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15课《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奉新县冯川二小 陈红燕
【教案简说】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这一主题展开,意在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遇事善于动脑,敢想敢做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认读识记生字。在各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领会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教学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其他的画风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效,激趣导入
1.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它们构成了一支动听的协奏曲。听,大自然正在演奏呢!听出是什么声音,就一起大声地说出来吧!)课件播放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鸟鸣,虫鸣,蛙声,雷雨声,流水声等。
2、欣赏风声。(老师这儿还有一种神奇的声音,请同学们静静地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风声。
3、导入课题。(对,这就是风声!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子的吗?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风画出来了,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啊!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这三个小朋友一起来学习15课《画风》)课件出示课题。(举起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来齐读课题15《画风》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自己或同学吗?)谁画风?怎么画风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猜测自己熟悉的声音,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为上课酝酿饱满的情绪。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能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提高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别着急,在读课文前老师有些要求请同学们注意听!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三个画风的小朋友名字,用笔圈出来。生:根据读书提示自学课文。师: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课文有谁在画风?(生答宋涛、陈丹、赵小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2、趣味识字。
(1)师:今天呀,老师把这三位小朋友也请来了,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生:想。师:(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的图)谁能准确地拼读出他们的名字?(指名读,读对了生跟读,错了及时纠正)师:同学们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试着叫叫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生齐读)
(2)师:咱班的同学们可真有礼貌!这三个小朋友可说了,他们非常愿意成为你们的好朋友,让你们赶紧想办法把他们名字中的生字牢牢地记住呢!(课件出示名字中的会认字)先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再开动脑筋想恰当的方法识记会认字。(生交流讨论识记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巧记生字。师: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这几个生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也出现过。(指名回答)同学们可真细心,看来在生活中也能认识许多生字,生活识字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积累生字词。
(4)利用“百家姓”巩固识字。师:其实宋、陈、赵是我们中国常用的姓氏,你们能“百家姓”中将它们找出来吗?(课件出示百家姓)3.学习“显”的书写。
师:课文里还有一个生字宝宝在和我们躲迷藏呢,是谁?(课件出示“显”)谁能准确地读出它?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指名拼读,说识记方法)一个生字宝宝多孤单哪,给他找个朋友,组组词吧!(生回答交流)师:想不想漂亮地写一写这个生字?先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写才美观?(生提示需注意的地方)老师就按你们的提示美美地写写。(师范写,生书空后独立在书上的田字格中书写两个。)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二年级下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本环节让学生自己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要求认识的七个字,有六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也出现在班上同学的姓名中,因此利用课件展示课文中的人物姓名和联系生活实际巧记生字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解课文,了解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
1、师:这三个小朋友究竟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打开书,注意听清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书提示)思考: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把描写小朋友画风的句子找出来,画一画。(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2、交流,讨论。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说说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赵小艺 A(旗子飘)
(1)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知道的?(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简笔画,课件出示对应的图片,文字)
(2)请你读读这句话,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有风?(飘)能用手势做一做旗子飘动的样子吗?加上动作读一读,试着把风来的感觉读出来。(指读)
(3)现在你就是赵小艺,当大家认为风没法画出来时,你第一个开动脑筋画出了风,现在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自信、……)自信|高兴……的赵小艺,你来读一读)(抽2-3名学生读)
(4)对比句子:赵小艺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和 赵小艺说:“我能!”说说哪句好,为什么?体会赵小艺的爱动脑,会思考,学习动作描写的妙处。B(风车转)
(1)赵小艺还画了什么来表现风?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知道的?(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简笔画,课件出示对应的图片,文字)能让我们在你的朗读中也听出风吗?(指读)
(2)这时的赵小艺又是怎样的心情?(骄傲、神气)请你读一读,让我们看到一个神气的赵小艺。(指读)陈丹
(1)师:陈丹画了什么来表现风?(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简笔画,课件出示对应的图片,文字)风儿真调皮呀!把小树都吹弯了,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风的到来吗?
(2)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弯弯的?
(3)你从这段话中猜猜陈丹这时的心情,从哪里猜出来的?(不甘示弱、高兴、兴奋)谁来读读,读出这份高兴。(指读)
宋涛
(1)师:宋涛又是怎样画风的呢?(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简笔画,课件出示对应的图片,文字)能用手比划一下斜斜的雨丝飘落的样子吗?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斜斜的?
(2)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正在画风的宋涛,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画呢?(3)讨论:在画雨丝前他为什么把刚刚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呢?从宋涛这一擦一画你看出了什么?看来宋涛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请所有喜欢宋涛的孩子们起立,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结: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师指着板书生齐答。(赵小艺画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陈丹画了弯弯的小树,宋涛画了斜斜的雨丝。)师:风看不见,摸不着,可这三个小朋友通过化风中的景物把风表现出来了,这就是画风的方法。他们可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同学们想不想当这几个爱动脑的孩子,就让我们来扮演他们,分角色读一读吧!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2)讨论:画中的景物是真得在动吗?同样是原来的画为什么显得更美了?(3)用“显得”仿说句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三个小朋友的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以图带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再创设情境体会人物的心情,以情带读,多元感悟地读,个性飞扬地读。最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遇事善于动脑,敢想敢做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大胆想象,感受风的魅力
1、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你们还有别的方法画风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了,吹在我们的身上,吹过清澈的小河,吹向碧绿的田野……现在谁想来说一说,你想怎样画风?(指名回答)
2、师:同学们,风让我们周围的景物发生着变化,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的风吧!(出示课件欣赏风中的景物,师配乐解说)
3、师:风在书中三位小朋友的画中,在我们班每个同学的话中,也在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一首小诗里,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来诵读吧!(课件出示小诗,配乐诵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在视觉,听觉上的感受,让学生欣赏生活中风的魅力,欣赏叶圣陶笔下的风,使学生的情感再次迸发,对画风、说风兴趣盎然。
五、总结,布置作业
(1)师:同学们,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遇事多动脑思考,就能借助风中的景物把它形象地画出来。老师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动脑思考做一个善于动脑想办法的孩子。
(2)师:老师给同学们设计了几项有趣的作业,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课件出示作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作业设计灵活机动,给学生极大的选择空间,让孩子乐于去完成。
【板书设计】 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图)风车转(图)
宋 涛 雨丝斜(图)陈 丹 小树弯(图)
【设计意图】板书明确了文章内容与课文的中心,帮助学生进行了梳理,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有所帮助。
第二篇: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5课画风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5课画风
http://shop727143652.xintaonet.com/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媒体资源:视频《画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然后利用视频《画风》,让学生听课文范读,以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正音。
http://shop727143652.xintaonet.com/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④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此教学过程利用动画课件《画风:生字学习》辅助完成。
http://shop727143652.xintaonet.com/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此教学过程利用动画课件《画风:生字学习》辅助完成。
http://shop727143652.xintaonet.com/
第三篇: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5课画风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5课画风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媒体资源:视频《画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让学生听课文范读,以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正音。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④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四册《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在《画风》这篇课文中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是谁呀?(板书三个孩子的名字),请你们和三个孩子打打招呼吧。(复习生字:宋涛、陈丹、赵小艺)
2、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他们画了太阳、房子和大树。(黑板上作简笔画)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请大家打开书66页。谁来读读宋涛的话。(指读、再指读、分男女读、师生对读。)
二、自主探究
1、风画出来了吗?请大声读课文,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2、请你起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好吗?(生读,课件随机出示)
(相机出示句子比较,引导学生用句式说话。)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
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教师课件出示。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
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
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师课件出示)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句子比较: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指导方法同上,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3、三个孩子都画出了风,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再次和他们打招呼,巩固生字。
5、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都很了不起,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6、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三、拓展体会
1、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填一填画下的那句小诗。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2、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
师总结,表扬:
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就由我来朗诵一下这首小诗,作为送给你们的礼物吧。(师朗诵)
四、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其实,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设计(人
教标版)
教学目标:、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感悟谚语中包含的道理;
3、培养学习和收集谚语的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感悟谚语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歌曲放送,导入新:
(1)
视频:蚂蚁搬豆。
(2)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二:初读文
、自读文。
2、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全班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2)全班交流易读错的拼音;(平舌音、翘舌音、整体认读)。
(3)游戏中巩固识字。
三:识记生字并指导书写
(1)
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2)
全班交流识记方法。
(3)
师示范难写的字:“满”和“挑”。
(4)学生描红并书写。
四:朗读中感悟理解、理解第一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
2、让学生替老师想办法表扬同学导出:人多计谋广;欣赏火焰的图片导出:柴多火焰高。
3、筷子实验游戏导出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4、讲解树木防风的例子导出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识字“搓、绳、斤”。、联系实际生活讲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你一个人棒不是最棒的,你帮助大家跟你一样棒才是最棒的。
6、学生相互交流说说文中谚语对你的启发,并举例子说说谚语包含的道理。
7:老师总结学生的交流。
五:指导朗读
、个别学生读。
2、学生对读。
3、学生老师对读。
六:总结
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同学下去可以在找找还有什么谚语,记录下来,然后相互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