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微型化课程

时间:2019-05-15 01:5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教学微型化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教学微型化课程》。

第一篇:作文教学微型化课程

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

2014年04月01日 10:48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9期 作者:邓彤/王荣生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3

中国现代写作课程自诞生之际就致力于建构一个序列化的课程体系。其间虽也曾出现过对序列化作某种反动的潮流(如20世纪20年代前后杜威、克伯屈思想进入中国后形成的以儿童为本位,强调学生活动,主张“做中学”的写作探索实践),但总体上看,序列化追求始终是写作课程的主流倾向。

究竟应如何看待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写作课程序列化的追求?一种以序列化、结构化为诉求的写作课程对于写作教学实践究竟产生怎样的效果?对这一课程取向的全面评估也许还需时日,但写作教学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已经说明了序列化写作课程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一、序列化写作课程取向之批判

自1922年邰爽秋首先提出“科学化的国文教授法”的设想后,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先驱便不断倡导语文科学化,“为促进学生的国文进步起见,国文教授有大大注重法则的必要;妄用点时髦话来说,就是国文教授的科学化。”[1]类似声音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90年代,张志公多次强调要建立具有“明确而合乎科学的序,以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渐深性,使教学做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语文课程体系。[2]朱作仁主张“作文训练应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的写作实践,使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过程。研究并建立作文训练的序列,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需要,是当今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大课题。”[3]吴立岗在《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方法浅析》一文中则勾勒了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完整序列。[4]

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写作课程已经基本建立起一套基于“三大文体”的写作知识系列。这套知识体系在当时“科学化、序列化、逻辑化”思路下不断完善,并结合当时引进的标准化测试,渐渐定型为一套具有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的严密的“双基”体系。这一时期的写作课程与教学研究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写作课程知识侧重主题、材料、结构等文章学层面的静态知识的介绍;第二,分解、重组写作课程内容试图体现某种逻辑序列;第三,很大程度上异化为应试作文教学,写作课程内容的主要元素基本等同于考场应试的写作技巧。

面对这样的写作课程范式,对照目前写作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追问:写作课程具备并且需要一个严密的逻辑序列吗?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课程史上研究者对“序列化”课程的反思。一般而言,课程的序列性大致有如下三层含义。

第一,一种教学时间的安排。写作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必然会有一个先后安排,这样的序列其实就是教学流程。这样的“序”其实只是时间安排的顺序,属于课时计划,而不是一种学科逻辑的序列。

第二,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在学习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理解A,就无法学习B”这样的顺序性。例如,在数学中,不会整数的加减法,就无法真正掌握乘除法,这样的系列顺序其实就是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但写作未必存在这样的系统性或者说写作知识的内在逻辑特征并不特别显著。英国伯恩斯坦从知识的“类别”与“框架”两个维度来分析课程的结构。他指出,数学学科之类的知识具有高度抽象化符号性质,学科知识之间彼此是闭锁的,需要靠一定的逻辑予以综合,这类学科可以称之为“收束型”学科;而社会学科一般以活动与经验为基础,学科内容彼此间是开放的,可以谓之“统整型”学科。不同类型的知识进入课程中之后,如果完全由教育者强制性授予,则该课程为“强度框架”起作用的课程,这类课程具有严格甄别学生学力的倾向;如果选择、组织知识较为自由宽松,则谓之“弱度框架”的课程,这类课程具有容许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倾向。[5]写作学科在总体上属于社会学领域,依据伯恩斯坦的分类,写作课属于“统整型”、“弱度框架”的课程,因此追求有严密逻辑序列的写作课程是不合宜的。写作学习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学生的写作学习不是零起点,通常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因此,写作课程如果有序列,那通常不是写作课程知识的序列而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需求的序列。

第三,课程的序列性还可表现为心理系统或顺序,是课程适应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体现。我国写作课程由于刻意追求写作知识的序列化,结果反而导致写作课程违背了学生写作心理的认知规律。例如,我国写作课程是按先学写记叙文、再学写说明文,最后学写议论文这一序列来组织的,初看这一课程序列似乎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其理据多为皮亚杰的研究:儿童思维按“表象思维—具体思维—形式思维”顺序发展)。然而,这一课程实际上恰恰违背了皮亚杰的基本原理。在皮亚杰看来,幼儿阶段的儿童只具有表象思维;进入学龄期的儿童(7~11岁)其思维水平就已经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了,已经能够运用认知运算进行逻辑思维;而11岁以上的儿童则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11岁时候的儿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能够融合表象思维、具体思维和形式思维这三种心智能力的学习者,学生的心智已经达到“合金”阶段,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各类思维活动。但是,我国写作课程为追求所谓的“序列化”和“系统化”,把原本具备各类智慧圆融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机械僵硬地切分为依次贯穿于三年的写作阶段:初一学习记叙文写作、初二学习说明文写作、初三学习议论文写作。[6]换言之,我国写作课程一直试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内反复让“合金式”的学生削足适履地去适应单一化的写作课程内容。这一课程设置大大落后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也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形成了直接冲突。美国写作课程在学习内容上的安排可资借鉴,兹以加利福尼亚州语文课程中有关写作的内容为例。[7]

这个写作课程计划并没有设计一个线性的序列分明的课程体系,而是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同时让学生学习若干种文体。学生在六年级就已经开始学习各类文体的核心内容,在七至十年级依然学习这些内容,不过增加一些更加具体的文体知识,学生在五、六年间始终不间断地反复学习运用这些知识。

追求写作课程的序列化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已有研究者开始质疑写作课程的序列化取向。章熊认为,虽然写作在技能方面是有序可循的,但是,这个序列却不是严密的逻辑序列。他认为写作知识主要属于程序性知识,很像武术中的散打而不像套路,管用却未必系统,写作课程单元内部可以有一定的联系却未必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8]

斯蒂芬·图尔明批判过人类的“系统性信仰”。他将人类的“系统性信仰”追溯到逻辑数学的连贯性原型——这种原型由数学形式抽象而来,如欧几里得几何学从几条公理推演出整个学科体系。图尔明认为:系统性假定是有害的,因为不仅没有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整体框架,即使局部框架的系统性这一假设也是无效的。与其将自然科学的内容看成一个严谨连贯的逻辑体系,不如把它看成一个概念的群体。他认为放弃在前在后的序列观点将会使我们放弃那些静态的分析„„从而只对课程给出一个更为历史的“电影片式”的描述。[9]

这种思想为课程编制者指出了一条新的路径,这一路径就是微型课程。

二、微型化:写作课程设计的可能的选择

自泰勒课程理论产生以来,学校课程开发进入一个科学化时代。其特征是课程开设时间较长,基本上以年为周期,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传统课程开发长期课程费时耗力;课程开发周期长,课程知识滞后,难以结合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由于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对教师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束缚,容易挤压教师授课的自由空间,打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这种背景下,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微型课程这一概念。[10]微型课程不根据学科知识以及逻辑体系来划分,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教师能力、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编定。

写作课程之所以需要引入微型课程概念,乃是因为在母语学习背景下,学生的写作学习不是零起点。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不是一个从无到有过程,而是一个从不太好到较好、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从广义知识论视角看,学生写作能力的不足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写作知识方面的缺失。对于母语学习者而言,这种缺失一般不是“全局结构”缺失而只是“局部功能”缺失。换言之,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困难通常都只是局部的“梗阻”而非全体的“坏死”。因此,写作课程的基本目标主要是“变构”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为学生重置一套知识结构。因此,如果真的有写作序列,那么该序列一定不是教师心中的构想,也不是写作知识的人为的排列组合;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序列一定只能存在于学生碰到的写作问题和困难中,存在于学生的写作行为中。教师只有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写作样本和学生的写作行为后,才能确定某一特定阶段中迫切要突破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确定合宜的写作知识。如此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需求的一种“生成性的课程”,也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我们认为,改善学生写作并不需要序列化的全面的写作知识,而只需要对学生写作中的一两处关键困难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就足以促进学生的写作学习。因此,如果能够诊断出学生的写作学习需求,学生的写作知识“变构”就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将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需求统称为写作学情。一般而言,对写作学情的了解相对容易。因为阅读的结果只存在于学生头脑里,教师难以了解,而写作的结果是有迹可寻的,学生的作文作为写作结果总可以非常直观地呈现在教师面前。按理说语文教师应该更加容易了解学生的写作学情。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阅读学情与写作学情的态度有着非常奇怪的反差:在阅读教学中,虽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内隐的,是碎片化的,张三与李四对文本的理解教师难以把握,也很难感觉到学生的阅读差异性,但教师总体上还是能相对有效地探测出学生的阅读学情;与之相对的是,虽然写作更容易让教师判断学生的不同,也更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来选择不同的内容与方法,但教师对写作学情的关注却远不如对阅读学情的关注。这一状况可能与写作课程知识化和序列化的课程取向有关,因为追求知识序列化的写作课程总体上是无视写作学情的。

根据微型课程理念,基于学生的写作实际困难并对学生写作文本进行恰当分析是建构写作课程的前提。有些学生写作水平已经很高,通常已经不需要教师教了,这时语文教师只需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写作环境,鼓励他们读书、写作、投稿,就足以切实提升其写作水平;而有些学生甚至还不通句读,这时教师就只能设法提高他们基本的文书能力(意即将个人思考的内容转写为文字的能力,如运用标点、字词、句子和修辞等能力);还有的学生遭遇的写作困难主要是缺乏相应的写作主题内容,这时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主题内容的生成策略即可。可见写作课程是最富有差异性的课程,是最需要差异化对待的课程。

写作课程建构的一个重大转向就是从关注写作知识的序列转为关注学生写作的困难。教师必须通过研究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写作样本来了解学生写作学习中所遭遇的实际困难并设法予以矫治。由于学生的写作困难通常只是局部的,又由于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注定无法毕其功于一役,所以,微型化的写作知识就成为改进学生写作状态的较为合适的选择。

鉴于此,微型写作课程应具备两大特征:第一,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微型化。微型写作课程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核心困难,选择核心知识,解决要害问题。由于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要受到时间与精力的种种制约,所以,写作课程知识必须高度简约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而过于宏大繁复的课程内容则可能使写作学习变成纯粹知识的学习。因此,建构一种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有操作性的微型写作课程就十分必要而迫切。

三、如何设计微型写作课程

微型课程以主题为基本教学单元,此处的单元概念有别于现行课程结构中的单元,它不是根据学科知识及逻辑体系来划分的,而是根据学生问题及需求来编订的。微型课程的价值可以借助目前在国际上流行的“教育超市”这一隐喻得到较好的阐释。该隐喻认为,学校所提供的各类课程,应该像超市中的商品一样,追求的是实用,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追求系统性与丰富性。

(一)写作课程目标的微型化

微型写作课程之“微”首先体现在目标的微化。微型写作课程目标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解决学生写作实际困难为最大诉求,而不求面面俱到传授写作课程知识。学生在写作中遭遇的关键性困难就成为微型写作课程的基本目标:多数学生在写作中普遍遇到的困难是微型写作课程的主导目标,少数学生所遭遇的主要困难则构成写作课程的分支目标。微型写作课程的主题总是来源于学生写作中的实际困难和常见不足。

如果教师期望通过教学指导“变构”学生的写作知识状况,就必须聚焦学生的写作关键问题,对学生的写作困难必须微化处理。一般而言,学生的写作问题不会太多,但即使有许多问题,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有些问题也不妨暂时搁置,这样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当下突出的问题或核心问题。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经常是含混芜杂的,总是夹杂着大量的枝节问题,甚至还经常与学生的写作优长交织在一起。写作指导如果发挥作用,就必须针对制约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一两处瓶颈问题实施有效干预。如果目标过大,可能难以把握;如果目标过杂,则可能模糊焦点。这就是目标微型化的基本理据。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必须在学生作文中仔细甄别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所在,要对问题进行微化处理,使得问题具体化、明晰化,最终形成指向具体明确的微型目标。许多优秀教师的写作教学都非常关注学生写作困难并据此设计自己的写作教学。于漪曾在三年教学中针对学生的50次写作学习进行了50次作文教学。她根据学生的作文状况,侧重进行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她分析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不但精细、周到,而且总能指明问题的关键。[11]管建刚则认为,作文教学最务实的做法就是认真批阅学生作文,依着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再指导或训练,那就是“作后讲评”。[12]可见,有效的写作教学通常都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问题展开的。

精准研判学生的写作问题是微型写作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确定微型写作课程目标的基本渠道是基于分析学生写作中的主要困难。确定微型写作课程目标基本方式则有如下几种:分析学生作品;同侪会诊学生写作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

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写作状况一般通过分析学生作品,偶或也有同行之间的会诊;但是,针对某一具体困难对学生进行系统访谈以求了解学情却较为少见。因为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很难说清自己的实际困难或问题症结所在。但是,学生虽然无法准确表达个人写作中的问题,教师却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学生所具体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写作的实然状态。这些了解可作为确定微型写作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比如,在如下一次话题写作练习中,学生出现不少问题,尤以偏离话题的现象为多:

生活中有许多未完成的状态,例如,大楼尚未竣工,比赛未到终点,学业尚未完成,事业尚未成就„„有人说,这种未完成状态令人备感压力;有人说,正因为未完成才有多种可能,才充满魅力„„请以“未完成状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在作文批阅中,教师发现将近有35%的学生在作文中都涉及“残缺美”。有教师对这一现象笼统称为“审题不当”或“偏题”,但在教学中教师发现类似的归因对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作用。因为单是“偏题”就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教师无法确定“偏题”的具体原因,就无法对学生问题加以具体化、微型化,自然就不可能对学生实施针对性干预。

教师在分析全班学生作文后发现了学生的思维偏差:既然“未完成”,就是“残缺”的,既然是“残缺”,则自然联想到“维纳斯”,学生据此得出结论:未完成状态其实是一种“残缺美”。但是,这些写作文本毕竟还无法反映学生的深层思维,为什么学生会的思维会从“未完成”径直跳跃到“残缺”呢?教师一时还无法从表面文字中了解学生“偏题”的真正原因,于是便与学生做了分析性访谈。在访谈了部分学生之后发现,学生的思维其实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学生径直将“未完成”理解为“完不成”,其思维流程如下:未完成—完不成—不完整—残缺—维纳斯—残缺美。学生将“未完成”理解成“完不成”其实已经偷换了概念。通过访谈,教师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写作中根本没有注意到“未完成”与“完不成”之间的根本区别,学生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将“未完成”直接与“完不成”画上了等号。而在这些学生其他作文中,也经常表露出类似的问题:他们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或词语,几乎不去认真思考其中细微却是关键性的差异,他们经常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词语而不去考量其含义是否一致。在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大量混淆概念、偷换概念的现象。学生的思维经常在许多相似概念之间不断滑移,这导致其讨论问题经常越界,最后越滑越远。经过这一番分析,教师诊断出学生屡屡发生偏题的主要原因是“混淆相似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确定如下微型写作目标:通过辨析相似概念的异同点来澄清概念含义从而防止写作主旨的偏移。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辨析相似概念,揭示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厘清模糊认识,达到准确定位、阐明道理的目的。当写作目标从笼而统之的“偏题”现象具体明确到“辨析相似概念”阶段时,目标就得到聚焦,变得微型化,也更加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了。此时,教师完全不必因为学生写作存在偏题现象就向学生全面介绍关于审题的系统知识,只需要在学生“偏题”的关键点上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点穴”式干预即可。

毋庸讳言,目前我们对导致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的分析研究还很不够。教师的写作教学指导通常不是基于学生的写作困难,而是将写作学或文章学理论直接搬运到写作课程与教学之中,或者是呈现一组范文让学生不明就里地盲目仿作,这些完全脱离学生写作学情的写作课程注定无法满足学生写作学习的需求。当然,也有教师能够关注写作学情,但由于缺乏写作学情意识并且也缺乏写作学情分析工具,因此教师经常低估、高估或错估写作学情的现象并不少见。

根据写作教学实际情况看,研制出合适的写作学情分析工具可能是微型写作课程设计的先决条件之一,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不足。

(二)写作课程内容的微化

写作课程内容兼有“大空间”与“小世界”两种属性:一方面,随着写作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写作课程内容在不断递增,这使得写作课程越来越成为难以掌握的巨大知识空间(大空间);另一方面,每位写作学习者在实际写作中所能够有效应用的写作知识资源只是一个有限的小世界。在广大的知识空间与实际运用的小世界之间,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联通,否则,诸多写作知识资源对学习者而言就如同信息的汪洋大海,最后会淹没写作者。从实际需求来看,那些游离于学习系统之外的,没有与学习者需求相联结的课程资源通常是缺乏实用价值的。因此,提升学习资源实用性就必须与特定的学习者需求相捆绑,从而把学习资源和学习者联结起来,实现易沟通、自组织、可持续的“小世界效应”。[13]这就是写作课程内容微化处理的基本理据。

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表现在如下层面:他在明确学生的写作困难之后,能够确定解决这一困难的合宜的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明确的知识和具体的例子,借此教师可以创生诸多有效的写作课程内容。参照目前微型学习研究的成果,写作课程微型内容的开发大致有如下基本路径:直接利用或改造己有资源;分解或抽取巨型内容;由统一了消费者和生产者身份的特别角色创建生成。[14]具体阐释如下。

1.直接利用或改造已有资源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直接从现有的写作课程内容中选取与所确定的微型目标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已有的写作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知识可以直接利用或略加改造后作为微型写作课程内容。例如,针对学生写作经常出现中心散漫芜杂这一问题,有的写作教材提供的知识就非常有效,可以直接移用。[15]

“一字立骨法”——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句连接文章所有的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具体可分为“以事物本质为特征”为“立骨”之字、“以事物表现特征为特征”为“立骨”之字、“以事物某种共同点为特征”为“立骨”之字。

“一句经纬法”——以诗歌、炼句经纬全篇,以人物话语经纬全篇,以概括性句子经纬全篇。

2.分解或抽取巨型内容

传统写作课程中存在许多宏大的知识,这些知识由于过于宏大,在教学中难以运用,或者由于课程内容杂多,反而淹没了真正有效的写作知识。如能将这些知识加以分解或从中抽取出微型化的知识,对于写作教学指导将产生非常有效的作用。

在写作课程中,类似的“分解”思维屡见不鲜。例如,曾经让许多学生获益的“过程写作法”,其主要特征就是将学生的写作行为分解为可管理、可操作的几个部分:预写作、起草、修改、校订和发表。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如修改环节,如果笼统要求学生修改,就使得写作教学大而无当;只有对修改这一宏大知识进行微化处理,从中分解出较为重要的微型内容,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修改。为什么我国写作修改教学多集中于“错别字病句”等错误的修改?这其实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写作修改微型化”的必要性。因为,在作文中,“错别字病句”这些错误是具体明确的,是微型化的,是可以一个个予以准确解决的。只是由于这些问题并非写作关键性问题,所以虽然较为微型化却不能解决关键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写作课程中真正合宜的“微型修改课程”尚未建构,教师在教学中就只有被迫让学生进行这些较为细节的修改。如果教师能够就“论点和论据、首尾与呼应、段落衔接”等较高层级上的一两处错误指导学生修改,则其修改效果一定会显著增加。

3.由统一了消费者和生产者身份的特别角色创建生成

这是微型写作课程的最大特点所在。微型写作课程主要是基于学生写作实际问题确定课程目标,基于课程编制者的实际水准确定课程内容。当前课程开发越来越强调“使用者开发”,微型写作课程就是融合了课程消费者与课程生产者这两大要素之后的产物。

例如,学生在进行空间描写时经常出现描写混乱等问题,教师经过分析发现,学生在描写空间事物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作者必须“把同时感受到的事物(空间)分先后(时间)组成线性表达程序”,但是,线性的表达往往不易“使读者在头脑中重现空间位置”,正是由于这一矛盾造成了空间描写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写作困难呢?目前的写作课程并没有提供必要的知识。作为写作教师,章熊受“参照物”理论启发创生了恰当描写空间事物的微型知识内容:以某一空间中的某一物体为参照物,围绕这一参照物按一定顺序描绘周围事物,从而将立体空间事物转化为便于进行线性描写的事物。经过教学验证,这样的知识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空间描写次序混乱的现象。这一知识的消费者是教师,生产者也是教师,是一种真正的微型写作行动研究。

总之,“微型化”适应了写作课程作为能力课程的基本特点。微型写作课程目标单纯,内容明确,环节清晰,非常便于课堂教学、活动、检测、反馈。

(三)写作教学支架的微化

我国中学写作教学课堂上一般有写前指导,也有写后讲评,但在最为关键的写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却经常缺失。在微型写作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扮演课程设计者、课程内容呈现者和写作学习帮助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必须根据写作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为学生的写作学习创建“有援”的学习环境。

“支架”一词是以建筑工程中使用的脚手架作类比,用来描述促进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学习的工具。支架理论认为,儿童能力的成熟是不同步的,那些还没有成熟的能力不能参与问题解决,因而教师提供的支架有助于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认知活动均需消耗认知资源,若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总量超过个体所具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引起认知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认知超载。写作学习显然是一种复杂认知活动,其中包含众多认知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会超出个体所拥有的认知资源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写作困难,很可能与高认知负荷密切相关。[16]而微化处理写作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并相机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其实质就是能够帮助学生降低认知负荷,以便集中精力关注有限的目标,从而有利于写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微型写作课程在设计支架时,需要在研判写作学情的基础上,分拣出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课程目标,而对于在学生写作学习起重要作用但却不是目前课程目标的学习障碍,则通过设计支架帮助学生迅速过渡,避免学生在次要问题上过分耗费认知资源而妨碍主要目标的实现。设计支架的方式很多。目前,一般将学习支架分为三类:第一,接收支架——帮助学生收集写作内容(概念图、词汇表、时间线);第二,转换支架——帮助学生将所获得的内容加以转化(抽象、比较、改写、重组、修正等);第三,产品支架——帮助学生将所理解所创造的内容顺利表现(大纲、报告、示意图等)。[17]教师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一作为课堂教学支架。

第二篇:微带天线的微型化和宽频化设计研究

微带天线的微型化和宽频化设计研究

摘 要:介绍了微带天线的涵义与特点,阐述了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带天线的微型化和宽频化优化设计,并探讨了微带无线的参数影响。

关键词:微带天线;微型化;宽频化前言

我国通讯行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而在与之相关的无线设备中,天线以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得到我们逐渐的重视。当天线用于接收装置时,其能够有效地获取空间里相应的电磁波能量,同时把这些能量通过一定的装置转换成时变电流。而当天线用于发射装置时,其能够把时变电流又转换成电磁波,进而向空间发射。所以,天线对于通讯系统来说,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现阶段,各个领域内均开始逐步的应用无线通讯技术,而且不同领域所涉及的相关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天线装置对于自身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应可以进行多频段的通讯,并满足多类型的标准要求。微带天线的涵义

所谓的微带天线指的是将导体薄片置于相应的介质基片之上,同时基片应包含有相应的导体接地板。微带天线是通过微带线构造来完成馈电作业。相应的电磁波信号能够在贴片以及接电板间形成相应的电磁场,然后经由贴片和接地板之间所存在的空隙完成对外的信号辐射。所以,我们有时也将其看成是缝隙型馈电模式。同时,基片一般情况下其厚度远小于其所发射的波长值,所以微带天线被归类为一维小型的天线类型。微带天线的特点和不足

微带天线目前在我国的多个行业中均已被大量的使用,尤其是我国的飞行器制造与便携装置领域里。和一般的微波天线比较,其自身具有相对多的参数,并且能够被设计成各种的外观与大小。

但是,微带天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表现如下:

(1)自身的带宽有限,目前也研究了很多的修订技术。

(2)具有相对大的损耗,导致自身的工作效率不高,尤其是行波微带天线,其存在着相对大的损耗问题。

(3)单独的微带天线不具备较大的功率。

(4)微带天线所采用的基片材料会对其性能有很大的作用,受到相关技术以及工艺的约束,在大批的基片制造过程中,其不能保持很好的均匀性以及一致性,从而制约了微带天线的性能充分发挥。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4.1 传输线模型

传输线模型相对来说非常的简便,同时也较为适用于工程领域中。在此模型中,把贴片微带天线当作沿着横向排列的、无差异性的传输线谐振器,而且信号的辐射主要通过开路端位置处的边缘场来完成。在此模型中所涉及的相关方法相对简便,也无需太大的计算量,同时具有很好的直观性。

不过采用这种模型其自身依然存在一些缺点:

(1)仅可使用在矩形微带天线中,如果换做其他的形状就无法正常的应用。

(2)由于此模型属一维构造,所以,如果馈电所在的点位于波垂直改变的方位时,其阻抗是一定的。

基于以上的不足,相关人员也进行不断的优化,例如引进了部分波分析的理论等,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4.2 空腔模型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学者Y.T.Lo等人构建了空腔模型,并得到了逐步的发展。此模型是在薄微带天线的相关设想基础之上,把贴片以及接地板所形成的空隙当成为周围是磁壁,而上部和下部是电壁的一种谐振空腔。这种模型拥有更为广阔的使用前景,同时将高次膜引入其中,使得计算出的阻抗线也变得更加的准确,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计算工作量,更加符合工程应用的实际要求。不过,此模型依然要做一定的修订,才可以获取相对精准的数据与架构。在此模型中,我们将腔的内场看成二维的构造,如果所采取的基片相对较薄时,此模型还是适宜的。不过要是采取的基片相对较厚时,就会有较大的误差存在。此模型在大多的条件下是能够使用的,不过如果涉及到毫米的波段则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再做分析。

4.3 全波模型

不管传输线模型或者空腔模型均未将和基片垂直方位中所发生的一些变化纳入其中,如果说使用的基片相对厚度不大,那么所采用的简化模带来的相对误差就较小。不过,如果其厚度到某一程度之后,那么简化模型所呈现的结果相对误差就会较大,而全波模型则和上上述的模型所采用的理论依据有所差异,其研究相对开放的空间结构。所以,所涉及的基础依据较为精准与严格。全波模型具有更加精准、整体以及适用面广的特点。但是,全波模型所涉及的技算量相对较大,也较为复杂。微带天线的微型化和宽频化优化设计

5.1 结构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以以往的方形微带贴片作为基础,在其相应的非辐射边上进行相应的开缝处理,让其TM11以及TM02这两种模式所拥有的谐振频率逐步的一致,使得其自身的宽带得以有效地扩展。并且,在其接地板的位置设置相应的“十字缝”,让电流经由此原件时的路径有所延伸,进而提高了元件的等效电长度,达到节约微带天线空间占有量的目的。其改造之后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基片的型号为FR-4,尺寸大小为La=35.0mm,厚度大小为X=1.6mm,贴片的尺寸是L=24.0mm,所涉及到缝宽度值为S=0.53mm,长度值为d=21.30mm,相应的馈电点分别是X=4.3mm以及Y=9.0mm。在对优化之后的微的微带无线进行仿真模拟,可得出其SII图,如图2所示。

在上图中我们能得到,此微带天线具有的中心频率是2.2GHz,所具有的绝对带宽只是150MHz,相对带宽值是6.8%。并且,对优化后的微带无线天线进行增益频率的测试,发现其所涉及的增益相对要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所使用的基片为损耗性质的。将优化之后的微带天线与优化之前的微带天线进行仿真对比,可以发现:传统微带天线所采用的贴片尺寸大小为L=31.3mm,其相对带宽是2.1%。就占用空间来说,其尺寸面积就节约了41%以上的空间,而且带宽也较之前的扩大了3倍以上。

5.2 微带无线的参数影响分析

5.2.1 缝长参数的影响分析

在仿真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缝长进行模拟实验。经过实验得出:再开缝程度不断减小过程中,其谐振频率均向高频化的趋势偏移。在进行多个缝长的模拟之后,得出大缝长为21.30mm时,所得到的效果较好。

5.2.2 馈电点位置的影响分析

在假定馈电点位置坐标Y值固定的前提下,对其对应X值进行仿真模拟。得出:馈电点在不同的位置处,会对天线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并得出当X值为4.3mm时,其频率可以得到最佳的匹配效果。结语

目前,无线通讯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而在其进行数据输送的过程中,天线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微带天线具有相对小的成本投入,同时拥有丰富的功能性,也能够和电路集成生产。因此,被逐步的应用在卫星通讯、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对微带无线进行微型化及宽频华的优化研究,可以更大程度上改善其具有的功能及实用性,也定会使其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第三篇:课程教学要求

“计算机专业指南”课程教学要求

(06秋试行方案)中央电大理工部 2006年9月20日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

计算机专业指南(专科)是电大开放教育新推出的两个计算机专科专业,即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中的统设必修课程,整个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2.课程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课程,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岗位要求与就业前景能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与把握,以便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个人的学习计划;同时,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能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二、课程主要内容

1.课程主要内容

(一)专业概况介绍(必修环节)6学时

1.了解计算机专科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内容;

2.了解专业与专业方向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发展前景;

目的:明确学习任务,确定个人学习计划。

(二)计算机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6学时

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必修环节)

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选修)

3.计算机技术前沿介绍;(选修)

目的:认识专业,了解技术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6学时

1.信息时代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教育;

2.科学大师成功之路与企业创新发展

2.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练习(收集,组织整理,表达);

目的:加强职业素质和科学素养教育,学会团队协作,学会做人。

2.课程授课形式与特点

开放的课程教学方式

采用教授专题讲座,结合学生自学,小组专题讨论和提交学习心得报告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信息收集、组织整理与表达方面的能力。要做好“讲座+自学+讨论+报告”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文件夹学习,留下学习轨迹。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将老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起来,营造出老师引导学习,学生积极参予,师生互动的生动局面。

教学特点

课程教学采用网络和面授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以教学内容实用化,学生发展个性化为原则,(1)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结合本人的工作和学习背景,自身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相关讲座的学习;(2)鼓励学生参予和积极思考,强调同学间的协作;(3)在教学中结合讲座和自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专题报告,加强师生间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基本信息技术技能。

三、教学组织和实施要求

第一部分专业概况介绍(必修)

目标: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完成个人学习规划

1.教学内容

(1)专业概况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方案(必)

(3)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方案(必)

(4)专业前景介绍和就业岗位分析、相关证书介绍

(5)专业的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

(6)骨干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课程内容介绍与学习引导

有条件的也可结合专业与方向,请专业人士介绍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学生到岗位参观,进行认识实习。

2.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增强对专业的认识,结合自身特点,提交一个学习计划,规划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

个人专业学习计划必须上交电子版和文字稿轨迹

(专业认识,岗位能力要求调查,课程学习安排)

3.教学实施要求

各省校结合当地开设的专业或方向,组织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和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个人专业学习计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部分计算机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1.教学内容(采用讲座形式)

建议的讲座内容

(1)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必修);

(2)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

(3)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4)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

(5)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6)多媒体技术及其发展;

(7)机器人技术与发展;

(8)工业控制中的计算机;

(9)教育、卫生、企业、军事、农业等的计算机应用与发展。

此外,还可举办一些有关信息技术原理、实践和就业问题方面的讲座,如: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的组织开发流程;创建企业应用的关键;创建支持Web的应用;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IT的战略作用、制造自动化和控制;信息技术中的技术难题:如安全性、可靠性、隐私、道德规范、数字盗版等等。

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学生在必须至少选择参加2个专题讲座的学习,并完成1个学习结合个人工作和兴趣偏好的学习心得报告。

3.实施要求

省校根据当地条件和开办专业情况,组织进行技术专题讲座。要不少于3个专题报告上网。

中央电大将汇集优秀的课件讲座,在省级电大系统内共享,以充分发挥好电大系统的人才和资源优势。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目的:加强职业素质和科学素养教育,学会团队协作,学会做人。

这部分内容将以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

1.教学内容(建议)

(1)信息社会中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必)

(2)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利还是弊

(3)从计算机领域大师的成长之路所想到的(4)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是否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

(5)信息时代该如何学习

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每个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专题,至少选择1个专题。建立若干学习小组,在班上或网络上开展讨论,并完成专题报告上交。

3.实施要求

省校结合情况组织相关的讨论性专题报告会,在网上和在网下开论坛。要给学生提供3个或3个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可以提供有素材和网络资源。

学生按照3-5人一组形式分组,完成该专题的策划,资料收集,组织整理,表达演示与辩论报告。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上网,在网络上交流,搜集素材,参加专题讨论。也可以结合辩论的题目组织教学进行。组织辩论的题目建议:论述“计算机与人类”、“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应用及其影响”、“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等问题,提供正反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学会上网学习。鼓励学生上网参加交流和讨论,鼓励加强师生间互动,也积极欢迎师生到中央电大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交流,教师把好的教学设计分享。中央电大课程平台上将开辟专栏,选登师生的优秀设计和报告,形成课程的系统交流空间,做好教学相长。

四、课程成绩与考核方式

成绩通过学生必须完成:

1个个人专业学习计划(要适合自己,25%)

1个对所听或上网学习的技术讲座的心得体会(要有结合个人工作和兴趣的认识,40%)

1份小组讨论报告(小组活动,讨论的情况,对问题的认识和想法,35%)

学生学习结束,要及时提交这三个报告,以上三个报告全交齐通过考核。完成报告的质量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质量,决定成绩的高低。

成绩采用:优、良、中、合格(交齐3份报告)、不合格(没有交齐报告)。

注:小组讨论报告成绩为全组成员的成绩,要求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协作完成报告的策划,资料收集整理,报告演示。小组报告的最后成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评判。

五.推荐阅读的有关计算机发展的资料

1.《ACM图灵奖――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吴鹤龄、崔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IEEE计算机先驱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发明史》崔林、吴鹤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硅谷时代――创造计算机生命的英雄》方兴东中国友谊出版社 1999

4.《激动人心:电脑史话》赵奂辉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5.《电脑史话》叶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央电大也将在电大在线的课程学习的平台上及时提供一些学习辅导资料

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崔林

电话:010-66490690

Mail: cuilin@crtvu.edu.cn

第四篇: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1

作为一名应物专业的大三学生,我个人认为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已度过的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是专业基础课。而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也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对于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应用物理专业偏向光通信光电等方面。因此这个课程设计对我们的学习乃至工作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课堂上我们无法学到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当然也因为种种的原因,导致我们的实践实习机会也很少。所以,当听到我们将有此次课程设计时,我的心情充满期待,期待这个不一样的体验。为了做好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组提前翻阅了很多资料并且把实验指导书看了多遍。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我们决定用单根光线实现本地A、B两电话通话。也许是因为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以至于在实验中碰到很多次壁。

当我们第一次面对那台小小的实验箱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如此小的一个产品竟然可以完成那么复杂的线路。我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我们在老师解说之下明白了实验仪器上各个部分的作用,随后我们按照指导书仔细认真的完成了第一个A、B之间的单向通话。我们把在实验箱上接好的线路送给老师检查时,老师一眼就发现我们的错误并让我们自己寻找错误的点。我们因为不够熟悉每一条线路的功能,因此检查了很久仍无法发现错误。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改正了错误并且明白了A、B之间通话的过程和原理。当电话接通并能听到声音的那一刹那,我们都兴奋不已,信心倍增。我们5个同学都争相感受实验的成果。随后我们又做了一个A、B之间双纤双工通话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结果很成功。我们又开始准备完成最后的压轴:课程设计。我们设计的题目是时分复用单纤双向传输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曾经因为实践经验的'缺乏失落过,也曾经因为差一点成功而热情高涨。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

我们做的课程设计与建筑家和艺术家的设计是不同的。他们可以尽情的翱翔在幻想的世界里设计出自己的作品。但是我们却好比工程师,一切是想法必须有据可依,有理可导。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都只能是幻想,永远成不了设计。

虽然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很多的知识都是边学边用,但也因此巩固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我学到了很所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了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确实很辛苦,但苦中仍有乐,和团队人员一起工作的时光,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三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几天的课程设计,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

对我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让我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永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人生就像在爬山,一座山峰的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你。虽然挫折是一所人人都不愿意上的大学,但从那里毕业的都是强者。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课程设计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课程教学设计2

一、单元主题: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二、综合实践活动或学科研究性学习:

1、绘制思维导图。

2、研究性学习

活动一主题:假如你是一位黑奴贸易的受害者,请写出你的悲惨经历,表达对奴隶贩子的控诉。

活动二主题:以玻利瓦尔、章西女王为例,介绍其主要事迹,并谈感受。

整合设计说明

一、学情分析

我校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特别是本单元中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等,学生接触不多更是陌生和好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同时尽量设计场景,增加学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讲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和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进行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以及殖民地人民进行的抗争部分史实。

第16课《血腥的资本积累》是理解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本课主要通过“罪恶的‘三角贸易’”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两部分内容揭露了自17世纪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所进行的血腥肮脏的原始资本积累的历史。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虽然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但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巨额的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第17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介绍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工业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时期,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代表的民族解放斗争。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重难点,教师设计了两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即活动一:假如你是一位黑奴贸易的受害者,请写出你的悲惨经历,表达对奴隶贩子的控诉。教材从3各方面叙述了罪恶的三角贸易:一是罪恶的奴隶贸易的背景,二是三角贸易的简单经过,三是奴隶贸易给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影响。教师可连环设问,层层递进,最后引导学生揭示奴隶贸易的本质就是血腥的资本积累。活动二:以玻利瓦尔、章西女王为例,介绍其主要事迹,并谈感受。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从学习了解历史人物基本知识入手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需要2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血腥的资本积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一位黑奴贸易的受害者,请写出你的悲惨经历,表达对奴隶贩子的控诉。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两种资本原始积累方式,黑奴贸易和殖民掠夺。他们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是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第二课时:《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介绍了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的抗英斗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二:以玻利瓦尔、章西女王为例,介绍其主要事迹,并谈感受。通过对历史人物主要活动的了解来把握拉丁美洲和亚洲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基本线索,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学会正确评价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课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程教学设计4

一.教学定位:

表面化学是应用化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表面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在学完物理化学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对表面现象的理论及方法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表面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绪论(1学时)

介绍为什么开设本门课程,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怎样学好本课程的有关要求;考核办法。

第一章:界面现象的热力学基础(7学时)

1.1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1.2 弯曲界面曲率与表面张力关系

1.3 润湿和铺展

本章重点:比表面Gibbs函数和表面张力定义、物理意义及应用,弯曲界面曲率与表面张力关系,Laplace公式的导出及应用。润湿作用的类型及判据,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本章难点:表面张力作为有向量的描述,高能固体表面的自憎现象。

第二章:固体表面对气体吸附的规律(8学时*)

2.1 固体的`表面的特点

2.2 固体对气体的吸附作用

2.3 吸附等温方程式

2.4 固体-气体界面吸附的影响因素

2.5 多孔性固体的吸附与凝聚

本章重点:固体表面的特征与结构,吸附理论及应用,多孔性固体的吸附与凝聚。

本章难点:滞后圈与孔的结构。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及应用(10学时*)

3.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及类型

3.2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3.3 胶束理论

3.4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

3.5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应用

本章重点: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基本作用、典型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本章难点:表面活性剂降低低表面张力的效率、能力与其结构的关系。

第四章:乳状液及其应用(12学时*)

4.1 概述

4.2 乳状液的制备和物理性质

4.3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稀释法,染色法,电导法。

4.4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4.5 乳化剂的选择

4.6 乳状液的变型和破乳

4.7 微乳状液

4.8 乳状液的应用

本章重点:乳状液的稳定性及乳化剂的选择、微乳状液,乳状液形成及稳定性、HLB值、PIT值、微乳状液。

本章难点:乳状液的稳定性。

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物理化学中的基础热力学知识处理表面问题,建立表面科学理论体系;应将表面科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举一些例子,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从界面观点分析和解释表面现象;为了使学生较好地跟上教师思维,课堂上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起思考。

课程教学设计5

在任务的设计上,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解决同一个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开拓的意识。在学生学习确实遇到困难时,我及时为学生搭起解决问题的“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给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在学生完成规定任务或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努力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在本课难点“修改边框属性”上,让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够,而且没有太深入的讲解,如果再花些少时间讲解里面的内容,可以为后面几节课打下基础。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我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提示来自学,鼓励学生合作探究,相互帮助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很多问题都能通过自学或讨论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特定氛围中所面临具体困惑,这能激发学生想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创设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投入到课堂中来,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课程教学设计6

1、背景

20xx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中提出在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获取知识和技术,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从这一描述中可以看出,新《大纲》强调以媒体为辅助的任务式教学模式,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尽可能多的英语信息,便出现了消极灌输知识的现象,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真正的培养起来,综合英语课程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未能够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被抹杀了。

自20xx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自20xx年以来,全国高职教育领域已经建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网络视频课程。但是因为视频时间较长,难以保证学生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度注意力,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这些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也不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迅速步入“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名词早已深入人心。在教育领域,“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在中小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微课”概念最初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信息技术中心胡铁生老师提出,并在佛山市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进行尝试建设(简称“佛山模式”)。如今,全国高校纷纷加入到“微课”建设与推广的行列中,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这也有力推动了国内“微课”教育资源建设的步伐。

2、调研目的和意义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比较大,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要求,特别是接受能力差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课堂所学知识非常有限。但是成功的微课程一旦制作成功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广大师生获益。课前学生可以在家或者宿舍观看视频自学,课内教师针对学生看视频后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并且能够针对学生的预习和课堂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更强。同时,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一对一的指导这些形式使得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比以前更多,这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而且,微课程实际上是把课内学习延伸到了课外,所以微课程的设计成了关键。微视频不是课件,是比预习更有深度的学习,其效果不亚于原本教师课堂上讲授知识的质量。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就一定能掌握所学知识或者技能,除此之外还能收获学习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这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微课程视频不仅是可以永久保存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的资源,教师通过观看他人的微课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好的学校、优秀教师的微课程是师资培训的好教材,而且加上网络便捷的传播手段,很容易宣传推广。

3、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微课视角下综合英语课程项目化建设的设计研究及应用,旨在根据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以课程大纲为依据,确定综合英语课程项目化建设的模块并构建综合英语知识体系;以构建知识体系为依据,结合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科学组织设计许多不同的教学单元,构建单元教学体系并设置教学任务单和学生学习任务单;根据教学任务单制作微课视频,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学习任务单布置任务并设置考核评分标准。

4、综合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微课设计及应用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应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训练,结合教学实际完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微课项目化教学优势。总结高职综合英语项目化课程微课教学经验,在课程微课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可以自制微课,依托共享资源,学生参与资源建设等多种方式实现。

通过调研发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对专业相关工作有很高的意愿,对毕业生回访验证具备良好英语能力适应作环境。建立微课资源平台要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微课在线等国内优秀资源平台。与企业合作启用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积累海量资源,从专业资源库和共享名师名课中搜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微课资源,不断学习中搭建特色微课资源平台。教师可以在校内实训中心拍摄或通过图片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制作微课,对课程教学场景模拟再现展示英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在微课资源平台上为学生提供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微课具有运作简便、空间随意等优势,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很多课程彰显其神奇魔力,要有序把微课教学嵌入高职综合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将微课应用于课前自学、课后巩固等环节。课前教师登录微课资源平台发布项目任务,通过微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工作场景。课堂中微课承担任务导入,或工作过程演示、或答疑解惑等不同任务。教师通过微课资源音视频、PPT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采用情景模拟等不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工作模拟中熟悉英语课程知识。课后师生同微课资源平台及时反馈交流实践成果,强化学生体验经历。

课程教学设计7

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xx年9月前所使用《信息技术》初中课本是依据20xx年教育总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20xx年9月后所使用的新的教材是依据20xx年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组织编写的,不管是哪一本教材,都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生这门学科时更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型的学习研究环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要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各项任务。于是我们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方案。

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更多的是指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通过活动设计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活动设计在于与生活实际应用相联系,不管是其抛出的问题还是解决的问题都要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生活,让此课程的教学能完全穿插到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充分体现课程的融合性教学。

从20xx年年底这个课题提出后至此已经将近二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二年的时间中本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通过实验法、调查法、抛锚法、总结法进行实验研究,将初一初二教材中的知识点化为各个情境活动来教学,与普通教法比较效果,进行总结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研究过程我们把一些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情境活动教学知识点,在不断的尝试中选择比较好的情境活动进行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总结如下:

一、设计活动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电子报刊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Word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我先发同学看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再让学生上网自己去看一下,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素材,然后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将有闪光点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演示给大家看,并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讲评,接着大家一起再试一试。几次下来,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冲破束缚,制作出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敢于创新。例如,在我校的“艺术节”活动中为各种比赛设计海报;制作班级课程表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

二、设计活动应以学以致用为基础,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我们教师在掌握知识的要点后就要着手与设计一个可行而又使学生乐学的活动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得学并学得更好。例如:在教鼠标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时通过动画“鼠标的一天”形象的演示鼠标的操作并通过让学生用“画笔”设计明信片,送给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此教学实验中有二名学生设计的家乡的图片在全国的电脑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制作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本班的秋游相册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二)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形成一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有的学生们在节日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精彩的贺卡,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的新方式。在学习了Word后,我设计一个小报制作的活动,主题由学生来定,许多学生高兴地制作自己喜欢的小报,在制作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计算的操作能力加强了,还难过互评提高了审美力。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

三、活动设计中设计好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活动“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活动,此活动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针对知识点的多少有时要分成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的活动是设计自己的一份小报,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整个学习完成时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但本章有以下多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4.自选图形、艺术字、文体框的使用;5.Word的表格功能。于是我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又分成不同的小任务活动方式来组织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在活动中尽量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活动是:运用这三者设计一个母亲节的礼物一张母亲节的贺卡,有些同学在卡上写下了对母亲的爱。由于学生学这个内容时刚好是母亲节前的一个星期,同学们在教师的提醒下很高兴有这样一份礼物给自己的母亲,在做好后让同学们发到学校的论坛上或发邮件给自己的母亲来送出礼物,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对象的使用方法。

(二)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有层次,要注意渗透方法

活动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制作秋游相册”一课时,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基本任务与选做任务。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多张幻灯片,在首页中起上标题,在后面的页面中放入秋游的照片;选做任务是:让学生试着做上些效果。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将照片经过了处理放上去,有圆形的等不同形状的,其中还配上了欢快的音乐,作品非常有创意。

(三)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国外将这种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例如,在教“上网收集信息”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苏州园林”课文引入,设计的活动是:“依照书上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从网上收集信息,然后利用Word组合成一篇图文并茂的介绍性的文稿来一下介绍著名的苏州园林,也可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

四、活动设计要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一节课开始时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求新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自己组装一台电脑吗?你能把你对家乡的印象“放入”计算机里吗?你能用计算机制作一份礼物给你的母亲送上一份惊喜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适当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在活动设计中适当地采用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吃苹果这种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死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软件的选择必须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和学习的功能,同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三)课外活动中设计活动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如我们去年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正反方的辩论活动,一组是电脑的好处,一组是电脑的坏处,让学生通过收集材料,组织成电子作品表现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画图与电子刊物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答辩,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正在组织开展机器人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本来不喜欢程序的同学慢慢的对程序也充满了兴趣。学生参加了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机器人等比赛,成绩突出。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五、活动中要求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我们的活动设计中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通常我们的活动中分成不同的小组大家协作完成任务。如在“小报制作”时,要让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小报是不现实的。因此,Word开始时我就布置学生可以四人小组方式组成协作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特长来完成作品,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Word学习完后通过网络在Word寻找所缺的材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成电子小报。如机器人制作中学生们二人一组协调组装调试机器人。这种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六、活动中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每个活动后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我们组内教师通过二年的时间在不断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活动,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还学会制作了许多生活中实用的作品,给家人、朋友带来了快乐,拓宽了知识面,并获得了许多各类比赛的奖项,效果好。

课程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阅读图书,学习故事的语言形式。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想象、猜测等方法阅读图画书,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3、情感与价值: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幸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封面图片)聊一聊图中的小猪。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阅读关于这只小猪变形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猪变形记)

生齐读课题:小猪变形记

二、细听故事,学会思考

师出示故事的微课视频,带着学生边渎故事,边思考,教会他们认真倾听,观察思考:小猪是如何寻找快乐的?

视频观看结束之后,让学生用一个字说说小猪是如何寻找快乐的?教师引导回答“变”,板书放大变字。

三、聊聊故事,语言归类

1。小猪是如何变形的

教师引导试着用(小猪用 把自己变成 。)句式说一说。

2。小猪是如何打招呼的

师:小猪装扮好自己之后,乐呵呵的出去了,看看他分别遇见了谁?他又是怎样和别的小动物打招呼的呢?

出示小猪遇见斑马的图片,指导读读小猪和斑马的话,趁机告诉学生很得意很骄傲的告诉别人自己的特长就是炫耀,那么小猪接下来又向谁炫耀去了呢?

总结小猪和小动物打招呼的语言

四、大胆想象,帮小猪变形

变成鹦鹉的小猪最后遇见了猴子,你们说它还会变吗?变成什么呢?现在把这只可爱的小猪请到你们身边,请你展开大胆的想像,(板书:大胆想象)拿起画笔帮小猪变一变吧!

音乐声中学生自由画图并和同桌说一说怎么变的。

师生交流。

五、做快乐的自己

那最后,小猪找到真正的快乐了吗?我们一起到泥潭看看吧!

(出示小猪打滚图文)这会小猪的心情如何呀?

生齐读:原来当小猪是最开心的事情呀!

其实,通过这节课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个小朋友也各有各的优点,在老师的心中,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希望你们都做幸福的自己!(板书:做自己,最幸福!)所以也请小朋友对自己说————

生齐声:做自己,最幸福!

六、认识作者,快乐阅读

小朋友,咱们的故事讲完了,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么有趣好看的绘本是英国著名的插画家本·科特自写自画的作品,后来有中国的儿童诗作家金波审译送给我们中国的小朋友读的。(出示封面,指名读作者。)

《小猪变形记》这本书是聪明豆绘本系列中的一本,插画家本。科特还与其他作家合作创作了许多好看的图画书,金波爷爷也把这套书审译送给中国聪明的.小朋友们,想看吗?

师出示图书并介绍:希望课后小朋友能读一读这些有趣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套绘本的。

师:这节课和老师一起读书快乐吗?一起大声告诉老师:

生:读书最快乐!

师:下课。

教学反思: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一些自我意识也逐渐建立,同时也开始了“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思想历程,这个历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同时往往也是漫长而曲折的。《小猪变形记》这本绘本就是用一种奇妙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历程:一只百般无聊的小猪一心想要改变自己的形态去模仿其他的动物,想从中寻找到快乐和幸福,可他各种奇异的创举都以闹剧告终,最后才发现原来对他来说,做自己,最快乐!

本书用明亮的色调展现了小猪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借肋了图画书的形式,所以就显得特别的好笑和读起来也特别轻松。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取微课的形式促使学生边听边看绘本,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一步步了解故事的发展。在开始部分,从封面切入,激发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他想干什么呢?你们喜欢这只小猪吗?这时,孩子的兴趣已经上来了,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想了解故事内容的期待。接着,我趁热打铁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故事配音微课,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体会画面上所蕴涵的意思,还引导孩子大胆讲述,让孩子去体会故事以外的情节。特别是讲到小猪与小动物之间的对话时,师生分角色扮演小动物来模仿小猪与小动物当时的对话及神态,使活动的气氛活跃起来了。以至于后来一碰到什么动物孩子们马上会说出小猪变成谁?活动中,孩子主动参与,兴趣盎然。而且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适时设疑,给孩子们创设的想象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懂得:欣赏自己,做自己是最快乐的。

在这个故事片段中,我带领着学生先去学习小猪变成长颈鹿和斑马时和小动物们打招呼的语言,突出了不起,告诉学生炫耀的语气,后三个片段开始我试着用填空的方式,让孩子接着说一说他会怎么打招呼。这样的过程孩子发展了语言,在后面创作故事的环节里,孩子们发挥想象,并让自己说的话与文本语言结构一致。让学生大胆想象这一环节,我也是在一次次的试教中,深有感触,面对知识面比较窄的一年级小朋友,应该先和他们谈谈他们喜爱的动物、卡通人物,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散点,这样会使他们的创编比较容易上手,根据我提供的练习纸进行填空写话,让语言发展渗透在无形之中,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自由读书过程中关注语言,自觉发展语言。

在课堂操作中,我为了追求环节的完整,节省时间,很多地方处理匆忙,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较少如果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展示一些,更有助于孩子对故事本身的喜爱,和对阅读的向往。小猪变其他动物时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让孩子们说一说,就更加有实效性。所以读书是孩子的快乐,他们才应该是主角,在今后的绘本阅读课上,应该给孩子更多发表言论的机会,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课程教学设计9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比活动方案

泗泾中小学分部

一、指导思想: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二、评比内容及安排:

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第7、8周)

(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上一节公开课。(第11、12、13周)

(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第15、16周)

(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

(2)积极参与评课,上课教师选择一课例撰写一份评课报告,字数500-800字。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四、评选小组名单:

组长:车先林

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五、表彰奖励:

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20xx/2/24

(注:第八周周五,4月4日前上交“教学设计”,并报公开课时间。 第十六周周五,5月30日前交“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设计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高度社会化,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处理,出现许多决策问题需要人们去分析、评价,统计知识及其方法已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每个领域里的策略分析方面,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统计知识已作为数学教育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经。北京市21世纪数学实验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例题的教学对学生渗透有关统计的初步知识,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可能性》一课是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概率知识主要是以直观为主的。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实验,亲自实践、体验,在游戏中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奠定基础。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如何体现课改新理念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这几只小螃蟹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它们都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不信你听!(课件)你们说说谁能得第一?(个别发言)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

是呀,在不同场次的比赛中,每一只螃蟹都有可能取胜,这就是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来体会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自主探究

(一)师生共同体验“一定”,“不可能”

1、我们先来做个摸球的游戏:(出示一个口盒都是粉色球)

师: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谁来摸一个给大家看看?(指名到前面)

(1)你们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2)你说说你有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摇一摇,不能偷看)

(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生拿球)给我点鼓励

(4)谁还想摸?你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5)我猜一定还是粉色的。

(6)谁还想来试试?

(7)你知道这个盒里的小秘密了吗?(指名)想不想验证一下(一个一个拿)

小结:正像你们所说的,这个盒子里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板书:一定)

2、师:在这个都是粉球的盒子里,有可能摸出你们刚才所说的黄色……的球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正因为这个盒子里没有黄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就不可能是黄色的。(板书:不可能)

(二)小组合作,体验“可能”

师:在我们摸球的同时,有几个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们是怎么摸的?(录象)

师:看明白了吗?做这个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

不能偷看(一会儿在做游戏时,大家都来做监督员,互相监督,不能偷看。)

结果怎么办?组长要做好记录。摸到红球就在红球那做个标记……

你们都等不急了吧,在组长的位子里也有这样的一个盒子,请静静的快把它拿出来,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顺序摸球,请把结果填在表一中。(小组活动)

师:我们统计一下,你们组摸到粉球几次,黄球几次(按组说)

师:观察每组摸到粉球和黄球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同学一共摸到粉球几次,黄球几次,我们一起算一算。

师:我们全班同学一共摸到粉球……次,摸到黄球才……次,你想到了什么?

师:盒子里两种颜色的球到底有几个,你想知道吗?请组长把球拿出来,数一数。(3粉1黄)把球收到盒子里

总结:刚才我们同学真了不起,盒子里粉色球的个数多,我们摸到粉色球的次数就多,所以就说,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大(板书)

相反:黄色球的个数少,摸到的次数就少,所以说,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板书)

师:请你想一想,盒子里有10个粉色的球,1个黄色的球,摸到粉球的次数会怎样,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呢?

如果有20个粉球黄球还是1个,这时怎么样?

如果盒子了全是粉色的球,怎样呢?

师:大胆的想像如果盒子里粉球黄球的个数同样多,那摸到粉球、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师:你们猜的对吗?我们来验证验证

请组长在盒子里放上同样多的粉色、黄色的球,可以是2粉2黄,也可以是1粉1黄。多余的球怎么办?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表2(小组活动)

师:观察每组摸球的次数,哪个组摸到球的次数比较相近,看着结果,你想说些什么?一起算出全班摸球的次数,全班摸出粉球……次,黄球……次,你想说什么?是不是像刚才记录的那样相差的很多?

总结:当粉球、黄球个数同样多时,我们摸到两种颜色球的次数非常相近,可能性也是相近的。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能确定的。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2、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3、这节课每名同学都能开动脑筋,学到了新知识,那谁最聪明,谁的反映最快呢?我想利用旗子做个小测试,谁愿意参加这个测试?请你快速快速的拿出旗子。

小结:看来你们的反映的都很快,反映能力都很强。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通过摸球游戏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好多事物具有可能性,希望你们在学习上勤动脑勤思考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联系、发展的游戏情境”,使全体学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体验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试验探究、尝试应用的学习任务。课后将成败进行了反思:

1、我认为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忆深刻。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创设小螃蟹赛跑、神秘的盒子等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摸球的实践活动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解决。

2、课堂上时间分配比较合理,学生参与面广,游戏的广度深度符合学生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虽然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数学的思维方法还是要渗透的。在计算全班共摸到两种颜色的球各几次时,渗透了怎样计算更简便。

在第一次师生共同摸球时,就渗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摇一摇,不能偷看。为后面的小组实践打下了基础。

4、尊重相信每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探索空间。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倾听学生发言时,还不够耐心,有时有抢话的现象。

2、板书可采用图文结合,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更具体形象地做到表达的有效性、条理性。充分让学生有意识地获取和读懂板书,形成合理的质疑。

3、课上有些问题的思考价值不高,如“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没有依据的猜测,在提问时应少叫几个学生回答。有些问题没有什么思考的价值发,如:“拿出来的球怎么办?”

4、应该增强个别环节的实效性。第二次合作摸球,应该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的思考,讨论,甚至在摸球的次数上也可增加,从而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中更深刻的体验到当两种球的数量同样多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是相近的。这样能使知识自然的有所升华。

5、“偶然性”提出的时机不够准确。可以在分析完全班总体情况之后,再回到个别有问题的组,提出“偶然性”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更明白。

课程教学设计11

一、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本学期,我们四年级的每位任课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感受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一种主动的、快乐的阅读。

2、在阅读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能主动做读书笔记,随时汲取阅读材料和生活中的好词佳句,经常写读后感

3、在阅读叙事性作品,包括故事与人物传记中,注意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集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

5、诵读课内外优秀诗文12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三、教学安排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第1—5周 中华经典诵读

第6—7周 小学生必备古诗

第8—12周 神话童话故事

第13—16周 外国经典科幻故事

第17—22周 自选课外读物

四、提质措施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3、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写好读书笔记,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期末展出优秀读书笔记或评选出班级读书先进个人。

4、在班里成立图书角,使学生都能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5、布置学生每天读不少于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做1到2篇详细的读书笔记

6、定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读书情况。

五、检查形式

1、古诗文背诵比赛。

2、讲神话故事比赛。

3、“古今中外名著知识知多少”比赛。

4、读书笔记征文比赛。

根据以上比赛结果,确定学生本学期阅读情况等级,评价等级分为一般、良、优,并发放奖品,以资鼓励。

课程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帮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且可以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6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掌握、理解…….

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

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否有难点)

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计算规律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生活

情境图

发掘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寻找解法典型的学生。并让其板演

板演学生讲解解答思路,从而得到第一则归纳素材

整体感知蕴含的规律,让学生再举例,丰富素材

让学生尝试归纳结论

先让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再汇报、他生补充纠正,师揭示准确的结论、(表述)

呈现结论

出示小黑板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分层练习)

四、梳理知识,解决质疑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生生互助)

3、你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课程教学设计13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之后,我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以学生的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学科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设计与评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活动过程。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怎样进行学生实践活动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综合活动”四个领域,其中,综合活动展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主题班会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流程,更便于我们教师有针对性地借鉴。

人与自我教学案例中,“学生与网吧”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活动设计:主题的.提出、活动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计划和活动展开两个方面)教师反思、点评。在这一部分里,不仅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而且明确了一种让我的学生能更好的对待网吧使用网络的教育方法,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更有效果。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能力。 “学生与网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从而主动拒绝网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习惯接受老师或者书本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教学设计14

十八岁和其他

教学目标:

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

(一)十八岁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爱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节);“会情愿溺爱你”(第2节);“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节)。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三)读书的苦乐

1、理解文意(补充阅读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见《学习与评价》)

苦学乐学

蒋士铨每日夜读直至鸡叫一遍

被不出书被父亲罚跪,母亲训斥幼时用柳枝拼字

诵诗作为闲时游戏

我为病中母亲诵读

考取举人

我“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

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儿子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探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四)青春

1、作者对孩子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2、延展:

(1)我挺秀的树自负

(2)《金缕曲》(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品题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什么要写到“其他”?

本文是杨子在儿子18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写18岁,而是写由18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18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可以联想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四、总结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五、艺术特色

小标题的运用。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给人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课程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作为数学老师,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领导把民族课程作为校本课程,我希望学生也能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感受、体验、探究等方式,让土家族课程回归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动手实践培养土家族审美能力,拓宽土家族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土家族绘画的风格,体验土家族民族绘画之美,提高土家族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能熟悉土家族绘画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数学知识在土家族绘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等设计有关土家族的存牌、手抄报等。

三、教学重点

动手设计有关土家族文化的'绘画,感受数学知识要素民族文化上的丰富体现,体验土家族文化之魅力。

四、教学难点

分析土家族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五、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情境创设法为主要的教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数学。

2、学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法是参与体验、小组合作。

六、教学用具绘画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

在课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土家族民风民俗的资料,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通过多媒体欣赏土家族文化

播放土家族建筑和室内装饰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独特鲜明的土家族风格。

(二)“土家族民俗知多少”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纷纷发言。(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民族绘画形式,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三)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于土家族文化的了解,画出独特的土家族文化特色的装饰图片,同时想想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四)小组交流展示,每个小组拿出自己小组内的作品上台展示,同时介绍自己的主题,以及用到的数学元素,同时评比出最佳创作和最佳合作小组。

(五)新课小结

第五篇: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作为生物教师的一员,本人经历了新课程课改的全程教学。经过三年的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和研究,我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也遇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去,现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归纳以下几点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1、经过对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领会到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并且将新课标新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另外,新教材知识构架的简单化,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学习更加容易成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新教材更加适应提高普通公民的素质,它利用图文并茂吸引学生,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社会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等,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巩固拓展学生的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既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尊重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在全套教材里面,处处都是生物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3、生物新课程确实能体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必修模块体现了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强化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新课程能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热点和前沿,并且在选修上设计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新课程结构和内容无疑是恢复了生物科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和尊严,使学生能打好生物科学基础。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一样的要求,恢复了生物科学的地位。

二、对教材的处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由于教材中有不少实验材料和教学中涉及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都需要提前准备或搜集,因此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资料准备好,才不至于临到要用时,才发现还没有合适的材料,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建议教师的储备课最好是提前备出一个单元。至于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工作最好提前一周布置,而且要做好落实工作,如课前交上来,或指定课代表课前进行检查、记录等。

2、新教材中的插图较旧教材大大增加,这些插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同等重要,具有很好的直观效果,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对每副插图配以大段的带有解释性的文字说明,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对课本中的插图重视不够,往往是看一看就过去了,并不仔细去深究这些插图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各类考试中对学生进行考查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这些插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必修1中的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与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必修2中的基因的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示意图等。

三、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和疑惑。

1、探究教学活动耗费的时间较多,加入学生探究实验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由于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仪器使用都不会,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这也迫使我不得不又占用课堂时间进行介绍和讲解,因此常出现实验时间较仓促,有时做完实验却没有了总结的时间,甚至是出现了还未做完实验就已经下课了的情况。

2、在课时的安排上,我感觉有不少章节的授课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节课讲时间很紧,但安排两节课来上,时间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给的一周两节课的课时,也不允许你把知识线索拉得太长。

3、新课程教学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多数学校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学习的全部过程。因此这种学习方式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班级来讲,操作存在一些难度。

4、探究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探究的很高兴,但探究后在脑海中形成的知识点却非常零乱,若再不记笔记,那么到了考试的时候,很难自己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所以有不少同学在复习时感到很茫然,不知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

四、教学教法的体会。

上述几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困惑着我,因此本人经过多次尝试,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通过这些经验在某些方面能够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1、在新课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先学后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备课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这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时间不足的问题。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仿照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 “为迁移而教”应该成为我们备课时处理教材的出发点。

(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对于一些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应尽量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关系。

(4)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的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我们发现以前课上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着,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如何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5)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

①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②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③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我觉得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对整个复习过程有个总体策略和法案,接下来我就将我在这两年高考复习中的感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注意安排复习进度第一轮复习:从高三上学期到下学期的的市质检前。这段时间的复习工作以必修内容的复习为主,并在复习过程必须注意联系复习和选修内容相关知识。这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必修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章节知识的联系,这是以后第二轮的复习的基础。为了到达这复习目的,在这段时间的复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复习辅助材料。

第二轮复习:从市质检到5月份前。这段时间的复习工作是要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生物来说这段时间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复习加强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本学科知识体系。

最后一轮的复习:5月份到高考。这段时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整理,理清学科知识系统结构。在这段时间教师应注意总结以往学生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克服。

(2)及时捕捉、解读高考信息

在具体复习过程中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及时收集和了解正确高考信息,从而及时调整复习内容和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高考信息来源就是由考试部颁发的考试说明。对于从事高三复习教学的教师而言正确解读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进行高三复习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确理解了当年的考试说明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并通过比较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从中发现新说明与以往的说明的不同之处,往往在新考试说明中体现出来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高考内容的重要变革所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当年的考试说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习指导材料。除了考试说明外也要注意各大媒体传达的国家考试中心的相关信息以及本地区组织的相关的一些考试信息汇报会,尽量做到与高考信息同步更新。这对我们的复习工作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①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一个高层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学习角度作为实验题命题原则也是课改思想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时候要注意以下9大环节:

1、从生物科学角度出发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阐明与解决该问题有关的的概念;

3、确认变量(注意准确、科学、合理性原则),该变量必须是探究问题的关键(这也是我们在这几年高考中碰到的对照实验的重要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4、必须作出科学假设和预期结果,结果的预测也是实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5、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须联系实际;

6、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7、运用数学方法(图表等)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用准确的术语描述实验方法、阐明实验观点;

9、运用证据与逻辑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个环节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全部涉及,但是在实验设计题目中往往就会考查到其中某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在复习工作中应该注意从这9大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②图表分析能力:通过图表分析的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相关知识的整理联系的能力,它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的数据形成相应的数据表格或绘制成数学坐标曲线图,或者通过各种代谢生理过程的相互关系绘制成图形对学生进行考查,有时还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相关的图形曲线。如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在碰到这类题目的往往就会不知如何下手解题。由于图表图象题可以大大简化表述,所以在整个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值。要做这类题我们必须锻炼读图识图能力,要学会理解如何从图表图象中抽取生物信息。要注意整个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曲线的的升降变化原因,还要注意给出的相关条件之间以及与整个题目的联系,注意区别给出对照曲线的变化含义:是增加了?降低了?为什么?限制因素是什么?解题的切入点还是要落脚到书本知识。

(4)、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由于是高考,所以它不可能单纯考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前后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的复习,这便是学科内综合的支点,但注意不必太深。对知识的掌握主要由学生自己融会贯通,不要在偏题、难题上下功夫,那样会浪费太多的精力,又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负担和对考试方向的误解。因此我们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本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打破原来的章节知识线索,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5)、其他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学生到了高三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因此我们在挑选每个复习阶段的复习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在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也应该精讲。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长期的讲和长期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消化。

高三的学生往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压力,所以在学习过程很容易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较多,可能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及时排除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高三的科任教师特别是生物老师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所任教班级班主任,帮助学生减压,使学生能保持相对轻松的心情完成高三的复习。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2

为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0月x日,县中心校组织相关科室对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了一次课程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督查情况

1.课程计划:各校基本上能按课程计划安排课表并实施,班级课表与学校总日课表保持一致,小学阶段各学校课程开设及实施情况良好。但我们也发现部分学校课程名称不规范,周总课时增加,部分学校语、数、英、科学等学科课时各增加1节,体育课少开1节等不规范现象。

2.作息时间:各校学生在校时间基本控制在小学6小时以内,但也有部分学校超出二三十分钟,超出部分主要是时间安排上的不规范、不合理(如预备铃、提前10分钟到校)以及体育活动等。

3.体育活动:各校都能保证一周里平均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其中不少学校能确保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一些学校没有安排体育课外活动,没有体育活动安排表,个别学校体育活动及大课间操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整改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校要按照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严格做到“三坚持一规范”: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

减科目;坚持按总日课表上课,不随意挤课换课:规范课程名称。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确保小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不超过6小时。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表,控制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严禁拖课,严禁在学生离校时间后全班性集体补课辅导。

3.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按课程计划开足上好体育课,组织安排好大课间操活动和体育课外活动,原则上当天无体育课的应安排体育课外活动,并计入学生在校时间。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规范办学行为的基本要求。各校要按照整改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在短期内做好整改工作。教育局将组织人员进行复查,如发现拖延不改等现象,将在学校评估中一票否决。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3

在读经教育未能纳入体制之前,让社会上每个角落都有“读经班”,是我们初步的理想。古人说:“易子而教”,自己单独教自己的子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要教自己的儿女,连他人的儿女也一起教,与其一家独乐独学,不如大家一起来读。意思也就是:要开成一个“读经班”,则儿童读书有伴,其兴趣将会增长,而且参与的人多了,也较易形成风气,对社会造成较快较大的影响。

你如想开一个读经班,其步骤可以参考以下的解说:

第一步:宣导理念。因为儿童无自主力,所以要读经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同,而现在认识读经理念的人并不多,因此宣导理念是很必要的。宣导理念的方法很多,可以以您个人所知的去宣说,譬如校长可对全校老师说,老师可对学生家长说,一般人可以对其亲友说。现在最简单的方式,您可以用这本小册子分发给人看,应该可以说明清楚了。假若因您的热心介绍,而让更多人知道读经教育,则可说是“功德无量”。

第二步:选定地点。古人说:“道场,道场,有道就有场”,开读经班,只要有意愿,地点几乎无所限制,不论讲堂、课室、办公室、会议室、客厅、甚至是树下,都可以做为读经教学的地方。不一定需要黑板,也不一定需要桌椅,只要人人有一本书或一份资料,甚至不需要任何资料,只要互相听到声音,就可以开始教“读经”。现在已响应读经教学活动的有很多,几乎任何一种单位,任何一个地方,皆可成为一个读经班,而让弦歌飘送城乡处处。

第三步:招生。如系学校全校或全班读经,只要与家长沟通共识即可,不会有招生的问题。若只是作为学校的团体活动或一般人士在社会上开班,则可用口头面邀的方式招生,也可用书面招生。招生的对象可以不必限制年龄,因为读经可以混龄教学,自幼儿园中班起至小学六年级都可以。因为中班以前,尚未有教室上课的经验,恐怕坐不住(小班以下乃至

二、三岁幼儿也是可以读经背诵的,但较不适合混龄教学,若在幼儿园中由老师团体带读,或由家长自行个别教读,或许比较适当。)而升上初中后,时间少了,心理也变了,比较不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当然,也有些特例,初中高中而想读的,我们更加欢迎。甚至成年人也可以一起来读,许多家长即陪着儿童来读,而且也跟着背得很起劲。所以读经班的招生不会太困难,只要说动五六个家庭,再加上陪读的家长,就很热闹了。

已在别处读过的,还可以再来报名重头读起,因为读经不是学数学,算过就好,读经倒像欣赏艺术,如一首精湛的音乐,听过了可以再听,演奏过了可以再演奏,愈熟愈好。反过来说,读经教学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也容许新生插班,因为《论语》如能治天下,读上半部和下半部皆一样可以治天下,就好像音乐,从贝多芬或莫札特听起,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第四步:聘请教师。教儿童读经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看过本小册说明,几乎任何人都可教读经,所以教师的来源应不缺乏。譬如说在学校教读经,老师是现成的,或者教自己班级,或者教团体活动,如能深切体认读经对文化教育的重要,应该是义不容辞的,何况可以把读经当作一种有趣的课外游戏来做,就不会有增加负担的感觉了。又如果认识到教儿童读了经,可在短期内增进儿童的智能,又可对这些儿童有一辈子的好影响,并且自己在教的同时也可以受到益处等等,学校老师中,应该很容易找到有意愿教读经者才对。如果是社会民间所组成的读经班,则可以聘请学校老师兼任,或由家长出任教师,因为如果自己的子女也在读经,那么本来就需陪读的,出来担任教师也不会更费时间,何况自己的子女在这情况下,可能会学得更好,而且教读经不仅对社区亲朋有贡献,自己也会有大进步,何乐而不为呢?我们鼓励大家出来教读经,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敦亲睦邻的社区服务,很好的自我成长。此外也可请退休的老年人担任教师,不但深具“文化薪传”的意义,此老人与儿童玩在一起,正好忘老返童,延年益寿。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每天早晨陪小孩到校后,在儿童的早读时间里协助老师教读经,这样不仅是自己的孩子受益,别人的孩子也受益,而且也协助了老师、协助学校,自己也有多方面的成长,是最有价值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

虽然读经教师不需要有特别的才学,但基於“经典教育”之本性,凡“读经”的教学者需要保有正确的文化心态,以濡染儿童具有宽广的文化心灵。兹举出读经教师应有的“见识”如下:

凡“读经”,虽以经典为主,但并不排斥阅读其他书籍,反而要多鼓励各种课外阅读。读经的儿童,由於语文能力的增强,往往可以开启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多加鼓励,使养成读书习惯。

凡“读经”,虽以古文为主,但并不排斥白话文,并且相信由於古文能力的增强,必大有助於其白话文的鉴赏与写作。

凡“读经”,虽以中国文化为主,但并不排斥西方文化,并且期待由於理性的开发,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融贯西方文化。读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一个人自小有这种大心量、大志愿。

凡“读经”,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排斥理解,并且希望由於深沉的酝酿,而有助於其思想的缜密。

最后要请特别留意的是:读经虽只是属於课外补充教学,每天平均只花了二三十分钟,但对其各方面的智能有甚大的强化效果,其他的功课很快跟着会有明显的进步,家长或老师要让他赶快多吸收课外的知识技能,或者加多其读经课程。也就是要让他学些有内涵有价值的东西,以免浪费他的生命。(现在小学老师上课所教,家庭作业所派,大体是以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为标准,所以高材生在上课中往往所得甚少,家庭作业的抄写对他来说更是缺少意义,这种浪费是很可惋惜的。不过老师为了全班的教学,也是无奈的。解决的办法是分层级派作业,有些读经儿童的家长要求老师让他的孩子以“背经”来代替写作业或背课文,而老师居然也答应,这真是一个好现象。可供天下父母老师参考。)

第五步:开始教学。开始教学也是很简单的,不必要有开场白,只要说:“各位小朋友,打开书,跟我念!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念完一次,再一次,这样就开始读经的教学了,念完一段,念下一段,不必要讲解,讲解往往带给老师压力,儿童听不懂会减低兴趣,而且等於浪费时间。但如果教师有能力有兴致,或某些章节可以当作随机生活指导的,或高年级可以听懂一些了,略为讲说也是可行的'。但讲解不是读经班最主要的目的,儿童读多了,他自然会了解。如果有儿童或家长特别要求要了解,而老师没有信心没有能力讲解,这时请老师不必有挫折感,因为我们这几代的语文能力不好,是被牺牲的,在此更可见出教子弟读经的重要。如真有高年级想了解文义,可以请他自己去看坊间的翻译本,但也应劝他不要太认真,看得懂的地方就好,看不懂的地方就算了,以后再说。经典的学习不像科学知识的死煞,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求懂,而且要懂得很清楚,但经典的性质不同,不可搅混。经典贵在有无穷活转的内涵,对经典保持一种似懂非懂的深远的敬重之感也是好的,如果一味为了让他懂,浅白而解之,可能反而使他忽而玩之,以为天下道理只不过尔尔,大大斫伤了他的慧根,此所以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所谓“了了”,就是什么都好像懂的样子,能言善辩,好抬杠而自以为是,这种态度是不好的,而现代家长却很喜欢,此所以社会上浮薄之人渐多的缘故,需及早防范,不要随便让儿童养成这种习性。

第六步:乐观坚定,长期办下去。读经班的开办很简单,而持续下去也很简单,只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建议即可:第一,要体贴人性人情。一般人往往随时代而走,在读经风气未打开以前,赞同的人是不多的,只要有三两同好即应满足,不要有孤独感。第二,要了解儿童个别差异,不要要求每个儿童的表现都如人意。通常的状况是十分之三会自动喜欢读,十分之三会反抗到底,十分之四是可有可无,鼓励即进,不鼓励即退。这是很自然的教育心理统计曲线。我们只要不辜负前面十分之三,而鼓励中间十分之四就很多了,当然能鼓动得了后面十分之三更好,但切勿因此太累太失望,以致全盘放弃。后面十分之三或许有别样发展也是好的,不一定非天下人都马上来读经不可。第三,要激起家长的关心。儿童读经成功的关键在於家长的鼓舞和督导,尤其是刚开始的三个月,教师必须常常提醒家长读经的重要,每次下课后,需吩咐家长:“督导你的孩子每天读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注意,是‘每天’!”如果家长不负责任,“假民主”,只抱着“让孩子试看看”的心情,大部分是不会成功的。有些家长说“忙”,不愿花精神督导,其实,他不知道,这时认真督导三个月读经,等他上路了,则一辈子不用为这小孩子担心,是一种花费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教育投资。千万不要蹉跎,等他过了十三岁,忽然发觉孩子空虚的心灵一夜之间变样了,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这些观念,要常常说给家长听。第四,要有坚持的勇气。开班三个月后,人数少了一半,是很正常的,继续办下去,又会渐渐有人来插班,回复原来的盛况。

有一位萧丽玲老师,她说该县的孩子太可怜了,所以不但自己义务开班教读经,还东奔西走,宣传理念,受了不少挫折,感动了许多小学校长和老师,以及地方关怀文化的人士,共同努力了两年多,现在该县已有超过五千位儿童读经,她希望将来全县的八千名小朋友都来读经,则将来当地不仅文风鼎盛,而且将出大人才来。这便是凭着坚定的信念而推广读经有成的例子。另有一位尤永煜老师,开班时八个学生,一年半下来还是八个,但他没有放弃,后来终於增加到数十个,以致客厅容纳不下,这便是本着乐观的精神开班有成的例子。我曾说只要还剩下一个人要读,便不可放弃,如此,则无败事。第五,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短视近利,急着求一时之效。人类的幼稚期是很长的,读经见效之日远在十年二十年以外,要善於期待。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4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线绒粘贴画”综合实践课。在这十几个课时中,学生们大胆动脑、动手制作出了他们以前从未做过的线绒粘贴画作品。我们的作品内容有:人物、动物、植物……

我们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程,爱上这样的课,对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渴望。我们还制定了综合实践组的展示时间,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做法,既补充了因课时少而不能完全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尽可能多的增长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成长。

总之,既然我教这门课,就要在这上面动脑筋,想办法。我的一切做法就是力争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到益处,让他们在有限的课时里学到无限的内容。既教给他们一些本领,更要教给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才是一个教师最高的追求。

在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各方面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成熟,这项活动一定会有更加丰富的成果!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5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一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一、明确目标,开发适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校的教育教学行动纲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体两翼(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体,英语和艺术教育为两翼)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新课改为我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社会办学单位,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实施中供给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供给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1、开发程序

首先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拟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编制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这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性文件,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学校有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由承担具体课程开发的人员编制课本。

2、开发活动方式

我校根据课程开发宗旨,学校采取引进、部分开发、独立开发的方式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活动。引进了中国舞蹈艺术学院考级教材;部分开发了美术科的国画、素描、色彩;独立开发了《简笔画》和《人文素养》第一册教材、《牛津英语》和《马宏英语》等。这些教材体现了我校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实现了资源利用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与国家政策的一致。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中,学校课程分限选类和任选类。限选课每周每班安排6课时参加艺术类的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琵琶、古筝、书法(软笔、硬笔)、绘画(国画、简笔画、素描、色彩)舞蹈。英语沙龙1—3年选用《马宏双语》教学、教师自编常用口语练习,进行阅读、英语小作文等。4—6年级选用《牛津英语》,每周每班5课时英语课。《人文素养》第一册是由教师编写的学校生活、环境保护、磨难教育等教学资料的教材。

我校校本课程实施方式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开发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采取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多种形式;中学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以选修课的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不一样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2、评价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开发、实施的全过程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们认为校本课程评价应以学校经常性的自我评价为主,经过评价诊断课程,修正课程的开设价值,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预测教育的需求,推动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进行。由于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时间短,对评价的研究还缺乏深度,还没构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待于在课程改革的深入阶段继续研究,构成具有特色的评价体系。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6

地方课程教学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了昌化镇第一小学白牛校区级的地方课教学,根据学期初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为使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经过一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地方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决策潮流。地方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可待续发展,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地方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确定教学思维模式,调动学生、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地方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及学生家庭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地方课程教学时,我仔细地关注、领略、走访了部分家庭,并且组织孩子们与家庭做了一些亲子活动,如《家乡的树》一课中设计了树中数学,并布置学生回去与家长算一笔经济帐,共同探讨一下种一棵或一批银杏树的成本与利润价值。在《杭州的小吃》一课中设计了,我们昌化的特色小吃“刀切面”,并要求学生回去与家长共同参与体验,并布置了小吃中的数学,要求所有用的材料实行成本记录和核算等。为此提高课堂效益、积极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意识和人生价值。

3、实施内容及要求:

确定地方课程结构。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地方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保证开足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2、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地方课程的教育工作。保证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地方课程教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地方课程规律,努力提高地方课程的理论与教学水平。

4、搞好地方课程的评估工作,地方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重要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学目标管理中。

5、建立地方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为本地经济建设做好先头兵。

6、在实施地方课程教学和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

一是地方课程教学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

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地方课程内容。每期末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地方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地方课程活动中,广泛开展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调研和社会调查,结合本地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地方课程内容,使我校地方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地方课程工作,我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7

一、顺应大趋势,接受新观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20xx年暑假为期4天的培训,为我们树立起新的语文教育的任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课程的四大特征意识。我们备课组活动,每次都把学习理解课标精神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积极参加市语文研究室在十四中和城北中学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主动参加市八中和十中的公开周活动,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一个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二、找准目标,全力突破

传统教材、教学的症结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怕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查找作品的有关资料或作者的简介、趣事,诱导学生成就动机,变怕学为敢学。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学生配乐朗诵,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

现在,学生都能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和创新,自主释疑,自主复习,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如郑老师教学《春》这一课,在学生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后,便要求学生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学生思维活跃,有的选春草图,配上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有的选春雨图,配上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有的选春花图,配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学完《春》这一课后,郑老师让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诗歌、文章等,学生可翻阅资料,可上网查找,可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再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等等,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陶冶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也培养了鉴赏、想象、创造等能力。梁老师在讲有关理想人生、家庭亲情主题课文时,则以问题探讨为主,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中心事件,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谈社会人生,谈情感体悟,即使学生所讲的可能比较幼稚可笑,但在这种热烈的师生和生生交流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在语文教材史上是突破性的飞跃,成为体现课标精神、引导语文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罗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总结交流课展示了同学们分组活动的成果。有手机信息荟萃、低劣广告举隅、数字对联集锦等等。罗老师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的树林里“感受自然”,描绘心中的美景。他还组织学生完成了“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故事接龙活动。梁老师“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细节,通过感受理解,体悟关爱,学会去爱。

四、新课程教学的困惑

1、组织学生讨论,有时流于形式,走过场。

2、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课室的宽松环境也导致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表现比较散漫。

4、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卷面成绩、老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如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前途十分光明,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共同为课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而努力奋斗!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8

xx年9月—xx年6月

六年级篮球教学工作总结小学生非常热爱篮球运动,这对篮球训练是个优势,但是他们意志比较薄弱,往往一开始非常积极,但练一段时间后就热情减退。虽然篮球运动是趣味性的项目,但是在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是比较辛苦的,这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从没有吃过苦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学生在身体、心理方面的特点,并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的训练方法,结合自己在近一年教学训练中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心得。 要抓好小学生篮球的训练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上的认识,二是体能技术上的训练。

一、青少年对篮球运动有浓厚的兴趣是无庸质疑的,但喜欢打篮球与篮球训练是两个概念。打篮球是比较愉悦的事情,而篮球训练有时是要经常重复才能达到技术的熟炼,往往这时的篮球运动是枯燥的,这对小学生以兴趣支撑起来的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就提出了考验。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偶像。 小学生处于树立偶像的年龄段,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偶像,对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偶像一般是篮球明星。他们为了更多的了解篮球,经常去看nba,对明星所做的动作经常赞叹不已,还经常去模仿。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教师要积极的利用,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把动作尽量作到完美;在学生进行教学比赛时,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充分展示自己,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有水平,有好多地方值得去学习。

(二)、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小学生自我观念比较强,事事追求平等,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做不到的地方就大声呵斥,无疑会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障碍。另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强,如果事事和你作对,那么你的训练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交流方式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你说的话学生才听得进去,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讲解,提高认识。 我们做什么事首先要考虑他有多大的价值,做起事来才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所理解的篮球运动一般的概念是锻炼身体,这只是对篮球运动肤浅的认识。要想让学生了解的更深刻一些,就要专门的给他们讲,从大的的.方面讲,通过篮球的教学、训练和比赛,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它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保持身心健康和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提高队员各感受器官的功能,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及其协调能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运动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队员的生理、心理潜力,通过练习和比赛,使学生认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培养战胜自我、勇敢顽强的竞争精神。通过训练,提高运动水平,为校增光。从小的方面讲,随着 篮球的普及,各个镇区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比赛,这为篮球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能为自己的班级争光。通过仔细的讲解,学生对篮球运动认识更深刻,训练起来也比较积极。

(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建立积极向上的集体。 篮球运动是一种集体性的项目,任何分散集体的行为对它都是不利的。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很有个性,以我为中心,要让他们团结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要讲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通过一定的比赛、游戏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9

诗歌诵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件无价的瑰宝。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并与时代相结合,给新时代下成长的大学生一个认识、了解、欣赏和锻炼诵读艺术的机会和平台,我们教科院吟诵团应运而生。

在院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在团成员的不断努力中,教科院吟诵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就这一学期来说,我们团代表教科院参加了校团委举办的.校廉洁诗词原创作品大赛暨廉洁诗词吟咏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赢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次比赛时间准备时间短促,题材也是大学生比较少见的廉洁主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在团长贾昕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两名参赛选手(张宜成、桑倩)迅速掌握了吟咏的相关要领,最终在比赛中发挥出色。院里对比赛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承担了相应的服装费用。

为了锻炼新人,这次比赛选拔了两位大一的同学参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比赛中取得了荣誉,但不可忽视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同学们诵读技巧和知识都明显不足;除了技术层面上的不足,同学们在临场表现和心态上也要加强修炼,要努力克服紧张等情绪。

除此之外,吟诵团应邀请前往铜山区实验小学为参加铜山区教育系统内诗词朗诵比赛的小学老师和校领导做诵读方面的指导和参赛设计。团长带队前往实验小学,在训练中,校长等领导给予了大力配合,近六十位老师们也积极努力的学习。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老师们的进步很快,顺利完成了从基本诵读到声情并茂,从单纯诵读到多形式,更具视觉观赏价值的吟诵模式的转变。秉承精品路线精神,我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这次指导任务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尤其要提到的是,我们临时应邀对该小学六年级组朗诵队也进行了诗歌朗诵的指导。看到小朋友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我们为能帮助他们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指导过程中,小朋友们兴致高昂,全神贯注的听我们讲解。场面热烈而活泼。一个多小时下来,我们成了他们亲热的伙伴。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0

20xx年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我系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我法政系也根据我校的就业要求,承着“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有多大,学校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就业理念,中心依据工作职能和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地为法政系毕业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全年完成主要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报告

我系针对毕业生的毕业指导及就业咨询等相关问题,制定了合理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报告。量化考评制度,就业工作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建立了就业工作定期学习制度,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例会上,积极研究国家、省、市就业政策、制度,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和改进措施,并多方想办法,广泛联系,每学期对应届毕业生和非毕业生分别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定期分析就业情况,公布各专业就业率。

二、规范管理,强化就业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

我法政系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法政系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对毕业生协议书填写、签章、发放、推荐材料填写和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使就业指导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对学院布置的工作任务,辅导员必须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完成,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教师职责明确,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问题不是学生毕业时才出现的问题,一年来,我们转变观念,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多种活动对非毕业班和毕业班学生分别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进入校门就树立就业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员组织召开就业主题班会,介绍国家及学院有关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开设有针对性的就业讲座,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巧;辅导员老师从网上下载有关大学生就业心态和技巧的文章,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坚持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及时向全体毕业生传达来自学校和社会就业部门发布的省内外各级各地就业信息。我系定期召开毕业生大会,要求所有毕业班班主任、就业工作人员全程参与。通过宣讲就业形势和政策,进行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教育工作,动员广大毕业生积极参加疆内外各级各地就业双选招聘会和各省市县区公务员考试及各部门公招,鼓励毕业生大胆“走出去”,努力抓住一切可能的就业机会。我们还不定期的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动态,充分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使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更顺利有效的开展。

三、教师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毕业生进行各类就业指导

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就业以创业为主旋律。毕业生教育工作,既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毕业生教育过程中,法政系按照学校统一工作安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落实到人,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工作专职队伍、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骨干作用,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毕业生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展“感恩祖国、感恩母校、感恩师长”主题教育,营造温馨和谐的离校氛围;开展系列毕业专题报告会、座谈会,探讨交流工作和学习经验;把解决毕业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毕业生做好事、办实事;极做好就业。

困难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职业观,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系多次开会决定要求就业指导老师紧紧结合当今社会需要,在保持我校专业优势、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就业指导内容,优化培养模式,并有计划、有步骤,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训练和转变观念的教育。

四、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和就业信息网为就业发挥了关键作用

学校有部分毕业生在校内各类招聘会上找到了满意的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实践证明,举办校内招聘会,具有就业成本小、效果明显、互惠双赢的社会效果。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近、就地、低成本双向选择的机会。我校校园网和喀什就业信息网为20xx届毕业生提供了多家用人单位的就业岗位,是我校毕业生收集掌握就业信息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开发就业指导网站,建立毕业班班级主页和QQ群,实现与INTERNET网的连接,让用人单位通过网络了解毕业生,让毕业生及时查询就业信息,及时公布就业动态及信息,尽可能做到共享就业信息资源。

五、落实国家政策,按照学校要求顺利做好报名、选拔等各项工作在校内积极宣传国家和省厅一系列毕业生就业政策,开展各类毕业就业讲座,使毕业生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享受政策。

同时及时掌握新疆就业形势,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各类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现状,使学生能够准确定位,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针对国家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等国家项目和艰苦地区工作,支边、支教、支农、扶贫,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我系积极组织召开各种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会议,并且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安排专人专项负责,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的精神来投入工作,按时发放毕业班的就业协议书。已顺利安排完成了毕业生的报名和选拔工作。

六、鼓励我系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

为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思想、职业观、创业意识教育等方面的宏观指导,加强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我系多次对就业指导老师、班主任进行学习和培训工作,积极落实和宣传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讲座。积极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我系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我系积极响应学校要求,安排了毕业生在毕业内参加网上创业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组织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总体来说就业工作是衡量学院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事关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它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这四者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我法政系会认真总结经验,相信在自治区教育厅、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巩固现有成果、开拓新的市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1

江海区礼乐中学20xx—20xx学年篮球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的篮球特色教学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在全体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有序地得到了普遍开展,特色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喜悦,让我们看到他们在活动中的活泼、斗志、活力。相对于其他体育活动,篮球训练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值得参与的运动,也是深受我们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使篮球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在学校中有很多学生喜爱这项运动,篮球水平不断提高。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第一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同时保证了以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使得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基础掌握要领都已熟悉;学生初步掌握了高、低运球的动作要领及急起急停高、低运球,运球急起急停接原地肩上投篮,双手胸前传接球及反弹传接球,行进间运球单手高手投篮,原地跳起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校篮球队的队员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动作、战术运用和各种传切配合,篮球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市区中学生篮球中获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第二学期是在衔接基础动作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其战术意识,充分强化技术的组合的综合训练。同时针对我校部分学生体质较差,有计划地进行了体能强化训练,增加体能储备。

校篮球队队员在本学期的训练中技战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技术、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相互之间的配合逐渐有了默契。特别是加强防守技术方面的训练,我们在训练中强调对位联防、半场人盯人防守,注意协防和站位。在训练中先教队员防守无球队员,重点是防守中位置的选择和移动。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防守概念,加强防守步法的训练,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要求队员提高防守的主动性和攻击性,有效地制止对手进攻的威胁。在训练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二防三、一防二、二攻一、三攻二的攻防练习,要求防守队员积 极跑动近球紧,远球松,人、球兼顾,控制对手接球。在模拟训练中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技、战术,从而保证了训练和比赛的质量。我校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体质较差,在训练中尤其让人担忧,无法完成训练计划。

此在训练中我们严格要求队员克服体力上的极限,每次训练课后,还要进行长跑练习,进行体能强化训练,增加体能储备,提高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锻炼他们顽强的比赛作风。本学年我校的篮球队在礼乐街道办事处组织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学男子组、女子组均获第一名,三人篮球赛第一名、第三名。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学生的基本素质比较差,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训练量还需要加大。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弹跳力和柔韧等素质,需要通过训练来加强,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改进措施如下:

1、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积极、全力参与。

2、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增强队员们的训练热情。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2

这学期,我在高中二年级710班做生物老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征求老教师的意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兢兢业业地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和谐的氛围,体现学生幽默、幽默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快乐、善于学习。关注学生及其全面发展。作业应及时批改并重新审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展,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总结试验课,继往开来,把教学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

首先,我经常利用各种相关专业的网络资源、书籍、报纸和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收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并介绍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中,我利用《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我的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收集他们周围的生物问题,并在课堂上开辟一个相互交流、讨论和关心的世界。通过这种形式的数据交互,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反映了生物学的社会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仅针对学生,还针对教材和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程类型,制定拟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总结课程,撰写教学反思,并将每本教材的知识点认真总结成一个集合。

其次,为了提高课堂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要使讲解清晰、有组织、准确、有组织、准确、感性、生动,使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简洁易懂。在课堂上,我习惯于通过媒体电影、物理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案例描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将经过简化处理的复杂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学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获得更多的操作技能。例如,在学校科学、技术、艺术和文化节上,我让每个学生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同时,我重视课堂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树立关爱生态环境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以开放的心态询问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之前,我询问了同一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热情地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必须提出问题。在每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我们应该多听老师的课,边听边说,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经常邀请其他老师来上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我们的工作。

第四,真正正确的作业:布置作业,实现精读和提炼。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经常在网上收集信息,筛选各种辅助材料,以便每次练习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认真的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和记录,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根据相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有针对性的目标。对于一些文科基础基础差的学生,我也要纠正他们很多次,重复他们,然后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以便使学生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充分理解。

第五,做好课外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课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弊端,让学生自觉地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及时确认学生的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勇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会学生倾听和思考。

第六,及时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课后帮助。对后进生的指导不仅限于学习知识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指导。要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我完善,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很有趣。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从简单、粗糙、强迫的学习转化为自觉的求知。让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许多知识缺陷,这些缺陷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垫脚石。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要特别注意为他们补课,补课。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轻松学习,快速进步,并增加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求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3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基本完成了本学期教学任务。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地方课和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南,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学生进行国情、市情教育。现做如下总结:

一、德育工作

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以课程改革、教研与科研的整合为本学期研究的中心。加强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研究,探索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力争形成我市课改特色。以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为龙头带动其他工作的深入开展。以求实、开拓、创新、发展的思路作好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之中,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等有关资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制定好每一学科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各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的计划,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层次,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和心理素质等巧设教法,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认真研究课程教材改革的形式,把握教育新理念,继续探索我市小学教育发展的新途径。继续以课程改革、教研与科研的整合为本学期研究的.中心。加强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研究,探索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力争形成我市课改特色。

三、岗位练功

继续开展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大练基本功的基础上,积极认真参加信息现代化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网络知识,会用电脑制作教案,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在本学期的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不足,决心今后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不仅是屈原苦苦追寻人生真理的写照,也是我漫漫教学生涯中的艰难写照,初三(下)语文学科教学总结。 对于一个没毕业多久的大学来说,初次接手毕业班,多少有些“才疏学浅”的尴尬,然而不放弃探索不放弃超越的念头却深深地鼓舞了我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中考已落下帷幕,现将我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熟悉课标,明确方向。 只有反复诵读课表,认真理解新课标的精神,语文教学工作才不会失却前行的方向。于是我带领同学们一起研读新课表,将重点难点划出来,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增添厚重的动力。

二、洞察“中考”,高屋建瓴。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网上下载近三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细心分析,确定自己的复习范畴。

三、了解学生,对症下药。 初三(下)的学生面对翻天覆地的考试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这时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有一颗如春风拂面的温柔细致的心,用宽容和慈爱去打动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诚交流,友好和谐地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针对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的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保住优良品种、促进稳中求升、激励后秀前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工作总结《初三(下)语文学科教学总结》。

四、身先士卒,为人师表。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先准备好一桶水”。我凭借自己高度的教育热情、正确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对学生满怀***的热爱实打实干地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身先士卒,力求每一道题目自己按时按质地完成,然后通过与学生竞赛的形式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享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地总结教学方法。

五、千锤百炼,点石为金。 复习阶段的最佳训练武器是试卷了。面对铺天盖地的试卷,我有选择地帮助学生练习。形式多样,劳逸结合。既采取了专题训练的方式提高专题的习作技巧(基础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与作文),又采取了规定时间内的模拟考试的形式方便学生接触中考模式,同时“逢卷必改”,用友善与激励的语言刺激学生们的上进。在不断的练习与总结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同学们的应试技巧。

六、提纲挈领,综观大局。 临近中考时,我与同学再次梳理中考语文试卷的思路,并能够运用我们聪明的大脑编写一首首通俗易懂的《语文作题方法》歌谣,在趣味与科学中促进我们的友谊,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你若问我带毕业班什么感受?我一定会告诉你,“累就一个字”。何也?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班级,两群完全不一样的学生,两中完全不一样的教师角色的`扮演,真令人费脑筋啊!更何况又是初出茅庐之辈接手老将的手,这压力是相当地大!更何况还是接手语文呢!要出成绩,还真是个极大的挑战!幸好我摆平了心态:如果我能继续保持原有的水平,说明我有点水平;如果我能超越原有的水平,说明我很有水平;如果我把学生的成绩都往后退了,那说明我教学经验真的不足我真的需要学习,别人也会原谅我,毕竟我是个生手嘛。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何愁之有?如此思量一番,也就不再有刚接手时的那么大的压力了。

于是我以“相信自己挑战自己”为自己的目标,积极探讨,苦心经营,在孜孜不倦的求教与施教过程中我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赢得了同事们的好评,赢得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定与喜悦。 在送学生进中考考场的那一时刻,我进一步坚信了自己的能力,我深信了“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良训,我深信了“勤能补拙”的古训,我深信了“真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神话!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这些器重我的领导,感谢他们给了磨练的机会助我成长; 在此,我也要感谢这些指导我帮助我的同事、电脑、书籍,感谢他们给了我突破迷津的良机促我成长;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5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根据学期初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目标实施方面:

1、本学期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家校联系,配合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达到了如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能力方面

1、提高了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教学实施方面: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着眼于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当然,本学期的安全教育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将在下学期的工作中一一更正。使安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学会防微杜渐。排除生活中思想上所有的安全隐患。

根据我校现状,综合实践活动在四年级开展这样一种形式: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教学探索,我们是这样做的:

综合实践活动备课,首先应该明确,劳动技术只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教材沿用教研室老教材。每周备课一次,做到每节课有备课记录,并上交教务处检查。每周一节。

1、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重点拓展三个方面内容:①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建议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入手。②建议以研究性学习或劳动技术为核心;

③如何设计课程目标,建议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水平从三维目标细化。

2、明确教学内容劳技教材﹢校本教材﹢比赛项目﹢小发明、小创造﹢探究学习内容。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4、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5、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要体现学校的特色。

(3).要从学生生活中提出问题并确定具体活动内容。

下载作文教学微型化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微型化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教学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经验总结 张海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体系》(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在高校......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1.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机与电器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 2.产品生产企业、各类控制工程公司的职业工......

    课程教学总结

    课程教学总结 课程教学总结1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们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勤勉尽责,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立足当前,展望......

    卡通漫画教学课程

    卡通漫画班教学课程安排 Q版就是写实人物的可爱造型 给熟悉的漫画角色绘制Q版形象 Q版人物也有饱满的立体感 服装是Q版角色辨识的一大要素 一、 初步认识Q版人物 动漫界的......

    课程教学评价

    第一,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 第二,教学内容充实,正确,抓住重难点和关键 第三,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 第四,上课组织的好,具有教学机智 第五,语言表达清晰,具有感染力 第六,师生积......

    课程教学反思

    课程教学反思 课程教学反思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依然是重点内容,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新教材中只介绍了催化剂和温度的影响,对于浓度的影响则在习题中让学生自己......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1 一、本课说明本课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对刚建立的课程表进行编辑,包括绘制表格斜线表头、插入空行、对齐表格的文字。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

    课程教学总结

    《电子商务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总结电子商务导论在国贸专业中处于核心地位。面对日趋复杂的贸易形势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在人们的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