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辛亥革命和国共关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时间:2019-05-15 02:3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辛亥革命和国共关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辛亥革命和国共关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辛亥革命和国共关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国共关系专题教学案

★背景资料:

2011年1月4日 新华网: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1946~1949年:两党再次对抗。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勾结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对抗。经过三年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启示: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中考演练

一选择题

1.“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等纪念活动。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知识链接:

一、辛亥革命(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时间:1911

2、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3、领导人:孙中山 领导阶级(政党):资产阶级(中国同盟会)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标志性事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6、结果: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但其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7、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8、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0、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

2、提出三民主义并创办《民报》宣传

3、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

4、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 5、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6、建立黄埔军校。

三、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国共关系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1、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1924年国民党“—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1927~1937年: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制造反革命政变,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和第—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两党对抗。3、1937~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实现,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共同抗日。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自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用心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2.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主要原因是()①提出了指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A、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4.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5.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盛典,国家计划在武汉建立 总投资为3.34亿元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其规划方案已经在网上公布,听取市民意见(如图)。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改变 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6.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爱心

专心

①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7.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改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在20世纪第二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路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9.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A都主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C.都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 D.都向西方学习

10.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李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某专题复习时,得出一个结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历史学习注重论从史出,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①②③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1937年—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赢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④.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战败后逃往台湾,致使大陆和台湾骨肉分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9世纪末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觉醒,激励着中国人民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1912~1919年,中华民族工业中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二:

请回答:

①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指什么?

②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因素有哪些?

③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二: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

① 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

么?

②“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是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什么学校?中共哪一领导人曾经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

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结合材料三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⑤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得到哪些启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1年,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材料二 “搞第三次国共合作,我们是赞成的,愿意的。中国统一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希望台湾的一些领导人把眼界放宽一点,放远一点。统一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请回答:

⑴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样的?

⑵这一构想的第一次实践是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上?

⑶国共之间曾经有过哪两次合作?结果如何?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第二篇: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学案8(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学案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

(八)一、课题: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

二、范围:八上第1~9课。

三、目标要求:见中考说明

四、考点分析: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它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它时刻警醒我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因此这段历史也成了各地中考的主要内容。2004年盐城市中考考查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知识点,2005年考查了《南京条约》、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识点,2006年考查了维新变法、邓世昌、中国近代史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等知识点,预计2011年中考此处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并有可能出现材料题或问答题。第一课时 侵略与反抗

一、自主识记

1、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年__________领导的__________。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其内容有:(1)割________给英国;(2)赔款__________万元;(3)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__________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________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4、火烧圆明园发生在________(事件)期间,罪魁祸首是________和________。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共割占了我国________平方公里的土地。

5、新疆地区从公元前__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时起正式归属中央。1865年,中亚浩罕国陆军司令_______侵入新疆。_______国也占领伊犁地区。清政府派______收复了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__________。

6、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在________展开激战,战斗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1895年,中日签订《___________》,内容有: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两;允许日本在中国_______;增辟________等。《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程度。7、1900年6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海军司令__________率领,进犯北京,在________被义和团包围。8月中旬,侵略军攻占__________,1901,清政府被迫签订《________》,内容有:清政府赔偿白银

用心

爱心

专心

________两,以________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________活动;拆毁________,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________到________铁路沿线要地;划定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________居住。影响:(1)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__________。(2)清政府完全成为________的工具。(3)中国完全沦为__________社会。

二、知识梳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课时近代化的探索

一、自主识记

1、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__________,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_____、_____、_____等,后期的口号是________,开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支海军。1862年成立的__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____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____。

2、__________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_____________。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________成立,________为总理,通过了推翻__________,废除______,建立________,改革_________的革命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合称“三民主义”。4、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________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____年___月_____日,孙中山在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影响:推翻了_____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使________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____窃取了。

5、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________,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知识梳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七、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4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义和园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3、一个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B、洋务运动时期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

4、洋务派开办的著名军事企业不包括()

A、福州船政局 B、汉阳铁厂 C、安庆内军械所 D、江南制造总局

5、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其中,标志着经济上开始近代化探索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在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8、中国近代史上,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戊戌变法

二、简答题

1、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B、启蒙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文艺复兴

用心

爱心

专心 5 2、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两次被迫作出向西方学习的重大行动。根据新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重大行动是哪两次?结果如何?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1课 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能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能简要叙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能归纳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839年6月,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 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次运动的 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知识点二:中英《南京条约》 2.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爆发。最终,战败,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材料三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义,公理遭到了践踏,自卫者受到镇压,使邪者笑,善者哭!”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该国签订了什么

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材料显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南京条约》。3.中英 《南京条约》的内容:

(1)

;(2);(3)开放 五处为通商口岸;(4)。4.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 社会逐步沦为。鸦片战争是 的开端。【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

用心

爱心

专心

【当堂达标】

1.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 A.为了继续推行闭关政策

B.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C.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

D.维护清朝的统治 2.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1839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 B.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C.1840年,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 D.1840年,英军直达天津

3.有人说,“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其中“开始于南京”指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太平天国定都于此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6、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根据材料一概况鸦片的主要危害。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3)以上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品质?

(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1课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知识梳理】

一、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创办,简称黄埔军校。任校长,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的统治,统一全国。

开始:1926年月,北伐军10万人出师北伐,任总司令。

主要对象:、、三个军阀。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名将:第四军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

北伐的胜利进军: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

结果:因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而失败。

三、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政权性质: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利益。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学校的创办者是()

A.李大钊B.毛泽东C.孙中山D.蔡元培

2、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国民党办了一所学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这所学校是()

A.保定士官学校B.云南讲武堂

C.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中国陆军学堂

3、“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4、在一位同学撰写的关于北伐战争的历史小论文中有一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来:()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黄河流域。在此过程中,叶挺率领的独立团作战英勇、战功赫赫。

A.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C.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黄河流域D. 叶挺率领的独立团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2.4《工业化的起步》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学案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经济建设成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及插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自学感悟(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1、“一五”计划(现在我国正在实行第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

起止时间:

制定的背景:

目的:

基本任务:(包括几个方面)

完成情况:(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

结果:

意义:

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时间:

制定机构:

宪法的主要内容:

性质:

二、群学探究

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回答:这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3项)

你怎样看待这些成就?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北有个大庆市,他的别名为“石油王”

东北有个英雄城,他的别名为“鞍钢”

东北有个汽车城,他的别名为“解放”

东北有个新大连,他的别名为“时代窗”

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在东北地区取得的任意两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请你为今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1)这部宪法颁布于何时?是哪一次大会制定颁布的?

(2)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949年3月,毛泽东及周恩来等离开西柏坡前往京城赶考,他们赶考的成绩如何?根据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回答。

四、知识构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本课的知识框架,并掌握基础知识。

五、省学检测(史海拾贝,你一定行!)

1.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纸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形成了以什么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A大庆

B沈阳

C鞍山钢铁公司

D长春

3.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4、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钱塘江大桥

D江阴长江大桥

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种局面得到扭转是在A新中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一五”计划完成后

D抗美援朝胜利后6、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是

A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东北工业基地基本形成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六、探究学习:

通过查找材料讨论: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将工业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史海泛舟:

“五年计划”诞生在苏联,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苏联决定采取制定五年计划的方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五年计划”即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它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国家对经济加大干涉力度的产物。社会主义制度出现后,率先实施对经济的全面调控。“五年计划”应时而生,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挥棒。计划的编制涉及到未来几年内的经济指标,各种比例,生产力布局,以及一些具体的建设项目。目的是要在国家行政指令下,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由此带来的对生产力的破坏。“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的研究、编制工作。

下载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辛亥革命和国共关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辛亥革命和国共关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