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分析

时间:2019-05-15 01:5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分析》。

第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分析

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关系分析

作者姓名:厉延桂 学科:地理 职务:教师 职称:高级讲师 单位:日照师范学校 手机:***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师范学校自然

科学教研室 邮编:276800

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关系分析

日照师范学校自然科学教研室

厉延桂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针对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从不同的方面渗透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地理知识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一、亲力亲为,提高学生观察动手能力

学习《地球运动》这一章内容时,讲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有关地方时与区时的掌握,预先要学生自己去准备一些资料。如在宾馆的迎宾台后有不同的时间钟,让他们自己去看北京、东京、纽约、伦敦等不同城市在钟表上的时间,并作记载备用,在课堂上进行时间的换算。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一些全球性的活动,如世界杯足球赛、“NBA”篮球赛、大型娱乐活动等举办地与我们当地时间的差异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比较又有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关于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的内容学习前,让学生在我们市所环绕的营子河边进行观察水的流向,河两岸的河床陡缓状况。这样很明显可以发现河的右岸陡峭,左岸平缓,泥沙沉积,沙洲出现。而我们市就坐落在泥沙的沉积岸。让学生理解在北半球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因而右岸侵蚀严重,左岸泥沙沉积。

在讲太阳高度角时,让学生去看看楼顶上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情况,思考为什么可以通过调节支架来获得最大的太阳辐射能。在楼间距的问题上,让学生分组去测量不同的住宅小区的楼间距,了解楼层高度,以及询问住在小区中的住户房间的采光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采光与楼间距的合理搭配。

让学生亲自从生活实践中寻找我们书中知识的再现,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材中《大气运动》这章内容中,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导致水平方向上空气的上升或下降运动,从而使得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高低差异,促使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风。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闷热的夏季午后感到胸闷气短,就是因为高气温产生的低气压而造成的。到过海边的同学也有感受:夏季白天站在海边,你会感觉到凉风习习,因为风是从海洋吹响陆地。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我们熟悉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所以空气稀薄气压很低,高原反应严重。季风环流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这样的感受:夏季地面温度高,而水里凉快;冬季水温要高,地面气温低。这样冬夏季节陆地与海洋的气温高低不同,导致了气压高低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向,这就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很多的大气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课堂中的理论学习来进行分析。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一般都是蔚蓝色的?在阴天,日出日落前后天空为什么还是明亮的?交通信号灯、一些警示色为什么一般都是红色?为什么在深秋的晴朗夜晚容易打霜,气温比阴天更低?“十雾九晴”的现象如何解释等等,这样的生活现象数不胜数。学习了课堂知识就能轻松地解释这些生活现象了,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三、正确引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实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人口和人口问题”中,针对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农村人口增长较快,老龄化不断上升等。让学生在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去了解、去调查,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在城市化问题上,让学生思考:城市比农村有哪些好处?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对农村生活有哪些影响?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有哪些利弊?学生可结合自己已了解到的,各抒己见。教师进行点拔就能完成知识的构建,得出合理的答案,让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在探讨中激发学生为家乡的美好明天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看电视里报道的钓鱼岛新闻,以及身边各种形式的爱国呼声和爱国举动,结合我们教材里的“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内容,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接受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理性爱国。

面对时代的发展,与世界接轨是我们中国面临的挑战,无论是在资源、经济还是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方面,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通过一些热门话题,如国际上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有时也免不了会出现荣辱是非已经混淆,产生认知偏误,教师若不加以纠正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无从形成,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时也就难保不出问题。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课程惟有反映社会与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些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光明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四、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环保与发展意识

由于地理学科发展的继承性和一贯性,地理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多年变化不大,但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地理课堂与时俱进。社会热点和焦点可作为地理课堂的切入点,亦可作为调动学生情感的“调料”。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走进地理学习“新时代”。例如,最近“热点词”—— PM2.5,可告诉学生什么是PM2.5,其产生的主要来源及应对措施等。又如,“地球熄灯一小时”可激发大家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能意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平时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做有心人,适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地理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能调动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还能加强环保与发展意识。

总之,我们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实践中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终身有用。

第二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

谈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韦时斌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整合的理念提出以来已久,不少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对此也做过不少研究,例如:江苏省的李步振在2004年就从国际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择选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如何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贯彻实施,要求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学知识,因此更加强调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整合生活实践从而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本文探讨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原则与方式,为今后进一步改革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与生活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

2.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整合的原则

1)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整合首先必须遵循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原则,新课改的要求是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整合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时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保证,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确保在整合生活实践与课堂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节时,可以先展现美国的科幻大片《金刚》的相关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主人公金刚真的与女主人公结婚的话生活是不是会幸福?他们能否拥有后代?如果不能,为什么?„„从而引入本节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的原则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要求,要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授《细胞癌变》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围裙?它的目的是什么?医生怎样断定患者患上癌症的?是不是有变形细胞就可以?还要看什么?医生是怎样筛选和培养癌细胞的?等,从而有效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

3)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原则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研究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高中生物教师在整合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或观察,让其在操作与观察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与提高自己对生物的兴趣,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对于科研的积极探索精神。

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整合的方式

1)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学环境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不能把思维仍停留在教室以内,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展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真正感受生物学的魅力。虽然这种整合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方式在操作上受到时间、工具等的限制,但笔者认为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对研究内容的选择可以突破这些限制,真正实现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

2)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景

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还可以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景,比如,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关“DNA双螺旋结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教学场景,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用6种不同颜色的球体代表4种碱基、脱氧核糖及磷酸,然后用两种棒状连接物代替氢键与磷酸二酯键,然后让学生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拼接,在拼接完成后由教师再把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复述,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了教学的过程,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印象。

3)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以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生物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解决生物问题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具体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要求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

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生活实际。

4.结论

伴随着21世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中生物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生物教学也会迎来新的局面。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努力探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和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迈入生命科学的殿堂。

2011-07-01

第三篇:中等职校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中等职校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师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目标状态”,更能有效规划课堂教学进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中等职校地理学科课堂教学。

一、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要达到为学习设计教学,学情分析是基础,也即要求教师一改从分析教材入手,而代之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地理知识存量和学习能力的分析作为教学任务研究的切入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专业学习需要为唯一目的来规划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这就致使地理学科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被无情地打入冷宫。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这些是学生终身发展不可缺失的,也是其他课程所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必须跨越地理教学唯职业学习需要的价值取向误区,而代之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现代职业教学理念。

教学任务分析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也是教学规律所决定的。一堂课的新授内容都必须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这样才可能将新知纳入学生固有的知识体系中。教师既要分析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现状,即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能做些什么、能说什么以及“实际是什么”等问题;又要预期地理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必须达到的状态,它反映了教学任务、学习目标等“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当教师明确了“实际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两者的差距,才有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当教师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时,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否则,教学只是教师单向“教”的活动,只完成了课堂教学形式化的任务。

二、职业分析: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将教材作为目标状态的来源,聚焦教学任务,就是分析教材内容、完成备课环节中的备教材这一个过程。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归属于专门教育,面向职业,通常是按职业(专业)要求组织教学,这也就导致了中等职校的地理学科常常因其对某些专业的针对性不强,而不能单列为必修课程甚至选修课程。即使出于专业需要,地理学科也免不了常常处于一种从属地位而不被人们所关注。

正是由于不同的专业对地理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又无法在中等职校地理教材中找到专业针对性强的通用教材,所以不同专业的地理学科教学的目标取向上也相差甚远。地理教学任务分析,还就要求教师能从未来职业对人的需要和现在专业学习对学生知识基础的要求两个方面出发来确立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而教学内容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确立的。内容是载体,任务是目的。对教学任务的分析,除了要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外,还有就是重组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突出地理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的有机整合。要达到上述要求,其一,教师要较强的课程意识。不同专业的地理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要体现地理学科的职业(专业)特色、职校地理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其二,加强地理学科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地理学科教师要与专业教师一道通过对某些具体职业(专业)岗位分析,明确职业(专业)岗位对人才的地理素质要求,并共同确定特定专业的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这种特定的教学目标既体现了地理学科自身的价值取向,又能较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做好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准备。其三,从专业(职业)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突破地理学科原来的知识体系,致力于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机融合的富有职业特点的地理课程体系。在职校地理教学任务分析时,教师在固守地理学科自身最基本和核心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好对地理知识的删节、补充、拓展、综合等,从而保证地理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与职业知识相互相联结、与实际的职业活动相互联系。例如,在化工类专业的地理教学中,应以“环境保护”作为教学重点,突出“环境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人地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尽管现代课程理论要求我们突破“教材中心”,但并不否认教学中教材的重要地位。学科知识体系的组织形式也是通过教科书表现出来的,学科知识内容也是以教科书为载体。教学任务分析,在学情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同时,有必要围绕课程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展开,并进行科学处理。中等职校地理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教材分析,明确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每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每章节的编排意图,然后将这些通过分析、理解,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并选择提供对学生的相关教学地图、地理数据、专业资料等。如《海运经济地理》中的“国际大宗货物的运输”这一章内容,是在前几章节较为系统、全面介绍各大洋、诸海域、重要通航海峡、国际运河、国际大陆桥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述世界海运大宗货物的生产布局、货流规律与海运航线等,是对前几章节内容的综合与运用,也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点内容。但对于不同的专业,如船舶驾驶、国际航运、外贸运输、海事法律、国际贸易等,这一章节的教学要求及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2.通过教材的分析,确定教材的处理方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念,而应坚持用教材来教。这就要求教师从学情和职业需求出发,科学处理教材,通过增减、调序、整合、新选(新编)等措施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要求。例如,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普通地理学科教学时,笔者大幅增加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内容,凸现地理信息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主题,从而达到地理学科与专业学习的有机整合。如果确因专业教学需要,建议还可以开发校本地理课程模块、专业地理课程模块等。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2、过程和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学习方法】

谈话法 阅读比较讨论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 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

(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 —启发学习读图1.22,设问:

1、比较台湾地图和卫星影像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缩小了)(选择性地呈现地形、河流、城市、交通线)

2、大家对这张图上的方向应如何辨别呢?台北位于高雄的什么位置,你怎么辨别的?台湾岛位于福建的什么方向?(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教学方案,可就着教室周围地理事物一起辨别方向)

3、通过台湾地图,我们可以查询到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台北、日月潭、玉山、玉山的海拔、台湾岛的铁路干线等)

4、你如何利用台湾地图量算出基隆到台北的实地距离?(三)、拓展学习—归纳小结 设问归纳:

1、通过对台湾地图的认识和应用,大家认为认识和运用一幅地图应着重掌握哪些要素?

2、你认为这三要素在应用先后上的顺序怎么样。

(1)、辨方向。(2)、识记常见图例。(3)、量算比例尺。

思考在不同地图(经纬网地图、指向标地图、无经纬网和无指向标地图)中如何辨别方向?(归纳出要点)

阅读课文图1.24“常见图例”,分别找出图1.22中出现的和未出现的图例。比例尺的含义和公式(提问学生),表示方法(介绍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到黑板用三种方法表示出图1.22台湾图的比例尺)(四)、练习巩固

活动题:P15活动题(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作业(六)、板书设计 §1-3地图

一、地图

1、地图含义

2、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地图上的方向(经纬网地图: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地图上的比例尺: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以问题解决带动学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训练学生思维集中度与持久度,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重视感性认知,借助互联网,选择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台湾旅游作为地图的生活应用情景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到学习地图的有用性,通过互联网查询地图信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地图资料,紧抓重点“地图三要素”,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解决问题,眼、脑、口、手并用;

3、从具体事例(具体问题的解决)到概括一般规律,师生一起归纳地图三要素的要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

4、利用课文活动题进行练习巩固,把认识地图的一般规律应用到具体解题中,通过学习应用的反复,巩固所学知识。

5、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

名:侯 兆 辉

王洪静

位: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

编: 2531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houzhaohui10@163.com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

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

侯兆辉

王洪静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每位教师探讨的问题。根据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地理课堂

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出现了多媒体手段,对学生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PPT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频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更加方便快捷,既节省了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效率。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浅显分析。

一、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地理学科知识内容既涉及复杂的自然现象,又包含纷繁的人文现象。许多地理现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内容又包含多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这样的学科特点造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如果将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拓展了教材知识体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的目的。

1、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现象的空间性的整合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地理学的知识内容空间性较强。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空间上的广远性,例如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仅仅是从文字和图像的表达来体现世界广大领域的气候、地质、地形、社会、经济等地理知识,教学方式比较死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概况,也无法实现走访世界各地,到各个角落里探讨世界各地的地理景致,从而体会不到距离遥远、空间巨大的世界,也接触不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如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以上地理现象浓缩在小小的屏幕上,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从世界各地获得的真实的信息,运用实际的影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亲切地体会到各地风情,身临其境地感受其现象后的地理因素; 1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有效的高科技虚拟技术来表现地理事物空间的广阔性,使学生获得对全球的整体概况,不仅可以使学生看到它的全貌,而且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现象的时间性的整合

地理教学内容中有些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要经历漫长的历史年代,还要经过复杂的地理变化,例如地壳运动、海陆变迁、生物进化、矿产资源的形成等。这些都要经历漫长的年代,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进行观察。还有些地理现象是转瞬即逝,例如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陨石撞击地球等。这些都是学生无法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观察到的,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巨大,需要学生认识和了解。

传统教学只能用文字的叙述或者通过教材插图以及挂图的手段进行简单的间接的呈现。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不受时间限制的感性材料,瞬间的地理现象、久远的地理过程都可以反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漫长的地理过程浓缩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演示出来,可以使飞纵即逝的地理现象速度放慢,进行状态分解,使学生看清每个环节。

3、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的整合

现实的地理现象动态发展是多样和复杂的,例如大到地球的生物总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小到微观的分子运动、云滴的生成增大、酸雨的形成、矿物的结晶,传统教学手段通常以静态形式表现动态的地理事物的发展,使学生无法有效地观察到真实准确而鲜活的地理现象。尤其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受多方面教学条件的限制,这就给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很多困难。

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静止与运动相互转化,可以调节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速度,展示地理事物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便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地理事实材料,创设情境

所谓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或动态图象集成在一起的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的教学方法。虽然运用挂图或板图也能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但运用多媒体更可以取舍知识要点。在制作多媒体时用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地理事物图片,或直 接用色块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部位,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动态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采用“切入”、“飞入”等过渡效果方式展现地名,更能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由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优于其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也很显著,有利于导入新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

许多地理事物都有演变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是学生学习地理难以掌握的地方,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教材中繁琐的叙述设计成课件,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一边演示,一边提问,也可以多次演示,多次启发探究。地理教学的难点是综合性强、空间性强、区域性强。遇到地理事物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等一系列难点集中在一起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这类难点就可迎刃而解。空间性强的难点,学生往往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观念。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常常成为学生不易掌握记忆的难点,例如矿产资源的分布、工业的布局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这类难点学起来轻松多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既突出重点又降低难度,优化了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整合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的联系。现阶段的考试,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打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结构,对学科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并且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为跨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实践研究表明,它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都会得到张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绝大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它,其实它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教师的总结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只有适当利用,适时展示,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好的效果。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自由地驾驭教材内容,实现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首先就是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即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才能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新建 在研究性学习中实现地理学科的德育和智育功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4):68-70.(2)余平

浅谈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6):52-53.(3)蒋美勤,张立辉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研究,2004 06 30(4)冯 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朱卫琴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政史地教学研究2007,(47)

下载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蒋瑞娟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生学......

    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一)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是教师课堂行为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行为, 其目的是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保证学生按照教师的预期在行为、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有......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四中学孙玉成 (邮编730516)(电话 ***)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

    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地理课自主探究教学法初探 孝义四中地理组 在整个教育大形势的推动下,在周校长的积极宣传下,在年级组强力督促下,在地理组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同学们的努力配合下,高二地理......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1 由“西游记”引出来天竺,之后我问学生天竺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古印度”,学生齐声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南亚在世界的位置,本节课......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老店中学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赵明琼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课堂教学的大改革,我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地理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只是封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