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彩心情 美好生活公开课教案
七彩心情 美好生活
一、教学目标:
认识四种基本情绪 情绪有差异及多样性 认识到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认识到情绪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消极情绪也是有用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殷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礼物。这份神秘礼物我送给谁好呢?看,老师手里是什么?抽奖箱。对了,老师要抽大奖了!那小朋友们,请拿好你们手中的奖券,如果我抽出的号码跟你的一样,那就恭喜你,你就中奖了!不过正式抽奖之前,我要来采访一下1位同学,马上就要抽奖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好,就让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来抽奖吧!中奖的号码是:
。请我们的大奖得主上台领奖。领奖之前还要采访我们的幸运儿:得到这份大奖,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激动)如果用颜色来表示,你会选什么颜色?很好,请你在圆片上涂上颜色。中奖的人很高兴,我也要来采访一下没中奖的同学,请问你的心情怎么样?如果用颜色来表示你现在的心情,会是什么?请你在圆片上涂上颜色。那像同学们提到的高兴,紧张、兴奋这些词语,都是描写心情的。有人说,心情好像天上的七色彩虹,色彩缤纷,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彩心情”(板书课题)。
2、心情小侦探
小朋友们看过《名侦探柯南》,柯南是个很厉害的小侦探。他今天要来考考我们,看我们能不能知道别人的心情。我们来看心情小侦探。请同学们看第一张图片:他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真会观察。看到他,你的心情也很高兴,是吗?请同学们看图片。图片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请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他们的心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是的,你说得真好。真棒,你的眼睛真亮!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这个男人的手上抱着一个点燃的炸弹。他的心情又会是怎样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太可怕了,对吗?你真会观察,比柯南还要厉害。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同学们,刚才这几张图片的心情也代表了人的四种基本心情,简单来说就是高兴,生气,伤心,害怕。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四种基本心情吧。哪一种心情让我们觉得开心呢?对,是高兴。其它的三种我们都觉得让人不那么开心。所以,老师把大心分成两半,一半要贴上开心,一半贴上不开心。()
3、心情演说家 小朋友刚才学得非常认真,小侦探柯南又说,小朋友,你们观察别人的心情很厉害,那把自己的心情演出来,说出来,你们肯定会做得更好!请同学们看到心情演说家。小朋友们一起读要求:
1、先表演一种心情
2、告诉同桌,我今天很(),因为()。先殷老师来给同学们示范一下。今天我很生气,因为有几个同学没有做作业。请同学们注意,在说原因的时候请用一到两句话说清楚哦。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表演吧。同学们刚才表演得很有意思,哪些同学愿意上台来秀一下你的心情呢?谁还有不同的心情要来表演呢?(先问你是)老师也觉得很快乐。这真是一件让人生气的事情,现在说出来舒服一些吗?这确实让人烦恼,说出来比放在心里舒服。所以同学们,如果你很开心,我们把开心的事情和别人分享,那样一个快乐可以变成很多个快乐;如果不开心的,也可以和信得过的人说一说,那样我们会舒服很多。所以,我现在来采访几位同学,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啊?很好。如果用颜色来表示,那会是?请你画好了贴上去吧。你的心情呢?如果用颜色来表示,那会是?请你也画好了贴上去。()
4、那其它的小朋友们,想把你们心情也画出来吗?那就请赶快拿出你们的小圆片和水彩笔,把你们的心情也用颜色表示出来吧。涂好颜色之后就请贴到大心上面去。注意哦,可别贴错了地方哦。
5、同学们都画完了,也都贴完了。请大家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先让学生说开了)
1、请同学比较一下大心的两边的圆片数量,你会发现什么呢?(我们班开心的人多一些,不开心的少一些,这说明大部分的同学的心情是很开心的。)
2、请同学们观察小圆片上的颜色,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圆片上的颜色有很多种,这说明心情有很多种。)
3、再请大家观察这个小圆片,这上面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有好几种颜色。这又说明什么呢?又有开心又有不开心,这说明一个人的心情是可以变化的。很了不起的发现。)(巡视时看有没有画多色的,问一下)
4、黑色一般是表示伤心,明亮、漂亮的颜色表示开心
5、同学们,那开心和不开心的心情,你更喜欢哪一种呢?那老师就有一个疑问,既然我们都不喜欢不开心的心情,那我们就不要这些心情,可以吗?同学们的意见都不同,那到底谁对呢?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木偶的故事》,就明白了。故事看到这,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故事当中是小木偶丢了书包,可是警察却在帮着红狐说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木偶始终是一副笑脸,)要是我们的书包被别人抢走了,你会笑吗?(不会,会很生气、着急、伤心)。如果小木偶表现出来的心情是非常的生气,那警察会怎么样?(警察不会轻易的相信红狐;警察会帮忙重新调查;红狐可能会害怕;最后小木偶就有可能要回他的书包)所以,不开心的心情可以对小木偶找回书包有帮助。那不开心的心情能不能去掉?不能。因为不开心的心情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他们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6故事升华
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布鞋。天一下雨,老奶奶就发愁说:“哎!下雨了,我小儿子的布鞋怎么卖得掉呀!”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老奶奶还是发愁说:“哎!看这个大晴天,哪还会有人来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一天到晚老是愁眉不展,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邻居见她每天都愁眉苦脸,便对她说:“老奶奶,你真是好福气呀!一到下雨天,你大儿子的雨伞就卖得特别好,天一晴,你小儿子布鞋特别畅销,这样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您两个儿子都有生意做,真让人羡慕呀!” 老奶奶一想,也对!从此以后,老奶奶就不再发愁了。整天乐呵呵的。
三、小结分享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开心和不开心的心情我们都需要,他们就像一对好朋友不能分开。所以,老师送给大家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程:
心情就像天气,有时天高云淡,有时乌云满天。心情就像彩虹,总是那么缤纷,总是那么善变。它有快乐,也有悲伤,有烦恼,也有幸福。因为有了悲伤,我们更加珍惜快乐。因为有了烦恼,幸福的滋味才更加甜蜜!
同学们,让我们拥抱七彩的心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吧!
第二篇:七彩阳光教案
第七课
广播操第三节:踢腿运动
主备人:王侃侃
使用人:王
波
王
军
杨章玲 课
时: 2
课
型:新授课
年
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本课以学习新的节次为主,同时要复习好上次课所学的广播操。力争把所学内容达到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重
点:学习第三节:踢腿运动
难
点:做操的熟练程度和动作到位程度。教
具:录音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2、队列:原地转发(相反口令练习),齐步走练习。
3、游戏:猜拳击掌;热身操预备节——第二节
4、放松活动。
二、体验与观察:
(一)学习广播操 动作讲解: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 1-左脚向前一步成后点地,同时两臂前举(掌心向下)2-右腿前踢至水平(直膝,绷脚尖),同时两臂后摆。3- 同1,4-还原成直立。
5-右脚侧伸(脚尖点地),同时左腿屈膝,两臂胸前平屈。6-还原成直立
7-8同5-6,但方向相反。第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三个八拍
1-左脚踏步,同时两手叉腰。2-同1,但方向相反。
3-左腿向侧踢至水平(直膝,绷脚尖)4-还原成直立
5-屈膝高抬右腿,同时左臂前举(掌心向下),右臂侧举,头右转90度(稍侧屈)。6-还原成直立。
7-8同5-6,但方向相反。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1、教师完整示范一遍第三节操踢腿运动。学生认真观看体会。
2、教师详细讲解踢腿运动的每一拍具体动作要领并示范,学生边看示范边练习。
3、学生自我体会,教师巡视。
4、整体做4个把拍,教师针对踢腿运动难点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做重点强调。
5、学生再一次自我体会,教师继续巡视。
6、个别表演、展示。
7、整体练习,教师小结。(二)游戏:包球迎面接力跑。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愉快游戏。
三、舒缓身心:
1、组织学生放松,要求放松积极、认真。
2、组织学生收拾好器材,然后总结下课。
四、课下练习:复习第三节踢腿运动,预习第四节体侧运动。
第八课
广播操第四节体侧运动
主备人:王
军
使用人:王侃侃
王
波
杨章玲 课
时: 2
课
型:新授课
年
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本课以学习新的节次为主,同时要复习好上次课所学的广播操。力争把所学内容达到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重
点:学习第四节:体侧运动
难
点: 做操的熟练程度和动作到位程度。教
具:录音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2、队列:原地转发(相反口令练习),齐步走练习。
3、游戏:猜拳击掌;热身操预备节——第三节
4、放松活动。
二、体验与观察:
(一)学习广播操
动作讲解:预备姿势 :直立 第一个八拍 1-2起落踵2次,同时两臂经侧至肩侧屈,指尖触肩。3-4起落踵2次,同时手臂胸前立屈,击掌2次,5-6 左脚侧伸(脚跟点地),同时右腿稍屈,上体左侧屈,两手叉腰。7-8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第三个八拍
1-2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臂前举。3-4左臂上举,右臂落天体侧。
5-6左脚尖点地,上体左侧屈,同时左的经侧叉腰,右手经侧摆至上举。
7-8 还原成直立。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1、教师完整示范一遍第四节操体侧运动。学生认真观看体会。
2、教师详细讲解体侧运动的每一拍具体动作要领并示范,学生边看示范边练习。
3、学生自我体会,教师巡视。
4、整体做4个把拍,教师针对体侧运动难点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做重点强调。
5、学生再一次自我体会,教师继续巡视。
6、个别表演、展示。
7、整体练习,教师小结。(二)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愉快游戏。
三、舒缓身心:
1、组织学生放松,要求放松积极、认真。
2、组织学生收拾好器材,然后总结下课。
四、课下练习:复习三四两节。
第九课
广播操第五节体转运动
主备人:杨章玲
使用人:王侃侃
王
波
王
军
课
时: 2
课
型:新授课
年
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本课以学习新的节次为主,同时要复习好上次课所学的广播操。力争把所学内容达到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重
点:学习第五节:体转运动
难
点:做操的熟练程度和动作到位程度。教
具:录音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2、队列:原地转发(相反口令练习),齐步走练习。
3、游戏:猜拳击掌;热身操预备节——第三、四节
4、放松活动。
二、体验与观察:
(一)学习广播操 动作讲解: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人个拍 1-2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臂经侧至头上交叉2次(右手在前,五指分天,掌心向前)抬头。
3-4 上体左转90度,同时左手叉腰,右臂肩上屈,手扶头后。5-6 上体右转180度,右手叉腰,左臂前举。7-8 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三个八拍。
1-2左脚向侧一步成半蹲(稍宽于肩),同时两臂前举。
3-4身体直立,同时上体左转90度,左臂侧举(掌心向上),右臂胸前平屈。
5-6上体右转180度,同时左臂经前摆至胸前平屈,手指触右肩,右手叉腰。7-8还原成直立。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1、教师完整示范一遍第五节操体转运动。学生认真观看体会。
2、教师详细讲解体转运动的每一拍具体动作要领并示范,学生边看示范边练习。
3、学生自我体会,教师巡视。
4、整体做4个把拍,教师针对体转运动难点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做重点强调。
5、学生再一次自我体会,教师继续巡视。
6、个别表演、展示。
7、整体练习,教师小结。(二)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愉快游戏。
三、舒缓身心:
1、组织学生放松,要求放松积极、认真。
2、组织学生收拾好器材,然后总结下课。
四、课下练习:继续复习第三、五节。
第十课
广播操第六节腹背运动
主备人: 王
波
使用人:王侃侃
杨章玲
王
军
课
时: 2
课
型:新授课
年
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本课以学习新的节次为主,同时要复习好上次课所学的广播操。力争把所学内容达到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重
点:学习第六节:腹背运动
难
点:做操的熟练程度和动作到位程度。教
具:录音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2、队列:原地转发(相反口令练习),齐步走练习。
3、游戏:猜拳击掌;热身操预备节——第三、五节
4、放松活动。
二、体验与观察:
(一)学习广播操 动作讲解: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 1-2两腿屈,同时两臂胸前平屈(前臂重叠,左臂在上)3-4 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上体前屈90度,两臂经下摆至后举(掌心向上),抬头。
5-6体前屈,两臂体前交叉(左臂在前,手指指向尖方向)。7-8 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 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三个八拍
1-2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臂经体前交叉向外绕至侧上举(左臂在上)。
3-4体前屈,同时两臂经侧绕至前举,手指触地(掌心向后)。5-6左脚收回全蹲,两手扶膝,稍抬头。7-8还原成直立。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1、教师完整示范一遍第六节操腹背运动。学生认真观看体会。
2、教师详细讲解腹背运动的每一拍具体动作要领并示范,学生边看示范边练习。
3、学生自我体会,教师巡视。
4、整体做4个把拍,教师针对腹背运动难点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做重点强调。
5、学生再一次自我体会,教师继续巡视。
6、个别表演、展示。
7、整体练习,教师小结。(二)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愉快游戏。
三、舒缓身心:
1、组织学生放松,要求放松积极、认真。
2、组织学生收拾好器材,然后总结下课。
四、课下练习:继续复习第三、五、六节。
第十一课
播操第七节跳跃运动
主备人:王侃侃
使用人:杨章玲
王
波
王
军
课
时: 2
课
型:新授课
年
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本课以学习新的节次为主,同时要复习好上次课所学的广播操。力争把所学内容达到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重
点:学习第七节:跳跃运动
难
点:做操的熟练程度和动作到位程度。教
具:录音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2、队列:原地转发(相反口令练习),齐步走练习。
3、游戏:猜拳击掌;热身操预备节——第五、六节
4、放松活动。
二、体验与观察:
(一)学习广播操 动作讲解: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 1-2 并腿跳2次,同时两臂胸前立屈、左肩上击掌2次,头稍左侧屈。
3-4 同1-2,但方向相反。
5-7右脚开始后踢腿跳,同时两臂体侧屈135度。8- 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三个八拍。
1-跳成开立,同时两臂前举。2-小跳1次。
3-跳起成并立,同时两臂上举。4-小跳1次。
5-跳起成开立,同时两臂侧举。6-跳起成并立,同时两臂还原于体侧。7-跳起成开立,同时两臂侧举。8-跳起成并立,同时两臂还原于体侧。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后,7向左(右)转体90度。
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第八个八拍7向右(左)转体90度。8跳成直立。
1、教师完整示范一遍第七节操跳跃运动。学生认真观看体会。
2、教师详细讲解跳跃运动的每一拍具体动作要领并示范,学生边看示范边练习。
3、学生自我体会,教师巡视。
4、整体做4个把拍,教师针对体转运动难点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做重点强调。
5、学生再一次自我体会,教师继续巡视。
6、个别表演、展示。
7、整体练习,教师小结。(二)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愉快游戏。
三、舒缓身心:
1、组织学生放松,要求放松积极、认真。
2、组织学生收拾好器材,然后总结下课。
四、课下练习:复习第五、六、七节。
第十二课
广播操第八节整理运动
主备人:王
军
使用人:王侃侃
王
波
杨章玲
课
时: 2
课
型:新授课
年
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本课以学习新的节次为主,同时要复习好上次课所学的广播操。力争把所学内容达到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重
点:学习第八节:整理运动
难
点:做操的熟练程度和动作到位程度。教
具:录音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2、队列:原地转发(相反口令练习),齐步走练习。
3、游戏:猜拳击掌;热身操预备节——第五六七节。
4、放松活动。
二、体验与观察:
(一)学习广播操 动作讲解: 预备姿势:直立
1-左脚向前一步,同时两臂交叉胸前平屈,没、沉肘(右臂在上),两手拍肩1次。
2-右脚并于左脚,手臂同1。
3-左脚向后一步,同时两臂经斜前下举拍腿1次。4-右脚收回,同时两臂经斜前下举拍腿1次,5-6两腿屈,手臂同1-2。7-8 直立,手臂同3-4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三个八拍
1- 左脚向左前方一步成前后开立,同时两手叉腰 2- 右腿向左前方弹踢(45度)3-右腿还原成都市。4-还原成直立。
5-6右脚开始踏步,同时臂经侧至侧举。7-8 还原成直立。
第四个八拍 同第三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结束动作(5拍)
1-4 身体直立,两臂经侧至侧举。5-还原成直立。
1、教师完整示范一遍第八节操整理运动。学生认真观看体会。
2、教师详细讲解整理运动的每一拍具体动作要领并示范,学生边看示范边练习。
3、学生自我体会,教师巡视。
4、整体做4个把拍,教师针对整理运动难点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做重点强调。
5、学生再一次自我体会,教师继续巡视。
6、个别表演、展示。
7、整体练习,教师小结。(二)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愉快游戏。
三、舒缓身心:
1、组织学生放松,要求放松积极、认真。
2、组织学生收拾好器材,然后总结下课。
四、课下练习:复习第五、六、七、八节。
第十三课
复习以上学习的全部广播操
主备人:王
波
使用人:王侃侃
杨章玲
王
军
课
时: 1课时
课
型:复习课
年
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本课以复习好所学的广播操为主。力争把所学内容达到熟练程度。个别不熟练的同学,要重点加强习练。
2、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重
点:重点复习第三、五、六、七节 难
点:做操的熟练程度和动作到位程度。教
具:录音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2、队列:原地转发(相反口令练习),齐步走练习。
3、游戏:猜拳击掌;热身操预备节——第三五六七节。
4、放松活动。
二、体验与观察:
1、教师再次讲解并示范每一节操的难点动作要领,并让学生模仿动作,教师检查其动作的到位程度。
2、学生跟录音做广播操两遍,教师辅导纠正。
3、找个别操作的不好的同学做一遍,让其他同学为他指出那个地方的动作没有做到位应怎样做?
4、同学们跟录音再做一遍,教师再次指导四 ——八节的动作要领。
5、学生跟录音做两遍,体会动作要领。
三、舒缓身心:
1、组织学生放松,要求放松积极、认真。
2、组织学生收拾好器材,然后总结下课。
四、课下练习:复习第五、六、七、八节。
第三篇:七彩阳光教案
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时间
课型 三课时
内容
1、短绳练习。
2、广播体操踢腿运动-体转运动
目的
一、培养学生对广播体操的兴趣。掌握好每一个动作的动作要领。
二、通过练习,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及速度等素质
三、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的意识
重点
重点:每个动作到位、准确。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器材准备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数 时 强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行进间的短绳练习。
徒手操 组织:
×××××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教师语言要清晰。
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师生一同练习。
学生站成四列横队。学生和教师一同做徒手操 学生认真听讲看示范。学生精神饱满。
1
小
基 本 部 分
一、复习广播体操预备节至扩胸运动
1、带队的学生站到前面。
2、对复习动作的难点、重点重新进行讲解
二、、学习及巩固踢腿运动-体转运动。
第三节踢腿运动:1左脚向前迈一步,同时两臂前平举,掌心向下。2右腿前踢,同时两臂下摆后振。3同1,4还原成直立5左腿屈膝,同时右腿侧伸脚尖内侧点地,两臂成胸前平屈。6还原成直立7同5(8)同6
三八拍1-2高抬腿踏步两次,同时两手叉腰。3左腿侧踢,挺胸立腰,4左腿收回5右腿提膝,同时左臂前平举,右臂侧平举。6还原成直立7同58同6 第四节:体侧运动(8拍×8),1-2两脚起落锺两次,同时两臂肩侧上屈,手指触肩,3-4两脚起落锺两次,同时两手胸前击掌两次。5-6右腿屈膝,左腿侧伸脚跟着地,同时上体侧屈,梗头7-8还原成直立,三八拍1 2左脚迈一步成开立,同时两臂前平举,3-4左臂经前成上举右臂收回。5-6左手叉腰,右手成上举,上体侧屈7-8还原成直立
第五节:体转运动(8拍×8)1-2成开立,两臂经侧上举,五指分开,于头上交叉两次,3-4左臂叉腰,右臂肩侧上屈,手扶头后。上体左转90°,5-6右手叉腰,左臂经前由最近点至前举,上体右转。7-8还原成直立,三八拍,1-2左腿向左迈一步下蹲,同时两臂前平举,3-4左臂平举,右臂胸前平屈,上体左转90°看左手。右手叉腰,左手经前成胸前平屈,上体右转180°
还原成直立
突破点:动作的柔韧性、协调性、连贯性。重点:学生对一些重点动作和手型、腿型的掌握和运用
三、分组练习。
1、由选出来的4名广播体操优秀同学组织每组同学,进行分组练习。
2、每组选出优秀的同学进行展演。
要求点:分组练习要注意每个 同学的动作,每个同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
组织:
××××× ××××× ××××× ××××× ◎
组织:
××××× ××××× ××××× ××××× ◎
组织:
××××× ◎
××××× ◎ ××××× ◎
××××× ◎
教师讲动作方法和要领。教师做正确的示范。教师指导。
找好学生和差学生做比较表演。学生认真听动作方法和要领。学生练习。分组练习。
动作基本熟悉,精神饱满。
中
结 束 部 分
集合:放松
课后小结
收拾器材
宣布下课
1、教师带,学生跟学 教师总结
本次课的情况。下课。
认真听讲情绪饱满。下课。
小
教 学 回 顾
第四篇:拥有好心情公开课教案(第1课时)
第三节 拥有好心情
第一课时 奇妙的“情绪”
情绪需要调节
教学目标
①了解最基本的情绪类型,能正确对待生活中喜怒哀惧。②具有调控情绪的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
③懂得情绪的有关知识及中学生情绪的特点,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分别对人的影响。
学时重点:了解最基本的情绪类型和中学生情绪的特点。学时难点:为什么情绪需要调节。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If you happy》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同学们,听这首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请一位同学回答。很好!我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此时此刻都拥有一份好心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拥有好心情》。
1、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情绪类型。
2、中学生的情绪大都_________,_________也较大,很不稳定。这是因为中学生的内心存在不少_________,比如,渴望________又离不开对父母的_________,渴望与人_________又不愿意敞开心扉,渴望_________却又意志薄弱。
3、情绪分为_______情绪和_________情绪。
4、当人处于_______ 的情绪状态时,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反之,长期处于愤怒、忧愁、焦虑等_________情绪状态的人,很容易患各种疾病,其判断与分析能力也会下降,容易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
思考:为什么说情绪需要调节?
2、教师精讲
活动1【讲授】感悟生活
(一)奇妙的“情绪”
1、情绪体验
师:提到心情,你们觉得自己最近心情如何? 生:学生交流讨论。
师: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2、比一比,情绪词语接龙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词语接龙游戏,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说关于情绪的词语,最好不要重复。
生:兴高采烈、沮丧、愤怒„„
师:如果把这些情绪的词语归纳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3、情绪的基本类型
师:喜、怒、哀、惧是人最基本的情绪类型
在这四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还可以组合成很多不同的情绪。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这四种情绪,其他同学猜猜他表演的是什么情绪类型(学生表演)师:上台的同学表演得非常生动,其余的同学也很不错,一下子就能判断出他们表演的情绪类型,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判断的吗?请同学通过讨论后告诉老师 生: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身体姿势等。
师:的确,我们往往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便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他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中可见,情绪是多么的奇妙呀!
活动2【讲授】深层体验 片段一:小明的清晨遭遇
小明清晨一起床就发现妈妈做了他最喜欢的火腿煎蛋,他非常地开心,正当他准备开动时,家里的猫跳上了餐桌把他的早餐弄翻了,小明生气极了,恨不得把猫抓起来打一顿。他想请妈妈重新做一份,可是妈妈已经上班去了,他感到十分失落。他想自己动手做一份早餐,可是又害怕上学会迟到„„
片段二:
下课了,李华一边往门外走一边想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心里也不由的开心起来。哪知自己的脚突然被撞了一下,身体失去平衡差点跌了个嘴啃泥,李华气得回头望去,班上的调皮鬼王辉正朝着他坏笑呢„„ 师生分析
师:
1、以上事例中,在短暂的时间里,他们分别经历了几种情绪变化?
2、通过以上两个例子,你能总结出初中学生的情绪的特点吗?
师:(小结)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可是情绪的起伏变化也很大,很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如果我们随意放任自己的情绪有时还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好与团结,甚至使人违反校纪,触犯法律。
师:根据人的需要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满足了人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多样的情绪,并且每一种情绪都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成为情绪的“奴隶”,相反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3、合作探究
情境故事:奥斯特瓦尔德的故事(多媒体展示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故事)。
师:如果说他的情绪没有很快的好转,那篇论文的命运会如何呢?
生:他就会埋没一篇天才的科学论文,论文的作者也就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情绪对人有影响。
材料分析: 材料一: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在谈到发展学生的智力时强调指出:“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激励,或者成为障碍。”他曾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生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知机能都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
材料二:在我国古代就曾有一个“杯弓蛇影”的故事。古时候,一个人到朋友家吃酒,突然发现就被里有一条蛇影,随之心情紧张、疑虑,心境破坏,不久身体颇感不适,不思饮食,最后患了一场大病。后来,他得知那杯中的蛇影,原来是朋友挂在墙壁上的一张弓的影子,这才解除了疑虑,恢复了心情的平静和身体的健康。此人的病情可以说完全是有疑虑的情绪造成的。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2)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不同的情绪状态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后果?
师:积极情绪:可以促使人积极地行动的情绪,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
消极情绪:削弱人的活动能力的情绪,人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下降,容易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等。
师:那么,健康情绪有哪些特点?
生:健康的情绪都事出有因 健康的情绪都表现恰当 健康的情绪表现适可面止
4、当堂精练
1、运动员临场比赛和学生考试所表现出来的怯场证明了()
A不同情绪会对人的理智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产生不同影响 B 智力因素非常重要
C 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非常重要 D 人的判断分析能力会下降
2、小毛正在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动画片,爸爸却把电视机关了,于是小毛很生气;小马希望老师表扬自己,却因为上不专心听讲收到老师的批评;小朱新买的“随身听”丢失了,感到很伤心;小华渴望友情,最近却和一个好朋友闹翻了.....可见,情绪产生于()
A 人的知识是否丰富 B 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C 人的经历是否充沛 D 人的朋友是否真诚
3、关于情绪对人的影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情绪对人有积极作用 B 情绪对人有消极作用 C 情绪是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 以上都错误
第五篇:高中政治教案美好生活的向导
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学案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例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D)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就是辩证法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例2】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说明(A)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例3】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方法论的含义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例4】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据此完成(1)-(2)题。
(1)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C)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爱因斯坦上段话中的科学指具体科学,那么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D)A.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 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 【例5】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这说明(A)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6】“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A)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 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六、填空巩固
1、哲学源于生活,任何哲学智慧和思想都产生于人类的__________和人们对实践的________和思考。
2、世界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_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的世界观都形成哲学,哲学是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4、哲学是世界观和___________的统一。方法论是以世界观为指导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原则。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世界观________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_____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5、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具体科学是哲学的____________,具体科学的进步_________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
七、课后练习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D)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哲学的智慧产生于(C)
A.人们会思考的大脑 B.哲学家的思考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对世界的思考
3、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A)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4、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C)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由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5、哲学是(D)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一切知识总汇的科学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6、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D)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 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 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7、柏拉图:“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这说明(C)A.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B.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C.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
8、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 C.哲学决定生活 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夏
9、哲学的本义是指(D)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
10、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强调(C)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1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D)
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 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
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12、真正的哲学(D)
①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哲学的任务和目的是(C)
A.追求真理 B.使人全面发展 C.指导实践 D.给人智慧
14、哲学(D)
A.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5、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16、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却不一定成为哲学家,这主要说明(A)A.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哲学需要自觉地思考和学习才能掌握 B.有更多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
C.具有完全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
D.世界观与哲学没有联系
17、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C)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8、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说明(A)
A.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D.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
19、中国印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它以中国红为底色,采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墨笔书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奥运会徽的创作思想与哲学观点的关联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
A.系统与要素 B.共性与个性
C.内容与形式 D.世界观与方法论
20、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所谓方法论是指(D)
A.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共同原则和共同方法B.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原则和关键方法C.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具体原则和具体方法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1、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D)
A.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不定项选择题
22、生活中,哲学无处不在、无事不有。生活与哲学的关系(C)
①哲学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②哲学总是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③哲学总是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D)
A.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
B.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的学说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
第一框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例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据此回答3~4题。【例3】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D)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例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D)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例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C)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2.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例6】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C)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哲学派别一览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六、填空巩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__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唯一标准。凡认为_________,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___,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阵营。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_________的问题。凡是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________,凡是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________。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和中首先遇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_________,先有_________后有______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__,_______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_________,不是_________决定_________,而是_________决定_________。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_________的哲学体系。
七、课后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C)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3、“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D)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要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4、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C)
A、民以食为天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C、存在即被感知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5、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A)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据此回答6—7题
6、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B)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坚持群众路线
7、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看出(C)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C)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9、列宁把唯心主义称作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B)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③以唯心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就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C)
A.承认了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决定的
B.肯定了存在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
C.肯定了物质是实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是物质实体的产物
D.承认了物质依赖于意识
11、“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列宁把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是因为赫拉克利特的思想(A)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物主义方法论结合在一起 C、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D、把辩证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结合在一起
12、下列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唯心主义否认了意识依赖于物质,旧唯物主义看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 B、旧唯物主义只承认意识依赖物质,而唯心主义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C、辩证唯物主义既看到物质决定于意识,又看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不定项选择题
13、从“我在故我思”和“我思故我在”的争论中可以看出(ACD)
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ABCD)
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简答题
15、有人认为“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的,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答案:(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
必修4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学案
第一框题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注意:哲学并非都是时代的精华(课本第16页)
【例1】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D)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2】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B)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例3】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B)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首要体现。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例4】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重要体现。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例5】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C)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第二框题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
(2)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例6】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A)
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例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B)①具有形而上学性 ②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④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8】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引文表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
(A)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例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对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是由于
(C)
①其确立了科学世界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 ②其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③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涵着辩证法思想 ④其辩证法思想中蕴涵着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①
六、填空巩固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哲学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解放人的思想与观念。还可以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自然科学基础主要有
,它的理论来源是
,其中主要是
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与
的有机统一,和
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
基础上的 和
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
,其革命性在于它是
,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和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七、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C)①它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它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A)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神权 C、为无产阶级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D、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自然科学一样重要,全社会都要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由此可见(B)
①哲学社会科学都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对社会发展都有重大影响③既要重视自然科学,又要重视哲学和社会科学 ④一切哲学都是科学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C)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每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据此完成5-6题。
5、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B)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上述观点(C)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 ②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正确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④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据此完成7-8题。
7、上述材料充分说明(A)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D)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要求 ②正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律动 ③正确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④正确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C)
A、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B、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普遍的规律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产生于自然科学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的先导。据此完成10-11题。
10、上述材料上说明(B)
A、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 D、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
11、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是符合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据此完成12-13题
12、引文侧重强调(A)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13、上述统一的基础是(B)A、认识 B、实践 C、理想 D、现实
14、我们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因为(D)
A、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解决一切问题
C、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可以不犯错误
D、它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遗产,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它的不断创新也是在广泛吸收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上述事实说明(B)
A、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C、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二)辨析题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是“科学之科学”。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是“科学之科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相比,它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强调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因此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
(三)探究题
17、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有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有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有新兴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也有新兴地主阶级中不同阶层和集团之间的矛盾。由于经济地位、政治态度不同,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新的封建制度、如何建立封建制度、如何对待各国的变法和改革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思想繁荣局面。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为世界所瞩目,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出现了一大批为世人所景仰的启蒙大师。他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正是这场伟大的启蒙运动,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材料三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恩格斯
请用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我国的战国时期与18世纪的法国分别出现了百家争鸣与启蒙运动,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时代社会变革在哲学思想上的反映。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法国和德国的哲学思想,动员和发动了群众,打击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对社会变革起了先导作用。
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第一框题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物质性
1、内容
(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备注: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哲学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联系: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
【例1】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A)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它是世界的本质 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例2】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C)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据此回答例3~4题。
【例3】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C)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例4】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事实说明(B)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框题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例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3、运动与静止
(1)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特点: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3)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反对夸大绝对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例6】(200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C)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例7】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去向过去的我讨债吧!”这一观点(D)
A、正确。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错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C、正确。因为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错误。因为他否认了相对静止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例8】2005年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撞击的成功,表明(A)
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例9】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视土地如生命,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为此不惜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付出了沉重代价。人们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说明(B)
A、规律是难以认识和利用的B、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C、物质的运动是有条件的D、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六、填空巩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并能为人的 所反映的。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是物质的。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因而运动是
、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
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
、和。
物质世界是
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联系。规律是
。没有
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
,而不能违背规律。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七、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C)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基础是客观的 ④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C)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D)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4、(2002全国文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A)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5、“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B)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6、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D)
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8、(2004年江苏,17)“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9、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D)
A、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D)
①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 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 ③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 ④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B)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12、(02年全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3、“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14、“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B)
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 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①③④⑥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1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这体现了(A)
A、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16、“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C)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17、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18、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B)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
19、“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B)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0、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B)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2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B)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
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
22、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农夫的错误在于(B)
①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 ③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 ④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D)
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
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4、“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D)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25、“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C)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26、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B)
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
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7、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D)
A、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 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C、两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D、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2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二)不定项选择题
29、关于物质和运动的联系,正确的表述是(AB)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主体
C、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
D、物质是关于世界本质的范畴,运动是关于世界存在方式的范畴
30、“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ACD)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三)辨析题
3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答:(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因此,认为万物都在运动的观点是正确的。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离不开自己的物质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认为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的观点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3)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都是错误。
四、论述题
32、材料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
材料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哲理?
(2)结合教材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问题(1)的结论的认识?
答:(1)材料一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材料二说明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2)①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然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主观题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酌情给分。)32、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传回了第一张月面图。“嫦娥一号”的发射及成功运行与“嫦娥人”的冲天干劲、革命精神是分不开的。因此,有人认为,只要具有革命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办成。
请你运用所学唯物论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2)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想把事情办成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我们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把事情办成。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及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3、去年9月,“鸟巢”完全独立地矗立在世人面前,预计到明年3月将全部竣工。但是四年前,“鸟巢”的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后,14名院士上书国务院,指出“鸟巢”设计方案既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又忽视了“安全、实用、环保”的要求,该方案被暂停施工。北京市政府根据“节俭办奥运”的原则,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鸟巢”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取消了原方案中使用可开启屋顶,并扩大了屋顶开口,优化了钢结构,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同时缩小投影屏幕以减少光、声污染。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如“纳米易洁玻璃幕墙”、“区域性综合节水”、“体育馆钢桁架高空滑移”、“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等被首次使用。修改后的“鸟巢”方案不仅保持了原方案的设计理念和中国风格,又进行了大胆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运用所学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鸟巢”方案是怎样一步步实现优化的?
答(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暂停“鸟巢”施工,反复论证修改最初设计方案,就是从我国的资源国情出发,从安全、实用、环保的实际出发实现方案优化。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鸟巢”的设计建造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对“鸟巢”设计方案的修改建立在对生态环保规律尊重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此问题重点是说明客观事物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着力说明,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只有客观事物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才能在人脑中形成意识。
意识从其生理基础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上看,它又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另一方面,意识又不同于客观存在本身,它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是经过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人类的意识无论多么复杂、多么抽象,都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说:“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都是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上对意识本质的科学规定。这表明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的。
人类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思想甚至荒诞无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例如,宗教所宣扬的神鬼、天堂、地狱等和有人有意编造的毫无根据的谎言,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的矛盾,反映了编造者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其实这也是一种客观实在,即人们的社会存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第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还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感性认识形式和理性认识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无论是感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现象,还是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都是客观的。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由于社会地位、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实际经验以及生理素质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表现了意识的主观性。但是个体意识的这种差异性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因此,意识虽然具有个体差异性,但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客观的。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但是,无论意识的主观色彩多么浓厚,归根结底,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
总之,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反映形式则是主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刻板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思维之中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的,并通过主动作用于对象的观察、实践而自觉地反映对象。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人能运用各种感官全面地把握对象发出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感觉、知觉形成对象的映象,而且表现在人能借助“人造感官”(如望远镜、显微镜、示波器等)进行感觉,形成意识。这就突破了人的自然感官的感觉阈限的限制,把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转化为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大幅度地增加了获得的信息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感觉的质量。
正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这种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才使人既可以通过感官的眼睛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外部世界,又可以通过“思维的眼睛”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认识这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的观点,增强不断探索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的信心。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正因为意识的这一最突出的作用,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把思想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对意识的这一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意识能思维,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形成“超前反映”,在观念中构筑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通过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制造成新的东西。而动物虽然也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它周围的事物,引起周围事物的变化,但都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以人的建筑活动来说,总是先有蓝图,后有实际建筑物,因为头脑中的蓝图是根据客观实际设计的,仍然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先在“头脑中构成”蓝图,然后才有建筑活动,这就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表现。
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改造。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所讲的“创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识中形成新的观念,然后通过实践,把观念变为现实世界,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自从地球上出现了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以来,我们周围世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成为人化的自然。今天,人类活动的范围已开始冲出地球,飞向遥远的天体,在宇宙空间显示着自己的威力。所有这一切,都凝结着思维着的精神的劳绩。
还应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科学理论的重要性和用科学理论指导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的必要性;也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方法。
4.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是本课的落脚点,是通过学习应掌握的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因为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又具有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保守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首先要正确认识实际。世界上的客观事物是非常复杂的,不仅其内部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因素,而且与其外部环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人们不可能一眼就看清客观事物的全貌,一下子就深刻认识到其本质,总是要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去观察,一步一步地加深认识。这一方面是因为“实际”并非赤裸裸地暴露在我们面前,都有逐步形成、次第展开的过程,并总是有一些假象干扰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这又和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关,一时一地站在某一角度,就会有不同看法,不同认识。只有不断地努力,经过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逐步掌握全面情况,得到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使思想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而且客观实际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又都是不断变化的,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实际,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实际,并有新的理论创造,是很不容易的。而主体的认识能力又主要取决于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的努力程度。作为认识个体的每一个人,认识能力就更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局限,就更要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世界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不能停止在一个水平上,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断地去探索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获得正确认识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毛泽东把实事求是概括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是”就是我们去研究,寻求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这就不仅要搞清楚事物的客观实际,即求真、求实,而且要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下大气力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出事物内在的联系。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需要的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冷静的科学精神的统一。在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努力发现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积极地进行变革事物、改造世界的活动。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二)相关疑难问题解答
1.为什么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劳动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动物有时也表现出某种有计划的行动的能力,但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不能超出被动地适应环境的范围。而当人类祖先从利用自然工具发展到制造工具,从利用自然发展到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时,人就不能使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停留在动物心理的水平(只能直观事物现象)上,必须极大地发展人的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特别是手的能力,大幅度地增加各种信息量,同时需要大脑具有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之能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
由于环境改变所引起的生活和活动方式的变化、直立行走,特别是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经验积累,使猿的不发达的手变成了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度完善的灵巧的手;由于火的使用,进一步改变了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加了人的营养,使人的整个肌体的各个器官特别是大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脑量成倍增大。黑猩猩脑量不到400克;南方古猿最早制作工具时,脑量为428~755克;北京猿人能够制造工具和用火,脑量增加到1 000多克;而会制造复合工具(石矛、标枪等)和从事绘画、雕刻等艺术的智人,脑量已达1 400克左右,接近于现代人。二是劳动要求更精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协调身体各部分的联系,这就必然促进大脑组织结构的完善和机能的加强。例如,人手在大脑皮层运动区所占面积比其他运动器官都大,而猿则前后肢所占面积相等。特别是皮层思维机能的形成,使只能产生动物心理的猿脑终于变成了能够产生意识的人脑。
人们的劳动协作、社会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又一重要条件。人的劳动和生活都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的社会性的联合行动。人们彼此之间必须相互交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在生产和生活中共同协作,把实践所得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起来,传授给后代。“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需要产生了自己的器官”。而直立行走和长期劳动,也使身体各部分的姿势,特别是头部器官、口腔、鼻腔、咽喉以及呼吸系统发生了重大改变,猿的喉逐渐改造成为人的喉,能够发出不同的音节。专门语言器官的形成是语言的生理基础,而语言的产生对于意识的形成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只是由于有了语言,大脑才形成了人所特有的反映机制。从此,人就能够用观念和符号形式反映外部世界,使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从而使猿脑最终变为人脑,产生了人这个特殊物质实体所独有的反映特性──意识。意识是自然界进化到产生人类社会的阶段,以人自己的特殊生存方式──劳动和实践为决定性条件而产生的。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每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在受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某种作用时,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发生一定的变化,对其所受到的作用作出反应。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通过它们与外物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等反应表现出来,其特点是改变自身的存在状态或转化为他物。在地球上,随着无机物向有机物的演化和生命的出现,便产生了生物体特有的反应形式,其特点是生物体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同化、异化),实现自我更新。这种反应是生物体适应和选择环境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反应能力和形式也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从人类意识的自然发生过程看,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应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意识并不是自然界从来就有的,但它在自然界有着自己深厚的基础和前提。
3.怎样理解人的意识形式的多样性?
人的意识有心理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等多种层次,每一层次上的具体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概念、判断、推理、欲望、动机、目的、想象、情绪、情感、灵感、意志、感觉、知觉、表象、理论、假说、计划、信念、信仰、理想等,都是人类精神活动最经常、最普遍采用的具体形式。这些形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过渡和相互转化,构成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多维度、多功能的精神活动系统。它们不是彼此分离、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规律有机地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又表现出人的意识所特有的高度灵活性、主观性和极大的自由。
4.人工智能及其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它是人脑的延续和扩展。20世纪中叶,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电子计算机、神经科学、脑科学、仿生学等的基础上,出现电脑,人工智能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人工智能及其发展的重大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社会生活方面,电脑的运用将人从简单、复杂、机械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有更多的能力投入到发现发明方面的脑力劳动上去。电脑的应用还会改变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并将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电脑的应用方兴未艾,其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影响还很难预料。
第二,在哲学上,电脑的应用证明了意识根源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认识“没有感觉的物质”与“同样由原子、电子构成但有感觉的物质”之间的联系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三,电脑的应用也引发出一些新问题,如电脑能否超过人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电脑不能全面代替和超过人脑,这是由人脑与电脑、意识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决定的。
其一,两者活动机制不同。人脑以人的生命机体活动为基础,思维是复杂的精神活动;而电脑是物的装置,其过程也是机械物理过程。
其二,意识有社会性,电脑没有社会性。
其三,意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电脑接受人的指令工作,没有能动性、创造性。
其四,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设定的,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还渗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顿悟等过程。
总之,人工智能的发展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的科学性。
5.如何理解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教材中提到关于信号系统的概念,这一概念主要是基于生物学意义上研究的概念,但在研究人的意识起源时有必要给学生介绍。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具体表现,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为信号刺激。由信号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巴甫洛夫称之为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皮层的最基本、最一般性的活动。巴甫洛夫将一切信号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现实的具体事物信号(如以铃声作为食物的信号),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另一类是抽象的语言文字信号,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文字,则是现实的概括和反映,是具有抽象意义的信号。在成人的全部生活经验中,语词和进入大脑皮层的所有刺激相结合,成为它们的信号,并代替它们,因而能引起和它们相联系的一切反应,所以语言是第一信号系统的信号,故称第二信号系统。如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都可以代表具体的食物信号而引起反射性唾液分泌。除了这些食物的具体形状和特征可以作为食物的信号而引起反射性唾液分泌以外,人类还具有语言、文字来代表具体的食物信号,反射性地引起唾液的分泌,如一个人过去吃过酸杏,现在只要有人谈论“酸杏”或写一个“杏”字,也常会使他联想到杏的外形、酸味,从而引起唾液的分泌。食物的形状、气味、颜色是代表食物的具体信号,即第一信号系统,而语言、文字是抽象的信号,即第二信号系统。人类不仅能形成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还能形成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反过来影响和支配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必须经常被第一信号系统所校正,才不至于歪曲人们与现实的关系。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乃是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共同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动物只有一个信号系统,相当于人类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的发生与完善使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出现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6.为什么说在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精神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于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可以引起或者抵制人体生理和精神的疾病。
人的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人的大脑又是宇宙进化演变的最高级的物质,以大脑为物质依附的意识是对一系列信息的组合、加工,这种信息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对外部世界或自身产生主观能动作用。从生理角度而言,大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占左心室主动脉射血量的15%~17%,其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50%。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可运化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之精,产生元气,元气再升华为神,神即是大脑所进行的意识活动。所以,意识活动是以消耗人体内宝贵的物质和能量为代价而产生的。根据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大脑所消耗的能量以意识活动的形式能动地对外部世界和自身施以影响,意识本身是具有一定能量的。人类借助意识活动,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电能的利用,原子能的开发,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大自然处处留下人类活动的印记,这一切都是意识作用的外化。另一方面,主体意识对自身也发挥着强大的调节作用,心平气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健康;情绪不稳定,悲伤、惊恐、大怒是健康的大敌,“三气周瑜”、“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均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心理失调、变态,很多精神错乱者尽管躯体正常,但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些走上了自残自杀之路。明确了意识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处处主动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坦然、大度地去面对生活,宠辱不惊,勇于克服困难,把一切得失看得淡一点,不以一时成败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