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构建和运用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构建和运用
刘
晓
光
常州市戚墅堰区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如何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和特点,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思想,构建一个务实有效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和课后拓展六个环节进行了有益探讨,并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和运用;思考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要素
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指出:所谓高效课堂,它是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4]。高效课堂的“高效”即“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结合[3]。高效课堂的六个要素 1.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惟教”为“惟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惟师”为“惟生”。
2.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辨证、有机的统一体。知识与技能是前提与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核心与灵魂。过程与方法则贯穿于这二则目标形成的全过程。3.模 式
课堂教学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有技术就有标准,有标准就要讲模式。模式即方法、结构和流程。高效课堂模式讲究流程操作,一般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4.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包含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预习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等内容,是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路线图、指南针和学 步车。5.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在小组分配上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小组之间各自为战,又充满竞争。努力构建小组合作的运行机制,打造课堂教学的“动车组”。6.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主流形式,它贯穿高效课堂的始终,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和归依。三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构建和运用 1.课前预习
本环节教师要依据课标、考纲、学情要求,依据学生能自主学懂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部分内容编制成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1]。教师提前发放包含预习作业的导学案,让学生课前完成,特殊情况也可在上课开始时完成。本环节要求教师: ① 认真设计预习作业; ② 引导、指导学生预习;
③ 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可要求家长配合督促,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利用上课前二三分钟抽查了解。本环节要求学生:
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如养成独立思考、完成预习作业的习惯;注意先看书后解决学习问题。
2.课内教学,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展示、精讲点拨和当堂训练四环节。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发现未知,在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进步。本环节要求教师:
① 根据教学目标和所掌握的预习情况,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告之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也可以习题的方式出现;
② 创设情感情境、学习情境或提供引导性资料,便于学生进入探究状态。本环节要求学生:
在教师教导下,认真阅读资料和教材,利用名言、图片等初步理解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内在联系,完成任务。
所谓合作展示,包括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指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弄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同时在组内和组间合作学习,交流存在问题,并由教师组织在全班讨论解决。本环节要求教师:
①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合理分组,建立并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运行机制;
② 对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发展; ③ 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精讲点拨的要点。本环节要求学生:
① 积极参加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等,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② 认真倾听、做笔记,记下要点和疑问。
所谓精讲点拨环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展示情形,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等,进行精讲点拨,注重培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本环节要求教师:
重点讲解学生经过前阶段学习仍未能掌握的关键之处,注意学生学习层次,因势利导。本环节要求学生:
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及时提问。
所谓当堂训练,指在课堂里通过检测等手段,了解、巩固学生所学内容。习题宜少宜精,关键是选取能体现重点内容、具有代表性、渗透一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题目。此环节主要在课堂,也可适当向课后延伸。本环节要求教师:
① 精心编制并随机适当调整习题内容、要求;
②巡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先答完的学生及时面批,或组织学生互批,并有针对 3 性的讲评小结。本环节要求学生:
独立思考作答,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课堂教学四个环节在一堂课内可多次运用,但一般以二至三次为宜,而且次序也可适合当变化。总之,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益和效果为前提。3.课后拓展
此环节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亲身实践中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和升华。本环节要求教师:
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需要,精心设计课外实践活动作业,加强指导。本环节要求学生:
积极参加社会生活活动,提高能力,完成作业,如撰写小论文等。
三、几点思考
1.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教师理念决定着教育的一切和一切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教学就不存在或没有发生”。学生身上蕴藏着一种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在教学中发挥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教师要有勇气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构建高效课堂必须重视建模工作
麦当娜、沃尔玛等名企用程序和模式成就了世界品牌。同理,课堂教学也需要模式,需要用模式去规范教师的课堂流程和教学行为。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唯有经历一个“临帖”和“描红”的过程,才能熟悉一定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熟能生巧,“破帖”而出。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就失去了“高效”的保障。当然,推进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坚持持续创新、多元发展的原则。
3.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促进教师成长
事在人为,人在精神。推进高课堂效改革,必须学习人家的精神,修炼自 己的精神。崔其升说:“别人干的是工作,而我干的是拿命换事业。”在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业务论坛,就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专题沙龙。通过读书学习、聆听专家讲座、参加教学比武等活动,有效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4.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进行配套改革
构高效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功夫在课外”。如果只就课改课,满足表面热闹,不深刻把握其管理的博大精深和背后的强力支撑,是极为有害的,也是必然行不通的[2]。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推进与之相配套的改革,具体包括教学理念、课堂规则、评价方式、质量监控和学生德育等内容。5.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走务实有效之路
思想品德课虽然旨在促进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它的养成必须以落实“双基”为基础,否则就是本末倒置,缘本求鱼。传统的教学方法亦不能忽视,如阅读和背诵。美国阅读专家G·R·施道弗在《阅读——一个思维过程》一书中指出:“阅读即思维”,初中思品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我们应该充分阅读的作用来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日本教育家七田真说: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对于一些关键知识点,适当要求记忆也是必要的。另外,更要清楚高效课堂不能不要质量。在当前形势下,任何教学改革包括构建高效课堂,如果不能经受住考试的检验,其将必然走向失败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司志龙.思想品德课师生互动有效性的“顶层设计”.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2,(3).
[2]慧 江 .教育白蒲品牌之路.2009,(3).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4]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4).
(本文发表于《江苏教育》2013年3月)
第二篇:初中思品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思品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思品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初中思品课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国初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初中思品课的高效课堂。
一、加强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学会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力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初中思品课也不例外,但在课前预习环节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首先,指导学生使用教师自己编订的《导学案》进行预习。每个学校的学情各不相同,如果让学生直接使用现成的教辅资料进行预习,并不一定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教师是最了解自己学生情况的,因此,由教师精心选编《导学案》来指导学生预习,便显得至关重要,也才能取得最佳的预习效果。其次,《导学案》的设计要把握分层原则。学生的智商、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必须设计出照顾到每个学生层次的《导学案》,才能使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二、强化热点问题对接
初中思品课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初中思品课具有非常强的实效性,与现实问题结合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热点问题与初中思品课理论的对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课为例,我们可以选取以下案例作为热点对接的素材。
(1)意外事故。河南省潢川县小学生杨明亮,在丰台区富丰桥东韩庄子路口步行横穿机动车道时,被由西向东驶来北京市公交总公司的大公共汽车当场轧死。家人痛不欲生。
(2)家庭侵害。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地区43岁的农民骆淑平,因对8岁的儿子王闯多次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说谎之事不满,遂对王闯进行殴打。王闯不反抗,也不躲避,任母亲毒打,造成双臂及下肢大面积创伤,并引发肾功能衰竭,法医鉴定为重伤。
(3)社会侵害。阿兵是澄海外砂人,他结识了乡里一做餐饮生意的“大哥”,后发现了大哥原来是毒贩子,但他也不以为然。后来阿兵偷尝了一点白粉,从此成了一名“吸毒者”。为了寻找资金来源,开始设摊赌博。最后,阿兵被警方抓获,被送强制戒毒。
以这样“触目惊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配以相关图片作为课堂导入,与课本知识进行对接,不仅能在霎那间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更充分理解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所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合作探究习惯
根据美国缅因州国家实验室研究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同样的学习内容,由教师完全进行讲授,两周后学生对所教内容的记忆平均率不足10%;由学生进行讨论,记忆平均率可达50%;由学生进行实践,记忆平均率可达75%;由学生教别人,记忆平均率则可达90%。因此,放弃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是打造初中思品课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课为例,在对“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学习与总结之后,教师可以顺势以“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为素材,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众人拾柴会火焰高,而三个和尚去没水喝呢?”最终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使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学生对“集体如何才能发挥最大能量”这一问题获得正确的领悟,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利用热点对接、合作探究等教学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第三篇: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小学思品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单位:卫辉市太公镇中心校
姓名:杨趁欣
电话:***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
据了解,当前不少学校在社会思品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知道怎样讲课、照本宣科、无从讲起”的现象,一味的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高效推进。其实,小学品德课教学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塑造过程教学,学生应在品德课中得到明理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怎样让学生在思品课中思维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才是思品课本质所在。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品德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辩论”是一条很好的实现优效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使学生通过参与辩论活动,从而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关键词】
课堂辩论、辩论主题筛选、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掌控评价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认识主体必须运用内部构建的基本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发展知识,从而认识世界,而不是被动地将客观世界的影响直接投射到头脑中”。但事实上,教材中要求的教学目标总是不能很好地落实,原因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感悟,而是我们教师没抓住好的时机来引导我们的孩子,没有激发他们足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当然不会有所收获。
一次偶然的学生争吵,让我有了新发现,事情是这样的:小强和慧敏因为该不该劝阻违纪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来到办公室找我评理,我默不作声,只听他们一句一句为自己的辩解,突然激发了自己将这种辩论规范化运用到课堂中的想法。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经过试验,一下子让学生来了兴趣,不但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明理的全过程,更有助于实现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在辩论中学会与学生正确相处的方式。
从这堂课的教学经历中我也体会到了辩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其实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
一、课堂辩论在课堂中的运用
课堂辩论的应用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也是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涵。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听取别人的观点和见解而后做出一定的有效的反应。
1、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做到难易适度。
所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设问必须新颖而恰到好处,问题太难,则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辩论就无法深入下去;问题太易,三言两语了事,就会缺乏思考的余地。“智慧的设问”犹如挂在适当高度的糖果,虽不能唾手可得,但跳一跳又可以够得着。同时,辩论问题的设计还要有梯度,从比较容易的问题入手,逐步加大难度,使学生的辩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又可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辩论的乐趣。例如:在“对生命负责”一课中,对烟酒的危害要求学生列举身边事例,并进行辩论其危害,而对于毒品,则有老师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从而了解其危害。
2、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会生活,我们的课堂也一样,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力,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不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课堂辩论问题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或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教学“我自信,我能行”一课时,安排了一个找优点的活动话题:要学生找一找身边同学的优点,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所举例子是熟悉的同学,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就在学生找优点的过程中,使不少同学看到了自己原来有那么多不为自己所发现的优点,自信指数骤然上升。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作为辩论的内容,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辩论,这样的辩论才能真正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使课堂辩论有效实用。高质量的课堂辩论取决于辩论问题的有效设置,作为老师,在组织课堂辩论时,不妨多花一点心思在辩论问题的设计上,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辩论准备,是课堂辩论顺利进行的基础。
辩论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 否则就会失去判断的标准, 陷入没意义的争论当中。因此, 在辩论前老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需要辩论的有关教材及材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例如, 在讲解“做正直的人”这一框时, 可要求学生课前调查了解班上学生思想, 并搜集发生在身边的的事例。这样, 在学生发言后可以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 而且这些身边的事例学生信服体会深刻,能激发起学生辩论、学习的兴趣,使课堂辩论收到良好的效果。
4、营造民主的辩论氛围,是课堂辩论有效推进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辩论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找碴儿”,只有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要营造这样的一种气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不能把自己放在“指挥官”的位置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从而使学生养成对问题积极探讨、质疑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才能真正凸显思品课课堂辩论的魅力。比如在教学“地球在呻吟”一课中,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身边发生的由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内在的原因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5、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课堂辩论可行性的必备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进行辩论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 以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在辩论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发言,尤其要重视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平时不爱主动发言的学生, 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并不断予以鼓励, 使他们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心,促进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撞击、辩论, 使学生逐渐分清是非, 了解真相, 掌握真理。即使出现错误观点也不要压制指责, 而应在辩论过程中加以积极的引导。
二、组织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不同于辩论赛,只是目的上的不同,但是形式和内容上还是相似的。作为实现教学目的手段,课堂辩论有自己的组织特点。
(1)课堂辩论要强调以“学”为本。启发学生自己学习、相互学习,是课堂辩论的出发点,运用课堂辩论要保证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一片浮华。
(2)课堂辩论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辩论应突出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在辩论中,要能够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学习,学生多演绎、少归纳,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组织课堂辩论时要做到“大处放手,小处着手”,保证课堂辩论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注重辩论后评价
在课堂辩论组织中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学生进行合作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设法在组织的过程中建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关系,以便为展开有效的对话和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结束辩论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发言。因为学生看到的有时只是表面,并不一定把问题看得非常透彻。教师在总结时应该做出公正的评价,但不要明确点名哪一方是胜利者。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自己心里也明白各方的优劣。力争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的思想。
总之,课堂辩论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形式,它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认真组织好课堂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素质。
太公镇中心校
2014年5月
小学思品:
浅谈辩论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单位:太公镇中心校
姓名:
杨趁欣
联系电话:***
第四篇:高效思品课堂
高效思品课堂
一、有趣的导入是思品课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等。如设计“感悟青春”的导入,我首先播放青春健美操录音,同学们在激昂、强节奏的乐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贴近生活——让思品课亲切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学习邻里和睦相处一知识时,上课后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我非常同情他说:“的确可恶,你没有马上报警?”他说:“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听我的爵士乐。”一则小笑话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他们列举了发生在他们身边邻里之间许多凡人小事,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让他们自己明白了与邻居相处,要互谅互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尽而引伸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情帮助。
三、联系时政——给思品课注入鲜活的血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是最主要的,《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它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闻人物,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分析,揭开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朝鲜半岛六方会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2010广州亚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四、诙谐幽默——还给思品课欢乐的笑声
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小品、课本剧都是思品课堂的需要。
第五篇:“学案导学”模式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
东平高级中学
胡殿坤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各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如何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提高读图、分析等各种能力,从而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成为我们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教学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
经过实践与多方学习发现,“学案导学”是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学案导学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积极运用了这一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的优点:
1.“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 手做、动口说、动脑想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学案导学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统一要求,又注意了个体差异性,做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2.“学案导学”能“减负”而不“减质”
学案导学将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克服了学习的盲目性,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案导学通过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达标,课下迁移训练和矫正补偿,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是“跳一跳,摘桃子”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案导学”培养了学生能力
学案导学是学生依据学案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引导,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注重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案导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 自学机会和自我表现机会,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导演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学案的分类与设计
我们的学案根据课型的需要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和补偿练习四种类型。
首先,新授课学案包括学习目标与重难点、预习部分、课堂部分、课下作业四部分。
1.明确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主攻方向。学习目标的设定参考《地理课程标准》,学案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案要尽可能的挖掘知识的能力价值,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设定,使学生能够更好认识学习目标并在学习中有足够的重视。
2.预习部分要根据学习目标和教材设定合理的内容。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预习部分要选择较基础的内容,适应大部分学生。编排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技能与规律,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从而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学习地理,有更大的信心学好地理。3.课堂部分主要包括探究活动与当堂练习。探究活动要根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进行精心设置,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找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思维网络。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整合知识、组织答案以及展示表达与合作等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并由“学会”转变变为“会学”。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再是枯燥的听老师讲而是更多的开发思维,大胆的想象、质疑,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当堂练习也要部分根据学习目标设定。通过选择典型、有梯度的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要突出重难点知识。通过当堂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课下作业即本节课的达标训练。为了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有“梯度性”、“层次性”的训练题,挖掘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达标训练题分为两部分,基础题——对基本内容的巩固;能力题——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做题消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其次,其他类型的学案设计如下:
单元复习学案包括单元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单元知识梳理,当堂监测与课下巩固提升四部分。
讲评学案主要针对单元测试和各种考试设计的。主要包括讲评目标与重难点,重要考点与典型考题分析,补偿练习等三个部分。
补偿练习学案主要针对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错较多、疑问较多的知识点精选习题。通过补偿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点。
三.“学案”编制的原则
在“学案”设置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在“学案”设置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单元设计、课时设计、训练设计,使学生的认识由浅人深,由局部到全部,并建立起“全景脑图”,形成学习系统。
2.教学相长原则
“学案”的设置主要是组织学生自学,利用“学案”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引导、深度等教学问题,还要分析教材重难点及学 生之间的差异。所以,“学案”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并设计好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哪些是需要教师指导,哪些内容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讲,哪些内容是在教师讲的基础上学生练。
3.可操作性原则
“学案”提前发放给每个学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给予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学案”的安排有程序、有梯度,能使90%的学生完成85%的学习任务,而对10%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15%有难度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教和辅导来解决。“学案”有利于发现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典型性问题分析;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与学生反思、复习。通过学生反馈及时进行设计与使用的调整。
四.“学案导学”模式的操作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1.示案自学,确定疑点
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并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通过自学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并记下来。课前收齐,教师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2.分组探究、讨论疑点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小组内讨论完成后,推荐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见解与质疑。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独创意识,激励学生进一步讨论问题的分歧点。
3.点拨引导、全班解疑
经课下自学与课上的小组探究可以解决本节课的大部分基础知识。然后针对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和学生的疑惑点进行有效的点拨与总结,使学生明析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益。通过点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当堂训练,强化巩固
当堂训练习题要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让学生交换批改,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分析重难点与易错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归纳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5.课下作业,再次提高
课下作业题量适中,要有梯度,尽可能的覆盖更多知识 点,同时突出重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检查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后收齐,并全批全改,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把学案的运用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学案导学中的问题
我们的学案运用还尚未成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以逐步完善教学模式。
1.学案不同与教案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2.学案不是知识点、知识框架和练习题的简单罗列 学案的设计是为了创设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思路,所以它的设计应侧重于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素质,积极的鼓励学生探索创新。科学的设计问题,适时的引线搭桥,加强问题的探究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所以学案从根本意义上有别与知识框架,也不是简单知识的罗列。
3.避免学案设计的呆板僵化
对地理课而言,每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能力要求和情感目标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学案设计要避免模式化。虽然学案的一些基本要素不能缺少,但在具体的设计上要灵活新颖,它能够而且应该做到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通过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电教手段,展示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各种材料、背景、图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尽管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能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并激发了活力,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相信经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改进,我们可以更好的运用“学案”,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学案导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