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过程

时间:2019-05-15 01:3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过程》。

第一篇: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2、学情分析

“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上升到科学的层面。为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钩码数乘刻度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上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同时发现“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老师这里有一段精彩的平衡术表演,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呢?

问题: 为什么拿掉一根羽毛。所有的树枝就散落了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习近平衡的有关知识——有趣的平衡

【课件出示】《出彩中国人》中一个精彩的片段——平衡大师钟荣芳的平衡术表演。(板书:有趣的平衡)

活动2【讲授】介绍器材,感知特殊条件下的平衡 评论

介绍杠杆尺

介绍鈎码

问题:如果杠杆尺左右两边都挂3个钩码,杠杆尺能保持平衡吗?

(学生猜测,学生回答,现场实验验证)

当左边刻度数=右边刻度数,左边钩码数=右边钩码数,杠杆尺能够保持平衡。

问题:通过实验:平衡与什么有关?

(学生猜测,实验证明,得出“平衡与刻度数和钩码数有关”)

活动3【导入】大胆猜想,合作探究

我们知道了平衡与刻度数和钩码数有关,接下来就可以解决更多有关平衡的问题了。

【出示PPT】

问题:怎样才能恢复平衡?(学生大胆猜测,教师板书有研究价值的数据)

想不想动手做实验去验证? 【PPT出示】小组实验要求:

1、组长登记好要检验数据。

2、①号负责挂左边钩码,②号负责挂右边钩码。

3、③号、④号同学负责用手保护器材,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状态。

4、平衡用“—”表示,不平衡用“”表示

5、组长负责记录,记录完毕后小组交流。

活动4【讲授】发现规律,举例感知,加深印象

问题:观察黑板上结果是平衡的数据,你觉得平衡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学生观察数据,同伴交流,得出结论)

我们发现了当左边刻度数×左边钩码数=右边刻度数×右边钩码数,杠杆尺能够保持平衡。

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个规律,举例子试试。小组自由选择一组数据,使得杠杆尺保持平衡。

(小组合作实验,组长汇报)

其实啊!钩码数改写成硬币质量时,就变成了当左边刻度数×左边钩码质量=右边刻度数×右边钩码质量,杠杆尺能够保持平衡,这就是著名的杠杆原理。

活动5【讲授】应用结论,解决问题 【PPT出示】

问题:1想一想:左边在刻度3上放4个硬币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硬币才能保持平衡呢? 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钩码数成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问题:2算一算: 兄妹俩在玩跷跷板,哥哥体重26千克坐的地方距圆点10分米,妹妹体重2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圆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平衡? 【PPT出示】对应练习与图片。(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活动6【活动】看书质疑 评论

看来大家应用得不错,请大家翻开课本111-112页,阅读一下课本上的内容,有什么疑问吗?

【PPT出示】看书质疑P111-112

活动7【讲授】生活拓展,知识升华,感受平衡

【PPT出示】

问题:课本上出现这样一幅图,请问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发言,有回答人们利用杠杆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有人提出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学生回想起阿基米德说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我们一起把这句名言大声读一读: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这是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现在请同学们给我一个支点,来让这个杠杆尺保持平衡。

【PPT出示】

问题:找一找,支点在哪?能够使得该杠杆尺保持平衡?

(学生思考,上台讲解,与教师一起操作,实现平衡)

接下来,我们猜一猜【PPT出示】

问题:看到这幅图,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谚语?

问题:你觉得四两能拨动千斤吗? 问题:生活中蕴含这很多平衡现象,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衡现象?

(学生回答跷跷板、秤、天平、走钢丝……)【PPT出示】跷跷板图片、走钢丝视频 活动8【导入】小结反思

问题:回顾我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请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板书引领回顾本节课的重点)活动9【作业】动手实践,感受数学魅力

动手实践,课后与同学们一起试着做一杆简易的秤,说不定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活动10【活动】课后反思

第二篇: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运动的原理。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的运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 生: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师: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作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注意什么? 生: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条直线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的过程,称作平移。生:把一个图形围绕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过程,称作旋转。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即图形翻折),对折后如果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即图形沿一条直线180度前后位置所成的图形),这个图形就称作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生:把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各部分均要用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师: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生: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师:哪些运动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形状? 生: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运动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的运动过程。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运动,并说一说它的的运动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运动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板书: 图形与的运动

平移:方向,移动格数(点、线)

旋转:绕某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用三角尺对点对线)轴对称:对称轴(点)扩大与缩小:按比例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轴对称图形。(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能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吗?可以怎样画?课件出示图形

(3)画对称图形。①出示图形。

②学生画出左图的对称图。③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2.平移与旋转。(1)出示图片:

这是我利用旋转设计的团。

(2)我们可以按5∶1将这个图形扩大,再利用平移做板报的花边。出示图片。

师:这个图形采用了什么技巧? 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的平移。(2)画一画。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三角形ABC ②把三角形ABC向右平移5格。

③把三角形ABC向下平移3格,再绕点A将图形顺对针旋转90度。过程要求:

①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操作。②教师巡视,了解情况。③学生 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④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ABCD。把图形按2∶1放大。

(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2)师生共同完成。

三、完善提高

1.看图回答问题。(1)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转变过程。

2.找出下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课件出示图片。3.填空。练习旋转和平移。课件出示。

4.运用旋转和平移的相关知识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第5题。5.运用放大与缩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说说你上这节复习课的收获有哪些?

2.选择合适的学具,利用图形的变化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板书设计

图形与的运动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扩大和缩小)平移:方向,移动格数(点、线)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用三角尺对点对线)

轴对称:对称轴(点)扩大与缩小:按比例

第三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平均分》是表内除法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旬。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经历“平均分”过程,让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从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课的开始,创设去效游的情境,在从学生熟悉的分糖果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糖果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同样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圆形纸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之处: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了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2、在学生学会平均分后,试一试12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我应该参与到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3、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第四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师:高志富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主题图及第53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觉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突破方法:借助常用面值的人民币,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借助1分、2分、5分、1角、5角和1元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和讨论。

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突破方法:自主发现与探讨交流。通过操作活动来加强认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介绍人民币。

师:我们到商店购物时,一般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正确使用它们,同学们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吗?(板书:认识人民币)生1:有1元的,5角的。生2:有5元的,10元的。生3:还有50元的,100元的。

(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情况,师根据生的叙述播放出课件人民币PPT图片)

2、分类。

师: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好吗?

(生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并分小组进行讨论)

师: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生1:我按纸币、硬币来分的。

生2:我按面值来分的,可以分为元、角、分。

(师板书:纸币、硬币;元、角、分)

师:人民币按材质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人民币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都有国微。

小结:(国微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元、角、分的关系

1、角和分的关系。

师:我们先来研究角和分的关系,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呢?请小朋友们动手摆一摆,如果碰到了困难,可以请教同桌或者请教老师,好吗?(课件演示:一分一分地数,数到10分)师:猜一猜,10分是几角? 【板书:10分=()角)】 生:10分=1角。师:同学们真棒!

(师出示1枚2分的硬币)

师:1个2分可以换成几个1分? 生:2个。

师:两分两分地数,几个2分是1角? 生:5个。

(师出示一枚5分的硬币)

师:1个5分可以换成几个1分? 生:5个。

师:如果五分五分地数,几个5分是1角? 生:2个。

(生反复练习,了解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和进率,知道1角=10分)

师:由多少个1分、2分或5分可组成1角?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法? 生1:可以拿两个5分的。生2:可以拿五个2分的。生3:可以拿十个1分的。

生4:可以拿五个1分的和一个5分的。

(生分组操作,师发巡回了解情况,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一共找了10种不同的方法,说明了还是集体的国量大。

2、元和角的关系。师:我们知道了1角等于10分,猜 一猜1元等于多少角呢? [板书:1元=()角] 生:1元=10角。【师出示投影做练习: 1元可以换成()个1角,1元可以换成()个5角】

师:你会填吗?快与同桌合作完成吧!(生合作练习)【师投影出示】:

1角=()分

1元=()角

3角=()分 50分=()角

1元=()分

20角=()元 师:新的挑战又来了,这次你能独自完成了吗?快试一试!(生独立完成)

三、实际应用,模拟购物。

1、购物活动。师:(投影出示)同学们走进一家文具商店,文具有:橡皮擦1角、长尺8角、铅笔5角、卷笔刀1元2角、练习本2角、文具盒6元5角、钢笔1元、彩笔9元8角。用人民币可以买上面这些文具,每次买两种商品,应付多少钱? 生1:买一个练习本和一个长尺子要1元。生2:买一个橡皮擦和一个卷笔刀要1元3角。生3:

生4:等等。

2、想一想。

师:买一盒彩笔和一支铅笔,付给售货员15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生:4元7角钱。

3、投影出示:港币、法郎、日元、美元,让同学们认一认。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你们对自己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

5角

1角

1分

2分

5分

1元=10角

1角=10分

第五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一年级《小括号》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小括号》教学设计

庙渠小学

教师 : 路明

2017.6.9.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号里算小括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 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教学准备: 10个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7-5,这道题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2.40-6+4,这道题既里有()法,又有()法,先算(),再算()。3.说说计算过程:

4+3+3=

5+0+3= 3+4+9=

3+2+1=

9-3-4=

10-3+7= 10+5-2=

7-0-6=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每位同学的桌子上有10个五角星,剪掉2个,再剪掉3个分。2.动手操作,确定解题思路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的过程

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送给几个,再算还剩几个。3.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该怎样列算式?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怎样列式先算2+3呢? 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4.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 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标法:在2+3下面画一条线表示先算。

把2+3用方框框起来表示先算。

把2+3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先算。·····(2)认识小括号,感受优越性

组织学生说说感受,用一个统一的符号来表示。

揭示“小括号”板书课题。(3)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师:将算式10—2+3加上小括号,再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

(4)总结提升,明确小括号意义

师: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3-4+5=

7+7-6= 13-(4+5)=

7+(7-6)=

(三)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第3题

先说清图意,再列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小括号,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括号,而且还能利用小括号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你们真了不起!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下载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过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7)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认识分和几时几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的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 学习目标: 1.在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时......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搭配教学教学反思

    《简单的搭配(一)》教学反思 宜黄县实验小学 执教者:范莉玲 《简单的搭配(一)》是人教版新编数学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原来是三年级上册内容,新教材试......

    小学数学人教高年级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人教高年级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 绵竹市中新友谊小学 丁之洪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每一位教师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特级教师沈重予曾说过:“......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新厂镇小学覃章兰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简单统计表 教学设计(★)

    《简单统计表》 教师:李汝萍 一、回顾旧知 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完成:1. 按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 2. 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 ... 二、分类计......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同数连加教学设计

    《同数连加》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 朝阳小学 熊隽逸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和辨认立体图形,并且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引申的。课本例题一给出......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问题[共5篇]

    《角的初步认识》常见问题 1. 问题内容:区分数学中的“角”与生活中的“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学生问题:①学生把物体上“尖尖的”的部分称作角,②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