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5文言文基础归纳

时间:2019-05-15 05:4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粤教版】必修5文言文基础归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粤教版】必修5文言文基础归纳》。

第一篇:【粤教版】必修5文言文基础归纳

14《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 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三、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五、句式变换

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

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3.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4.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省略“项伯”)与臣游

项羽(省略“之”)兵四十万

置之(省略“于”)坐。

6、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六、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七、同义复词

贪于财货

封府库

项伯许诺

沛公不胜杯杓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立诛杀曹无伤。

八、固定句式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15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二、词类活用

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2.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3.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4.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5.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6.臣少仕伪朝。仕:名词作动词,做官。7.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9.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10.臣之进退。进退:动词作名词,进退两难。

11.凡在故老。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12.无以终余年。终:使动用法,使……终。

1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三、特殊句式

1.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状语后置 3.拜臣(为)郎中

省略句

4.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5.且臣少仕(于)伪朝

省略句 6.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

7、慈父见背

宾语前置

四、重点虚词

以:(1)臣以险衅

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

以:因为

(3)臣具以表闻

以:用

(4)猥以微贱

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5)无以至今日

无以:没有......的办法

五、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恩情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6、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7、则告诉不许:告诉,报告申诉。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9、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成立:成人自立。

10、臣侍汤药:古,食物和医药。今,用水煎服的中药。六、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见:①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5、亲:①躬亲抚养(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6、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7、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8、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省略句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9、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0、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1、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12、区区: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②何乃太区区(短浅的)

16段太尉逸事状

一 通假字

1.不嗛辄奋击。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

4.出入岐周邠斄间。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 词类活用

1.暴且乱。乱形容词作动词发生祸乱。

2.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乃我困汝。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4.遇不可必达其志。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裂裳衣疮。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6.手注善药。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7.杀一老卒何甲也。甲名词作动词穿盔甲。

三 特殊句式

1.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宾前。

2.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省略句。

3.段公仁信大人也判断句。

4.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判断句。

5.公幸教晞以道介宾后置。

6.请辞于军介宾后置。请让我到军中解说/致辞。

四 古今异义词

1.纵士卒无赖。古义指横暴动词。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古义钱财和货物。今义指货物。

3.折人手足。古义指手和脚。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4.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古义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今义陌生人。

5.请假设草具。古义假借用。设置安排。今义姑且认定。

6.段公仁信大人也。古义对老者、长者的尊称。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7.一夕自恨死。古义羞侮、遗憾。今义指怨恨。

17《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六)多义词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七)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18郑伯克断于鄢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7.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昵”,亲近。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10.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12.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13.永锡尔类。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2.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立。3.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4.多行不义必自毙。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5.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6.有献于公。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7.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8.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省略句 2.制,岩邑也。判断句

3.郑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 4.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 5.有献于公。状语后置句

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姜氏有什么满足?

7.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四)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 介词,从。(2)亟请于武公。介词,向。(3)遂寘姜氏于城颖。介词,在。

(4)段入于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2.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3)君何患焉? 句末语气词,呢。3.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2)克勤克俭。动词,能够。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替,给。(2)不如早为之所。动词,安排。(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动词,作为。

(五)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19报任安书

(一)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动词。

3.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棰,通“棰”杖刑。

4.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

5.及以至是。以,通“已”

6.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抵。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9.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10.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债务。

1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通“惚”,恍恍惚惚。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倡优蓄之。畜 名词作状语,当做......来

(三)特殊句式 被动句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省略句、判断句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状语后置句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四)一词多义

1.胜(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2)不可胜记。尽。

(3)百战百胜。胜利。(4)引人入胜。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他的。

(2)大放厥词。他的。

(3)厥有《国语》。于是,就。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五)古今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2.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4.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妻子。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6.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1.下游 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

第二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

必修5

第一单元 走进经济

单元要求:

1.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报告的写法。

2.培养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3.关注经济发展,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消费观,道德观的变化。单元内容:

1.《钱》——王其柯;

2.《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林其屏;

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沈杰 单元重点:学写调查报告

一、单元设计:

第一课时:阅读《钱》和《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讨论相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经济问题。

第二课时:阅读《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以及本单元点击链接的内容,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报告撰写的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交流本次活动,评价各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语:读文

1.认真阅读《钱》和《规》两篇课文,完成课后思考题;(1).课文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2).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3).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了哪些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 指导学习“点击链接”短文:《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开展和报告的写作》。结合学生设计的问卷和写作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

写一篇调查报告 调查项目: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及开支

第二课时

一.阅读《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以及本单元点击链接《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开展和报告的写作》,推断此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问题的。

二.熟悉调查报告的格式:(1)标题(2)前言(3)主体(4)结尾

三.归纳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点:

第三课时

一,设计问卷调查

(一).问卷形式: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

(二)调查问卷设计具体步骤:

1.定问卷名称,形式。一般由“调查课题+问卷调查”组成。2.定调查对象。3. 精心提出问题。

(三)具体设计选项要讲究技巧,设计选项要注意: 1.问题的表述要具体明确 2.问题的表述要通俗易懂 3.问题提出要单一

二、以第三课为例子,请每个四人小组讨论写出此调查问卷的设计轮廓,并展示出来。

第二单元 新闻

4、东方风来满眼春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邓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理解小平同志这次南方谈话的重要意义。

2、体会这篇通讯报道的标题特点以及文章开头的特色。

3、探究课文作者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二、教学重难点:(要求中的2、3点)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理清线索,把握重要信息,认识邓小平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二)学生速读文章,理清本文的线索,概括各节内容。

(三)理解课文。

1、从全文中理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2、联系《春天的故事》歌词畅谈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

3、本通讯用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形式,报道了考察时的重要谈话,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哪些性格。

(四)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了解本文选材及安排材料的特点,体会标题及开头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了解本文选材及安排材料的特点。

(三)体会标题及开头的特色。

(四)课外拓展。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6、喜看稻菽千重浪

目标预设

①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②以分析探究引导写作。

③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 2 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表达交流:新闻播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走近人物——袁隆平

三、走入文本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2、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特点。

四、活学活用(写作练习)(10分钟)问:人物通讯的写作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 问:是不是只有国家主席、航天英雄、科学家才能作为报道对象?

第三单元 戏剧

9、雷雨(节选)

教学重点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学法指导

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曹禺和《雷雨》

二、戏剧常识

三、《雷雨》的标题和情节

四、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

A、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分析人物性格。

五、写作特点

对话个性化是这个剧本的突出特点。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是又一特色。

10、哈姆雷特(节选)

教学要求

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一、作者简介:

二、社会背景

三、悲剧的情节

四、研习课文

1、节选的这场戏在情节结构上可分为哪三部分?各部分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2、课文节选部分是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这是展示哈姆莱特性格的重要场次。哈姆莱特被看作是什么样的典型?(哈姆莱特被看作是既勇敢又忧郁的典型。)

3、在这场戏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哈姆莱特的什么性格特征?

4、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我们根据背景和情节的介绍知道哈姆莱特具有哪些个性?

6、分析整个剧本,归结起来看,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什么的冲突进行的?

7、这些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后记】以介绍基本常识为主。

11、城南旧事(节选)

教学要求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教学设想:

1、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2、安排二课时。

一、导入

二、林海音介绍

三、关于小说《城南旧事》

四、研究课文

(一)简析课文。

(二)讲析课文:

五、试分析音乐描写在剧本中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

第四单元 文言文

14.鸿门宴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了解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 3.尝试评析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1.文言基础知识 2.历史人物评价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不少于五遍。时间不足时,可在课后挤时间。1.读通句子,初识文意 2.标注重要的实词虚词 3.对疑难问题作上记号

第二课时

一、齐背《大风歌》进入本课

二、强调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强化理解课文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1.通假字

距——拒

内——纳

倍——背

蚤——早

坐——座

不者——否则 郤——隙

2.重要实词 3.重要虚词:

于;之;为;乃;以;因。4.句式

使人言于项羽曰 具告以事 大王来何操? 因击沛公于坐

第三课时

一、引入:

二、根据问题串讲文意。

1.曹无伤为什么会派人向项羽告密?这说明什么?

2.项羽得到密报后,第一反应时什么?这能看出项羽当时是怎样一种心理状态? 3.关键时刻,项伯向张良泄漏了项羽的机密。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项伯其人? 4.面对危急,刘邦采取了哪几项应对措施?

第四课时

一、让学生尝试评析刘邦、项羽为人

二、问题:对刘邦、项羽二人,你更欣赏、肯定谁?

三、教师结合史料评价刘邦的善于用人

四、作业 1.课后练习三 2.课外阅读:《高祖还乡》

15、陈情表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释题: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正音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三、分析课文

(一).齐读第一段。.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四、结束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诵第一段。

二、导入

三、分析课文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

西山„„更相为命”)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感情真挚,融情于事;

.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陈辞委婉,屈伸适宜。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四、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五,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17、段太尉逸事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以提问“唐宋八大家”进入作者介绍,提及本单元有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二、学习目标

了解柳宗元以及本文相关背景。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本文相关的古文知识。

理解作者对太尉品质的赞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作者简介

四、题解 学生齐读书本注释,并按照教师在屏幕显示的内容增补。

五、检查预习

六、课文分析

学习1-4自然段

1、学生分小组研读,一个小组负责一个自然段,先齐读,然后该小组的同学逐一翻译每句话,点出重点字词、此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2、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评,串讲句意。

3、每一个自然段串讲完字词以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段讲述的事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并板书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小测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2、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3、学生复述以后,教师点评重点字词此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并在多媒体屏幕显示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归纳。

板书:

二、爱民如子,卖马偿租,仁愧焦令谌。

第三课时

一、归纳总结第二、三件逸事的内容。并总结每件事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

二、介绍韩愈当时的身份,以详细解释及柳宗元作状的因由,是为了驳斥有些人诬陷太尉激于一时义愤反对朱泚的言论,以太尉逸事来表明太尉的高尚节操。

三、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1、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2、人物个性化的言行

3、“春秋笔法”

4、巧妙铺排、引人入胜

教师归纳,本文的写作的第三大特点是精心选材,多角度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第三篇: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

二、作者介绍

《西厢记》的作者,是著名的元杂剧作家王实甫。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明初永乐年间的贾仲明,曾为钟嗣成《录鬼簿》中80余名元曲作家补写吊曲。吊王实甫之《凌波仙》云: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飕飕,排剑戟。醉红乡,雄赳赳,施智谋。作辞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据此可知,王实甫文采风流,才华四溢,与勾栏歌妓有密切交往,深为“士林”钦敬;其代表作《西厢记》在当时就被公认是出类拔萃、首屈一指的作品而享有极高的声誉。

三、作品演变: 《莺莺传》(唐/元稹)——《西厢记诸宫调》(金/董解元)——《西厢记》(元/王实甫)得名由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明月三五夜]

四、相关情节

《莺莺传》亦名《会真记》,主要讲唐代书生张珙(“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孤坚,非礼不可入”)曾游于蒲州,住在普救寺内,其姨母(崔氏)也带着女儿莺莺住在这里。适逢乱军“大掠蒲人”,崔氏母女“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幸得张生保护,“遂不及于难”。张生对美丽的莺莺一往情深,以至“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莺莺终亦“自荐枕席”,“朝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不久,张生赴长安,数月后,“复游于蒲,会于崔氏者又累月”。莺莺“待张生之意甚厚。”后以“文调及期”,张生又将西赴长安,“崔已阴知将诀矣”;张生因“文战不胜”,“遂止于京(长安)”。曾“赠书于崔”,莺莺亦复信表达深情。而张生已变心,视莺莺为“妖孽”,以所谓“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的说词,抛弃了莺莺。但作者最后却说:“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予尝于朋会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莺莺传》写出的这个爱情悲剧故事,实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品里的张生,无疑是一个充满封建意识的负心者、变节者;但作为一个唐代的封建文人,要投身到功名利禄的角逐中去,也只能采取“当日社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莺莺传》:蒲州兵乱---张生护卫---兄妹相称---以诗挑情---张珙遭拒---月下私期---莺莺被弃。可见,《莺莺传》故事内容和矛盾变化头绪都不那么复杂,是一首对封建社会里男子“始乱终弃”造成的爱情悲剧的挽歌。

《董西厢》:张珙游寺---西厢邂逅----墙角联吟---法堂会面---兵围普救---杜确解围---夫人拒婚---琴音传情---以诗挑情---张珙遭拒----病卧书斋---莺莺探病---书斋践约---夫人拷红---许婚赴考---莺莺修书---郑恒骗婚---连夜私奔---太守主婚。

可见,《董西厢》的结构更加宏伟,内容更加丰富,是一支对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自主婚姻”行为的赞歌。

用心

爱心

专心 到了元代,王实甫又根据《董西厢》把崔、张的爱情故事改为杂剧,为《西厢记》这部古典喜剧的创造作了最后定型。其故事线索是:

⑴焚香拜月:惊艳、借厢、酬韵、闹斋;⑵冰弦写恨:寺警、请宴、赖婚、琴心;⑶诗句传情:前候、闹简、赖简、后候;⑷云雨幽会:酬简、拷红、哭宴、惊梦;⑸天赐团圆:捷报、猜寄、争艳、团圆 补充:《双玉读曲》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红楼梦》(第二课时)课文学习

一、与课文相关前奏:

通常被称作“长亭送别”的第4本第3则,是王实甫《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在第四本第一则“酬简”和第二折“拷红”中,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同张生私下结为夫妻的决定性一步。这种出于男女双方真诚相爱的自主选择,使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老夫人十分震怒,因此她拷问红娘严加追究。但红娘抓住了老夫人理亏的要害,非但拒不认罪,反而条分缕析,历数老夫人过错,使她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罢。”但是,老夫人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强令张生“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并声称“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着新的威胁。“长亭送别”紧接第二折,所表现的正是同老夫人激烈斗争中取得胜利后的这又一次曲折,写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这折戏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的心绪。它在读者和观众面前展现的是一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倍增烦恼的暮秋天气,是这卷别离图的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长亭送别”由三个紧密衔接的画面构成:

一、赴长亭途中;

二、长亭别宴;

三、长亭分别。

起首[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系莺莺赴长亭途中所唱。莺莺是怀着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前往长亭为张生送行的。

三、分析第一节:赶赴长亭

1、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莺莺一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染”“醉”二字,下得极有分量。前者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此曲短短25字,充分写出了时、空、景、情,而且紧紧交融在一起,这是画,这是情,这是血!这是一首流传最广,倍受称赞的西厢佳句

拓展:化用诗句: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本篇写旅次乡愁和离情别恨。上片写景。'碧云',写出了秋高气爽的天气;天连水,水连山,用心

爱心

专心 山连草;天接云,水接烟,山接斜阳。自上而下,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呈现出一派俊爽空灵的境界;下片言情。头两句承上启下,极言相思之情的挚着、深沉。从第三句开始,句句用映衬手法。'好梦留人',说明除酣梦之外,整日为相思别情所困扰。'明月楼高',以美好的事物来反衬,突出离人的孤寂。结尾又推进一步,暗用'举杯浇愁愁更愁'诗意并巧妙地通过'愁肠'把酒滴转化成泪滴。形象地说明离愁别恨已无法排遣。

2、赏析[滚绣球] 1)朗诵,启发:如果说,[端正好]主要是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那么,[滚绣球]便是从正面刻画了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此曲以反反复复、屈屈折折的咏叹,表现莺莺在来到十里长亭的上愁肠百转的心理状态。

问:你能体会哪些意象哪些词语能抒发这种愁肠百转情感? 词: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1恨归去得疾

•恨 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忳忳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3此恨谁知(松了金钏减了玉肌)为伊消得人憔悴 莺莺想到和张生经历了多少曲折痛苦才得以结合,不期然刚摆脱了相思之苦,却又马上生生地被迫分离,心中充满怨恨又万般无奈。因此,她把短暂的饯别的时刻,视为最可宝贵的与张生相聚的机会,她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马,她乞求疏林能够挂住将要落山的太阳,然而,柳丝难系,斜晖无情。既然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痴幻的意愿,那么,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让张生乘骑的马儿走得再慢一点,自己乘坐的车子跟得更紧一点---使得两情依依的情人能够靠得更近一点,相随的时间更长一点----能厮守片刻也好!(金圣叹说:曲中“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二句十字,真正妙文,直从双文当时又稚小,又憨痴、又聪明,一片细微心地中,的的描画出来。)

3、赏析[叨叨令]:

以上两支曲子都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在已到长亭又未与众人相见时,红娘趁空问莺莺“今日怎么不打扮?”从而引出了第三支曲子[叨叨令]。此曲与前两支曲子不同,它既是回答红娘的问题,更是莺莺借题表述自己的苦衷。(问:金圣叹说,这是补写来长亭前“家中情事”是否同意?------预拟别后的情景:准备着’‘从今后’‘久已后’俱是预拟)

红娘的问话,触发了莺莺感情的闸门,使她内心的愁绪,奔涌而出。在道白“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后,尽情倾诉:莺莺先从眼前车马行色牵动愁肠说起,说明了沉重的别情压在心里,是无心打扮的原因。既而设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在了无情致的昏睡中和涕泪长流的悲愁中苦熬光阴。越想越感到不可忍受,痛极,闷极,于是重复发出“兀的不闷杀也么哥”的“呼喊”,以为无奈的渲泄。然而,别离已无法挽回,唯一可告慰的将只能是别后的鱼雁传书。于是,莺莺只得强抑悲痛,频频叮咛红娘“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总结:[投影] [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这支曲词层次分明又流传如珠。它用了一连串排比式的叠字句,每组之中,前句有两个带“儿”字的词,后句是双音词的重叠。却如前人所云:“语中每叠二字,正是呜咽凄断说不出处。”它成功地突了剧中人物回环往复的浓烈感情和掩抑诉的声气口吻。

4、总结一节(flash):•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戏眼:愁别离)

四、分析第二节:“长亭别宴”

这一节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连用八首唱词,体现恨别情怀。[脱布衫]此曲写了“西风”

用心

爱心

专心 “黄叶”“寒烟”“衰草”,是莺莺座在送别宴席上表述恨别情怀之前的起兴。正是在这“黄叶纷飞”“衰草凄迷”的氛围里,她看到张生在那里不是正襟危坐,而是像插在那里似的歪歪斜斜地坐着,而且紧蹙双眉,如呆如痴,死临侵地。

2、讨论:[小梁州]对此曲的解释向来有歧义。究竟是谁“阁泪汪汪”“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罗衣”一般亦多用于女子,而且“推整”二字所描述的那种假借整衣以掩饰心绪不宁的情态,也显然是莺莺的写照,整个“哭宴”一折主要是写莺莺的别恨离愁,而并没有更多地表现张生的情怀。所以全曲皆为莺莺自谓之说,似更贴切。[满庭芳] 老夫人已在催促“供食”。所以此曲首句为“供食太急”。全曲又一次表现了莺莺是如何珍视与张生这临别的相聚。她希望慢慢“供食”,就是为了与张生再“厮守得一时半刻”。她想,如果没有母亲在座,将为张生“举案齐眉”。但这一切都不能如愿,此时只能“眼底空留意”-----对张生以目传情。这种痛苦,足使她化作望夫石。

4、心绪:[快活三] [朝天子]茶饭无心,酒食无味-----始而感到酒食有如泥土,但立刻又感到酒食连泥土的滋味都没有了。别离之情,已使她完全无心茶饭了。美酒犹如冰凉的白水,而且“多半是相思泪”。至于茶饭,自己难道不想吃吗?只是肠胃里已塞满了愁怨,又怎能吃得下茶饭!此时她觉得这所有的痛苦都源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5、总结:从[脱布衫]到[朝天子]一共八支曲子写“长亭别宴”。别宴开始了。可是,早已“恨塞满愁肠胃”的莺莺,“甚么汤水咽得下!”“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她的整个心灵,都萦牵着即将远行的爱人:“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真是肝肠寸断,令人心碎!然而,当着长亭别宴主持者老夫人的面,他们不能互诉心曲,只能是“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长亭别宴”这部分集中刻画了郁积在莺莺心头的依恋、悲伤、怨愤的情思,同时也通过莺莺的眼和口,展示了同样经受着离愁煎熬的张生的情态。第三课时

一、分析第三节:[五煞]至[一煞]主要写莺莺对张生的叮嘱

1、指读[五煞]至[三煞]:莺莺以最富柔情的妻子的身份,千叮万嘱,——让张生要注意适应水土,路途上要节制饮食,在荒村野店之中要“眠早”“起迟”:一个妻子所能想到,她都想到了;临别时应该嘱咐的,她都嘱咐了。

2、投影:[五煞]表现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最后一句是自忖自语,想到深秋寄旅最需要关照的,自己却不能“扶持”左右,淡淡的内疚,感人至深。

3、[四煞][三煞]预拟别后的寂寞与归家后的情景,虚实重叠,令人心碎肠断。[四煞]临别之际,送行者越叮嘱越动情,越激动,越悲哀,故此曲中有“泪添”“恨压”二句。“晚来闷把西楼倚”构成一幅图画;而倚楼远眺所见“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又是一幅图画。两幅图画构成的意境,则是倚楼远眺望人归,惟见夕阳古道不见人。此刻虽是莺莺“预拟”,但也正是日后实景。接下来[三煞]中“归家若到罗帷里,……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亦复如此:“预拟”与实景的重叠。

4、[二煞]曲中虽有“你休忧”“休要”“你却休”诸般叮嘱,但最重要最深沉的是“此一节”!“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这似乎是隐藏在莺莺内心最深处的不安,因此也在送别的最后时刻再一次道出。(背景补充)

5、小结第三节:

临别叮嘱的场面,主要表现莺莺对张生的 关心和担心:既希望他“得官不得官,疾便 回来”,又担心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这 种心态不仅表现了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而且表现了她对二人前途的深深的忧虑

二、分析第四节:分手后的场面,描写了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用心

爱心

专心(投影1)[一煞]莺莺诅咒青山,诅咒疏林,诅咒“淡烟暮霭”,因为这一切“遮蔽”了她目送的张生。张生走了,剩下的惟有寂寞无人语的“夕阳古道”和偶尔传来马嘶的“禾黍秋风”。离别之痛,使莺莺木然良久。她忽然在恍惚之中对自己有些不解:张生已去,自己为什么还不上车归去? [一煞]“古道烟霭图”,写目送远去时凄怆悲苦之情。张生离去,莺莺相送上路,步送不及,以目送之,目送不及,倾耳听之,杳然远去,令人顿生无限愁怅之情。正所谓聚散两依依。(投影2)赏析[收尾]所写的意境,传达的情感,及所用的艺术手法。(投影3)[收尾]红娘提醒了痴迷之中的莺莺:“夫人去了好一会,姐姐,咱家去!”莺莺此时心目中只有“四山如围,一鞭已远”。经红娘提醒,她看到了将要载她归去的车子,她立刻把自己的烦恼愁怨与车子联系起来,感到这样的小车是装不下她胸中的无限烦愁的。

“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最后一句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自然贴切。(投影4)

写“愁”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煞][收尾]两支曲子,便刻画了莺莺的这种怅惘情景和依依心情。“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含情极深。夕阳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真实描摹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离别”的亲 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 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美。

2、莺莺形象: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

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这一折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并不仅限于儿女情长(投影)正是如此,莺莺的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便感染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条更加久远的历史长河…… 《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资其洁清也;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金圣叹)A、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人物心理:离愁别恨:经历艰难,始能结合,昨夜允婚,今日别离忧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惴惴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埋怨不满: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刻画方法:直抒胸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借景言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以情衬景: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妙用修辞:典故、比喻、对偶、夸张B、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想长亭路上:斜晖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用心

爱心

专心 秋风阵阵、北雁南飞筵席之中: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 袅袅烟气、野草零落。分手之时:古道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 夕阳古道、风啸马嘶。练习:

1、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2、用描述性的语言以“怅望”为题从莺莺的角度和心理再现这一送别场景,尽量用上曲中的意象

3、杜牧在《赠别》诗中说:“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可以说我们生活之中虽不一定有如莺莺和张生这样令人销魂的离别,但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分别亦是经常遇到的。选取你感受较深的分别,作200字左右的场景描写 以上任选一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第四篇:必修5文言文复习教案

必修5文言文复习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并掌握课文中主要实词意义、主要虚词意义及用法;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以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3.准确翻译课文内重点语句或文段。【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意义、通假活用等现象及特殊句式; 2.训练语句翻译的准确流畅。【教学方法】

1.自行复习课文;

2.以分课练习形式检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3.订正练习中的错误; 4.以再练习形式巩固。【信息技术运用】

重点知识投影讲解订正。【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归去来兮辞》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归去来兮辞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二)古今异义词 1.于时**未静 ..2.策扶老以流憩 ..3.悦亲戚之情话 ..4.问征夫以前路 ..5.既窈窕以寻壑 ..

(三)多义词 1.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2.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出郭相扶将(《木兰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3.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4.辞

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陈情表》).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四)词类活用 1.乐琴书以消忧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眄庭柯以怡颜 .5.悦亲戚之情话 .6.乐琴书以消忧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5.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6.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布置作业】

自读《滕王阁序》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滕王阁序》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滕王阁序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二)古今异义词 1.穷且益坚 .2.盛筵难再 .3.孟学士之词宗 ..4.千里逢迎 ..5.阮籍猖狂 ..6.所赖君子见机 ..

(三)多义词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则智者尽其谋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2.穷 穷岛屿之萦回 .日暮穷途 .穷且益坚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逍遥游》).3.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四)词类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目吴会于云间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4.宾主尽东南之美 .5.腾蛟起凤 .6.窜梁鸿于海曲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纤歌凝而白云遏。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布置作业】

自读《逍遥游》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三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逍遥游》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逍遥游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三餐而反 ..3.小知不及大知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旬有五日而后反 ..7.而御六气之辩 8.汤之问棘也是已 ..

(二)古今异义词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蟪蛄不知春秋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7.虽然,犹有未树也 ..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三)多义词 1.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2.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晚有儿息(《陈情表》).3.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四)词类活用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2.彼且奚适也? 3.之二虫又何知!【布置作业】

自读《陈情表》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四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陈情表》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陈情表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

(二)古今异义词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6.则告诉不许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三)多义词 1.以

但以刘日薄西山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谨拜表以闻 .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四)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则刘病日笃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4.谨拜表以闻 .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猥以微贱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愿陛下矜悯愚诚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布置作业】

完成印发的巩固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教学反思】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流行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但没有兴趣,而且还很畏惧。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耐心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怕文言文的根源在于文言文的内容年代久远,生字词多,词义难辨,句式复杂,大多篇目要求背诵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可言。

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分值来看,它在150分的总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文言文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慢,要踏踏实实地把教材里的文言知识点过一遍。其实高考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考察,教材里都能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大纲要求考察120个实词、18个虚词,从数量来看并不多,关键在于如何灵活有效地记住,我认为还是得通过课文,通过实实在在的语境、句子,有机整体的去记忆,而非独立、机械地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再把文章从头到尾翻译一遍,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文言文每课的复习基本包含了重要的文言知识点:本文有哪些重要的实词极其含义?文有哪些虚词及其含义和用法?找出本文的特殊文言句式,并判断它是何种句式。在学生做好这些自主复习工作之后,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的分析讲解。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考点有一个清楚的框架,知道高考考什么,有哪些知识点,该复习什么,即有了复习的目标和方向。

第五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单元导语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单元导语

必修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在人的一生中,这些也许是伴随终身的叩问。尽管人们不断地重提古希腊特尔斐神庙里镌刻的“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但自古至今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仍然微乎其微。也许,人是大自然中最为伟大的秘密,是最为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小宇宙”,因而,“认识自我”也是世上最大的难题。许多人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而无所作为或走了弯路;也有许多人因为能正确认识自我而在艰难曲折中走向辉煌。

第二单元 传记

人,是一本“大书”,是一本用心灵、情感、行为写就的有血有肉的“大书”。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传记却可以世代相传,长久地留存传主的生命印迹,让人领略大千世界中的七彩人生。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同时,通过阅读传记,你还可以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或感受到那沉重的历史沧桑„„

在本单元,我们将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体会传主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会写传记文。

第三单元 散文(1)

在文学世界中,有一片极自由、极舒展的天地。一方荷塘,一缕月光,一片云霞,一个梦境,一堵断垣,一件故人遗物,一封远方来信„„都可能拨动你心 1 灵的琴弦,引发你这样那样的联想和感悟,唤起你对宇宙人生或多或少的情趣和沉思。当你以自由潇洒、美丽动人的文笔写下这一切时,就有了散文。

散文是多种多样的,本单元的散文,有以叙事为主的,有以写景为主的,也有以抒发内心情思为主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去,走进现代散文这片天地,一起来领略它的魅力,并从中陶冶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深化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掌握散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中国是诗的国度,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拥有《诗经》和《楚辞》这样熠熠生辉、流芳千古的诗歌总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在汉代,又产生了以“乐府歌辞”及“古诗”为代表的诗歌。魏晋南北朝是五言诗鼎盛的时期。唐代“近体诗”形成以前的各类格律比较自由的诗歌,通常被称为“古体诗”。

在本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进古体诗的艺术王国,一起领略古体诗的诗情画意,体悟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无论是倾听屈原悲愤的吟唱,还是体味陶渊明复归自然的乐趣,都必将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提升我们鉴赏古体诗的水。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

情感是什么?有人说,情感像空气,无论你想什么、做什么它总是伴随着你;有人说,情感像火焰,它是你强烈追求自己目标的原动力。

人的情感何其丰富: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爱国之情„„

人的情感又何其多样:有的单纯,有的复杂;有的浅淡,有的深厚;有的真挚,有的虚假;有的健康,有的扭曲„„

情感不可预约,也不能回避。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有些情感我们充满期待,有些情感我们却害怕面对。

情感是内在的,同时情感又是需要表露、需要倾诉、需要分享的。因此,许 多时候,我们都在细细体味别人的情感,又在苦苦寻找词语将情感表达出来。

让我们通过本单元的活动,探讨情感问题,深入地认识情感、体验情感,进而更加尊重情感、珍惜情感,更好地表达自己丰富、独特的情感。

第二单元 诗歌

中国一直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古代诗歌遗产。“五四”以后出现了新诗,从此,中国进入了诗歌的新时代。新诗以白话入诗,更为现代人表达情感开辟了自由的空间。新诗歌颂人的觉醒、民族的振兴,特别重视民族情感与个人情感的抒写。

新诗流行后,传统的诗词仍为人们所喜爱,更有人在创作中旧瓶装新酒,运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赋予崭新的内容,这类诗仍保持着相当强的生命力。外国诗歌的翻译和介绍,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诗国之门。

我们将通过本单元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感悟诗情诗意,认识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

第三单元 散文(2)

散文世界的智性光芒,照亮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丰盈的快乐。又一次涉猎这片天地时,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其中的议论散文,去领略心灵自由探胜的奇趣。

这些议论散文主要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形成的论点可谓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在题材上,无论是国家大事、个人生活,还是山川草木、鸟兽鱼虫等等,都可斐然成篇;在行文上,或信笔写来,情趣盎然;或娓娓而叙,如灯下谈心;或铺陈譬喻,直指心灵。

本单元所选的议论散文,或以智性见长,或以幽默娱人或以深刻示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也来试试,去发现,去感悟,把自己的见解阐述出来。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文言文的世界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古人或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或面临大江东去思考人文关怀,或因万物性灵触发宇宙情思,或向心爱的人倾诉衷肠,或尽情驰骋思绪追求心灵的逍遥境界,3 或遭逢不同的人生境遇而彰显情志的可贵,都充分展现了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识记与理解文言词语、句式,揣摩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体会骈散相宜的结构之美,提高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我们将领略到古代散文的独特魅力。

必修三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我们从自然中走来,在自然的怀抱中长大。人类在自然界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人类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着这些问题。

本单元我们将开展一次感悟自然的探究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倾听大自然,欣赏自然世界的千姿百态,感受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探寻人类文明在自然中的足迹,思索人类与自然亲密而微妙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活动,让我们学习观察自然、欣赏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诗意情怀,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并掌握多种描写技巧,学习用游记体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

科学改变了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世界。科学拓展了空间,让人类一步步地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太空;科学延伸了时间,让人类延长了寿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科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与我们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

本单元课文,或介绍奇妙的自然现象,或探索神奇的生命奥秘,或演绎数学的发展轨迹,或畅谈信息科技的前景,或审视化学药品的危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在写作手法上,课文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或旁征博引,说古道今,或巧用比喻与拟人,或穿插抒情与议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读来饶有趣味。

学习本单元,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世界,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第三单元 小说(1)

本单元学习短篇小说。因为短小,短篇小说能够更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更直接地贴近现实生活;因为短小,短篇小说往往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以局部透视整体,于瞬间凝炼永恒,以简单显出丰富;因为短小,短篇小说常常精心构思,细心雕琢,让有限的艺术空间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风貌。

本单元课文取材广泛,风格各异,或冷峻地描写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或幽默地叙述小人物的梦想与追求,或诗意地抒写战争中普通人的家国情怀,或敏锐地捕捉时代变迁中的喜悦与希望„„为我们创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可感可触的艺术世界。

学习本单元,要用心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领略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去触摸小说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欣赏短篇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微型小说的写作。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它们共同涵养了我们民族的了我们的性格与情趣,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唐诗继承和完善了五言、七言古体诗,创造了律师与绝句这两种格律诗体,扩大了诗的表现力,佳作纷呈,名家辈出,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极致。宋词把词从依附于音乐的唱词发展为独立文体,进而提升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出现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成就卓著,再创古典诗歌的艺术高峰。元曲题材广泛,揭露现实深刻,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在古典诗歌艺苑中独放异彩。

本单元学习唐代以来的古典诗歌,要反复吟诵,熟读背诵,展开联想与想像,探究诗歌的意境,并初步了解古典诗歌格律常识,欣赏诗词曲的语言美、音韵美,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

必修四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社会。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家”。人与社会相依相伴,维系始终。社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中进步、发展,人也在关注和建设社会的过程中长大、成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往今来,多少学子,身在课堂,心系社会;多少仁人志士,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们年轻人,一样应该拥有关注社会、直面众生的胸怀。

本单元将通过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活动,去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激发我们的社会热情,培养人文关怀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习写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与同学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速读的方法,培养快速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单元 议论文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多姿多彩的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生动课堂。本单元的议论文,正是作者们在社会课堂中实践的收获。他们或思索日常生活蕴藏的丰富含义,或追问心灵迷惘的原因,或探究国家发展的方略,或找寻美的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构成的动态社会,牵动着作者敏感的神经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用理性的分析和热烈的情感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体察。

议论文是人们用以发表见解的文体。优秀的议论文,是理性思维鲜丽的花朵。在这一单元,我们涉足议论文的领地,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揣摩,在获取正确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念的启示的同时,掌握好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提高论证技巧。

第三单元 小说(2)

小说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在小说里,我们不但能读到引人入胜的故事,看到栩栩如生的形象,还能领略到万千世态、斑斓人生和复杂的情怀。

小说是人类心灵的一面独特的镜子。小说家擅长揭示人类隐蔽、复杂的心理。在生活中,人的内心活动是微妙难言的。在小说里,我们可以沿着作者设计的深幽曲径走进人物的心灵,感受体验那丰富的情感世界。

小说是作者人生经验的艺术表现。读小说,可以帮助我们读懂人生这部大书,获得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阅读本单元的中长篇小说,我们要学会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同时,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先贤不仅以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实践着他们关怀人生、关注社会的人生理想,而且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了精彩深刻的策论警句,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积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本单元将通过学习与解读古代优秀的议论文,领悟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与古代大师们的对话,接受优秀文化的浸濡养成重视道德修养、追求崇高理想的品格;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学会用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作品,在批判性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本单元,我们还要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掌握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异同与变化以及常见文言句式的用法;同时,通过背诵经典名篇,进一步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必修五

第一单元 走进经济

我们每天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人类开展经济活动就成为一种必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要花钱“买点什么”,不知不觉就参与了市场买卖的活动,在消费中“走近经济”。然而,我们在花钱的时候是否想过:为什么“钱”会从兽皮、贝壳、铁块、纸币演变为各种各样符 7 号化电子化了的“卡”?这种演变反映出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追求等与过去有哪些不同?

要想了解市场经济活动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复杂关系,可以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所掌握的语文技能,选定一个与自己、家庭或社区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课题,以“走近经济”为平台,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增长经济知识,并通过阅读、交流、研讨、写作、展示、评议等活动,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提高实用文的写作能力,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单元 新闻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每天都或多或少地接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这些新闻媒体每天都会通过消息、通讯、图片等形式报道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给大众打开一个个了解外部世界的“视窗”。通过这些“视窗”人们可以视通万里,神游中外,开阔视野,增广见闻,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阅读新闻要善于捕捉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重要信息,关注这些事件和信息产生的社会背景,了解它们对社会生活将会产生哪些影响,思考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将会获得更多的生活智慧。

请同学们一起进入新闻“视窗”,了解新闻的特点,了解新闻的特点,了解新闻制作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习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习新闻写作。

第三单元 戏剧

戏剧和电影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的风云变幻、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活的酸甜苦辣、生命的价值意义„„

戏剧和电影的剧本主要是为演员表演而创作的。剧本中的人物要写得能够让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剧本所写的故事要能够让演员在舞台上演出。剧本通过演员的表演与观众进行审美的交流,给观众带来审美的乐趣。

剧本是一剧之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让我们将目光投入本单元的剧本,了解戏剧和电影通过行动和个性化的语言来组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生活等基本特征,了解戏剧和电影剧本的文体写作形式,在阅读中比较古今中外戏剧艺术的异同,提高欣赏戏剧、电影艺术的水平。然后,一起粉墨登场乐一回。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文的国度。

古人作文不仅仅注重表现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邃,而且非常重视文章的实际应用。他们或记录历史人物的辉煌与耻辱,或叙述人生的悲欢与离合,或抒写游览名山大川的感悟与体会,或交流治学作文的经验与教训,或考察人事的得与失,或探索事理的是与非,或探讨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些实用性文章,同样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古文作家的写作个性和审美追求,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文要今读,学会运用现代意识去评价历史人物、反思历史事件和评论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综合运用现代的文体知识去领悟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从语言的认知进入到写作艺术的鉴赏,在思辨和妙悟中享受创造性阅读的快乐。

下载【粤教版】必修5文言文基础归纳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教版】必修5文言文基础归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5 粤教版必修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教材分析 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字词整理

    陈情表 1. 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4)四十有四(通“又”) 2.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粤教版必修5[大全5篇]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单元教学总体设计一、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目标:热爱民族脊梁,培养进取精神。 2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闻写作常识,提高新闻读写速......

    粤教版必修一《离骚》(精选5篇)

    15.离 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

    (粤教版必修一)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省教育厅及本校教学工作为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

    粤教版必修3-4字词部分总结

    粤教版必修3、必修改字词部分总结 第一单元 卓越( )簇拥( )悭吝( )琢凿( )澎湃( )扑朔迷离( )载沉载浮( )绮丽( )氤氲( )叱咤( )拾级( )刹那( )绯红( )瑰丽( )战栗( )喷香( )喷发( )鱼膘( )凝眸( )机杼( )畸形( )龇牙( )......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粤教版必修4

    《劝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全集

    必修4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1、时评两篇 学习目标 1 、了解时评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2 、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行文结构、思路,评价作者关注的社会现象,领会并学习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