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优化幼儿教育课程(小编推荐)
柳州市教科所 李 薇
【关键词】本地资源 优势资源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0126-03 郭元祥教授提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不仅仅是课程设计者的任务,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不能满足于园内“纯净乐土”的建设。每所幼儿园都有很多除教材以外的教育资源,而且发展各不相同,存在的形式也不一样。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应该立足于促进幼儿发展的基础上,对本地特有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进行精心考察与筛选,结合本园办学特色衍生出优势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服务。
一、选择本地、本园适宜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根据基于实际、育人为本、幼儿为主、与时俱进的原则,经过归纳和分析,我们筛选了本地特有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作为课程整合的研究内容:
(一)园本及周边教育环境资源的运用
为了将周边环境的一切有利资源转化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实现园内外教育环境资源利用的综合化和最优化,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遵循挖掘、拓展、整合的原则,努力开发和利用园外周边公园、社区、单位及园内设施、长廊、现有区域等各种教育环境资源,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合理整合与利用。
(二)无班界区域游戏活动中同伴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幼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因此我们主张让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无班界区域活动,同伴互动。由于各班活动区同时开放,打破了班级界限,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进出各个区域进行个别化的自主活动。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提供了与不同年龄孩子共同学习、游戏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实施同伴教育的最好形式。
(三)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柳州是一个壮、汉、苗、瑶、侗等多民族汇集的大家庭,我们将柳州壮、汉、苗、瑶、侗等族的民间传统游戏与儿童活动有机相连,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收集、整理、拓展、改编,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教育智慧及游戏精神,探析其教育价值,并将其分成体育类传统游戏、益智类传统游戏、传统美术区域游戏、语言类传统游戏、艺术类传统游戏,再分析过滤、整合创新、汇编成册,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儿游戏课程。
(四)家长教育资源的开发
家园合作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有效达到家园同步、共育、同构,使家园建立一种合作、对话、一致、互补的关系,我们在教师、家长的双向互动中,逐步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教养水平,有效地发挥了“家长教育资源”在日常家园合力育人规范化的重要作用,把家长教育资源的开发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
(五)基于“家”文化背景下实施爱的体验教育研究
我们从“温馨家环境、提升家文化、创新家教育、和谐家共建”四个方面,为孩子、教师、家长营造一个快乐的第二个“家”。在“家”文化背景下,我们从幼儿最熟悉的“家”开始,遵循“爱自己、自主自信;爱家庭、凝聚小家;爱家园、精彩大家;爱祖国、回报国家”的教育层次递进原则,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开展爱的体验教育研究,充分挖掘“家”中“爱”的情感资源。通过爱的体验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特有的爱的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
(六)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运用
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已开始逐步将教学的理念转化为行动,并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发生了改变。课程意识的增强,使教师开始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关注教师的教学究竟是为什么,进而追问教学的有效性。这就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优良的方面变化和发展,从而达到教师专业发展与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
二、整合园本课程的操作方法
(一)开发幼儿探究性主题活动 1.开发探究性主题系列活动
在爱的系列教育课程活动中,我们充分挖掘“爱”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爱的体验教育活动。例如,“我爱我家”中系列谈话和情景表演小主题活动:“我的家人”“我爱爸爸/妈妈”“我是能干的宝贝”;“爱心”主题活动中“爱心超市”“爱心一条街”“爱的味道”“爱的传递”等小主题活动。
我们还对幼儿园周边的社区、景物、建筑及人文环境等进行有机筛选,选取一些良好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场所开展活动。例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教师带幼儿参观柳州市博物馆,让幼儿接触和体验家乡的历史文化,近距离感受柳州地区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工艺品、民族活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使幼儿既对当地民族的知识有所了解,又培养了爱家乡的情感。
2.开发动态生成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做了如下动态资源的开发工作:一是聘请会做柳州特色小吃的家长或师傅到幼儿园“传经送宝”,让他们介绍当地的特色小吃与文化;二是建立幼儿实践活动基地,如与柳州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开展柳州民间小吃、手工艺制作活动;四是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类民间艺术活动,如舞龙会、灯会、元宵节才艺表演等。这样做,既向幼儿倡导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扩大了幼儿园的影响力和提高了知名度。
(二)开发各种特色的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中凸显柳州特色
例如,我们创设了具有“柳州味”的区域,带领幼儿开发“青云小吃街”,让幼儿利用废旧毛线、纸、泡沫等制作出“螺丝粉、汤粉、芋头糕”等半成品,体验小吃街的文化。根据柳州农村文化我们搭建了“开心农庄”和“蔬菜棚”,让幼儿体验;开发了壮族刺绣、织布机、小竹人、酸咪咪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感官的满足,增进手眼协调性,增强了对民间文化知识的了解。2.互动型区域活动
我们还开设了平行班社会性活动跨班区域活动及混龄跨班区域活动,让幼儿按各自需求创设区域活动。例如,大班开设了美味甜点屋、田园茶吧、开心美食城、快乐工作屋等;中班开设了时尚美发屋、超萌宝贝影楼、星光大舞台、快乐肯德基等,然后同龄的孩子相互交换区域活动。
混龄跨班区域活动则由各班搭建,深受孩子们喜欢。例如,小班:娃娃家、四季画廊;中班:汽车城;大班:美食城、编织工作坊,各有特色。孩子们通过大带小、小跟大的跨龄段的互动游戏,较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真正体现无班界区域游戏的意义。
(三)积极发动家长参与,促进家园共育 1.家长义工进校园
我们通过大力发展家长义工教师,盘活家长资源。比如,请开理发店的家长到“时尚美发屋”对孩子进行简单的美发知识培训;请有着丰富照相经验的家长来做照相助理;请擅长舞蹈的家长带领孩子们排练舞蹈„„ 2.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设计
我们对家长的职业、特点、性别、优势、年龄、经历等进行分析归类,对有一技之长的家长,直接邀请他们担任幼儿的“导师”,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导师、跟导师、向导师学习。如邀请当交警的学生家长讲“斑马线、生命线”等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并现场示范指挥等,使孩子与家长之间形成密切互动。(四)结合特色节日,探索爱心教育课程
我们将各种节日作为爱心教育契机,熏陶幼儿爱的情感、把爱转化成日常行为,使幼儿爱的情感得到提升。例如,我们开展了“点滴感恩母亲”母亲节活动、“我爱祖国我爱家”国庆活动、“童心敬老 欢乐重阳节”活动;开展主题《小司机》的系列活动——带领幼儿观赏各种汽车,请汽车制造厂的家长向幼儿讲述汽车的制作过程„„
(五)充分挖掘本土化游戏资源,传承和创新传统民间游戏 1.合理改编
对于本土民间传统游戏,我们进行了合理地筛选和改编,并制订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计划,对孩子进行体能训练,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与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有效结合。如开展侗族“抢花炮”游戏,教师用气排球作为“花炮”,教师抛孩子抢,抢到“花炮”的孩子继续抛。孩子们对该游戏百玩不厌。
此外,考虑到幼儿都很喜欢童谣,我们就对柳州童谣进行了适度改编,如将《一二
三、剁猪肝》《光头橹》等童谣中一些比较粗俗的语句进行了改编,变成既有趣又朗朗上口的童谣,孩子们都很喜欢。在蕴含丰富方言发音特色的童谣中开展民间语言游戏,使孩子们在童谣的韵律感和趣味性中感受到了浓郁的柳州话的语言魅力,并增进了对家乡优秀文化的了解。2.灵活运用
在日常户外体育活中,我们投放了多种民间传统体育材料,确保每班幼儿每天都能自由选择不同材料进行游戏。我们还利用各活动过渡环节之间的零散时间,开展一些发展幼儿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传统益智小游戏或语言小游戏,如餐前活动“大拇歌”“拍手歌”“玩叉绳”等;离园游戏“玩扑克”“手绢花”“拍手游戏”等,既达到了对孩子的有序管理,又能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我们还把集体活动形式开展的民间传统游戏汇编成民间传统游戏园本课程教案集,如传统语言教案集、传统音乐教案集、传统美术教案集、传统体育游戏教案集、传统体育自选活动教案集、传统区域教案集、传统美术区教案集等。
(六)注重课程与环境的融合,创设“本土化”的互动性环境
为使环境真正与课程相融合,我们还有效利用园内走廊、楼梯间、圆柱等环境,“让每一个地方都有家的温馨,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圆柱都有故事”,通过这些物语文化,幼儿有了感受“爱”、表达“爱”的场所。
幼儿园环境:在幼儿园的拱门上贴节日对联,让孩子感受到节日快乐的气氛;在幼儿园的楼梯墙面上绘画二十四孝的故事,让孩子感受中华传统孝道。班级环境:结合主题活动创设“我爱我家”“温馨一家人”“爱的教育故事”等主题墙,培养幼儿爱家、爱国的情感。
精彩文化长廊:用废旧物装点走廊、楼梯拐角,使其变成精彩文化长廊。如用牙膏盒和鹅卵石做成“五菱汽车”“奇石城”,用泡沫和纸盒搭成了“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用各种彩色的布、瓶子、纸筒做成了壮乡民族娃娃和铜鼓„„
快乐成长柱:在幼儿园架空层柱上,有孩子写下的开心事件;有家长用照片记录的孩子成长故事;有教师对孩子的美好祝福„„让大家分享孩子的成长。
游戏室:孩子们可以在温馨书吧感受文学作品中爱的情感;在表演舞台中演绎“地球妈妈的绿衣裳”和“美丽的家园”;在“爱心超市”中用自己的行动筹集爱心基金;在家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体验家人之间的关心、关爱。
(七)优化教师行为,扩大教师资源的价值 “情景式教学模式”:通过现实主题情景的设计,巧妙地把儿童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有意义的学习建立在幼儿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以支撑幼儿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渗透式教育模式”:将各种教育内容渗透到环境中,使教育教学与真实的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真实环境中学习,促进幼儿园教育向园外延伸。例如,借助我市在国庆节开展的“水上狂欢节”活动,我们鼓励孩子们参与狂欢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长的地方的变化,并油然而生自豪感。“介入式教育模式”:教师紧紧围绕目标创设情境、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吸引幼儿参与活动。例如,利用幼儿园图书室资源,开展“小小图书管理员”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的学习,学做一名小小图书管理员,有效地达到了活动目标。
总之,幼儿园优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关键是幼儿园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同时要吸纳与整合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资源并形成模式,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第二篇: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市荔城中学 潘锐芬
2008年6月,我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大学“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广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甫全所长主讲的《关于校本学习研究的三个问题》讲座,学习了校本学习研究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让我产生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我也来谈谈自己在“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的一点浅见。
一、“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增城,这里特有的节日、古朴的民风民俗和未经雕琢的民族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和大封门森林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还有增城被联合国提名为“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可研究以下具体问题:如何发挥地方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以弥补新教材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地方和民间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在中国内地,自从20世纪初创办新学校起,中小学就开始进行学校内的课程建设活动,如“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校外课外活动”等。到了90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名称才正式从西方传人。从世界范围来看,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校本的课程开发,主要是指地方分权国家的做法:国家或省(州)政府制定、颁布课程门类、标准,学校依照教育法规自主选择、改编教科书,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指中央集权国家的做法:中央政府提供课程计划框架,并规定好大多数课程的具体内容,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鉴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和学校现实,我国所倡导的“校本课程”的内涵显然不同于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校本课程”,它不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违背,而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补充,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在统一,共同支撑起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大厦。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目前正在倡导的“校本课程”作如下概括: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严格地说,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少数学校进行了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作了规定,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的补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实施新课程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更加重要。在美术学科中,校本课程在新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外近些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广泛应用的模式。因此,研究具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主要观点是:美术教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地方艺术开始的,在城镇、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占有一定的课时,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创新之处是以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1、研究内容: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探索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城有着优秀的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民间艺术,可开发利用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如何将丰富的、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体系,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第一大任务。
在校本课程内容教学中,在欣赏增城市建筑、服饰和人们生活的图片的同时,还采取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实 施具有增城特色的校本课程。
了解我们增城的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
(2)利用本地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增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它造就了一批德育教育基地,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资源。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这一民族传统文化。
(3)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我们可以以本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9月27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10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广州增城广场开幕。这些都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大封门森林公园和鹤之洲、湿地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联合国提名“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2008年3月,我根据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的相关资料,设计了校本课程《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并作为增城市全市公开课进行了展示与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6月,本课课件《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参加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美术学科、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广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论文与优秀教学课件评选”获三等奖。
可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城镇、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四、“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不同,给学校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在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下,在实施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来确立本校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策略,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来最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五、“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城镇、农村中学。
2、“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美术校本课程。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3、“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思路:
以美术课程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
4、“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并进行推广使用。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通过分析自己的条件优势,学生优势和教师优势,确定自己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有广泛的意义。
六、“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的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因此,必须以事实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
2、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人员必须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传统美术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学实验。
4、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科学实验资料,注意收录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5、研究中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并调动学生参与这一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形成重视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6、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抓住当地重点和特色,挖掘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并能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传统美术。
7、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学校(校园文化及活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它学科渗透、课外活动、校本教研)、家庭、社区(如节假日祭祀、庆典活动),提高研究效度。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刘志军 《课堂评价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4、徐建融 钱初熹 胡知凡 《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年增城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作品集
第三篇:利用课程资源
在新课标理念下,在国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小学思品”课程资源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粗浅的几点看法:
一、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开发和整合课堂资源。
1、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交流查到的资料。
2、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二、通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开发和整合课堂资源。
1、通过多媒体网络搜索来开发和辅助教学。
2、通过课件来整合教学资源。
在我们农村小学,很多教师都认为“小学思品”课是一门副课,什么多媒体课程资源如何来运用到课堂当中去,可能想都没有想过。其实,在“小学思品”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并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我在教《诚实孩子人人夸》一课时,我就利用视频、轻音乐以及图片、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在揭示课题环节时,我就先出示视频和动画故事《狼来了》引入,动画片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渴求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了,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然后教师在引导孩子们看图片,跟学儿歌“好孩子要诚实”,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交流学习、讨论分析,从而再次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的道理。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开发和整合课堂资源。
1、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多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朗读来理解课文。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小学思品》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灵活运用;潜心挖掘,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把《小学思品》课讲更好。
第四篇:利用插图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教学设计中应充分重视课文插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教学设计最优化。
一、利用插图,巧妙导入课文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利用课文插图导入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的《螳螂捕蝉》(以下所引课文教材版本与此相同)有两幅插图,第一课时导入环节,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尽情欣赏,用心体悟,然后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蝉、螳螂、黄雀分别想得到什么?它们身后隐伏着什么?吴王为什么会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通过观察交流,帮助学生初步感悟故事内容,了解前因后果。
不同类型的课文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导人。介绍游览景点的课文,可利用插图作导游。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写的是小山村的优美景色,导入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的景象,注意月亮一样的小河,试着为这个村子起个好听的名字,由此巧妙地揭示课题。写人物的课文往往会有人物肖像插图,导入时可利用插图,从了解人物人手切入本课教学。
二、利用插图,促进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促进心灵沟通,课文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例如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一头公牛上下蹦跳,骑手还牢牢骑在牛背上。为了让学生理解“疯狂”一词,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谈谈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一位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
生:文中说:“只有一位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那么,怎样才是“疯狂”呢?
生:牛像发了疯一样。
师:没错,你能说说图上的公牛是怎么发疯的吗?
生:从图画上可以看出,公牛的眼睛红红的,鼻子喘着粗气,这就是“疯狂”。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理解“疯狂”一词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的直观、形象,就能顺利地扫除理解障碍,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再如,《北风和小鱼》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套教参对课文作了深入解读:《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的行为。
许多教师都上过这一课,往往根据教参提示,抓住文中“哈哈,大家都”这句话,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引导学生痛恨北风、喜欢小鱼,极力讨伐北风、赞美小鱼。然而仔细翻翻教材,会发现此课共有三幅插图。其中第一幅插图,主要表现北风吹来,大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第二幅是北风和小鱼对话。第三幅图往往被忽略。这幅图画的是:白茫茫的雪覆盖在大地上,屋顶白了,树白了,麦苗在厚厚的雪下美美地睡了„„多么恬静、温馨的画面啊!我与学生就此展开交流——
我: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喜欢。
我:为什么喜欢呀?
生: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堆雪人、打雪仗。
生:我也喜欢。妈妈告诉我,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
我:那你们知道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
生:我知道,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我:那你们喜欢北风吗?
生:喜欢。
一幅插图,扭转了教学的情感基调,也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利用插图,延伸拓展训练
看图说话是小学低年级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拓展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中,插图色彩鲜亮,形象逼真。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在美丽的草地上,有一大一小两只蜗牛正面对着面,它们在说些什么,课文里没有写到,可以利用这幅图来拓展延伸,让学生放飞想象,练习口语表达。可以这样引导:
日子一天天过去,蜗牛老了。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在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蜒、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着看着,不由得对小蜗牛叹了口气:“唉!”——接下来,老蜗牛会说什么,小蜗牛又会说些什么?
学生由此展开想象,模拟角色老蜗牛、小蜗牛展开对话。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文插图提供的广阔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都经过编者精心编选,形象生动,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如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课后有幅梅花的插图,那不单单是为了美化版面,还在暗示我们:梅兰芳的成功,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写照。同一单元的《要好好学字》一课,插图中毛泽东身后有幅狂草《清平乐,六盘山》,左下方是延安的宝塔山,都是指导学生课外拓展的良好素材。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设计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听说能力,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五篇: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小学数学课程开发与学生创新力培养研究报告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毛凤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因而,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成了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为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的教育改革逐步趋向现代化、国际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它既不能解决学校遇到的所有课程问题,又不能很好地发挥地方、学校的优势和办学积极性,难以满足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发的目的在于利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那么,我们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采用哪些可能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借助课程更好地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这一课题的研究,为我们深入践行新课程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该课题的研究既贴近“新课改”目标,又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既能促进国民基本素质的提高,挖掘师生的创造潜能,又能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使生命价值得到最大实现。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品质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2、新课程理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课程方案也明确规定:“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就意味着课程的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合理开发、补充一些课程资源。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构建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的、具有学科特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能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的数学课程。
2、探索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和方法;促使学校和老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课程开发和运用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依托数学课本,以备课组为单位,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展和扩充教材资源,并根据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2、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发具有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
3、利用本地课程资源的研究:将学科课程和非学科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开展课堂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为应用性研究,采用直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素质教育实践和本地课程资源利用具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基于最新的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遵循素质教育的大目标,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现场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着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思想,我校于2006年开始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学校成立了课题指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挑选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为实验教师。课题组通过教代会、教科专题会,广泛征求专家顾问、实验教师的意见,制定了《课题管理细则》、《实验教师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使课题实施有章可循,规范发展。课题研究“年初有计划,实验有方案,定期有分析,最后有报告”环环相扣。教科室督查实验进程,安排阶段目标,对实验材料按“课题方案,实验论文,实验案例,实验成果”四个方面分类建档,使资料丰富,档案完善。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实验教师坚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深入领悟各科课程标准的内涵,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精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课题研究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依托学科课程,开发校内课程资源
1、活化教材资源
目前,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到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等各门学科,各科教学都主张书本与生活相连,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依托学科教材,选择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来进行专题研究,生成课题。因此,在平时的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课程开发意识,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适度、适当地拓展和活化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我们在总课题的整体框架下,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别以“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子课题进行学科研究。
2006年开学初,春寒料峭,校园里的梅花傲然开放,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六年级语文第一课《卜算子•咏梅》的学习更激发学生对
梅花的了解和喜爱。走近梅花,了解梅花,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成了六年级每个学生的心声。为此,我们依托语文教材,组织学生开展《走进梅花世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们在活动中,或上网查阅,或调查采访,或写或画、或唱或跳,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活动结束后形成的总结报告、手抄报、黑板报等异彩纷呈,大大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此为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一例。
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我们注重多样化,并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我校地处秀丽的洈水风景区,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都是绝佳的教学资源。如茂林修竹,颜色翠绿,品种繁多,以竹为原材料,可以制作很多体育器材。体育组教师指导学生制做了“绿竹彩带健身球”,既简单又实用,一物多用。在教学中,教师以闻名遐迩的洈水景点作为活动情境,设计了《洈水之旅——冬令营》,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游戏中健身,在课堂上感悟,极大地调动起学习兴趣。所有学生都身心愉悦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感受快乐、体验学习,是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一例。
除此之外,老师们开发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其它学科课程案例,如数学学科的《巧围鸭圈》、音乐学科的《说鼓子学唱》、美术学科的《校园一角写生》等等。开放型和紧密联系生活的教学实践,给以往相对封闭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真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
2、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是一所环境优美,有着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洈水是一座
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抒情写景,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优美诗句。如唐人李白、宋人黄庭坚、清人谢德超等的诗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家乡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子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本校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鉴于此,我们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为宗旨进行古诗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语文组组织骨干力量担任课程编写工作。该教材以年级为序分为6册,每册收录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年段要求的古诗文40首,总计240首,约20万字。全部篇目采用统一编写体例,由“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词语注释”、“诗文大意”、“诗意赏析”五个部分组成。为使校本课程扎实有效的实施,学校采用常规性活动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常规性活动重在吟诵,学生以年级为单位,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诗文诵读,定期组织竞赛,评选“古诗文诵读明星”。开放性活动重在拓展学生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自我需求得以充分实现。学生采用读(诗文)、画(意境)、编(故事)、写(体会)、唱(歌谣)等形式展示诵读古诗词的感悟,获得自我认知的过程,达到开发潜能、增长智慧的目的。
(二)立足本地优势,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校外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课程资源库,它可以弥补校内课
程资源的不足。我校在开发校外课程资源上的主要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龙头,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发具有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具体从以下三个视角来开展研究。
(1)开发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存在于学校周围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主张,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的本质就是“成长、生活与经验的改造”。教育应当密切贴近生活。而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离不开学校、商店、住宅、菜场、银行等一些社会生活场所,我校非常重视开发和利用这块资源宝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本镇一家投资一千多万的大型综合性超市——“好运来”超市在黄金地段隆重开业了。学校抓住契机,鼓励学生利用去超市购物的机会,发现问题,从实践中了解市场经济、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把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开展了《走进超市,聚焦好运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如:古老的西斋镇是一个回汉混居的江南小镇,回民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清真寺的文化传说及其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意识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里的人们。于是,学校组织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参观清真寺,探寻民族文化》的活动。除此以外社区里的公共设施等也是值得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也会引发孩子们许多探究活动,分类垃圾桶的使用调查让孩子们懂得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不可以回收,孩子们对我们洈水镇的集贸市场的管理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采用
“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社区,将社区专业人士请进课堂,使一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用,形成了开放的多层面的教育人才资源,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
(2)开发家庭资源
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之外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它与学生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家长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我校以德育系列活动的框架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在开发家庭资源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每学期开学初,每一位班主任就为班上的每位家长建立档案,以便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在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又邀请家长以组织和指导活动的形式参与学生活动;让学生参与家中的各种活动,如烹饪、布置居室及其他家务劳动。在2008年11月,我校四年级学生开展的《菜肴与健康》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的一例。此外,我校坚持每学期进行定期家访,学校领导、老师不定期的电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并乐于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中不乏各类人才,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利用家长个人爱好、职业特点、工作便利等条件,用好人力、物力资源,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开展《走进梅花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胡焱的爷爷就给孩子们做了“梅花的种类及栽培技术”的专题介绍,提高了学生活动的实效性。
(3)开发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在自然界的博大胸怀中,学生可以陶冶情操、生发灵性、自由活动。我校经常组
织学生开展“游洈水,颂家乡”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全面认识洈水、深入了解洈水。我们以“走进洈水”为题开展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活动中,孩子们或游览洈水风光,摄洈水美景,学洈水导游;或尝洈水小吃,访历史传说,演民间曲艺;大家学快板,舞狮子,踩高跷„„同学们在玩中学,充满情趣,体验大自然的纯真,用“童心、童趣”表达自己的见解。此外,我们还开发了《我和秋天有个约会》、《颜将军洞考察》、《新神洞考察》、《洈水开发与环境保护》、《洈水特产》等一系列挖掘地方特色自然资源的活动案例,让我校“情系洈水”这一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之树枝繁叶茂。
2、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综合实践活动承载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发展的具体实际和课程资源的条件有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针对本校大多数教师还达不到独立自主、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地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要求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组织骨干力量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情系洈水》。“提供方法让学生能主动探索;提供空间让学生自我探索;提供思路让教师有效指导活动”是编写《情系洈水》资源包的核心目标。我们一方面利用以前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进行二度设计,一方面根据需要补充一些以前未涉及到的主题和形式,在编写上注重了过程的引领性、知识和方法的指导性以及问题的生成性,力求通过这一载体,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1、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实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将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整合,让学科类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相互融合,并在实践过程中挖掘课程的创新因素,探索培养创新素质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创新环境和鼓励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发展观察力、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勇于质疑和启发大胆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教给创新方法和加强动手操作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活动的自觉性、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为了克服研究的盲目性,随意性,我们还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素质培养分段目标序列,即:低年级以创新意识的启蒙训练为主,中年级突出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培养,高年级则注重创新实践活动能力的锻炼提高。
2、用人本化管理保证实施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古诗文、书法、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综合实践这五门地方和校本课程纳入课程实施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课题实验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我们首先选择三年级进行了一学年的试点,在培训师资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四、五年级以及全校铺开。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
科课程,课题的产生、组织开展以及一系列的成果展示等研究活动都不能像学科课程那样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因此,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处在课程管理上实行人性化+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允许该课程不受原有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根据需要,可以随时随地的实施,既可以在校内开展,也可以在校外开展;既可以安排课时进行,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灵活机动;既可以自主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也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为参考;活动可由师生共同组织,也可由学生独立组织。但是确定活动课程的内容,必须充分尊重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尊重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长,还要考虑社会的教育条件。在学期末,学校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便总结得失。评价主要采取观察与调查相联系,口试与笔试、实践操作相结合,师生自评和互评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力等方面作出评价。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本着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思想,课题研究“年初有计划,实验有方案,定期有分析,最后有报告”环环相扣。学校督查实验进程,安排阶段目标,对实验材料按“课题方案,实验论文,实验案例,实验成果”四个方面分类建档,使资料丰富,档案完善。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实验教师坚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深入领悟各科课程标准的内涵,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精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课题研究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实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将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整合,让学科类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相互融合,并在实践过程中挖掘课程的创新因素,探索培养创新素质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创新环境和鼓励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发展观察力、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勇于质疑和启发大胆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教给创新方法和加强动手操作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活动的自觉性、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
格。为了克服研究的盲目性,随意性,我们还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素质培养分段目标序列,即:低年级以创新意识的启蒙训练为主,中年级突出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培养,高年级则注重创新实践活动能力的锻炼提高。
2、用人本化管理保证实施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由于数学史一门学科课程,课题的产生、组织开展以及一系列的成果展示等研究活动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必须充分尊重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尊重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长,还要考虑社会的教育条件。在学期末,学校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便总结得失。评价主要采取观察与调查相联系,口试与笔试、实践操作相结合,师生自评和互评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力等方面作出评价。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八、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成长,还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促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味。
1、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根据对试验班级相关内容两次
统计的数据来看,研究以后,相关数据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里虽然有学生年龄增长的因素,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等到了加强,个性得到了发展,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
2、创新思维得到了开发。通过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学科类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相互融合的课题实践:①学生获得了善于观察、善于质疑的能力,在各类学习活动中敢于提高,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与同学和老师争辩,并且并且养成了独立思考、勤阅图书资料的习惯。②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都得到了提高,想像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③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对问题的本质把握具有了一定的预见和批判能力。
3、创新技能得到了提高。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动口、动手、动脑、动笔能力,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技创新常识,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技巧开展一些简单的创造发明活动。
九、课题反思与展望
在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我们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欣喜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理性的思考:
1、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还欠深入。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尚属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关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还处于表层阶段。至于如何深层次地把握地方资源特质,还有待于在开发机制的构
建上进一步下工夫。
2、对课程资源价值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如何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与组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程目标,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性,如何把地方课程资源与学生发展、校本课程建设真正联系起来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3、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优势互补的关系还体现不够。虽然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发生改变,但是如何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把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加强系统训练,又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实现培养创新素质的最佳效果,在操作层面上的思路还不够清晰。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成果,正视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一切着眼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力争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和班级特色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阶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徐继存 段兆兵 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载《学科教育》,2002年
3、郭元祥 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年
4、阎立钦:《关于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载《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