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集体备课教案
四川兴文 Mr.S 583409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
1、例2。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³、dm³;
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³、dm³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教具准备:
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学具准备:1m³的纸盒,1cm³的学具块。教学重点: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教学难点:体积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厘米○1分米;
2、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25平方分米○35平方分米;
3、怎么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4、怎么比较两个不规则物体的大小?
5、揭示课题:体积。
二、教学例1
1、实验操作
(1)猜一猜:出示装有带颜色水的量杯和土豆。学生思考: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描述水位的变化情况;(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观察水位的变化情况。
(4)说一说:分组讨论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5)小结:把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因为土豆占了原来一部分水的空间位置,水就往上升,把土豆从水中取出后,土豆占有的空间又被水填上去了,所以水位就下降。以前学的《乌鸦喝水》中,乌鸦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喝到水的。
思考:水面的变化与放入的土豆大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6)举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空间的现象:如晚上洗脚,吹气球等。(7)总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如某某的体积大,某某的体积小。
三、教学例2
1、同学们,和长度、面积一样,我们也常常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揭示课题:体积单位
2、动手做一做:
(1)画一条边长为1cm的线段,标出长度;(2)画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标出边长和面积;(3)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小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为1cm。
3、小结: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4、认识1立方厘米的不同记法:1立方厘米、1厘米³、1cm³。写一写,读一读;
5、举出身边体积大约是1cm³的一些物体:小指头尖的体积大约是1cm³、一颗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cm³;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cm³的大小。
练习:例举身边的事物,与1立方厘米相比较,估计它的体积是多少,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6、小组活动:用几个体积为1cm³的小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
7、认识1立方分米: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³、1分米³。写一写,读一读。
8、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³?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³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³小?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要求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投影显示第31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第三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八十中附小 曹海丽
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7-28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大小相似的长方体,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超轻黏土,3把米尺,一个50厘米的长尺。
六、教学方法:
/ 6
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等
七、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功夫熊猫》吗?功夫熊猫阿宝为了打败对手牛魔王,苦心寻找功夫秘籍,终于在熊猫村中的祠堂里找到了存放功夫秘籍的宝箱,宝箱的钥匙存放在两个盒子中较大的一个盒子里,并且阿宝只能选择一次,选错了宝箱就消失了,选对了就能拿到钥匙打开宝箱。可是这两个盒子的大小相似,怎么判断呢?这可难倒了阿宝,大家为阿宝出出主意吧,你觉得哪个盒子大一点?
生:思考回答。(二)讲授新课 1.介绍物体占有空间
师:同学们为了帮助阿宝,想了很多办法,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个数学小实验。播放幻灯片
师:仔细观察水面,看看水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观察并回答。
师:水面上升,说明物体占有空间,水面上升的高低不一样,又说明了什么?
预设:物体占有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下面咱们就真切的感知一下物体是占有空间,并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腾空自己桌洞,把手伸进去摸一摸,记住
/6
此刻的感受,好,现在请将你的书包放进去,再把手伸进去摸一摸,又有怎样的感受?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分享感受。2.探索体积单位
师:看来,物体不仅占有空间,所占空间还有大有小,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播放幻灯片
师:下面这三个物体,占有空间吗?那谁来说说,哪个物体的体积大?哪个物体的体积小? 生:观察物体,回答。
师:来看,这两个长方体大家见过吗?对了,这就是可能装有钥匙的两个盒子,那要判断谁大谁小,其实就是比较他们的什么? 生:体积。
师:这是按比例做出的装有钥匙的两个盒子,刚才大家也做出了自己的推测,有的同学觉得红色的盒子大,有的同学觉得蓝色的盒子大,那到底哪个大呢?
师:展示实物,并拆开实物观看里面有几个体积单位。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个蓝色的长方体是有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再来看看红色的长方体呢?
预设:蓝色的长方体有9个小正方体组成,红色的小正方体有10个小正方体组成。
师:那你们说说看,到底哪个盒子大呢?你们顺利的帮助阿宝解
/6
决了问题,他获得了功夫秘籍,成功的打败了牛魔王。可是,这里要特别注意,小正方体一定要大小完全一样。想想为什么要大小完全一样?
生:思考并回答。
师:所以说,对于体积我们也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才便于比较。以前学习长度时,有统一的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学习面积时,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用正方形表示,那想一想,体积单位用什么表示? 预设:正方体。师:对了,正方体表示。3.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4.认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师:那1立方厘米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这句话。知道了1立方厘米的大小,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吗?
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你能用橡皮泥试着捏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吗?请前后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生:合作完成捏小正方体的任务。
师:曹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正方体,猜一猜它的体积是?我们一起
/6
动手量一量,棱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请你们现在盯着这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10秒钟,好,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好,请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它的大小。亲自感知了1立方分米的大小,你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吗?
师:那想一想,测量教室的体积,我们用哪个体积单位比较合适?那谁来试着用棱长和体积的关系说一说,立方米有多大?
师:接下来我想请几位同学上来帮帮我,用米尺围城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
生:上来用米尺围成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师:你们大胆的猜一猜,这里面能够站几个人? 生:猜测人数。
师:请学生上来试一试,看看能站几人。
师: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1立方米的大小,那谁来说说看,哪个体积单位最大?打个体积单位最小? 生:回答。(三)课堂练习
师:你们真的是一群有智慧的孩子。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并且帮助阿宝解决了问题,那熊猫阿宝打败牛魔王后就在熊猫村居住下来,过着安逸的生活。现在我带着大家一起去熊猫村看看阿宝吧。
师:阿宝现在是我们的英雄,你们要见阿宝,首先要闯过以下五
/6
关,方可以见到阿宝。同学们,接下来我要带你们闯关了,你们有信心吗?
播放幻灯片,出示习题。
师:恭喜你们成功过关,可以去见我们的大英雄-------熊猫阿宝了!
(四)课堂小结
师:下面就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吧!生:同桌之间互相谈收获。
师:请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师:对于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谈自己想知道的相关问题。
师:好,没什么问题了,这几科就上到这,下课!
八、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cm³ dm³ m³
/6
第四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体积和体积单位,它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8~40页的内容。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选定、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背景分析
二、1.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也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3.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等知识
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而活动无疑是这个过程的再现。大量的活动又为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本班学生特点:基础知识较好,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自主分析问题。
二、教学目标确定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概况的能力,扩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方法选定
体积和体积单位属于概念教学,要展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虽然前面已经学过了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但是由面积概念过度到体积概念,由面积单位到体积单位,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知识跨度大,难度高,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这部分教学要加强对体积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本节课我首先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生活应用等体验手段来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思维发展的规律,本节课我是按以下五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的:
(一)、认识体积 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小故事导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导入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上课时以《乌鸦喝水》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
2.实验证明
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清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第二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这时第一个杯子装不下第二个杯子的水,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占空间”。
3.建立体积概念
实物演示一:用手摸一摸抽屉,说说有什么感觉。再把书包放入抽屉,用手摸一摸,说说感觉。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
实物演示二:橡皮、铅笔盒、书包。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由此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课件展示冰箱、电脑、手机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冰箱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手机小的物体吗?
[设计意图]: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物演示,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二)、引出体积单位
出示两个体积大小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请学生判断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由于无法直接判断,引导学生得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在学习体积单位前,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应该是正方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运用迁移类推,理解体积单位的意义。
(三)、认识体积单位
猜想1cm、1dm、1m是多大的正方体,讨论得出: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看书自学验证。举生活中的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的例子,如手指尖的部分、一颗蚕豆、计算机键盘的按钮、小骰子;一个拳头、一个粉笔盒、魔方,进一步巩固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四)、训练检测
1.完成课本第40页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使学生正确看待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的联系与区别。
2.填单位,考察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3.完成课本第40页做一做第二小题,使学生明白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3
3333
34.淘气日记,使学生熟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应用,并进行德育教育。
这四个练习,动静结合,紧扣教学难点。
(五)、归纳总结
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知识?把你知道的与大家分享一下吧!这样的总结,可以突出重点,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
立方分米: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
立方米: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
第五篇: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白 马 小 学
秦
建
2015年12月日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
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
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
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11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2015年12月1 日
白马小学: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