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训练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训练效果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一中学刘海强
论文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能够认识到写作训练的重要性,但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和途径,写作训练机械而单调,甚至,不少语文教师偏偏割裂了阅读教学与写作的关系,为寻求常识而单纯解读文本,为应付作文考试而编制教学套路,语文教学逐渐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不少老师为没有系统的写作教材而费心劳神,往往感到写作训练难以入手,很多学生不会学以致用,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从而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效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 写作训练 融合 仿写 创新 网络阅读
正文: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重要目的,阅读与写作不能分开,也分不开,我们怎样把二者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训练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读”的变化是不是也应引发“写”的变化?
一、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重视讲读,忽视运用。阅读教学与写作相脱节,弄成讲课是讲课,写作是写作两张皮的现象。老师们比较重视通过文本阅读来积淀语感,而比较忽视通过练习来运用语感。许多学生厌读怕写,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每单元进行一次写作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写作训练次数少。写出的习作言之无物,言之无序。学生学了很多文质皆美的课文,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但作文时仍词汇贫乏,病句较多,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困难。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语)。其实,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经典篇目,其文思、内容、表现手法有很多可取之处,完全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文。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读写有机 1
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随文练笔的“中介”;根据儿童的“表现欲”特点,借助于大量写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习作,满足了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由于学生的习作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至“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有机融合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
1.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最初的语言就是通过模仿开始的。作为语言学科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仿写无疑是读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是初学写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语文教学中的读写两张皮,肢解了文本、进行简单肤浅的教学,其结果是,有的学生只会回答文学文体常识填空选择类得题目,却不会用这些常识赏析文本,更不会将这些写作常识、方法活用于作文之中。
针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进行写作训练,从仿写入手把好作文教学的入门关。仿写借鉴也是一种技巧,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语句方面的,可以做句子结构的仿写,整、散句式的仿写;如修辞手法的,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仿写;如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表达方式运用的仿写;如全文仿写,可以仿写范文的立意选材,可以仿写范文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仿写范文的表现手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模仿是他们的天性。我自己也认为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既然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仿写的资源,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它。需要指出的是,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它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领会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如郭沫若所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这才是我们
提倡的仿写。是作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2.想像片断练习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者应抓住文本中略写的地方,也就是情景描写的比较单薄之处,让学生把它写得厚实,写得丰满,还原当时的情景,促进学生言语表达水平的提高。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
教师还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广泛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在文本中设臵臵疑环节,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通过对课文的改写、补写、续写等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甚至幻想续写故事和想象作文,只要合情合理,尽可以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拘一格。有些学生的文章,结构合理,语言流畅,中心明确,可由于没有新意,没有个性,缺乏独创性,让人读了感到很平淡,我曾经让学生扩写《狼》,续写《我的叔叔于勒》,改写《天净沙〃秋思》,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笔下流泻出让人惊叹的奇思妙想,一篇篇有着鲜活个性的文章带着学生的喜悦被创作出来。学生写想象类文章,臵身于无际的时空,幻想大胆的情节,巧设出人意料的结果,构建新奇的主题,在想象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
3.写读后感
一篇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教材中所选的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写读后感,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深入剖析思想内涵,寻求作品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读后感的写作要以原作为基础,把重点放在“感”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才能真正实现“读” 与“感”的有机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4.营造课内读写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在班级里营造写作氛围,这样,学生每天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受其熏陶,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作文氛围的营造绝对不是每天给学生布臵一篇作文。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我分阶段安排开展了“今日我演讲”、“故事讲坛”、“口头接力作文”、“格言鉴赏”、“诗歌朗诵”、“佳作推荐”等活动。学生在课下查阅书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彼此互相促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达到了以说促写的目的。
结合课文进行读写训练。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作文练习本,在学习一些课文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作文练习,比如课文里用了侧面描写,我就让学生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来表现一个人的某种性格或品质;一篇课文的题目很有新意,我就让学生依照着拟一个作文题目等等。学习《背影》一课时,欣赏到“车站送别”这一感人情节时,我让学生写一片断,写记忆中某一亲人和自己的一个难忘的瞬间。学生写出了真情,边读边流泪,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同学和老师,这应该是最有效的写作训练。
三、利用网络阅读教学进行写作训练
如今的这个时代,不让学生上网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网络时代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而读写又离不开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因此,多年来我们提倡学生多读多写并走向生活,的确是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的,而且这个特点至今仍然未变。但是,对语文教学而言,网络将带来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我们应该将这种“革命”融入新一轮语文教学的改革,使语文教学获得新的生命力。经过自己一番努力摸索和探究,终于如愿创建了自己的个人教学网站“读写吧”,通过这个网站,我开辟了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有效地优化了语文教学,通过网络进行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实践。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我们知道,当学生的作文变成了铅字发表
在报刊时,那种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可惜这种成功感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学享有,更多的学生习作不为人知,这部分学生的写作热情自然日趋减弱以致对写作产生反感。而网络发表的自由性,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欢乐。文章写完,无须老师推荐,即可与同学一起欣赏,一些同学还可以通过论坛发帖子或在博客上发表,则交流面更广。
“美文大家赏”就是我给学生推荐两到三篇名家名作或者精美时文,上传到我的网站上,在课堂上让学生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通过口头赏析与书面赏析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评论经我的审核通过就立刻在美文下面显示出来,这样,每个同学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赏析,还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赏析,彼此交流,共同分享。
“作文大家评”就是把班里几位学生的文章上传到网站上,让所有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有时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读、写、赏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是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需要,是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的教育途。在适合的教材和合适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开展好写作训练,对语文教学来说,大有裨益。
参考书目:
《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徐志辉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训练》王晓兰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思考》程一凡
第二篇: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训练效果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训练效果
小学以语文作业为例,几乎都是“抄写”、“听写”、“组词”、“作文”等几类老一套,很少有些专门、自主训练类型的作业。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得知,有80%以上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喜欢形式新颖、能激发思维的作业,而反对作业形式老一套。这就要求我们再设计练习时要从新的形式、新的题材、新的要求出发,尽力摆脱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习惯模式,使题目新颖、有趣,让学生愿意做,喜欢做。在保持基本题型的基础上,我们应以激发情趣为先导,可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剪一剪”、“唱一唱”、“演一演”、“扩一扩”、“变一变”、“做一做”等,对作业形式进行优化以提高训练的效果。
一、画一画
课堂上如果能结合讲读的内容让学生画上几笔,无疑是给学生增加了“兴奋剂”。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时可用图画去化解教学的难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像《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节,写海水显出种种色彩的景象及其原因,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之前可结合美术课,让学生画一幅海底地形简笔画,要求标明哪儿是“山崖”哪儿是“峡谷”,并看看“山崖”是否“高耸”,“峡谷”是否“低陷”;什么地方海水深,什么地方海水浅。再根据课文提示画出“深蓝、淡青、绿、浅绿、黄、杏黄”等色块,教学时进行交流,难点也就容易化解了。再如教学《詹天佑》“开凿隧道”一段,要求学生紧扣词句,在读懂的基础上,各画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和“中部凿进法”两幅简笔画,学生兴致高,在画中也能深切体会到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和高度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找一找
一是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找错别字,并记录下来,最后汇总,在一起“消灭”。二是在报刊、杂志、电视上找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寻找乱改成语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让每个小组把有损害成语这种不良现象的广告用语写在班级黑板报上:××服装,白衣(依)百顺;××白酒,饮(引)人入胜;××口服液,口蜜腹健(剑)。做这类作业,学生既掌握了一些常用字词,接触了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勤翻书报,勤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剪一剪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介绍我们祖国的名胜古迹的,如《长城》《颐和园》《黄山奇石》《秦兵马俑》《桂林山水》等等。课余让学生通过报刊、影视和网络搜集一些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剪辑、张贴在教室里,可以体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鉴赏水平。
四、唱一唱
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唱歌,而有些课文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特别是一些诗词,可以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给这些诗词配上乐,以“唱”代“背”,我想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演一演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情节完整,动作鲜明,易于表演。如《两小儿辩日》《再见了,亲人》《将相和》《西门豹》等。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让无声的文字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既增强了课文的艺术感染力,有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六、扩一扩
即教学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去阅读几篇与之有关的文章,无疑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可引导学生阅读《海鸟》《大海是什么颜色》和《珊瑚岛》;学习了《景阳冈》《草船借箭》可引导学生看古典四大名著;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鲁宾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可以引导学生去看古今中外名著。这样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七、变一变
即对作业内容或形式的改变,学生对单纯的动笔类作业,一般兴趣不大,但只要改变一下形式,让学生动动手,几个同学合作完成往往兴趣更大,效果更好。如学习《鲸》后,布置这样一道题:公园里刚接到国外友好城市赠送的一头小鲸,经科学鉴定,已能在公园的湖里生活。为了向游人开放,鲸湖里缺少一块鲸的介绍牌,你能设计吗?这道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巩固了所学的语文知识,丰富了想象力。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学习,基本上每册教材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如:《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世界》《轻叩诗歌的大门》《难忘的小学生活》等等,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编办手抄报,写写调查研究小报告,举办相关知识竞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这些有创新的作业,语文教学得以很好地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目的。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效果
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 彭上越
摘要:本文从《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技能训练方法,正确处理技能训练与生产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维修电工 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
现代工业生产日新月异,维修电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技能训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色。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技能训练在部分学校中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管理形式已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技能训练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问题。
一、充分认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技能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本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技巧,因此说技能训练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着重技能训练,采用科学的教学管理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一)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新型劳动者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要求劳动者不断地更新科学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劳动者需要不断地进行技能培训。
(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实际训练
技能训练为生产服务的特定性质决定了它必须着重于操作技能的训练。劳动者具备必要的文化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有利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但从“知”到“会”有个转化过程,关键是实际训练,通过实际训练,才能由不会操作到会操作,再到熟练操作,直到形成技能技巧。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出现听觉,视觉和感觉的疲劳,降低教学的效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给学生注入新鲜的血液,适合于年轻人的感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对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技能训练效果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手段,能把抽象变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如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电机和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内容,通过屏幕展示,只需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把原来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内容展示完毕,并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经过认真研究讨论,针对专业的特点选定了一批适合《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加上教师动手制作的一批多媒体课件,总共约20个学时,就能完成内容涉及安全用电、操作规程、操作工艺、电气照明、电工仪表、低压电器、变压器、电动机、电力拖动与机床电路等课题,使学生能较快地对《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二)实行模块化教学,讲练两相结合
技能训练是针对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其操作技能的正确性、科学性一般都有其理论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专业技术知识、工艺知识与技能训练分开上课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实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是适合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所谓模块教学,是指把操作技能与工艺课合并在一起,按知识结构分为几个模块,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讲授相关的工艺知识,或者是讲完某一工艺技术知识后,紧接着进行相关课题操作练习的教学方式。
在《维修电工》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讲练结合。电工设备和电工电路烦琐、复杂,只讲不练,会导致纸上谈兵,收效甚微。为此,在讲解理论时,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物或用实物简图代替实物,进行模拟技能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练习,然后互相讨论和分析,找出不正确的地方,并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给学生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时,边讲边让学生进行电路安装,并在教师指导下通电试验。当学生看到交流接触器动作情况及电动机转动方向后,其电路工作原理便一目了然。这样,既有利于技能训练操作与理论的相互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强化直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抽象的东西容易使人产生多种联想,不利于理解《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内容,因为维修电工要求准备无误,不得有半点马虎,错误的联想或者想象如果用在操作中,将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如《维修电工》中有许多如变压器、电动机及控制电器等实用电工的内容,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掌握其各部分的功能,是操作和使用的前提。在各种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应认真贯彻直观性的原则。首先,注意充分运用实物教学。将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介绍结构名称,形成表象。利用一些废旧设备、电器让学生进行拆卸、安装,接触其内部结构,并介绍其功能,讲解其工作原理。其次,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利用投影仪投影自制的结构示意图,并介绍其功能。将设备或电器在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状态制成幻灯片,正确运用多媒体将各个状态演示投影到屏幕上,加强工作原理的理解。如在讲解旋转磁场的产生时,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五个状态,将每一个状态分析讲解后,可将五个状态的幻灯片按工作顺序连续演示,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形象的认识,从而理解旋转磁场的原理。在教学中,还特别注意发挥微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直接安排到微机室内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边听讲边演示。
(四)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教给学生动手的方法,不教给学生动脑的方法,有如对学生“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维修电工》这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中,学生在获得维修电工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得考虑学生今后继续深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进一步钻研新技术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加强启发式教学,将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能技巧,让学生自主地在动手操作训练中慢慢体会。当发现学生做题的思路和操作错误时,教师不急于马上否定,更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思路上或做法上的辨析,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必要的时候让他们查找资料,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动手和动脑的习惯,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经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是深受用人单位的厚爱的。
三、正确处理技能训练与生产的关系 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设备的操作者,因此,技能训练要结合部分生产进行。学生参与相关产品生产,从事生产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认识到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并在这一实际操作现场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从而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制度的要求。但不能片面地认为技能训练就是从事产品生产,就是带领学生干活,为生产产品而教学,这样不但不利于指导教师实施教学任务,也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正确处理技能训练与生产的关系,应该以“教学促生产,以生产促教学”为指导思想,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提高。
以上,笔者就认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处理好技能训练与生产的关系三个方面,粗浅地谈了提高《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效果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瞿.电工实习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6:63-64.[2]戈登·德莱顿,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8.[3]潘淑.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第四篇:结合实际谈谈在学习中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结合实际谈谈在学习中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积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记忆是无处不在的。与同学相约,开心的出游,是我们宝贵而珍惜的事情,我们需要将这样美好的时光记载在内心的深处,记忆在大脑的深处,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与回忆。同样,即使是不开心的事情,比如做某件事情遇到挫折不能成功,我们也需要记忆下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要将经验总结出来为我所用,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这些,仅仅是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显示出了记忆对我们的重要功能。
除此之外,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学习之路上,记忆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究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成为一直以来人们探讨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来看,要想提高记忆的效果,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1.一天二十四小时,人所拥有的记忆能力是不一样的,并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差异。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自己最佳的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因此,要想增加自己的记忆效果,可以选择在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学习。2.多重复,多滚固。对于新的知识,如果只记忆了一边,只能形成短期记忆,过不了几天,所记忆的东西将全部忘光。要想形成长期的记忆,一定要对知识进行反复的滚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3.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所以,无论做任何事情,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一心一意,否则效率会大大降低。
4.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5.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第五篇:写作训练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以诗带写,以写悟诗 ——写作训练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关于古代诗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总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魅力,学习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同时,现在的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要么举笔难下,要么笔下空洞。不爱写,写不好,这种现象令人深思。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传统教学 诗词鉴赏 创新训练 引导学生 学习热情 作文训练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历来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育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增加古诗词比重,同时中考诗词鉴赏的考查得分率一直是最低的,可见古诗词教学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应占据极重的份量。
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采用了“整体朗读—逐句翻译—归纳主旨—背诵默写”的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局限了他们的想象力,磨灭了对经典文化的兴趣。使得他们只知摇头晃脑的背诵,却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采取了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将诗歌鉴赏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一节课上先花少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内容,本着“诗无达诂”的原则,只要大体明白写了什么即可。然后让学生截取诗句,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片段写作。
例如:景物描写(一年四季、高山平原、江河湖海„),《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们抓住春的特点,写植物、动物,突出一个“早”字。同时我提出要求,不局限于诗歌本身,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快,学生们习作中的内容就丰富起来了,出现了化冰的小河、天上的风筝,甚至爱美姑娘单薄的春装„这样的想象,让他们更关注生活,也更直观深刻的理解了诗句含义和作者的赏春爱春之情。同样,《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雁门太守行》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登岳阳楼》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都是很好的进行写作训练的素材。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心理描写片段、叙事片段、议论片段、抒情片段等方面的练习。例如: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由这些诗句可以引申出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心理等描写片段。又如《木兰诗》,可以截取部分内容或全篇进行叙事的写作训练。课本中可以拿来进行迁移训练的诗词不胜枚举,一般我都是由浅入深地提出要求,初一时先将景物描写与叙事片段练好,初二着重训练细节描写,初三更侧重于议论与抒情,循序渐进,效果不错。
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写作之门。它使学生学会像诗人词人那样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聪慧的耳朵去聆听,用细腻的内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从而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其次,它能够净化写作灵魂,引导学生走出虚假空洞的囹圄,对话真实的世界。再次,古诗词中的空白艺术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反过来,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并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审美感受,真正达到了鉴赏的效果。而且你会发现,不需要死记硬背,在你想象画面、组织语言、下笔落实的过程中,那些优美的、上口的诗句早已不知不觉的印在脑海中,化为自己宝贵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学习、写作中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以诗带写,以写悟诗,使语言库存量越来越丰富,使思维日渐开阔敏捷,在进行写作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诗歌鉴赏时有更自主的审美体验,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参考文献: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欣赏与写作实践初探》郎照征《文学教育(中)》 2011年06期
《论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对写作训练的促进作用》陆媛媛《苏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