐下做5 mm切口,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设置在8~10 mm Hg。置入5 mm trocar,腹腔镜探查。首先,观察腹腔内情况:腹腔渗液情况包括颜色及性状,对侧内环口是否闭合。检查嵌顿的组织器官血运情况,确定有无明显坏死、穿孔征象。于右侧腹直肌外缘置入0.3 cm trocar,置入无损伤操作钳。退镜后解除气腹行手法复位,如果手法复位困难,建立气腹,腹腔镜直视下用3 mm无损伤钳牵拉肠管,辅助复位。复位成功后检查肠管。观察是否有肠壁肠穿孔,肠壁淤血、浆膜破裂等情况。女性应检查输卵管、卵巢的情况。复位成功后内环体表投影1.5 mm切口行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如果血运欠佳可观察15~30 min,若肠壁有局部坏死、浆膜破裂,在腹腔镜下行肠壁修补。

5.2.2 嵌顿松解组

腹腔镜辅助手法复位失败,解除气腹,选择外环体表投影1.5 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外环,松解嵌顿成功。重新建立气腹完成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依次缝合腹股沟切口。

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采用内环口腹膜外荷包缝合,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一1.5 mm小切口,刺入带线针,从内环口内侧沿着腹膜外潜行做一半荷包,操作钳辅助穿刺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刺入腹腔将丝线一端留于腹腔,退出带线针,术中注意显露并保护输精管,女孩可缝合子宫圆韧带。同一切口取线针穿刺沿内环口的外侧腹膜外潜行做另一半荷包,与内侧半荷包缝合腹腔出针点汇合,将先前留下的丝线一端带出,于体外剪断带出的荷包缝线,使之变成2根缝线。分别于体外收紧结扎缝线于皮下。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者诊断隐匿疝,同时行内环口结扎术。对于内环口直径超过2 cm巨大疝,采用双荷包加缝脐内侧襞内环口高位结扎处理,其中第二荷包缝合平面距离内环口1~1.5 cm。

6.课题完成情况

6.1项目进程及主要内容

2011/2至2012/2 课题前期准备,资料,文献查阅,查新 2012/2至2012/6 课题设计,制定手术操作规程,手术医生,护士培训

2012/02至2014/02 项目具体实施阶段,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 2013/12至2014/02 统计课题数据,撰写论文。

2014/02至2014/08 论文发表,技术工作总结、研究工作总结。本课题按照科研立项申请时所拟定的实施计划,合理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在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6.2项目工作主要结果

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866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急诊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62例,占比7.2%。课题入组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6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成功复位49例,复位不成功需要嵌顿松解13例,2组情况见表1、2。术中复位后发现肠管浆膜损伤2例,予以腹腔镜下肠管浆肌层缝合修补。术中无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术后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麻醉清醒后根据术中肠管血运情况指导饮食,次日恢复活动。62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4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1.6%,为早期巨大疝(内环口超过2 cm),术后半年再次腹腔镜手术治愈,2例腹股沟线结炎症反应,局部处理,3个月后清除线结后愈合。

7.课题成果

7.1.腹腔镜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术中不需游离精索,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神经不会受到损伤,因而术后出现阴囊血肿和医源性隐睾、输精管损伤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本组无一例出现上述并发症。

全麻后手法复位及腹腔镜监视下无损伤钳辅助复位成功率高。

开放手术中嵌顿肠管可自行复位入腹腔或形成“W”形疝,再检查嵌顿肠管困难,造成坏死肠管遗漏腹腔,造成严重后果。腹腔镜可以完整观察嵌顿肠管血运情况,也可避免逆行性嵌顿疝导致肠坏死的漏诊。

④腹腔镜疝囊内环口结扎,腹膜后缝合无间隙,因此术后复发率低。⑤腹腔镜手术切口美容效果确切。

⑥腹腔镜手术可诊断对侧有无隐匿疝,并在不增加切口情况下完成双侧内环口结扎,避免患儿二次手术的痛苦。

7.2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腹腔镜进镜首先明确嵌顿肠管血运情况,排除坏死穿孔,退镜解除气腹压力下手法复位。解除气腹后可以避免较高的腹内压对抗和阻碍肠管回纳腹腔,复位成功率高。

腹腔镜辅助复位,应使用无损伤钳顺着腹股沟管纵轴方向小心、持续牵拉结合手法复位,切忌粗暴运用分离钳提拉肠管,容易损伤肠壁,严重时导致肠管医源性穿孔的可能。

目前,国内多篇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皱壁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报告。我们对于内环口超过2 cm巨大疝,采用双荷包加缝脐内侧襞内环口高位结扎处理,无一例复发。本组复发1例为早期巨大疝病例采用单荷包缝合内环口。

④对于腹腔镜辅助手法复位困难者,可在下腹做一1.5 cm切口,经此切口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松解外环,手法复位,本组13例松解复位成功,手术中不需要游离精索,复位后建立气腹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

⑤术中一旦发现肠管坏死穿孔则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7.3.1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适应症:

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诊断明确,手法复位失败,或临床不具备复位指征,有急诊手术指征(嵌顿时间超过12 h,临床判断不能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无严重心肺疾病等腹腔镜手术禁忌,排除肠坏死及绞窄疝。

7.3.2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禁忌症:

术前通过临床表现、腹部立位片等检查明确肠管绞窄坏死穿孔; 嵌顿时间超过24 h,患儿一般情况差,或嵌顿时间超过12 h伴有休克,短期扩容后不能纠正;

有其他合并症,不能耐受气腹的; ④嵌顿疝合并隐睾者。

7.4 目前该课题完成相关论文三篇,《婴幼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328 例临床应用》2012年7月发表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62例》拟于2014.09发表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中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摘要在2013广东省小儿外科年会上被录用,并在会上交流

8.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对于腹腔镜技术是否能够取代常规开放手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证实。

2)小儿腹腔镜手术对手术医师技术要求高,加强小儿外科年轻医师腹腔镜再培训,逐步扩大可以胜任完成手术的小儿外科医师。

3)腹腔镜技术在我院小儿外科已常规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如果能够在东莞市其他医院或省内其他医院推广,将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加强宣传推广,为社会做更大贡献。

项目工作组 2014-8-8

下载左腹股沟疝并嵌顿手术同意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左腹股沟疝并嵌顿手术同意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福建中医药大学 秦风 一、 概述 二、 疝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3%1 三、 男性和女性的比率: 12:12 四、 全世界有超过5百万的疝患者施行......

    腹股沟疝手术病人健康教育[大全5篇]

    患者张辉方,女,64岁,因“外伤致左髋部疼痛伴功能障碍2小时”于2016年06月21日19时19分入院。查体:T36.6℃,P85次/分,R20次/分,BP180/100mmHg。 现病史 患者诉2小时前在家晒坝行走......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腹股沟斜疝手术前后护理

    (1)术前教育:告知病人戒烟,防止受凉,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巨大疝者,应劝其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用手压住内环。(2)消除腹内压增高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3)术前检查:......

    494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

    494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 刘华 摘 要 目的 总结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

    横切口治疗老年人双侧腹股沟疝的手术体会

    单一横切口治疗老年人双侧腹股沟疝86例的手术体会 晏铸学 张世祥 李天山 王自成 银瑞邦 高兴斌 (古浪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下腹部单一横切口在老年人双侧腹股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_高丽莲概要

    #170#GuangdongMedicalJournal Jan.2007,Vo.l28,No.1 管引流通畅,防堵塞、打折是术后护理的重点之一。我们适当约束患儿,妥善固定、定时抽吸胃管等措施,由 于护理得当,本组......

    浙江卫生事业单位笔试题之腹股沟斜疝手术前后护理

    中公卫生人才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浙江卫生事业单位笔试题之腹股沟斜疝手术前后护理 外科护理是浙江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中国卫生人才网帮助大家梳理相......

    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斜疝的同期手术治疗(附21例报告)(精)

    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斜疝的同期手术治疗(附21例报告) 作者:陈建春,董卫平,蒋民军作者单位: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1999年8月至2004年10月,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