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5 01:5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一篇: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本单元课程标准解读

二、本单元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教科书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本单元教科书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编写本单元时一个基本的考虑是还想保留双基中重要的和工具性的部分,否则高中的日子不好过。但是讲得又不能太深,要基本符合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2、本单元的特点:

总体特点:抽象思维多,难点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多,涵盖了全书基本概念的一半以上,涉及到的概念有元素、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化合价等;化学实验少,没有一个课堂演示实验。此外,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以及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没有直接经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教学会有一定的困难,事实证明,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极易形成第一次分化。

(2)“活动与探究”多,共有九个小题。有资料的查阅与整理(课题2),有规律的寻找与总结(课题3),有韵语的编写与记忆(课题4),活动形式丰富多采,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归纳,通过探究活动归纳出结论。

(3)化学史料多。虽然课本上对一些化学史料作了从略处理,但并不说明这部分史料课堂上不予介绍,恰好相反,教师应该和学生一道查阅资料,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4)内容精练,整体难度降低。与旧教科书相比,本单元的内容和要求均降了很多,但在新的初中教科书中,本单元仍旧是一个难点,这是由内容决定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微观的理解是很困难的。

(5)图示和表格多,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原子构成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等。另外,本单元首次采用符合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卡通画来展示物质的形成过程,可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降低难度。

(6)把化学式和化合价合并在一个课题中,节省了篇幅,教起来也比较顺。

本单元是全书的一个难点,虽然降了很多,仍是难点。教过初中化学的老师历来十分重视这些内容的教学,现在又降了很多,教起来不会有困难,但教科书的文字量幅度减少,因此有些地方需教师补充一些例子、加以解释说明等,用新教科书只是照本宣科是不成的。

3、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基本概念比较集中,这些概念是初中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阶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4、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5、本单元教材设计思想

●精减内容,降低难度。

●增加图示、表格,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增加课堂活动,如讨论、活动与探究,以活跃学生思维、及时消化。

三、本单元需要说明的问题

1、课程标准中“微粒构成物质”的内容在新教科书中是由多个单元共同完成的。在第一单元中出现了“分子”“原子”的名词,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分子和原子”一个课题专门讲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在本单元进入到原子的内部,讲原子的构成,只是再引出一个高潮,这几部分内容是逐步深入的,有利于学生建立粒子观。

2、关于相对原子质量

教科书考虑到学生没有同位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作含糊的、初步的了解。教科书中实际是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使用(初中化学的阶段性)。

教学时对相对原子质量,重点放在“相对”的含义和它的应用上,也就是强调相对原子质量的工具性价值,即会从相对原子质量表和元素周期表中查相对原子质量就可以了,而且课程标准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要求不高,计算也不困难,在教学中不要在此做太多的文章,不要推导证明。

化合价的教学也把重点放在它的应用性上。

3、关于元素

“元素”名词在前面的单元中多次出现,教科书把它当作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是微观和宏观的结合点,不宜一次要求到位。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说法,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的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贯通的。

元素符号是教学重点,它的教学要注意分散难点,逐步记忆。教科书在第二单元就已经给出了一些元素符号,当时是作为化学符号出现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化学课一开头就以化学符号的形式有计划地逐渐给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渐熟悉,自然记住,到学习本课题时,已经认识并记住了一些元素符号,这就减轻了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要求学生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科书中71页的讨论就是要使学生能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为学生将来学了更多的化学反应以后,初步建立“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这一基本观点来奠定基础。

4、离子

(教学要求的把握以“以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和课题后的“习题”为基准)课题3离子主要是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中对于离子的内容要求不高,只是“知道原子、分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作含糊的、初步的了解。教科书中实际是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使用(初中化学的阶段性)。

教学时对相对原子质量,重点放在“相对”的含义和它的应用上,也就是强调相对原子质量的工具性价值,即会从相对原子质量表和元素周期表中查相对原子质量就可以了,而且课程标准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要求不高,计算也不困难,在教学中不要在此做太多的文章,不要推导证明。

化合价的教学也把重点放在它的应用性上。

3、关于元素

“元素”名词在前面的单元中多次出现,教科书把它当作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是微观和宏观的结合点,不宜一次要求到位。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说法,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的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贯通的。

元素符号是教学重点,它的教学要注意分散难点,逐步记忆。教科书在第二单元就已经给出了一些元素符号,当时是作为化学符号出现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化学课一开头就以化学符号的形式有计划地逐渐给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渐熟悉,自然记住,到学习本课题时,已经认识并记住了一些元素符号,这就减轻了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要求学生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科书中71页的讨论就是要使学生能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为学生将来学了更多的化学反应以后,初步建立“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这一基本观点来奠定基础。

4、离子(教学要求的把握以“以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和课题后的“习题”为基准)课题3离子主要是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中对于离子的内容要求不高,只是“知道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初步建立粒子观。这部分内容与旧教科书相比是大大降低了,只是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就可以了。

虽然教科书第一部分核外电子排布介绍了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等内容,但这些内容都是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作铺垫,第一部分核外电子的排布与旧教科书要求完全不同的: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就是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至于怎样分层的、怎么样排布是不要求的。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到课题3离子为止,教科书已初步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可利用教科书中“物质及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来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整理,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图、表等来小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5、化学式与化合价

特点:工具性、应用性较强;学生活动多,讲练结合。

教科书中对于“化合价”的定义也是弱化的,以举例的方式指出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把重点放在如何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上,也就是化合价的应用上。

关于原子团,标准中也没提,但是如果没有这一概念,很多地方是过不去的,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补充,因此教科书中出现原子团的概念,并给出了几种根价,如硫酸根、硝酸根、氢氧根、铵根、碳酸根等。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方便的使用化学式。如果没有原子团,学生写化学式就很麻烦。

对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应任意扩展和加深。

6、课时划分建议

课题 1 原子的构成 1 课时

课题 2 元素 1 课时

课题 3 离子 1 课时

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2 课时

本单元知识整理与小结 1 课时

2008.10..13

第二篇:第四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教学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2)

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课标要求: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

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表示的物质组成及含量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a-40 Al-27 I-127 Zn-65 Fe-56 考点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题1.(1)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B、Ca(OH)2 的相对分子质量:40+2x(16+1)=74 C、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80x100%=17.5% D、1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1x2)/18x18g=2g(2)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固体,化学式是C6H12O6。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试回答:

1、每个葡萄糖分子共有___________个原子;

2、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

3、葡萄糖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 :H :O=________________;

4、列式计算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3)丙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是89,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8%,则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的个数为()A、4 B、3 C、2 D、1(4)七星岩的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取一块岩石样品测其含碳酸钙75%,则该岩石样品含钙(设其他成分不含钙)的质量分数为:()A、25% B、30% C、40% D、75%(5)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FeO B、Fe2O3 C、Fe3O4 D、FeS2(6)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种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果按用量服用,则每天补钙元素的质量为()A、0.5g B、1g C、1.25g D、0.25g 考点2: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的推导 考题2:(1)下列几种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 :9,则这种物质是()

A、C2H4 B、CH4 C、C2H6 D、C2H5OH

(2)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2、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①SO2 ②SO2、CO ③SO2、N2 ④CO、N2 ⑤SO2、CO、N2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3)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成”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形的C60 分子融进足球形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4)莽草酸是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可用于合成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已知该有机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75%,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46.0%,且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试回答:(1)该有机物还含有的一种元素是 ;(2)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考点3:计算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考题3小强同学在公共场所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

1.回校后,小强通过计算氮的质量分数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强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认为此广告会坑害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技术监督局对该产品取样分析,发现其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12.0%,则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1)小红同学为补充维生素,服用XX牌多维元素片,该药品标签如图所示。请你计算:

1.小红同学按标签所示的方法服用该药片,则每天服用的维生素C为________mg。

2.维生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2)为了消除缺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某地区居民的食用盐必须加碘。下图为广东盐业总公司生产的加碘盐的部分标签,请根据标签回答:

1.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从“食用方法”推测,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确保碘盐中碘的最低含量,1kg碘盐中至少应加入碘酸钾________(精确到0.1)mg。(4)下图为市售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某主要活性成分为单氟磷酸钠(化学式为Na2PO3F,已知氟为-1价),实验表明牙膏中含氟的质量分数达到0.10%~0.16%时,防龋齿的效果最好。

1.单氟磷酸钠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价; 2.该牙膏防止龋齿的效果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2)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号内)

()1.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再次实现了中国人得飞天梦想。运送飞船得长征二号Ag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有关偏二甲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组成元素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4:1 D、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

()2.某地1000Kg化肥的市场价格如下:CO(NH2)21080元,NH4NO3810元,NH4HCO3330元。分别用10000元采购上述化肥,则购得得化肥中含氮元素质量最高得是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

D、无法确定

()3.相等质量得H2、N2、CO的分子个数比是

A、1:1:1

B、2:2:1

C、14:1:1

D、28:2:1()4.小明测得某食盐溶液中含有氯元素得质量分数为2.19%,如果以NaCl计算,则该盐水中所含的质量分数为

A、0.71%

B、1.42%

C、2.18%

D、3.61%()5.齐药二厂违规用二甘醇(化学式:C4H10O3)代替丙二醇(化学式:C3H8O2)作溶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下列关于二甘醇和丙二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

B、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C、各元素质量比相同

D、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6.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对该物质的组成下列推断:①一定含有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有O元素;④一定含有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7.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是:①CH4 ②C2H2 ③C2H5OH ③ CH3OH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缺钙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小明从食物中摄入钙元素不足,每天还需要服用2片某种钙片。该钙片标签的部分内容

如图(钙片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小明每天从钙片中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A、0.30g

B、0.60g

C、0.75g

D、1.50g()9.下图是某厂生产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标签“______”上的数据是 A、3.25

B、6.5

C、13

D、14.3

二、填空题:

10.下图是两种化肥标签的一部分,请回答:(1)从标签上看,两种化肥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种尿素和碳酸氢铵含氮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3)从含氮量角度,这种碳酸氢铵相当于_____________kg(精确到0.1)这种尿素。11.乳酸亚铁片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下图为乳酸亚铁片说明书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1)乳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碳、铁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2)144g乳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g。(3)某人每天分二次服药,一次最多服用_______________片,服药时不能喝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是某乳酸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说明。(1)该袋装鲜牛奶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该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为__________。(3)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要喝____盒这种牛奶。13.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他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

克体重0.7mg。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kg面粉中加入0.948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1g=1000mg]。请回答:(1)0.948g该明矾中含铝元素______________mg;

(2)体重为50kg的同学,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__mg。此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200g,他摄入的铝量____________(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

第三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单元主题】: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建议】:

充满科学味道的课文该怎么上?

(一)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本单元跟第三单元的课文风格完全不同,比较理性,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动手动脑的重要性。课文大多是以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而且伴随较多的人物动作。象这种类型的课文,我们老师往往觉得很难上,逐段讲解吧,机械无味。如何上得有趣味些呢?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画风》的几处教学设计: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因此首先激起学生兴奋点的是课文的题目。

老师就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录音听听风的声音,说说风。师:对!是风声。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风很冷。

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

[课一开始,学生就兴致盎然,若有所思]

要让课上得有趣,就得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又如:学生喜欢画画,也喜欢看别人画的画。所以我事先让学生画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的画,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中,哪个人画的画?他的画上画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有风?自己练习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想说哪幅就说哪幅。

生:我喜欢赵小艺的画。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生:我喜欢陈丹的画。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生:我喜欢宋涛的画。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丝。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让学生自己画风,开始我是这样说的:

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学生开始说怎样画风。但结果并不如老师想象的那样,很多学生想的都差不多,皱着眉头似乎不是那么畅快,或许他们的思维还没被打开。于是我又说: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

老师的话音刚落,只见学生一阵欣喜,举起的手多了,点子更多了。有的说画头发飘起来了。有的说画窗帘被风吹动了。有的说画书页在翻动。有的说画尘土在飘扬。还有的说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此时,老师一个劲地夸学生会动脑筋,想象丰富。说不定下次书上就采用你画风的点子呢。既然风可以画出来,那么气味也可以,课外让学生去画画气味,再在旁边写上几句话,也不失为好作业。这样的语文课是鲜活的,是学生所喜爱的。

(二)让学生多动手,在实验中学习语言。

这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主人公动手又动脑,最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事。前面已经讲到课文主要以叙事为主,多处伴有人物动作,那么就让学生多动手体验一下课文中的实验过程或成果,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深入理解课文。有的老师或许会认为语文课上做试验是否会淡化语文的色彩,在这里我要提醒老师们的是,实验确实能激起学生兴趣,就看我们是否能将实验与语言文字有机结合起来,做实验目的是为学习语文服务。

比如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时,可让学生带上邮票亲手撕一撕邮票,说说撕起来方便吗?这样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趁势让学生对阿切尔进行对话:阿切尔我想对你说„„对阿切尔充满了敬佩之情。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丝毫不影响学习。

教学《动手做做看》时,老师在台上做伊琳娜做的那个实验,找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看看水会不会漫出来。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边看边说老师做实验的步骤,结果。当学生看到结果水漫出来了,跟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时,会发出惊奇的叫声“呀,水漫出来了。”再联系前文,让学生读读郎志万说的话“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进行对比朗读,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是认为郎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能更好的读出当时伊琳娜生气的样子“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学生读的时候感同身受。等于是将实验后的这种情感迁移到了朗读中。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充气雨衣》是略读课文,感到最难的是课文中提到的有些东西,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比如“气囊、铁丝圈、气门儿、塑料膜、自行车内胎”我在上课时,学生一个劲的发问,就这个东西说了好多时间,不明白再画,画了也还是不那么明白。我想再让我上一次课,我就搜集到这些东西,带给学生看一看,那不就一下子明白了吗?甚至还可以利用现成的东西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个像小林一样的充气雨衣呢。那么这堂课的难点就解决了。

要上好一堂课就不能怕麻烦,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才能信心十足地去上课。有时候动手做做看就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三)教学每一课的注意点:

《动手做做看》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学生易读懂。这篇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读好对话,郎志万向学生提出奇怪的问题,学生猜想原因时,为让学生读出学生回答时的真实感受,我就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情景:老师当郎志万提问,指俩名学生分别回答“因为金鱼身上有鳞。”“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发现学生扮演的角色很不错,将天真无邪的样子流露无疑。而且有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这篇课文除了练习朗读对话之外,课后还有一个写话练习“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我要把想到的话写下来。郎志万是这样说的“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郎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为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我是这样说的:“伊琳娜多聪明啊,她听懂了郎志万的话,你和她比一比,你听懂了他话的意思吗?谁能说一说呢?”有些学生还引用了伊琳娜妈妈说的一句话:“不能光想,要自己动手做做看。”

《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邮票打孔机是怎么发明的过程。因此,这一课的语言训练可以锁定为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复述邮票打孔机发明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边叫几个学生可以演一演发生在伦敦小酒馆的那一幕。可以在表演的同时理解强调“拿、翻、找、摸、取、刺、撕”这些动作。课文的讲读可以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句话为切入口,那个人是谁,阿切尔被他怎样的举动吸引住了?学习相应的段落,采用变序的教学法。

《画风》这一课朗读时应该抓住“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这些词,正是透过这些词才能看出风的存在。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圈圈点点,并迁移到学生自己介绍画风时也能用上类似的词,来表达语句。(读句子)

《充气雨衣》课文多处描写了小林日思夜想,善于思考的句子“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救生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这些句子应该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小林的爱动脑筋,是什么引起小林一次次的思考呢?要引导学生练习课文语句,进行朗读。朗读形式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或分组读,明白是怎样的现象引起小林的怎样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要多动脑筋,不断改进,才能出成绩。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品需要改进的?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可稍放手点,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说的要求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再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的清楚、明白。那么课前就先要布置学生动手去做小制作,到了上课时就已经是展示了。学生带着自己的小制作来,肯定希望彼此交流,互相观看,那么为扩大交流面,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 说得好的学生或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评奖时也可从制作和介绍两方面来评出优胜者。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说说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懂得有困难应该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四篇:《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反思

好不容易结束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和《化学方程式》的新课教学,总体感觉好难,好累!老师累,学生也累!这些既抽象又容易混淆的知识让学生的大脑象灌了糨糊一样的理不清头绪!

不过,虽然离期末已经很近了,虽然剩下的时间有点紧张,但从现在的新课来看,前面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梳理这些微观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事实证明,也是很有效的。因为现在上新课时,提到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术语,班上大部分同学不需要老师的任何提示就可以自己动手去写,这充分说明夯实了基础,学生不仅会用这些知识解决新问题,而且能长期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不要为了赶进度不顾学生的掌握情况而抢着上新课!

在学习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知识的过程中,我一直注重知识的落实。无论是新课还是作业,我都引导学生按照知识的系统性进行学习,让学生反复的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学生温故而知新,进而掌握了这些微观而抽象的知识!

第五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民族之魂”这个主题进行编排。《詹天佑》介绍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文天祥》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一句话》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应注意:

1.本单元五篇课文距离儿童生活较远,教学时应充分阅读课文与

文本对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走进历史的长河,认识一个个杰出的人物,学习他们可贵的品质。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具体事物,交流感受,培养民族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精彩语

句,背诵感受最深的段落。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查找资料,拓展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质量,增加阅读积累。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

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下载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严谨的文字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抓住“可爱”与“易碎”的冲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积极的思索,充分......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4月29日,我在178班上了第三单元复习课。复习课的模式是我们组自去年开始探索的“先进行课前诊断,根据诊断......

    《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合集5篇]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单位:狼皮子梁学校 姓名:惠杉 联系电话:*** 邮箱:hszj412@126.com《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认......

    2014年高考《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教材构成

    《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知识体系 判断先进文化的标准(113页) 内 涵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7页)(综合探究)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为什么是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13页)当前文化生活特......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简析与教学建议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5篇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简析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本册教材双基内容的近一半,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既是他们......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 “物质构成的奥秘”包括4个课题,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可以再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专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毕淑敏的散文集《我的故事》。课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