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教学
一.含义: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增进学校各方面的协作和整体能力,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与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是团队,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构成团体的本质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增进学校各方面的协作和整体能力,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实际上,就高校教学而言,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教师的团体合作,单靠教师个人是难以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人们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主要以教师个人为基础,教学团队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建设以任务为导向的高绩效教学团队,对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学团队必须承诺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要完成最低建设条件并能成功冲刺相应目标。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整个学校上水平、上档次的必要保证。如果一个学科中没能建成与教学和科研相适应的教学团队,没能将学科中的教师凝聚在最佳学术方向上,没有学术造诣深、学术道德良好、能团结本学科教师的带头人,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学科是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只有以合理的规划来提升教学团队的水平,学科建设才能落到实处。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学团队为例。该团队不仅在教学中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同时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积极而富有意义的工作。2005年,以化工原理团队的主要教师为支撑,成功申请成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品牌建设专业,极大地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科学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清洁燃料技术开发中,充分发挥了教学团队在科学研究中的骨干作用,团队的成员结合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石化行业发展特点,在能源、燃料、环保、催化剂材料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该团队以其研究方向明确、特色突出、成果显著等特点而跻身于“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的第一批学术创新团队行列,并获得连续三年的经费资助,这对学科建设和教师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对于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智力保障作用。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继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它在化工类专业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及能力的双重教育任务,即化工原理课程强调培养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及设计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后续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以及认识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拓展,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建设成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对于推进课程的后续建设、推动学校产学研合作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表明,通过抓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精品课程的第1页
共5页
后续建设,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较大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认识实习及专业实习的过程中也明显加强。同时,通过抓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如课程的网络建设、课程的教材建设、课程的实习基地建设等都得到了具体落实,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确实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并加深,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教学系统、即使是一门课程,也会变得非常复杂。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未来发展的预测者、信息资源的整合者和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团队的组建为所有教师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搭建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调研或参加学术会议,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及教育在线等途径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团队的组建让教师们在合作性的团队工作中品尝到人生的愉悦和工作的快乐,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和谐一致,使学校成为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
4、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教学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从效率的角度看,团队可以通过内部的整合在成员之间实现人才培养技巧与经验的互补,这为分层次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化工原理教学团队由于吸收了青年教师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为团队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教师相互配合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系统,即使是一门课程,也会变得非常复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专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使自己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学生未来发展的预测者、信息资源的整合者和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6.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强调的是团人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从效率的角度看,团队可以通过内部的沟通、整合,其成员之间可以互补技巧与经验,这样广泛的技七和知识的结合,使得团队能够应付多方面的挑战。现代学校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行政管理领域,都不仅靠个人的力量所能成就的,而是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群体的合作、相互信任、团结协作,才能有效达成目的。教学团队能大大扩展团队领导人的辐射作用,形成综合实力,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没有团队,教师个人的能力就成为了影响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不仅可以导致更高的个人效能,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创造一种新生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此外,对于参与团队的教师来讲,教学团队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方式。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工作,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特别是有利于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技巧。显然,这一切都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
三.如何建设?要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激励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智慧和潜能、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培育团结协作创设的团队精神,同时采取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方式,以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
1.树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有效的团队具有一个大家都渴望追求且有意义的目标,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动力,让团队成员愿意为它贡献力量。为此学校管理者要
第2页
共5页
注意了解团队成员的期望和追求,并通过设立共同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大家的共同意识。
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是指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简言之就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共同愿景”是在人信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它说明了团队之所以存在的主观原因。明确界定的、有意义的共同目标则是共同愿景在高校组织客观环境中的具体化,能确定团队的基调和奋斗志向,能树立团队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在教师团队内部形成广泛的协同和良好的沟通。因此,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中短期的建设目标。通过与学院(系部)的协商,教学团队确定学期与年度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任务,并注意有、在工作中为教师团队设置不同层次的挑战性目标。在教师个人发展方面,应对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以保证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如有的学校对于新教师制定了“一、三、五、八”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明确提出新教师一年入门、三年上路、五年成骨干、八年出成果的目标。对于中年教师不断向他们压担子,提供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交流与发展机会,促使他们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对于老年教师,要统分利用他们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让他们带动和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并鼓励和支持他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这样,青年教师在成长中产生了归属感,中年教师在收获中产生了成就感,老年教师在自豪中产生了满足感,因而都能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不断做出努力与奉献。
2.培育团队精神
建设教学团队,就是要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在这样的教师队伍中,每一位教师乐于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乐于将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经验与其他教师共享,彼此之间通过充分的相互交流,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知识涨验几何级数快速增长。同时,在团队精神的激励下,每一位教师的主体精神得到有效地发挥,团结协作与自律自强的良好品行也能得到充分的提升。那么,如何培育团队精神呢。
(1)创建互信的环境
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团队管理的基础。一个不能相互信任的团队,是一支没有凝聚力的团队,也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以信任为前提。要形成团队成员彼此间的信任,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一个先进的团队应在人员管理和奖惩措施等方面都制定比较完备的制度,这些制度充分体现着公平原则,只要严格落实这些制度,就能满足团队成员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2)充分授权。所谓授权就是将权力分满腔热情给其人人以完成特定任务。一方面,授权不权减少管理者日常工作的压力和时间,同时也为教师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使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授权可以使团队成员意识到领导对他们的信任。可以说信任是授权的基础,授权是信任的具体体现。3)有效沟通。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精合剂。有效的沟通能及时消除人们之间的分岐和误会,促进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因此畅通的沟通渠道和频繁的信息交流,对于团队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
(2)保持团队适度规模
一般而言,高效的团队规模都比较小,通堂不超过12个人。这是因为,成员太多时,往往会导致交流不充分,团队内容风气出现小群体,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相信赖感,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3)合理配备和组合团队成员
形成团队的成员在年龄性格和能力上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人们在年龄、性格和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异,我们不能对一个人求全责备,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配备和组合使团队成员的缺点得到弥补,而同时又使他们的优点得到张扬,这也正是团队的意义所在。
3.选择合适的团队负责人
现代领导学认为,领导者的权力分为五种类型:法定权、强制权、奖惩权、专长权、个人影响权。其中,法定权、强制权和奖惩权属于法统权,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属于统御权。一般而言,法统权是相对稳定的,而统御权是变化的、因人而异的。对于团队领导者来说,他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法定权、强制权、奖惩权,更应具有较强的专长权及个人影响权。专长权是由领导者的业务知识、相关经验和解决实际总是的能力所决定的,个人影响权则由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所决定。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应该由创新意识
第3页
共5页
强,教学效果好,对本科教学有经验、有研究的主讲教师担任。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外,他还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诚信
信任是人们协作的前提。要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领导者本身必须诚实、可信赖。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获得他人的信任,取决于以下五方面:1)正直:诚实、可信赖;2)能力:具有处理技术总是和人际关系的技能;3)一贯性:行为的可预测性;4)忠实:愿意为别人维护和保全面子;5)开放:愿意和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价值。这五方面的重要性顺序是:正直、能力、忠实、一贯、开放。
(2)自信
古人云:“自知者明、自信者强”。自信是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领导者要敢于和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3)亲和力
领导者应当善于降低自己与下属的心理距离,使下属觉得自己平易近人。亲和力有利于领导者和下属的及时和有效沟通,为领导者正确作出各种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4.建立团队导向的绩交评价和奖酬体系
传统的个人绩效评价、个人激励等制度不利于高效教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除了根据教师个体的教学业绩进行考评和奖励之外,学校还应该考虑采用基于团体的绩效评价和奖励方式,实行团队激励。例如,可以实行“岗位实绩管理”,将教师的薪酬分配与岗位绩效直接挂钩。在教学团队中承担什么岗,创造什么业绩,就拿什么津贴,岗位业绩变了则薪酬随之变化。实行“岗位实陋管理”,其目的在于鼓励教师在整个教学团队中多做贡献,使绩效津贴逐步成为教师收入的主要部分。只有将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和团队层面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并根据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评指标体系,通过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绩效考评激励制度,才能实现对团队成员和整个教学团队的有效激励。
四、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五.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第4页
共5页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 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 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 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 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六.优势:
1.整合教师资源,发挥群体优势,构建合作式教学模式 2.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互动式课堂教学
3.团队教学给每个教师成员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在其他团队成员帮助下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了有益的教学经验;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使得教师设计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到课程教学中来。教师团队能够经常在一起探讨课程专题中的问题,授课前已经达成了学术上的共识,从而在教学中理论层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教学讨论也加深教师间的友谊,并且搭建了不同学术背景成员间合作的桥梁,帮助克服了学术隔离;教学讨论也激发了思考,并能发觉到值得科学研究的地方,也促进了相关研究工作。团队教学不但增加解决问题学生学习不努力的概率,而且增加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间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见解,提出新方法,挑战新思想。他们能够相互学习新的观点、见解、技术和价值观。
第5页
共5页
第二篇:教学团队综述
根据查阅了近四年(2007、08、09、10)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涉及的是四门课以及哲学、政治学课程,其中2007年1个,2008年8个、2009年6个、2010年13个。对于其中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有新意的作了如下整理供参考。
2007
1、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教学团队
课程组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负责人、各门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督导组三个层次相结合的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使得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多年来,课程组整体教学效果优良。
下大力气培养与引进优秀青年骨干,是一个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些年,充分利用学校“骨干人才支持计划”、“骨干人才派出计划”等,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三年以来,现有的近50位教师中有20位青年教师在国外大学进修和工作3个月以上,有50多人次短期出国(出境)从事高访、合作研究和参加会议。积极鼓励没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近些年来有7位教师在本校或外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近几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加大吸纳校外优秀青年人才的力度,共引进10人。专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组,督导组四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有责任感的老教授,经常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2008
1、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特色鲜明。团队建设高举“一面旗帜”,即“追求真善美,塑造和谐人”;做到“两个整合”,即“优质师资的专兼整合、内外整合”;打造“三个特征”,即专业的“综合性、人文性、复合性”特色;建构“四为体系”,即“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课程体系;创设“五型课堂”,即“自主课堂、互动课堂、能力课堂、智慧课堂、和谐课堂”;强化“六实环节”,即“实务驱动、实例破题、实验创新、实训生巧、实习锻炼、实岗拓展”的六个实践环节。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确立“三以一建设”的发展目标:即以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为宗旨,以解决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为目标,建设具有合作创新精神、人文特色鲜明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2、复旦大学哲学专业基础教学团队
本团队成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强有力的科研能力确保了教学上的高水准。哲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不仅实现了同一门课程开设平行班,由多位教授主讲的基本格局,同时实现了每一门课程的梯队系列,着重培养青年教师。团队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上进行传帮带,通过随堂听讲,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不仅在科研上迅速上手,而且在教学上能够确立自己的位置。
二、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强调国际化的视野和培养。每年这些青年教师都会有出国机会,去国外一流大学进修相关的课程。所有这些青年教师都有出国进修的经历,有的还出去了不止一次。
三、在原有这些哲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比如张双利老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郭晓东老师的“中国古代思想”、徐英瑾老师的“现代西方哲学”、孙小玲老师的“伦理学导论”、刘平老师的“基督教哲学”。
四、组织青年教师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参与重要教材的编撰工作,在”西方哲学史”(10卷本)、”中国古代哲学史”等教材上,青年教师参与了大量的工作,经受了锻炼,也为学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形成了一支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中心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2007年才开始开设的新课程。开设之时,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任课教师缺少的困难。另一方面,我校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又是在全国享有声誉、实力很强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打破专业与系所限制,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和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课部抽调老师,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4、南开大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策教学团队
团队有稳定的例会制度(每月一次)、集体学习制度(每月一次)、重要文献传阅机制,并印有用于对外对内联系的《工作简报》(参见附件)。具体而言,团队工作的主要特色是: 第一,重视教学基本功,以教学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团队成员都是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团队成员坚持“以教学立足”的信念,普遍认识到只有搞好教学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此基础上,与优秀的科研工作相结合,才能成为学有所长、特色突出的学者。
团队设置特色:A.有若干个能力比较突出、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带头人。B.团队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C.纪律严格、制度规范。团队带头人以身作则,要求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团队成员以老带新、相互提醒、共同进步;团队建立了月例会制度、集体学习制度、课题共同攻关制度等。通过严明的纪律和规范的制度,团队成员可以尽量缩短成材周期。
5、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设置特色:发挥优势,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为一体,全方位打造教学团队。(1)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带头人,领衔进行团队建设。(2)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基础进行建设,起点高,优势明显。(3)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进行建设,团队成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个二级学科的学科点成员相一致,博士生导师为骨干,教授为中坚力量;学术骨干与教学骨干相一致,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4)以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为支撑进行建设,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基础。(5)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合理、优化配置。(6)团队课程组成员实行准入制度;各课程组成员实行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制度,每个成员均实行一“课”(即4门课程中的某一门课)为主,兼授多“课”(即4门课程中的其他课程),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全面发展。
2009
1、安徽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安徽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其设置既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要求的“共色”,又具有我校鲜明“特色”。这种“特色”可概括为:发挥我校学科和课程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力度,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国家级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为一体,全方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教学团队。团队为学院许多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导师由教授担任,采取“一帮一”形式,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素质进行全面指导与考核,每学年进行总结并拟定指导计划、提出建设性意见。青年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需要先跟在导师后面听课,待写出完整的备课笔记和教案,并经试讲合格后,才允许独立承担教学任务。青年教师在导师指导下,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研或科研论文并力争公开发表,两年内申报学院、学校或以上科研课题1项,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2、吉林大学政治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团队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立了“多层次协同教学”的新模式。我们将“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常规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作为基础性教学的概念和原理讲授,一是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专题讲座。基础性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时间长、内容琐细,这个层次的工作主要由青年教师承担;研究性教学需要对学科前沿的敏锐把握和对学术思想的深刻领悟,这项工作由课程负责人承担。
实行教学团队的开放战略。为了保持政治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制定了团队的全方位开放战略,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和举办学术会议的方式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掌握国际学术发展的动态和前沿问题,并注重把学术交流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锻造了一支“立场稳、学风正、水平高、研究型”的教学团队。
构建了一套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我们的具体作法是:(1)强化内部管理与外聘教学督导的统一。(2)强化同行专家听课制度。(3)认真关注学生对课程质量的测评结果。
2010
1、福建农林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团队为全面提升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积极探索并建立了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一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定期研究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学生思想认识中的热点疑点问题,推行骨干教师带课、评选精彩一课、开展学生评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起努力确保和不断提升教材质量、教参质量、备课质量、课件质量、案例质量、课堂授课质量、课堂讨论质量、课后辅导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网页质量、考试考查质量等的机制,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二是教学改革动力机制。不断跟踪理论创新的新进展,跟踪社会建设的新发展,跟踪学术研究的新动态,跟踪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跟踪中央理论武装的新要求,跟踪国际形势的新变幻,跟踪学生思想的新热点,认真研究课程教学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办法来讲科学的理论,形成不断推动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三是激励奖惩机制。通过“三评估”,即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三总结”,即期中教学总结、期末教学总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结;“三比赛”,即优质课比赛、精彩一课比赛、教学课件比赛;“三立项”,即教改研究立项、应急课题研究立项、省社科基金自筹项目立项等,来激发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四是作用发挥机制。激励团队成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问题,先解决好自身思想认识问题,并努力引导学生做到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能够把理论教学转化为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具体行动,使理论教学发挥育人的具体作用。
团队努力的目标是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育人效果好、能形成合力。
2、复旦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把拓宽知识面作为研究的重点,逐步形成了能够很好胜任新课程教学的一支教学团队。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特别注意教学队伍建设和年轻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成为教学的骨干,形成了稳定的教学队伍。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团队成员的逐步更新,采用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每位新教师都要严格地经过听课辅导、实习试讲和正式主讲的过程。
3、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建立和逐步完善教学团队的内部合作机制为起点,以教学工作中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为基础,以提高整个教学团队教学水平为目标,打造高水平、有能力、有影响的教学队伍。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以中青年骨干为基础的教学队伍。团队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优良的合作传统和科学的梯队结构,团队成员的年龄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并充分发挥团队自身的能力,不断地促进和激励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持续提高。
4、江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按课程教学要求合理配置教学团队力量。中国近现代史作为基础性专业必修课程,一是特别重要,二是教学工作量大,因此要求教学团队所有教师都能够承担这门课程。为合理配置教学力量和安排教学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我们把团队教师按职称、年龄等均衡地分为两组。
建立实践性双师型教学团队。本团队与江西省博物馆、档案馆、瑞金、井冈山、南昌起义纪念馆等江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教学基地。结合帮助这些单位整理、开发史料,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开展科学研究,增强师生的科学能力;结合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实地参观访问调查,加强师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老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效果。经常的田野调查和频繁的老区走访极大充实了学生阅历,在户外实践中深化了课堂教学。
第三篇:1.2教学团队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
目前担任该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共8人,教学队伍责任感强,成员间团队协作精神好,已形成一支学历和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科学、学缘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教学队伍。具体表现在:
学历和职称结构
教师队伍全部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学位5人,占62.5%,博士学位1人,占12.5%,副教授级高级职称人数6人,占75%,教学队伍整体素质高。
年龄结构
教学队伍全部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均在30—45岁之间;教学梯队合理,并逐步走向年轻化。
学缘结构
主讲教师分别毕业于不同院校的管理学专业、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等五个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
知识结构
8位教师分别侧重研究就业指导、就业与创业教育、心理素质预测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政治教育、教育与课程研究等学科专业。
师资配置
本课程教学队伍成员由教授、讲师组成,其中既有经从事多年就业工作的资深教授,也有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书记,形成了教学与管理相结合、年龄与知识结构搭配合理的教学梯队。这支教师队伍思维活跃、思想敏锐、创新能力较强,年终考核成绩均为优良。
主讲教师:胡志勇
教师简介:男,44岁,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9年,从1986年至今担任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学工作,曾任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现担任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兼空军选培办副主任。
主讲教师:徐国正
教师简介:男,38岁,副教授,从事教育管理工作18年,开设就业指导讲座70余场,现任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主讲教师:谭琳
教师简介:男,36岁,副教授,从事学生工作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8年,开设就业指导讲座60余场,曾任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办主任,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现担任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主讲教师:程华
教师简介:女,40岁,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8年,其间到各院系开设就业指导讲座60余场,承担学校就业指导课选修课教学任务。曾担任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办公室主任,现担任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主讲教师:龚翔
教师简介:男,37岁,副教授,从事学生工作14年,其间承担多次就业指导讲座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讲授任务,担任过数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
主讲教师:孙炜
教师简介:男,34岁,博士,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团委副书记。曾任电气学院自动化工程系副主任。从事就业创业工作3年,为毕业生开展创业指导讲座20余场,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5项。
主讲教师:粟石军
教师简介:男,33岁,讲师,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7年,到各院系开设就业指导讲座50余场,承担学校就业指导课选修课教学任务。现担任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办公室主任。
主讲教师:贺迅
教师简介:男,29岁,讲师,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5年,到开设就业指导讲座30余场,承担学校就业指导课选修课教学任务。现担任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
第四篇:教学团队介绍
教学团队介绍
许颂安,男,196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高级讲师。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原南通卫生学校)工作,从教28年。现任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基础部主任、基础德育党支部书记。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检验专业有机、无机化学教学。近年来,在《卫生职业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高等教学出版社和江苏科技出版社主编或参编了多本教材、教参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在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中担任主持并按时结题。认真研究课程改革,参编的《化学》(医药卫生类、任副主编)教材被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批准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何雪雁,女,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高级讲师。199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原南通卫生学校)工作,2005年获苏州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从教17年,现任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化学教研组组长。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检验专业有机、无机化学,成人教育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近年来,在《卫生职业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高等教学出版社和江苏科技出版社参编了教参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参与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秦树忠,男,1962年10月出生,农工党员,高级讲师。1985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南通第二卫生学校工作,1994年并入南通体臣卫生学校。从教26年,现任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化学教师。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检验专业有机、无机化学。近年来,在《卫生职业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江苏科技出版社参编了教参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参与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范红梅,女,1972年3月出生,农工党员,硕士,高级讲师。1994年毕业于常州大学精细化工系。同年分配到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原南通卫生学校)工作,2005年获苏州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从教16年,主要从事化学教学工作,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专业有机、无机化学。近年来,在大学学报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江苏科技出版社参编了教材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参与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江玉,女,1972年3月出生,本科,高级讲师。1993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南通醋酸化工有限公司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1999年取得工程师技术职称。2005年调入南通体臣卫生学校,主要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现任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基础部教学秘书。先后在《卫生职业教育》、《职业技术》等多本杂志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并参编了《化学》(医药卫生类)配套光盘等公开出版的教材,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邵天琦,女,1974年12月出生,本科,实验师。1994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工程专业。同年分配到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工作。2003年获南通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从教16年,主要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专业有机、无机化学。近年来,在《》等多本杂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江苏科技出版社参编了教材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参与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第五篇: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一、编制依据
教师发展规划是指通过教师的工作及专业发展的设计,协调教师个人内在需求和学校长远目标需求,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它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构想和规划。
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据《XXXXXX十三五建设规划》、和《XXXXXXX专业建设规划》确定教学团队教师发展规划。
二、现有基础
XXXXXXX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9名,其中专任教师1名,兼职教师5名,常聘教师3名。
三、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关精神,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宗旨,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实现“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
三、目标任务
为大力加强XXXXXXXX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广泛开展师德宣传,把学习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树立优秀教师典型,打造出“德高为范,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业务精良”的教师群体。
2.加强业务自修,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学习教育理论著作,拓展教师的专业方向,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分析学生的学习,分析教学中所在的问题,提高对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实践能力,能有效指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题的探索与实践。
3.分层制订教师自主发展计划,形成教师发展梯队
针对不同阶段教师的特点,在横向上以新教师入门——青年教师发展——骨干教师成才作为发展主线,纵向上以目标引领——措施保障——评价激励作为支撑,努力建设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每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分别制订青年教师三年成长档案、教师个人自主发展计划和骨干教师自主发展计划。通过讨论、交流、观摩、讲座、征文等形式,进行自我培训。
4.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增强教师科研意识,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提高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践研究的能力,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打造“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以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中心,以“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引进、聘请相结合,校企互通,共同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能力培训,建立本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熟悉企业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训基地实践指导教师,保证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实现实训基地实践技能课程主要有兼职教师承担,努力实现学生校内外的双导师指导培养。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的作用,积极组织教师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以三年一个周期,采取“滚动”轮训的方式增强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达到“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要求。
四、主要措施
根据专业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积极汲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通过邀请各高校知名专家到学院举行职业教育理论讲座,选派团队成员陆续到国内外参加系统学习,特别是关于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先进理论。促使团队成员对职业教育的理念、目标、培养模式和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以形成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2.优化团队结构
①完善专业教学团队人员的学科知识、教学科目、企业经历等素质结构,根据需要每年选派出1至3名教师通过到国内高校进修专业课程、到企业挂职锻炼,从而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团队每个成员都应该有明确的2门课程以上的专业教学方向,团队支持与鼓励其他青年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②进一步加强梯队建设,使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按老中青2:2:6的比例结构形成;注重引进青年教师。
③发挥团队中专业带头人的帮带作用,使中青年骨干教师达到4名;力争培养院级名师1名以上,市级以上名师要有所突破。
④继续从企业引进年轻的技术骨干加入到团队,保证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团队中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在3年内达到50%以上。
3.强化“双师”素质人才的培养
“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双师型”队伍建设由于要求高、资金投入大,我们从内外结合两方面考虑,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本教学团队师资的来源渠道,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送、下、带”和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机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4.建立团队教师的终身学习机制
3年内每名团队专任教师至少有一次国内学习进修机会,团队成员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选择进入企业实践、高校进修,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具备国际视野。
3年内在专任教师中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使他们在本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职称、职业资格证书、教学研究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做出成绩。
5.建立团队教师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保证教学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教学团队建设运行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做访问学者等手段,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学梯队遴选方面,向教学团队成员倾斜,培育更多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促进团队师资水平整体提高。
企业与学校积极探索人事分配、管理制度,确保企业适时选派高素质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从事教学、指导实践技能训练,保障了专任教师实践锻炼的经常化与有效性,形成“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共谋校企发展,共育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6.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
总结和完善合作和交流的有效方法,形成可照章实施的工作模式和制度,团队带头人和专业方向带头人要挖掘出每一名团队成员的潜力和特长,让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发挥到极致,尤其注重给中青年教师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努力将团队的建设目标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融合起来,从而实现团队整体实力发挥的最大化。
五、工作策略和途径
1、激发自主。通过自定目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等方式,使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责任人。
2、加强互动。认真搞好教研活动;开展互补互促的跨学科听课。
3、结对共进。师徒结对互助:两个甚至三个师傅共同带教一个或几个徒弟,师傅们或侧重带学科教学,或侧重带教育科研;业务水平相近的同伴互帮互助;教研室之间结对互助。
4、论坛交流。通过师德论坛、业务交流、教学论文、读书体会等活动,使教师们不断深化信息化教育、尝试课程改革的深层认识与反思,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促进自身发展。
5、实战打磨。在各级各类教育研讨任务中,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实战的机会和交流的舞台。
六、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路线图
积极引导教师通过终身努力,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执教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鼓励部分教师成为“职业教育的专家,技术服务的行家,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路线图
总体目标
职业
阶段
时间
目标
措施
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业绩、丰富的科研技术服务成果、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职业初始阶段
从教初始3年
第一年内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一年后晋升助理讲师;3年内取得摄影师或摄像师职业资格证书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推行青年教师职业达标制;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并通过考核鉴定
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从教
3-8年
具备讲师资格;获得“双师”称号
教学能力业绩——讲师
“成名”阶段
从教9-15年
具备副教授职称;省、市教学名师;熟练的职业技能;在行业务有一定知名度
教学一线耕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与行业企业技术服务并重
“成家”阶段
从教15年以上
具备教授职称;职业教育专家;行业技术服务行家;生产一线能共巧匠
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终生学习,不断创新
七、目标分解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工作目标分解一览表
编制单位
XXXXXXXX
编号
序号
目标项
特征指标
目标值
达成时限
备注
专业带头人
1名
1名
2020年
骨干教师
1名
1名
2020年
双师素质教师
1名
1名
2020年
兼职教师
现有兼职教师基础上,再引进能工巧匠1名
引进能工巧匠1名
2020年
编制人
XXXX
审核人
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