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和3的分解及加减法(8)
课
时
教
案
班级: 大七班
授课教师:
第 八 周
领域 课题:2和3的分解及加减法 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2和3的分解和组合,认识分合符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2、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
苹果、小鸟、气球图片
活动难点: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学习2和3的分解和组合。
1、讲解示范: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2、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 „„分解号,1 1 „„部分数,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分合式: ○○
∧ ○
○
∧ 1 1 读作: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
二、用同样方法出示3只气球,3只气球分给两个小朋友玩,该怎么
分,请幼儿想一想。(左边的幼儿1只气球,右边的幼儿两只气球)3只气球分成了1只和2只,1只和2只合起来是几只?老师用点数卡作记录:
∧
○○○
∧
○ ○○
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分。(左边的小朋友2只气球,右边的小朋友1只气球)3只气球分成了2只和1只,2只和1只合起来是几只?记录:
∧ 1 ○○○
∧
〇〇 〇
三、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把分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1、2只小鸟分别飞到两棵树上,该怎么飞?(每棵树上飞1只小鸟)老师用圆点记作〇 〇
∧ ○
○
2、用同样方法来分青蛙。○○○
○○○
∧
∧ 〇 〇〇
〇〇 〇
3、幼儿操作。
∧
∧
∧
∧
∧ 1 2
四、加减法
1.教师师范,看2和3的分合式写出相应加减法。2.幼儿操作,看图列算式。
教学反思:
第二篇:8和9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与反思
汉庄明德中心小学
杨丽 2014年11月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 教学目标
1.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8、9的加减法。教具准备:5朵小红花、3朵粉色的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有关8、9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㈠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出示红花图片)师:漂亮吗? 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看法)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3、8-3=5 师:看这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㈡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
1、出示5根橙色小棒,4个绿小棒。
师,你能根据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汇报,5+4=9、4+5=9、9-5=4、9-4=5
3、出示53页,“填一填”,让学生先说出算式,再在课本上完成填空。㈢出示想一想)8-4=()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1、53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的第5题。以游戏的方式找朋友。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5+3=8 5+4=9 3+5=8 4+5=9 8-5=3 9-5=4 8-3=5 9-4=5 课后反思: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一开始,我复习和巩固了8、9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
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
第三篇:8和9的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教学重点:
掌握8和9的加减运算。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2.投影出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9的组成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跳绳
在一节体育课上,几个小朋友在跳大绳,你们想去看看吗?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指名提问:6个小朋友在跳绳,有2个小朋友在甩大绳,请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指名回答:有8个,6+2=8。
说一说,还有哪些可以组成8的算式? 2.画一画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讲解题意:小象在画画,它把一个格子涂成了绿色,列出了两个算式:1+8=9,8+1=9。你们也可以像它一样,两人一组,一人涂颜色,另一人记录算式,到最后看看可以找出多少个能组成的算式。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并指导。3.学习一图四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 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8-2=6 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3)一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4)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圆片,4个黄色的小圆片,像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圆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4.教学8和9的加、减法。
(1)出示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圆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2)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像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圆片,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3)出示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 5+4=9 9-4=5 9-5=4
2.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3.游戏。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第四篇:8和9的加减法
《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条恐龙的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最后由五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写出“6+2=8”、“2+6=8”、“8-2=6”、“8-6=2”四个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其次,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其要求明显高于6、7的加减法。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一猜,水果后面藏着几?(复习8、9的分与合)
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8、9的分与合,这节课我们来利用8、9的分与合来学习8、9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二 新授环节 1 出示笑脸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相应的算式。根据学生回答师依次板书: 5+4=9 9-4=5
4+5=9 9-5=4
引导观察:
1,这几道算式用的都是哪几个数?
2、观察两道加法算式,相同的地方在哪?不同的地方在哪?
3、两道减法算式跟加法有关系吗?
2、学生动手摆小棒:左边摆6根,右边摆3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列算式。
3、老师出示一道算式,你能很快想到哪些算式呢? 如:5+3=8让学生说出另外几道算式
4、如果没有图,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
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说出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利用8、9的分与合来计算8、9的加减法。
三,智力大闯关
1、摘苹果
卡片上写出算式,想算哪个就摘哪个。
2、写算式
卡片上给出以下几个数,让学生从中选出三个,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如:1、3、7、2、6、9、8
3、讲故事
根据7+2=9这个算式讲一个故事,老师先讲一个,如: 停车场上原来有7辆小汽车,又开来了2辆,停车场上现在一共有9辆小汽车。再根据9-2=7讲故事 课后反思: 8、9的加减法主要是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沟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深化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认识。教材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在有步骤地、逐步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在教学时,我认真把握教材意图,深挖教材资源,力争让学生学有所得。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学生喜欢的活动进行,整个一节课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如: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练习时采用了智力大闯关的形式进行,分别是摘苹果游戏,讲故事等,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尤其是摘苹果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8、9的加减法。
第五篇:8和9的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2、投影出示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9的组成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一图四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
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
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4、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园片,4个黄色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8和9的加、减法。
1、出示P57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2、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象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园片,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3、出示P57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 5+4=9 9-4=5 9-5=4
2、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3、游戏(仿照P63第16题)。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材已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学生的经历中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来感知知识的发展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旧知铺垫,情境导入。
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旧知铺垫,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课始,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和8、9的组成,为学习8、9的加减法作好铺垫。创设小动物队列比赛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哪种站得最整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
学习8的加减法时,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9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算式并计算得数。最后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8、9的加减法,引导学生想8、9的组成来计算出8、9的加减法。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直观看图列式计算、动手操作计算和直接动脑口算的探究过程来感知、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应用和反思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口算能力。使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通过旧知铺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效果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由于计算不熟练和计算不够认真,口算结果容易出现错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