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教案设计】赵芹
【单 位】临沂市苍山县南桥镇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如果你们认识就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玩具图片,生大声说出名字:救生圈、篮球、排球、气球等。)
真厉害,那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回答)
由于这些玩具都需要充气,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充气玩具”,板书:充气玩具 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而且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同学们想知道充气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补充课题: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玩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由玩具入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篮球、足球、气球、排球、救生圈等是孩子生活中常玩的玩具,选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容易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由于生活中孩子只是玩过这些玩具缺乏更深层的认识,教师及时引导“这些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这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充气玩具里究竟有什么秘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1)小组拍球,初步感受。
老师给每一小组都准备了球,同学们想不想拍一拍?
每组只有一个球,同学们可以轮流拍,在拍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好!各组开始拍球吧!
(学生分组拍球,完毕回到座位)
现在谁愿来交流一下,通过拍球,你有哪些发现?(学生交流自己拍球过程中的发现)
【学生在平时玩球的过程中,可能不会太仔细的观察,这一环节让孩子自由的拍球,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如何使球弹的更高,使学生对充气玩具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做了铺垫。】
(2)拍球比赛,初探秘密。活动一: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同学们基本找到了拍球的规律,老师准备了两个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拍球比赛,好吗?
请看比赛规则。课件显示:
两名选手单手掷球,同时掷三次,球弹得高者获胜。谁能说说通过比赛规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说的对!谁愿意参加?其余同学是这两位选手的拉拉队,你支持谁就可以为谁加油,准备好了吗?
(进行比赛)
你认为这次比赛谁获胜了?
(学生根据比赛情况确定比赛结果,教师采访获胜的同学。)赢了比赛你有什么感受?(很高兴)
输的同学你想说点什么?(很伤心)大家能帮输的同学找找原因吗?它们到底输在哪里?(学生说原因)
【通过拍球比赛的活动,一个气足,一个气不足的两个球比谁的球弹得高,让学生了解球弹性不好的原因,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
(3)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怎样使球的弹性变好呢?
(学生讨论交流使球弹性变好的措施)那我们试试。
(师生共同给球充气)现在再拍球看球的弹性怎样?(输的同学拍球,球的弹性很好。)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球会弹起来是谁起了主要作用?是球的外壳还是„„?
(学生简单汇报)
球里面的空气和外面的一样吗?你认为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汇报)
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其实球里面的空气已经被我们压缩了为了让同学们体会的更深刻,我们借助于一种工具。(出示注射器)
你能想办法压缩注射器里的空气吗?可以与小组同学共同解决。(学生小组内探究,教师巡视指导。)谁来说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方法汇报)
说得非常好!其余同学也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再来做一次。(师生共同做)
看来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被压缩的空气我们叫压缩空气。板书:压缩空气
直到压不动时,我们松手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是谁的力量把活塞弹上来了?(学生简单汇报)由此我们认为压缩空气有什么性质?
(学生根据以上的探究总结压缩空气的性质)
正是压缩空气有弹性,所以当球内充满了压缩空气时,我们用手一拍,球就会弹起来。
【把比赛活动引入课堂,打破了把学生束缚在座位上学习的常规,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去探究,活动中真正把课堂放给学生,让他们去比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胜心促使他们在比赛中努力表现,可比赛的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不公平的比赛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论,引发他们去探索。帮输球的同学找原因,给球充气再次试拍,一系列活动中自然而然的解开了充气玩具的秘密,认识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有一种力量可以使球弹的更高。教师又通过用注射器演示,形象地展示了孩子自己的体会,从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压缩空气有弹性,揭开了充气玩具里隐藏的第一个秘密。】
2.探究压缩空气有反冲力。
刚才我们通过玩篮球,发现了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性质,压缩空气是否还有其他的性质呢?让我们在下面的活动中继续探究。
(1)认识材料。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师介绍各种材料)
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材料自由组合,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玩气球。(2)制作活动方案。
这么多的材料,你们打算怎样玩?赶快小组内商量一下吧。(小组讨论)(3)汇报方案。
哪一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学生汇报自己的玩法)(4)提示。
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请你们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当气球运动时气球口有什么现象?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一样吗?
(5)小组玩气球。
(小组长选取材料,开始有目的玩气球)(6)汇报。
同学们玩得高兴吗?气球运动时,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汇报实验现象)(7)教师演示。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刚才看到同学们玩的那么高兴老师也特别想玩,给个机会让老师也玩玩气球好吗?
(师边演示边解释:先拉一根铁丝,把气球吹起来,固定好)如果老师一松手,你们猜气球会怎样?(学生猜测)
让我们拭目以待,3,2,1,松手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简单汇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是谁给了气球向前冲的力量?(学生简单汇报)
气球里的空气是怎样运动的?(学生简单汇报)
像我们刚才看到的那样,当气球里的气向某个方向喷出,而气球却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铁丝上贴向前的箭头),这种现象叫做反冲现象。
在这个运动中,是气球内的压缩空气给了气球反冲的力,这种力叫做反冲力。板书:反冲力
【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随便玩,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探究空间。提示的问题给学生指明了活动的方向,让孩子们带着明确的问题和目的去探究和实验。由于孩子们的探究不能达到一定的精确程度,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又适时的演示气球的反冲实验,及时的点拨,使“反冲力”的知识点浮出水面。看似普通的气球却隐藏着神秘的科学道理,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身边。】
3.总结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充气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科学呢?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填写在记录单“我的发现”)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补充,逐步抽象概括出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三、生活中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通过玩皮球和气球,发现了压缩空有弹性和反冲力,这些性质也被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让我们一起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充的?为什么要充气?(出示喷气式飞机的图片)这种飞机的原理应用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哪方面知识?
【生活中的应用这一活动分为两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其他的充气物品,让孩子打开自己的思维,在大脑搜寻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充气物品,通过交流为什么要充气的问题,使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二、出示喷气式飞机图片,让学生辨认飞机的类别,并思考“这种飞机的原理应用了我们今天学到的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反冲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用学到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课堂设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在这里进行交汇和碰撞,从而的使生对充气玩具里的科学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五、拓展创新
做个玩具小气枪,研究气枪里的秘密。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通过课上的学习,已经为小气枪的制作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通过制作玩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环节把科学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体会与反思:
本课教学以“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为依据,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生活入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通过科学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所以本课教学从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常玩的玩具入手,以篮球、气球等学生熟知的物品呈现,便于学生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
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活动中通过拍球比赛发现其中一个球的弹性不好,怎样才能是球的弹性变好呢?生活中常会遇到如果自行车没气了可以用气筒充气的事例,由此很容易就会想到给球充气,由于生活经验的铺垫,学生轻易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发现“压缩空气有弹性”,搭建了探究的梯子。可见,生活是科学探究学习的土壤,为科学学习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二、把比赛引进课堂,利用孩子好强胜心激发探究的欲望
在“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的活动中,我把学生分为两队,让每一队推选一位同学到台上进行比赛,看看谁的球弹得更高。台下的每一位同学都对自己的选手充满了期望,可比赛的结果却令输的队伍不能接受,大家便一起寻找输的原因,是参赛的选手力气不够大?还是球的原因?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投入到下面的探究活动中。
三、以活动为主线贯穿课堂,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
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作为一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玩皮球”和“玩气球”两个活动呈现给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其中。第一环节玩皮球中,通过“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的比赛引起学生思考:“输的原因在哪儿?”“怎样使球的弹性变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争论和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在动手给球充气的实践中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在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发现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秘密。第二环节“玩气球”的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自由的玩气球,也给孩子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探究空间,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两个活动的实施中,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的探究,在民主的氛围中自由交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四、变抽象理解为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压缩空气”的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什么是压缩空气?本来空气就看不见摸不着,压缩空气对学生来说就更难理解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层层递进的策略,首先,让学生认识到球之所以可以弹起来是球内的空气起了关键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球内的空气与外面的空气一样吗?”“你认为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球内和球外的空气是不一样的,具体怎么不一样,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球内的空气可能要密一些”“可能挤得紧一些”,这时教师及时提出压缩空气的概念,使学生对压缩空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压缩空气,教师引导学生用注射器来演示,在操作中,学生看到了空气被压缩的过程,由此理解了压缩空气的概念,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鉴于以上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做一名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科学学习亲密的伙伴,与学生平等的参与学习科学的活动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组只有一个球,同学们可以轮流拍,在拍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请你们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当气球运动时气球口有什么现象?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一样吗?”“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充气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科学呢?”简短的几句引导使教师既参与到活动中又不妨碍学生亲自体验探究活动。
第二篇: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
2、让学生经历在玩充气玩具中发现科学原理和知识并提出疑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3、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将探究延续到课外。【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打气筒、饮料瓶、小车、气球、注射器、篮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科学课吗?在科学课上最喜欢干什么呢?你们喜欢玩吗?
那老师来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喜欢玩?(预设带来快乐,能玩想玩的事情)
我也喜欢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 “玩”(板书)
二、教学反冲
1、出示矿泉水瓶,师:我们先来玩玩这个,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瓶子,盖子上有一个小孔,下面我把气针插进去,用打气筒给它充气,请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说出瓶子移动的方向和气针移动的方向。
为什么气针往这边跑了呢?那气针跑和瓶子的运动有关系吗?谁让瓶子往这边跑了呢?
(贴出瓶子图片)谁能用箭头画一画刚才你所看到的瓶子运动的方向和气喷出的方向?
2、出示气球小车,你想不想玩?原来我们都玩过,用手推或拉就能让小车运动起来,那现在我们不用以前的玩法,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像刚才那样利用空气的力量让小车运动起来呢?
预设:用气球。
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来玩一玩看看能不能借助气球利用空气的力量让小车运动起来,小组合作,填写好记录表,看看气喷出的方向朝哪汽车运动的方向朝哪,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来填写。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
同学们根据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呢?那如果我画一个气喷出的方向,同学们想一想汽车运动方向该怎么画。
刚才我们做的两个实验,同学们来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当有气排出的时候,瓶子和小车都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看来空气真的有力量,那根据刚才两个实验,我们想一下当物体里面有气出来时,物体就会怎么样呢?物体就会像相反的方向跑,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二、教学压缩空气有弹性
1、出示注射器,介绍针管、活塞。
你们会玩吗?以前都是怎么玩的?今天咱们就玩一玩里面的空气。(堵住出气口)下面小组合作,把活塞拉上去,再按下去,然后松开按活塞的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派代表汇报。
预设:活塞推下去,我们放手后会慢慢反弹;压不倒底;压得时候感觉往上顶
师:同学们谈的真好,我们往下压空气被挤压了,我们在科学上说空气被压缩了,压不到底,这说明里面的空气有力量。什么样的空气才有力量?被压缩的空气才有力量,这样的空气我们把它叫做压缩空气。刚才有的同学谈到一松手活塞反弹了,这说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压缩空气弹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2、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拍球的游戏,这里有两个篮球,我找两个同学来进行拍球比赛,比一比谁拍的球更高一些。下面我找两个同学上来,其他同学当裁判。师生分析:气足说明里面充的气多,也就是压缩空气多,那说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就越强。
那我们平时坐自行车或电动车轮胎没气了怎么办?那充气太足坐上去会觉得颠的厉害,是因为什么?充气多,压缩程度大,弹性就大。
今天这节课我们玩了瓶子、小车、注射器、篮球,我们玩的这些玩具里面都是充气的,其实我们都是玩的它们里面的空气,那我们就来给它们取一个名字,叫做充气玩具好不好。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板书)
三、生活中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通过玩各种充气玩具,发现了压缩空气有弹性,能反冲,这些性质也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让我们一起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充气的?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哪个性质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充气玩具,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来研究。
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我们这一节课一直在玩,大家玩的高兴吗?那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呢?
第三篇:《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案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
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
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具准备:
篮球:2个(其中一个气不足);气球:若干个;;胶带;注射器:5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篮球: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吗?
师:像篮球这些玩具都需要充气,我们把它叫做充气玩具,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二)、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 玩皮球
师:拍一拍我们带来的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组拍球 汇报感受:(用力越大球弹得越高。)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师宣读比赛规则,课件显示:(1)、两名选手单手拍球,规定次数下球弹得高者获胜。(2)、四人分组比赛,其余同学大声加油。比赛结束后
师:请获胜的同学说一下此时的感受。(获胜同学,输的同学分别说说感受。)
师:大家能帮输的同学找找原因吗?它们到底输在哪里?(得出:他们用的球气不足,弹性差)。师:怎样使球的弹性变好呢?(给他充气。)师生共同给球充气。
输的同学再次拍球,球的弹性很好。师:通过刚才的研究说明球会弹起来是谁起主要作用?是球的外壳还是里面的空气?(里面的空气。)
师:我们身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我们叫做压缩空气。师板书:压缩空气 演示压缩空气实验 生自己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压缩空气有什么性质?(有弹性)。
2、探究反冲性质 玩气球。师: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小小的一个问题却发现了充气玩具的一个大秘密,真是了不起。下面这幅图上,同学们在干什么?(出示书中玩气球的图画。),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玩气球。学生选取材料,自由的玩气球。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1)、气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2)、气球运动的方向与气喷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汇报展示
学生说自己的玩法。
结合自己的玩法解释以上问题。
(气球的运动与气球里喷出的气有关系,因为气球运动时有气丛气球口喷出。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喷气的方向相反。)
师:向刚才那样,当气球里的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气球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冲。(板书:反冲)
3、总结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充气玩具里有什么科学?(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是充气的,除了我们玩的篮球,气球,你还见到过哪些?
课件出示充气物品。学生说说为什么充气。
(四)、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拓展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小气枪。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第四篇: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设计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
2、让学生经历在玩充气玩具中发现科学原理和知识并提出疑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3、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将探究延续到课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打气筒、饮料瓶、小车、气球、注射器、篮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科学课吗?在科学课上最喜欢干什么呢?你们喜欢玩吗? 那老师来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喜欢玩?(预设带来快乐,能玩想玩的事情)我也喜欢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 “玩”(板书)
二、教学反冲
1、出示矿泉水瓶,师:我们先来玩玩这个,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瓶子,盖子上有一个小孔,下面我把气针插进去,用打气筒给它充气,请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说出瓶子移动的方向和气针移动的方向。
为什么气针往这边跑了呢?那气针跑和瓶子的运动有关系吗?谁让瓶子往这边跑了呢?(贴出瓶子图片)谁能用箭头画一画刚才你所看到的瓶子运动的方向和气喷出的方向?
2、出示气球小车,你想不想玩?原来我们都玩过,用手推或拉就能让小车运动起来,那现在我们不用以前的玩法,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像刚才那样利用空气的力量让小车运动起来呢?
预设:用气球。
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来玩一玩看看能不能借助气球利用空气的力量让小车运动起来,小组合作,填写好记录表,看看气喷出的方向朝哪汽车运动的方向朝哪,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来填写。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同学们根据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呢?那如果我画一个气喷出的方向,同学们想一想汽车运动方向该怎么画。
刚才我们做的两个实验,同学们来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当有气排出的时候,瓶子和小车都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看来空气真的有力量,那根据刚才两个实验,我们想一下当物体里面有气出来时,物体就会怎么样呢?物体就会像相反的方向跑,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二、教学压缩空气有弹性
1、出示注射器,介绍针管、活塞。
你们会玩吗?以前都是怎么玩的?今天咱们就玩一玩里面的空气。(堵住出气口)下面小组合作,把活塞拉上去,再按下去,然后松开按活塞的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派代表汇报。
预设:活塞推下去,我们放手后会慢慢反弹;压不倒底;压得时候感觉往上顶
师:同学们谈的真好,我们往下压空气被挤压了,我们在科学上说空气被压缩了,压不到底,这说明里面的空气有力量。什么样的空气才有力量?被压缩的空气才有力量,这样的空气我们把它叫做压缩空气。刚才有的同学谈到一松手活塞反弹了,这说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压缩空气弹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2、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拍球的游戏,这里有两个篮球,我找两个同学来进行拍球比赛,比一比谁拍的球更高一些。下面我找两个同学上来,其他同学当裁判。
师生分析:气足说明里面充的气多,也就是压缩空气多,那说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就越强。那我们平时坐自行车或电动车轮胎没气了怎么办?那充气太足坐上去会觉得颠的厉害,是因为什么?充气多,压缩程度大,弹性就大。
今天这节课我们玩了瓶子、小车、注射器、篮球,我们玩的这些玩具里面都是充气的,其实我们都是玩的它们里面的空气,那我们就来给它们取一个名字,叫做充气玩具好不好。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板书)
三、生活中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通过玩各种充气玩具,发现了压缩空气有弹性,能反冲,这些性质也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让我们一起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充气的?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哪个性质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充气玩具,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来研究。
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我们这一节课一直在玩,大家玩的高兴吗?那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呢?
第五篇:《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反思
有关在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问题的思考:
我带的是科学课,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小组合作探索。但是是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总是遇到一些问题。我想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活动后的学生的组织汇报问题。在和同事的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
首先我们带的是小学,不是中学。因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管理在教学中要站到的大量的时间。特别是在学生小组活动后的的课堂整理及汇报。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坐好进行活动结果汇报呢?这在我的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以控制的一点。通过询问,我得知在其它科目的课堂中也存在相似的问题。但是问题在不同科目的课堂中的学生的反应的轻重有些不同罢了。在语文数学课上,也要进行小组的讨论等活动,但是学生表现也出现了放出去,收回来难的特点。学生在这些大科进行小组活动的表现一般好于在小科的的学习中,比如我带的科学,还有探索活动,美术等科目。
分析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
1.大科比如数学语文,学生本身就非常的重视。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较为容易的听老师的口令。
2.大科的老师一般都是班主任。他们在学生中一般都有非常高的威严。
3.语文数学课上进行讨论时,他们只是进行口头讨论,而不要进行组织一些材料进行做或者进行操作。因此学生的兴趣点很容易得到转移。比较好进行组织活动。
4.老师上课的要求与学生的课堂表现关系很大,这也是学生课堂表现的另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