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造奇迹》张春风(经典励志)
从“差生”到北大生
创造奇迹
——献给“差等生”
北京大学张春风
我高中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县级重点中学。高一高二的时候,我的成绩始终不好,全班五十人,我入学时排名第五十,高一第一学期排名第二十三名,第二学期排名第四十三名;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八名,第二学期第四十六名。我那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等生”。高三开学的时候,我们新换了班主任,姓景,是我们学校抓高三的资深老师,按成绩档次分批找学生单独谈话,我是最后一批倒数第五个人。他虽然刚接任,但对每个同学的情况已摸得比较透,他和我谈了一个小时,很能切中要害,也非常会鼓励人;但我并不服气,因为我当时经过一个暑假的思考,心中已有了一篮子计划,我相信自己能有大成,但他只将我定位在努力争取考上个大专。整个谈话过程中,我除了回答“是”、“嗯”,其余一声不吭。谈话结束了,我问:“景老师,像我这样的,最后有没有能上重点的?”“嗯——”他犹豫了一下,不情愿地说:“能考上的,还是有的。“他指的还是大专。我的心顿时一空,但马上我又恢复了自信,天底下只有一个张春风,我干嘛只有看到别人能否做到才能自信呢?我脸憋得通红,扔出一句自己都吃了一惊的心里话:“我要考北大!”我顿时感到办公室的老师都抬起头来看着我。我们这个县,恢复高考这么多年来,只有两个高中生上了清华,还从没有人上过北大,而这个扬言要考北大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呢?肯定是全年级的前三名吧?我走了,他们肯定会这样问景老师。景老师微张着嘴看着我,继而盯着桌面,好久没讲话。“景老师,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嗯,好吧。”我转身离去,景老师说:“你这样想对你没好处。”我没回头,接着走自己的路,只听到办公室里一片哗然……
在后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我先不说。1997年8月12日晚,我骑自行车从邻村的姑妈家回来,咦?院子里哪来的两辆轿车?屋里哪来这么多人?出什么事了?我疑惑着推车进院子,这时全屋的人都拥了出来,“状元郎回来了……”“考上了……”啊?!我的心在狂跳,这能是真的吗?“小风,毕县长和王书记给咱送通知书来了。”妈在人群中喊。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在前面来和我握手,“张春风同学,恭喜你考上了北京大学……”后面的话我全听不见了,我只记得自己那时心是那样的紧,呼吸是那样难,脑海里一片空白,竟然真的倒了下去……人们把我扶住,我接过那只大信封,盯着它,盯着它……我的双膝跪了下去,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多好啊!这个诱人的名字,这个神圣的名字,终于属于我了,我成功了,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满眼是泪,抬起头来,凝望着我的父老乡亲,就是你们,给了我力量啊!我抽泣,抽泣,只有抽泣……“这孩子,这一年来受的苦太多了。”是景老师的声音,他的手放在我的肩头,我反过来与他相握:“景老师,„差等生‟的滋味不好受……”“我们要请你给全县的„差等生‟做一次演讲。”“不,我要给全国的„差等生‟做一次演讲,我要让他们能够在困境中奋起,都能创造奇.我的成长
快二十岁了,借这个机会,我从头说起,做个二十自述吧。我出生在山东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我在家中是长子,四年后有了妹妹。我爷爷去世早,奶奶和我们一起生活,外婆家是同村的。由于奶奶、外婆都在身边,所以,虽然我家并不富裕,但我小时候还是很受娇宠的。
我从小就笨,三岁会说话,五岁才会自己用汤匙吃饭(以前都是别人喂的),至今不会用筷子。我做事喜欢追根究底,钻牛角尖,用我妈的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农村的小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玩的东西不一样,但同样乐趣十足,或许还要多些天趣。我小时候喜欢扇啪叽,弹玻璃球,咂杏核儿,打瓦,摔泥娃娃,夏天在臭水塘里游泳,在小溪里摸鱼……但这些,我都仅仅是喜欢,每一样我都胜不过别人,只有一样别人都不如我,甚至连村里的大人都不如我,那就是下象棋。
我五岁学下棋,从未经名师指点,到了十岁竟然下遍全村无对手,小学六年级参加乡里举行的成人象棋赛,我排名第四。初中以后,棋下得少了,也不那么专心了,现在反而棋艺平平了。
说起学习,从小到大,除了高考放了一次火箭,拿了个全县头名,其他时候,就算从小学起,我连班里的第一都没拿过。
我小学的时候,应该算是我读书史中比较辉煌的一段。全班三十八名学生,我始终能排在前五名,但最好只是全班第三名,前两名是两个女同学,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没能超过。后来,她们两个一个上了中师,一个上了中专,都是初中毕业后考的。我现在经常替她们惋惜,如果当初她们的家庭看得远一点,对她们的支持再多一点,那她们现在至少也能考上一般的本科院校。
上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功课一下子多了起来,我有点感到吃力,但我历来是个听老师话的老实学生,每天坚持完成作业。学期末的考试很令我满意,在全班六十人中,我排名第二,全校排名第七,被评为三好学生,领了一张奖状;可没想到,这却是我中学阶段获得的唯一一张奖状。整个中学六年时间,我只得过一张奖状,从没做过学生干部,一直是白丁,甚至连个小组长、课代表都没机会做,因为,后来的我,一直是个“差等生。” 初一下学期,我家搬到卫集镇上,我转学了。这时,相对于我们那个小山村来讲,可真是个大世界了。每天有好多东西可以玩,学校里的学风比较差,周围的同学都不重视学习,于是,我不再好好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我刚转学时,班主任老师给大家介绍说:“这是新转来的张春风同学,是三好学生,以后大家多向他学习。”没想到,两个半月后的期中考试,我在全班排第三十几名,外语由上学期末的98分滑到了19分。
我每天和几个小哥们去“野”,成绩每况愈下,开始堕落为“差等生”;不过与其他“差等生”不同的是,我在心理上,从没把自己定位为“差等生”。初二下学期暑假,我开始有所觉悟,认识到不好好学习自己将来肯定没有出路,我从暑假里开始努力。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当时那么小,有那么大一股劲儿,真挺不容易的。我在自己房门外写上“闲人免进”,里面写上“无事莫出”。我不再和那些哥们儿去野,我还请老师把我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我单独一个人坐一桌。每天上课认真听讲,晚上学到很晚。
我现在总结出,我下决心做的事情,总是喜欢一个人闷头做,应该说这是一种益多害少的品质。
老天爷有眼,中考我以比分数线多一分的成绩考上了县中。
考上县中实际上也是挺不容易的事情,我们镇那年考上八个(我当然排第八了)。我自己当时也很知道珍惜这个机会,没入校就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再也不贪玩,一定要考一个重点大学。
高一高二的经历使我明白:并不是只要我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成功的。我差不多是班里最用功的学生,每天起床最早,睡得最晚。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晚上学生宿舍熄灯后,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但令我懊恼不已的是,我的成绩始终在后面徘徊,始终上不去。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在老师、同学和父母面前,真的抬不起头。每次开学看期末考试的成绩,我总要等到别人去吃饭的时候,自己才敢偷偷地凑上去看一下自己的名次。每次心情都特别沉重,因为那名次,意味着什么也考不上,我记得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回家,爸妈知道我的成绩后,竟然都是满面愁容,一个晚上不说话。我知道他们不是故意不睬我,他们是在为我发愁。第二天早上,我一声不响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给爸妈留下了一张纸条:“爸、妈,儿子能行的。”然后就登上了返城的汽车。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玩命地学习;可是,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还是排了个班里的第四十六名。
我的高三
揣着一篮子计划,我迈入高三。
我本是一个性格开朗、很爱说笑的人,而步入高三,我整个儿变了一个人(后来我同学都说我那时有一个没过程的转变)。
每天早上,我6点钟起床,洗漱完毕,戴好随身听,塞上耳机,面向墙上的小国旗,听国歌。每当那激昂的国歌在耳畔响起,我的心情激动不已,我感觉自己没有了任何私念,我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动力。啊!我将终生为此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直到今天,我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听国歌,这使我每天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
听过国歌,我总要锻炼身体,三十下俯卧撑,三十个下蹲动作,然后是朗读英语课文。这之间,我可以把早饭做好,一碗稀饭,两个鸡蛋。
每天早上7点钟,我准时骑自行车去上学,路上二十多分钟,我总是骑得不紧不慢,我的很多同学反来问我:“你每天花费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那么紧张的高三,你怎么能受得了?”实际上,他们有所不知,来回路上近一小时的效率,要比在教室时高得多。关于这一点我等一下再说
我高三的时候,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上各有“三大法宝”。学习状态方面的三大法宝是“埋头,素服,三缄口。”埋头,即我看书走路时总是低着头,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素服,即我绝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因为我要杜绝自己心中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浮躁。我有两套灰色的衣裤,其中一套屁股后面有补丁,我高三基本上是穿着这两套衣服度过的。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觉得我过于注重细节了,但我认为,这细节是应该重视的,我们年纪还轻,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很难相象哪个同学在高三整日说笑,整日衣着华丽而能在高三保持平静的心。三缄口,是指对于学习以外的事情我要不说,不说,再不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我现在读大学一年多了,大学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的,我每天不要那么紧张了,性格也回到了以前的爽朗,每日有说有笑,但我每每想起自己当年“埋头,素服,三缄口”,穿着补丁裤子又充满自信的状态,心中总是充满自豪。如果哪一天,再有那么大的“人生赛事”来临,我肯定会要调整自己进入那种状态的。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只有三条原则,我亦谓之“三大法宝”,这“三大法宝”即是:“紧跟老师,多次回顾,重视每一次考试。”
我以前过于自信,喜欢一个人“跑单”,喜欢自己找很多题目,无计划地乱做。高一高二两年的惨败告诉我,那种做法绝对是事倍功半的。制定了紧跟老师的原则之后,我每堂课都聚精会神地听讲,做笔记。我把每堂课的重点和疑难点随手编上序号,下课后,闭上眼睛,按序号从头回顾一下每堂课的重点,哪一个想不起来了,就看一下笔记,如果有疑难点就及时问老师,问其他同学,直到把问题弄懂。高三阶段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非常出色经验丰富的,他们为我们准备的复习内容和习题,基本上囊括了高考的试点;不过,有一门课——外语,我到最后都没有完全适应那个老师,但我还是坚持贯彻的我紧跟原则,尽量靠近老师的套路。
我的第二大“法宝”——回顾,尤其使我受益匪浅。我对记忆的观点是:回顾一百次也不为多,而只能使你记忆得更牢固;所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很多问题在初学时没有深入思考,而在回顾的时候,由于时间比较充裕,所以能够将问题向各个方面拓展,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我前面说的骑车上、下学的时间效率高,就是因为每天下学的时候,我可以将全天的学习内容按序号回顾一下(之所以编序号就是为了防止漏下某个题目)。有时候,我回想不起来,就停下车看一下书。每天上学,我总是将前一天的内容在心中过一下,这样,隔了一夜,再次回顾,印象就会更深刻。我每天的中饭、晚饭都在学校的食堂吃,晚自修在学校上,每晚9点半离校,10点半准时上床睡觉,绝不熬夜。实际上相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我的睡眠时间是较多的,但与别人不同的是,我睁着眼睛的时间都在学习,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的时间,我都在回顾,都在思考。
说到这里,我有点担心,我的方法可能对大多数同学不适合。因为我的方法中一整天都没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这无疑是一种疲劳战术,可是,我确确实实就是用这种战术,取得了胜利。那么,我何以用此疲劳战术而不感疲劳,反而“越战越勇”呢?我想,我并没有惊人的体力,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功于那巨大的动力,那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向;所以,我再次强调一下这动力的重要性,没有思想动力,方法再好,都没用。
我们接着谈我的第三大“法宝”;重视每一次考试。高三的考试非常频繁,很多同学到最后都考麻木了。我不同,我重视每一次考试,不管大考小考,我在考前都认真准备,考后认真总结。为什么要这样重视每一次考试呢?因为我需要信心,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态。我永远忘不了我的“平型关大捷”:开学一个半月,全校的毕业生将举行力学部分的物理统一考试。我们在前半个月知道这个消息,其他同学都不以为然,都在进行全面复习,而我在那半个月则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物理上。我把老师上课讲的每一道题目都弄懂弄熟了。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得了98分(百分制)。全班第一,全校第三。那对我真是极大的鼓舞,你知道我多么需要那种鼓舞吗?我的物理一直不行,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只得了53分。这次,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格外敬佩的目光,我两年来第一次获得这种目光。那次胜利,我谓之“平型关大捷”,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我真的有点飘飘然了,有点想骄傲,可是我很快平静下来。这算不了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只是我自己为了鼓励自己的”军心“而实行的一步策略而已。我还是原来的我,还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我这样告诫着自己。老师做试卷总结的时候,我认认真真地听着、做笔记,那道做错的填空题,我把它背了下来。
以后的每一次考试,我都认真准备,而每次考试之后,我都要进行仔细的总结。这一点,实际上对整个高三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整个高三阶段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考试和讲试卷,如果不能学会认真总结试卷,那就很难谈进步。我总结试卷的方法是一个字——回顾的时间将它们归类,串成一串,由点到线到面。开始的时候,感觉要背的东西太多了,但坚持到最后阶段,我发现难得有什么东西再需要背了。
看到我高考的结果和我刚入高三时的成绩,你一定觉得这是奇迹,我也不否认这样讲,因为我自己的一个口号就是“创造奇迹”;但事实上,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踏踏实实地走,不敢有半点浮华
我们学校的高三,毕业有五次大的模拟考试,差不多两个月一次,第一次我在全校排第九十八名,全班第十九名;第二次全校第九十六名,全班第二十二名;第三次全校第三十名,全班第五;第四次全校第十,全班第二;第五次我因故没有参加。
我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用这样的方法,度过了自己的高三,可以说每天都在进步,但这中间,也不能说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只不过,我自己调节得比较好,尽量缩短了那些状态不好的时间。我的心理调节
高三阶段,每个同学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果摆不正自己的心态,就很容易在思想上徘徊不前,而徘徊的时候一长,就很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厌学等“高考综合症”。
我从小就喜欢长跑,参加过多次长跑比赛:高一时拿过我们学校冬季越野赛的第三名。对于长跑,我有一个体会:平静的时候,跑得最好。心情烦躁、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去比赛是必输的,而过于激动、拼命要求自己要怎么样怎么样,也很难在长跑中取胜,因为那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前工后拙。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好呼吸,大脑保持平静,什么都不去想,只要求脚下不停地跑。我现在回想起来,高三阶段,不就是一次长跑比赛吗?跑道很长、很远,在这条跑道上,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想跑得快,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
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差不多每天都记日记,我现在翻开那时的日记,满眼都是悔过和决心,这该是我当时心境不平的起源,而当时心境不平,又是我那时成绩不好的起源;而在高三阶段,我仅在1997年元旦做过一次总结和计划,其余我的日记是空白。当然,这不说明我高三时思想没有过徘徊。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有周期性起伏的,我也一样,只是我每次情绪不好时,都会告诫自己:“这是情绪低落期,脚下莫停,平静地跑,尽快度过困难期”。这个方法可以说屡试不爽,是我高三阶段始终保护良好状态的一剂良方。心理调节是需要战术的,说起来有点像自欺欺人,可实际上,这是非常必要的。那一次物理考试奠定了我的信心基础,后来,每当我感到自己缺乏信心时,我便“如法炮制”,专攻某一考试。我认为,取得好成绩,是鼓励自己的最好办法
第五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已具备了夺魁的实力,但我却“战略撤退”了,因为那时已是6月底,如果参加了,考得太好,我会滋生骄傲情绪,考得不好,容易焦躁,所以我索性不考了。心理调节的第二法宝,我的体会便是自我暗示。很多事情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就在于你自己怎样看待,从这个角度去看,你可能会觉得很倒霉,而换一个角度来看,你可能很振奋。
很多同学,遇到一道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可能很沮丧,说“倒霉,又错了一道”。而我却自我暗示自己,有“财产进账”了,所以我反而有如获至宝的感觉,一定要将它弄懂,弄会。我每天晚上按序号回顾我的疑难点时,总是“如数家珍”。我的自我暗示法最成功的范例莫过于高考那三天了,7月6日早上起来,我就感觉到自己感冒了,但我还是坚持学习。我觉得,为了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应该学习到最后,而“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的说法是不科学的。7日早上,我已经发烧了,我的情绪受到了影响:我平时很少生病的,怎么偏在这节骨眼上感冒,真是老天爷不长眼!当时,父母、亲戚都不在身边,因为我事先告诉他们都不要来,我说我需要清静;我那时真有点焦躁感。后来,我恍惚想起像有人说过:人在发热的状态下头脑的兴奋会更高,思路会更敏捷。我拼命在大脑中承认这个观点,于是,我很快恢复了自信,于是,我赢了…… 关于心理调节,我还有两点要补充。第一,作为一个“差等生”,你可以定很高的目标,但你必须承认你自己的“差”,你才可以使自己获得一个平静心态。第二,人的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不断地磨炼。我每天早上起来总要锻炼身体;每个周末总要来一次三千米跑;我整年都洗冷水澡……。这一切,使我始终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寄语
我现在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每一笔都是我用心写的,但很多观点,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很笨拙的、很偏激的。我在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在学习的旅途上,没有固定的动力,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你若想成功,你就必须找到能够持久推动你前进的思想动力和一大套最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永远不要迷信别人。
该说的,说得差不多了。回想起那紧张的高三,我从心底里为成绩不好的同学加油,因为我深知“差等生”的痛苦,我从心底里希望,天下每一个“差等生“都能在高三时大翻身,考上自己心中的大学!
尊严,在很多时候,更是一种单纯的人格的光芒。
第二篇:从“差生”到北大生_创造奇迹---张春风
从“差生”到北大生 创造奇迹---张春风
——献给“差等生” 北京大学张春风
我高中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县级重点中学。高一高二的时候,我的成绩始终不好,全班五十人,我入学时排名第五十,高一第一学期排名第二十三名,第二学期排名第四十三名;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八名,第二学期第四十六名。我那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等生”。
高三开学的时候,我们新换了班主任,姓景,是我们学校抓高三的资深老师,按成绩档次分批找学生单独谈话,我是最后一批倒数第五个人。他虽然刚接任,但对每个同学的情况已摸得比较透,他和我谈了一个小时,很能切中要害,也非常会鼓励人;但我并不服气,因为我当时经过一个暑假的思考,心中已有了一篮子计划,我相信自己能有大成,但他只将我定位在努力争取考上个大专。整个谈话过程中,我除了回答“是”、“嗯”,其余一声不吭。谈话结束了,我问:“景老师,像我这样的,最后有没有能上重点的?”“嗯——”他犹豫了一下,不情愿地说:“能考上的,还是有的。“他指的还是大专。我的心顿时一空,但马上我又恢复了自信,天底下只有一个张春风,我干嘛只有看到别人能否做到才能自信呢?我脸憋得通红,扔出一句自己都吃了一惊的心里话:“我要考北大!”我顿时感到办公室的老师都抬起头来看着我。我们这个县,恢复高考这么多年来,只有两个高中生上了清华,还从没有人上过北大,而这个扬言要考北大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呢?肯定是全年级的前三名吧?我走了,他们肯定会这样问景老师。景老师微张着嘴看着我,继而盯着桌面,好久没讲话。“景老师,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嗯,好吧。”我转身离去,景老师说:“你这样想对你没好处。”我没回头,接着走自己的路,只听到办公室里一片哗然„„
在后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我先不说。
1997年8月12日晚,我骑自行车从邻村的姑妈家回来,咦?院子里哪来的两辆轿车?屋里哪来这么多人?出什么事了?我疑惑着推车进院子,这时全屋的人都拥了出来,“状元郎回来了„„”“考上了„„”啊?!我的心在狂跳,这能是真的吗?“小风,毕县长和王书记给咱送通知书来了。”妈在人群中喊。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在前面来和我握手,“张春风同学,恭喜你考上了北京大学„„”后面的话我全听不见了,我只记得自己那时心是那样的紧,呼吸是那样难,脑海里一片空白,竟然真的倒了下去„„人们把我扶住,我接过那只大信封,盯着它,盯着它„„我的双膝跪了下去,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多好啊!这个诱人的名字,这个神圣的名字,终于属于我了,我成功了,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满眼是泪,抬起头来,凝望着我的父老乡亲,就是你们,给了我力量啊!我抽泣,抽泣,只有抽泣„„“这孩子,这一年来受的苦太多了。”是景老师的声音,他的手放在我的肩头,我反过来与他相握:“景老师,‘差等生’的滋味不好受„„”“我们要请你给全县的‘差等生’做一次演讲。”“不,我要给全国的‘差等生’做一次演讲,我要让他们能够在困境中奋起,都能创造奇迹!”
我的成长
我快二十岁了,借这个机会,从头说起,做个二十自述吧。
1978年12月2日,我出生在山东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我在家中是长子,四年后有了妹妹。我爷爷去世早,奶奶和我们一起生活,外婆家是同村的。由于奶奶、外婆都在身边,所以,虽然我家并不富裕,但我小时候还是很受娇宠的。
我从小就笨,三岁会说话,五岁才会自己用汤匙吃饭(以前都是别人喂的),至今不会用筷子。我做事喜欢追根究底,钻牛角尖,用我妈的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农村的小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玩的东西不一样,但同样乐趣十足,或许还要多些天趣。我小时候喜欢扇啪叽,弹玻璃球,咂杏核儿,打瓦,摔泥娃娃,夏天在臭水塘里游泳,在小溪里摸鱼„„但这些,我都仅仅是喜欢,每一样我都胜不过别人,只有一样别人都不如我,甚至连村里的大人都不如我,那就是下象棋。
我五岁学下棋,从未经名师指点,到了十岁竟然下遍全村无对手,小学六年级参加乡里
举行的成人象棋赛,我排名第四。初中以后,棋下得少了,也不那么专心了,现在反而棋艺平平了。
说起学习,从小到大,除了高考放了一次火箭,拿了个全县头名,其他时候,就算从小
学起,我连班里的第一都没拿过。
我小学的时候,应该算是我读书史中比较辉煌的一段。全班三十八名学生,我始终能排
在前五名,但最好只是全班第三名,前两名是两个女同学,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没能超过。后来,她们两个一个上了中师,一个上了中专,都是初中毕业后考的。我现在经常替她们惋惜,如果当初她们的家庭看得远一点,对她们的支持再多一点,那她们现在至少也能考上一般的本科院校。
上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功课一下子多了起来,我有点感到吃力,但我历来是个听老师话的老实学生,每天坚持完成作业。学期末的考试很令我满意,在全班六十人中,我排名第二,全校排名第七,被评为三好学生,领了一张奖状;可没想到,这却是我中学阶段获得的唯一一张奖状。整个中学六年时间,我只得过一张奖状,从没做过学生干部,一直是白丁,甚至连个小组长、课代表都没机会做,因为,后来的我,一直是个“差等生。”
初一下学期,我家搬到卫集镇上,我转学了。这时,相对于我们那个小山村来讲,可真
是个大世界了。每天有好多东西可以玩,学校里的学风比较差,周围的同学都不重视学习,于是,我不再好好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我刚转学时,班主任老师给大家介绍说:“这是新转来的张春风同学,是三好学生,以后大家多向他学习。”没想到,两个半月后的期中考试,我在全班排第三十几名,外语由上学期末的98分滑到了19分。
我每天和几个小哥们去“野”,成绩每况愈下,开始堕落为“差等生”;不过与其他“差
等生”不同的是,我在心理上,从没把自己定位为“差等生”。初二下学期暑假,我开始有所觉悟,认识到不好好学习自己将来肯定没有出路,我从暑假里开始努力。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当时那么小,有那么大一股劲儿,真挺不容易的。我在自己房门外写上“闲人免进”,里面写上“无事莫出”。我不再和那些哥们儿去野,我还请老师把我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我单独一个人坐一桌。每天上课认真听讲,晚上学到很晚。
我现在总结出,我下决心做的事情,总是喜欢一个人闷头做,应该说这是一种益多害少的品质。
老天爷有眼,中考我以比分数线多一分的成绩考上了县中。(人生中关键的一步)
考上县中实际上也是挺不容易的事情,我们镇那年考上八个(我当然排第八了)。我自
己当时也很知道珍惜这个机会,没入校就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再也不贪玩,一定要考一个重点大学。
高一高二的经历使我明白:并不是只要我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成功的。我差不多是班里
最用功的学生,每天起床最早,睡得最晚。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晚上学生宿舍熄灯后,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但令我懊恼不已的是,我的成绩始终在后面徘徊,始终上不去。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在老师、同学和父母面前,真的抬不起头。每次开学看期末考试的成绩,我总要等到别人去吃饭的时候,自己才敢偷偷地凑上去看一下自己的名次。每次心情都特别沉重,因为那名次,意味着什么也考不上,我记得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回家,爸妈知道我的成绩后,竟然都是满面愁容,一个晚上不说话。我知道他们不是故意不睬我,他们是在为我发愁。第二天早上,我一声不响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给爸妈留下了一张纸条:“爸、妈,儿子能行的。”然后就登上了返城的汽车。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玩命地学习;可是,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还是排了个班里的第四十六名。
人在经过多次努力之后仍然遭到失败,是很难保持信心的,我也不例外。暑假里我知道
自己的名次后,我觉得自己都快崩溃了!我从来没那么失望过,开学就是毕业班了,我该怎么办?我还能行吗?
我在精神空虚的时候,喜欢读小说(很多中外名著我都是在自己情绪不好时读的)。这
一次,我读了一本人物传记——《毛泽东传》,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他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但我永远感谢他,因为就是他的这本书,唤起了我的民族使命感,使我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那本书写得很客观,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位伟人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其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我开始反省自己。从小,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就喊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可是,藏在我内心深处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考个好大学?!考个好专业?!将来找个好工作?!穿名牌衣服?!有自己的车?!有别墅?!这些都是同学们经常谈论的,这些都是大人们不断灌输给我们的,可这些,就是我的理想、我的奋斗目标吗?不,这不会这样活着,我要改变这一切,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活,我要让五星红旗在世界经济领域冉冉升起,到那时,我和我的国人,站在经济奥林匹克的领奖台上,疑望国旗,满眼热泪„„
我知道我的这些想法,在任何人眼里都是狂妄的,但宁可狂妄,我宁愿为这狂妄的想法
而活,而奋斗终生„„
接下来我应该感谢的是那场大病,我食物中毒了,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昏迷不省人
事。住了五天院,我出院了。当天下午我去我家附近的中学操场散步,我觉得身体虚弱极了。几个初中生在打篮球,我凑上去扔了几个球。上了一个三步篮,跳起上篮后我差点跌坐在地,两眼发花,两腿发软。我第一次体会到身体这样虚弱的感觉。“明天就好了!”我不住地在心里安慰自己。忽然,一个令我非常不安的念头闪入我的脑海:如果有一天,我像今天一样虚弱,然而我的大脑只能告诉自己:“明天可能会更糟。”那样是怎样的感觉呀?而那种感觉,却是一个人到了老年都无法回避的。假使一个耄耄老人,或是一个病重之人,他恐怕对打球的中学生、走路如风的青年人都会羡慕不已,他甚至看到别人耳不聋眼不花、说话流畅都会羡慕不已。我开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苦短、生命宝贵。我觉得心情既紧迫又平静。
两年不顺的学业,一本好书,一场大病,使我树立了高远而平静的人生观。这一切心理
上的感受,不过发生在二十几天内,而这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真正成熟了,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这道理,不是人从书上背来的,也不是哪个人教给我的,而是我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来的。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心中充满动力,而又不急不躁,那种感觉真好!
有了强大的动力、美好的愿望,平静的心态,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距离成功还
太远太远,毕竟我一直在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不努力。
我该制定一份现实的计划了。首先是环境。我还是***惯,喜欢一个人闷头作事情;于
是我在县城的北郊租了一间房子,很破,我和我妈收拾了一天,才使它看上去像人住的地方。甚至在房间都收拾好了之后,全家人还在劝我不要搬过去一个人住;但是,我一向“不撞南墙不回头。”开学后,班主任和管宿舍的张老师也竭力阻止我从学校宿舍搬出去一个人住,他们说,从以往的先例来看,高三搬出去的同学,没几个能取得进步的,绝大多数都是退步。后来的事实证明,出去住,对我来说是正确的,我需要那种环境。
1996年8月3日,我第一天住进我的小屋,我没有急着学习功课,而是给自己十天时间
挖根源,找对策,制定全年的学习计划。
我的小屋本是菜农管菜的房子,所以周围都是菜地。其后有一条小河,小河那边是一片
树枝,树枝边是草地。那十天,我每天搬上一个大红箱(我的书桌),带上一只小板凳,到树枝中规划我的蓝图。
首先,我错在哪?我得弄清楚,我踱步在河边,想„„
终于,我理出了思路。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我看上去很用功,但心情浮躁,效率很低,学东西一知半解。我一定得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实现大的突破。
其次,我不注意“温故而知新”,以致经常是“熊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丢一棒”。做习
题计划性差,而且不注意复习已做过的题型。
还有一点非常要命,我总是不太重视考试。我平时喜欢抠根问底,喜欢做难题,却并不
重视每一次考试,包括期末考试,我总是在成绩出来之后才知懊恼,而之前从不做针对性的复习。
根据自己的总结,我出笼了一套高三的复习方案。
我的高三
揣着一篮子计划,我迈入高三。
我本是一个性格开朗、很爱说笑的人,而步入高三,我整个儿变了一个人(后来我同学
都说我那时有一个没过程的转变)。
每天早上,我6点钟起床,洗漱完毕,戴好随身听,塞上耳机,面向墙上的小国旗,听
国歌。每当那激昂的国歌在耳畔响起,我的心情激动不已,我感觉自己没有了任何私念,我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动力。啊!我将终生为此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
直到今天,我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听国歌,这使我每天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
听过国歌,我总要锻炼身体,三十下俯卧撑,三十个下蹲动作,然后是朗读英语课文。
这之间,我可以把早饭做好,一碗稀饭,两个鸡蛋。
每天早上7点钟,我准时骑自行车去上学,路上二十多分钟,我总是骑得不紧不慢,我的很多同学反来问我:“你每天花费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那么紧张的高三,你怎么能受得了?”实际上,他们有所不知,来回路上近一小时的效率,要比在教室时高得多。关于这一点我等一下再说。
我高三的时候,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上各有“三大法宝”。学习状态方面的三大法宝
是“埋头,素服,三缄口。”埋头,即我看书走路时总是低着头,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素服,即我绝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因为我要杜绝自己心中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浮躁。我有两套灰色的衣裤,其中一套屁股后面有补丁,我高三基本上是穿着这两套衣服度过的。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觉得我过于注重细节了,但我认为,这细节是应该重视的,我们年纪还轻,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很难相象哪个同学在高三整日说笑,整日衣着华
丽而能在高三保持平静的心。三缄口,是指对于学习以外的事情我要不说,不说,再不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我现在读大学一年多了,大学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的,我每天不要那么紧张了,性格也回到了以前的爽朗,每日有说有笑,但我每每想起自己当年“埋头,素服,三缄口”,穿着补丁裤子又充满自信的状态,心中总是充满自豪。如果哪一天,再有那么大的“人生赛事”来临,我肯定会要调整自己进入那种状态的。
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只有三条原则,我亦谓之“三大法宝”,这“三大法宝”即是:
“紧跟老师,多次回顾,重视每一次考试。”
我以前过于自信,喜欢一个人“跑单”,喜欢自己找很多题目,无计划地乱做。高一高
二两年的惨败告诉我,那种做法绝对是事倍功半的。制定了紧跟老师的原则之后,我每堂课都聚精会神地听讲,做笔记。我把每堂课的重点和疑难点随手编上序号,下课后,闭上眼睛,按序号从头回顾一下每堂课的重点,哪一个想不起来了,就看一下笔记,如果有疑难点就及时问老师,问其他同学,直到把问题弄懂。高三阶段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非常出色经验丰富的,他们为我们准备的复习内容和习题,基本上囊括了高考的试点;不过,有一门课——外语,我到最后都没有完全适应那个老师,但我还是坚持贯彻的我紧跟原则,尽量靠近老师的套路。
我的第二大“法宝”——回顾,尤其使我受益匪浅。我对记忆的观点是:回顾一百次也
不为多,而只能使你记忆得更牢固;所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很多问题在初学时没有深入思考,而在回顾的时候,由于时间比较充裕,所以能够将问题向各个方面拓展,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我前面说的骑车上、下学的时间效率高,就是因为每天下学的时候,我可以将全天的学习内容按序号回顾一下(之所以编序号就是为了防止漏下某个题目)。有时候,我回想不起来,就停下车看一下书。每天上学,我总是将前一天的内容在心中过一下,这样,隔了一夜,再次回顾,印象就会更深刻。
我每天的中饭、晚饭都在学校的食堂吃,晚自修在学校上,每晚9点半离校,10点半准时上床睡觉,绝不熬夜。实际上相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我的睡眠时间是较多的,但与别人不同的是,我睁着眼睛的时间都在学习,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的时间,我都在回顾,都在思考。
说到这里,我有点担心,我的方法可能对大多数同学不适合。因为我的方法中一整天都没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这无疑是一种疲劳战术,可是,我确确实实就是用这种战术,取得了胜利。那么,我何以用此疲劳战术而不感疲劳,反而“越战越勇”呢?我想,我并没有惊人的体力,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功于那巨大的动力,那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向;所以,我再次强调一下这动力的重要性,没有思想动力,方法再好,都没用。
我们接着谈我的第三大“法宝”;重视每一次考试。高三的考试非常频繁,很多同学到最后都考麻木了。我不同,我重视每一次考试,不管大考小考,我在考前都认真准备,考后认真总结。为什么要这样重视每一次考试呢?因为我需要信心,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态。我永远忘不了我的“平型关大捷”:开学一个半月,全校的毕业生将举行力学部分的物理统一考试。我们在前半个月知道这个消息,其他同学都不以为然,都在进行全面复习,而我在那半个月则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物理上。我把老师上课讲的每一道题目都弄懂弄熟了。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得了98分(百分制)。全班第一,全校第三。那对我真是极大的鼓舞,你知道我多么需要那种鼓舞吗?我的物理一直不行,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只得了53分。这次,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格外敬佩的目光,我两年来第一次获得这种目光。那次胜利,我谓之“平型关大捷”,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我真的有点飘飘然了,有点想骄傲,可是我很快平静下来。这算不了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只是我自己为了鼓励自己的”军心“而实行的一步策略而已。我还是原来的我,还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我这样告诫着自己。老师做试卷总结的时候,我认认真真地听着、做笔记,那道做错的填空题,我把它背了下来。
以后的每一次考试,我都认真准备,而每次考试之后,我都要进行仔细的总结。这一点,实际上对整个高三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整个高三阶段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考试和讲试卷,如果不能学会认真总结试卷,那就很难谈进步。我总结试卷的方法是一个字——回顾的时间将它们归类,串成一串,由点到线到面。开始的时候,感觉要背的东西太多了,但坚持到最后阶段,我发现难得有什么东西再需要背了。
看到我高考的结果和我刚入高三时的成绩,你一定觉得这是奇迹,我也不否认这样讲,因为我自己的一个口号就是“创造奇迹”;但事实上,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踏踏实实地走,不敢有半点浮华。
我们学校的高三,毕业有五次大的模拟考试,差不多两个月一次,第一次我在全校排第九十八名,全班第十九名;第二次全校第九十六名,全班第二十二名;第三次全校第三十名,全班第五;第四次全校第十,全班第二;第五次我因故没有参加。
我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用这样的方法,度过了自己的高三,可以说每天都在进步,但这中间,也不能说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只不过,我自己调节得比较好,尽量缩短了那些状态不好的时间。
我的心理调节
高三阶段,每个同学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果摆不正自己的心态,就很容易在思想上徘徊不前,而徘徊的时候一长,就很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厌学等“高考综合症”。
我从小就喜欢长跑,参加过多次长跑比赛:高一时拿过我们学校冬季越野赛的第三名。对于长跑,我有一个体会:平静的时候,跑得最好。心情烦躁、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去比赛是必输的,而过于激动、拼命要求自己要怎么样怎么样,也很难在长跑中取胜,因为那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前工后拙。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好呼吸,大脑保持平静,什么都不去想,只要求脚下不停地跑。我现在回想起来,高三阶段,不就是一次长跑比赛吗?跑
5道很长、很远,在这条跑道上,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想跑得快,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
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差不多每天都记日记,我现在翻开那时的日记,满眼都是悔过和决心,这该是我当时心境不平的起源,而当时心境不平,又是我那时成绩不好的起源;而在高三阶段,我仅在1997年元旦做过一次总结和计划,其余我的日记是空白。当然,这不说明我高三时思想没有过徘徊。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有周期性起伏的,我也一样,只是我每次情绪不好时,都会告诫自己:“这是情绪低落期,脚下莫停,平静地跑,尽快度过困难期”。这个方法可以说屡试不爽,是我高三阶段始终保护良好状态的一剂良方。
心理调节是需要战术的,说起来有点像自欺欺人,可实际上,这是非常必要的。那一次物理考试奠定了我的信心基础,后来,每当我感到自己缺乏信心时,我便“如法炮制”,专攻某一考试。我认为,取得好成绩,是鼓励自己的最好办法。
第五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已具备了夺魁的实力,但我却“战略撤退”了,因为那时已是6月底,如果参加了,考得太好,我会滋生骄傲情绪,考得不好,容易焦躁,所以我索性不考了。
心理调节的第二法宝,我的体会便是自我暗示。很多事情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就在于你自己怎样看待,从这个角度去看,你可能会觉得很倒霉,而换一个角度来看,你可能很振奋。
很多同学,遇到一道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可能很沮丧,说“倒霉,又错了一道”。而我却自我暗示自己,有“财产进账”了,所以我反而有如获至宝的感觉,一定要将它弄懂,弄会。我每天晚上按序号回顾我的疑难点时,总是“如数家珍”。
我的自我暗示法最成功的范例莫过于高考那三天了,7月6日早上起来,我就感觉到自己感冒了,但我还是坚持学习。我觉得,为了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应该学习到最后,而“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的说法是不科学的。7日早上,我已经发烧了,我的情绪受到了影响:我平时很少生病的,怎么偏在这节骨眼上感冒,真是老天爷不长眼!当时,父母、亲戚都不在身边,因为我事先告诉他们都不要来,我说我需要清静;我那时真有点焦躁感。后来,我恍惚想起像有人说过:人在发热的状态下头脑的兴奋会更高,思路会更敏捷。我拼命在大脑中承认这个观点,于是,我很快恢复了自信,于是,我赢了„„
关于心理调节,我还有两点要补充。第一,作为一个“差等生”,你可以定很高的目标,但你必须承认你自己的“差”,你才可以使自己获得一个平静心态。第二,人的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不断地磨炼。我每天早上起来总要锻炼身体;每个周末总要来一次三千米跑;我整年都洗冷水澡„„。这一切,使我始终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寄语
我现在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每一笔都是我用心写的,但很多观点,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很笨拙的、很偏激的。我在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在学习的旅途上,没有固定的动力,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你若想成功,你就必须找到能够持久推动你前进的思想动力和一大套最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永远不要迷信别人。
该说的,说得差不多了。回想起那紧张的高三,我从心底里为成绩不好的同学加油,因为我深知“差等生”的痛苦,我从心底里希望,天下每一个“差等生“都能在高三时大翻身,考上自己心中的大学!
尊严,在很多时候,更是一种单纯的人格的光芒。
第三篇:高考励志 100天创造奇迹 shy
100天,我要创造奇迹
------高三二班冲刺高考励志文章
早上我第一个醒来,别人还在酣睡,我已经精神百倍的做好了新一天的战斗准备。起床铃响之前,我已经黙背了两篇英语课文。
我踩着上操铃,第一个跨出宿舍楼,来到操场,晨曦中我朗读着英语,这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
我以最快的速度吃完早饭,丢下餐厅里熙攘的人群,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到教室,还不忘在路上想想早自习记过的语法和短语用法;我是第一个到达教师的,我迅速打开书,开始我的书海之航。
课上,我认真听着老师的讲解,记下不太明确的地方,以便课后弄清查明,重点内容努力当堂消化。
课间或侯操时,我闭上眼睛把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又回顾了一遍,思路更明晰了。中午,吃完饭,我第一时间回到教室,针对上午比较模糊或掌握不牢的地方查了书,做了整理。还有时间,我又做了几道针对这一知识点的习题,终于,我弄懂了,会做了。我好轻松,好有成就感。
午休铃响了,我最后一个快步走出教室,边走边想刚才做题的思路,回顾中,我突然对这一知识有了开窍的感觉。
经过午休的调整,下午我的精力又得到了恢复,我迅速整装,返回教室,利用预备前后的一段时间 温习了一些内容。
晚自习之前,我完成了大部分的作业,我可以按我的学习计划做我该做的事了。还有许多不够明晰的知识等待我去整理,去强化练习。整个晚自习我专注 做我的事,无暇抬头,我完成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充满了成就感。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我以最节约的时间收拾完毕躺在床上,我回顾着白天的知识,逐一捋过,我竟然把许多知识之间的关系梳通了,还有些细小的地方我想不起来了,我悄悄打开手电看了看,记住了,我的心理好充实。
每次考试前,我都认真做好复习准备,熟记重点,突破难点,不忘多看看整理过的错题,知识就这样在我的反复学习中得到巩固,得到提升。
考试完毕或练习之后,我都会认真思考出错的地方,通过总结发现问题所在,通过看书整理弄清问题,再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在我的用心体察中我明确了出题的规律和做题做题的规律。
面对成绩,我仔细分析,用成功鼓励自己,以不足鞭策自己,在喜悦中乘胜向前,在挫折中理智分析。欢笑、泪水都是我前进的动力,难题、失败打不到我,因为我要以最坚定的信心冲刺终点。
我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完满的,在不知疲倦的学习中我进步着,我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高考路上,我是我的主人,我以我的的豪气去冲击终点!起跑,加速,冲击终点!内心的坚定使我有用不完的力量。
我有坚定的方向,我有坚定的目光,我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学习机会,决不耽误任何一点可以学习的时间,我行动迅速,思维敏捷,我没有疲惫,坚定与自信使我精力充沛,信心百倍,什么都挡不住我奔跑的脚步!
100天创造奇迹!起跑,加速,冲刺终点,我一定能创造高考奇迹!
第四篇:热忱会创造奇迹励志故事
一
一旦缺乏热忱,艺术品无法流传后世,军队无法克敌制胜;一旦缺乏热忱,人类不能驯服自然界各种强悍的力量,不会建造出令人难忘的宫殿,不能用诗歌去打动心灵,不会创造出震撼人心的音乐,不能用无私崇高的奉献去感动这个世界。正是因为热忱,伽利略才举起了他的望远镜,最终拜倒在他的脚下的是整个世界;哥伦布才克服了艰难险阻,领略到了巴哈马群岛清新的晨风。凭借着热忱,自由才获得了胜利;凭借着热忱,林中的原始民族举起了手中的利斧,砍开了通往文明的道路;凭借着热诚,弥尔顿、莎士比亚才在纸上写下了他们不朽的诗篇。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格里利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热忱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
萨尔维尼也曾经说:“热忱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你所说的确实是你自己真实感觉到的,如果你能够让人们相信这一点,那么即便你有很多缺点,别人也会原谅你。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你一定要努力,否则,再有才华也会一事无成。我自己就是这样,有时为了彻底把握一个细小的环节,不得不花上数年的时间。”
二
在美国人的天性和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对自己的理想与使命锲而不舍的信念,一种近乎狂热的执着。这一个特点非常明显。这种品质在伦敦交易所的大厅里看不到,在赤道国家一般也是看不到的。甚至在五十年以前,这种品质甚至还没有出现。但是,由于美利坚和澳大利亚的影响,这种在这两个国家非常普遍的心理——也就是这样一种信念:如果一个人想获得成功,他必须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忱都投入进去——现在在更多的国家和民族当中传播开来了。从前,这种品质只是少数伟大人物才具有的禀赋,而现在它已经成为那些优秀民族的民族特性了。
三
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热忱,即为了完成他内心渴望去完成的工作,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正是出于这种热忱,维克多·雨果在写作《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为了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把自己的外衣都锁到柜中,一直到作品完成以后才拿出来。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分心。
著名演员加里克的话正是对这种热忱的绝妙注解。有一次,当一位事业不太如意的牧师问他,是借助什么力量把听众牢牢抓住,加里克回答:“你跟我不一样。你虽然宣讲的是永恒的真理,你自己坚信不疑,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你似乎并不怎么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而我呢,虽然我自己知道我说的是一些虚构的、不真实的东西,但我说的时候却像我从灵魂深处都相信它们一样。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区别。”
第五篇:励志作文:高三是创造奇迹的岁月
终于,我可以静下心来,在这样一个清晨,好好地回忆,细细地品味,那属于我的高三奇迹。高三期中考试时,我的成绩从高二期末的年级第一名跌到了四五十名,不过那时的我依旧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可以东山再起。到了期末考试,我居然滑到了200名。刹那间,我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咬咬牙,下定决心。于是,我扔掉了手机卡,把MP4借给了同学,在枕头下放了三样东西:暑假买的《清华北大不是梦》,在北大自主招生办领取的《筑梦北大》,以及北大的一组明信片。
每天起早贪黑,一个月的晚睡早起,让我的身体吃不消,脑子总是跟糨糊似的,还不时地干呕。但我不能松懈,该吃药吃药,吃了药还得玩命。每天在宿舍“加班”,觉得夜好静啊,只听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记了什么是开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怀念的一段时光。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个月,“一模”考试,我由低谷跌至深渊,570分,283名,按往届的成绩看,刚够一本线。距高考还有54天,我真的想放弃了,可我又不甘心。我有气无力地看着试卷,我真的害怕自己没有那种“收拾旧山河”的勇气与激情了。
多谢我的朋友,用一张纸,一段话唤起了我内心的希望。“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必须跑到耀眼的地方去。”是啊,还没结束呢,真的,还是有希望的。
我在日记本上写着:“我可以一落千丈,却偏要一鸣惊人。一天超越6个人,杀进北大。”现在看到这些话,我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怎么就那么相信奇迹呢?
按照正常的逻辑,我的成绩应该回升。可现实终究是现实,“一点五模”时我的成绩年级排名为233名,据复读生说,这样的成绩没戏了„„
那天上完第一节晚自习后出去跑步,我像发了疯一样。回来后看到了发下来的化学卷子,看着接近满分的卷子,我对自己笑了笑。接着发现卷子的最后有化学老师的一句话“你还是那个优秀的你”。我趴在课桌上任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那是在最黑暗的时候看到的光芒,哭过后的我轻松了不少。不管前面是什么,我都要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忍的毅力,全力以赴!输输输,输到赢为止!
有一天在宿舍,隔壁班的一个哥们儿来聊天。言谈中,我不自觉地流露出沮丧情绪,他对我说:“高一高二,你一直是在前面,没受过打击,我是一直被打击,但从未被打倒!” 很快到了“二模”。冲到了年级70名的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马上要自由复习了,物理只有60分,我只好向物理老师求助,经验丰富的物理老师告诉我这一阶段物理不太可能有大进步了。老师说的没错,但不是没有可能!我不服,我知道我有多优秀,走着瞧!
距离高考还有19天的时候,我将战场搬到了自习室。每天我都在盘算着那些分数,语文120分,数学140分,英语140分,理综275分,够了,可以上北大了„„白日做梦可以,不过要梦得有价值,梦是可以带来动力的!
在教室的墙上,贴着每一个同学高考的目标,我的那张纸上写的是“博雅塔前求博雅,未名湖畔誓闻名”。
“二点五模”时我冲到了年级30名,正如我“一天超越6人的誓言”。只要给我一点儿希望,我就会不遗余力!
最后的10天,我把三年的东西全部过了一遍,心如止水,最后的战役,蓄势待发。
临走前的晚上,班主任到宿舍里微笑着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的成绩呈一个V字型,希望高考时你能再回顶峰!”
我用很小的声音说,“会的,一定会的”,像是在回答他,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一切,定格在捧起录取通知书的时候!672分,北大我来了!亲吻着手里的宝贝,突然想起我的物理成绩,110分!
这时候我才明白,高三就是创造奇迹的岁月,只要肯拼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