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德育教案之椭圆的定义

时间:2019-05-15 01: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学科德育教案之椭圆的定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学科德育教案之椭圆的定义》。

第一篇:数学学科德育教案之椭圆的定义

数学学科德育教案

之椭圆的定义

知识与技能:理解椭圆的定义;理解椭圆的焦点、焦距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游戏“巧手折椭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FLASH《“神舟”五号太空之行》,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完成游戏“百发百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自觉性;通过完成游戏“巧手折椭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通过对椭圆定义的研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实践能力

上课一开始,我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要求每个小组在事先准备好的圆上画上圆心,然后在圆内任取一点F(不能取O),用笔在F的位置做上记号。把圆纸片翻起一角,使圆周正好通过F,再抹平纸片,得到一条折痕L(为了看得清楚,也不妨用笔把直线L描出来)。这样继续折下去,就得到折痕。看谁折得最快,而且得到的图案最漂亮。

一声令下后,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忙碌起来了,有的组先围在一起商量再动手画,而有的组则是先尝试再总结。在游戏中,他们都非常地投入,非常地团结,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了作品。当我宣布比赛结果时,获奖的小组同学异常高兴,用击掌来表示胜利。

目的:通过这个游戏,充分体现了学生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二、观看动画,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得到椭圆这个图像后,为了他们能更好地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自己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关于“神舟”五号从发射到升空,然后绕地飞行的动画片,并配上了相关的解说词。随着飞船的升空,同学们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了。这是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有能力宇宙飞船的国家。这一刻,任何的言语都是多余的了。在场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为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而感到骄傲。

目的:结合我国在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最新动态,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引出概念,利用类比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由于飞船运行的轨迹很明显就是椭圆,所以,当同学们看到FLASH动画演示时,他们感叹到: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椭圆啊!那么这个轨迹是如何形成的呢?椭圆又是怎样定义的呢?我拿出事先准备的教具,选一个学生,让他将一段长为2a的绳子,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上的一点O,将笔套在绳子里拉紧绳子,使笔尖P移动一周。结果得到的轨迹就是从O为圆心,以A为半径的一个圆。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轨迹问题。我再让他将这段这段绳子的两个端点分别固定在图板上的不同两点F1,F2(<2a),将笔套在绳子里拉紧绳子,使笔尖P移动一周。这时笔尖P画出来的图形就是一个椭圆了。到此,椭圆的定义通过游戏,动画演示,教具演示等活动就形象、自然地演示出来了。它就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 |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一般用2c表示)。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利用与圆作类比,体现了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作用,构成了物质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能有效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增加趣味性,激发大家对椭圆的探索,我让他们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来完成一个叫做“百发百中”的小游戏,它要求用硬纸做一个椭圆形的盒子,并且在椭圆形盒底的一个焦点上放一粒纽扣,作为子弹,在另一个焦点出竖立一个钢笔套,作为靶子。你需要瞄准,把纽扣子弹沿着盒底面内的任何方向弹射出去,经过盒壁反射后,都一定命中靶子。

结果,大家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许多人进行了尝试。这时,我就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把纽扣子弹沿着盒底面内的任何方向弹射出去,经过盒壁反射后,为什么都一定命中靶子呢?课后思考。这时,正好一节课结束,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探究的热忱下课了。他们在课后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很好的准备。

目的:通过这个小游戏,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自觉性,而且又为下一节课作好了铺垫,使学生对下一节课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第二篇:高二数学椭圆教案

1,教学目标

学习椭圆的典型例题

2,例题

例1 已知椭圆mx23y26m0的一个焦点为(0,2)求m的值.

0,a3b,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P3,例3 ABC的底边BC16,AC和AB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的轨迹和顶点A的轨迹.

分析:(1)由已知可得GCGB20,再利用椭圆定义求解.

(2)由G的轨迹方程G、A坐标的关系,利用代入法求A的轨迹方程.

例4 已知P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

45和325,过P点作焦点所在轴的垂线,它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方程.

3x2y2例5 已知椭圆方程221ab0,长轴端点为A1,A2,焦点为F1,F2,Pab是椭圆上一点,A1PA2,F1PF2.求:F1PF2的面积(用a、b、表示).

0,且在定圆B:例6 已知动圆P过定点A3,x3y264的内部与其相内切,2x211y21,(1)求过点P,且被P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例7 已知椭圆222程;

(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1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3)过A2,(4)椭圆上有两点P、Q,O为原点,且有直线OP、OQ斜率满足kOPkOQ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

1,2

例8 已知椭圆4x2y21及直线yxm.(1)当m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210,求直线的方程. 5x2y21的焦点为焦点,过直线l:xy90上一点M作椭圆,要例9 以椭圆123使所作椭圆的长轴最短,点M应在何处?并求出此时的椭圆方程.

x2y21表示椭圆,求k的取值范围. 例10 已知方程k53k解:

3,作业

例11 已知x2siny2cos1(0)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求的取值范围.

例12 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A(3,2)和B(23,1)两点的椭圆方程.

例1

3知圆x2y21,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y轴作垂线段,求线段中点M的轨迹.

例14 已知长轴为12,短轴长为6,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过它对的左焦点F1作倾斜解为

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求弦AB的长. 3

x2y21上的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为MF1的中点,则ON例15 椭圆259(O为坐标原点)的值为A.B.2 C.8 D.2x2y21,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l:y4xm,例16 已知椭圆C:43椭圆C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

例17 在面积为1的PMN中,tanM以M、N为焦点且过P点的椭圆方程.

1,tanN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2x2y21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例18 已知P(4,2)是直线l被椭圆

369

第三篇: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前后

石坝小学:邓贤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教学内容

认识 “前后”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有几个人?”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2.出示书上的作业,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前后”的感知和认识,同时感受家庭的温暖]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 引导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前后”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前后”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全课小结(略)

第四篇: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14.2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它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

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寻求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使学生通过运动规律,认清事物运动的本质。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3、关键:突破难点要抓住“建立坐标系”和“化简方程”两个环节。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实践、启发与讲练相结合

五、教具

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多媒体演示)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了解到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图形——椭圆。

提问:这些图片中的实物的形状是什么的图形? 学生回答:椭圆

请同学再列举一些椭圆形的例子,教师指出椭圆在生活中很常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椭圆(给出课题)。

教师指出: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圆是平面内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那么椭圆又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2、新知探究、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演示椭圆的画法。

依据多媒体演示的画法,请学生思考:图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可变化的,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形成椭圆?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板、细绳、图钉,根据自己得出的椭圆画法,试着用手中的工具画出椭圆。让学生动手,使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绳长要大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

教师启发、提问,并由学生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两个定点叫做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记为2c。

提问:若令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可否把定义用数学表达式写出?

学生思考回答:|MF1|+|MF2|=2a 教师指出:此式称为定义式,其应用非常广泛。

3、标准方程的猜测与推导

依据多媒体的动态数据来猜测椭圆的方程

问:请你猜测一下椭圆的方程?

x2y2学生:(221,a>b>0)

ab

根据一般的求轨迹方程步骤推导椭圆的方程。

(1)建系: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设点: 设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因|F1F2|=2c,则F1(-c,0),F2(c,0)(学生回答)

(3)列式: 让学生自己列出:|MF1|+|MF2|=2a,并将其坐标化后得:xc2y2xc2y22a

(4)化简:(过程可以简略,不作要求)

x2y2教师指出:方程221ab0叫做椭圆的标准方程,其焦点

ab在x轴上,焦点坐标为F1(-c,0),F2(c,0)且a2b2c2 启发:若把坐标系中的x轴、y轴的位置互换,椭圆的焦点位置如何?方程形式又如何?

y2x2让学生合理猜想,得出:221

ab教师指出此方程同样可用上述方法进行推导。思考:如何依据标准方程判断焦点的位置?

学生观察后可得出:含x2,y2的分式的分母谁大,焦点就在那个轴上。

五秒快速练习:判断下列椭圆的焦点位置?

x2y2y2x21、

12、1

152053y2x2x2y23、

14、1

111825244、知识应用

例1:已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距为8,椭圆上的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先给学生提示,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并抽取两位同学所做的进行讲评,最后课件给出标准答案。例2:求下列椭圆的焦点和焦距

x2y2(1)1;

(2)2x2y216

54分析:解题关键是判断椭圆的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方法是观察标准方程中含x项与含y项的分母,哪项的分母大,焦点就在哪条坐标轴上。学生先做,然后课件给出正解。

分组练习:求椭圆的焦距与焦点坐标?

x2y2①1 156x2y21 ②251693,0,焦距2c6焦点坐标为0,12,焦距2c24焦点坐标为请学生给出结果,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给出练习③9x225y2225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对学生所做的进行讲评。

5、归纳小结

(1)知识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最后教师给出知识结构图。(2)方法小结:(教师小结)

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

②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

6、作业:练习册相应的练习。

第五篇:第一轮复习教案之---椭圆

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

1.椭圆定义:一个动点P,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PF1PF2=2a(a为常数)2a>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⑪若2a>F1F2,则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

⑫若2a=F1F2,则动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

⑬若2a<F1F2,则动点P无轨迹 其中: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定直线叫做准线。

常数叫做离心率。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0e1)的点的轨迹。2.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时,方程为x2y2a2b21(ab0)焦点F1(c,0)F2(c,0)

y2焦点在y轴上时,方程为a2x2b21(ab0)焦点F注:c2a2b21(0,c)F2(0,c)

椭圆的一般方程:mx2ny21(m0,n0,mn)

参数方程 xacos(为参数)ybsin

3.椭圆x2y2a2b21(ab0)的性质:

(1)范围:axa,byb(2)对称性: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3)顶点坐标、焦点坐标是(c,0)

(4)长轴长2a、短轴长2b、焦距2c、长半轴a、短半轴b、半焦距c 2(5)椭圆x2y2a2b21(ab0)的,准线方程是xac,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

a2c.2b22通径的长是b2a,通径的一半(半通径):

ba,焦准距(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

c. 2(6)离心率ecac2a21ba2cosB2F2O,离心率越大,椭圆越扁

22(7)焦半径:若点P(x0,y0)是椭圆

xa2yb21(ab0)上一点,F1、F2是其左、右焦点,a2PFa2焦半径的长:PF1e(x0c)aex0和2e(x0c)aex0.

4.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P(xx22220,y0)在椭圆a2yb21(ab0)的内部x0y0a2b21(2)点P(xx2220,y0)在椭圆a2yb21(ab0)的外部x0y20a2b21

5.椭圆系方程:

2222与椭圆xa2yb21(ab0)共焦点的椭圆系方程可设为:是

xa2yb21(b20).22与椭圆xyx22y22a2b21(ab0)有相同离心率的椭圆系方程可设为:a2yb2或a2xb2.补充性质:

1.若Px2y2x0xy0y0(x0,y0)在椭圆a2b21上,则过P0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

a2b21.222.若P0(x0,y0)在椭圆xa2yPb21外,则过Po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1、2,则切点弦Px1P2的直线方程是0xa2y0yb21.3.以焦点弦PQ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4.以焦点半径PF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225.椭圆xa2yb2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 2,点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F1PF2,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S2F1PF2btan2.26.AB是椭圆xy2a2b21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x0,y0)为AB的中点,22则kOMkb0ABa2,即KABbxa2y。

0

7.若P0(x0,y0)在椭圆

8.若P0(x0,y0)在椭圆xa22xa22yb221内,则被Po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

x0xa2y0yb2x0a22y0b22.yb221内,则过Po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xa22yb22x0xa2y0yb2.9.点P处的切线PT平分△PF1F2在点P处的外角.10.PT平分△PF1F2在点P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上的射影H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11.设过椭圆焦点F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Q两点,A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的椭圆准线于M、N两点,则MF⊥NF.12.过椭圆一个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Q, A1、A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1P和A2Q交于点M,A2P和A1Q交于点N,则MF⊥NF.13.已知椭圆(1)1|OP|2xa22yb1221(a>b>0),O为坐标原点,P、Q为椭圆上两动点,且OPOQ.1a2xa22|OQ|yb2221b2;(2)|OP|+|OQ|的最大值为

24ab2222ab;(3)SOPQ的最小值是

ab2222ab.14.P为椭圆1(a>b>0)上任一点,F1,F2为二焦点,A为椭圆内一定点,则2a|AF2||PA||PF1|2a|AF1|,当且仅当A,F2,P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例 题 分 析

例1 已知椭圆mx23y26m0的一个焦点为(0,2)求m的值.(故m5.)

例 2(1)已知方程x2k5y23k1表示椭圆,求k的取值范围.

(2)已知x2siny2cos1(0)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求的取值范围.

(2,34解:(1)满足条件的k的取值范围是3k5,且k4.(2)

1).

说明:(1)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知sin201cosb20,1,这是容易忽视的地方.

1cos,sin.(2)由焦点在y轴上,知

(3)求的取值范围时,应注意题目中的条件0

a

例3(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P3,0,a3b,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453253(2)已知P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和,过P点作焦点所在轴的垂线,它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方程.

(3)已知动圆P过定点A3,x3y264的内部与其相内切,0,且在定圆B:2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4)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A(3,2)和B(23,1)两点的椭圆方程.

x215y251

(5)知圆x2y21,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y轴作垂线段,求线段中点M的轨迹.4x2y21.

x2解:(1)故椭圆的方程为9y12y2 或 81x291x2(2)所求椭圆方程为53y10213x或102y251

(3)分析: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点P满足的关系式.

解:如图所示,设动圆P和定圆B内切于点M.动点P到两定点,即定点即A3,0和定圆圆心B3,0距离之和恰好等于定圆半径,.∴点P的轨迹是以A,B为两焦点,PAPBPMPBBM8x半长轴为4,半短轴长为b2.

说明:本题是先根据椭圆的定义,判定轨迹是椭圆,然后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轨迹的方程. 这是求轨迹方程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43227的椭圆的方程:16y271

例4 ABC的底边BC16,AC和AB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的轨迹和顶点A的轨迹.

x分析:(1)由已知可得

2GCGB20,再利用椭圆定义求解.故其方程为100y2361y0

x2(2)由G的轨迹方程G、A坐标的关系,利用代入法求A的轨迹方程.A的轨迹方程为900y23241y0,其轨迹是椭圆(除去x轴上两点).

2例5 已知椭圆xy21,(1)求过点P1,1且被2P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2(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3)过A2,1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4)椭圆上有两点P、Q,O为原点,且有直线OP、OQ斜率满足k1OPkOQ2,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此题中四问都跟弦中点有关,因此可考虑设弦端坐标的方法. 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Mx1,y1,Nx2,y2,线段MN的中点Rx,y,则

x212y212,①①-②得

x1x2x1x22y1y2y1y20.

x22y2222,②x2由题意知

x1x2,则上式两端同除以

x1,有x1x22x,③x1x22y1y2y1y2y1y22y,④x01x2,x2yy1y2将③④代入得

xx012.⑤

x11y1y21(1)将2y,2代入⑤,得x1x2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2x4y30. ⑥

2y122036461将⑥代入椭圆方程x2y26y6得

4,40符合题意,2x4y30为所求.

y1y22(2)将x1x2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x4y0.(椭圆内部分)

y1y2xy122(3)将1x2x2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x2y2x2y0.(椭圆内部分)

x1x2(4)由①+②得

21222222y1y2222,⑦,将③④平方并整理得

222xx4x2x1x2,⑧,y1y24y2y1y2,⑨

4x2x1x2将⑧⑨代入⑦得:

244y2y1y222,⑩

12xx1x24y2x1x22y1y2x1x222再将代入⑩式得:

,即

122x2y2121.

此即为所求轨迹方程.当然,此题除了设弦端坐标的方法,还可用其它方法解决.

xy例6已知椭圆C:1,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l:y4xm,椭圆C上有不同的两点4322关于该直线对称.

分析:若设椭圆上A,B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则已知条件等价于:(1)直线ABl;(2)弦AB的中点M在l上.利用上述条件建立m的不等式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

解:(法1)设椭圆上A(x1,y1),B(x2,y2)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直线AB与l交于M(x0,y0)点.

1yxn,4221xy1,yxnk4y43∵l的斜率l,∴设直线AB的方程为.由方程组4消去得

13.于是213,413,13x8nx16n480

①。∴4n12n4n13(,)n4mnmy4xm1313134MM即点的坐标为.∵点在直线上,∴.解得. ②

将式②代入式①得13x26mx169m480

③ 2222x1x28nx0x1x24ny01x0n12n(26m)413(169m48)0∵A,B是椭圆上的两点,∴.解得n(法2)同解法1得出

2221313m21313.

13414m,∴

x0134413(134m)m,即M点坐标为y014x0134m(m)m3m(m,3m).

2(m)∵A,B为椭圆上的两点,∴M点在椭圆的内部,∴(法3)设

24(3m)31.解得

21313m21313.

A(x1,y1),B(x2,y2)x12(x,y0)是椭圆上关于l对称的两点,直线AB与l的交点M的坐标为0.

x2,42∵A,B在椭圆上,∴4y1321y2321.两式相减得

3(x1x2)(x1x2)4(y1y2)(y1y2)0,y1y2即32x0(x1x2)42y0(y1y2)0kABkl1.∴

x1x2413x04y0(x1x2).

,∴

3x04y0又∵直线ABl,∴,即

y03x0 ①。又M点在直线l上,∴y04x0m

②。由①,②得M点的坐标为(m,3m).以下同解法2.说明:涉及椭圆上两点A,B关于直线l恒对称,求有关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可以采用列参数满足的不等式:(1)利用直线AB与椭圆恒有两个交点,通过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建立参数方程.

x0(2)利用弦AB的中点

2M(x0,y0)在椭圆内部,满足ay0b21,将

x0,y0利用参数表示,建立参数不等式.

补充练习

1.求适合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且过点2,6;

x2222148y371或

y52x13x1.

2(2)在x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点的联机互相垂直,且焦距为6.

18y291

(3)椭圆的一个顶点为A2,0,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x2分析:题目没有指出焦点的位置,要考虑两种位置.4y2161x2或4y211

(4)

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与直线xy10交于A、B两点,M为AB中点,OM 的斜率为0.25,椭圆的短轴长为2,求椭圆的方程.

说明:(1)此题求椭圆方程采用的是待定系数法;(2)直线与曲线的综合问题,经常要借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弦长、弦中点、弦斜率问题.

x24y1

2(5)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A(3,2)和B(23,1)两点的椭圆方程.1

155

x2y22.一个椭圆的焦点将其准线间的距离三等分,求椭圆的离心率.e135433

3.已知椭圆x2k8x22y29yb221的离心率e12,求k的值.k4或k.

4.已知椭圆4b1上一点P到右焦点F2的距离为b(b1),求P到左准线的距离.23b.

分析:利用椭圆的两个定义,或利用第二定义和椭圆两准线的距离求解.

5.已知椭圆 x29y251内有一点A(1,1),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P是椭圆上一点.(1)求PAPF1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对应的点P坐标 ;

6(2)求PA22.62

32PF2的最小值及对应的点P的坐标.

P坐标(655,1)

6.(1)写出椭圆x9y241的参数方程;

2(2)求椭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S43cos2sin12sin212(0x2)

7.求椭圆3y1上的点到直线xy60的距离的最小值. 2分析:先写出椭圆的参数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建立三角函数关系式,求出距离的最小值.d最小值22

8.已知椭圆4x2y21及直线yxm.

5252(1)当m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m

(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2105,求直线的方程.方程为yx

9.以椭圆x212y231的焦点为焦点,过直线l:xy90上一点M作椭圆,要

使所作椭圆的长轴最短,点M应在何处?并求出此时的椭圆方程.

x245y2361

分析:椭圆的焦点容易求出,按照椭圆的定义,本题实际上就是要在已知直线上找一点,使该点到直线同侧的两已知点(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只须利用对称就可解决.

10.椭圆x225y9291上不同三点Ax1,y1,B4,,Cx2,y2与焦点F4,0的距离成等差数列.

5(1)求证x1x28;(2)若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为T,求直线BT的斜率k. 证明:(1)由椭圆方程知a5,b3,c4. 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知:

AFa2ca,∴

AFaex1545x1.同理

CF545x2.

cx195∵

AFCF2BF,且BF,∴

5418,即

x1x28. x15x25554 8(2)因为线段AC的中点为4,1yy2,所以它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2

yy1y22x1x2y1y2x4.

y1y222又∵点T在x轴上,设其坐标为x0,0,代入上式,得 x04又∵点Ax1,y1,Bx2,y2都在椭圆上,∴ y129252x1x2

25x

21y2292525x∴

22y1y222925x1x2x1x2.

将此式代入①,并利用x1x28的结论得

x04362∴ kBT055.

4x04911.椭圆xa22yb221(ab0)与x轴正向交于点A,若这个椭圆上总存在点P,使OPAP

(O为坐标原点),求其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分析:∵O、A为定点,P为动点,可以P点坐标作为参数,把OPAP,转化为P点坐标的一个等量关系,再利用坐标的范围建立关于a、b、c的一个不等式,转化为关于e的不等式.为减少参数,易考虑运用椭圆参数方程.

解:设椭圆的参数方程是xacosybsin(ab0),则椭圆上的点P(acos,bsin),A(a,0),bsinacosbsinacosa∵OPAP,∴1,即(ab)cosacosb0,解得cos1或cos22222b222ab,∵1cos1 ∴cos1(舍去),1b222ab221,又bac

222∴0ac222,∴e22,又0e1,∴e1.

说明:若已知椭圆离心率范围(22,1),求证在椭圆上总存在点P使OPAP.如何证明? 12.已知椭圆x24y321,F1、F2为两焦点,问能否在椭圆上找一点M,使M到左准线l的距离MN

是MF1与MF2的等比中项?若存在,则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假设M存在,设Mx1,y1,由已知条件得

a2,b3,∴c1,e12.

∵左准线l的方程是x4,∴MN4x1. 又由焦半径公式知:MF1aex12∵MN212x1,MF2aex1212x1.

1122MF1MF2,∴x142x12x1.整理得5x132x1480.

22125解之得x14或x1.

另一方面2x12.

② 则①与②矛盾,所以满足条件的点M不存在.

说明:(1)利用焦半径公式解常可简化解题过程.

(2)本例是存在性问题,解决存在性问题,一般用分析法,即假设存在,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运算.进而根据推理得到的结果,再作判断.

(3)本例也可设M2cos,3sin存在,推出矛盾结论(读者自己完成). 13.已知长轴为12,短轴长为6,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过它对的左焦点F1作倾斜解为B两点,求弦AB的长. 3的直线交椭圆于A,分析:可以利用弦长公式AB1k2x1x2(1k)[(x1x2)4x1x2]求得,22也可以利用椭圆定义及余弦定理,还可以利用焦点半径来求. 解:(法1)利用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弦长公式求解. AB1k2x1x222(1k)[(x1x2)4x1x2].因为a6,b3,所以c33.因为焦点在x轴上,所以椭圆方程为x236y291,左焦点F(33,0),从而直线方程为y3x9.

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13x723x3680.设x1,x2为方程两根,所以x1x2x1x236813272313,k3,从而AB1k2x1x2(1k)[(x1x2)4x1x2]224813.

(法2)利用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求解. 由题意可知椭圆方程为2x236y2921,设AF1m,BF1n,则AF212m,BF212n.

F1F22在AF1F2中,AF2所以m643AF12AF1F1F2cos3,即(12m)2m23632m636481312;

.同理在BF1F2中,用余弦定理得n43,所以ABmn.

(法3)利用焦半径求解.

先根据直线与椭圆联立的方程13x723x3680求出方程的两根x1,x2,它们分别是A,B的横坐标.再根据焦半径AF1aex1,BF1aex2,从而求出ABAF1BF1.

14.已知P(4,2)是直线l被椭圆

x2236y291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分析: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通常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直接求出x1x2,x1x2(或y1y2,y1y2)的值代入计算即得. 并不需要求出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这种“设而不求”的方法,在解析几何中是经常采用的.

解:方法一: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2k(x4).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4k1)x8k(4k2)x4(4k2)360 ①

222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x1,y1),B(x2,y2),则x1、x2是①的两根,∴x1x2∵P(4,2)为AB中点,∴4x1x224k(4k2)4k128k(4k2)4k12,k12.∴所求直线方程为x2y80.

方法二:设直线与椭圆交点A(x1,y1),B(x2,y2).∵P(4,2)为AB中点,∴x1x28,y1y24. 又∵A,B在椭圆上,∴x14y136,x24y236两式相减得(x1x2)4(y1y2)0,即(x1x2)(x1x2)4(y1y2)(y1y2)0.∴

y1y2x1x2(x1x2)4(y1y2)1222222222.∴直线方程为x2y80.

方法三:设所求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A(x,y),另一个交点B(8x,4y).

∵A、B在椭圆上,∴x4y36

①。

(8x)4(4y)36

B的直线只有一条,从而A,B在方程①-②的图形x2y80上,而过A、∴直线方程为x2y80. 2222说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重点考查的解析几何问题,“设而不求”的方法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若已知焦点是(33,0)、(33,0)的椭圆截直线x2y80所得弦中点的横坐标是4,则 如何求椭圆方程?

xy15.已知椭圆C:221ab0,A、B是其长轴的两个端点.

ab22(1)过一个焦点F作垂直于长轴的弦PP,求证:不论a、b如何变化,APB120.(2)如果椭圆上存在一个点Q,使AQB120,求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从已知条件出发,两问都应从APB和AQB的正切值出发做出估计,因此要从点的坐标、斜率入手.本题的第(2)问中,其关键是根据什么去列出离心率e满足的不等式,只能是椭圆的固有性质:xa,yb,根据AQB120得到

2ayxya2223,将xa22ab22y代入,消去x,2用a、b、c表示y,以便利用yb列出不等式.这里要求思路清楚,计算准确,一气呵成. xcb2P解:(1)设Fc,0,Aa,0,Ba,0.

222222c,abxayab 于是kAPb2aca,kBPb2aca.

22b∵APB是AP到BP的角.∴tanAPBaca12b4aca22b2ac22

aca∵a2c2∴tanAPB2

故tanAPB3

∴APB120.

(2)设Qx,y,则kQAyxa,kQByxa.

由于对称性,不妨设y0,于是AQB是QA到QB的角.

yy2ayxa 2222yxya2∴tanAQBxa1xa2∵AQB120,∴2ayxya2223

整理得3xya2222ay0∵xa22ab22y 12 ∴3a21b22y2ay0

2∵y0,∴y2ab2

3c2∵yb,∴2ab3c2b

2ab3c2,4a2a2c23c2

∴4c44a2c24a40,3e44e240∴e232或e22(舍),∴

63e1.

下载数学学科德育教案之椭圆的定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学科德育教案之椭圆的定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椭圆的定义数学教案(精)

    椭圆的定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椭圆是圆锥曲线的一种,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这部分内容中的知识点学生必须达到理解、应用的水平; 2、利用投影、计算机模拟动点......

    学科德育渗透教案-一年级数学

    学科德育渗透教案2014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前后 任课: XXX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

    数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数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王丽伟 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重......

    高二数学椭圆人教版教学教案

    高二数学椭圆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椭圆 教学目标: 1. 掌握椭圆的定义。(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 2. 能根据条件熟练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3. 掌握椭圆的几何性......

    人教版数学高二年级《椭圆第二定义的教学》教学设计

    椭圆第二定义的教学 江苏省如皋中学郝 茹郝劲赴 现行高中《平面解析几何》课本对椭圆第二定义采用了从具体事例入手,引出一个新概念的定义的方法,这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从具体......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人口问题》教学简案 张佰君 [课题]世界的人口 [设计说明] 本节课由人口增长、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

    音乐学科德育教案

    《阿西里西》 学 校:五常市第三中学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音乐 教 者:孙明娟 教学内容:学唱《阿西里西》 一、 关于案例德育内容设计的说明 (一) 对中学音乐教学总体德育目标的解读......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