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墓园的文化内涵与理念
-常青新建八墓园的文化内涵与理念
殡葬活动是一项古老的文化现象,但是由于人们居住的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不同、阶级与经济地位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因而造成了不同的殡葬需求,这是形成种类繁杂、内容复杂的殡葬习俗和传统的原因。
常青文化墓园的总体目标是把陵园建成全国平原地区一流的文化陵园,不但提出了建设公园式、园林化的口号,大力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而且本着“溶铸古今,会通中西”的原则,大量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营养,运用于园区的策划建设。使得园区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理念更加深邃。自去年八月份以来,已完成八个文化墓园建设,它们分别是:
1、铭孝庄园:以“孝亲敬祖”为理念。它的主要内涵是 “仁者的回报,先民的规约”。一是为了让往生后劳碌一生,德高望重的先人死后住进去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和安慰;二是唤起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孝心,人人孝顺父母,做到家庭和睦,社会安定。
2、“四君子墓园”:“四君子”是人们对“梅、兰、竹、菊”的爱称,它们或“傲雪凌霜”、“不畏强暴“或“淡泊名利、高风亮节”,或“平易近人,清翠挺拔”,或“甘于清寒”、“傲骨高洁”它们这些高贵的品格恰恰彰示了长住这里的先人们的高尚品格。
3、“玫瑰庄园”的理念是:“寓情于玫玫生情,蕴爱于玫玫生爱”。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得上玫瑰那样,能够成为现代社会社交活动、友情、爱情、衰思的联系纽带。所以也是宗教活动以及殡葬活动中重要的象征。
4、“名仕流芳”:这里是为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突出贡献的名人设立的一块艺术雕塑园。也是为满足人们对名人的崇敬、腼怀和思念之情。给他们提供一个瞻仰名人的圣地;
5、“佛坛十三院”是以佛教理念而策划的。该墓区以佛之大悲慈护,爱育众生,因此“十三院”之诸尊以自备的佛性,开示众生,教化众生,以佛教法则作为众生进入佛国的门径。
6、“观音院长廊”:以佛教理念策划。观音是慈悲的化身,是人类进入极乐世界的引导者,是人类各种苦难的解救者。往生者能够同诸位观音朝夕相处,听讲佛法,与佛共修,受天人诸神供养,福慧无尽。
7、“洞天府地”:洞天府地是根据道教教义策划设计的。道教意指“道”的教化和说教,是想通过个人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宣称大地之上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洞天福地都有某仙人领治。往生之人住进洞天府地可以了却修仙成道之心愿。
8、“太一墓园”:以民间信仰为理念策划设计。“太一”是古代人“崇祀北斗”观念中对北斗星座的称呼。认为北斗七星是七位星君,他们分别管辖人间的州府所在地(所谓“分野”)同时保护不同属性的人们。
第二篇:文化内涵
第一章医院简介
三原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78年,由原城关地段医院易建而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以中医特色见长的综合性医院,是我县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残疾人鉴定定点医院。2010年与陕中附院建立协作关系,加挂陕中附院三原医院牌匾。医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咸阳市“优秀中医医院”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原县“文明标兵单位”。
医院位于县丰原街中段,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编制床位18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273名,其中卫技人员198名(高级职称18名,中级职称50名),医院拥有螺旋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C型臂、腹腔镜、电脑牵引床、CR及电透系统等30余种100多台件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设立两个门诊部,开设内科、脑病科、普外科、骨伤科、疼痛康复科等3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以及标准化的中西药房、制剂室。疼痛康复科、脑病科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医院坚持“中西并重,中医立院,特色强院”的办院方向,坚持走专病专科的发展之路,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针灸、推拿、按摩、火罐、刮痧、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中风病、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顽疾的治疗上,采用中医传统疗法配以中药制剂,内服外敷,疗效显著,颇受赞誉。专科、专病、专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医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弘扬、继承、传承、创新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注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医院文化
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及释义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由医标和太极图案组成,意喻中医阴阳平衡衡,天地人相合的中医药人文理念。
双鱼太极图案以绿色为背景,象征着生命与健康。十字医标,体现了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个理念,白十字代表以病人为中心,四颗红心代表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院训
爱中医,爱医院,爱同事,恪守医德,关爱病人。
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祝健康之完美。
医院精神
视病犹亲的人文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医院主题文化
弘扬祖国医学,继承、传承、创新中医
药文化,做中医人,树中医魂。
发展战略
中医名医云集、驰名中医药特色科室、渭北中医名院的“三名战略”。
发展定位
中西并重,中医特色突出,中医药优势明显,名医、名科、名药齐备,专科一流,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第三篇:安全与文化理念
安全与文化理念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安全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使企业生产经营要素达到和谐统一,要使企业以人为本、全面减灾增效,要造就高素质高水平企业,实现持久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支撑。且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被员工普遍信奉,并附诸实践的,同企业目标一致的安全理念与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的总和。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实施安全文化工程,要坚持“以安全塑文化、用文化保安全”的原则,突出加强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建设,真正用文化铸造起安全盾牌,从而保证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溶共生,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一方面,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形象识别、工作规划、岗位职责、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安全文化建设也要围绕着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在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及行为规范中体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使两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以深化体系运行、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实施管理创新为手段,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各级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责任,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共同职责,作为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共同任务,有效消除那种“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某一管理部门,某一管理层面的事”的错误认识,使安全文化建设远离“隧道视野”和“局部观念”。下面是我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几点感受。
第一,固本清源,不懈抓好以人为本的实践
安全文化是“人本”文化,是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的文化。我们常说要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再转化为“我会安全”。这实际上是把安全意识形象化、具体化了。实现了这两个转化就是安全意识的提高。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需要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文化教育,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这中间既有“硬件”的内容,如安全设施健全、设备完好、消除跑冒滴漏等,也有“软件”的内容,如事故分析、“四不放过”、安全知识的学习、有关舆论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气氛等;其中既有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也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和对员工的关怀、体贴。我们一些班组长为调动员工积极性,有的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去安排工作;有的注意观察每个人的情绪去安排工作,这是什么?实际上,这是一种很标准化的人性管理,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彼此“关爱”,如果他们没有对同事的负责与关爱,他们能了解对方吗?他们能发现员工的情绪变化吗?我希望各级管理者能够深刻理解“关爱”的内涵,把批评理解为帮助员工成才,把批评理解为关注他们的生命。为此就需要各级领导者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懂得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行为,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落实于安全活动之中,才能达到保证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第二,结合实际,切实抓好安全文化理念的物化
没有员工践行的安全理念,那只是一句空话。举个例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该怎样向员工宣传“付出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这个理念。我想它决不只是总结中或文件上,时常出现的一句话而已。我们要真正把这句话的内涵精神体会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所倡导的是预防型管理,而不是事后型管理,重点强调的是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那么,什么是安全意识?过去,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总把安全意识理解为安全知识的教育,应当说,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对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有一定帮助,但是,我认为,安全意识决不等同于安全知识培训,两者是有区别的。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询问员工某些操作知识时,许多员工对基础知识可能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往往未必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去办,为什么?因为知识不是意识,意识当中还包含着态度。我们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因为我们缺少知识,没有掌握知识,而是因为缺乏意识或缺少责任感造成的。所以,在安全生产上,我们常常有许多的悔恨,有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是我们各级领导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怎么去做、如何去做,我想,这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去培养,需要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刻刻去纠正员工身上不正确的行为,有句话讲的很好:“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最终建立良好的习惯,”用习惯来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止万一的发生”。
第三、严抓细管,深入抓好精细管理的实施
安全生产、依靠科学,重在管理。重大的伤亡事故,无不与管理不善、麻痹大意、违规操作、不讲科学有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才能严把安全关。生产、生活中的一次次安全事故告诉我们,任何的麻痹大意、松散懈怠,都将埋下大祸的隐患。重视安全就要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需要精细管理。“6S”管理强调管理上的精雕细刻,强调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使上下环节、不同专业能够有效沟通与衔接,做到既相互支持、配合,又互相监督、制约。安全文化建设也要围绕“6S”精细管理的主题,明确目标,落实措施,选准载体。第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约束人性弱点
用文化来约束人性的弱点,培养职工形成“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安全”的理念。人性的弱点主要表现在懒和贪两个方面:一是懒惰,只要没有外在压力,就不愿多做事;二是爱贪小便宜,总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于是在行动上就表现为随意、粗放、麻痹、懒惰和拈轻怕重等。因此落实“6S”管理,就必须靠文化来约束人性的弱点。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是运用“四级教育”模式,检修前教育、开停车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班前安全活动、标准化岗位和班组建设、安全技能竞赛活动、亲情教育、“三不伤害”定置管理等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以及全厂各岗位、设备处醒目的安全标语、安全标志、安全宣传画形成的整体视角文化效应,使员工形成了良好的安全心态以及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从而,即使行为不受控的人在这种安全文化氛围浓厚的集体中,也很快被“同化”。这是因为在安全文化的“场能”作用下,使人们感到必须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个性的重新塑造,使安全责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同时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很多职工要在单人岗位工作,这就更需要自律和自我约束,靠日积月累形成的遵章守纪的好习惯,靠无形的文化力量自觉克服人性的弱点,来保证企业安全发展。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急于求成,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深刻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规范,在规范中在规范中求深化,在深化在求实效,通过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努力打造更高层次的安全文化,才能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才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第四篇:有效教学的内涵与理念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理念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教学活动室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单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2、有效教学包括的几个理念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教学中,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个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不仅要看到学生的本学科学习、状况,还要看到其学习习惯、兴趣、态度等,多掌握学生的特点,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益。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既给学生最终评价,又要注重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即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平时的态度、习惯等。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堂课到底有多少学生理解了?有没有漏网之鱼,我如何去弥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我应该怎样去寻找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有效快乐掌握?”
0929020013 王程伟
第五篇:哥特式建筑文化内涵与象征
试论哥特式建筑的文化含义及象征
2012020601072 吴嘉映
哥特式建筑正是在法、英两地高涨的反教廷统治权的斗争时期产生和发展的。在建筑形式上。新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与以往的修道院建筑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地方权力中心的修道院,因为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其建筑以庞大的组群形式为主,而哥特式教堂则是城市和国家权力的象征,以单体建筑形式为主。作为一种独立王权统治下的产物,教会与教堂建筑抛弃了来自古罗马的建筑传统,在综合以往建筑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面貌,并以这种具有高昂精神象征性的建筑形式,来象征独立地区教廷一如既往的骄傲之感。
在这种背景之下。兴建规模庞大、装饰华美的教堂建筑,就会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城市间彰显城市实力和进行城市竞赛的最主要途径。尤其在英、法两个宗教改革最为热烈的国家,新的哥特式建筑发展也最为蓬勃兴盛。此时的教堂建筑,已经不再是教廷出于显示其庞大影响力和权威而建造,而是成为新崛起的王权以及城市居民自治权的象征,因此建造哥特式教堂的民众基础雄厚,尤其是在各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居民们对建造本区标志性的高大哥特式教堂建筑,抱有十分的热情。
哥特式把过去希腊建筑的柱式与花山的特点放在一边,把罗马建筑的圆拱和穹隆的特点放在一边,把拜占庭建筑的高穹顶、帆拱、集中式空间的特点放在一边,而完全以从所未有的艺术风格及建筑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新的建筑模式。这种建筑模式不需要,就向人民说明了建筑者向往天国、追求与天上的上帝对话的崇高理想,展示了世俗社会的人们为精神理想所能营造出的最大化的高耸建筑的实体形象,使世界建筑艺术的发展又一次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经院文化为主导的哥特时期就像它的本名来源一样,是一种被认为是野蛮与原始的文化与建筑风格。从实质上来说,虽然哥特式教堂就是进献给上帝的产物,但也是从哥特时期起,人类才又继古典时期之后真正凭借自身探索和实践,创造了新的结构和新的建筑文化,也让人们再一次明确看到了其自身力量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