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7)

时间:2019-05-15 01:0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7)》。

第一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7)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认识分和几时几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的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学习目标:

1.在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熟练掌握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几是多少分。

2.通过教具钟演示及学生自主拨钟验证,理解时和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3.通过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的活动,学生能正确地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5分5分地读取时间,能读出几时几分。难点:初步建立1分的时间概念。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学法:游戏、操作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用钟面模型、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的练习(猜谜语)

学生主持:

1、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地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

2、世界都可以看的到它,但摸不到它,钱不可以买,但人人叫它等它不等,好不听话那是什么?(时间)

3、钟面上有两兄弟,哥哥又矮又胖,弟弟又高又瘦。请问哥哥和弟弟分别是什么针?(哥-时针,弟-分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课前3分钟练习”中,老师是用什么工具计算出我们练习时间的? 学生自由回答。

师:那这3分钟,老师在钟面上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时间—分》。

三、直观演示、探究新知

(一)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

1、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填空。钟面上一共有()大格 1大格有()小格 一共有()小格

师:同学们,在完成填空之前,老师有些疑问,在钟面上怎样的格为大格,怎样的格为小格? 学生回答:①在两条粗的刻度线之间是大格,在两条细的刻度线之间是小格:②在两个数字之间是大格,大格中间的两条细刻度线之间是小格„„

师:这些同学说得非常好。那谁来说,几和几之间是一个大格?现在我们区分清楚了大格和小格后,请同学们小组完成填空题。——学生汇报答案。

(二)认识时间(1)复习时。

多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出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 小结: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2)认识分。

多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走动1小格。板书: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多媒体演示分钱从12走到1的过程。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5分5分地数)

小结: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经过几小格时间就是几分。(3)感受1分钟。

先听1分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再实践1分钟里都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活动:写字、画画、折纸、数数、看书、跳绳、走路等(学生汇报活动结果,教师出示生活实例)(4)认识时、分的关系。

出示例题1主题图,并完成填空,再提问:谁来猜猜图中的同学们在上第几节课,他们上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如果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时针从12转到1,分针从12转到了几?(又转到了12,即1圈)时针从12转到12和1的中间,分针从12转到了6,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针经过的时间是几时,分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引出并板书:1时=60分。(5)学习拨钟表

师:下面,我要邀请一个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跟我一起做游戏,请你来拨2时半。同学们来当小老师,看看他拨的对不对。他拨对了吗?你怎么知道他拨对了?你说的真准确。我们掌声鼓励他!请回位。(小老师们看的可真仔细!)

师:拿出小钟表,拨2时50分。拨好了举起来让我看看,请你带着小钟表到前面来,把钟表平放在桌子上。他拨对了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再来拨一个,请拨3时5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拨对了吗?(学具)现在把你的小钟表轻轻地放到桌子的右上角休息一会儿。(6)、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教学例2。重点教学时间的读与写。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91“做一做”。展示学生作品。

(2)用投影仪教学练习二十三第1题。展示学生作品。(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第2题。展示学生作品。

五、总结提升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学习时间40分钟就过去了,在这40分钟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一年级《小括号》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小括号》教学设计

庙渠小学

教师 : 路明

2017.6.9.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号里算小括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 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教学准备: 10个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7-5,这道题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2.40-6+4,这道题既里有()法,又有()法,先算(),再算()。3.说说计算过程:

4+3+3=

5+0+3= 3+4+9=

3+2+1=

9-3-4=

10-3+7= 10+5-2=

7-0-6=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每位同学的桌子上有10个五角星,剪掉2个,再剪掉3个分。2.动手操作,确定解题思路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的过程

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送给几个,再算还剩几个。3.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该怎样列算式?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怎样列式先算2+3呢? 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4.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 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标法:在2+3下面画一条线表示先算。

把2+3用方框框起来表示先算。

把2+3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先算。·····(2)认识小括号,感受优越性

组织学生说说感受,用一个统一的符号来表示。

揭示“小括号”板书课题。(3)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师:将算式10—2+3加上小括号,再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

(4)总结提升,明确小括号意义

师: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3-4+5=

7+7-6= 13-(4+5)=

7+(7-6)=

(三)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第3题

先说清图意,再列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小括号,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括号,而且还能利用小括号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你们真了不起!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第三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简单统计表 教学设计

《简单统计表》

教师:李汝萍

一、回顾旧知

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完成:1.按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

2.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一)借助情境,按不同标准分类

(二)分类计数,填写简单统计表

问题:你想按照哪种方法分组?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

介绍:我们可以把数的结果填写出来。

(三)认识简单统计表

介绍:刚才我们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出来了,大家一起填写的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问题:观察2个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分类整理下面的图形

问题:1.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2.请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二)动脑筋,做一做

问题:1.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2.你能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3.观察统计表,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31页练习七,第5题、第6题。第32页练习七,第7题、第8题。

关键词:分类与整理课件,简单统计表课件,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PPT课件,一年级数学幻灯片课件下载,分类与整理PPT课件下载,简单统计表PPT课件下载

第四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同数连加教学设计

《同数连加》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

讨论、汇报板书6+6+6=18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拓展应用

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第五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

朝阳小学 熊隽逸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和辨认立体图形,并且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引申的。课本例题一给出的主题图是:有3个同学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用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课本要求教师着重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面在体上”,从而进一步了解到立体图形,这里的了解不再只是直观的认识立体图形,而是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每个表面的特点,从这里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课本例题接着是通过表格进行了平面图形的分类,并且把一般图形直观的画出来,并且介绍了他们的名称。在正方形和圆的分类表中,课本中给与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表格中,课本中给与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了解从“体”上得到“面”的三种方法:拓、印、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及“面”在“体”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立体图形)、学具盒和白纸。

教学设计:

师:今天黑猫警长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他来干什么呢?来教室找好伙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张爷爷生病了,但是他还惦记着菜园里面他养的蔬菜有没有被虫子吃光,病好了之后,张爷爷发现他的菜园完好无损,欣喜之余,张爷爷请来了黑猫警长帮他找到这位好伙伴。经过黑猫警长的仔细勘察,他发现了这四种脚印(幻灯片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体会“面”在“体”上,了解从“体”上得到“面”的三种方法:拓、印、描

问:看到这四种脚印,你能想起我们之前认识的哪些好朋友吗?

生: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学生说一个,幻灯片出示一个,当出示“三棱柱”时,在黑板上标注“棱”的拼音,带领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四种脚印觉得它们分别是谁留下来的?

生:一号脚印是长方体留下来的,二号脚印是正方体留下的,三号脚印是三棱柱留下的,四号脚印是圆柱留下来的。

师:谁有不一样的想法?(生:没有)黑猫警长也和大家同样的想法,现在呢,黑猫警长想要请同学们做他的小助手来证明一下,刚才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把脚印取下来,你想怎么取呢?小组合作讨论取脚印的方法,老师要求你们小组合作完成至少取下一种脚印。

师:老师好奇,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取“脚印”?

生:我把我的水杯的底面放在印泥上之后,在白纸上把底面压出来,就得到它的脚印了。

师:刚才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叫做“印”。(板书:印)(全班齐读:印)有谁和他用的是不一样的办法吗?请同学们坐姿端正、举手发言。

生:我是把正方体的放在白纸上,然后用铅笔沿着边边画一圈,就画出了它的脚印。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我们叫它叫做“描”。(板书:描)(全班齐读:描)除了上面印盒描两种方法外,你还有没有新方法呢?有新方法的同学坐姿端正。

生:我是把三棱柱放在橡皮泥上用力压,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剩下的橡皮泥就是我得到的脚印。

师:他用的这种方法是“压”。(板书:压)(全班齐读:压)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想出“印”“描”“压”这么多种方法来取脚印,黑猫警长觉得啊,能想出这们多方法的你们将来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

师:你们已经和黑猫警长一起帮张爷爷通过找“脚印”确认了我们的好伙伴,像刚才留下来的这些“脚印”,都是立体图形上的平平的面,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他们是图形王国里面的重要组成成员,在他们的身上还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齐读课题)(2)分类(幻灯片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平面图形)

问:老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这么多,看得眼花缭乱,图形们觉得有点挤,你有没有好办法来帮一帮他们吗?(生:分类)老师已经给这些图形编号序号了,请你按形状分分类,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图形是一组呢?

生:我觉得1、2、9、12可以分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蓝色)生:我觉得6、15、13可以分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红色)生:我觉得16可以单独分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黄色)生:我觉得4、5、7、11可以分成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黑色)生:我觉得3、8、10、14能够分成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用粉色表示)(3)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师:用刚才你们分好的这五种图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猜一猜”,看看班上哪个小朋友和老师心有灵犀。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上面这些图形中你最喜欢的一类图形,坐在下面的小朋友说说这类图形有什么特点,让老师来猜,你们说得越清楚,老师也会猜得越准确,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请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安静有秩序的举手发言。

生:这个图形是长长方方的,有四个尖尖的角,有四条边。有两条边长长的,有两条边短短的。

师:(指长方形)他心里想的是不是他们?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方形。(板书:长方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长方形”。)生:这个图形没有角,它长得圆圆的,它没有直直的边。师:(指圆)你们说的是它们吧?它们叫做:圆。(板书:圆)(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圆”。)

生:这个图形长得四四方方的,它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它有四个尖尖的角。师:(指正方形)是不是它们呀?它们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正方形”。)生:这个图形有三个角,还有三条边。

师:(指三角形)你们说的是它们吧?它们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三角形”。)

生:这个图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它跟长方形有点相似,两条边长长的,两条边短短的。它有两条边斜斜的。

师:(指平行四边形)你们说的是这种图形吧?它们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平行四边形”。)(4)巩固图形的认识

师: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有美丽的平面图形,你们看看接下来图片里面展示的分别是些什么图形。

(幻灯片出示摩天轮、帆船等等,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说说里面有哪种图形)问:今天学习了五种平面图形,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它们?你能不能找一找教室里面有没有这五种图形并且说一说呢?

师:图形里面还有许多的秘密,以后同学们还有机会再深刻的认识他们。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猜猜我是谁”。(5)游戏:猜猜我是谁

猜圆(幻灯片出示)生:我猜是一个圆。师:为什么不猜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呢? 生:因为没有尖尖的角。师:一起来揭晓谜底!答对了!

生1:我猜是一个三角形。生2: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生3:也可能是一个长方形。师:绝对不会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生:不会是圆和平行四边形,因为圆没有尖尖的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直的。

(幻灯片展示学生说的三种可能,学生说一个揭晓一个)

师:在我们观察图形的时候不能够凭着一个角落就下结论,而是应该经过详细的分析。(6)课堂结语

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4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二)》是在一年级上册通过简单的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并且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引入部分:本节课通过“黑猫警长找伙伴”引入新课,学生对于动画人物感觉是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一年级的学生总是容易被故事吸引,用带情节的故事导入,自然而然的可以看到他们专注的目光。紧接着给立体图形留“脚印”的操作活动也显得童趣十足。利用故事情景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发展。

新授部分:首先是给图形进行分类,分类完以后,请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再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给他们看一看生活中的图片,以及让他们说一说他们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图形。

应用游戏部分:这部分只有一个环节“猜图形”,却培养了数学的数据分析能力,“猜正方形”环节中,有三种可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遇到问题不能一叶障目。需要详细进行分析,得到答案。这里的分析过程采用排除法,不可能是圆,因为圆没有角,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的,而是斜的。不能无依据的进行乱猜,要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猜测。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7)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