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交流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之《春秋故事》阅读分享交流教学设计
三磨 周笑君 教学目标:
1.通过积累成语,掌握整本书的大概内容; 2.通过讲演书中故事,体会读书乐趣;
3.通过品悟人物,得到生活启发; 教学重点:品悟人物,得生活启发 教学难点:品悟人物,得生活启发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前段时间,同学们都在认真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读书收获。回顾一下,这部历史故事集写的是哪段历史时期的故事?生答:春秋到三国。(记得真牢!)这部故事集从周朝东迁开始,一直写到晋朝统一,跨越了1050年。分为:《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出示ppt)。今天我们重点分享交流《春秋故事》。(出示ppt)二.“春秋成语之旅”
师:还记得这本书中故事题目有什么特点吗?生:四个字
师:没错,每个题目都是四个字的,很多都是成语,可以说,这也是本——? 生:成语故事集。1.读成语
师:根据读书任务安排,今天我们的读书交流会分为三个部分,现在让我们走进“春秋成语之旅。”(出示ppt)(1)师:那你还记得书中有哪些成语?指名说(5个)。(2)师:老师带来了书中这些成语,读读吧。(齐读)(出示PPT)千金一笑 暗箭伤人 管鲍之交 一鼓作气 老马识途 唇亡齿寒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师:读得真准,连多音字“舍”都读对了,了不起。2.猜成语
师:班上还有同学想让大家猜成语,谁准备好了?上来让大家猜一猜。猜完了,大家一起读一读。(出示ppt)3.连成语
师:除了这些成语外,老师也有几个成语,你记得故事中的人物吗?谁来挑战贴一贴?
师:看来大家对这本书的故事非常熟悉,老师实在佩服。4.展成语
师:有孩子把喜欢的成语做成了书签和手抄报,谁想上来分享一下? 师:两位孩子的成语作品分享真是做工精致,美轮美奂。5.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读成语、猜成语、成语与人物搭配,、展示成语作品,形式多样,就这样,我们在自主学习中积累了很多成语,真会学习(板书:自主有积累)。在积累成语中,你们掌握了整本书的大概内容,真是一种好方法。三.“春秋故事之旅” 1.讲故事。师:林汉达爷爷描述了一个个通俗易懂、家喻户晓的历史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故事之旅”吧!(出示ppt)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同桌之间说一说吧!谁来说给大家听?(出示ppt)2.演故事。
师:两个故事都讲得绘声绘色,赞一个。如果这些故事变成了历史剧,你们想看吗? 3.小结
师:大家的笑声就是对你们最高的赞美。(做手势)你们看,把故事讲一讲,演一演,乐趣横生。(边说边板书:讲演有乐趣)四.“春秋人物之旅”
师:笑过之后,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他们讲得那么生动,演得那么传神呢? 生:人物有魅力。
师:是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人物之旅”.(出示ppt)1.说人物
师:谁来说说,你还喜欢谁?你不喜欢谁?为什么?(联系历史时间说说人物特征)2.读后感
师:故事从生活中来,也要读到自己生活中去,有孩子把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人物,写成了读后感,谁来分享一下?(出示ppt)师:谢谢两位同学的分享,你们真爱动脑筋,边读书边启发,并写了下来,值得大家学习。3.展人物
师:还有很多孩子把喜欢的人物做成了书签、思维导图、手抄报等,愿意上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师: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做成各种各样的作品,是对这本书热爱的表现。4.小结
师:同学们的汇报形式多样,但共同的特点是,在品悟人物形象当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启示。(边说边板书:品悟有启发)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读书交流,你有什么读书收获?《春秋故事》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第一本,希望大家用上今天学到的读书方法继续开启阅读之旅。
六、板书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之 《春秋故事》
自主 积累 讲演 有 乐趣
品悟 启发
第二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里有许多历史故事,我被书本上的其中一个故事吸引住了,那就是《屈原投江》。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屈原是楚王的大臣。因他受楚王的重用,引起公子兰等人的妒嫉,他们在楚王面前挑拨,令楚王逐渐疏远屈原,最后还将他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眼看国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自己却得不到救国救民的机会,只能用诗歌来发泄他的悲痛,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想法。当秦国派兵攻打楚国,屈原不愿看着楚国被毁,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落到敌人的手中,在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抱着石头,跳到汨罗江自尽了。
从此以后,每逢五月初五大家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这一天称为“端午节”。
我很喜欢这本书,我更喜欢故事中的屈原。他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的疾苦,坚持真理、宁死不屈。我们应该学习屈原热爱祖国,追求理想,敢于坚持真理。
这部故事集是历史读物,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历史知识,我的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
第三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最初,《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来到我家,我只觉得它是一本历史书籍,说的一定是很枯燥乏味的历史。我最讨厌历史了,小时候每次听《百家讲坛》,爷爷奶奶都听得津津有味,而我因为什么也听不懂,所以会一边皱着眉头,一边捂着耳朵。现在不是老师要求看,我才不看呢!书一到家我就把它给爸爸看,没想到,爸爸看得十分投入。每天早晨,我起床时都会发现客厅里的爸爸一边端着饭碗吃饭,一边在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看完一段还绘声绘色的给我讲解其中的精彩片段以及许多成语故事及历史典故的出处。
我的好奇心来了,真的有那么好看吗?有一次,爸爸正在看,我忍不住说:“给我看看!”于是,我便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觉得与我想象中的历史大有不同,林先生用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历史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但没有像《三国演义》一样,“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这些故事中都没有,让我感觉非常真实。我不禁看入了迷,也经常和爸爸交流其中的很多故事情节。多么有趣的历史啊!
在《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里,我了解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一些古人比我想象得更残忍:春秋时期,郑庄公的将军都因为妒忌他的猛将颍考的才能与权力,将他用箭射死;战国时期,魏王的大臣庞涓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想尽办法折磨孙膑;魏王的大臣须贾为了害范雎,故意说他私通齐国,毒辣地打他......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古人为了权力,也这么狠毒,我不禁有些吃惊权力对一些人的诱惑。
在书中重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用人不疑”这个故事。“用人不疑”说的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决心收复中山国,请乐羊去攻打中山国,而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大官,他求父亲别攻打,乐羊却骂儿子不劝中山国的国王,反而劝他。中山国的大夫看乐舒无法使父亲乐羊退步,便把乐舒杀了,将尸首煮成肉羹给乐羊送去,乐羊生气极了,带兵灭了中山国。我非常佩服魏文侯与乐羊,佩服魏文侯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佩服乐羊不循私情,为投靠的国家着想(他是中山人)。
我发现,历史上,一位君主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会对他好,还会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当兵,如汉景帝、汉武帝、曹操、刘备、孙权......正因为他们对百姓好,百姓们才会敬重他们,才会有人愿意投靠他们。相反,像秦二世、项羽、董卓、孙浩........他们对百姓非常残酷,失去了民心,怪不得会被消灭呢。
看历史书,让我明白了一些知识,懂得了一些计谋,看历史书真好!
第四篇: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有感
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有感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了光芒,他说:“大王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说强大,可在这儿五步之内,我就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这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的《完璧归赵》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这本书主要讲了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三国统一归西晋的各种历史故事,大到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战争,小到不足挂齿的口角纷争,无一例外的都被林先生记录了下来。
从如此厚的一本书里,我体会到了林先生为了创作这本书的艰辛。同时我也从这本书里学到很多道理。如:我从《负荆请罪》中学到了: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我还从《通神求仙》中学到:千万不能用很多钱财去做一些子虚乌有的事。
由这本书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身。我是否也像廉颇一样,在成功时不骄傲自满呢?有一次,我当上 了小队长,十分高兴。骄傲地忘乎所以,同学,好朋友的劝告都不听。太过骄傲,导致我的学习成绩有全班的中上游变成了下游。直到这时,我才明白骄傲的坏处。从此,我才明白,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泰而不骄。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在读了这本《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后,我十分敬佩林先生的毅力。因为从春秋到三国统一归西晋,历经几百年,发生的大小故事数不胜数。而林先生却用他的妙笔,把这些故事一一串连起来,着实令人敬佩。
507李漠9号
第五篇:亲子读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家长读后感
[亲子读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家长读后感]
亲子读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家长读后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按时间顺序编写的,从《千金一笑》一直写到《三国归晋》,共112个小故事,亲子读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家长读后感。,有描写激烈战争的《官渡之战》《火烧赤壁》,有体现崇高气节情的《苏武牧羊》《屈原投江》还有体现亲情的《缇萦救父》„„每个小故事的情节都很有趣,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这本书有800多页,按每页400字计算,至少有32万字啊!孩子很喜欢看历史和考古方面的书,三国和秦始皇兵马俑的书看了不少。但孩子第一眼看到这本5厘米厚的“大字典”时,他的反应并不热烈。书里面的文字那么小,插图还是黑白的,不像漫画那样吸引人,读的趣味并不高。但后来,读了进去,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更加喜欢上了中国历史。这是孩子读的最厚的一本书,我和孩子都特有成就感!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阅读史。每个人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书中得到了很多人生的启迪。读这本书,孩子一方面了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史实和关键细节,以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这些精选的历史故事中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很多人生的道理和感悟,读后感《亲子读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家长读后感》。读《管鲍之交》,文中鲍叔牙说过一句话“管仲家里困难,等着钱用,我乐意多分点给他。朋友嘛,应该互相帮助,有的帮助没有的这有什么奇怪哩?”这让孩子学会了朋友之间应宽容大度,互相帮助;读了《悬梁刺股》,孩子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道理;读了《绿林好汉》,孩子懂得了人一定要做有用的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里有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还有三国故事。孩子最喜欢的战国时期里统一中原的秦国,这是因为秦国兵马强壮,粮草充足,百折不屈,守信用,最主要的还是秦国的大王、大臣爱护全国百姓。这样国君才能做一番大事业,秦国也才能成为一个强国。这使孩子懂得了一个道理:全国人民只要万众一心,就能克服困难,打败敌国,一统天下。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走向相反的道路。秦统一天下之后,没有安抚百姓,整顿民心,鼓励百姓种粮,而是让百姓筑长城,使用严酷政策,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最终灭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古代的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了,让我们从阅读历史故事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吧。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的确,人类的历史以“过去的光辉照亮着现在”,它源远流长,蕴涵着大量先人的智慧。
通过大量的阅读,孩子的作文水平得到了不小的进步,并且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懂得一些道理,知道尊敬家里的长者,也能在生活中帮助家里做些事情,并且还能对社会的一些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些都是孩子在阅读中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