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

时间:2019-05-15 01: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

第一篇: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

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

摘要: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话语不连贯而引起的误解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探究语篇连贯现象,有助于消除交际中的歧义和误解。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结构层次、基本内容进行宏观和微观地分析,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一系列认知过程,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语篇;连贯;语篇分析教学 引言

现代语篇分析最早应追溯到二十世纪语言学的重要学派——布拉格学派。他们把话语、语篇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提出了许多在现代语篇分析中占重要地位的概念和思想——主位与述位、已知信息与新信息、语境与语篇等,同时强调句子是整个篇章的一部分,句子分析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不断流动的语篇(姜望琪,2008)。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西方语言学家开始了对语篇连贯问题更广泛地研究。在他们的研究中,连贯性往往被视为语篇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性,连贯与认知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拟就语篇连贯性进行概括性论述,进而探讨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的实现途径。2 语篇与连贯

语篇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黄国文,1988),既可单句,亦可长句,既可口语,亦可书面语,但逻辑结构须严密、语义要连贯。这种连贯表现为语言结构、语言的组成成分关系以及语言结构成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换言之,语篇连贯的实现取决于语篇构成成分之间语义或功能上的联系。

一般地,对连贯理论的看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把它看作社会现象,一是把它视为心理现象。Halliday & Hasan(1976)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符号,把语言使用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然而他们提出的五种衔接纽带——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却无法解释某些缺乏这些衔接手段但连贯的语篇。Givon(1955)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探讨连贯的本质和实现手段,认为语篇的连贯不是外在语篇(external text)的连贯,而是能生成、能储存、能提取的内在语篇(mental text)的心理连贯,是受话人或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协调以达到彼

此理解的主观行为(朱永生、严世清,2001)。Reinhart 则提出了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explicit and implicit coherence)。显性连贯通过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而实现,是语言内部的衔接,与读者和作者双方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隐性连贯隐藏于语篇的深层,通过逻辑和语义上的顺畅来实现语篇的文理通顺。在命题与命题之间缺乏明显连接的情况下,读者需要利用语用和其它有效手段推导出其中的隐性连接意义,从而建立语篇连贯。这一过程必须依赖于读者把新信息与大脑中已存在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相关联,以语篇的结构、语境、衔接手段等提示激活已有知识,并运用各种策略建立、修改命题直至构建出完整连贯的心理表征,从而正确地理解语篇。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的实现途径

语篇分析,又名话语分析,是借助对语篇表层结构特征(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深层结构特征(语义关联、逻辑关联)的描述和解释,寻找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内在规律性,并探讨语篇的各种功能特征(朱颖、马静,2007)。语篇分析教学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对其层次结构和基本内容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既重视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又强调语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对篇章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一系列认知过程。3.1 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

宏观结构通常是指语篇整体的语义功能的总体连贯,属于语篇的高层次语义结构。宏观结构分析是对人的语言综合概括能力的假设性论述,主要涉及对语篇的体裁分析、连贯推理的分析等,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谋篇布局的超结构(superstructure)与意图,进而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1)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是从宏观层面探讨语篇模式的理论构架和普遍特征。语篇体裁是高度抽象化的篇章模式, 它能体现出表达篇章内容的基本思路。语篇的交际功能不同,体裁就不一样,其认知结构和语言风格也大相径庭。但无论语篇模式是什么形式,都必须是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符合逻辑的有机整体。

语篇体裁常见的有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记叙文多注重事件经历,其教学应在指导学生把握叙事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段来组织和发

展语篇的;议论文强调逻辑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出论据、研究论证技巧,按照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递进层次,分析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文注重条理性,教学既要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又要注意事实和数据,掌握作者用以说明的角度和方法。

鉴于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不同的侧重点,语篇分析教学应施予不同的方法。在体裁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上展开分析,从写作和修辞上进行体会,或者跳出课文的框架,从世界观上进行探讨,进而对作者的笔调、语气、修辞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研究(赵崇华,2000)。

(2)连贯推理分析

一般地说,推理指以若干命题为前提得到另一个命题作为结论的认识活动(徐盛桓,2005)。任何话语的意义绝不等于一个个词项的意义总和,作者的交际意图往往会超出他所表达的字面意义。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文本语言不断激活读者的已有知识框架,形成有机的心理图式,从而作出不同的语义推理的过程(熊学亮,1999)。语义推理中读者凭作者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读者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来理解信息(新信息),并作出预测、推理和解释。

请看下面的例子:

“星期六下午你来参加音乐会吗?”圣诞节刚过,克莱拉就问他。“我答应要去威利农场”。他(保罗)回答。(D.H.Lawrence: Sons and Lovers, Chapter X)克莱拉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提议,她期待对方做出接受或拒绝的表示。而从字面意义上看,保罗的回答和克莱拉的问题并不相关。如何理解保罗,需要克莱拉根据当时的语境再结合自己的认知环境进行推理,提出“保罗必须去威利农场”的语境假设,并从中推断出“他不能参加音乐会”的语境暗含。这一语境暗含是以新旧两种信息为前提得出的合乎逻辑的推论,从而实现了交际双方心理互动上的一种无形的连贯(姜菲、董洪学,2008)。

在语篇阅读中,推理贯穿于阅读过程的始终,无论是对字词的理解还是对语篇的理解,都需要借助推理来完成。教师应引导学生探讨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分析解释各种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重视对词语语义演变的认知过程的分析,正

确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内涵,获得作者意图传达的全部真实信息,以实现双方话语的连贯。3.2 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

微观结构涉及的是句内和句际的意义关联,也称语义功能的局部连贯(inter-sentential-relations)。微观结构分析从句子层面出发,寻找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极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主位推进模式的延伸和扩展,揭示语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训练学生对语篇进行连贯分析的能力。

(1)主位述位推进模式分析

主位是话语的基础,主位结构体现谋篇意义。一般来说,在篇章中,主位即在语境中自然存在的内容,它提供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述位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实际内容,即作者要传递的新信息。“一段篇章构成的过程正是作者运用语言手段,以已知信息为出发点,引出未知信息来阐述、说明已知信息,推动信息传递的过程,也就是运用述位对主位进行阐发的过程。”(徐盛桓,1985)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讲话者需要对主位做连续的选择。主位述位推进就是指话语主位的选择和排序,它们互相之间的平行连接和上下层次,以及它们跟上一级篇章单位(如段落、章节等)的超主位之间的关系,跟整个篇章的关系,跟环境的关系。主位推进可以看成故事情节的脉络。按照Danes(Dokulil & Danes 1958/2004)的分法,有三种主位推进模式: ①简单线性主位推进,即

以及对语篇所衔接的语义或内容的深层理解。

(2)衔接手段分析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存在于语篇内部的、使其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Halliday & Hasan, 1976)。衔接分为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显性衔接是语言表层的、形式上的连接,构成语篇的有形网络,包括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语法手段是语篇中的纽带,在语篇的构建中起着连句成篇的作用。词汇手段则通过同义、反义、上下文、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来使语篇的语义连贯。隐性衔接通常是指语篇的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属于语言深层的意义连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语篇的隐性衔接将那些没有言明但却隐含在语篇之中的言外之意衔接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意义。语篇借助各种衔接手段获得连贯性,通过逻辑和语义上的顺畅实现文理通顺。

请看下面的例句:

Jackson is a good office worker,but he is a bad husband.这句话使用了三种衔接手段:①he指代Jackson,产生了前后两句的照应关系;②反义词good和bad具有同现意义关系(指文中的一个词的对象一定有另一个与之相搭配的词出现,形成衔接,构成意义上的联系),具有在同一语义场共现的特点。③连词but连接前后两句,所表达的转折意义与反义词同现加强了语义间的对应关系。

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能帮助学生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语篇。衔接关系产生的连续性是语义的连续性,所以衔接手段在理解语篇过程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各种不同的衔接链,以便正确地理解语篇。4 结语

阅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已知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解释并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语篇这一媒介与作者相互作用的交际行为。语篇阅读教学应强调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强调语篇意义的绵延,以及从动态的语篇中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通过对语篇体裁框架、连贯推理的分析训练,培养学生宏观把握语篇中心思想和组织结构的能力,以及有效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综合语篇内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

语篇的微观分析,引导学生找准语篇结构中的主位—述位、信息流程、衔接手段,培养其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

参考文献:

[ 1 ] Dokulil, M.&F.Dane 1958/2004.On the so-called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A].Reprinted in P.Luelsdorff et al.(eds.).2004.Praguiana 1945-1990[C].21-38.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 ] Holliday M.A.K.&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 1976.[ 3 ] 姜望琪.现代语篇分析的萌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188-195.[ 4 ]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5 ] 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67-186.[ 6 ] 朱颖,马静.学术语篇引言的体裁分析[C].外语教学与研究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2-60.[ 7 ] 赵崇华.思维模式与篇章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0,(3):42-44 [ 8 ] 徐盛桓.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中国外语,2005(5):10-15 [ 9 ] 熊学亮.语用学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3).[ 10] 姜菲,董洪学.从关联理论视角看交际中话语连贯的实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75-78.[11 ] 徐盛桓.再论主位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Language analysis teaching based on coherent theory

Xu Xing-fa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404000,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relations, misunderstanding is extremely common because of the incoherent words.So inquiring coherent phenomenon is helpful to eliminate the different mean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Discourse analysis teaching based on cohesion theory studies the structure and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discourse, stresses that students participate the teaching cognition process as the teaching main body, 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develop and train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Key words: Discourse;cohesion;discourse analysis teaching

第二篇:《论语》孝篇

孝篇

第一课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第二课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

——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

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拓展阅读】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人。年纪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

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第三课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第四课

子曰:“事父母几(j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注释】

几:音jī,轻微、婉转的意思。

劳:忧愁、烦劳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拓展阅读】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 “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元觉说:“这是现成的东西,等您年老时,我还用得着。”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做。

第五课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这里采用第三种说法。

第六课

子曰:“孝哉(zāi),闵(mǐn)子骞。人不间(jiàn)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论语·先进》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孝呀!他的父母兄弟都说他孝,别人听了,也从没有什么非议。” 【拓展阅读】

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一山村旁,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其父立即赶车返家,决定休了李氏。但闵子骞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继母深受感动,遂对三个儿子一般看待。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又有诗称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第三篇:论语为政篇.教学设计(模版)

《论语》为政篇第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2、结合自己实际,反思过去的不足,努力自我完善,用实际行动回报亲情。教学重难点

读出古文的韵味,做到知行一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些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它照耀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个人就是(点击课件)说出他的名字?对,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点击课件)孔子是一位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闲人,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游学的忙人,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生的强人。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论语》,学习《论语》的第二篇为政。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诵读经典

1.为政篇共有24则,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前八则,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3页,边听课文录音,边划出节奏停顿,并留意读音,请做好准备,开始。(点击课件)

2.请看屏幕。在这八则论语中,有几个字的读音我们要留意一下。(点击课件)(老师指出读音不正确的字。)

3.请同学们按划好的节奏停顿练习朗读。

4.看屏幕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点击课件)先读前四则,再读后四句。注意及时纠正和作出评价。

5.指导读出古文的韵律美。6.师生配乐朗读。(点击课件)

三、略知文义

1.我们学习经典只是会读是不够的,还要理解它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一起来了解这八则论语的意思。(点击课件)

2.现在,你们对这八则论语的意思有些了解了吗?那么,在这八则论语当中,提到最多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呢?对,5到8则都是讲关于孝道的。也有两则讲为政方面的。(点击课件)我们可以从“为政以德”和“道之以德”这两个地方,看出孔子是主张要以德治理天下的。

3.那么,在孝道方面孔子又是怎么说的呢?读!(点击课件)(生读)在这里孔子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孝。(点击课件)孝就是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不要对父母做出那些有违礼仪规矩的事。这两点孔子是明确告诉世人的。同时,孔子也向世人提出质疑(点击课件),齐读(生读)!孔子向我们提出的质疑是:孝敬父母只是为他们提供吃、喝、穿、住就够了吗?

四、明理导行

1.你们认为这些就足够了吗?远远不够,孝敬父母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快乐。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他们都无法承欢膝下,过着十分孤独、寂寞的生活。对于这些老人来讲,想与子女见见面、说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所以才会有人建议,把“常回家看看”纳入到法律中。什么是孝?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孝”字吧!“孝”字的上面是一个老字的一半,表示老人、长辈,下面是一个子字,表示子女、晚辈。那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创造这个“孝”字的时候已经诠释了孝的真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小的时候,上面的“老”字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当我们长大了,下面的“子”字支撑着上面的“老”,把“老”字整个儿背了起来。那就是孝,相依相伴,相依为命。孝的本质是对亲情的回报。我们每个人都要回报那份浓浓的亲情。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没有长大成人,该用怎样的方式回报父母的恩情,表达自己的孝心呢?围绕着这个话题,请同学们进行一次讨论(点击课件)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内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交流环节)2.学生说自己的看法。老师随机引导小结。

3.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向父母表达孝心的方式。老师把它概括起来就是(点击课件)一起读!(生读屏幕的内容)

五、身体力行

1.孝是人世间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孝的真意不会改变。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只有弘扬这种美德,才会迎来人和、家美、国盛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都来(点击课件)读!再读!(生读屏幕内容,师贴板书)

2.“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行动。下面请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拿起你的笔,写一写课后反思。(点击课件,生写我的反思)

第四篇:论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论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广大英语教师所追求的,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从语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掌握一些技能技巧。

【关键词】有效 语篇 自主 积极

一、明确目的 语篇教学的前提

语篇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对教学目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才能使教学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学之前,教师通过认真备课,确定语篇教学的重难点,明确要培养学生哪些综合技能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哪些阅读活动等。只有这样,教师在实施语篇教学前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在课堂中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语篇教学。

二、有效预习语篇教学的保障

1.有效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尝试让学生预习,但收效甚微。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会认为英语预习就等于没有作业;有的学生也是有预习形式而无预习实质,他们认为预习只是听听磁带,读读单词,仅此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地指导。为了确保预习的有效性,教师要细化预习任务,如了解语言知识点;弄清语篇中时间,地点,人物,初步掌握语篇中的主要线索等。学生通过对语篇的预习,查阅资料解决语篇中语言知识点,对语篇有大概的了解和感知。

2.采用多种方式,及时检测预习。许多教师在布置了预习任务后,并没有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学生的预习渐渐就会失去意义,时间一长,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就会“偷懒”,这样不利于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及时检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填表格,填空,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以及让学生介绍跟课文有关的知识背景等。

三、以趣导读。语篇教学的润滑剂

教师在语篇教学前给学生做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然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语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文章的基本故事形象,也可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把整个故事梗概及重点语言点呈现出来,并作适当的板书,为下面进一步理解语篇奠定了基础。

1.动画导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现有关人和物,这时学生对形象生动的动画颇感兴趣,教师顺势引出话题,引导学生阅读。

2.谈话导读。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也是引出话题的一种好方法,它不仅能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去阅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设悬导读。语篇内容如果故事性较强的话,教师可以将故事的一部分讲给学生听,然后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4.提问导读。教师还可以直接揭题,让学生根据题目,发挥想象提出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罗列到黑板上,学生带着好奇心主动积极地去阅读。

四、吃透教材 语篇教学的关键

1.整体呈现,感知语篇。感知语篇是学生理解语篇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听、看等形式整体感知语篇,在听之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力。听完后,核对答案,阅读语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不同的要求。

2.自主阅读,理解语篇。语篇教学中,教师充分体现“读”字,尽量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阅读,大胆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大胆解决问题。阅读的形式有听音阅读、自由阅读、小组讨论阅读等等。阅读过程中关键在于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目的就是有任务,教师要设计一些任务,这样让学生在任务中阅读,阅读中思维,思维中逐步深入理解语篇。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另外,还应提醒学生注意语气、神态,要通过读做到心领神会。

3.积极参与,运用语篇。阅读语篇不是单纯地解决某个语言知识或是回答几个问题,最终目的是利用所获取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在语篇教学中应尝试让学生视图复述,即学生根据简笔画或挂图将课文内容简明扼要表达出来,通过复述对所学语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语篇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视图复述法、列表复述法、问题复述法、概要复述法、缩扩复述法、变更复述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不断交换复述方式;多种形式混合交替使用,不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增强课堂教学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情景表演,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其用英语快速思维。

五、活化教材 语篇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篇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篇内涵,联系社会挖掘出文本中一些人文精神,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开发思维、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学生除了解有关Ben等人物的生日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补充阅读或者开展采访活动,鼓励学生记住彼此的生日,每逢某个学生过生日的那天,全班同学应向该学生祝贺,并唱《Happy birthday to you》 这首歌。这样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又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总之,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阅读、深入理解,综合能力在各项任务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五篇: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齐答:孔子。

师:有一本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书,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生: 《论语》.师: 《论语》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它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 生齐答:有兴趣。

师: 那么,让我们先对孔子和《论语》这本书做一个更详细的了解.多媒体出示孔子及《论语》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语录体(也叫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对象。课文第一至第第九则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第十则属于这种体式;叙事体,其中多少有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师: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论语》的部分章节——《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一生范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1:第一则中的“说”通“悦”,应读作“yuù”;第五则中的“女”通“汝”,故读作“rǔ”。

生2:第五则中“是知也”中的“知”同“智”,应读作“zhì”。师:“女”在里为什么读“汝”? 生2:因为它是通假字。

师:什么叫通假字,谁来说说看?(学生摇头)师:看来同学们还不太理解“通假字”。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的文字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发展起来的,最初没有这么多字,文字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说话的需要,怎么办呢?就用一个字来表达多种意思。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实际上,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已经接触过,是哪篇课文中的哪个字?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的“强”同“僵”。师:好,这说明你对前面的知识学得很扎实。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下面老师读一遍文章,请同学们认真听。师范读文章,同学们认真地听,并适时地做标记。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多读几遍,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三分钟后)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不错。读得通畅了,还需要大家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大家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然后讨论解决。

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 生1:第八则意思我不太理解。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帮他讲解一下? 生2:曾子说:“士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师:解释的非常好。理解这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解释为胸怀宽广,意志刚强。另外,要在句子间加上适当的连接词,使句子通顺。

生3:第二则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字,我无法解释。生4(主动举手):在古汉语字典中“忠”字有“忠心”的意思,指尽心竭力以奉公、任事、待人的美德。所以这句话解释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师:生7借助工具书,完美的进行了解答。做得不错。

四、研习课文,深层体悟

师: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标准对《论语》十则进行分类

(生思考,部分学生皱眉头)

师:看来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有点困难。那么,我举个例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士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这是关于个人修养的。修养,即人的综合素质。(生恍然,纷纷举手)生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这就可以做老师了。这是属于学习方法类的。生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是告诉我们为人态度的。生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这是属于学习方法类的。

生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是属于学习态度类的。

生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是属于学习态度类。

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这也是学习态度类的。

生7:“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是关于为人态度的。生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这是属于学习方法类的。生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告诉我们该如何待人接物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但是,我发现同学们都没有提到第九则,谁能告诉我这则的含义?

生10:这则的意思是: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师:这是这一则的字面意思,那么其深层含义是什么? 生11: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因此,这一则是属于„„ 生12:个人修养类。

师:如果将这十则概括成三大类,可以分为„„ 生齐答: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品德修养类。

三、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读你最喜欢的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见解。

生1:我喜欢第三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它告诉我一个有益的学习方法,帮助我以后能够更有效地学习。

生2:我特别喜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因为我喜欢交朋友,更希望能与所有的朋友都真诚相待。生3:我喜欢“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这一则。我认为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的生活中,都需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生4:我喜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坚强的意志。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很深,真正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个性。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中不仅有许多我们熟知的词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成语:温故知新

生:格言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格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格言警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成语:任重道远 生:成语:死而后已 生:成语:见贤思齐(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将这些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到读书笔记上。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请同学们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下载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为政篇感想

    论语为政篇有感 物理学院 2011213611 朱健 为政篇是《论语》的第二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为政篇包括了二十四章,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一)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

    语言表达连贯教学设计(汇编)

    《语言表达连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考点与及做到连贯的要求 2、明示连贯的考题类型及应试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连贯”内容的学习,能够在表述时做到......

    语言连贯》教学设计-hao

    《 语言连贯》教学设计 上传: 更新时间:2011-10-27 19:29:31 《 语言连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连贯题的基本题型。 2.掌握解答语言连贯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

    语言要连贯 教学设计

    写作《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11.15第43课时) 【知识目标】 1.明白什么是语言连贯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2.写作时能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课时计划】 1课......

    论语经典语录及分析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

    论语的类别分析

    ※ 论语的类别分析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

    《论语》教学工作计划

    《论语》 教学工作计划 《论语》教学工作计划 一、课程目标:《论语》课程是我班级的主要特色课程,旨在通过经典论语的阅读与教学,让学生在起早的阳光中沐浴在母语精粹中,感受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