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课,教师应该如何去教学
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课,教师应该如何去教学
摘要:随着中学各科新的课程改革先后出台,作为我们的中学美术课也不例外,进行了新课程改革。那么,在面对今天新时代的中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审美观念,可以说,在这种多元化的今天,作为我们中学一线的美术教师,要怎样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去教好我们的美术课,让孩子们能更多的学到知识,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课题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来探究教师应该怎样去教好中学美术课。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中学美术、教学。
1背景
2001年和2003年我国颁布了适应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新课程、新理念、新目标对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规范和要求。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对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推动美术课程改革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
那么,美术课在中学是一门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美术教学中的美术欣赏,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获得审美经验、传承美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又有助于丰富美术课的内涵,加强美术课堂的直观性、启发性、艺术性,使学生对于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而且通过欣赏相关美术作品,对学生动手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但是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中学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致使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面对中学阶段美育的两难境地,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2对教师应该如何去进行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课的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 的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2]。并且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展示个性特色、体现自我的学科, 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像文化课那样一板一眼、中规中矩的学和教,只有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自身价值、展示自我, 发现自己的优点, 从而在学习中取得学习知识和认识自我的双收获。那么,我们教师又应该怎样去进行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总结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去教学。
2.1进行合理教学设计,进行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熟悉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兴趣与爱好,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根据他们的基础,分出层次、分阶段、有目标、有计划地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采取
2.1.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所学内容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增强其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1.2运用直观物品演示情境
直观性物品在各种教学中都需运用,但美术运用得更广泛,它包括范画及过程范画、模型、投影片、CD、录像带等其他辅助教具。通过这些直观性教具的运用,学生将会使一些抽象又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在美术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如以语言表达显得十分复杂,但通过直观性的图表或工具来反映十分简单与清晰。
2.1.3借助文学作品展示情境
文学作品与美术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美的,它们都借助不同的形式表达、抒发各自的情感。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1.4利用音乐效果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它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渲染情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说美术是形象的艺术,音乐则是抽象的艺术,如能把音乐语言与美术语言很好地沟通起来,教学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具体的方法丰富而复杂,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其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使他们都能快乐和谐地发展。
2.2更新美术教学观念
过去, 有不少美术教师把美术课上成单纯培养美术人才的技术课, 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情
趣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提高, 削弱了美术课的育人功能, 降低了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因此, 目前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过去那种片面的教学旧观念, 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心灵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种目标,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教材内容, 用美术作品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去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3]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中学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中学美术教师应具备一个由美术基础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与美术教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美术理论知识与能力的应用以及美术教学设计技术与能力等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4]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中学美术教师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师自身方面,要第一、加深专业学习, 保证美术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加大教育理论学习的力度, 提升支持性知识的质量。第三、.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不断丰富实践性知识
2.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5]美术新课程强调构建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平等和尊重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我的真实感受、描绘自我的内心世界、展示自我的独特作品;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真诚沟通、共同探究。因此,教师应树立平等师生观,尊重、信任和热爱学生,呵护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每位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2.4美术也应该布置作业,教师应该认真的批改作业。
教学离不开作业的批改,美术亦如此。美术作业同样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提高作业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对于作业的批改,我有如下几种方法。
2.4.1面批法。就是在美术课堂上批改美术作业。老师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优点,并给予适当肯定。然后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供给学生解决的方案。这种当学生面批改美术作业的方法,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当堂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在老师指出问题后及时更正,并能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2.4.2 评语法。就是在美术作业里,写上简短的评语,表示老师对美术作业的看法。老师的评语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肯定学生作业中优点所在。
2.4.3修改法。就是在学生的美术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老师直接动手给予修改,使学生在对比中一眼就知道错误所在。在美术作业中,有些问题用文字很难讲清,若采用教师直接修改的方法,会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作业中的错误,在比较中了解正确的方法。当然,教师还可以采取更多更适合教学的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完成作业,最后推选优秀作品在班内、校内作专题展出。这样的课,既可很好地利用教材范例知识,又可使整个学习活动连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拓展,不但学生兴趣足,而且作业效果好.[6] 3小结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全新的教学意识与教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1] 高明、张志强, 论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之新课程理念三维度,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2卷第7期[J],2008,77 [2]尤春梅,因材施教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8.58 [3] 贾建英, 如何上好中学美术课,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J].2008.122 [4] 仲跻止,论美术课程改革中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8.6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J],2001.28,29 [6] 黄奕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美术教学新方式,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J],117
第二篇:新课改下高中美术课的新观念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课的新观念
兴义五中:曾 熙
一、高中美术课重在对学生审美及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智力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智能,是科学和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想象力的开拓和应用是艺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而美术所研究的各种表现手段,又是表现想象力的基本语言。罗宾•乔治•科林伍德曾在《艺术哲学新论》中讲到:“艺术是想象,但想象是活动。想象不应简单地让连续的意象闲散地漂过心灵,它应努力去想象和从事想象,像一个人可以想象其它任何东西一样,他也可以随意想象,因此,虽然一个完全可以毫不费力地想象,但也为了努力更好地想象就从整体从长远的观点上来更好地想象。” 在美术教育中,怎样在激发起了学生丰富的、为美术所需的想象之后,再让他们产生“更好地想象”呢?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教育者应及时有效地启迪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索出将其丰富想象赋予作品的表达方法。比如说,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中三个柔软得像面条一样的时钟是主要形象,分别被挂在干枯的树枝上,搭在直角的方台上,卧在奇怪的生物上,老师可以先从绘画奇特而具有新意的表现手法、怪诞的风格入手,然后结合社会生活,多方面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终止、柔软的钟表的象征意义,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达利把柔软的时钟想象成死亡的生物,想象成失去功能的生命体的大胆而新奇的想像,不仅丰富了现代绘画的风格,同时也推动了现代绘画的发展。这种想象打破了人们正常的思维经验,给我们的感官带来一种梦幻一样的情境,我们在欣赏这种超脱现实的想象时,被这种想象所感染,同时也使我们产生各种想象„„
二、不能把高中美术课简单地与语文、历史、政治课等同起来
高中美术课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它是培养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所以,美术欣赏教学首先要有感情,只有作为教师的个体被艺术作品的魅力所打动,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感情地讲解、启发,才能去感染学生,才能达到美术鉴赏的效果。
在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美术作品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只是在评述它们的时候不可能像政治课那样要求语言特别准确、简练,也不能像语文课那样要求语言华丽、精美。所以,欣赏课的语言要灵活、生动、幽默、风趣。另外,对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假象,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师生之间也有很好的互动,表面看上去,这是一堂成功的艺术欣赏课,实际上却并不见得,因为吸引学生的并非作品本身,而是教师所讲的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简历和相关的故事情节等内容。在这样的欣赏课上,教师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把精力投入到介绍艺术家趣闻轶事和描绘作品故事情节中,没有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艺术欣赏,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没有帮助,失去了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毫无价值可言。
三、高中美术课的鉴赏方法手段要多样、生动
美术教师在注重情景创设、教师讲解等常用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交互式”和“比较式”的教学方法。“交互式”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采取老师讲解学生听的方法,教师在上面讲的很激动、很精彩,学生只带耳朵来,这种灌输式的教法,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制,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自己不想,不愿、不能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能等待教师的讲解。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失去兴趣,而失去兴趣的美术教学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很痛苦的,学生不可能产生对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教师也更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要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启发、诱导学生把教师本来想灌输给学生的话,由学生自己总结和整合出来。“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不同魅力。
四、美术课鉴赏的深度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以延伸
有些教师在谈到鉴赏作品时,只讲解提问学生一些有关画面内容的简单问题,比如,画面有哪些内容,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穿什么衣服,衣服的质感表现如何等等,让学生把作品的外在内容复述一遍,就算欣赏完毕了,却忽略了对作品的作品意境、社会意义、深层内涵、画家的精神情境等方面的分析,这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艺术鉴赏不只是让鉴赏者感知艺术作品表象的美,更重要的是领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只有做到“形”与“神”的贯通,才会达到艺术鉴赏的目的。比如说,在鉴赏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摩西》时,教师不光要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摩西的表情、神态和着装,更要重点感受其深层含义,米开朗基罗把摩西塑造成一个民众领袖的性格,一个为了战胜灾难、克服民族危机,创造人类幸福、引导人民走向胜利的导师形象。这件雕像形象无比生动,各部细节丝丝入扣,比例正确,含义颇深,这里包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包含着艺术家自己对正义和邪恶的态度,也包含着艺术家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感情,是对叛卖祖国的丑类们的无比愤怒。鉴赏到这一点才算将这件作品的“神”领会到了。
五、高中美术课要大量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等资源进行大信息量的教学
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一般只是采取挂图、幻灯片等手段进行,教学地点也常常离不开本班教室,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因教学模式的单调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教师应善于学习并应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改进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并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主式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高中美术课以室内鉴赏为主的同时,增加室外欣赏的时间和地点 现在很多学校很重视教师组织学生外出的安全问题,怕学生出去后会发生什么意外,但是怕就不出去了吗?我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的博物馆、画廊和画展,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使高中美术课始终与时代同步。
总之,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是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世纪。高中美术课教学也要与时代、学生实际相适应,不断探索研究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篇:新课改下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改美术教育要求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创新。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小学阶段的“天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初中学生渐渐少了小学生的那种“天真”,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少见小学生那种大胆的线条和自由表现,取而代之的是害怕错误的畏首畏尾的细心表现,表现出画画真难,这对我们来说、对学生来说都是件痛苦的事。主要原因是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观察世界方式方法的变化,眼睛的欣赏水平很高,而理论水平和表现能力不能达到他们自己的要求,所以出现了画面很空甚至画不出来的“学困期”。因此,很多学生感到自己不是“画画的料”,于是很多学生就选择了放弃。这样的案例在每个班级都比比皆是。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浅谈下自己的一些凌乱的想法。
首先,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是面带笑容,让学生们把我当成他们最亲近的人。我除了注意自身的外表美之外,更注意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说话声调要有高低变化。如讲《春天的畅想》一课时,我出示画有表现春天的投影片,“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上热烈、活泼的气氛,让他们大胆的参与进来。而另外一个案例,当我在讲《校园伙伴》一课时,我创造了条件让学生们做颈、肩、胯、四肢的动作,并带着他们一起活动,活动中,提示他们注意人体在活动时候的变化,并让他们通过互相量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们的身高比例,来体验我们上课讲到的“立七坐五蹲四盘三”的人体基本比例。这样,他们理解掌握比例的程度会更加深刻更加彻底。
其次,我认为上课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我们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我们在上课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如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欣赏,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第一节欣赏课上好,至关重要。我们应该要使用的是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等,效果很好。这对于美术欣赏课来讲,欣赏的对象是最关键的,如何利用美术作品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来直接感染学生是美术欣赏课中最值得研究的课题。多媒体教学为此提供了最佳的手段。我们利用电脑,美术作品的来源途径就非常广泛了。扫描或从光盘、网上下载,都是制作课件时获取图片的好方法。利用各种工具软件处理图像,可制作出集图、文、声、像、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它能融入声音和动画。当我们在展示作品图片的时候,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品的意境。学生欣赏时非常专注,常常发出一阵阵感叹,教师此时组织学生发言讨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讲解这件作品,都往往能取得积极的响应,课堂气氛十分活
跃。对于某个局部的赏析,教师可明确地在屏幕画面上指出,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扩大和优化教学,起到预期的效果。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局部赏析是很重要的,如让学生们感觉到中国画的用笔,那种书法般的笔法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能让他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作品的意境。
另外,我们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会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教师需要灵活的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那样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而我们的后代也将是克隆的后代。如著名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今天这样的事不应该再发生在我们教师身上。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多些鼓励多些表扬,会让学生们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这对学生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汤庆蕊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反映生活中听到、看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并不断地加以训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收获了文作文教学的喜悦。
根据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激发写作兴趣,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升入中学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斯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斯,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我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遇、机遇、挫折、自信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就表现淋漓尽致。我就多进行议论文的训练,题目刀和时事紧密贴近。由于题目灵活,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也满足了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
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获取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关键,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我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的,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看到盛开的紫藤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我还带学生丫在风中感受风,在阳光下感受温暖。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一写,一定能写出触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渗透在教学中,在讲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道;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么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自己的父母?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得那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学,又怎么能写出动人文章?经过我引导,同学们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我们自己。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
学生的作文不象的创作,没有要求也不考试,学生作文主要是为了考试得分。虽然也有学生因喜欢作文而走上创作道路的,但多数学生是为了取得好的作文成绩,因此作文的选材就要尽可能广些,覆盖面也要大一此,以解决面对新的作文标题思路不畅。一时间一长,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得到提高。我深信,只要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第五篇: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和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操作,并在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促进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结合实际,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的: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想学
老师在每一节课不需要急着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应该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精心导入,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而且能开启学生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在Word软件《插入图片》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首先利用网络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了之后讨论起来:“真漂亮!”“怎样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的,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调动积极性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可运用小组协作的形式,针对情况,有效分组,遇到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取长补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会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协助解决。
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三、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表层意思即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更进一层,可以理解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逐步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在设置任务时也应注意任务的难度和层次,不能盲目求大,颁布过多、过重的任务,以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设计的任务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要注意重视任务完成后的评价。针对学生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以鼓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实现目标的欲望。
四、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课程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因特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更加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要教育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负责任地规范使用计算机,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要教育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迷恋网吧,不沉溺于虑拟空间。
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简单理解为将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在课程整合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可以不断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才是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最终目的。
当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改革,无论从教学思想、方式,还是从设施装备上来说,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我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