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粤教版必修二《鱼书》3篇(定稿)
《鱼书》教案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一封家书》。歌曲曾风靡一时,正是因为它以书信的形式作词,感情真挚,由此可见,书信总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历来,书信有各种称谓:雁足、雁羽、柬、鱼书等等。
二、题解
1、用鱼书为标题富有神秘色彩,引起人们 阅读的兴趣。
2、以鱼书为题新颖、别致、含蓄。
3、具有古朴、文雅的气息,是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
三、作者简介
柯灵: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著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
柯灵先生善于捕捉散文的灵感、锤炼语言,因此其文章,美如画,意似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
四、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鱼书》以“鱼书”为话题记叙了写信的重要作用,描述了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并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与书信有关的三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信的特殊情感及对现代人不屑写信这一行为的惋惜,也抒发了他渴求朋友来信的心情。
2、给这三件小事分别拟上标题。(由学生自由回答,能抓住课文意思即可)
3、文章中渗透的情感? 情感变化:
寂寞—— 回忆时的乐趣——静心品味 ——人生中的遗憾 ——气愤——渴望
4、作者的观点有哪些?
(1、)书信是友情的具体表征(2、)书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3、)书信往返对滋润情感有特殊效果(4、)书信成就了一些文学隽品(5、)书信里保存了生命的痕迹
五、精彩语段赏析
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
化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作者取“门前冷落”之孤寂、冷落的意境,表达他的心境.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心驰神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此句化用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诗表达游子盼望归后与爱人一起“共剪西窗”的美好愿望。作者化用,来表达与“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的心情,这种情景再合适不过.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
这一句话文白兼及,舍弃了一些通俗的白话词语。如:用暌违而不用分离,舍书信而取雁羽取觌面而弃用见面。
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
但聚散无常,即使亲如家人,也难免彼此参商,天南地北,各奔前程。
语言既有诗歌的意蕴,又有杂文的博大、精深,渗透着哲理与思想。
五、归纳文章的语言特点
1、善于化用古诗词
2、文白相间、古朴典雅、言简意赅
3、富有诗蕴、含蓄深刻
六、合作与讨论
1、你有过类似的写信经历和体悟吗?
2、打电话和写信各有什么特点?
3、有人说在现在这个信息特别发达的时代,写信已经过时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不就行了?书信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对写信这一交流方式你有何见解? 明确: 打电话方便、快捷、真实可感,但价格贵,一次性交流,交流直白口语化…… 写信,有时空差距,是一个流程。书信是能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文字资料。信具有艺术元素,是文学、美学、书法、邮政、包装、纸张、邮票等文化的综合载体。我们的态度:有选择的权利,也有传承的义务
附:板书
鱼书 积极方面——传情达意
消极方面------为人利用
教材简析 《鱼书》从日常生活中亲人朋友间的书信往返入手,谈书信往返对于人类社会交际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作者从现代城市环境对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谈起,由自己近期的疏于写信,朋友来信的稀少,想到友谊的重要:“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人生中“一盏明灯”。进而说到书信的往返正是友谊的一种证明。接着作者从写信和读信两个方面,写出书信往返对于滋润感情的特殊效果:“给
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神弛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故人久阔,忽然尺素飞来,那种乍来的喜慰,温暖的感觉,也很难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拟。”作者以生花妙笔,写出了书信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不仅如此,作者还就书信与人的一生的关系给予进一步的揭示。书信不仅可以表达感情,而且书信里还“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于此笔锋一转,作者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与书信有关的三件事,写出了人间情谊交往的酸甜苦辣——既有与善良敦厚友人的分道扬镳,也有浪迹天涯的朋友间的奇异缘遇,更有遭匿名信暗算的痛苦经历。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使作者看清了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懂得何谓美好,何谓邪恶。
《鱼书》通过描述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间真情的探寻,对崇高友谊的向往,对以书信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的批判,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的惋惜及抱憾。
读《鱼书》,古雅之风扑面而来。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比如作者恰到好处地用了“暌违”“鱼书”、“参商”、“尺素”、“雁足”诸词,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典故叠现,含义丰富而又意思明白浅显,一点也不晦涩、深奥,反而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此外,《鱼书》的作者还善于用四字句,像“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之类,也用得自然、简洁、流畅,读来朗朗上口。教学目标
1、体味作者对书信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对人间真情的渴盼。
2、欣赏作者古雅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小调查:当你想念亲人和朋友时,你最喜欢、最经常采取的方式是什么?(请学生举手选择)
A、写信 B、写信 C、打电话
(二)、请选择“打电话”的某一两个学生谈谈自己选择的理由。
(三)师:确实,电话的方便、快捷使生活的无数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它连接了七大洲、四大洋,使诺大的世界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地球村。但在古代,人们却只能靠书信来联系。想念驻扎在边塞的丈夫了,抓来一只大雁,在脚上绑上一封信,雁儿雁儿,你帮我捎封信给我的丈夫;漂泊异乡,想念家乡亲人了,唤来一只小鱼,鱼儿鱼儿,你帮我带个口信给家里人。
就在七八十年前,人们也还是主要靠绿衣天使来传情达意。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的就是一篇关于书信的文章——我国文坛著名的作家柯灵老先生的散文《鱼书》。柯老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书信的喜爱和怀念。文章内容很简单,所以,今天我们一起从一个更能展示大家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功底的方面来学习。刚才同学们都说到最喜欢用打电话的方式,正好我这里有一些关于电话的作用和魅力的小短诗,那同学们读了《鱼书》这篇散文后,能否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也写出一些关于书信的小短诗,来表达书信的作用和对书信的喜爱呢?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写出,而且一定会写得更好。那下面就请大家先用自己的方式阅读品味文章,然后试着写一则关于书信的小短诗。到时侯我们请一些同学上台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提醒学生注意:
1、可以仿照印发材料上的小诗的句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创造。
2、所写的小诗的内容要尽量以文章内容为依据,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句字,也可以进行适当改编和创造。
3、阅读时可以根据给出的问题画出相关的词句,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其它词句画上记号、做好旁批。
(四)投影建议思考的问题和建议注意的字词
1、为什么柯老先生如此喜爱和怀念书信呢?在他眼中,书信具有怎样的魅力?
2、建议注意的字词(加点):
懒散因循 风流云散的故旧 友情的具体表征 取偿于精神的密接 推诚相与 交流情愫 隽品 分道扬镳 恶札
二、读
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全文,分析作者对书信的态度和看法,喜爱、怀念书信的原因,并将相关语句和自己喜欢的词句画上记号,做好旁批。教师巡查指点。
三、写
学生依据课文内容仿写关于书信的小短诗。
四、讨论交流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所写的小短诗,推荐出优秀作品,准备上台展示。
五、作品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所写的小短诗,并解释诗句意思,说明诗句写作的课文根据;教师针对学生展示的作品,联系课文思想内容作简要评点。
六、总结
(一)情感内容
提问:从以上的展示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了,书信在作者笔下只不过是一个传情达意的载体,那作者到底是想借书信表达一些什么呢?
(二)语言特色
1、教师列举仿写短诗中的一些古雅的用词。
2、提问:这些用词使整篇文章充满一种什么味道?这样用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明确: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典故叠现,含义丰富而又意思明白浅显,一点也不晦涩、深奥,反而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
七、再次品读
师生一起品读第四、五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人间真情的渴盼和文章古雅的语言。
八、扩展思考和作业
同学们都知道,鱼书雁足正在悄悄远离我们的生活,那种企盼来信的焦苦,那种接读来信的喜悦,那种深夜写信的温馨,都在悄悄远离我们的心头。难道未来的天空将会只有电波的传递而消失鸿雁的往来?对此,你怎么看呢?请将它写成文字,交给老师
鱼 书、课文解读。
(1)作者简介。
柯灵(1909 — 2000),原名高季琳,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1926 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而步人文坛。1941 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 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 年到香港文汇报社工作。1949 年回到上海,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 { 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 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柯灵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作者曾在他的一本散文集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饥来驱我,还在浑浑噩噩的少年,就过早地投身社会,赤手空拳,迎接命运的挑战。人海辽阔,世路多歧,幸而和缪斯萍水相逢,春雨如酥,润物无声,才使我睁开朦胧的心眼,避免了好多可悲的沉沦迷误。”文学写作不仅使他免于“沉沦”和“迷误”,而且使他能够更细致的体察人生,识辨人间美丑真伪的真相,并为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柯灵于 30 年代开始写作,《 鱼书)正体现了作者探索人生的努力。40 年代在上海任《万象》主编期间,曾扶植了一批年轻的作家,如张爱玲等。
柯灵是一个平和、勤恳,著述颇丰而不事张扬的散文家。有一事例,可以见出他的淡泊而执着的 个性。据说,八九十年代之后,上门拜访柯灵的客人络绎不绝,使柯灵几乎无法正常工作。于是他在 门上贴上告示: “柯灵下午四时前恕不会客,乞谅”。尽管这种做法未必见效,却可见出屋子主人的 性格。柯灵的散文文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
《鱼书)写于 1936 年,收入《柯灵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
(2)基本解读。
(鱼书》从日常生活中亲人朋友间的书信往返人手,谈书信往返对于人类的“恩泽”:对于友谊的形成,离愁别绪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都是不可或缺的。作者从现代城市环境对人的生 活习惯的改变谈起,由自己近期的疏于写信,朋友来信的稀少,想到友情的重要: “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人生中“一盏明灯”。书信的往返正是友谊的一种证明。而邮政的发明,则是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它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人是感情的动物,正因为“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之间,方可将形 体隔离的痛苦,“取偿于精神的密接”。书信正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桥梁。作者从写信和读信两个方面,写出书信往返对于滋润感情的特殊效果: “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神驰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故人久阔,忽然尺素飞来,那种乍来的喜慰,温暖的感觉,也很难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拟。,'作者以生花妙笔,写出了书信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不仅如此,作者还就书信与人的一生的关系给予进一步的揭示。书信不仅可以表达感情,而且书信里还“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于此笔锋一转,作者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与书信有关系的三件事,写出了人间情谊交往的甜酸苦辣——既有与善良敦厚友人的分道扬镳,也有浪迹天涯的朋友间的奇异缘遇,更有遭匿名信暗算的痛苦经历。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使作者看清了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懂得何谓美好,何谓邪恶。不管怎么说,作者作出总结:写信或收信是其乐无穷的事,它能给人们带来“温情和欣慰”。
《鱼书》通过描述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探寻,对崇高友谊的向往,对以书信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的批判,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的惋惜及抱憾。
(3)精华鉴赏。
读《鱼书》,古雅之风扑面而来。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比如,写到绿衣使者如何使相隔千里的亲友的感情亲密地联系在一起,作者这样写道: “离情别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在这里,作者用“暌违”而不用“分离”,用“雁羽''而不用“书信”,用“觌面''而不用“见面”。此外,文中还恰到好处地用了“鱼书”、“参商”、“尺素”、“雁足”诸词,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典故叠现,含义丰富而又意思明白浅显,一点也不晦涩、深奥,从而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此外,《鱼书》的作者还善于用四字句,像“剪烛西 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之类,也用得自然、简洁、流畅,读来朗朗上口。.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旨在让学生理解重要语句。
“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这句话,意思是相隔千里的亲人朋友,只要借助于书信,就能把一腔的情意,寄与远方的亲人,其给人的快乐和安慰,并不亚于亲人间的直接的欢聚。
(2)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旨在让学生领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第 1 题:用词文白相间,文意显得典雅舒展。
第 2 题:此句用了三个成语: “素昧平生”、“推心置腹、“推诚相与”,读来相当整齐有味。
第 3 题:用词文白相间,在递进关系中表达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
第 4 题:用“翘首云天”写一种等待的心情,典雅明白,富有诗意。
(3)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希望学生结合课文的理解,加强人生的感悟能力,并能有所概括。
作者写了三处“人生小景”,分别在第 8、9、10 三段,相应的小标题可以概括为:友情聚散、一 首歌曲的踪迹、匿名信。其他概括,意思对即可。
第二篇: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三单元 散文《鱼书双》]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三单元 散文《鱼
书双》
一、基础测试
1.下列各项加点字,每对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A.参商/参差 心弦/旋律 鬼蜮/疆域 匿名/匮乏 ........B.敦厚/淳朴 恐吓/吓唬 札记/轧钢 行情/道行 ........C.隔阂/惊骇 觌面/小觑 隽品/隽永 逐渐/渐染 ........D.殷勤/殷红 分歧/跂望 信笺/缄默 拜谒/阻遏 ........解析 A.shēn/cēn,xián/xuán,yù/yù,nì/kuì;B.dūn/chún, hè/xià,zhá/zhá,hánɡ/hénɡ;C.hé/hài,dí/qù,jùn/juàn,jiàn/jiān;D.yīn/yān,qí/qì,jiān/jiān,yè/è。
答案 C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往昔 风晨月夕 希冀 大音稀声 B.接恰 关系融洽 投合 出人头地 C.生计 记日程功 跷腿 翘首云天 D.告秘 闺中密友 祈求 摇尾乞怜 解析 B.恰—洽,C.记—计,D.秘—密。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但后来因为思想信仰的分歧,终于使他对我渐渐产生隔阂,________疏远了,感情冲淡了。
(2)她的日志有生活随笔、诗歌、小小说等________,用优美的文笔反映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3)所用的信笺信封,也是随手拿来,信笔涂去,反觉得从前那样的力求________,未免有点无谓了。
A.形迹
体裁
精致 B.形迹
题材
精制 C.行迹
题材
精致 D.行迹
体裁
精制
解析 “形迹”指举动和神色或痕迹,迹象;“行迹”指行动的踪迹。“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精致”是形容词,表示精巧细致;“精制”是动词,指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
答案 A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里,利害冲突常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为....之蒙羞。
B.报刊编辑看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常可以领略些推心置腹、推诚相与之快。....C.彼此志趣不同,只靠单纯的情感,尽管十分真挚,却难免要各行其是,发生分裂的悲....剧。
D.我任职不久,就收到了这封恐吓信,淋漓尽致的辱骂,一直从祖宗三代骂起,十足表....达了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精神文明”。
解析 C项,“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此处应用“分道扬镳”。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由湖南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湖南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汇率问题剑拔弩张之时,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逐渐划清界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不愿就汇率失调相互指责,而且是一致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中国。
C.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要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为前提,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完善保障等措施,促使民众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D.养老金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非常复杂,难度极大,因为它涉及到亿万国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解析 A项,偷换主语,在“对这部”前面加上主语“观众”。B项,“而且是”改为“而是”。D项,“涉及到”重复累赘。
答案 C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大宝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了语言,文化也荡然无存。
①每一种语言背后都站着它所对应的磅礴的文化 ②任何一种文化的根本都是语言 ③拥有各种各样精妙的表达方法和惯用语 ④并且包含了文化的所有内容,一样不落 ⑤也可以说是文学的材料库
⑥它们精准而有个性的表达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A.⑥③⑤②④① C.③⑥⑤②①④
B.②①④③⑥⑤ D.②④①③⑤⑥ 解析 ③⑥⑤句为一个话题。③句阐述方言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⑥句阐述方言的表达效果,⑤句补充说明。②①④句为一个话题,②①句阐述文化与语言的关系,④句进一步阐述
答案 C 7.填空。
(1)柯灵,________代作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古代常将书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1)现当 《望春草》 《暖流》(2)鱼书 尺素 雁羽 雁足 笺素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野
渡 柯灵
你可曾到过浙东的水村?——那是一种水晶似的境界。
村外照例傍着个明镜般的湖泊,一片烟波接着远天。跑进村子,广场上满张渔网,划船大串列队般泊在岸边。小河从容向全村各处流去,左右萦回,彩带似的打着花结,把一个村子分成许多岛屿。如果爬到山上鸟瞰一下,恰像是田田的荷叶。——这种地理形势,乡间有个“荷叶地”的专门名词。从这片叶到那片叶,往来交通自非得借重桥梁了,但造了石桥,等于在荷叶上钉了铁链,难免破坏风水;因此满村架的都是活动的板桥,在较阔的河面,便
利用船只过渡。
渡头或在崖边山脚,或在平畴野岸,邻近很少人家,系舟处却总有一所古陋的小屋临流独立。——是“揉渡”那必系路亭,是“摇渡”那就许是船夫的住所。
午后昼静时光,溶溶的河流催眠似的低吟浅唱,远处间或有些鸡声虫声。山脚边忽传来一串俚歌,接着树林里闪出一个人影,也许带着包裹雨伞,挑一点竹笼担子,且行且唱,到路亭里把东西一放,就蹲在渡头,向水里捞起系在船上的“揉渡”绳子,一把一把将那魁星斗似的四方渡船,从对岸缓缓揉过,靠岸之后,从容取回物件,跳到船上,再拉着绳子连船带人曳向对岸。或者另一种“摆渡”所在,荒径之间,远远来了个外方行客,惯走江湖的人物,站到河边,扬起喉咙叫道:
“摆渡呀!”
四野悄然,把这声音衬出一点原始的寂寞。接着对岸不久就发出橹声,一只小船咿咿呀呀地摇过来了。
摇渡船的仿佛多是老人,白须白发在水上来去,看来极其潇洒,使人想到秋江的白鹭。他们是从年轻时就做起,还是老去的英雄,游遍江湖,破过命运的罗网,而终为时光所败北,遂不管晴雨风雪,终年来这河畔为世人渡引的呢?有一时机我曾谛视一个渡船老人的生活,而他却像是极其冷漠的人。
这老人有家,有比他年轻的妻,有儿子媳妇,全家就住在渡头的小庙里。生活虽未免简单,暮境似不算荒凉;但他除了为年月所刻成的皱纹,脸上还永远挂着严霜似的寒意。他平时少在船上,总是到有人叫渡时才上船,平常绝少说话,有时来个村中少年,性情急躁,叫声高昂迫促一点,下船时就得听老人喃喃的责骂。
老人生活所需,似乎由村中大族祠堂所供给,所以村人过渡的照例不必花钱。有些每天必得从渡头往返的,便到年终节尾,酬谢他一些米麦糕饼。客帮行脚小贩,却总不欠那份出门人的谦和礼数,到岸时含笑谢过,还掏出一二铜子,玱琅一声,丢到船肚,然后挑起担子,摇着鼓儿走去。老人也不答话,看看这边无人过渡,便又寂寞地把船摇回去了。
每天上午是渡头最热闹的时候,太阳刚升起不久,照着翠色的山崖和远岸,河上正散着氤氲的雾气,赶市的村人陆续结伴而来了,人多时俨然成为行列,让老人来来回回地将他们载向对岸;太阳将直时从市上回村,老人就又须忙着把他们接回。
一到午后,老人就大抵躲进小庙,或在庙前坐着默然吸他的旱烟,哲人似的许久望着远天和款款的流水。
天晚了,夕阳影里,又有三五人影移来,寂寞而空洞地叫道:“摆渡呀!”
那大抵是从市上溜达了回来的闲人,到了船上,还剌剌地谈着小茶馆里听来的新闻,夹带着评长论短,讲到得意处,清脆的笑声便从水上飞起。但老人总是沉默着,咿咿呀呀地摇他的渡船,仿佛不愿意听这些庸俗的世事。
一般渡头的光景,总使我十分动心,到路亭闲坐一刻,岸边徘徊一阵,看看那点简单的人事,觉得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老人的沉默使我喜欢,而他的冷漠却引起我的思索。岂以为去来两岸的河上生涯,未免过于拘束;遂令那一份渡引世人的庄严的工作,也觉得对他过于屈辱了吗?
8.作者笔下的“浙东水村”有何特点?作者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水晶似的境界;河流萦回,岛屿棋布;温馨静谧,野趣盎然;色彩明丽,优美灵动,如诗如画。本文所描述的那一方水域,虽未必就是作者的故乡,但作者倾注了类似于故乡的浓烈的热爱、赞美和思念之情,作者熟悉的水乡已经升华为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9.文中先后三次描写老人“极其冷漠”、“默然吸他的旱烟”、“总是沉默着”,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凸显老人沉默寡言的个性特征和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②表现老人对枯燥乏味的摆渡生涯的厌倦和对岁月寂然流逝、命运不幸的无奈。
10.作者描述“白须白发老人在水上来去”的摆渡生活,并且“觉得其中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作者从其中真正咀嚼出了什么?反映出了作者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平凡而简单的生活有闲适自然的美;渡引世人式的默默奉献的人生其实是一种幸福和超然。②奉献的人生才是庄严有价值的人生,平淡自然的生活才是最美丽幸福的生活。
三、语言表达
11.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保留全部信息。①2013年12月10日在南非FNB体育场举行了曼德拉的追悼大会。②曼德拉是南非前总统。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讲话。④奥巴马在讲话中赞扬曼德拉是“历史的巨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3年12月10日南非FNB体育场举行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追悼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赞扬他是“历史的巨人”。
示例二:2013年12月10日在南非FNB体育场举行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追悼大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赞扬曼德拉是“历史的巨人”的讲话。
12.下面是一篇感人的网络微小说,请根据要求答题。
儿子:“我要好吃的。”父母:“好好好,买。多吃点别饿着。”儿子:“我要衣服。”父母:“好好,买。多穿点别冻着。”儿子:“我要结婚。”父母看着住了半辈子的房,再看看儿子,微笑着说:“好。买房。”几年后,儿子跪在墓前泣不成声:“________。”这次他没有得到任何回答。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柯灵曾对微型小说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1)请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结穴处”横线上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
(2)结合柯灵的“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这句话,请用简洁的语言点评这篇微小说。(不超过8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我要你们。
(2)示例:“关节”本指骨与骨相连接的地方,柯灵的话意思是在文章关键地方写得鲜活生动就满篇生色,这篇微小说“关节处”将儿子索取之“变”与父母的无私给予之“不变”
进行鲜明对比(形成反差),使内容鲜活,让人感动与反思。
13.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在文段后旁注一段个性化点评。要求观点正确、鲜明,语言简明、生动,120字以内。
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于8日凌晨1时20分在越南胡志明管制区与地面失去联系,机上共搭乘239人,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人。截至目前,马来西亚、越南、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纷纷出动飞机、舰船紧急参与搜救。
全球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关注事态发展……。我的个性化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飞机失事,多国搜救,全球关注,这是对苦难的分担,这是对互助的守护,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无论是搜救时的齐心协力,还是煎熬中的感同身受以及千千万万默默的祝福,都是苦难中的义勇与慈悲,都是人类互助精神的体现,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四、课堂随笔
1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一些东西正离我们悄然而去,书信、贺卡、儿时的一些游戏、乡间的一些活动、过去常用的一些物品、先前常吃的一些食品等等。选一样你感触最深的,谈谈你的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第三篇:2018粤教版必修二胡适《我的母亲》学案
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
廉海龙
教师寄语: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性格特点。
2、体会母亲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之情。
3、用心感悟生活,用笔抒写母爱。学习过程:
一、基础准备,拾级而上
1、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胡适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胡适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2、快速朗读课文,给加粗的字注音。
文绉绉()穈先生()佃户()眼翳()锁匙()轻薄()
二、感知课文,渐入佳境
3、通过朗读课文,请用“因为文中写了母亲
(事),所以她是一个
人”这个格式概括出本文的几个主要事件,并点明母亲的性格特点。(提示:可从与母亲有关的人物入手概括事件)
4、母亲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给了“我”,对“我”严格要求,并用身教对“我”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和影响。齐读最后一段,了解母亲对“我”的影响,感受“我”对母亲的深情。
三、回顾课文,拨云见日
5、课文的标题是“我的母亲”,而文章的前三段的内容却似与“母亲”无关,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四、抒写母爱,再上一层
6、母爱是伟大的,可这“伟大”往往蕴含在风雨中的一顶花伞,口渴时的一杯白开水,或者是因调皮而得到的一记耳光……这样的小事中,因此生活中并不缺少母爱,而是缺少发现母爱的眼睛,让我们用心去感悟母爱,用笔抒写母爱的伟大。
五、本课小结,一览众山小
7、课文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母亲宽容大度却又不失刚气的性格特点。文章语言朴实,却蕴含着真挚的感情。
六、达标检测
8、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文绉绉()
眼翳()
绰号()
庶()祖母
嬉()戏
9、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句意。
(1)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2)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
课内文段阅读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10、选文第1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1、请找出选文最后一段的中心句。
12、怎样理解“宽容而又不失刚气”?
第四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单元导语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单元导语
必修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在人的一生中,这些也许是伴随终身的叩问。尽管人们不断地重提古希腊特尔斐神庙里镌刻的“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但自古至今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仍然微乎其微。也许,人是大自然中最为伟大的秘密,是最为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小宇宙”,因而,“认识自我”也是世上最大的难题。许多人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而无所作为或走了弯路;也有许多人因为能正确认识自我而在艰难曲折中走向辉煌。
第二单元 传记
人,是一本“大书”,是一本用心灵、情感、行为写就的有血有肉的“大书”。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传记却可以世代相传,长久地留存传主的生命印迹,让人领略大千世界中的七彩人生。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同时,通过阅读传记,你还可以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或感受到那沉重的历史沧桑„„
在本单元,我们将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体会传主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会写传记文。
第三单元 散文(1)
在文学世界中,有一片极自由、极舒展的天地。一方荷塘,一缕月光,一片云霞,一个梦境,一堵断垣,一件故人遗物,一封远方来信„„都可能拨动你心 1 灵的琴弦,引发你这样那样的联想和感悟,唤起你对宇宙人生或多或少的情趣和沉思。当你以自由潇洒、美丽动人的文笔写下这一切时,就有了散文。
散文是多种多样的,本单元的散文,有以叙事为主的,有以写景为主的,也有以抒发内心情思为主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去,走进现代散文这片天地,一起来领略它的魅力,并从中陶冶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深化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掌握散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中国是诗的国度,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拥有《诗经》和《楚辞》这样熠熠生辉、流芳千古的诗歌总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在汉代,又产生了以“乐府歌辞”及“古诗”为代表的诗歌。魏晋南北朝是五言诗鼎盛的时期。唐代“近体诗”形成以前的各类格律比较自由的诗歌,通常被称为“古体诗”。
在本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进古体诗的艺术王国,一起领略古体诗的诗情画意,体悟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无论是倾听屈原悲愤的吟唱,还是体味陶渊明复归自然的乐趣,都必将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提升我们鉴赏古体诗的水。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
情感是什么?有人说,情感像空气,无论你想什么、做什么它总是伴随着你;有人说,情感像火焰,它是你强烈追求自己目标的原动力。
人的情感何其丰富: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爱国之情„„
人的情感又何其多样:有的单纯,有的复杂;有的浅淡,有的深厚;有的真挚,有的虚假;有的健康,有的扭曲„„
情感不可预约,也不能回避。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有些情感我们充满期待,有些情感我们却害怕面对。
情感是内在的,同时情感又是需要表露、需要倾诉、需要分享的。因此,许 多时候,我们都在细细体味别人的情感,又在苦苦寻找词语将情感表达出来。
让我们通过本单元的活动,探讨情感问题,深入地认识情感、体验情感,进而更加尊重情感、珍惜情感,更好地表达自己丰富、独特的情感。
第二单元 诗歌
中国一直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古代诗歌遗产。“五四”以后出现了新诗,从此,中国进入了诗歌的新时代。新诗以白话入诗,更为现代人表达情感开辟了自由的空间。新诗歌颂人的觉醒、民族的振兴,特别重视民族情感与个人情感的抒写。
新诗流行后,传统的诗词仍为人们所喜爱,更有人在创作中旧瓶装新酒,运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赋予崭新的内容,这类诗仍保持着相当强的生命力。外国诗歌的翻译和介绍,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诗国之门。
我们将通过本单元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感悟诗情诗意,认识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
第三单元 散文(2)
散文世界的智性光芒,照亮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丰盈的快乐。又一次涉猎这片天地时,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其中的议论散文,去领略心灵自由探胜的奇趣。
这些议论散文主要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形成的论点可谓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在题材上,无论是国家大事、个人生活,还是山川草木、鸟兽鱼虫等等,都可斐然成篇;在行文上,或信笔写来,情趣盎然;或娓娓而叙,如灯下谈心;或铺陈譬喻,直指心灵。
本单元所选的议论散文,或以智性见长,或以幽默娱人或以深刻示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也来试试,去发现,去感悟,把自己的见解阐述出来。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文言文的世界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古人或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或面临大江东去思考人文关怀,或因万物性灵触发宇宙情思,或向心爱的人倾诉衷肠,或尽情驰骋思绪追求心灵的逍遥境界,3 或遭逢不同的人生境遇而彰显情志的可贵,都充分展现了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识记与理解文言词语、句式,揣摩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体会骈散相宜的结构之美,提高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我们将领略到古代散文的独特魅力。
必修三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我们从自然中走来,在自然的怀抱中长大。人类在自然界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人类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着这些问题。
本单元我们将开展一次感悟自然的探究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倾听大自然,欣赏自然世界的千姿百态,感受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探寻人类文明在自然中的足迹,思索人类与自然亲密而微妙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活动,让我们学习观察自然、欣赏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诗意情怀,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并掌握多种描写技巧,学习用游记体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
科学改变了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世界。科学拓展了空间,让人类一步步地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太空;科学延伸了时间,让人类延长了寿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科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与我们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
本单元课文,或介绍奇妙的自然现象,或探索神奇的生命奥秘,或演绎数学的发展轨迹,或畅谈信息科技的前景,或审视化学药品的危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在写作手法上,课文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或旁征博引,说古道今,或巧用比喻与拟人,或穿插抒情与议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读来饶有趣味。
学习本单元,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世界,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第三单元 小说(1)
本单元学习短篇小说。因为短小,短篇小说能够更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更直接地贴近现实生活;因为短小,短篇小说往往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以局部透视整体,于瞬间凝炼永恒,以简单显出丰富;因为短小,短篇小说常常精心构思,细心雕琢,让有限的艺术空间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风貌。
本单元课文取材广泛,风格各异,或冷峻地描写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或幽默地叙述小人物的梦想与追求,或诗意地抒写战争中普通人的家国情怀,或敏锐地捕捉时代变迁中的喜悦与希望„„为我们创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可感可触的艺术世界。
学习本单元,要用心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领略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去触摸小说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欣赏短篇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微型小说的写作。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它们共同涵养了我们民族的了我们的性格与情趣,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唐诗继承和完善了五言、七言古体诗,创造了律师与绝句这两种格律诗体,扩大了诗的表现力,佳作纷呈,名家辈出,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极致。宋词把词从依附于音乐的唱词发展为独立文体,进而提升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出现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成就卓著,再创古典诗歌的艺术高峰。元曲题材广泛,揭露现实深刻,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在古典诗歌艺苑中独放异彩。
本单元学习唐代以来的古典诗歌,要反复吟诵,熟读背诵,展开联想与想像,探究诗歌的意境,并初步了解古典诗歌格律常识,欣赏诗词曲的语言美、音韵美,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
必修四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社会。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家”。人与社会相依相伴,维系始终。社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中进步、发展,人也在关注和建设社会的过程中长大、成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往今来,多少学子,身在课堂,心系社会;多少仁人志士,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们年轻人,一样应该拥有关注社会、直面众生的胸怀。
本单元将通过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活动,去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激发我们的社会热情,培养人文关怀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习写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与同学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速读的方法,培养快速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单元 议论文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多姿多彩的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生动课堂。本单元的议论文,正是作者们在社会课堂中实践的收获。他们或思索日常生活蕴藏的丰富含义,或追问心灵迷惘的原因,或探究国家发展的方略,或找寻美的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构成的动态社会,牵动着作者敏感的神经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用理性的分析和热烈的情感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体察。
议论文是人们用以发表见解的文体。优秀的议论文,是理性思维鲜丽的花朵。在这一单元,我们涉足议论文的领地,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揣摩,在获取正确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念的启示的同时,掌握好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提高论证技巧。
第三单元 小说(2)
小说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在小说里,我们不但能读到引人入胜的故事,看到栩栩如生的形象,还能领略到万千世态、斑斓人生和复杂的情怀。
小说是人类心灵的一面独特的镜子。小说家擅长揭示人类隐蔽、复杂的心理。在生活中,人的内心活动是微妙难言的。在小说里,我们可以沿着作者设计的深幽曲径走进人物的心灵,感受体验那丰富的情感世界。
小说是作者人生经验的艺术表现。读小说,可以帮助我们读懂人生这部大书,获得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阅读本单元的中长篇小说,我们要学会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同时,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先贤不仅以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实践着他们关怀人生、关注社会的人生理想,而且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了精彩深刻的策论警句,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积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本单元将通过学习与解读古代优秀的议论文,领悟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与古代大师们的对话,接受优秀文化的浸濡养成重视道德修养、追求崇高理想的品格;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学会用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作品,在批判性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本单元,我们还要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掌握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异同与变化以及常见文言句式的用法;同时,通过背诵经典名篇,进一步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必修五
第一单元 走进经济
我们每天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人类开展经济活动就成为一种必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要花钱“买点什么”,不知不觉就参与了市场买卖的活动,在消费中“走近经济”。然而,我们在花钱的时候是否想过:为什么“钱”会从兽皮、贝壳、铁块、纸币演变为各种各样符 7 号化电子化了的“卡”?这种演变反映出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追求等与过去有哪些不同?
要想了解市场经济活动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复杂关系,可以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所掌握的语文技能,选定一个与自己、家庭或社区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课题,以“走近经济”为平台,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增长经济知识,并通过阅读、交流、研讨、写作、展示、评议等活动,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提高实用文的写作能力,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单元 新闻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每天都或多或少地接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这些新闻媒体每天都会通过消息、通讯、图片等形式报道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给大众打开一个个了解外部世界的“视窗”。通过这些“视窗”人们可以视通万里,神游中外,开阔视野,增广见闻,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阅读新闻要善于捕捉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重要信息,关注这些事件和信息产生的社会背景,了解它们对社会生活将会产生哪些影响,思考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将会获得更多的生活智慧。
请同学们一起进入新闻“视窗”,了解新闻的特点,了解新闻的特点,了解新闻制作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习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习新闻写作。
第三单元 戏剧
戏剧和电影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的风云变幻、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活的酸甜苦辣、生命的价值意义„„
戏剧和电影的剧本主要是为演员表演而创作的。剧本中的人物要写得能够让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剧本所写的故事要能够让演员在舞台上演出。剧本通过演员的表演与观众进行审美的交流,给观众带来审美的乐趣。
剧本是一剧之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让我们将目光投入本单元的剧本,了解戏剧和电影通过行动和个性化的语言来组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生活等基本特征,了解戏剧和电影剧本的文体写作形式,在阅读中比较古今中外戏剧艺术的异同,提高欣赏戏剧、电影艺术的水平。然后,一起粉墨登场乐一回。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文的国度。
古人作文不仅仅注重表现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邃,而且非常重视文章的实际应用。他们或记录历史人物的辉煌与耻辱,或叙述人生的悲欢与离合,或抒写游览名山大川的感悟与体会,或交流治学作文的经验与教训,或考察人事的得与失,或探索事理的是与非,或探讨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些实用性文章,同样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古文作家的写作个性和审美追求,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文要今读,学会运用现代意识去评价历史人物、反思历史事件和评论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综合运用现代的文体知识去领悟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从语言的认知进入到写作艺术的鉴赏,在思辨和妙悟中享受创造性阅读的快乐。
第五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冰心,巴金这个人》教案之二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冰心,巴金这个人》教案之二
@轻轻家教app余老师整理
冰心:巴金这个人 教学目标
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 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 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感悟文本
1、从文章中悟出了什么?
明确:冰心与巴金能够超越世俗的男女之情,保持最纯洁的友谊,这实在难能可贵。
2、文中哪些事情能体现出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谊?
明确:A、冰心提议用“好好休息,尽情享受”作文电文给巴金拍电报。(了解)
B、冰心丧夫,巴金写信安慰,冰心担心巴金牵挂自己因而嘱托泰昌转告自己赏花的细节给巴金,以免除巴金的牵挂(互相关心)C、冰心热情支持巴金提议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多方呼吁,而且积极捐赠珍藏的手稿,完成老朋友的心愿。
D、巴金乐意担任冰心研究会的会长
E、巴金给《冰心传》作序,序中热情赞扬了冰心为文为人的品质。
3、小组讨论:
文中从各人尤其是冰心的片言支语中,可以勾勒出巴金的轮廓。请你谈一谈巴金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勤奋、认真、敢说真话、大公无私、人品文品俱佳的现当代文学大师。
三、小结
第二课时 综合活动
一、冰心与巴金之间的情感深厚、纯洁、实在难得。你们认为一份真挚的友情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推介文章:《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探讨真正的友情
3、案件讨论:“送礼”越贵重便表示着朋友在你心中的地位
故乡的榕树
一、教学目的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三、教学方法及设想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
(一)借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课堂教学。附:《乡愁》(台湾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边,母亲在那边。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在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边,大陆在那边。
(二)板书课题,让学生速读“自读提示”及课文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以设疑的方式导入课堂学习与讨论。
1.请学生根据“自读提示”提炼本文的主题,选材及写作特色。(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真挚、浓郁的思乡之情? 3.找出抒发浮想联翩的思乡之情的段落,并体会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种强烈而真挚的情感?(1、2题可先提问学生,3题请全体同学齐读后再请个别学生分析词语的表现力。)参考答案
1题可让学生自圆其说地解答。
2题中引起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的事物有两个:住所左边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
3题的相应文字在204页末段,分析词语以学生的领会程度为准,教师适当地予以评价。4.作者的思乡之情包括了哪些内容?请针对感受较深的某方面内容说说你的体会。(采用前后桌讨论的方式,教师巡视启发、点拨,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要点参考思乡之情包括了以下内容:•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的“水手”梦•有关“驼背”的古老传说•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阴乘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这些抒写出作者对故乡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眷恋、思念。讨论以学生自圆其说为妥。5.文章在描述完思乡的景物后,重在表现真挚、浓郁而怅惘的思乡之愁,请学生根据课文加以体会。(让学生朗读有关的讨论文字,即208页末段头两句。提问学生体会相应内容,即认识课文的叙事与抒情的有机性。)6.这种思乡情感的深沉、浓郁是贯穿课文始终的,请让我们再次借助朗读来加深体味。(教师朗读204页末段,让学生齐读与之呼应的209页的末三段。)
(四)导入课堂练笔。
1.以点明板书内容含义为教学过渡,说明本文是典型的“寄情于物”写法,启发学生根据相应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写个仿写性的片断(例如可以幼时生活的某个场面、事物;或家乡的某个景物、生活中的某个难忘的时刻或事情来写)。
2.在给一定的时间后请写好的学生当堂朗读,教师进行简要的评价。
(五)教学附记。
1.课堂讨论应注意渗透的问题。A.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故乡的景物诸多,但作者为什么如此偏爱榕树呢?原来榕树一旦生长多年后,它的树枝可长成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新树干,这样一株会长成许多株。这在乡民的生活里必然是上苍赐予的聚集场所,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了,一切乡情民俗也必然会在这里荟萃了。所以标题一则体现出“寄情于物”的写作特色;二则也倾注了作者真挚、浓郁的思乡情感。榕树正是这些的体现与寄托之物,以此为题也便于景物描写的集中和情感抒发的浓郁感人。
B.材料的安排顺序与效果文章先借“榕树”这一事物来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再通过回忆发生在榕树下的往事来抒发对家乡的眷恋、思念之情,虽形散而神聚,条理仍有机、分明。
C.如何看待“驼背”老树的传说、烧纸钱“祈求”树神和折树枝“祭祀祖先的神灵”等细节?作者正是借写这些来形象、真实地体现出故乡的乡情与民俗,证明故乡人们的善良、正直,他们的淳朴、可亲之处。正因为如此,才让作者如此梦萦魂牵,对这些不应只从迷信角度片面看待之。2.板书设计。
在“驼背”上的“水手”梦 关于“驼背”的古老传说亲情 令飘泊天涯的故乡的榕树 女人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 友情异乡游子
农人们酷热时的纳阴乘凉乡情 眷恋、思念
儿时难忘的夏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