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高效“线组式”教学模式在微型化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构建高效“线组式”教学模式在微型化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运
用初探
【摘 要】
作文教学是一个传统的话题,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也都能明白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每位教师也都为写作教学付出了许多的心血,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得我们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学生作文总体写作水平不高,兴趣不强,现状不容乐观,怎样走出这样的困境,是值得每一位中学教师思考的问题。微型化写作教学,指出了当前作文教学低效的症结所在,基于此笔者建构了“线组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作文课堂教学 传统模式 微型化写作 “线组式”教学模式
一、在微型化写作教学中构建“线组式”教学模式的背景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用“课堂是否有效,课堂是否高效”这一标准来衡量一节课是否是好课。同样,在我们当前的教改中,也是强调我们的课堂要是有效的课堂,提倡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益最大化,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纵观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作文课堂教学,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作文课堂流程始终未有半点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读范文、二给材料或者命题、三作详细点的指导如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等、四提要求、五作讲评、六提建议、七做修改等,在整个教学中通常是老师唱独角戏,老师讲得多,讲得深,讲得“透”,而学生在课堂中只是机械的旁听者,教师说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是听得头晕脑胀,教师的这种“填鸭式强迫型”的指导,让学生对作文的写作也失去了兴趣。因此传统的低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严重的桎梏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已经让我们的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把作文课和作文的写作当成了负担。因此,在以后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愿意去写、快乐去写、写出优秀的作文呢?这依然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课堂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笔者则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多年的尝试,在我们微型化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了“线组式”教学模式。
二、微型化写作教学中“线组式”教学模式的解读
在微型化写作教学中采用“线组式”教学模式,?氐赘牡袅宋羧战淌σ谎蕴谩⒙?堂灌的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这个教学模式中,首先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教师是主体,是施教着;而“线组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则成了课堂的主角,整个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师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教师的职责是尽量为学生提供或创设多形式的写作情境,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领和点拨作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由昔日的旁听者,变成了小组的有序活动;由以往的单学,变成了现在的小组领学、互学、帮学。整个教学的流程也有了全新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贯穿其中,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和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指令,机械的应付,整个课堂毫无活力和激情,更不要说创新和生成了。而“线组式”教学模式中的流程虽然和传统的流程上变化不大,但是活动的主体则完全变化,整个过程都是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出示写作的文题,接下来的审题、立意、选材、写作、修改、展示、讲评都是学生或者和自己的小组团队来完成,教师只是针对一些重点的或者每一个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或者相关的小组团队来强调或讲解。
“线组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做法,就是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线,这条线上,最顶端的是我们教师,紧接着在线上的就是班级的语文科代表,在科代表下的是设立的几个大组长,紧接着每个大组长下设若干的学习小组,组内设组长一名,组员若干,每小组一般是六人,人数少便于组长的管理,也便于在学习中的合作交流。其中科代表大组长、小组长在班级中的语文学习习惯、素养和成绩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下面就以笔者所教的班级(64人)为例建构的“线组式”教学管理模式视导图,三条学习线,下辖9个学习小组。
在这种“线组式”管理模式中,各成员之间的分工是明确的,语文教师处在最顶端,是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到引领作用,负责把控整个课堂活动的方向和进程,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垂直管理和协调,适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或者小组还进行适当的表扬评价,以促进各个学习“线组”线高效学习。处在学习线第二层的是语文科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协助语文教师督促检查各个大组学习交流的情况,并协助语文教师协调各个大组的学习和交流,并及时把各大组在学习过程中的的心得体会、课堂知识生成情况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等及时汇总上报给教师,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讲解或者强调。处在学习线第三层的是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他们的职责则是带领整个小组进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采用领学、互学、助学等方式,如作文课堂上教师给各大组下发了写作任务,大组长再把学习任务细化分给各个小组,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开展学习活动,小组成员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间先相互评价,找出每位组员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每位组员根据自己写作的情况进行二次修改,小组长并把组员在写作中的优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报大组长,二次修改后,各小组成员再次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讨论交流,每组选出一篇或多篇优秀的作品在大组内进行展示分享,然后各大组再对推选的作品进行品析交流,大组成员各抒己见,提出修改意见,再对作品进行三次修改,修改后优秀的作品上报班级,然后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评价,另外每大组上报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和整理,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析和指导,避免了昔日面面俱到的低效、无效的课堂教育。
班级的各条学习线就如同工厂生产产品的流水线,看似孤立,其实又是相互联系;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分工明确、杂而有序。线上的每组学生、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整个课堂学生始终处在学习中,每位同学都是发言者,每位同学也都是聆听者,这样的课堂教师讲的少了,讲的精了,学生则动的多了。课堂中的这几条线,既是学习线,又是管理线,每条“线组”上的成员既相互学习又相互监督。这种模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能让学生在和谐而又活跃的学习气氛中快乐学习着、快乐收获着,这样高效的学习模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线组式”教学模式在微型化写作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案例
微型化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的,另一方面则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具有微型化的特点,这样的课堂教学切入点小,学生学习起来,学习目标的达成就相对容易了。在微型化课堂教学中构建“线组式”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实在和高效。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开头,即使写了,也是不很理想。笔者依据学生的这一写作困境,于是制定了“如何给文章写个好的开头”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便使用了“线组式”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总结出了给文章写一个好的开头的技法,笔者在此简要的介绍自己的具体做法。
笔者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同时又给学生讲析了作文开头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即简洁、精美、紧扣主题。然后笔者便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善待》,笔者要求各组根据这个作文题目,给自己的作文写一个好的开头,三个大组长把写作任务细化分给下辖的小组。
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便开始了写作,科代表、大组长负责巡查各组完成的情况,各个小组的组员便开始交流分享本组的写作成果,同时把写的好的作品推荐给大组长,然后科代表和三个大组长根据各组推荐的作品进行归类梳理并在班级展示,并让各小组总结出写作的技法,最后教师对出现的共性的问题,重点讲解。整个学习的过程是教师重点点拨并布置学习任务(5分钟)、大组长细化分配学习任务(2分钟)、小组长带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并上报优秀作品(10分钟)、科代表和大组长巡查指导和筛选上报优秀作品(3分钟)、各组汇报写作成果和探究结果(15分钟)、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讲解(5分钟)、各组组员根据学习的方法技能进行巩固训练(5分钟)。
第一大组推荐的写作成果如:
(一)片段一:爱,是无私的。让我们用无私的爱去善待别人吧。善待别人,也就是快乐自己。
――戚成才《善待》
片段二:人类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美的字眼,那就是“母爱”,也就是那一次,母亲的爱,让我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善待,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王志豪《善待》
依据第一大组推荐的作品,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最终总结出了文章开头的第一个写作技法即根据题目要求,围绕中心,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第一大组推荐的写作成果:
(二)片段一:原来善待也是一种美,一道风景线!
――题记 杜若子《善待》
片段二:善待,是“爱”的最美的诠释。
――题记蒋雨桐《善待》
第一大组的成员,又根据推荐的写作成果,总结出了作文开头的第二个写作技法即巧用题记,亮出内涵。的确,一个靓丽夺目的题记,就像一盏光光彩夺目的明灯,能够给文章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能使作文锦上添花,还能激发读者的兴趣,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第二大组推荐的写作成果:
(一)片段一:一颗流星划过天空,我错过了许愿;一个故事美妙动人,我错过了聆听;一种品质驻在心中,我没有错过,那便是善待。
――李恩宇《善待》
片段二:善待如花,带来纷芳和淳香;善待如树,带来绿茵和清凉;善待如溪,带来悦耳和舒爽。
――邓一曼《善待》
片段三:善待,就像春日里的鲜花一样芬芳,夏日里的凉泉一样舒爽,秋日里的果实一样甜美,冬日里的热汤一样暖香。
――杜善源《善待》
片段四:父母的爱就像清风,抚摸着我;父母的爱就像甘露,滋润着我;父母的爱就像阳光,温暖着我,善待母亲,善待母爱!
――杜仁智《善待》
片段五:童年的记忆像沙滩上的贝壳,漫步在这一望无际的海滩上,我捡起了一个贝壳,贝壳上写了两个夺目的大字“善待”。
――王思恒《善待》
第二大组的成员通过推荐的五个片段总结出了文章开头写作的第三个技法即巧用修辞,增添文采。
第二大组推荐的写作成果
(二)片段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优美的歌声从广播里传出,歌词引起我无限的遐想,“爱”到底是什么?……爱就是善待。
――胡艺彤《善待》
片段二:“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他们变老了……”。
――任梦《善待》
片段三:巴尔扎克说:“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片荫,无不洋溢着生命的芬芳,善待生命。
――宫昌昊《善待》
片段四:“凝望里,你被望成千冀之鸟;聆听里,你被听成千孔之笛”……和你一起的四年时光,教会我了要学会善待他人。
――路冰莹《善待》
片段五: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一句话告诉我们要善待别人,可是当今社会却……
――邓天驰《善待》
片段六: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的朋友。
――张壮《善待》
第二大组的学生根又据推荐的写作成果总结出了文章开头写作的第四个技法引用歌词名句等突出中心。
第三大组推荐的写作成果:
(一)片段一:在这个世上,每人都有一颗心,但是你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善待你周围的人和事呢?
――蒋忠典《善待》
片段二:公交车上,你是否会让位于老人?老人跌倒在马路上,你是否会上前扶一把?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否会伸出援助之手?……善待他人,这是一种美德。
――徐玉《善待》
第三大组的学生根据推荐的写作成果总结出了文章开头的第五个技法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第三大组推荐的写作成果:
(二)片段一:风雨过后,衣湿,街冷,人稀,地广,有谁在意街头那一抹善……
――姚畅《善待》
片段二:在那条简陋破旧的弄堂里,有一双眼睛微微睁着,气息微弱,身上满是凝成块的血……
――陈骏杰《善待》
片段三: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而你给我那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点点滴滴温馨的话语中。
――姜旭《善待》
第三大组的学生又根据自己推荐的写作成果总结出了文章开头写作的五个技法即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短短的一节课,运用“线组式”的教学模式开展作文课堂教学,教师讲的很少,可是学生却始终处在学习活动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写作和展示,总结出了文章开头写作的五个技法,每每听到优秀的佳作,课堂里还不时响起掌声,最后每位学生又根据学到的写作技法进行了写作巩固训练。总之一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微型化写作教学中构建“线组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得学生由昔日的“让我学”转变为今日的“我要学”,由昔日的自己单学转变为今日的线组群学,课堂评议也由昔日的教师孤评转变为今日的多元评价,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收获了知识,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享受到了小组间竞争的乐趣。
在微型化写作教学过程中,运用线组式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在课改的道路上探索完善这种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爱上我们的写作,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注明: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Y助课题“基于写作学情的初中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JK11-Z022
第二篇: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作者:教导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1 更新时间:2009-12-10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探讨问题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含义、操作流程和在教学中操作此模式应注意的事项,以此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政治课堂 构建 问题 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的政治课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如八年级的法律知识的教育、特别是九年级国情国策教育更是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引用的例子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我们很多的政治教师都是如此操作的,但一节课下来,特别是考试检测后发现,虽然政治课堂“活”了起来,但通过测试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并不大,也存在学习政治学科的不及格学生的数量较多的现象。不能靠课后花大量时间来抄、背、做题来提高成绩,那么,什么样的课堂能面向全体学生,顾及绝大部分的学生,让优生吃好,让差生吃饱?怎样建设一种高效的课堂呢?洋思中学推行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推行的“讲学稿”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对建设高效课堂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那么,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既适合政治学科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一种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实效性强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较稳定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呢?本文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探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含义和操作流程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就是在政治课堂上构建以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为主线的有可操作性比较稳定的课堂结构框架。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政治课堂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操作流程:根据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本人在教学中把每节课的问题式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分为传授新知环节和拓展提高环节两大环节。第一环节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和释疑,称为传授新知环节;第二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第一部分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称为拓展提高环节。每一环节的操作流程如下:
传授新知环节操作流程: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解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提出疑难问题----教师释疑----学生解决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约用30--35分钟)
拓展提高环节操作流程:学生对课文知识再次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再释疑----学生自主完成综合练习(约10--15分钟)
2、问题式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设计目的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新课。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问题式教学法的授课在上课之初就要以问题来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给予联系旧知和启发新授课知识思考的素材,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新课的知识。
学生自学解疑。此环节是学生根据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自学问题提纲,以个人阅读课文内容的办法初步解决。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反映教学内容的问题,能初步整体感知教材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提出疑难问题。此环节在个人解决不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互相讨论、研讨,解除疑惑,遇到小组内都不能解决的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向教师提出。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教师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以现在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为释疑环节的重点精讲作铺垫,小组的讨论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释疑。教师可采用讲授法等手段以举例、视频展示、情境分析等针对班内学生普遍存在的难题、知识上的误区、存在的易错点、授课内容的重难点进行阐述。
学生解决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学生自学的效果如何,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需要一定的手段来检测。政治学科与时事政策紧密联系的特点,使政治的课堂更容易与时政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新闻内容,以时政热点为情境,从授课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设计情境问题。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解决情境问题。此环节可初步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提高环节。当学生完成了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后,教师预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提出本节课不懂的知识或因之而生成的问题,教师再次释疑,如此循环将教学内容通过看、谈、释、用等方法以不同问题呈现的形式进行解决,在一堂课上至少重复了三遍,学生的记忆也更牢固。在此环节,教师整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至少一道本节课知识的综合性练习,让学生动笔书写,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评讲过程中渗透解题技巧。
二、在政治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依据
(一)在政治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学派认为,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正确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政治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以问题贯穿课堂,能让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能让学生理解授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知识产生过程体验,真正内化社会规范,形成与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在政治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问题探究中提炼观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现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式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解疑、教师释疑、学生解决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拓展提高环节等各授课环节的设计,都能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以问题教学法为模板。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即问题教学法,即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是一种针对问题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它要求学生意识到问题,能界定这个问题,接下来是解决问题和验证问题对与否的环节。杜威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实际就是以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的思维能力。
(四)在政治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问题式教学模式以问题来传授新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使教师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指导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在政治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在政治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核心是围绕教学内容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问题的设计、生成和解决应成为此教学模式操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个实际是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和认知水平,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发散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即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让学生体验成功。
2、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取材于现实生活。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时政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来组织教学。现实生活中存在丰富的教育素材,只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和敏感的政治触觉,善于把时事与课文知识联系起来,并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政治课教学的素材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所以,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是联系时政与课文知识的桥梁。
3、问题的解决要落实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目标。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体现授课内容的落实,问题的设计要有的放矢。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很讲究艺术的,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蕴含深意,要考虑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什么事实和包含什么样的观点,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达到什么层次,问题涉及的内容是否属于教学目标的内容、重点或难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参照课程标准,抓住授课内容的主题,精心设疑,设计的问题要与授课内容有关。
4、“问题”的提出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适应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不能各自为政。设计的问题宜精不宜多,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必须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要做到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此外,在政治课堂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模式,以下几方面也会影响到此模式操作的实效性,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对课堂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还受授课内容的难易、学生认知水平、智力因素等影响。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应因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
【主要参考文献】
1、郑金洲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3
2、《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三篇: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时间:9月4日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实施“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平台。通过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一、什么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逐层分解知识,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归纳概括成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请不同程度的学生归纳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有些教师上课时学生开小差的较多,课堂效率较低,就是因为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课堂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使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导致精力不集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成多个问题,并且根据难易程度把问题分为A、B、C等几个等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都有被提问的可能或机会。在此背景下,学生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旁观者,否则,回答不出来问题是要脸红的。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比如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好多老师上课可能都会放弃了他。但如果我们上课时,针对他这种情况,专门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像“是什么”等通过看书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刚开始,他可能会不配合,根本不去看书、思考,起来就说不会。这时,如果我们告诉他在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让他读出来。这样,他感觉老师没有放弃他,并且稍加努力他也可以回答出问题,所以他上课不再睡觉或看小说,而是根据要求去看课本,参与小组的讨论,慢慢的就会有了兴趣,也就可能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
(二)贯彻了“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就是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通过民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而解决问题的任务则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解放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来获取知识。经过这一变化,教师从繁重的讲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必须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否则,就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点评”四个环节,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为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又根据程度不同分为A、B、C等几个等级。小组讨论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则成为不同等级问题的中心发言人,比如,对于简单的A级问题,由程度较差的A级同学主要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并且在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小组间相同等级的同学进行竞争。比如,一组的A类同学回答A级问题,回答不好,由其他组的A类同学进行补充,哪个小组回答得好,则给予充分的肯定。每隔一定的时间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同学以及进步最快的同学。当然,这个等级的划分只是由我们老师自行掌握,不对外公布的,避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样,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任务,都有竞争对手,学生之间,既是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出来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一节新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往往非常抽象,不知从何处下手学习,更不知重点、难点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为若干个问题,就相当于把一块原先无从下嘴的大肉切成了许多小块,方便了学生“下嘴”,使学生愿意去“吃”。另外,把零碎的知识问题化后,学生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习起来就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避免了盲目的低效率的重复。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阅读课本,分析总结,要求学生从课本的叙述中概括出有用的信息点,构建起知识网络,这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过程要进行小组讨论,特别是对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在考试时,学生最怕做的题就是主观题,得分率非常低,原因就是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即使基础知识都会了,也不会用。如果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和训练,学生主观题的得分率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这正是因为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过程锻炼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步骤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一般是:(1)提出疑问,启发思考。(2)边读边议,讨论交流。(3)解决疑难。(4)练习巩固。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我们可概括为“三环”、“六步”。
“三环”为: 第一环节: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为“生成”问题。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为“探索”问题。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为“发展”问题。“六步”为: 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第四步对假设方案、推论、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第五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第六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以上“三环”、“六步”是“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应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四、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要求,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
2.问题探究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现实问题,贴近时代和现实,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要有深刻性、逻辑性、发散性、启发性。总之要能培养学生生疑、质疑的能力。
3.提问的时机要恰当,设计问题要科学。教师提问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现实,寻找最佳时机发问,而且问题要科学,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恰当时候提问,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提问探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要能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问题要准确、清楚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回答问题的激情。
5.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要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有些要留待以后回答、讨论或者下节课回答,或以作业形式、论文形式进行讨论。
6.允许学生犯错误。这样,学生才不怕回答有误,才能积极地回答问题。学生才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达到提问的目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予以宽容,学生就会患得患失,其想象力就会受到严重阻碍,这样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对学生的回答探究要有预见性,并恰当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引导、启发。教师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就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回答的错误和不确切的内容及方法上的缺陷。
总之,要通过提问探究达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目的,必须克服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要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
五、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的设置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商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要学”和“要我学”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为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能自发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寻求正确答案的积极性。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形式要多样。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因为启发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
我们在课堂上,有时可以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情境进行启发,有时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辩论启发,有时通过创设情景模拟试验启发。
(三)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难易结合。
探究性提问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也不能设置太难。问题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动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问题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把握住这样的尺度:问题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基本可以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但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为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应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让他们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通过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他回答出来后能有一种成就感,有助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这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逐步培养他去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能成为一个优秀生。
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注意问题设置得不能太难,不要认为认为如果问题设置太简单,一是显得老师太没水平,二来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如果这样效果一定会不理想,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对老师也越来越敬而远之。问的问题又有些难,同学们都会“明哲保身”,都恐怕回答错了,在同学们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都三缄其口。问题的设置不能以老师的意志为主导,而是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都有问题要思考回答,并且稍加努力都能回答出问题,有成就感,所以课堂气氛也就会就活跃起来。
(四)要有中肯的评价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点评是最后一个环节,有人认为通过前面的探究,问题已经解决掉,学生已经掌握知识,教师的点评就可有可无了。其实,这一环节不但不能可有可无,而且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老师的点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因此,老师的点评要以鼓励为主,力求避免在课堂上批评指责学生。当学生把问题回答出来之后,老师要绝不吝啬溢美之词,哪怕一个“好”字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奖赏。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既不能放弃他另找学生回答,更不能对他批评指责,因为这样,会损伤他的自尊心,使他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再学这门课,久而久之,就会自暴自弃。正确的做法应是积极的引导、启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他会对你心存感激,“亲其师,信其道”更会激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总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精神,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推广运用。
第四篇:浅谈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作用,提出了构建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几个问题,包括如何设计情景式教学模式、如何合理的安排情景模式、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及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尤其是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多进行关注,以此来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他们积极投身到体育活动当中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差异 情景 教学模式 设计 关注 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4
1.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个体差异已经越发明显,而对于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也是有所不同的。尤其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找出一种适合他们并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提出情景式教学模式,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在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中不断提高自己。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并通过上课实际操作。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景是指交际活动的社会情景,成功的课堂教学应为课堂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东西。而情景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片、录音、电视、投影、实物以及其它教学用具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设置某些场景,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生动的活动项目,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容易,更透切。情景式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
3.2情景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1.情景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情境中扮演某个角色,这种身体力行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交流,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2.情景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那些身体素质较差以及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的学生,通过为他们设置情景模式,让他们能够在比较适合他们的环境里进行体育锻炼,而且每个情景是针对水平相当的学生制定的,所以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3.情景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所以学生们就会尽全力去完成,有的靠自己,有的靠团队,这样又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3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设想
(1)按兴趣爱好分组。把爱好相同,技能不近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例如在田径教学单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选择,可以分为跑、跳、投三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这也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2)按技能水平分组。把技能水平相当但爱好不一定相同的分在一组。例如篮球投篮教学中,可以把投篮较准的分在一组,把投篮不准的也分为一组,这样教师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对准的一组进行辅导,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不准的一组的辅导上,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3)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就是把体育技能、爱好均不同的人分在一组。这种分组目的就是扩大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帮助技能差的,让兴趣浓的带动兴趣淡的,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4)随机分组。这种分组一般采用随机报数和自由组合,通过报数随机分组可以达到各组间实力差不多的局面,便于开展小组教学比赛或游戏;而自由分组可以是爱好相同、关系好的同学分在一组,它们之间的配合会更默契。这种分组适合于球类比赛或一些趣味性游戏。
4.结论与建议
通过情景式教学发现很多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体育课学习之后,身体素质不同程度的有所进步;一些以前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同学渐渐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但是还是存在个别同学在体育课上不积极的现象。根据出现的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运动量和强度要适量。教师在安排内容时要照顾大多数人,不能让大多数人很轻松的就完成任务,更不能让大多数人无法完成任务。同一节课,同一个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如行进间投篮练习,技术好的学生10个最少得进7个;技术差的学生10个最少得进4个。这样才符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在能力范围内努力完成任务。
2.设置情景后教师要加强监督和指导,不能让一些学生偷懒,否则这种模式就失去了意义。
3.不要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么的潜能,使他们不断进步。
4.教师可以适当的和差生分在一组,这样能激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且始终在为他们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勤.艺术体操专修课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D]武汉体育学院,2006.[2]陈莉莉.情境教学对提高高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3]魏巍.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运用
在新课程下,任务型教学能把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又为学习者提供交际机会。任务型教学重视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于是课题组成员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相关写作策略形成相关的教学模式,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前――构思阶段。
在写作课开始之前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要写作话题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此话题的意识。然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布置写作任务阐明写作的要求与目标。学生在审题时应先围绕写作的主题和要点,边构思边用英语写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再依次根据主题句进行选材构思能支撑主题句的有关内容,并用英语写出关键词 及短语为撰写初稿做准备。如果所设计的写作任务是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短文即以图画、图表或提纲等形式提供情景的指导性写作,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读图、表或提纲分析其中表达的细节和信息从中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同时在审题的基础上,教师先要求学生围绕写作的主题用“头脑风暴”法,开展讨论活动,然后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各抒己见抓住有用信息,并形成写作思路,最后让学生各自说出对写作主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任务中――执行阶段。
首先,应撰写初稿,经过审题和讨论之后学生开始用英语写作,学生先考虑文章开篇的交代句和结尾的点题句,然后再通过添加支撑句将主题句扩展成段落,最后把各段落按时空或逻辑顺序连成一体,形成一篇语义基本连贯和有一定层次的初稿。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让其仔细重读一遍看有无要修改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原稿进行再加工:
1.文章是否切题;
2.要点是否完整;
3.开头和结尾是否点题,各要点的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连贯;
4.有无主谓一致、人称一致、时态、语态、冠词及名词单复数等方面的语法错误;
5.有无句型、习语及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6.有无单词拼写和大小写及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其次,学生之间互改初稿。学生先将自己初步修改的作文交给学习伙伴,润色修改或者在小组中传阅并根据上一阶段中的六个方面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由作者本人在听取其他组员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倾听和相互帮助可以起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由于教师很难做到全批全改每个学生的习作,此时采用学生互相纠错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操作性较强且效果较好的办法。
第三阶段:任务后――展示评价阶段。
修改完成初稿后,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例如在班内宣读通过投影仪投放等。关于对待错误的态度,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出错、改错从而取得进步的过程,只有错误影响交际时才有必要予以纠正。所以每次任务结束后,教师都应针对学生典型的语法错误即使进行评价与反馈。如果没有评价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自己表达都是准确的从而固化了他们所犯的错误。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1.主题是否鲜明和突出;
2.词语运用是否得当能否使用更高级更贴切的词汇;
3.句子的长度或结构是否需要增减能否运用更复杂的语言结构;
4.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连接成分过度是否自然结构是否清晰;
5.语言是否地道、得体是否有中国式的英语表达。
至于对学生的作文是否需要评分以及怎样评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除了采用分数评价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评语评价学生的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分数还是评语,最重要的是发挥评价是激励作用。
第四阶段:书面巩固。
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修改原稿并工整地抄写一遍形成定稿。通过墙报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展示或存放在个人写作档案袋里。
备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CJY13050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