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

时间:2019-05-15 01:4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

第一篇: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

观赏昆虫与人类文化

摘 要:本文是我对昆虫学这门课程的所学及相关资料的览括,希望通过我的疏略研究 能对昆虫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扩充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对自己本学期所获得认知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小结。全文主要围绕昆虫资源的特征及其利用价值,观赏昆虫与人类文化等内容,向我们展示了昆虫学在人类科学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对昆虫学的前景作了宏观的展望。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

在我国,对于昆虫的研究及观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

一、昆虫及观赏昆虫的定义

(一)什么是昆虫

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那些很微小的小动物都可以叫做昆虫。其实在没有上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个问题也是模棱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昆虫呢?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的特殊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湖南观赏昆虫据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共统计88种,隶属于11个目。它首先具有节肢动物的特征。它们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的,外面是含有几丁质的外骨胳,一些体节上长有成对的分节附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神经索组成,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体腔血腔合二为一。除了这些特点外,昆虫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包括一对触角、三对口器附肢及单、复眼等;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三对足,多数还有两对翅;腹部是生殖中心,生殖系统及大部分内脏包含于腹中。昆虫的另

一个特点是:它从卵发育成性成熟的昆虫,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变态。只有具备以上特点的才是昆虫。

观赏昆虫是指能够美化人们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并且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昆虫。包括那些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或会发萤光的各种昆虫。如蝶类、鸣虫类及某些色彩形态美丽的甲虫。观赏昆虫是“资源昆虫”中的一类。

二、观赏昆虫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可谓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地理和历史学家陈正祥认为,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西北农业大学邹德秀教授认为,中国农业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积,丰富的内涵和辉煌的成就,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害虫防治与益虫利用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国昆虫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如治蝗文化与蚕桑文化便是典型例子。昆虫文化源于人类与昆虫共存的活动中。

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数冤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按分布几乎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查历史已有三亿年之久;而人类的出现仅仅有300万年。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一处处都有昆虫涉牵。据统计中国虫旁之字达300多个,以虫旁为姓者40多个,以虫为地名者30乡个,昆虫诗歌2000多篇,与昆虫有关的民间节日40多个„„。中国昆虫文化的成就在国际上无以伦比。

然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倡知识分子的学问应该是经邦济世,总与政治相连,或更直接的说以做官为题;其他的一切均视为“雕虫小技”。杨雄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韩愈诗云:“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这种偏见一直影响到今天,致使中国昆虫文化这一璀璨的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总结,加之东方文字的使用范围所限,中国昆虫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最早将中国昆虫文化史料集中在一起的是唐代的欧阳沟。他在公元641年所编纂的《艺文类聚》中收集了有关蝉、蝇、蚁、萤、叩头虫、蛾、蜂、蟋、尺镬、蚁、蝗及蝗的诗、赋、赞等。历代诗集、书集、史集中不乏昆虫之吟,这些邹树

文(1981年)的《中国昆虫学史》中找到。中国学者真正开始文化昆虫学研究则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杨集昆在1984-1988年陆续发表了虫与中国十二生肖动物中鼠、牛、虎、兔、龙的趣闻;1987年周尧发表了《昆虫与中国文化》一文;莫容、王林瑶1993年主编的《蝴蝶—识别、浦捉、欣赏及其他》一书中涉及蝶类的诗、画、工艺品及邮品这些均为人们对中国文化昆虫学的了解做出了贡献。

三、观赏昆虫的分类

(一)什么是昆虫分类

昆虫分类就是通过对各种昆虫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再根据其共性和特性,将昆虫进行科学的划分。昆虫分类还包括研究昆虫物种的起源、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的过程和趋势,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和演替等。通过昆虫分类使我们对昆虫世界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它们作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所有的昆虫均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二)昆虫分目一览表

昆虫分类学者根据昆虫的外部形态如翅的有无及特征、口器的结构、触角形状、足跗节等,并结合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将昆虫进行了分目。最早是博物学家林奈(1758年)将昆虫分为7个目,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昆虫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越来越合理。

目前,多数学者赞成将昆虫纲分为34个目,它们是: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蜉蝣目、蜻蜓目、螳螂目、缺翅目、帻翅目、竹节虫目、直翅目、纺足目、重舌目、革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啮虫目、食毛目、虱目、、鞘翅目、脉翅目、长翅目、毛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三)主要观赏昆虫目的简介

在这里简单介绍两个目:蜻蜓目和螳螂目 1.蜻蜓目

蜻蜓目包括蜻蜓和豆娘,一般体中到大型,小型的较少。色彩丰富,红、黄、蓝、绿、灰各种不同的色彩均可见到,有些还有金属光泽。它们的外形象一架架小巧轻便的飞机。头部一般较大且十分灵活。触角细小,刚毛状,分为节。

复眼极发达,约占头部体积的一半以上,据统计蜻蜓的一只复眼由个小眼组成的,如此众多的小眼组成的复眼再配以转动自如的头,使蜻蜒的视觉非常敏锐,视野十分开阔,除了大大的复眼外,还有个小型的单眼,单眼可以使蜻蜓感受到光度变化和光源方向。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具发达的上。蜻蜓胸部构造很有特点,前胸小,可活动,而中、后胸愈合在一起,向后倾斜。足细弱,不适宜行走,但适于攀附,当它飞翔时,足盘折在口器下方,辅助捕食。两对膜质的翅膀狭而长,翅脉网状,形成许多小翅室,这种结构使蜻蜓的翅坚韧而又轻便。翅前缘常有翅痣,是蜻蜓目的显著特点之一。腹部又细又长,圆筒形或扁形,起着平衡驱体和转向作用。

蜻蜓是出色的飞行能手,能长时间在空中飞翔,飞行速度很快,而且还能在空中作短暂停留。豆娘飞翔能力较弱。成虫和稚虫都是肉食性,成虫捕食蚊类、小形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稚虫生活在水中,又称为水虿。在小河边我们常常见到蜻蜓点水的现象,其实那是雌虫在产卵。雌虫将卵产于水中或水生植物组织内,稚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常栖息于砂粒间或泥水中,它可没有蜻蜓成虫那样美丽的色彩,而呈褐色或暗褐色,很难想象蜻蜓小时候竟会是这般模样。头部也有一对复眼和一对细小的触角,它的口器构造十分特殊,下唇亚颏很长,两者连接处成一关节,构成可曲可张的脸盖,平时折在头下,它能快速伸出捕捉食物,特别爱吃蜉蝣及蚊类的幼虫,亦能取食小鱼和蝌蚪。水气管鳃,这是它适应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水虿要经过12-15次蜕皮,历经1-2年才能变为能飞的蜻蜒。蜻蜒目全世界均有分布,热带地区种类较多,已知约有5000种,隶属于500属,我国已记载的约有300多种。这一目又可分为三个亚目14个科。2.螳螂目

提起螳螂,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它们的一对前足总是高举在胸前,好像在赤诚地祈祷着什么。有一句著名的成语叫做“螳臂挡车,自不量力”,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出逃,路遇一螳螂,昂首奋臂,阻挡着庄公的车轮,庄公问驾车人是什么动物,驾车人说“这是个自不量力的螳螂。”从此“螳臂挡车,自不量力”这句成语就流传了下来。螳螂有着十分修长的身材,身披翠绿色的纱衣,这身绿色的衣裳对螳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它在草上或树叶上停留时不易被猎物和天敌发现。相应地,常在树干上生活的种类,体色一般为褐色。螳螂的头是三

角形的,上宽下窄,一个小的为单眼,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位于头的上部两侧。列成三角形。触角线状。口器咀嚼式,发达,坚强有力。头部非常灵活,转动自如。前胸极长,略扁平。前足发达,腿节和胫节下方具强刺,适于捕捉。中后足细长。常把身体支得很高,并能使身躯迅速前后移动,便于捕捉猎物。前翅薄革质,后翅扇状,不用时折叠于前翅之下,当捕捉猎物时,螳螂将双翅张开,竖立在背上,同时捕捉足高高举起,头部左右摆动,并发出一种声,这时猎物被吓得不知所措,于是螳螂乘机猛扑过去,捉住对手。螳螂只对活的猎物有兴趣,从不问津死虫子,它们的复眼与颈膜上数百根能及时传递神经脉冲的弹性纤毛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跟踪瞄准系统,这套系统有很高的工作效率,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猎物的大小、运动方向和路线,从猎物的定位到捕获只需几秒钟就可完成,其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叹。螳螂的婚配也很特殊,夏末秋初是它们交配的时节,我们常常能看到雌螳螂与雄螳螂交欢后,竟毫不顾夫妻之情,凶残地将丈夫咬死并吃掉。为什么雌螳螂竟如此无情无义呢?原来这是出于雌螳螂营养上的需要雌虫在繁殖季节里,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光靠捕捉一些小昆虫远远满足不了它的需要,它至少还要吃掉一只雄螳螂那么多的蛋白质。交尾完成后,约在月底雌螳螂开始产卵了,卵多产在树枝上或粗的草茎上,产卵时,从尾部排出质地疏松的流体泡沫,卵裹在其中,泡沫过一段时间后即凝固成半椭圆形的灰色硬厘米,宽约块,长约几厘米,表面有横皱纹,内部用薄膜隔成许多小格,每个小格内约有粒卵。螳螂的卵又称桑螵蛸,可作药用,性味甘平无毒,能益精、补肾,能治虚损、阳萎、梦寐失精、小便不通等病症。桑螵蛸的卵一般要到翌年五六月份才能孵化,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其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刚孵化出的小螳螂身体柔弱,经几小时活动后,身体慢慢结实了,就开始过独立的捕猎生活了,经过几次蜕皮,就变成了成虫。成虫能捕食蜂、蝶、蛾、蝗虫、螽斯、蝉等昆虫,对人类来讲是一种有益的昆虫。

四、如何观赏及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如何观赏

昆虫的观赏有两个层次,视其美形、闻其鸣声、观其猛斗属初级的“观”,知其历史、晓其本性方能称“赏”。

(二)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观赏昆虫中最美莫过于蝴蝶,如若将蝴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集中网养在适宜其生长、繁殖的旅游景区的某一区域,即建成一个个活生生的“蝴蝶园”,比如英国西南部的布克法斯特雷的“蝴蝶乐园”;台湾的“蝴蝶谷”;云南昆明的“斯美蝴蝶博物馆”;海南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蝴蝶谷”,这些都是成功的典范。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到成虫艳丽的外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舞姿,以及蝶类从幼虫到成虫的生活史。其他观赏昆虫,如大蚕蛾、虎甲、瓢虫、独角仙等,均可开发利用。

发光昆虫利用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就有“萤光捕鱼”、“车胤聚萤夜读”的记载;西印度群岛土著人赤脚在丛林小径中行走时,把萤缚在足趾上照路;墨西哥少女将萤火虫装进小丝袋,系在头发或衣服上,成为绝妙的天然饰物„„。如果在旅游区内开避一个能适应萤火虫生长、繁殖的区域,加以保护或放养,在适逢其发生,繁殖的季节对游客开放,则可使游客欣赏到白天无法欣赏到的另一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

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

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结语

本文就我对昆虫的初步了解,简单的介绍了一些关于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知识,希望借此能够增长一下对观赏昆虫的认识。学了这门课,收获很多,可不仅仅是弄清了一个区别而已。我国的观赏昆虫资源丰富,应在做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观赏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篇:昆虫观赏的研究

昆虫观赏的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文婉婷 201031050219 【摘要】

在我国,观赏昆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关键词】

昆虫观赏、昆虫分类、昆虫资源、昆虫采集 【正文】

一、昆虫及观赏昆虫的定义

(一)什么是昆虫

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那些很微小的小动物都可以叫做昆虫。其实在没有上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个问题也是模棱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昆虫呢?

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的特殊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首先具有节肢动物的特征。

它们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的,外面是含有几丁质的外骨胳,一些体节上长有成对的分节附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神经索组成,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体腔血腔合二为一。除了这些特点外,昆虫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包括一对触角、三对口器附肢及单、复眼等;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三对足,多数还有两对翅;腹部是生殖中心,生殖系统及大部分内脏包含于腹中。昆虫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从卵发育成性成熟的昆虫,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变态。只有具备以上特点的才是昆虫。

(二)观赏昆虫的定义

观赏昆虫是指能够美化人们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并且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昆虫。包括那些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或会发萤光的各种昆虫。如蝶类、鸣虫类及某些色彩形态美丽的甲虫。观赏昆虫是“资源昆虫”中的一类。

二、观赏昆虫的历史与文化

/ 6 中华民族具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可谓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地理和历史学家陈正祥认为,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西北农业大学邹德秀教授认为,中国农业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积,丰富的内涵和辉煌的成就,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害虫防治与益虫利用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国昆虫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如治蝗文化与蚕桑文化便是典型例子。昆虫文化源于人类与昆虫共存的活动中。

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数冤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按分布几乎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查历史已有三亿年之久;而人类的出现仅仅有300万年。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一处处都有昆虫涉牵。据统计中国虫旁之字达300多个,以虫旁为姓者40多个,以虫为地名者30乡个,昆虫诗歌2000多篇,与昆虫有关的民间节日40多个„„。中国昆虫文化的成就在国际上无以伦比。

然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倡知识分子的学问应该是经邦济世,总与政治相连,或更直接的说以做官为题;其他的一切均视为“雕虫小技”。杨雄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韩愈诗云:“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这种偏见一直影响到今天,致使中国昆虫文化这一璀璨的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总结,加之东方文字的使用范围所限,中国昆虫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最早将中国昆虫文化史料集中在一起的是唐代的欧阳沟。他在公元641年所编纂的《艺文类聚》中收集了有关蝉、蝇、蚁、萤、叩头虫、蛾、蜂、蟋、尺镬、蚁、蝗及蝗的诗、赋、赞等。历代诗集、书集、史集中不乏昆虫之吟,这些邹树文(1981年)的《中国昆虫学史》中找到。中国学者真正开始文化昆虫学研究则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杨集昆在1984-1988年陆续发表了虫与中国十二生肖动物中鼠、牛、虎、兔、龙的趣闻;1987年周尧发表了《昆虫与中国文化》一文;莫容、王林瑶1993年主编的《蝴蝶—识别、浦捉、欣赏及其他》一书中涉及蝶类的诗、画、工艺品及邮品这些均为人们对中国文化昆虫学的了解做出了贡献。

三、观赏昆虫的分类

(一)什么是昆虫分类

昆虫分类就是通过对各种昆虫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再根据其共性和特性,将昆虫进行科学的划分。昆虫分类还包括研究昆虫物种的起源、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的过程和趋势,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和演替等。通过昆虫分类使我们对昆虫世界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它们作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所有的昆虫均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二)昆虫分目一览表

/ 6 昆虫分类学者根据昆虫的外部形态如翅的有无及特征、口器的结构、触角形状、足跗节等,并结合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将昆虫进行了分目。最早是博物学家林奈(1758年)将昆虫分为7个目,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昆虫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越来越合理。

目前,多数学者赞成将昆虫纲分为34个目,它们是: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蜉蝣目、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缺翅目、帻翅目、竹节虫目、蛩蠊目、直翅目、纺足目、重舌目、革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啮虫目、食毛目、虱目、缨翅目、鞘翅目、捻翅目、广翅目、脉翅目、蛇蛉目、长翅目、毛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蚤目、膜翅目

(三)主要观赏昆虫目的简介

在这里简单介绍两个目:蜻蜓目和螳螂目

1.蜻蜓目

蜻蜓目包括蜻蜓和豆娘,一般体中到大型,小型的较少。色彩丰富,红、黄、蓝、绿、灰各种不同的色彩均可见到,有些还有金属光泽。它们的外形象一架架小巧轻便的飞机。头部一般较大且十分灵活。触角细小,刚毛状,分为节。复眼极发达,约占头部体积的一半以上,据统计蜻蜓的一只复眼由个小眼组成的,如此众多的小眼组成的复眼再配以转动自如的头,使蜻蜒的视觉非常敏锐,视野十分开阔,除了大大的复眼外,还有个小型的单眼,单眼可以使蜻蜓感受到光度变化和光源方向。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具发达的上。蜻蜓胸部构造很有特点,前胸小,可活动,而中、后胸愈合在一起,向后倾斜。足细弱,不适宜行走,但适于攀附,当它飞翔时,足盘折在口器下方,辅助捕食。两对膜质的翅膀狭而长,翅脉网状,形成许多小翅室,这种结构使蜻蜓的翅坚韧而又轻便。翅前缘常有翅痣,是蜻蜓目的显著特点之一。腹部又细又长,圆筒形或扁形,起着平衡驱体和转向作用。

蜻蜓是出色的飞行能手,能长时间在空中飞翔,飞行速度很快,而且还能在空中作短暂停留。豆娘飞翔能力较弱。成虫和稚虫都是肉食性,成虫捕食蚊类、小形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稚虫生活在水中,又称为水虿。在小河边我们常常见到蜻蜓点水的现象,其实那是雌虫在产卵。雌虫将卵产于水中或水生植物组织内,稚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常栖息于砂粒间或泥水中,它可没有蜻蜓成虫那样美丽的色彩,而呈褐色或暗褐色,很难想象蜻蜓小时候竟会是这般模样。头部也有一对复眼和一对细小的触角,它的口器构造十分特殊,下唇亚颏很长,两者连接处成一关节,构成可曲可张的脸盖,平时折在头下,它能快速伸出捕捉食物,特别爱吃蜉蝣及蚊类的幼虫,亦能取食小鱼和蝌蚪。水气管鳃,这是它适应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水虿要经过12-15次蜕皮,历经1-2年才能变为能飞的蜻蜒。蜻蜒目全世界均有分布,热带地区种类较多,已知约有5000种,隶属于500属,我国已记载的约有300多种。这一目又可分为三个亚目14个科。

2.螳螂目

/ 6

提起螳螂,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它们的一对前足总是高举在胸前,好像在赤诚地祈祷着什么。有一句著名的成语叫做“螳臂挡车,自不量力”,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出逃,路遇一螳螂,昂首奋臂,阻挡着庄公的车轮,庄公问驾车人是什么动物,驾车人说“这是个自不量力的螳螂。”从此“螳臂挡车,自不量力”这句成语就流传了下来。螳螂有着十分修长的身材,身披翠绿色的纱衣,这身绿色的衣裳对螳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它在草上或树叶上停留时不易被猎物和天敌发现。相应地,常在树干上生活的种类,体色一般为褐色。螳螂的头是三角形的,上宽下窄,一个小的为单眼,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位于头的上部两侧。列成三角形。触角线状。口器咀嚼式,发达,坚强有力。头部非常灵活,转动自如。前胸极长,略扁平。前足发达,腿节和胫节下方具强刺,适于捕捉。中后足细长。常把身体支得很高,并能使身躯迅速前后移动,便于捕捉猎物。前翅薄革质,后翅扇状,不用时折叠于前翅之下,当捕捉猎物时,螳螂将双翅张开,竖立在背上,同时捕捉足高高举起,头部左右摆动,并发出一种声,这时猎物被吓得不知所措,于是螳螂乘机猛扑过去,捉住对手。螳螂只对活的猎物有兴趣,从不问津死虫子,它们的复眼与颈膜上数百根能及时传递神经脉冲的弹性纤毛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跟踪瞄准系统,这套系统有很高的工作效率,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猎物的大小、运动方向和路线,从猎物的定位到捕获只需几秒钟就可完成,其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叹。螳螂的婚配也很特殊,夏末秋初是它们交配的时节,我们常常能看到雌螳螂与雄螳螂交欢后,竟毫不顾夫妻之情,凶残地将丈夫咬死并吃掉。为什么雌螳螂竟如此无情无义呢?原来这是出于雌螳螂营养上的需要雌虫在繁殖季节里,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光靠捕捉一些小昆虫远远满足不了它的需要,它至少还要吃掉一只雄螳螂那么多的蛋白质。交尾完成后,约在月底雌螳螂开始产卵了,卵多产在树枝上或粗的草茎上,产卵时,从尾部排出质地疏松的流体泡沫,卵裹在其中,泡沫过一段时间后即凝固成半椭圆形的灰色硬厘米,宽约块,长约几厘米,表面有横皱纹,内部用薄膜隔成许多小格,每个小格内约有粒卵。螳螂的卵又称桑螵蛸,可作药用,性味甘平无毒,能益精、补肾,能治虚损、阳萎、梦寐失精、小便不通等病症。桑螵蛸的卵一般要到翌年五六月份才能孵化,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其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刚孵化出的小螳螂身体柔弱,经几小时活动后,身体慢慢结实了,就开始过独立的捕猎生活了,经过几次蜕皮,就变成了成虫。成虫能捕食蜂、蝶、蛾、蝗虫、螽斯、蝉等昆虫,对人类来讲是一种有益的昆虫。

四、观赏昆虫的采集、捕捉和标本制作

(一)甲虫、大蚕蛾、蜻蜓和蝉的采捕加工方法

采集工具:各种规格的透明广口瓶、镊子、捕虫网(同蝴蝶捕曳网)。

防腐:酒精(或高度白酒)加白水。

采集甲虫:大多数甲虫是白天栖息在树干、朽木、杂草,甲虫可套住;对夜间活动的锹甲、步甲金龟子则于夜晚采集。甲虫生命力较强,一般不易死亡。若让许多甲虫聚集在同一容器内,会因相互厮杀,导致残缺不全而失去价值。将捕到的甲虫随即浸泡在密闭的防腐液中(虫子不宜放人

/ 6 过多,要让虫体全部淹没药液内),浸泡时间视虫体大小而定,一般为2-5天,最长不超过20天(气温在10℃以下时,时间长也无碍)。酒精浸泡两次甲虫后。应倒弃,更换新酒精。

(二)标本的制作

制作展览盒内的成虫标本时,需要展翅的种类,则不需要用昆虫针刺穿固定。而是将标本的背面向下,平放在整姿台上,用昆虫针的尖端钉住胸部展翅整姿。干燥后将昆虫针拔下来,按照要求粘贴在展览盒中的适当位置。或在盒底铺上棉花、泡沫塑料等柔软物质,将标本平放在上面,盖上盒盖压紧即可。有些标本可制作成侧面立体生态形,那就用虫针将昆虫标本侧向钉在整姿台上,按自然生态形整姿,待干燥后拔针备用。展览盒中的幼虫、卵或蛹,可用前述幼虫吹胀干燥法制作。也可用注射针剂的方法,先将标本放人质地好的玻璃瓶中,在标本下面衬托上棉花或各种颜色的泡沫塑料,使虫体在玻璃瓶中不能滚动,然后用酒精喷灯或氧化喷火嘴,将玻璃瓶开口的一端烧软,用镊子拉成极小的细口,用注射器将保存液注入,再用火烧软细口使其愈合。按照需要固定在展览盒中的适当位置。

使用玻璃装标本法,与展览盒装标本相似,但不用棉花,在标本的上下都用玻璃。用以展览单个的蛾子、蝴蝶或其他昆虫,可全用玻璃或配合卡片纸板框架。其大小可根据所作标本的大小。在标本的四周要留有空处,上下玻璃之间也要留下能容纳虫体和足的空间。制作如天蛾类等大型标本,最好采用有卡片纸板的框架方法;制作小型昆虫标本则可用全玻璃法

五、如何观赏及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如何观赏

昆虫的观赏有两个层次,视其美形、闻其鸣声、观其猛斗属初级的“观”,知其历史、晓其本性方能称“赏”。

(二)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观赏昆虫中最美莫过于蝴蝶,如若将蝴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集中网养在适宜其生长、繁殖的旅游景区的某一区域,即建成一个个活生生的“蝴蝶园”,比如英国西南部的布克法斯特雷的“蝴蝶乐园”;台湾的“蝴蝶谷”;云南昆明的“斯美蝴蝶博物馆”;海南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蝴蝶谷”,这些都是成功的典范。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到成虫艳丽的外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舞姿,以及蝶类从幼虫到成虫的生活史。其他观赏昆虫,如大蚕蛾、虎甲、瓢虫、独角仙等,均可开发利用。

发光昆虫利用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就有“萤光捕鱼”、“车胤聚萤夜读”的记载;西印度群岛土著人赤脚在丛林小径中行走时,把萤缚在足趾上照路;墨西哥少女将萤火虫装进小丝袋,系在头发或衣服上,成为绝妙的天然饰物„„。如果在旅游区内开避一个能适应萤火虫生长、繁殖的区域,加以保护或放养,在适逢其发生,繁殖的季节对游客开放,则可使游客欣赏到白天无法欣赏到的另一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

/ 6 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

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

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1] 王音 周序国.《观赏昆虫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李鹏翔.观赏昆虫[J].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12期 [3] 龙中伟.观赏昆虫采捕加工法[J].农村新技术,2000年06期 [4] 郑立军 靳桂敏 杨新廷;.观赏昆虫刍议[J].野生动物,2001年03期 [5] 吴福泉.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J].广东蚕业,1999年03期

[6] 高卫红.另类宠物欣赏——观赏昆虫[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 6

第三篇:观赏昆虫论文——萤火虫

萤火虫的简介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根据专家统计,我国大约有150种的萤火虫。

体型一般为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萤火虫为夜间活动,它的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一般的萤火虫只有两年的寿命,它们以土壤中的小虫子为食,而其真正的成虫期仅有两周时间,十四个夜晚的光彩飞舞之后,它们就会寿终正寝。对于小小的萤火虫来说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它们带来的色彩却是夏夜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萤火虫的习性

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幼虫一般需要6次蜕变后才进入蛹阶段。幼虫喜欢吃螺类和甲壳类动物,捕捉猎物后会先麻醉再将含消化酶的物质注入身体,把肉分解。

在草丛常发现尾部两点发光的是陆生的山窗萤幼虫,和全身发光黑白双间的双色垂须萤幼虫,此两品种的成长雌虫翅膀退化,与幼虫形状没有太大分别。雄虫才可以飞行。曾经有住在农田附近的参加者将雌性双色垂须萤萤火虫放在窗口,连续数天都吸引到雄性的双色垂须萤在窗口附近徘徊,所发出的光亮较常见的水生萤火虫暗。

初春时段,水中生活的萤火虫幼虫会爬上岸钻进土中。这时由鳃呼吸改为气孔呼吸。腹部两则会发光。再约50天时间才变蛹成虫。平均只有5天的生命,进食成长都变得次要。在日落后1小时后萤火虫非常活跃,争取时间互相追求。雄虫会在二十秒中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当没有反应,雄的会飞往别处。

萤火虫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寻找萤火虫宜用电筒照路,避免直照草堆。萤火虫受电筒照射时可能短暂时间停止,反而找不到它们。

萤火虫的信息

萤火虫是一种躯体翅鞘柔软、完全变态的甲虫,一生历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萤火虫。目前已知的萤火虫种类,其幼虫都会发光,一般幼虫的发光器位于 不发达。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所以虽然只是小小的光芒,在黑暗中却让人觉得相当明亮。而萤火虫的发光器会发光,起始于传至发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使得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荧光素被解除抑制。

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在荧光素的催化下氧化,伴随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出。由于反应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给烫到,所以有些人称萤火虫发出来的光为“冷光”。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早期学者提出的假设有求偶、沟通、照明、警示、展示及调节族群等功能;但是除了求偶、沟通之外,其它功能只是科学家观察的结果,或只是臆测。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验证了警示说:1999年,学者奈特等人发现,误食萤火虫成虫的蜥蜴会死亡,证实成虫的发光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警告其它生物的作用;学者安德伍德等人在1997年以老鼠做的试验,证实幼虫的发光对于老鼠具警示作用。

怎样捕捉萤火虫?

捉捕萤火虫一般都采用网兜法或瓶捕法。

1.网兜法是用纱布网兜对夜间在低空飞翔的萤火虫进行兜捕。由于此虫飞行速度较慢,它又时刻发出亮光,把飞行轨迹暴露得十分明显,飞行的高度又很低,只要被发现,用网扫去,十有八九都能捕到。有时没有捕到,但萤火虫受到兜网的突然碰撞,也会落在地上而被捉住。

2.对停息在草丛中或树枝上的萤火虫,可拿着瓶口较大的玻璃瓶,靠近后将瓶口对准它,将其轻轻抹入瓶中。如它停息在不高处,也可直接用手去捉捕。但要注意的是,此虫身体娇弱,出手要轻,否则会将其捏伤。

萤火虫与我们

对萤火虫的印象是美好,神秘而且深刻的。小的时候老师会讲关于萤火虫的故事。《三字经》种的囊萤映雪,讲的是在晋朝时,学子车胤家中贫困,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利用萤火虫光来看书,最后官拜吏部尚书。

另外还有很多关于萤火虫的诗词:“月向寒林欲上时,露从秋后已沾衣。微萤不自知时晚,犹抱余光照水飞。”“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等等。

在科学方面,科学家们受到了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了特别省电的荧光灯;荧光虫基因可测癌细胞;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荧光虫的遗传基因转移到玉米中,科学家们就能够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和抗农药能力的玉米新品系,从而保护庄稼。

第四篇:昆虫与人类感想

昆虫与人类感想

在选课的时候,舍友向我们推荐了他上一次选的一门课昆虫与人类。其实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我是有点反感的,因为一想到那毛茸茸的虫子就觉得恶心。但他们都说,这门课程很不错,主讲的老师很有趣,分也是挺高的。于是,我便和班上的几名同学一起选了这门课程。

还记得那是第二周的星期一晚上11、12、13节课的时候,我和同班的同学一起去上课。这个课室是一个大的课室,在这么大的课室上课的,说明选这门课的学生很多,这门课很受学生欢迎。

第一节课,我就被沈老师风趣幽默的言语深深吸引。沈老师讲话很风趣,给我们讲了当时与昆虫的一些经历,特别是跟我们讲到他在江西捉蚂蚁的事情,就让我感觉到沈老师的童心。沈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他的求学经历,给我们看他的母校的点点滴滴,更让我觉得老师的平易近人。我就感觉,这门课将会是这个学期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减压剂。

自从上了大二,部门、班级、学习作业蜂拥而至,一周下来,总是带着疲倦的身体,连周末都很难找到时间放松。但是这个课不一样,每上完了这门课,心情就会舒畅很多,轻松很多,压力减少不少。

虽然我不喜欢昆虫,但是这门课真的是很不错,很有趣。除了又有趣之外,也能学习到很多知识这个课很有趣。

沈老师经常在课堂上与我们分享他在不同地方的昆虫之旅,我可以看出沈老师对昆虫的热爱。他在课堂上播放有关昆虫的视频,将生动的讲课与观看视频结合,用不同的额途径让我们各个方面了解昆虫。例如昆虫的作用、生活习性、体型特征等等。同事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一个小小的昆虫居然有食用、医药、农业、等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一个医生用蛆来吃病人伤口的腐肉的方法帮病人清创的案例,也是因为那个视频,我才知道,原来,昆虫是有医疗的功效的,还真是大开了眼界。课后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原来众多关于昆虫药用的研究的确起着推进了人类的医疗事业的发展的作用,我们不能小看昆虫!在后面也有看到的一些视频也是让我印象深刻,有的“狡猾”的昆虫为了不让发现,居然藏在河流的石头底下,有的则藏在外表没有入口的竹子里面、、、令人颇感趣味十足。当然更多的昆虫的食用价值,在视频中,他们将“恶心”的虫子通过各种烹饪手法,做成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而且还很受欢迎。我也希望我国将来在昆虫这一方面可以方展为一个产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

同时,作为一门选修课,全校很多同学选了这一门课,来自不同的学院相聚一堂,共同听取沈老师的课,给了我们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我们也对其他学院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爱这里,我要感谢沈老师开设了昆虫与人类这一门课,他不仅让我们在轻快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知识,扩充视野,同时也让我对虫子不在抱有恐惧的心里,让我尝试着去接触昆虫。同时老师讲课时的谈笑风生,让人上课没有束缚感。如果还有机会,我定会再选老师的课,或者其蹭课。

最后,我想对昆虫与人类这门课程提一点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将昆虫制作成标本,带来给同学们亲眼见识见识,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更加近的观察昆虫。同时,如果能够调动课堂的气氛,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那就更好了。望这点建议可对昆虫与人类这门课程的开设更有帮助!

第五篇:昆虫文化与欣赏学习心得范文

昆虫文化与欣赏学习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昆虫文化与欣赏”课的学习以及老师精彩的讲解,我对昆虫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刻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几乎分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昆虫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昆虫世界的自然之美,它的精彩神奇令人陶醉。以前对昆虫都不太了解,而且也不清楚昆虫,总认为昆虫很多都是有害的,但是经过此次选修课,学习到了很多昆虫的知识,了解昆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在一般人眼中,昆虫与文化似乎是两条不着边际的平行线,很少会有人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然而,昆虫与文化却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谓之为“昆虫文化”。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小小的昆虫能有什么样的文化,能对我们人类产生多大的影响。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稍作留意,就会发现昆虫文化随处可见。无论在文化艺术、还是民俗风情方面,都可以看到昆虫的踪影,如昆虫邮票、昆虫钱币、昆虫食品、昆虫书画、昆虫文字、昆虫节日等等。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民族众多的国度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昆虫文化。有些昆虫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我国养蚕历史悠久,在古代“丝绸之路”中,丝绸有着很好的美誉,这得益于蚕丝的运用。在现实社会中,昆虫不仅还可以用作食物,还可以用做医药,许多药如:僵蚕,九香虫,蜜蜂,冬虫夏草等既是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还可以对人生体进行滋补。蜂蜜在很多人群很流行,老人小孩都很爱喝,不仅是因为它的滋润爽口,也缘于它的滋补作用,而且在国内外也有很多人提取蜂毒来治疗人体的风湿等疾病。

昆虫不仅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为文学艺术创作充当素材,也出现在传说中,寄予着美好的期望。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唐代王维所写的。杜牧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等等。人们经常看到,蝴蝶总是成双成对地飞舞在花丛、田野,因此人们常以蝴蝶双飞赞美人间的爱情之美好。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故事最终以二人化蝶双飞而成为千古绝唱。曾令多少人,在赞美与同情之中,对二人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飞向美好爱情艳慕不已。

俗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常用来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然而,在昆虫的世界的蚂蚁也是充满神奇色彩。通过老师播放关于蚂蚁的视频,我对蚂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人们的世界观里,蚂蚁是弱小的,但是在昆虫的世界里,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片中的行军蚁没有固定的巢穴,不断地迁移,习惯于在行动中发现猎物。他们每天都在不断的行军,发现猎物,吃掉和搬运猎物。晚上,行军蚁就互相咬在一块,形成一个巨大的蚂蚁团,抱在一块休息。工蚁在外圈,兵蚁和小蚂蚁被围在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它们的下一代。行军蚁行动非常迅速。虽然每一只行军蚁都非常小,一滴水就可以就可以将它冲走或者淹死,但是它们合起来的力量太大了,没有什么东西能将它们挡住。这无疑向我们展示了团结的力量。但是,当它们进攻白蚁的巢穴之时,它们既是那么的勇猛,又是那么的无奈。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可以毁了蚂蚁们的坚固防御,然而又在一方面帮助他们逃脱被敌人全盘歼灭的厄运,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蚂蚁之间的战争也是如此的残酷,为了生存,它们表现的团结,策略一点不输与人类。大自然是美好神奇的,公平的,虽然昆虫们没有我们人类般的身躯,但是它们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

在常人眼里,昆虫与高科技似乎挂不上钩,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事实却是一些高科技需要研究昆虫,并从其身上找到突破口,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在一些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这些关系尤其表现在仿生学上面。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的一门科学。仿生学籍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新的机械和新技术,或解决机械技术的难题。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同样,根据苍蝇复眼视觉所具有的追踪本领,研制导弹的跟踪、制导方面的仪器。四处乱窜的蟑螂,其每秒移动距离竟高达自身长度的50倍;而令人厌恶的苍蝇,却能够在玻璃等光滑表面进退自如。蜘蛛丝的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的钢丝的五倍。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量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如直升机能在空中停留、倒飞等,就是从蜻蜓和蚊子的飞行中模仿出来的,现在最新式的隐形飞机其原理模仿出来就是从昆虫翅膀体色的变化和鳞片折光及吸收雷达波的原理模仿出来的。凡此种种,足以显见大自然的神奇伟大,昆虫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于此。昆虫世界的奇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不断地去研究,不断地去超越,最终为我们所用。

总之,通过这个学期“昆虫文化与欣赏”课的学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昆虫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深深的对自然的美好产生敬畏之情。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在这片世界中不仅有我们人类的足迹,也有它们——昆虫们的足迹。大自然是天然资源,人与大自然应该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爱惜心态,适度使用自然,不让大自然遭破坏,使生活环境美好、自然资源无耗尽。最后,感谢老师精彩的讲解!

下载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 摘要:由生命体的认知机能在生命体的后天生命活动中产生出的影响和指导生命体主观行为的一切存在,统称为文化。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文化范......

    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感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导入,初识法布尔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还会背吗?指名分小节背诵。那么,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到底能够收获什么呢?这节......

    昆虫文化与欣赏心得体会(云南农大)

    昆虫,文化,艺术 ----《昆虫文化与欣赏》心得体会学校:云南农业大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黄涛 学号:2012311419昆虫,文化,艺术 --学习《昆虫文化与欣赏》课程有感以前对昆虫都不太......

    科技对人类的利与弊

    ED: 辩论内容:(双方对话) 主持人: 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同......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美丽的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能乱丢垃圾、吐啖、砍树,还不能浪费资源。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不能空口无凭,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临。 水母 水......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这些动植物老师的帮助,人们根据动植物的各种特征而发明了各种机器设备。比如,人类根据鸟类的身体特征而发......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因该保护大自然,不能丢垃圾、吐啖、砍树.接着,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村,他不爱保护大自然就砍树,拿树做成椅子和桌子,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