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习题课教学分析

时间:2019-05-15 01:3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住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习题课教学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住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习题课教学分析》。

第一篇:抓住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习题课教学分析

抓住数学的本质,让数学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基于“数学本质”的习题课教学分析

宁波市镇海中学(315200)杨威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普遍感受.数学难,主要难在数学运用上,而习题课就是连接数学知识和数学运用的桥梁和纽带.习题课上许多老师为了解决运用的问题,往往采用“题海战术”,既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其结果也是收效甚微.习题课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对于习题课的教学的设计,本文结合数学的本质来谈谈数学本质观下的习题课的教学.1 问题的提出

1.1 数学习题教学的意义

习题是一种在某一层面上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学以致用的初级过程.数学习题教学是以解答数学问题为主要形式的一切的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讲解例题、讲练课、讲评课等.因此习题课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熟悉思考、处理数学问题的某些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因此,有人把习题课称为是实现数学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的主要途径.

1.2 目前习题课存在的问题

习题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态度、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是目前的习题课教学,总存在着一些为了习题而讲习题的问题,重“量”轻“ 质”、重“难”轻“易”、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教师的习题课中比比皆是,教师满堂在讲、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效率低下,和当下推行的有效教学背道而驰.因此,怎样的一节习题课才是一节高效的课?怎样才能设计一节好的习题课?就成为我们所有一线教师研究的问题. 2 数学的本质观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哲学史上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数学本质上是经验科学还是演绎科学的争论.现在普遍认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

[1]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本质观认为数学上的概念、命题、公式、定理等科学语言都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数学等同于命题和公式汇集成的逻辑体系,不能简单地将数学教学变成单纯的传授命题公式等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通过模式的构建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但又借助抽象的方法,强调思维形式的探讨.因此要想学好数学知识,就必须深刻了解这些知识的起源、发生发展的过程、蕴藏的思想方法及其本质.

另外,从教与学的观点来看,数学的本质既体现在数学研究结果上,又体现在师生共同研究过程中;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本身上,还体现在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数学精神里,还体现在抽象、严密、简洁等特点上.数学本质的内涵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的提炼等.新课标在其十大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

[1]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虽然它不能完全揭示数学教学的本质,但是它为普通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了一种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抓住教学本质的努力方向. 3 本质观下的习题课设计

本质观下的习题课设计,简言之希望教师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在不超出新课标内容要求

散性思维等.其实这些特殊的思维方式已经体现在平常所做的“变式”的思考训练中,只不过平时的变式是被动的.我们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更应该化被动的变式练习为主动的变式思维探索,从多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通过逆向式的变、迁移式的变、发散式的变,努力让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看清它的实质,找到和它已混的概念,并加以区别、辨析.文[4]中指出了习题课中以变式、反思为手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方式,通过一个题目的变式教学能够对例题、习题进行变式推广,让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下重新认识,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这些特殊的思维方式的感悟中,比较各种解法,巩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充分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

3.4习题课应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应试教育下的习题教学多以教师多讲、学生多练,对学生实行“地毯式轰炸”练习,学生学得“很累”,与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以及高考改革极不相当.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因此贯彻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及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等显得尤为重要.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有情感的投进、有内在动力的支持”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积极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题目中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它通过学生之间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共同的进步.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题目、实验、操纵、调查、信息搜集整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这些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可惜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5习题课应体现对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欣赏和追求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科学,数学知识的来源都有它深刻的生活背景,因此在习题课中可以通过对数学史的介绍,对著名数学问题的欣赏,对著名数学家探索数学知识的经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的习题课教学也应该通过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数学抽象、严密和简洁的本质特点,感受数学知识的生长性、应用性,感受数学思想、数学美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的力量!

例如算法,算法是一种程序,一种解决问题的顺序步骤;不仅如此,算法更是一种直观,一种数与形的巧妙结合;是一种规范,一种训练思维的有效手段;是一座桥梁,一种自然人

[4] 文和数学的合理沟通;是一项综合,一种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有机交融.4 结束语

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著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为怪,习题课作为联系抽象数学理论和具体实际运用的一种课型,正是解决这种问题和不足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教师应该转变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牢牢抓住本质教学,才能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学数学用数学,让数学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第二篇:抓住教学本质,打造思维课堂

抓住教学本质,打造思维课堂

四中

新课程提出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课堂上,人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人的学科素养的发展,而学科素养的发展又是以学科思维的发展为基础。思维是“自然界最美丽的花朵”,思维能力的不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核心的标志。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两者的核心都是思维。因此,有效落实新课程的要求,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构建和实践思维教学,打造思维课堂。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只要把一堂课的知识内容的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种模式下学生上课往往很被动,思维能力往往得不到发展。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这一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迫切要求我们在原有教育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思维课堂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召唤中应运而生的。何谓思维课堂?思维课堂就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课堂,即是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标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充分成长的课堂。思维课堂的指导理念是“两心一线”,即学生为中心,思维为核心,活动为主线

思维课堂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知识课堂,它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知识的取舍,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课堂教学线索的设计,对教学手段的采用都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核心。这样以来就会使整个课堂逻辑主线准确而明晰,学生的思维活跃而严谨,学生就能够充分地享受课堂教学的魅力,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

在课改背景下怎样才能构建思维课堂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正确处理教材,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

教材的内容很多,如果教师一个知识点接一个知识点讲的话,就变成了传统的知识课堂,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能够正确解读教材,对知识的取舍,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也就是说教师要能够跳出教材而教教材,重新构建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教材。

2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结论性的知识,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结论,要 巧设悬念,设置疑问。这样以来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己得以解惑时,教师应当给予表扬和肯定;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应适时启发、点拨。使其开窍、顿悟,促其思索,帮其解惑。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能对思维课堂有理性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就会打造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来

第三篇:习题课教学反思

习题课教学反思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樊昀峰

习题课是常规课型之一,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习题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习题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为此我谈一下习题课中我的做法。

一学生正确认识习题课

习题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因此老师与学生都要重视习题课。正确面对习题(试卷),做完习题不代表结束,应对每一选项认真分析并列出知识点,对于错误的题目分析其原因。我要求做完题(试卷)必须分析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讲题之前进行检查。

二是课前认真备课

首先老师认真分析试题,列举考试知识点,指出重难点。再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指出优点及不足,第三要求学生认真“备课”,学生做完题后先自查,找不足整理思路,总结解题方法,然后分组讨论,在组长带领下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空间,激励他们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是课中高效上课

通过分组讨论及自查,达到会儿不讲,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节省时间。周考月考试卷讲评一般一到两节课讲完。总结方法及知识点,整理解题方法,并设置类型题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避免学生中出现常考常错的现象。

四是课后认真总结

课后总结非常重要,是对知识的提升,我要求学生改掉以往将错题挪到改错本上的方式,应将题考查知识点列举出,并写出出错原因,总结解题方法。

传统习题课教学的最大弊端便在于“一言堂”,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严重压抑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和探索欲望,为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教”,更多的应是自己“体验”和“悟”的过程。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篇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成都市川化中学 黄荣锋

引言 2008年4月,成都市川化中学举行了“教学建模月”活动,其中重点探究了“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等三种模式课型的建模。我在其间承担了一节《组合习题课》的公开课的教学,结合这节课的教学,我谈谈对习题课的再认识。

波利亚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 “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课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形式.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教学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习题课教学中,师生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及其运用有进一步的理解,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在对例题解题策略的思考和解题方法的探求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挑选例题: 1.例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例题的安排难以达到示范性,习题的安排

也缺少典型性,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也有困难.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不仅有盲目性,还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2.例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即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选择,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要把握好“度”。要注意题型的划分,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我们坚决反对把难题放在前面,坚决反对把整套习题安排得太难,要避免打击学生做题的积极性。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习题的安排,既要体现知识与方法,也要体现能力培养与积极性调动.3.例题选择要有研究性,典型性,要克服贪多、贪全,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选择例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质量,以期“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挖掘共性;多题归一,归纳规律”。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法通解,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二、重视问题分析: 1.传授波利亚《怎样解题》的解题观: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总结。在每次习题课前要向学生强调解题的一般步骤。针对具体习题,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道题都有问题。老师就应让他们暂时停下来,帮他们分析解题思路,找出入手点,可以用那些具体的解题方法,中间可能用到那些具体的知识点。题目解完后,应该进行回顾总结: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用到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采用了那些常用技巧,还可以解决那些类型的问题。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分解目标,进行知识点定位,寻找问题突破点,选择解题方法。在习题课中,对每个问题,老师要尽量让学生来说明他们的思路和解法。遇到学生回答有错误的地方,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给其指出。例如本节课的一个引申题: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顶点四棱锥有多少个?有个学生就首先站起来说应该是八个顶点中选五个顶点的组合数。我就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把那位学生的错误原因展现出来,并给出了正确的解法。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节课的大部分问题,基本都有

两种以上的解法,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我也注意让同学们把每种对应的解法都展现出来,注重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4.注重思维方法和品质的培养,如逆向思维,正难则反,类比思想等,要求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切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三、注意反思引申: 1.注意对同一知识点的题型的归纳。在习题课当中,针对组合应用题的特点,老师要把它归纳成为几何问题、抽样问题、分组问题三种类型,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更加条理化的理解。2.注意对同一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归纳。比如这节课中反复强调的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最常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等。3.注意对特殊问题一般化的追求。比如这节课中的问题二,我就对三个不同的题目归纳到一起,采取了类似的处理方法。如果能够把以上三方面的处理措施落实到平常的习题课教学中,我们就能少走许多弯路,真正提高课堂效益,也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其解题能力大有裨益。

附件 《组合习题课》简案

组合习题课

(教材分析)

一、组合应用题一般也分两类,即无限制条件和有限制条件的组

合问题。常见的题型有:(1)抽样问题;(2)分组问题;(3)几何问题。

二、解组合应用问题的注意点 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分析事件是什么?

是哪类的组合问题?有无限制条件?通过怎样的程序来完成?

(2)弄清限制条件,注意特殊元素,优先考虑特殊元素

(3)恰当分类,合理分步

三、解组合应用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见方法:

(1)基本思路是直接分析和间接考察两类

(2)常见方法有:特殊元素、特殊位置法,间接法,分类记数法等(例题讲解)

第一部分 几何问题 问题一:平面内有10个点,其中有某4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此外没有3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1)可以确定多少条直线?

直接法:c2 6?cc?1?40 2 41614c?c?1?40间接法

(2)可以确定多少个三角形?

间接法: 3c 直接法 3?c104?116210篇三:物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雷雨

一、问题提出:

物理老师们都感到新课容易上,而复习课难上。自从任教高一物理以来,复习课难上便时时困扰着我,每每上完复习课,总会呆呆地坐思考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堂自我感觉很满意的复习课,却激不起学生的共鸣,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灵魂,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就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 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进行归纳的总结。

因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等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拉成线,织成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邢燕燕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教师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教师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教师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教师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 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教师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教师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电路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电路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

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 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初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4、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5、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篇五: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反思

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反思

——建立物理模型提高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能力

天津一中 李永惠

摘要: 物理模型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分析研究问题的主要手段。繁杂多变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最终都要归结成学生熟悉的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用熟知的原理、规律分析解决。物理模型是同类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是同类问题的升华。无论试题情景多么新颖多变,物理过程多么复杂曲折,它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多么密切融合,其最终的落脚点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大都是物理模型的直接展现。可以看出,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的突出地位,这样的教学设计在高三物理力学复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准确把握力学综合问题的实质和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基本方法。对解决新问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 提高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 物理模型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纷纷把目光投向教育,我国也不例外,从高考改革到基础教育改革,改革的方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使基础教育更适应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改革的目标是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使各种能力协调发展,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课改的一对矛盾是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减少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新教材加强了点面结合,点上主干知识明确,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一个都不少,面上增加了许多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和高新科技内容,一改旧教材高度抽象理想化的情景与问题,使物理知识更贴近实际,学生学习物理倍感

亲切。如何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掌握更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模型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抓物理模型教学,将最基础最典型的物理知识、物理问题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将研究方法也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以至升华。培养能力是落实课改的措施,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否找到一条知识与能力双赢的道路?这就是抓物理模型的教学。

2.物理模型教学也是高考改革的需要

高考改革的总趋势是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试题内容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许多试题的主干知识,就是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如:宇宙演化等,这些知识在题干中都以大量文字叙述,形成“信息给予题”这种新体型。这样的试题,本着高起点低落点,重能力淡知识,要求学生能从大量文字中,摄取有效信息,然后转成物理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建模能力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展示。如果缺乏这种能力,面对这样洋洋洒洒几百字的题目,学生抓不住有效信息,建立不起恰当的模型,从何谈起解题。例如:2003年高考理综第34题为:一

传送带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传送带经

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区域时变为圆 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区域时是倾斜的,ab和cd都与bc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0,经传送带运送到d处,d和a的高度差为h..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 cd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每个箱子在a处投放后,在到达b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

经bc段时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求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这是一道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题。皮带传送物体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学生一般都接触过,但两者组合创新后,学生必须具有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才能过关。对于这一类问题,学生往往心存恐惧,常有有力使不上之感,经常可以听到反映,做一般性习题有能力胜任,而做新情景习题感到困难,问题抓不住要害,不知从何着手,不懂得往什么方向想问题,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和重视规范、抽象的知识的习得,学生无法把概念、规律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 学生的把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有很大的缺陷。

3.物理模型教学也是知识迁移创新学习的需要

物理模型来源于实践,形成理论,又反作用于实践,具有前瞻性。物理模型作为物理知识单元,是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组成综合问题的基础。创新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重组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就是同化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原有物理模型的缺陷,于是在同化原有知识结构的同时,打破这个平衡,使之顺应新模式,建立新的物理模型。历史上从汤姆生的原子枣糕模型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再到玻尔的量子模型就是最好的例证。可见建立物理模型既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又是深入学习的条件,因此掌握好物理模型,培养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就是学活了知识。

二.物理模型: 1.何为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典型的物理问题,是同一类基础知识、物理过程、思维过程的高度概括。是同一类问题,经过人们去粗取精后找出来的最本质的知识、能力、思维的结合体。学生认识了它、掌握了它,就可以利用它去分析、理解和解决同一类问题。2. 物理模型的特点:

(1)典型性是物理模型的首要特点。物理模型是从一类物理问题中,抓住主要的本质问题,删除干扰和次要因素,集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于一体,具有代表性的结晶。物理模型是同一类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是同一类问题的升华。

(2)方法性是物理模型的第二个特点。物理模型不只是知识的结晶,同时也是思维的结晶。掌握好物理模型,除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之外,还可以从物理模型的建立,理解物理知识深刻的内涵及外延,体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升华为物理模型,用熟悉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判断,迅速找到突破口,尽快解答。

三.进行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已风靡世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才能培养具有较好的创造精神

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建构主义主张“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学习中不能只记住一些概念、规律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要求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队新问题时,能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好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总之,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而是要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建构有效的知识。

四.物理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

下面以“建立物理模型提高解决力学综合问题能力”这节课为例,介绍物理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课堂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子弹打木块”和“传送带问题”这两个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模型及其一些相关的情景变换。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抽象、概括、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物理模型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符合课改重过程、重视学生参与的价值观,使学生可以从物理模型的建立,对同一模型的不同层次的体会和感悟,会为它丰富的内涵所折服,体会它的内在美。

第四篇:习题课教学反思

习题课教学反思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樊昀峰

习题课是常规课型之一,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习题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习题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为此我谈一下习题课中我的做法。

一学生正确认识习题课

习题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因此老师与学生都要重视习题课。

正确面对习题(试卷),做完习题不代表结束,应对每一选项认真分析并列出知识点,对于错误的题目分析其原因。我要求做完题(试卷)必须分析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讲题之前进行检查。

二是课前认真备课

首先老师认真分析试题,列举考试知识点,指出重难点。再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指出优点及不足,第三要求学生认真“备课”,学生做完题后先自查,找不足整理思路,总结解题方法,然后分组讨论,在组长带领下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空间,激励他们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是课中高效上课

通过分组讨论及自查,达到会儿不讲,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节省时间。周考月考试卷讲评一般一到两节课讲完。总结方法及知识点,整理解题方法,并设置类型题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避免学生中出现常考常错的现象。四是课后认真总结

课后总结非常重要,是对知识的提升,我要求学生改掉以往将错题挪到改错本上的方式,应将题考查知识点列举出,并写出出错原因,总结解题方法。

传统习题课教学的最大弊端便在于“一言堂”,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严重压抑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和探索欲望,为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教”,更多的应是自己“体验”和“悟”的过程。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解析

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原因很多;诸如: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是文学作品分析课等等。如此一来不但影响迷失了语文“本行”的方向,而且也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势在必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切入点很多:依据新课标,总揽、统筹教材的全局和总面;或是改革教材使用,让教材成为语言运用训练的范例:或改革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语言运用训练的场所; 还可以灵活处理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联系实际,让生活成为语言运用训练的有力支撑„„本文认为最关键是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文章就此展开深刻的阐述;并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辅以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和教学实例,供同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抓住,语文教学本质

1、语文教学的本质

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或者再问得细一些,我们语文教学的最本质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老是去抢人家学科要做的事,我想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明确语文到底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任务之不明,必然导致方向之模糊,而方向如果模糊,又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又何如做到提高效率。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任务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繁琐,除了让老师和学生不堪重负之外实在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这决不是什么高明的学问,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其实也不仅是我想,很多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知道),我们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汉语的运用,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上都能达到一定的目标,与此同时,通过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精神的层次。如果能达到这两大目标,我语文教学就切莫大焉。而在这两大目标中,前者关键在于多进行运用的训练,后者关键在于多读多捂。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曾经昙花一现的语言,文学分开进行教学的体系应该是很直可资借鉴之处的,一直以来

语文教学搞不好,不能明白语言教学和文学教育各自的侧重是一个重要原因,结果搞得两者都不成功。现在不一定要搞语言、文学的分开教学,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必须有明确的侧重,特别是就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来说,语言运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因此,要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就必须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以语言运用作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当然,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具体的做法也极其重要,下面就此展开。

2、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1 改革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语言运用训练的场所 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语文老师常常是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常常是以听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把语文视为一门知识性学科,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必然是造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现今中学生的语言水平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处于听课的位置而造成的,语文能力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绝不可能靠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就可以的,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打过一个比方,让一个人学开汽车,你教给他很多的汽车方面的知识却不让他自己去开车,他是永远也不可能学会开车的,即使学会了也是很不熟练的,技能是必须在运用当中提高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语言运用的训练,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才可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慢慢地得到提高。目前的语文课堂可以说是问题很多,其表现为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也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更没有很好地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这些都是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的突出原因。在课堂上,语文老师担任的是什么角色,这是必须明确的问题,传授只是一个部分而已,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传授的比例应该不断地减少,语文老师应该逐渐转向组织语文训练、引导、点拨、答疑等。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的方法、结构不改革,要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变成学堂,变成练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2 改革教材使用,让教材成为语言运用训练的范例 语文教材该怎么用,可以说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必须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语文教材基本上是采用文选式的,这种教材体例当然有其优点,但若是不能很好地运用,则很有可能浪费这些语文学习的资源,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学了一篇课文之后,除了记牢了几个字、词等零碎的知识外,就剩下一些首相的文章分析的概念了,而文章中有关语言运用的很好的范例都弃之不顾,也没有依托课文很好地进行思维的训练,这样的课文教学离目标实在是很远的。为什么叫“课文”,一篇文章选入教材后它就具有了新的使命,它必须作为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范例和依托,语文教学也必须从上述目标出发来组织教学,所以说,传授仅仅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环节,利用范文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指导和训练是更为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我们也可以利用课文教学怎样运用语言,传统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教学为什么是不恰当的,就是因为语文教学不是语言学,不是文章学,它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一篇文章从整体到局部,肯定有许多语言运用上的可取之处,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些语言

运用上的亮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语文教材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也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出效率低下的误区。

2.3 灵活处理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上语文课,首先当然需要对教材作一番处理、而为何灵活处理当然[颇有讲究。如新课的“开启”要扣人心弦。可用之招:其一是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的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生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其二是活变、题目,以点带面。在是上《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让学生初读课文,先把题目改为《一个——皇帝》让同学们在横线上用课文中找出的表现皇帝性格的词语填补题目,如昏庸、虚伪、愚蠢

等等。加深印象,这样点面结合,注重了阅读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三是创设情景、酝酿情感,为使学生尽快地感知教材,教学过程中力求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和情绪。如教《黄河颂》等歌曲,波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快地把学生引入黄河咆哮、奔腾、一泻万丈的情景之中。

又如对教材主体部分的学习,手法更应灵活多样。我们做法:一是一线串珠,例析因果。对《荔枝蜜》一文教学时,提出开头“我一向不大喜欢蜜蜂”和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蜜蜂”。这前后岂不是矛盾吗?我为什么变成一只小蜜蜂?这篇课文的最后结果做问题在开头提出,分析因果,让学生深入探微,更好地感知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学生感情理清线索,就会感受到一线串珠的妙处。二是对比联系,同中求异,在教学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时,结合课后短文与郑振铎的《海燕》进行对比联系,看看描写方法与书法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丛冢体味写景与抒情的关系。通过对比,深入理解不同的文章寄寓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发现新意,从而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创作意图和思想意义。三是巧用插图,奇思妙想。教学《天上的街市》,先让学生认真朗读,品位诗的意境和韵味,再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希望超脱现实,去憧憬美好的生活,使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沿着诗句展开,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扩大时空范围,拓宽思路,开掘深度,学生在创造性的想象中闪现智慧的光芒。四是辩论观点,抛砖引玉。许多课文都存在不同观点与见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的特点,组织进行讨论后,展开辩论。在教《杨修之死》时,关于杨修之死有两中意见,第一中是杨修恃才放

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第二种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学生对两种观点互相辩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各抒己见,从而调动了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五是课堂竞赛,丰富多彩。上好语文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愤,以力求创新的教学目标为基点,努力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开展竞赛活动。如举办全、班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查字典

比赛,看谁查得快。同义词、反义词、格言、谚语比赛,看谁积累得多。开展古诗词鉴赏,讲故事或典故,介绍报刊文章,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评析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场景等竞赛,看谁说得好。学生从这里得到的是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这些感性的事实,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融汇其中的道德和观念,从中学会读书做人的道理。

再是课堂的“尾声”要耐人寻味,做法有三,首先是妙用诗句,画龙点睛。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文中的引用诗句进行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授《驿路梨花》结尾诗,为加深课文理解,运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上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文章的主题,对出下联,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美感。其次是活用成语,留给启示,为帮助学生养成完整而严格的思维,加深对课堂学习的理解,在教《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讨论;蔡桓公为什么导致病入膏肓?学生明确是讳疾忌医,那“讳疾忌医”这个成语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深思呢?做到文尽而意无穷,这样的课堂小姐学生会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探究。再次是巧变结局,另辟蹊径。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局时,打破常规,变换角度,设想此时卖牡蛎的不是于勒。真正的于勒也在这只船上,安排菲利普夫妇与发财后的于勒在船上相见的情景会怎样?可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对菲利普夫妇见到发财后的于勒进行神态、言行的描写。这种超常的训练,比较容易引发学生逆向思维的效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4 依据新课标,总揽、统筹教材的全局和总面

语文教师要了解语文教材和新课标的关系,了解一般语文教科书的构成要素和结构类型,了解现行教材书的特点,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用好教科书,充分发挥教科书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关键是教师要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工地,善读善写,能有实实在在的“货色”给学生。二是要有责任心,即愿意花力气,下苦功夫,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还得注意:

2.4.1 把握语文教材的全局

教师在使用教科书的时候,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点和面的关系,使每一课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步骤都紧紧扣住教科书的编辑意图,做到与教科书的编者的心灵相通。例如:整套书和一册书,一套教科书,三年制的六册,编者把全部的教学内容,包括读写听说训练和语文基础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原则和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分解成一系列的项目,有机地分散编排在各册书中。在编者来说,他心中是有全局的;而对教师来说,所执教的只是整套教科书的某一册,面对的只是一个局部。应当明白;所使用的这一册书原本是全局中的一个局部,这个局部前有“来龙”后有“去脉”,决不是孤立的存在。如省编第一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共六册),它的每一册的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一篇“知识短文”,这些知识短文前后衔接,由已知到未知,旧知到新知;内容和要求是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它们构成了一个阶梯。我们所执教的那一册书(或那个单元),无非是这个阶梯中的一级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自觉地联系旧知、由旧知引出新知,抓住重点,强化训练;又可以避免把后面几册书中将要讲解的内同拉扯到前面来讲,弄得前后杂糅,面目不清。再如:一册书和一个单元。一册教科书是整套教科书中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上,编者从全局着眼给它规定了语文能力训练,语文知识传授和德育、美育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的阶段性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的目标,编者又编了若干单元。这些单元之间,或者纵向联系,或有横向联系展开,而其本身又另有特定的教育教学,是本册教科书中有机的一环,也是大环中的一个小环。因此,组织一个单元的教学,必须胸有全局,必须有“瞻前顾后”的统盘考虑。又如一个单元和一个教学项目。现行初中语文教科书,其单元编制大都属于综合性。即在一个单元中包含着听说读写训练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多项内容。这多项教学内容都不是任意凑合的,它们在单元教学目标的统摄下彼此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住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然后研究确定每一个教学项目(包括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每一种能力训练、每一项知识的教授,每一道作业的练习)在完成单元教学目标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所有的任务,使各个点都集中指向单元教学目标。

2.4.2 教师要正确使用教材

首先要强调依纲守本。依纲,就是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入领会教科书的编辑意图,使新课标的制订者,教科书的编制者和教科书的使用者之间指导思想上真正达于一致,三者形成共识。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使用教科书才能始终

保持情形的、自觉的意识。守本,就是要尊重教科书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 容,力戒任何随意性和盲目性,教科书是教学之本,按照教科书来组织课堂教学,这会司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强调依纲守本,这是活动原则性的体现。教学活动毕 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绝对地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把教科书用好、用活。这是教学活动灵活性的体现。一般地说,教师对待教 科书先要求“入”,即要深入到教科书中去,把里面的一切都摸清,摸透;然后 要求“出”,即要从教科书中跳出来,站在教科书之上来驾驭它。只知“入”而 不知“出”,难免教“死”,只知“出”不知“入”,又容易教“乱”。只有既能“入” 又能“出”,才能真正教活。这里不妨说说活用教科书的两种情况。一是灵活处 理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好一册书 的教学程序,这是一个层次;按照一篇课文或一个训练项目,安排好一节课或几 节课的教学程序,又是一个层次。现行的教科书大都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因此合理安排好一个单元的教学程序,具有重要意义。一套教科书,其单元组合 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制约作用。不过,这种制约作用也是相对的,教师通 过自己的理解,对整个单元的内容及其组合方法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还可以根 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安排教学程序。比如有的教科书把知识短文编排在一个单元的 开头部分,接着编排教法和自渎的课文;有些教科书则相反。从逻辑关系来说,前者取演绎者,后者取归纳式。究竟是先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学习课文,还是先让学生学习课文,然后再学习理论知识,这就可以灵活处理。又如一个单 元中的作业练习,是集中完成,还是有机地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还是一 部分集中,一部分分散,可以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处理。二是对教学 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删减和修正。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在使用教科书的时候,可 以适当提供一些补充材料,以增加信息量。补充材料有对比性的,有佐证性的,有实例性的,也有扩展性的。补充材料,质要精,量要少,避免加重学生负担。教科书上的内容,一般都应当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切实掌握。但遇到学生基础较

差,接受有困难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对某些内容做必要的删削或简化处理,使学 生能集中主要经理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教科书讲究内容的科学性,但也不能 保证绝无疏漏或错失。比如理论阐述未必精当,作业要求未必清晰,正音释义未 必准确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确有把握的前提下应当对这些疏漏和错失 做必要的修正。总之,教师使用教材,一是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对教材中规 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整个编排来说,一有了然于胸;尤其是对于能力训 练和知识讲授的项目,要有明确的数量概念。二是要做到心中有“人”,即教师 心中要时时想到学生,教什么,怎么教,既“要以教材为本,又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地、灵活地进行设计。”

2.5 联系实际,让生活成为语言运用训练的有力支撑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语文和实际生活的关系十分紧密,同样,语言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可以说几乎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语言 的运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也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来研究语言运用训练的方法,譬 如说创设适当的情景开展语言运用训练,又譬如说结合生活需要设计语言运用训 练:在校运会开始前让学生为校运会宣传拟写标语,在节目的时候让学生拟写祝 贺语,给自己拟一条座右铭,在班会上根据主题发言等等,春节到了拟一副对联,作自我介绍,开展演讲、辩论、编写短信、说一句话新闻……留心生活,训练的 方式可以很多很多,而且学生也会十分乐意开展这样的语言训练,他们觉得这样 的语文学习很有用,很有意思。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必然会促使学习的效率大大,语文教学也必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 生就非常注意随时随地读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她带学生十分地活跃,说出了很多 的优美语言。这样的在生活实际中的点点滴滴的渗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 的语文水,的确是语文教学的范例,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2.6 重视课外阅读,使之成为语言运用训练的源头活水 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会强烈地感受到语言积累的贫乏,从而对语言积 累的重要性会有深刻的认识,而在这种认识的指引下,语言学习的自觉性会大大 增强,我们不是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吗?而要增加语言的积累,单靠教材里 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指导学生很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去体 会、品评、感悟、积累好的语言,在这个指导过程中,着重要注意两点:其一,要重视与运用结合;其二,要重视“内化”。学生学到的好的语言要成为他们自 己的东西,上面所说的两点是缺一不可的。课外阅读的质量如何可以说直接关系 到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有效得到升华,我们在时间、内容、阅读的方式方法诸方 面都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在目前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趋势下,课外阅读所受到的 冲击也越来越大,这对于语文学习影响是很大的,然而要提高语文水平,课外阅 读绝对是不可缺的,除了给学生讲这方面的道理之外,通过语言运用训练来促使 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也是一个积极的做法,学以致用,学而有用,相得益彰,相 辅相成,坚持不懈终能有所收获。

结 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阅读、理解、表达、交流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 作用。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寻求的课题; 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诸多方法中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教科书的反应是多元的。抓住语 文教学的本质,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 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决无模式可循,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发掘、发现创造出新 的途径;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参考文献 [1] 于漪· 《特级教师教育艺术》 [2] 洪镇涛· 《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4] 王世堪· 《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叶上雄· 《中学教育学》。高等教育法 [6 ]张念宏· 《教育学辞典》。北方出版社

下载抓住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习题课教学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住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习题课教学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成都市川化中学 黄荣锋 引言 2008年4月,成都市川化中学举行了“教学建模月”活动,其中重点探究了“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等三种模式......

    勾股定理习题课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课题:勾股定理习题课 授课类型:复习课 日期:3月17日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

    数学习题课教学小记

    数学习题课教学小记 提到习题课,旁观者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教得怒火冲天,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正如温校长所说的,任何一学......

    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一) 解读目标,明确范围 (二) 预习交流,人人过关 (三) 梳理考点,形成体系 (四) 变式训练,展示提升 (五) 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六)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

    教学本质探究

    教学本质探究 教学本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核心问题。概括和回顾近30年有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几种典型的教学本质观,并从方法论的高度反思,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对于......

    浅谈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浅谈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甘肃省民勤县东坝中学(733302) 李宗福 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具有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掌握方法、培养习惯、提高学生解决......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施心得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施心得 桓仁一中陈晓全 习题课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尤其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面临高考压力,习题课教学常常使得学生困入到“无涯题海”中或是......

    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吴圯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于数学科学是如此,对于学校数学,问题也是它的心脏。波利亚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