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集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点(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世隶耕 属于
2、未尝识书具 曾经
3、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就:完成
5、邑人奇之 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9、不使学 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
11、泯然众人矣 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 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 被
14、伤仲永 哀伤、伤感
15、养父母 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 有人
17、从先人还家 跟从
18、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20、固众人 本来
21、即书诗四句 写 《伤仲永》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当:应当。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体内产生废物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生长和繁殖
⑥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⑦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二、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适应、影响和改变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
生物
环境
二、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光照、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的影响
种内关系
【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斗争
指同种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栖息场所和配偶等发争夺。
如:两只狗为争夺食物而发生“狗咬狗的争斗”“一山容不得二虎”等。
种内互助
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协助。如:成群的牛可以有效地对付
狼群的攻击等。最典型的存在于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如:
蜜蜂和蚂蚁等。
种间关系
【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
系】
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狮子捕杀斑马,斑马吃草等。
竞争
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生活空间或环境中的其他条件而发生的争夺。
如:在稻田中水稻与水稻;
水稻与杂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牛和羊争夺青草;青蛙和鸟争夺昆虫等。
互利共生
指两种不同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有利。如:海葵寄居在蟹壳上。大肠杆菌在人体的大肠里,既吸收养料又合成维生素,供人体利用等。
寄生
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摄取营养物质而生活的现象。如:虱子、蛔虫等。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概
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生存空间等
生物部分
生产者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植物体本身和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
了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生产者。还有些化能合成细菌,如: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生产者。
消费者
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消费者。
分解者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还有极少数的腐生动物,如:蚯蚓、屎壳郎和白蚁等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联
系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的定义: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链的组成: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3.食物链中物质可从生产者流向最高级的。
4.食物链中能量从生产者流向最高级的消费者,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上所有的圈的含义:
地球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1)大气圈的底部
(2)水圈的大部
(3)岩石圈的表面
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类型
名称
特点
作用
自然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分布于干旱地区,降雨很少,缺乏大植
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
湿地生态系统
是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也很多
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
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繁多,大多能在水中游动
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植物制造的氧气占地球产生
氧气总量的70%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在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绿色水库”、“地球之
肺”之称
淡水生态系统
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水体和其中的生物组成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及工业用水,还可以调节气候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以农作物为主题,动植物相对较少。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
人工生态系统都比较脆弱,人的作用比较关键,容易退化
城市生态系统
人类在这一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
是人类。
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动物的生活提供了有机物和氧气,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能提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物质被重复利用的同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八、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平衡就不易被打破;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生态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坏。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认识显微镜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实验台略偏左,安装目镜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对光完成的标志: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核心要点:视野光线强弱需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①当视野光线太亮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②当视野光线太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观察
①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同时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核心要点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如果将标本往左移动,物像向右移动。
(4)换成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观察到的现象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旋转180度)。
(5)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是其移至视野中央,偏什么方向就往什么方向移动标本。概括:偏哪往哪移。例如:物像偏左上方,标本就往左上方移动。
(6)
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边观察边移动玻片,如果污点也跟着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
边观察边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也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目镜上;
如果以上都试了,污点未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4、整理收镜
用纱布擦拭显微镜,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
第二节
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1、被观察的材料:薄而透明
2、按照制作方法分为——切片(切取,如:叶的横切片)
涂片(涂抹、液体,如:人血涂片)
装片(撕下或挑取,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操作步骤
具体内容
擦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目的:以免有杂质影响观察
滴
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目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取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展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将它展平
展平的目的:防止出现重叠现象影响观察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染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目的: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吸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2、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有利于物质交换
4、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控制中心
5、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有多种物质(颜色和味道)
6、叶绿体: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7、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第三节
动物细胞
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操作步骤
具体内容
擦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目的:以免有杂质影响观察
滴
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目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刮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
漱口的目的: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涂
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
轻涂的目的: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染
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目的: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吸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不同点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
物质分类
种类
特点
无机物
水、氧和无机盐等
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
有机物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
2、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⑴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
⑵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
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能量类型
有机物中的能量——化学能
阳光的能量——光能
物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热能
能量转换
叶绿体(植物细胞):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线粒体(动植物细胞):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能量来源
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二、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细胞核中有一种遗传物质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细胞的生长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2、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体积增大。
二、细胞的分裂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的过程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在原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3、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数目增多。
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3)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5、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1)染色体的复制加倍。
(2)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里。
(3)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4、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组织名称
组成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保护、分泌等功能
皮肤上皮
小肠腺上皮
肌肉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收缩和舒张功能
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结缔组织
——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骨组织、血液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2、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四、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营养器官为根、茎、叶,生殖器官为花、果实、种子。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组织名称
分布
功能
分生组织
根尖、茎尖、芽尖、茎的形成层
分裂产生新的组织
保护组织
根、茎、叶的表面
保护内部柔嫩部分
营养组织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储藏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根、茎、叶等处的导管和筛管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
机械组织
茎、叶柄、叶片、花柄、果实、种皮等
支撑和保护作用
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草履虫的身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1)呼吸:表膜(2)运动:纤毛(3)排泄:伸缩泡(4)消化:口沟、胞肛、食物泡(5)生殖:分裂生殖(6)应激性: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第三篇:氓(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1.掌握必要的、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归纳人物形象。
3.了解《诗经》的“六义”以及“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4.背诵这首诗,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思索自己即将迎来的或已经到来的情感。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归纳人物形象。导入
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个不衰的话题,而“痴情女负心郎”更是历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两千年前这个“痴情女负心郎”的故事,感受《氓》中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
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到最终被遗弃的故事。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意译记得那时,你一脸憨笑地向我走来,怀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是来与我谈论婚事,这让我猝不及防,可我还真的喜欢上了你。送你一程又一程,直到涉过了滔滔的淇水,一直到了顿丘,我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但我不能立即嫁给你,婚姻毕竟是人生大事,你请个好媒人来把我的父母说动吧,不要失了礼仪。希望你不要再生气了,要不,秋天到了你就来迎娶我吧。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
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评说:这一章写的是女子定情。可以概括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在这一章里,女子的纯洁、善良且温婉、体贴,她爱上男子憨厚、直率的品质,面对男子的怒气,她安慰他,不惜许下婚期,好让男子安心。而男子似乎不像女子所认为的那样“蚩蚩”憨厚老实,你看他有“无良媒”、失了礼仪的缺失,却还有理由发火(“将子无怒”),显得急躁、任性。但在对幸福有无限憧憬中的女子,已经散失了判断力,对他们的婚姻现在就可以猜想一二。2.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翻译:“复关”大约是男子的居住地。我常常爬上那破土墙,遥向复关凝望出神。复关远在那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好容易盼来了情郎从复关来,我有说有笑喜洋洋。这才深深体会到相思之苦,体会到你对我有多重要。我不能再矜持了,不能再等待了,既然你说你占的卜没有凶兆,那么,赶着你的车来接我吧,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整理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3.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4.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6.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⑥北冰洋被欧洲,北美洲,亚洲包围。
⑦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⑧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⑨四大洋中被五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⑩被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非洲,欧洲。(七大洲中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分布在南半球的有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第五篇:中国石拱桥(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位著名的桥梁专家,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曾成功的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给予这样一个高度的评价: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而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作家茅以升先生介绍的这两座具有代表性的>。
二、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什么是说明文? 2.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