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填空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填空题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
2010年9月11日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
6.1632年,著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
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
14.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中国教育学刊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22.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
2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4.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25.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6.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27.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
28.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
29.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
30.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31.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
32.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 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3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
34.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35.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
3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37.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3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
39.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
40.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41.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2.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
43.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
44.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
4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
4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
47.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48.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
49.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
5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
51.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
52.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3.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5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56.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
57.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58.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
5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60.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6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62.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63.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6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65.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
66.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
67.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6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69.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
70.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71.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72.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7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论述题-教师资格证
1.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普及化: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时,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2高等教育多样化:A、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B、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C、教学组织的多样化D、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E学保障。大学自治理念的确立,是使大学免遭外界干扰而专注于自身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
3教授治校理念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终身教授制是教授治校理念的高度体现,教授治校的具体形式是组织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及各种委员会。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4.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A、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效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
B、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两者相互依存。高等教育只有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用人文教育引导科学教育,使科学造福于人类,实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渠道:
1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如招生权学科、专业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编和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权等七个方面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使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校自主办学三是指当前必须把高校教学效率与
质量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在保证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教学参与者的利益。
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坚持权力与权威相统一,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增强人格魅力,树立威信。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 生成分的多样化
3育的合作与交流将日益广泛、频高等教育国际化:各国高等教繁,国际性的或跨国建立的高等学校将成为普遍现象;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将成为重要内容
4具有教材多媒体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教育信息化将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5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树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最主要由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2.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
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的理想、大学的观念,它所回答的是大学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根本性问题。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的人格化、个性化、典型化并富有凝聚力、感召力的一组精神特质。从总体上说,当代高等教育在形成大学理念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具有共同特点或趋势的大学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学术自由理念
念,学术自由是大学充满活力的象征,是大学完成自身使命和履行社会职责的先决条件;学术自由是发展科学、探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基本保障。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学术自由的丧失就是大学精神的萎缩。2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大学自治理念
统特色的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圩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
3.追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
1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育活动的终极追求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破除一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工具化价值取向;把学生视为能动而非受动的人,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
2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
理智的卓越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追求,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授单一的技能和造就某一方面的专家,学生从大学所获得的,不是零碎知识的供给,不是职业技术的贩售,而是心灵的刺激与拓展
3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的观
祛除单纯以就业为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就应把塑造学生整全的素质、完备的能力、创造性的个性作为贯穿教育过程的核心目标,从而培养一批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完整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
2能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重要职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术研究是大学的生命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21世纪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该既是高水平的教学中心,又是高水平、有影响的研究中心。
3伸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
职能的延A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B、高效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C、高效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任何高效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5.整合的基础及渠道?如何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
1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教育和之所以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人文教育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也各有其自身局限性。2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与人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
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2一体的课程体系:如开设综合性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课程,兼顾人文与科学课程,打通文、理、工相互隔离的壁垒,强调知识的融合与方法的贯通 3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
6.革: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1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监督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形成一个两级管理、分级负责、以省级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实行条块有机结合、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高校布局结构是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协调政府、高校和社会间关系的功能,协助政府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3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适应社会的能力。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
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机构。西方一些学者通常将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即欧洲大陆模式——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美国模式——行政权力为主和英国模式——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
《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制:
1个人负责的关系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领导和
23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高校教学管理的任务: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1致确保教学目的与教育目标相一
23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性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
4科学化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学
5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1原则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高校教学管理实行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结合,是由高校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一原则要求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教授等学者专家群体在管理中的作用,注重教学管理中的学术性内涵,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加强服务意识,在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上,建立一些直接面向全校师生的服务性功能中心。
2从我国高校教育现实情况来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
在教学管理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既符合时代要求,同时又符合我国高校教育现实情况的选择。“效率优先”
高校分权需要强调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两个方面,高校教学管理的层级性、复杂性、系统性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实行分权,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意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5的原则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高校教学管理要切实加大教学管理力度,通过建立教学考核机制、设立教学优秀奖、设置教学岗位的高级职称等措施,改变教学疲软现象。
6的原则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高校管理与学术自由是辩证统一的,好的管理,应当是把维护组织成员的行为自由与组织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既有规范,又有自由”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填空题
高等教育学填空题
一、判断题
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洛克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3、高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4、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将私立高校全部改为公立高校。
5、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的。
6、邓小平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7、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概念是由美国的马丁·特罗率先提出的。
8、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了“文化繁殖”的理论。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采用苏联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计划性强,但是没有建立学位授予制度。
10、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11、卢梭认为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社会动物,离开了社会个人是无意义的。
l2、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它与现实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
13、研究生教育需要大量外部资金支撑。
14、学位制度适合于弹性学制的教育,学历制度适合于固定学制的教育。
15、19世纪的德国大学的科学研究蔚然成风,许多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纷纷成立,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16、21世纪初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l7、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由国家负责安排就业、统一计划、统一分配的制度。
18、高等教育地区结构是指按学习形式不同而划分出来的结构。
19、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打破教师职务的终身制,、树立竞争观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0、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学历,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1、经过职前教育训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得教师就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
22、l7-22岁的大学生,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心理上己基本成熟。
23、人的大脑素质与蛋白质有关。
24、人的智力高低,取决于脑容量及其结构。
25、权力意志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尼采。
26、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27、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28、现代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首先以学科为基础,同时又要适应和满足一定社会对专门人才和专门技术的需求。
29、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30、高等学校学科单一,不利予以学科发展。
31、基础研究的成果是全人类都可以共享的知识财富。
32、大学科技园不能按大学的机制和办法来管理、运行和评价。
33、高等学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不利于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
34、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
3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6、校园文化具有独特性、先导性的特点。
37、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功能、辐射功能。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的基本法律。
39、建国以来第一部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0、国务院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行政法规。
二、单项选择题
1、实用主义教育家代表人物是(A)。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爱弥尔》的作者是(B)。A、洛克B、卢梭C、赫尔巴特D、斯宾塞
3、解放后对我国教育影响最大的苏联教育家是(D)。A、凯洛夫B、布卢姆C、布鲁纳D、赞可夫
4、欧洲中世纪大学一般设文、法、医、神4科,其中(A)科属大学预科性质。A、文B、法C、医D、1
神
5、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儒生的建议,设立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D)。A、私学B、辟雍C、泮宫D、太学
6、(D)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在北大的教育实践,开启了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的历程。A、胡适
B、李大钊C、陈独秀D、蔡元培
7、新中国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于(B)年召开。A、1949B、1950C、195lD、19528、最早洞察了儿童自然发展阶段,提出个人本位教育本质论的人物是(B)。A、贝特兰·罗素B、让·雅克·卢梭C、纽曼D、洪堡
9、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B)。A、柏林大学B、霍普金斯大学C、芝加哥大学D、威斯康星大学
10、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的标准是(A)。A、学位B、学历C、职称D、薪金
ll、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的层次分为(A)。A、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B、全日制教育和非全日制教育C、学士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D、文科教育、理科教育和工科教育
l2.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提出了著名的(C)理论。A、文化哲学B、完美生活预备C、自然教育D、自由教育
13、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C)的高级人才。A、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B、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C、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
14、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始于(B)。A、清朝末期B、民国时期C、建国初期D、改革初期
15、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通过(B)来完成。A、课程教学B、个别指导C、社会实践D、科研工作
16、我国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是在20世纪(A)。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17、明确宣布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本届政府最大任务的会议是(A)。A、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B、九届人大二次会议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D、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l8、标志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确立的文件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1956年);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高校60条”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l9、被人们普遍认为属于分权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典型是(A)。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
20、一般来说,对于以教学为主的高校,其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多为(A)。A、金字塔型B、倒金字塔型C、柱型D、卵型
21、夸美纽斯的“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这句话表明了教师具有(B)的职业角色。A、传道者B、示范者C、管理者D、研究者
22、在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中,反映教师队伍基础训练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结构是(B)。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专业结构D、年龄结构
23、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导向是(C)。A、一元的导向B、多元的导向C、分层次的导向D、单一的导向
24、在高校教师的培养途径与形式中,适用于帮助教师开设新课程,提高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形式是(C)。A、岗前培训B、助教进修班C、单科进修班D、专题研讨班
25、法德论的观点是(C)。A、正确B、基本正确C、不正确D、基本不正确
26、(B)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A、专业B、学科C、学系D、学校
1同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组合来达到:○2同
27、在课程内容选择时,经常会出现:○
一课程内容可以通向不同的教育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课程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选择。这是课程内容选择的(C)原则。A、适时B、实践C、经济D、量力
28、学生(C)的考核是学生学籍管理的主要依据。A、学分B、学时C、学业成绩D、在学年限
29、专业是一个(A)范畴。A、教学B、专业C、知识D、课程
30、开发研究的第一阶段是(A)。A、工艺发展研究B、工程性发展研究C、市场发展研究D、管理研究
31、世界最高科学奖项是(A)。A、诺贝尔奖B、国家自然科学奖C、科学进步成果奖D、国家发明奖
32、基础研究成果评价的国际惯例是(C)。A、单位自评B、国家评价C、同行专家评价D、领导评价
33、承担把科学技术原理变成改造世界的能动力量,在科学发现和产业化间架设桥梁的是(B)。A、基础研究B、工程科学研究C、人文科学研究D、社会科学研究。
34、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D)。A、美化校园B、绿化校园C、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D、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5、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A)原则。A、学术性B、趣味性C、系统性D、连续贯性
36、校园文化具有(A)的特征。A、易变性B、趣味性C、系统性D、连续贯性
37、《高等教育法》从酝酿起草到最后通过,前后历时(D)年。A、10B、11C、12D、1338、教育基本法律与教育单行法律的法律放力之间的关系是(A)。A、前者高于后者B、后者高于前者
C、两者相等D、无法确定
39、地方政府教育规章与部门教育规章的法律效力之间的关系是(D)。A、前者高于后者B、后者高于前者C、两者相等D、无法确定
40、依法治教的客体是(D)。A、学校办学B、教育经费C、教育费附加D、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活动
三、多选题
l、按智育程度分,教育分为(ABCD)。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2、新中国诞生前,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办过(CD)等高等教育机构。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上海大学D、湖南自修大学
3、l999年,(CD)等文件的颁布,为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4、《高教法》中所规定的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ABCD)。A、服务社会B、培养勤劳、有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人才C、发展文化D、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5、研究生教育的共同特点是(ABCD)。A、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B、研究生教育与本国的学位制度密切相关,以培养高级学位人才为具体目标。
C、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采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D、研究生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6、大学的产业功能是指(AB)。A、大学是生产知识的产业B、大学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
C、大学创办高新科技企业D、大学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办学
7、美国课程硕士在学期间必须完成(AD)。A、44个学分B、学位论文C、3个月以上的实习D、1—3个有创见的课程设计
8、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是(ABCD)。A、财政性教育经费B、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投入C、社会捐集资D、学费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有(ABCD)。A、参与学校民主管理B、参加进修C、开展教育教学改革D、思想与学术自由
lO、高校教师主要是通过(ABCD)来继承、传播、创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A、学术交流B、科学研究C、科技服务D、产品制造
11、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包括(ABC)。A、整体性原则B、正面教育原则C、情理相融原则D、开放性原则激励原则、层次性原则、管教结合原则
12、下列不属于影响高等学校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有(A C)。A、量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满足原则D、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实时性,经济性,实践性
13、现代计算机技术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具有(AB)。A、可重复性B、可延续性C、统一适应性D、经济实用性。
14.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可以把科学研究分为(ABC)。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开发研究D、社会科学研究
15、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ABC)。A、培养良好校风B、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C、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D、人文景观建设
l6、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要求是(ABCD)。A、机构设置精简高效B、规章制度要因时、因地制宜C、规章制度的要求应一致D、规章制度要有教育性
17、《高教法》确定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大原则是(ABC)。A、积极发展原则B、多主体、多形式发展原则C、公平和平等原则D、量力而行原则
18、设立高等学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BC)。A、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符合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C、不得以营利为目的D、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兼顾营利性
19.唐代高等教育“六学”中的(BCD)属于专业教育。A、四门学B、律学C、书学D、算学
20、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制度的特点是(ABCD)。A、就业制度市场化B、就业渠道多元化C、就业指导专业化D、就业关系合同化
高等教育学练习卷B
一、判断题
1、高等教育是一种在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后实施的专业教育。
2、我国在战国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的专著。
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于1916年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
4、汉代设立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是“太学”。
5、书院从出现开始就成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
6、1867年创办的霍普金斯大学推动了美国研究性大学模式的形成。
7、个人本位论者对教育的本质存在不同看法,但他们都认为教育活动必须围绕着人展开,人的发展高于一切,而教育必须根据人的发展需要来制定执行。
8、涂尔干主张教育应与儿童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重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强调要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实施教育。
9、教育的内部规律能够制约和决定外部规律的发展,但是教育的内部规律只能通过外部规律来实现。
10、教育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活动所获得的教育结果,因此其主观性意味了它是意志自由的产物,是随心所欲的认识结果。
11、大学是办教育的,一切应以教育为本,不应成为社会的工具。
12、直线制组织结构广泛适用于各种大学。
13、职能制组织结构在我国高等学校普遍采用。
14、大学董事会制度最早产生于德国。
15、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以立法的形式达到确认。
16、对于以教学和科研并重的高校,其合理的职务结构一般为中级职务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高级职务和初级职务所占的比例较小。
17、高校的聘任制,就是要使教师和学校双方变平等的合同关系为人身依附关系,双方按合同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
18、在高校教师聘任时,应坚持按人设岗、因事设人的原则。
19、用学科法设置高校教师职务的最大优点在于把教师队伍建设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人才流动。
20、如果说,气质是人的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动力表现.而性格则是在人的生理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实践逐步形成的,它是先天神经系统特征与后天社会环境作用的“合金”。
21、在德育中教育者以自己的深厚情感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并与说理教育相结合,寓理于情,以理激情,情理交融。这是实施激励性德育原则的体现。
22、把德育放在首位,就意味着德育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
2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同时通过正与反、新与旧和今与昔等方式进行德育,它主要贯彻了灌输与疏导相结合的德育方法。
24、导致人的智力差异是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
25、学科是一个教学范畴,专业是一个知识范畴。
26、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总是指向社会中某一具体的行业。
27、课程就是课业与学程,它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所经历的全部经验。
28、最现代的教学方法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享有不足。
29、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同一教学目标,而某些特别的教学方法对实现某个教学目标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0、学年制与学分制各有利弊,但学年制更适合现代社刽人才多样化的需要。
31、基础研究又可以分为“自由”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
32、应用与开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社会各界的广泛人员参与评价而不需要同行专家的评价是可行的。
33、大学科技园区和大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大学科技园区按大学的机制和办法来管理是可行和有效的。
34、可观的奖金决定了诺贝尔奖属全世界最高的科学奖励。
35、“"硅谷”实际上就是世界第一个大学科技园。
36、霍普金斯大学是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
37、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级。
38、在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核心。
39、“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它属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
40、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文体活动。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 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2. 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3.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4. 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5.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 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7. 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9. 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 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C)。A. 红又专人才 B. 理论人才 C. 职业型人才 D. 技术型人才
2. 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A. 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 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 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 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B)。A.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 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 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 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B)相统一。A. 政治思想教育 B. 培养能力 C. 素质提高
D. 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 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A. 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 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 灵活性差
D. 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 中国高等学校实(C)。A. 通才教育
B.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C.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 专才教育
7. 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A)阶段。A. 大众化发展 B. 英才教育发展 C. 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 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C)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A. 搞好宣传 B. 发展校园文化 C. 培养专门人才 D. 发展科学
9. 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A. 教学 B. 发展素质 C. 科研训练 D. 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C)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A. 社会活动频繁 B. 人际关系好
C. 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 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 我国的教育方针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 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 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P69 7. 课程 ——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 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P235 8. 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 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P240 9.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
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P242 10.教材 ——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 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 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P245 11.班级授课制 ——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 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 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P253 12.学分制 ——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
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P263 13.教学和教学过程 ——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 的引到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P218-219 14.教学原则 ——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 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P226 15.学制 ——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 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P85
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5 答:
(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9 答: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17 答: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4.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P25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P32 答:
(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P48 答: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P171 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尽管高校教师的作用与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教师的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及时地、直接地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教师劳动的观念,以为教师的工作是简单的重复,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没有关系。但是政府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都有所规定。
高校教师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尚欠发达,经济待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应意识到,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要有默默无闻的准备。8.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P185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1、大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能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使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扬长避短,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2、大学生的性格正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意志品质与理智情感特征。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改变以往性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以形成完善的人格。9.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关系。P236-237 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1)要加强基础课,以有利于学好专业课,也有利于专业变换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加强基础课并非愈宽愈深愈好,要适度,使学生在普通课的基础上实现高度专业化;
(3)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职业倾向课。着眼于拓宽专业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思维层次和掌握科学的一般方法论。
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1)两类课程应比例适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主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增加教育计划的灵活性。
(2)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以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学业能反映本专业的规格和要求;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要克服轻视理论轻视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2)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克服忽视实践的倾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能力。10.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P213 答: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 致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忌偏高和偏低
(三)培养要求应体现层次、规格的差异性,切忌笼统
(四)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可比性。在学习年限、课程体系、学分、教材、学位水平方面,尽可能地和国际公认的标准接近。
11.简述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P266 答: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有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二)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 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校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三)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是什么?P223 答: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增强。独立性增强意味着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减弱;自主性增强意味着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择发展方向;学习探索性的增强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以直接知识为认识对象。13.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 P297 答:
(一)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五)科研是学校直接为和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六)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4.简述社会实践活动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意义 P325 答: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三)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15.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P353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毛邓来教育和武装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主要有:
(一)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教育学生,增强大学生认识、改 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保证和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四)引导、培养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16.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意义有哪些。P113 答: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地局面,一是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二是优化了高校教师的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聘任制有利于形成竞争上岗的局面。1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 P92-93 答: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位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中。高校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 进入各层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考试制度。――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加强改革,增强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18.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个模式 P116答:人们通常将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直接调解高等教育活动。以法国为典型代表。
(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又称分权制,一般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其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管理体制,以德、日、英等国家为代表。开卷部分
一、分析、论述题(8选1)
1. 谈一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的看法和想法?P171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
(1)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
(2)在我国现今条件下,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要有一个过程;
(3)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与自己对社会贡献与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出色地履行教师职责,才能真心赢得社会的尊重。2.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析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P266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1)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由教师直接控制转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由于大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呆呆整理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标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是使“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型的教育科学。
3、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理发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他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教学大纲:是指课程教学大纲。它是以系统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他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同时也明确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5、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竞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6、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他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7、高等学校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8、课程结构:就是各类型课程的有机组合方式,其功能是否优化,主要决定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9、专业: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10学科: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或学界组织。学科划分的基本依据是学问性质,学问性质本质上是特定领域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基于学问性质,再参照其他因素,便形成学科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学界组织”三个基本内涵。
11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的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12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思想明确的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13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14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15教学评估:是对教学现状、水平、质量等“事实”方面的观测和客观描述
★呆呆整理版
16通才教育:通才是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
17专才教育:专才即专门人才,从高等教育来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
18高等教育能级结构:只要是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我国目前的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为三个能级: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能性为主的专科院校。
19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0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处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外,还要了解学生情况、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设计教学
二、辨析题
1、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答:错。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2、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和撰写教案。
答:错。备课除了认真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和撰写教案外,还要了解学生情况、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方法、拟定课时教学内容及具体进度安排。
3、师生关系就是以知识授受为中心的关系。
答:错。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相互关系。
4、学生在教学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答:正确。
5、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是课堂教学。
答:错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有多种途径,如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其中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途径。
6、教学的基本任务:一是促进学生知识积累二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答:错。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一是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二是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三是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那个发展。
7、高等教育是培养学术性和职业性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学。答:正确
8、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等教育市场化局面。答:
9、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答:
10、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应该高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答:错。两种理论既有合理之处,又各有其局限性。过分强调单项必定导致给高等教育带来弊端。两种理论相辅相成,在教育实践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
三、简答题
1、简述高校教育的个体、经济、文化功能。
答:
一、高校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具有促进个人发展的★呆呆整理版
多方面功能。
(一)促进个体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
(三)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
二、高校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功能。
(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二)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
(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三、高校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二)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2、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2)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3)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4)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
3、备课的依据是什么?
答:备课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除了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外,还要了解学生情况、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方法、拟定课时教学内容及具体进度安排、写好教案。
4、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2)加强理解沟通和交往(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5、简述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质量工程包括六个建设内容: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6、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要完成这三个职能,主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实现。因此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教书育人(2)科学研究(3)服务社会。
7、简述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答: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1)课程基础化(2)课程综合化(3)课程职业化(4)课程国际化。
8、如何使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
答: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当代高等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教育的现实选择上,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第一,以社会职业需求和学科分类为导向、课程结构调整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基础,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第二,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在教育对象上实现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统一。第三,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上确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心身素质等具体要求,不高“一刀切”、“齐步走”。
9、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打造特色专业? 答:专业建设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专业设施建设。(5)专业管理建设。以上专业建设是相互联系的,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但有不能平均用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
10、高校科研原则和意义。
答:
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性的原则。
二、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三、研
★呆呆整理版
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四、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
五、个体研究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高校科研的原则是噶奥登学校进行科研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他们是根据高等学校科研的任务和特点以及科研工作的时间经验二提出的。正确理解和全面坚持这些原则,对优质高效的完成科研任务与加速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11、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和内涵是什么? 答:“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人,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是全面发展了自己一切才能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
2、旧式分工和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3、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是:
1、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2、个体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
12、良好的课程结构要处理好哪些比例关系?
答:课程结构就是各类型课程的有机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课程的组合关系:
(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四)、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高校教师劳动特点及意义。
答:作为高校教师,其劳动除具有一般教师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高校教师自身的特殊性。
一、教师劳动共同特点
(一)、无私性。所谓无私性是指教师教学生是毫无保留的、不求回报的,而且以学生超过教师为荣。在我国传统的师徒关系中,就不具有这种无私性。
(二)、示范性。示范性是指在社会领域、在学生心目中,在教师自身的意识中,作为教师在做人、办事、治学等方面应成为表率。针对当前社会乃至高校出现的不良风气,高校教师对自己提出“诚信做人,踏实办事,扎实为学”的道德要求,也是教师的示范性劳动特点在新的条件下的表现。
(三)、迟效性和长效性。高校教师劳动是培养后备专门人才的劳动,教师劳动的实际经济效果、社会效益,一般要在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显现出来。此外,教师教学、科研及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会对教育对象产生长期影响力。
二、高校劳动的特殊性
(一)高校劳动的专业性。高校教师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知道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按专业安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
(二)劳动对象的高层性。高校教师对象的高层次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劳动观念的平等性和劳动范式的创造性。当前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该机专门人才,更要求教师学会创造,成为创造型教师。
(三)劳动的时空延续性。教师的劳动时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劳动地点没有明确的划分。大学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也是持续的。
2、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答:高校教学过程和高校教学基本内涵是一致的。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三)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四)高等学校教学与学科发展、职业变化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
答:课程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加强课程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具有直接的意义。(1)师资队伍建设。它包括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建设。作为个体建设要加强思
★呆呆整理版
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作为教师群体,一要进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达到年龄、学历、职务、学科、学缘结构合理。二要加强梯队团队建设,形成凝聚力强、协作精神好、方向明确、有后劲的学术队伍。(2)教学内容建设。一要认真选择教学内容,二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既不能不思改进和更新,有不能一味强调前沿而脱离教学实际。(3)教学资源建设。它包括基础建设和推进共享两个层次。基础建设是在个课程组、教研室、院系或学校范围内进行的,推进共享则突破了学校的范围,可为互联网提供信息资源并免费开放。(4)教材建设。它包括教材编写、选择、使用三个环节。注意多种教材的配合和使用多媒体等立体化教材。(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更新、完善所需设施设备,提高教学技术的改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6)体制机制建设。不仅科学建立各项制度、体制和机制,更要具体落实好。
4、结合高等教育学的理论,谈校地合作的必要性。
答: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校地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采取高校和企业合作,主要是以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展实习实践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双方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权威而先进的教学系统,最终达到多赢的效果。目前流行的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校地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采取高校和企业合作,主要是以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展实习实践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双方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权威而先进的教学系统,最终达到多赢的效果。
5、结合实际,谈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答:教育部将高等学校教育的改革思路确定为:“体质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是先导”。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具体表现在:增加更多的国际化课程;采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认证与国际接轨;新的教学方法会快速在全球内得到选用;教师培训与培养的国际性成分增加等。
二、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趋向综合化;科学研究上的综合化等。
三、高等学校教学趋向个性化。具体表现在:学校提供多样化课程,使学生有充分的选课余地;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趋向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
四、教学管理的活性化。具体表现为:保证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跨学科选课;可以允许学生在这所学校学习一两年,然后再到另一所学校学习一两年等。
五、倡导自主性学习。即学生有自己学习的选择权,也有决定自己学习内容的权利。
六、教学改革围绕培养人才展开。表现在教学观念方面,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只是的重组,二是只是的建构;改变传统的高等学校批量生产产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给学生确定性的知识,又要教会他们看到只是的不确定性,诱导他们自己探索。
七、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即将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充实到教学内容去。
6、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答: 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只是的教学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独立的学习更多的知识。知识与能力是两个概念。知识不同于能力,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并不会自然转化为能力,而能力也决不能替代对知识的学习。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首先要求教师重视基础学科
★呆呆整理版
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培养能力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
7、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有何作用?
答: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时间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教学特征:(1)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根本目的。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其目的是为了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即通过实践活动增长见识和才干、完善品格和修养、提高素质和能力。(2)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在社会实践中,教师主导逐渐淡化,学生主动参与上升为主要方面。(3)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4)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
8、结合高等教育学理论,谈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答: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2)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尝新的重要实现者;(3)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4)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在自身素质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2)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3)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4)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要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