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简案(人教版)中国古代政治史

时间:2019-05-15 01:0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简案(人教版)中国古代政治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简案(人教版)中国古代政治史》。

第一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简案(人教版)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简案(人教版)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专题线索梳理】

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思想、军事斗争、以及农民起义等基本知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1. 王朝更替

①原始社会(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形成、发展、鼎盛和瓦解)

③封建社会(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2.皇帝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秦王嬴政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3.中央官制

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 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1901年按《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4.地方行政制度

西周开始实施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郡国并行”之制名存实亡,地方行政制度复归为郡县制。隋朝时期,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管理。唐朝时期合并州县。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今台湾)

清朝确立了对西藏宗教领袖**和**的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5.选官制度(科举制)

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答卷不许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6.古代农民战争

①秦末农民战争;②东汉末黄巾起义;③隋末农民起义;④唐末农民战争;⑤元末红巾军起义;⑥明末农民战争。7.著名的变法或改革。

①春秋时期管仲改革;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五代后周世宗改革;⑤北宋王安石变法。

8.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儒学统治地位的终结。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期儒学初步发展,其代表是孟子,他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和郡国学。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鸦片战争后,西学大量传入,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速了封建制度崩溃,一方面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就是把“孔孟之道”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对传统儒学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及与批判;新文化运动更是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从根本上冲击与动摇了儒学在中国思想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尊孔读经,儒学不再作为社会统治思想而主要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和反思。

【知能提升点拨】

1.王朝更替的主要形式和发展主流。

更替形式:①多是由外戚、权臣、握有军犬的大将取而代之。②被农民起义推翻。③被并立政权灭掉。④被少数民族政权灭掉。

主流:纵观中国古代历史,虽然也有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2.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集权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这种情况在宋、明两代尤为突出。

作用: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度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和巩固边疆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的发展。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及作用。

演变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明朝废除丞相,使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基本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局面。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存在的条件。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三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影响:①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独尊儒术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中国迈向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危害尤为严重。评价这一历史现象时,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地分析和探讨,不能一概而论,从而对君主专制制度作出科学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

4.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影响和实质、产生的社会原因:隋唐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科举制。

积极影响: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科举考试,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有利于统治阶级笼络人才,缓和矛盾,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实质:农家子弟生活贫困,能读书应试者可谓风毛麟角,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绝大多数是庶族地主。因此,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5.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一般原因、特点、作用。

原因: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尖锐激化的产物。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农民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不可避免,这直接了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加剧了贫富分化,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进而引发农民起义。而自然灾害是引发农民战争的客观原因。

特点: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具有次数多、规模大、农民自发的反封建斗争,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以及受阶级和时代局限而大多走向失败的特点。农民战争的结局不是被地主阶级所镇压,就是成为封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或者农民起义领袖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建立起新的封建王朝。

作用: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推翻或瓦解了封建政权。迫使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发展。但是也应当认识到农民战争对社会发展的破坏性也是巨大的。

6.中国古代政治改革的三种类型。

中国古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包括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三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所进行的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这些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都起了积极进步作用。

第二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简案14

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轮复习导学案

一、考试目标

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地位,理解国民革命的含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考点过关

易错:

三、问题讨论

1、五四运动的背景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国内

经济: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思想:新文化运动

国际: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 口号与精神核心

两个阶段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重难点破1:性质与影响

2、中共一大的背景

经济: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

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一大中心工作分析:

未能结合中国国情

中共二大最低纲领:

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主要内容: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3、国民大革命

(解释国民、大革命)

国共第一次合作原因、基础、标志: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二大纲领,国民党一大内容

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

所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时间

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

帝国主义扶植新代理人、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四、课堂作业

第三篇: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练习题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请你判断,他是

A.张骞B.班超C.甘英D.王昭君

2.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它的对外交往不包括

A.亚洲国家B.非洲国家C.欧洲国家D.美洲国家

3.“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节”将于2011年7 月下旬在兰州开幕。如果你在暑假打算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游览,将会游览到下列哪个著名文化遗址

A.都江堰B.龙门石窟C.承德避暑山庄D.敦煌莫高窟

4.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学习鉴真和玄奘的相关史实,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包括①都是僧人身份②都是老死异国③都受政府派遣④都有顽强毅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泰国香米在超市卖的非常火爆,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A.越南B.泰国C.新加坡D.缅甸

6.小明想了解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他可以查阅的相关书籍是

A.《顺治皇帝》B.《康熙朝实录》C.《清世宗雍正》D.《乾隆帝》

7.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C.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8.每年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2010年7月是第六届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在泉州举行,它是为了纪念曾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的A.玄奘西游B.马可•波罗来华C.郑和下西洋D.成吉思汗西征

9.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自率领将士2.5万人,分乘战船350多艘,由金门出发,攻入澎湖。当时盘踞台湾的西方殖民者是

A.英国B.日本C.荷兰D.葡萄牙

10.中俄第五轮战略安全磋商于2011年1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彻底解决边界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彼此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北京条约》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二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唐朝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它带来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四中说明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它带来怎样的影响?

(3)比较这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习八年级部分之

第四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简案13

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一轮复习导学案

一、考试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概况,认识其历史作用;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民主精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重要意义。

二、考点过关

易错:新政、预备立宪、新军(袁世凯小站练兵)、立宪派

三、问题讨论

1、天干地支

1894 甲午 1898 戊戌1901辛丑(庚子赔款或拳乱赔款)1911者辛亥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广义上指孙中山等领导的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1894-19122、辛亥革命的背景

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及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军事基础:

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

3、《临时约法》内容与意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与美国1787年宪法比较

4、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原因

袁世凯两面手段

帝国主义支持

立宪派与旧官僚攻击

根本原因:革命者软弱性、不彻底性

5、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性质: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封建——思想意义

反帝——经济意义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四、补充练习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要解决的社会矛盾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3.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这说明他们①革命性已经丧失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第五篇: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课教学简案汇总3.20

《课外文言文实词含义的推断》教学简案

盐城市初级中学

江 宁

教学目标:

1.复习重要的文言词义。

2.复习几种常见的课外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并能简单运用。重点难点:

复习几种常见的课外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并能简单运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究:归纳常用的课外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

1.出示自学材料,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

②之致①,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⑥皆书一“酒”字款③,其似行书者次④,似篆籀⑤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⑦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

【注释】①致:样子。②张平山:明画家,擅画人物。③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④次:按地位作出的排列。⑤篆籀(zhóu):即篆书。⑥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⑦宿昔:从前。有清劲之致________ 尤觉神来__________ 尝.....为上洛郡王作画______ 王善之____________ .裂其幅____________ . 方持杯大饮________ .

酒意嗔____________ .

酒固怡然__________ ..

忽然脱去__________ ..

王怒甚___________ .

死以累.君__________杯犹在手__________ .2.交流自学成果,提出疑惑。

3.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适时点拨,梳理方法。

三、运用:简单运用今天所学习的方法

1.运用以上归纳的方法完成老师出示的课外文言文字词练习。2.学生根据今天所学方法自主命题,同桌间交换,完成答案。

四、总结

《善思多问,匠心独运——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简案

东台市实验中学

李庆华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文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2.会通过“问”、“思”进行审题的方法。3.掌握中考作文立意的方法、技巧。重点难点:

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确立较为新颖、深刻的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走进审题

1.真题回放,强化“三基” 题目:《沉醉在阅读的世界里》

要求:思想健康,主题表达要充满正能量,多表现青少年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内容“符合题意”,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2.审题的意思、方法

(1)所谓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2)审题的方法

以 “问”领“想”

3.小试牛刀,方法点拨

连云港:《大声说“不”》

常州:《围墙外面》 宿迁:《网里网外的世界》

扬州:《良言如春》 提醒:(1)抓题眼,定重点

题目是一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偏正短语,修饰语是题眼;并列短语,思考两者的关系;主谓、动宾短语,谓语是题眼;复杂句子,全面考虑。(2)看题目,定含意

“含义”,题目对象的表层含义外,还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3)看副词,明要求

我们经常在文题中看到“总、也、还、又、其实、再、最、更、就、原来、常、都”等副词,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关注,因为这些副词往往决定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三、走进立意 1.立意的含义:

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2.立意的要求: 正确、鲜明、深刻、新颖 盐城中考作文《给予》的立意讨论 3.立意的技巧:

出奇制胜法

高屋建瓴法

以小见大

化实为虚法

4.作文立意升格示范

四、实战演练

合作讨论,2017南通中考题:《这里,也是我的舞台》的审题、立意

五、教师寄语

六、妙笔生花

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附:板书设计

善思多问,匠心独运

初问

“三”基本 再问

“六”细化 三思

“四”立意

《散文阅读之揣摩情感》复习课教学简案

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

周玲

教学目标:

1.掌握揣摩散文情感的方法,准确揣摩散文情感。2.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深刻领悟散文情感内涵。重点难点:

1.运用对形象进行分析的方法揣摩散文情感内涵。2.深刻领会散文情感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专题。

二、探究方法

(一)写景状物类

课文引路,回顾课文《白杨礼赞》,探究状物类散文情感揣摩的方法。方法归纳:找出抒情的对象,抓住对象的特点,明确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活动,总结答题步骤。

(二)叙事类散文 课文引路,回顾课文《藤野先生》,探究叙事类散文情感揣摩的方法。方法归纳:

1、找出散文的形象,抓住形象的特点,明确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活动,总结答题步骤。

(三)总结归纳揣摩散文情感的方法

三、中考链接,运用方法

1.共同探讨研究2017盐城市中考试题《丁香花》。

2.共同探讨研究2017徐州市中考试题《香山野桃悄然开》。3.共同探讨研究2016年上海市中考试题《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四、自主检测 1.《漓江情韵》

2.《根河之恋》

五、课后反思之薄弱点总结

附:板书设计

散文阅读--揣摩情感

分析形象—-把握特点——揣摩情感

全面 准确 深刻

《品意象 读懂诗》教学简案

射阳外国语学校

教学目标:

1.把握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2.探寻把握古典诗词内容情感的方法。重点难点:

1.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品味意象的一般方法。2.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内容和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专题

用谈话的方式,温故知新,从学情最需要的角度切入

二、探寻方法

(一)意象之“定义”

说文解字,感知内涵(意象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

(二)意象之“初品”

点拨合作,小结方法(对古今意象的积累逐步升级,由散乱到有序,由“象”到“意”)

(三)意象之“再品”

师补充课内外古诗词句,生诵读体会谈发现,师点拨生成(对古今意象的品析要由表及里,由笼统到具体)

(四)意象之“细品”

师补充课内外两首小令,生诵读体会谈发现,师点拨生成(对古今意象的品析要巧妙思考,主客相融)

三、学以致用

意象之“运用”:师出示两道近两年盐城中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这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进行解析,师总结。

四、质疑提升

五、激趣总结

师者父母心:春分时节,升学学期,师下水小诗一首作结,以示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的初衷,并表示感谢和祝福。

附:板书设计

品意象 读懂诗

积累 抓象 巧思

品意

《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概括能力》教学简案

响水县老舍中学 刘春雷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复习和强化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重点难点:

1.重点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2.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训练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

教师举例点拨为辅,学生自主训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专题

出示中考要求、考点及分值

二、训练提升

(一)材料一:短文《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生说出自己划出的语句并思考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板书:公式概括法

(二)请同学们回忆并说出记叙文六要素,思考并完成《最后一课》的要素。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事件是:。

生回答,补充,师明确: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出示:材料二:短文《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主要内容。

生思考说出要素并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板书:要素归纳法

再给同学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也容易记住。就是5W.“5W:”Who-人物

What-事情

Where-地点

When--时间 Why-为什么。

(三)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把标题适当补充一下,让它更完整,请同学补补看。

师明确

板书:题目扩展法

出示:材料三《莫泊桑拜师》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挖掘题目,看短文内容,完成问题。

(四)材料五《 痛苦聚积力量》

生思考完成题目。

师明确:找中心句(摘录句段法)。抓段落中心句。一般来说,文章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表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偶尔也在中间。

板书:摘录句段法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概括整篇文章内容时,可以先分层分段分别概括再进行组合(段意合并法)。

(五)真题演练中考说明106页《大地的恩典》(2017年淮安中考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三、小结课堂 答题顺口溜

公式程序定记牢

摘录句段要找到

题目扩展也很妙

要素归纳组织好

附:板书设计

公式概括法 要素归纳法 题目扩展法 摘录句段法

《议论文复习之论证思路》教学简案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高海龙

学习目标:

1.熟悉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考查形式。

2.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把握常见的论证思路。

3.探讨理清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重点难点:

探讨理清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导入专题

二、方法探寻

1.追本溯源——如何提出论点或论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节选)《错过》(节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探骊得珠】

【学以致用】阅读《品味瑕疵》,完成问题。2.追本溯源——如何论证论点或分析论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学问和智慧》(节选)、《多一些宽容》(节选)

【探骊得珠】

【学以致用】阅读《品味瑕疵》,完成问题。3.追本溯源——如何解决问题、收束全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美》(节选)、《多一些宽容》(节选)【探骊得珠】

【学以致用】阅读《品味瑕疵》,完成问题。

三、总结归纳

【学以致用】 阅读《品味瑕疵》,完成问题。

四、实战演练

1.阅读《成功的秘诀》,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阅读《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请概括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五、小结课堂

下载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简案(人教版)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简案(人教版)中国古代政治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