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口岸第二中心小学
曹亚美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变得五彩纷呈。不管怎么样,阅读为写作服务的宗旨是变不了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这样两句话:“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找准契机渗透写作指导,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阅读教学即读课文。义务教育阶段教材选文的原则遵循的是:文字优美,富于教育性,便于指导。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那么,如何借助课文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读写结合,以此来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阅读中找素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教本设计逐渐地唯美,课文中插图的利用空间也逐渐加大。这些插图可以帮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也不失为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如三年级上册《金子》一课是通过彼得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徒弟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来种花,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告诉学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文中插图展示的是彼得拿着农具在花地里擦汗。我借助这幅插图作为一个写作素材,让学生看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种花的,田地里是怎样美丽的景象。
练笔时,我引领学生想象: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了,彼得抓紧时间栽花苗,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日炎炎的夏日,彼得在为花儿浇水施肥,你瞧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彼得的花园百花盛开,有________的_____花,有________的_____花,有________的_____花,还有有________的_____花„„真是__________。彼得带着这些鲜花四处奔波售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坚持了5年,彼得终于找到了真金。
学生丰富的想象让一幅插图活了起来,也懂得了课文传达的道理。通过这样的写作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优化了阅读效果。
二、阅读中学技巧
1、学着仿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阅读实得法,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 仿写是指按照一定的范文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模仿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儿童青少年特别喜欢模仿,把这种模仿心理用在小学生的作文练习上,无疑会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如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课3—5自然段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在读这3个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然后学生发现,这3个自然段都是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紧接着,我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在阅读文本时学生对香港街市的繁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街市的热闹也就有话可以说。学生写得不错,对“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
实践证明:把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习作例文”去学习,从中挖掘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这样长期不断积累,就能使学生把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学生定会写出优秀的习作来。
2、勇于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改变人称,改变题材等,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可谓一举两得。
如三年级上册的《航天飞机》,本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是从普通飞机的角度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在阅读文本时,可以渗透改写的训练。即用第一人称改把课文改写成《航天飞机的自我介绍》。通过改写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而且通过不同文体的改写,使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的写作技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尝试续写。
在学完某篇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续写练习,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不无裨益。如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课文通过一篇课文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故事虽短,但是寓意无穷。我教这一课的时候,第一课时读故事,读出争论的语气。第二课时通过阅读品悟道理并续写故事,就是续写盛老师讲的故事:看着空荡荡的天空,兄弟俩会说什么呢?学生的对话描写精彩纷呈。因为第一课时在朗读对话时加强了语气的动作的训练,学生在续写时也注意加入了语气和动作的描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续写中也得到了升华。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似蜜蜂采花,作文似蜜蜂酿蜜。只有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找准结合点,有效进行读写结合,为学生铺设一条平坦的写作之路。
第二篇:写作中的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摘要:
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坚持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原则。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要立足本质、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维训练的内容是复杂而丰富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求异思维能力
(二)发散思维能力
(三)想象能力。
文章最忌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作时有一个创新的立意,成为我们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应当从根本抓起,致力于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是关键之所在。
(一)求异思维能力培养
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它敢于对人们惯常的定论持怀疑态度,它时常突破常规思维的路子和范围,想人所未曾想,言人所未尝言。其实质就是有自己的创见。
历代文章大家都强调写作的创新能力,如“唯陈言之务去”、“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文似看山不喜平”等。那种依常规思维的见头知尾、顺理成章的作文,固然不乏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立意高妙的佳作,但如在写作中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就会因另辟蹊径而别开生面,因个性突出而令人耳目一新。在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时,我们可以以文章为范本,通过练习进行强化。
1.不走“寻常路”,创新立意
如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中写道:“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中无余储。仆始而骇,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若果荡然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别人家失了火,烧尽家产,不去安慰,反倒贺喜,这便是违反常情。这种出人意料,启人疑窦的构思使人不得不卒读以究原因。原来文章在说王参元之所以怀才不遇,乃因他家太富,别人想举荐他,皆怕有受贿的嫌疑,而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疑虑,俱为灰矣”。王参元才华为国所用,乃天火之功。文章跌宕起伏,满纸奇气,读采别有风采。
2.逆向思维,大胆“翻案”
《曹刿论战》是选人教材的传统篇目,其中鲁庄公作为“鄙而不谋”的肉食者的代表,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有的同学写道:国难当头的鲁庄公,毕竟能重用前来请见的曹刿,并在战场上放手让其指挥,不加牵制,因而才有打败入侵齐军的战果。这场卫国战争的胜利,鲁庄公功不可没。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不失为好见解。又如,曹操“割发代首”固然值得称许,但割发代首若成为执政者的特权和常规,法律又何以体现它的尊严?逆向思维,合情合理,会给人柳暗花明的惊喜。
3.欲扬先抑,弯直有序
著名的例子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周瑜暗藏杀机,诸葛亮不露声色,鲁肃心急如火,但一场东南风,一个晚上就借回了二十多万枝箭。读来峰回路转,到结尾处豁然开朗。读这样的文章,不仅能给人心智上的愉悦,也能给人思维方法的启迪:造,无论如何都不能交差;不造,一个晚上也就大功告成。打破常规之路,指向智慧之宫。在写作中,切忌循规蹈矩,应大胆创新,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结构曲折回环,想象大胆合理,不落窠臼,耐人寻味。
(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运用分散组合、引申推导、类比联想等方法,从四面八方进行全息思维,找出多种思路,求得多种可能答案和设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有别于定势思维一个起点、一个思维角度、一个思维指向、一个评价标准、一个思维结果。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表现,有利于学生鉴别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散思维可以是纵向思维。它着眼于客观事物时间上的联系,自古至今,由今溯古或古今对比。写作中体现为记叙说明时侧重于事物的发展顺序,议论时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层进关系。
发散思维可以是横向思维。它着眼于客观事物的空间联系,由甲到乙,由中到外,或甲乙比较,中外对照。文章中表现为记叙文中由此及彼的联想,议论文中着眼于事理的并列、对比关系,说明文中的分类比较等。
发散思维还可以是定点多向思维。它着眼于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多种可能
性。作文时表现为记叙文的多角度选材,议论文的多侧面论证,说明文的多向
说明。
写作训练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可以采取如下办法:
1.强调联想,尽情列举
在局部作文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不断联想,尽情列举。比如我们提出“春天”一词,让学生写出由词汇引发头脑思考的事物现象。有人只写出“花朵”、“柳丝”、“绿草”、“燕子”、“风筝”等与春天有着直接的表层因果联系的事物现象。这表明学生所具有的是简单的发散能力。有些人可能想到“新生的婴儿”、“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充满生机的祖国”等与春天并无直接因果联系的事物现象,这表明发散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因为他们把握住了这些事物现象与“春天”在深层次上的共性,或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共性。如果能从“春天”想到“前程”、“初恋”、“人生的苦尽甘来”、“久病初愈”甚至想到“严冬”、“死亡”与“新生”,那就是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发散思维。
2.选择多个“基点”,变换思维的方向
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彼此启发,让创造性的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出更多的想法。长期坚持这种训练,同时指导学生在无限多的可能中进行辨别筛选,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审题速度和命题的准确性,对于提高学生结构文章、组织材料的能力,均大有好处。以《“杀鸡给猴看”之我见》为例,学生可以从五种不同角度立论行文。
(1)从杀的角度看,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鸡是否该杀,应该考虑。
(2)从“给”(执法的目的)的角度看,执法者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畏上欺下,故意做作,掩人耳目。
(3)从“猴”的角度看,杀的是鸡,不是己。自己只要有办法,依然可以自在 逍遥,法律可欺。
(4)从“看”的角度看,猴可以看,亦可以不看,稻草人把戏罢了,只是吓人而
已,自己依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5)从“理”(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杀猴才能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只让学生一味发散而不知及时指导学生比较、选择、集中,那是不足取的。发散思维只是按一定要求,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伸出试探性触角,因而把握了多种可能性的结果,它是达到最优选择、正确决断即高质量集中思维的有效手段而已,不能为发散而发散。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它是作者根据平时积累的材料构思作品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写作在具体表达阶段,作者把头脑中原有的各种印象、图景、经验全面调动起来,根据主题的需要重新组合,创造新的形象和意境的一种手段。
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都需要用想象去接通思想的电路,动用生活的积累,迁移已有的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o“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①刘勰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作文中想象的美丽。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1.注重观察,丰富表象积累
积累是想象的源泉,离开了表象的丰富,想象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要训练学生养成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用手记录的习惯。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感人至深的背影形象,这与他的细心观察与长久记忆是分不开的。“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个出色的形象之所以浮雕般的刻在读者心中,首先是它存在于作者的记忆和想象之中。
2.指导想象的方法
想象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常见的方法,才能进行各种合乎逻辑的想象活动,作出合情合理的想象。常见的想象方法有以下几种:
(1)类比想象。即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似、相关的另一类事物。一般说来,“此一类”事物较为实在、具体,“另一类”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因此,这种想象多表现为由实到虚、由浅人深的特点。例如:在生活中,有些人有喜爱储蓄筒的情趣。他们平时将一分二分的硬币投入其中,天长日久,居然成了不小的数目。其实,人的心灵也是一个储蓄筒。如果你经常向它注入诚实、正直、谦逊、诚恳、无私,它会赋予你崇高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2)对比式想象。即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对、相反的另一类事物,并且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深刻的印象。
(3)推进式想象。即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进行想象,使文章创造的意境逐步加深。如:“一个‘请’字,体现了你对别人的珍重;一个‘请’字,展现了你的精神世界和涵养;一个‘请’字,反映着社会的风貌„„”
(4)辐射式想象。即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领域。
当然,想象的方法远不止于此。在写作中,如果掌握了想象的基本方法,形成了想象的习惯,想象的翅膀就能在生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3.指导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活动
指导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有目的地看一些科幻故事、寓言、神话传说、推理小说,丰富自己的想象经验。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先训练创造想象因素较少的改写、扩写,再训练创造想象因素较多的续写,让学生编写童话和寓言,进行自由虚构,以发展和提高创造性想象能力。
当然,培养想象力还有必要养成两个习惯:“慎始”,抓住最初的设想作记录,不让想象的苗头消于无形;“坚持”,即长期坚持想象的习惯,在实践中通过反复练习,使想象成为“本能”。
总之,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培 养和强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人手,使学生提高构思能力和书面表达 水平。
第三篇: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讲义1)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
一、阅读训练
贝 多 芬 的 故 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防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以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
”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
豪华——()分散——()
镇静——()
5、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6、这篇短文赞扬了()。
A、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B、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二、趣味语文
1、填数字,组成语:
请在下面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字。试一试,你准行。
()尘不染
()海为家
()窍生烟
()神无主
()面威风
()霄云外
()感交集
()载难逢
2、小故事,大道理:
“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二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二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三、作文训练
如何写好游戏
写作要求:
(1)要交代清楚游戏的时间、地点和参加游戏的人(2)要按游戏的顺序,把过程写具体 写前先回忆游戏的全过程
①重点写游戏的过程(开始—经过—结果)②写过程中的“趣点”
③抓住游戏中任务的动作、语言、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3)写出游戏的热烈场面
要写出游戏的热烈的场面,参加游戏和在场其他同学们的表现,又要抓住个别人的举动重点写,由此突出场面的紧张、热烈。(4)写出自己的收获、体会
把自己最真实的感悟、体会写出来。
第四篇:小学中年级分角色朗读训练
小学中年级分角色朗读训练
城关希望小学
孙秀珍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容量最大的教学内容,“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朗读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年级朗读更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因此,加强中年级的朗读训练,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朗读要求
中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已能很好地接受和领会老师的要求,能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完成学习任务。指导朗读时,老师必须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使学生知道读什么,为什么读和怎样读。比如: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少字,不多字,读通句子,读后就应根据读前提出的要求进行检查,组织学生评定,帮助纠正字音和理顺句子,然后换人再读,再评,力求读得符合要求。
指导学生朗读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阅读能力,发展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老师要能把这一目的化作每次朗读的具体要求,如第五册《三袋麦子》一课,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读出小猪、小猴和小牛的不同语气,学生就必须在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弄清小猪、小猴和小牛的特点后,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再指名读。如果读的不符合要求,老师就要利用各种手段加强训练,如讲解示范读、播放录音、个别指导读等,力求达到要求,以便更好地领悟角色表达的情感。
二、重视朗读形式
朗读是表达情意的手段,课堂上,朗读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它通过声音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内容表现出来。学生朗读需要一个过程,读到一定时间,一定数量,就能“悟”出一些道理来。因此,阅读教学强调多读书。但多读并不是机械的,无目的地,一遍又一遍“有口无心”的读。
1齐读○2范读○3指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常用的朗读形式有:○4引读○5自由读○6分角色读○7串读○8分合读○9互读○10创设情境读○11欣赏名读○读。通常情况下,阅读要做到三读:初读、细读、精读。在这三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朗读形式。初读时一般适用范读、自由读等形式;细读时一般适用分角色读、指导读、串读、分合读、创设情境读等;精读时可采用互读、齐读、欣赏读等方式。总之教师必须对所教课文进行合理分析,按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到新鲜,读有收获。
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来谈谈根据课文类型,有选择地选用下面朗读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第五册共24篇课文,八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第七单元的课文都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其余单元要求感情朗读。
下面专从分角色朗读方面谈谈朗读训练。
分角色读确实是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途径和形式,这种朗读形式和创设情境读一样,能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当中,获得强烈的真实感。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都是蕴涵丰富的言语故事,情节生动,对话丰富,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如果教师能让学生配乐、配画或投影读,并分别安排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进行表演性朗读,效果更佳。
当然,分角色朗读首先要求学生在扎实的阅读理解基础上,才能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正确地表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如《三袋麦子》要分角色朗读,在充分读后,组织学生弄明白文中都有哪些角色,由学生答出教师相机板书,并说:“谁想当××角色?”学生肯定纷纷举手,火候已到,教师接着问:“分角色朗读,分到角色的同学能把人物的性格、爱好读出来吗?”教师趁此机会组织学生弄清人物的爱好、性格,点出实质:读时带着怎样的语气、语速?然后组织学生分角色读,效果更佳。当学生还是不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情感时,教师就要采用范读了。如能带上表情,配上适当的动作更好。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给学生一种语感直觉。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语速、语调。教师的这种示范引领能让学生走进人物心里,揣测人物心理,把握情感基调,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文章主人公的情感。
其次,分角色读时注意读时声音洪亮,感情充沛,要能真实地读出人物的心理,如《军神》一课中,沃克医生开始冷冷的态度,以及刘伯承将军要在做手术时不使用麻醉剂的坚决态度,要想读出感情,走到人物心里去,必须感情充沛,吐字清晰,对课文的感情体验也会更好地起到辅助作用。为体现人物的强烈感情,表现气势,一个角色可由几个人齐读。
最后,在分角色朗读时,要有角色特点。注意课文中角色的不同与班级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相对应。如《哪吒闹海》一课中,哪吒是正义的象征,而夜叉、三太子则是邪恶的代表,在分角色朗读时,有许多学生不愿意当夜叉、三太子,这时,教师可让朗读水平较低的男生担当,可想而知,效果不佳,此时,教师趁机说:“看来,男生的确不如女生,读课文都读的这么没水平。”这时,肯定有男生不服,此时,若再换女生担当,这样角色对调,读后对男生进行表扬、激励,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男生朗读的积极性;在分小组(4—6人)分角色朗读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互换角色读,这种方法必须要求小组长能力强,能调控整个组,指挥大家共同完成朗读课文,保证能顺利进行朗读。
总之,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方法也因文而异,教师可选用适当的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质量。不管哪种形式的读,教师及时反馈、总结并加以肯定,能使学生信心倍增,更加踊跃地参与起来。当然,朗读也只是一个平台,得到锻炼的孩子们收获的决不会仅仅是朗读的水平。一句话,读好了,什么都有了。
第五篇: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
开头万能句型:
1)....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在...扮演一个重要的部分
2)As we all know,...becomes more and more....据我们所知,...变得越来越...3)As everybody knows,...is one of the most...in....众所周知,...在...是最...之一
4)Many people say that....But I don’t think so.许多人都说...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5)I will never forget the....我从不会忘记...结尾经典词组、句型:
At last/ Finally...最后
In a word,...总而言之
In short,...简言之
We hope that···我们希望
Let’s try our best to....让我们尽全力...I believe if we can...,...will be....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将会...What a...!/ How...!
巧用连接词,赋予语言灵气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或时间顺序
1)first, then/next, after that/ next, finallysoon, suddenly, at that moment , as soon as, from now on(从现在起), at the same time, not...until, before, after, when , while, during,at once 表示并列
not only...but also, both...and,on(the)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另一方面...)
写作训练
生活中充满了爱,有父母的爱,有兄弟姐妹的爱,有
朋友的爱,有老师的爱......请以“Love”为话题,简要描
述一件发生在你身边的事。
要求:
1、语言规范,书写工整。
2、90个词左右(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Love means giving.Love means paying attention to others.Love means giving warmth to the one you love.Love also means understand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