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9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文档资料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肖像描写的作用,深刻把握小说的主题。
2.增强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理念] 本课的“接受学习”以理解景物描写、肖像描写的作用,深刻把握小说的主题。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讲授、讨论、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师生共同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这里谈谈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接受学习”并非就是一言堂、满堂灌。从生命课堂的角度讲,每一堂课都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任何技术和手段不能代替的。教师首先是设计师,教案是他的脚本。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担负着组织学生、导引方向、明确观点、提升认识的任务。教师还是一个“捧哏”的演员,负责填补课堂空白、渲染课堂气氛,烘托某一时段的主要发言人。
教师的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组织学习中能够放得开、收得拢,善于寻找插话的时机,善于借题发挥,善于发现学生在谈话过程中的闪光点,善于推波助澜掀起高
第 1 页 潮,善于掌控局面、把握讨论流向,善于调节讨论气氛,善于处理意料之外的甚至可能让教师很尴尬的小插曲。[教学过程]
一、教师对知识性问题的处理 1.轻描淡写
当学生讨论《故乡》一课的景物描写之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刚才他们说的都是环境描写的内容,我想说说语言描写的内容。”这时我及时插话:“语言主要包括叙述语言和任务对话,你要说哪一个方面?”看似不经意的一句,却能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教师如果不说,放过知识学习和巩固的机会;如果提问小说语言的种类,则脱离了本节课的重点,冲淡了课堂气氛,这种旁逸斜出的方式将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圆满的完成。所以我“轻描淡写”地插入一句,既提醒全体同学把握发言同学的思路,又强化了这一知识点,使知识的学习巩固不着痕迹,浑然天成。2.浓墨重彩
我们很重视词语教学。在学生说到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前后的变化以及杨二嫂前后生活境况的遭遇时,我把话题引到小说主题──针砭旧社会的弊病上来,给出了“病入膏肓”这个成语,通过语境理解、造句强化、教师示例、教师定义四个过程,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重视了词语的理解教学,却忽视了词
第 2 页 语的运用教学,这是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普遍问题。
二、教师的引导作用 1.重视文本的导向
我在教学中很重视文本,一贯反对脱离教材,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发言作风。当学生说道“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我坚持要他们说出究竟怎么样,要达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接必须多读课文,读懂文本。2.善于导入主题
如,在一位同学说到小说的写作背景时,我饱含深情地再次朗读描写故乡衰败的文字。我认为这段话对加深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如,当学生讨论小说中的“我”对将来希望时,他们说出了诸如“努力”、“奋斗”等词语,我抓住实际,让学生重点讨论“联系作品内容,‘我‘如何去奋斗?阅读后,你们怎样对待自己的将来?”的问题,来点拨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更深层次地把握小说主题。最后,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指出创造新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将学生对作者在作品中要的理想进行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
三、教师的激励作用 1.避免激励语言的模式化
第 3 页 “很好”、“非常棒”之类的激励语言,对一个初三学生来说,已经起不到非常大的作用了,甚至有时会抑制他们的发言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发言内容,适时地、灵活地鼓励学生,用欣赏的态度去认可学生的发言,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评价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比如,一个同学说“景物可以是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娇美,也可以是暮霭沉沉、落叶飘零的凄美。”学生能说出这样精彩的话语,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立即让学生大声重复这句话,以引起全班同学注意,这个举动无疑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然后,我又补上了一句:“你的话像名言呢!”在这种适时地、巧妙地激励语言的作用下,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吗?
此外,像“英雄所见略同”、“我赞成”、“我认可”等随机的附和性语言,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激励效果。2.避免一味喝彩叫好
学生的发言不一定都正确,遇上这些情况,有些同学会大声或小声质疑甚至纠正。如果不是严重问题,教师可以不予理会,但有时要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加以婉转否定,还有的影响到作品的理解的问题,就一定要加以分析,进一步明确是非。一句话,教师不能一味地喝彩叫好。
比如,在本节课中,很多同学不愿朗读作品中木讷的中年闰土的语言,在找到以为同学朗读以后,效果也并不理想。但
第 4 页 他敢于读已经是不容易了,于是,我轻轻地说:“这不是木讷的那个。”这样,既否定了他的朗读方法,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更有助于纠正他的缺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知道了朗读的语气语调。
四、教师的智慧
1.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必定是建立在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的,而民主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火花。教师的安心是一剂催化剂,可用关注去催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的语言是一把火炬,能用智慧去点燃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火焰。
当然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表现在择机而动、因文而异、适时精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仅以本课而言,学生的在课堂上的微笑都是来自内心的,在学生的会心的笑中,我看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主题的把握。这种课堂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成效。2.如何面对尴尬
课堂毕竟是动态的,学生也是鲜活的。所以。即使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上,也会出现尴尬。此时,教师一定要反应敏捷,迅速地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尽快地让他们回到教学内容上。
第 5 页 如,在挑选同学朗读杨二嫂的语言的时候,下边有同学说“让狄老师读”,声音较大,立刻有学生附和。这时,我随即一句“这可不能反串啊”一带而过,为了说明理由,转移同学的兴奋点,我又补上一句:“我读迅哥儿的话。”并且交代了我读杨二嫂的话,身份不合适的理由,坚持了要学生朗读的要求。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机选择“小题大做”“装聋作哑”“悄然带过”等多种方法,把教学中的不和谐“音符”化解在正常流畅的教学过程之中,达到当堂课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后记] 《故乡》是鲁迅的一篇代表作,体裁小说。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小说的鉴赏是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地学习这篇小说呢?我采用了按照小说的“三要素”逐一探讨分析,紧扣“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这两个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深刻主题。其中穿插大量的朗读、默读等教学手段,贯彻“学生为主题、教师起引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尽可能的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小说的鉴赏。
总的说来,在我的充分备课、学生的主动参与之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得比较好。学生“接受学习”的效果非常明显。当然,从中还发现,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
第 6 页 候,不太主动,更有少数同学怕思考主观性很强的题目。这使我在以后的备课和教学中,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多关注这一群学生。
编辑短评:新课标出台之后,大家普遍在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最初的浮躁中,有人甚至错误的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实际上课标也指出一定程度的接受性学习应该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本文就是这样一篇辩证思考二者关系的文章,其中提到的许多教学的细节,给我们深刻的启示。(雨果)
第 7 页
第二篇:融“情感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融“情感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浅谈“情感教育”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225009)李庆国
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之外,其物理量多、公式应用条件灵活、思路分析复杂等因素,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较多的问题和困难。但即便这样,把物理学得很好的学生和把物理教得很好的教师也大有人在。就我个人而言,工作二十年来所带班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比较喜欢物理,班级物理成绩均名列前茅,高二文理分班学生绝大部分都选择了理科。根据我的经验,若能把“情感教育”融入到物理教学中,物理的学和教也就变得容易多了。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之用。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和社会的进步都与物理学的重大发现和物理知识的应用分不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这是以17-18世纪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的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社会的发展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是从19世纪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创立电磁理论开始的,这些理论推动了电机、电器、电信设备的发明和制造,在此基础上人类才进入了电气时代;现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是以20世纪以来相对论、量子论的创立和发展为基础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认识物质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的视野,促进人们大力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和微电子技术。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只有学好物理,才能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改变生活、改变世界,为人类造福。通过讲述这些富有情感的内容,可以极大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对社会进步虽然作用巨大,但要学好物理毕竟不容易,一定要向学生适时渗透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物理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不能因为一两次物理考试没考好,就对自己的物理学习失去信心。比如:开普勒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观察行星运动,才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法拉弟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居里夫妇为提炼放射性元素镭而甘受放射性的损害,他们的女儿、女婿也因从事这项工作而英年早逝„„教育学生要学好物理一定要有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精神,绝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
2.把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有一次年级举行拔河比赛,在比赛前的物理课上,我对所教的两个班从物理方面进行了指导,比如说重心的高低、双脚的站位、身体的倾斜度等。比赛时又进行了现场指导,结果这两个班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个班学生非常高兴,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同时,我也明显感到他们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多了一些佩服和尊敬。
自从刘谦在春晚上表演过魔术,许多电视台就开设了不少与魔术有关的电视节目,许多学生也对魔术感兴趣。我就有意识上网搜集一些不很复杂且和物理有关的魔术,又买了一些魔术道具。在物理课上学到与此相关的物理知识时,就把魔术道具拿出来演示。比如,我在网上买了刘谦表演的“意念螺母”的道具(只要几元钱),在讲到传感器时,我表演了此魔术,学生非常惊讶。我揭示了此魔术的原理:螺母内部有一个干簧管、小电机、钮扣电池,表演者的手指上贴有一块很簿的磁铁,当手指靠近螺母时,干簧管接通电路,电机带动螺母转动。当手指远离螺母时,螺母停止转动。学生听后发出了“喔,原来是这样!”的声音,在这样的感叹声中,不仅包含了对魔术揭秘的快感,也包含了学生对物理知识更深的理解。这一“揭秘”过程拉近了学生和物理的距离,使学生体验到了物理学的魅力。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学生比较熟悉,因而感到亲切,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现象建立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再回归到生活中去,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生动鲜活,避免了物理知识的抽象化、空洞化,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物理知识,生活中蕴含着物理规律,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把自身对本门学科的热爱的情感在无形中传给学生
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热情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
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从而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听课容易分心、走神,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则敷衍马虎,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
我习惯在上课前20分钟重新熟识讲义,使自己的情绪始终处于饱满振奋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课堂气氛也就随之充满生机和活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4.建立亲和的师生情感,使学生“爱屋及乌”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间存在着知识信息交流和情感信息交流,两种交流相互影响,当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都畅通时总流量最大。良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视察学生心理世界,有助于取得真实的心理信息。因此我热爱亲近学生,更热爱、亲近学习上落后的学生。理解、尊重、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尽力及时解决他们各方面存在的困难,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爱。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他们有什么心理话,遇到什么困难都喜欢跟我谈,也喜欢上我的课,并积极配合好教学,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物理成绩进步较快。
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学生,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默契,这样才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递。物理课应该是“微笑的课堂”,我始终用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一个和蔼可亲、语言幽默、感情丰富的物理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将物理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学生从喜欢物理老师开始,到喜欢上物理课,最终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的良好情绪逐渐上升为学物理、爱物理的情感。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就是因为信任和尊重某位老师,而这位老师的一句话或某一件事,决定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作出杰出的贡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某些学科可以学得很好,而另一些学科却学得很差。不少学生,在有些老师的课堂上精神抖擞,而在另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却情不自禁要睡觉。我觉得问题可能更多地出现在老师身上,老师没能做到让学生“亲”,反而让学生“疏”,作为老师难道不要反思吗?
我们有时听说有些老师会“骗”学生学习物理,而学生也甘愿被“骗”,其实这些“骗术”中包含了老师的智慧和魅力,同时也说明学生对物理充满兴趣。“骗”与“被骗”体现了师生融洽的关系,这是一种十分温馨的画面。
我们也听说有些老师很厉害,用学生的话讲就是很“凶”,布置大量的作业,一旦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做,就罚站、喊家长,经常占课。学生惧怕他,所以在他的科目上花的功夫比较多,班上的物理成绩因此比同类班级高一些,而此类老师也因此洋洋自得。但这种做法真的可取吗?他们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创造力会有帮助?其实“凶”是一种急功近利,或者说是一种无能的做法。眼前也许是能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形成、学生的终生发展却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是一种摧残,甚至会因此而扼杀了一个未来的物理学家。
5.让学生有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所以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比如说:答对一道题、做好一个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等,哪怕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为了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层施教。我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比如说课堂提问,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些较难的问题,而让能力弱的学生回答一些容易的问题。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学生作业情况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我经常在批改作业时加上一些简短而有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如“好”“很好”“不错”“有进步”“计算能力有提高”等;又如做对的地方打勾,而做错的地方不打叉,单位错了画个圈,答错了打个问号等;对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则在课堂上进行表扬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心理研究表明:人人都喜欢表现,人人都希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
物理课上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现在有很多物理老师为了图方便,实验
基本不做,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听实验”与“做实验”的效果截然不同。老师这一次讲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忘记了,还要再讲。有时老师还抱怨学生太差,脑子笨,殊不知问题恰恰出在老师身上。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从而发现了与书本上讲过的类似的现象或得到了某个结论,那该是何等的兴奋。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才是深刻的。
另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一点,有些学生在认真学习物理并坚持一段时间后,考试成绩明显上升,他们的信心就会极大提升,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但也有些学生的考试成绩仍与以前一样,甚至分数还不如以前。这样的学生就特别容易放弃学习物理。在这方面我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在试卷批改上动一些“手脚”,对那些努力了但没考好的学生,在改卷时扣分松一些,但也不明显让他看出来,让他也小有进步。我认为这不是一种欺骗而是一种策略,就我而言,我看到了这种策略带来的好效果。因为这小小的进步,对他们来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是他们能否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的这种信心。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物理课堂上探究自然规律是一种最快乐的精神享受。教师要有机地运用情感的作用,有意识地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教师要增加情感投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让学生在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以及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去学习。
第三篇: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融于教学之中
3.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融于教学之中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陈家维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途经,是学生开展智力活动的基础。现代科学已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观察得到的。所以科学家巴甫洛夫提出:“观察、观察、再观察。”通过观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与形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这个过渡的“桥梁”就是丰富的表象。因此,在数学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的直观像形图和线段图供学生观察与思考。这种观察要建立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之中,建立在教师平时的教学之中。于数学教学之中,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既然是一种有目的知觉,所制约,所以应以明确的目的任务为前提。越集中,就能较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例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能被并能运用这个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让学生观察下面的课件
并联系整除的意义和对“倍”的理解,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使学生首先明白,左边圈内表示的是自然数,右边圈内的数是每个自然数分别乘以果,也就是2的倍数;然后在深入观察右圈里的各个结果的个位数有什么特征。为了从知觉的背景中分出对象,突出个位数,右圈的各个结果的个位数描一下,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并要求学生动脑思考。由于一步一步深入的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很容易地概括出能被征。
什么叫体积?是个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时,要凭借教材,有目的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三组图形,明确每组实验图形的意义。象、概括出体积的意义。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第一组图形,目的使学生明白: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观察第二组图形,观察第三组图形,目的使学生明白:间小。接着引导学生综合、概括出体积的意义。有目的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克服那种漫无目的的浏览一番,结果效果很差的做法。
二、教给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的观察方法。而学生的观察方法,上,渗透在教法之中的。
我就如何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融
观察的目的越明确,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2整除。为此,在教学中就应该有目的教师可以用鲜明的颜色把课件图示在教师指导下,物体占有的空间有大有小;还要使学生掌握良好
学生的注意力就2以后的结2整除的数的特从感知抽 现在,而知觉的选择性和有意性又受观察的目的任务目的使学生明白:大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往往是在教师潜心硏究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
1、观察要有一定的须序 有次序地观察才能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达到言之有序,思路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要求。一般来说,观察应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一过程。即先对观察对象的整体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分出对象的各个部分,并对这些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把各部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对观察对象有个比较正确地认识。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组算式:看看、比比各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使学生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有次序的分各部分观察:(1)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和除数起了什么变化?商呢?(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不变,仍然是2)(2)再从下往上观察,被除数和除数起了什么变化?商呢?(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倍、1000倍,商不变,仍然是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结论。
在教学正、反比例意义时,要依据教材中的表格式的例题进行有顺序地观察。向右,再从右向左进行观察。化,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反而缩小)(或反而扩大),让学生了解这两种量是有联系的。使学生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如果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并且逐步引导学生抽象、条理地观察、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经历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过程。
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的,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笼统的,不精确的。而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观察事物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教学“角”时,可以出示下面一组课件。
尽管这些角的边长不等,方位不同,大小不一,但这些都是角的非本质属性。而角的本质属性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面的图形都称为“角”。这样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正确掌握概念,学生就不会因某些非本质属性的变化,而影响对本质特征的掌握。
3.边观察边思考
思维来源于观察,观察是进行思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认识到观察与思维过程有密切的联系。仅仅是个基础,是表象的东西,只有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唤起联想,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每一份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导学生深入思考,弄懂 不同的原因。要想使它们能相加,母的分数加法,进而想到把2。)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就不难得出: 缩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小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是很明显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先让学生观察表示 不能直接相加是因为分母不同,分母必须相同,“异” 转化成“同”,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2)观察表格中上下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图形上是一致的,所以上 和 这时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同分 倍、1001)先从左掌握事物例如,还必须引1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使学生看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如果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概括出正、反比例的字母关系式。这样有
观察得来的材料,掌握知识。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但这仅仅是个初步的认识,和也就是分数单位,又必须用已学过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出公分母。这些直接和间接的联想、推理,不仅能帮助学生较透切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为什么要先通分的道理,而且加深了对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同分母加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观察和思考,起到了联想旧知,深化新知的作用。
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多角度的进行分析思考。例如,小红5分钟走了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首先观察条件和问题,搞清楚求“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就是求他15分钟所走的路程。有两种思考的方法,可以求出走的路程(1)必须先求出一分钟走的路程,再求5×15。(2)先看15分钟是一个概念的行成或解题思路的掌握,还要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来,并且要促进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带着必须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进行分析计算。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动脑去思考计算的结果,进而概括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竿长与影长成正比例”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三、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具有良好的观察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育、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观察的有心人,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观察。观察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不良习惯。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观察要细致,不能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一下,不能满足于粗略的、轮廓的印象。因为一般性的感知,是无法得到全面的感知材料,致使分析、抽象缺乏可靠依据。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超人的智慧。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还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须序,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心里要明白,要养成能够迅速看到某事物特点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明确了观察目的,就能把握住观察事物的方向,能做到按部就班,养成了观察习惯,的观察能力融化于平时的数学教学之中。15分钟走的路程,列式5分钟走的路程扩大这么多倍,光靠单纯的观察是不够的,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克服那种对周围事物熟掌握了观察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就所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分钟所300÷然后我155分钟的几倍,再把在很多的情况下,“竿长与影长”的关系时,要求学生把观察实验的数据记录下来,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
就能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
第四篇: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张连富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
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没有政治、历史科的思想教育那么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家教育要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把握时机,适时渗透。
一、用名言警句陶冶情操
一句激发人向上的格言,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有时会改变人的一生命运,有人将这些有教育意义的格言警句当做座右铭用来鞭策自己。短短的一两句话,常常激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产生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我每天早晨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一条自己喜爱的思想教育性强的格言警句,要求学生能背诵下来,并做好积累。在我上课时,学生起立的一刹那,全体学生一齐背诵这条格言。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掌握了很多条格言警句。如齐白石的“不教一日闲过”,华罗庚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有些学生还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写在了日记中、书本的扉页上,用来激励自己面对人生。通过抄写格言警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名人,丰富了知识,感染了他们的心灵,陶冶了思想情操,而且在行动上也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收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思想教育的奇葩
课前三分钟演讲,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思想教育方面更是有意外收获。学生演讲的题材广泛,情节感人,激人奋进。有热爱祖国的《祖国在我心中》,有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生命之柱》,有同学间团结友爱的《谈友谊》,有孝敬父母的《感恩的心》等等。这些感人至深,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感染了学生,感染了老师,难忘的场面时常出现在课前这短短的三分钟演讲,充实了课堂思想教育的内容,给学生留下的记忆是长远的,这是一朵奇特美丽的花朵。
三、明确教育目的,有的放矢。
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文、人物传记、散文,都浸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教材编写的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的是多角度多重性的。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了思想教育目标,第一: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第二:学习鲁迅先生珍视师生情谊,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第三: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目标明确了,才能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四、把握时机,逐步渗透,寓思想教育于授课之中。第一、通过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来渗透思想教育。
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学习课文前,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十分必要。如果教师再对背景稍加点“香料”,这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诱饵”,引学生“上钩”。
如介绍《白杨礼赞》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背景介绍,学生理解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对白杨树充满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第二、结合课文内容拓展相关的作品,渗透思想教育。在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讲到课文中的松骨峰战斗时,我把魏巍写的长篇小说《东方》里的第三部第八章:闸门
(三)的故事情节介绍给学生,学生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感染,被战士们顽强英勇的精神所感动,使学生加深了对志愿军的热爱之情,并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之情,真正理解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让情感进入“角色”,以声传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义”能现,“情”也能现,但不一定非要读上百遍。让情感进入“角色”,“情”自然就能显现。如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提前选出几个学生代表,分成男生小组和女生小组,将课文分成几部分,每人分派任务,熟读背诵各自的章节。上课时,在我把课文背景介绍完后,学生登台演讲,学做闻一多,下面的学生当听众,配合文章的内容,按要求适时鼓掌。女生组的演讲让男生出乎意料,一个新时代巾帼形象的闻一多站立起来;男生组的演讲又让女生组不得不承认,从前的闻一多仿佛就在眼前。
一句句慷慨陈词,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庄重严肃的气氛,好像就是几十年前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面对这感人的场面,何须再多言呢?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了让全体学生把爱和恨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我又把闻一多演讲后被反动派暗杀的经过讲出来。学生听后,义愤填膺,瞪大眼睛,有的还攥紧了双拳。然后我放了一小段《国际歌》乐曲,学生的情感再达到高峰,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又增强了为真理而奋斗的信念。学生的情感进入了“角色”,我抓住这个时机,让全体学生起立,齐读课文最后两段“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掌声)。”学生群情激奋,把强烈的爱憎情感推向了高潮,仿佛他们自己都变成了闻一多......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朗读锻炼了学生,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第四、在分析课文中渗透思想教育。
每一篇课文都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巧设问题,学生一定会从内容中分析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开头我在提出了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烈日下祥子表现怎样呢?祥子在烈日下内心真的愿意拉车吗?祥子为什么这样拼命地拉车?通过学习得到的感悟是什么?学生跟着情感思路,得出了有思想教育的结论,并能结合课文主题思想,拓展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提出有思想教育的问题,引导有思想教育的回答,做有思想教育的结论,抓住时机,适时渗透,教育效果明显。
五、讲微型小故事,让课堂的思想教育锦上添花。
正常的授课内容完成以后,讲一些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想教育效果也取得了意外收获,并且让课堂内容锦上添花。记忆中学生讲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王尔烈的故事》《徐悲鸿不给蒋介石画像》《陈毅喝墨水》《毛泽东谦虚二三事》等思想教育性强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将永远铭记在师生心里,激励我们去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语文科的思想教育,就像春雨一样滋润万物细无声,相信通过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语文科的思想教育,一定会让语文教学春花满园、姹紫嫣红。作者单位:辽宁省灯塔市柳河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五篇: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朱 井 军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朱井军
有人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句话很有哲理,它告诉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时时刻刻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然,这种教育包括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很好理解,也容易做到;而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方式方法可谓很多,其中,利用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
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来具体谈一谈这个问题:
一、利用对课文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教材可以说是最好的思想教育素材,涉及的教育内容也很多:有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有孝敬父母的,有关心集体的,有关于诚实守信的,有劝戒学生不骄不躁的,有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等等。可以说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文章均有不同的思想教育内容蕴涵其中。根据不同的文章和文章中所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教育内容,我在教学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可以取得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结合冰心的《纸船》我对学生进行热爱母亲的思想教育。为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上课时首先介绍一下写作背景,然后就作者写作此诗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作者写作此诗的目的就是思念自己的母亲;在分析的基础上再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加深学生对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进行进一步感悟。当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被掀动起来后,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谈谈母爱,谈谈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关怀、照顾、呵护之情,以此让学生对母爱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心存感激之情。为了把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我进行了模仿练习,让学生仿照纸船的写法,采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也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经过分析、畅谈、写作,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受到了热爱母亲的思想教育。采用这样的方法,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其它文章时有所侧重的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教学《紫藤箩瀑布》一文时我对学生进行珍重生命的思想教育;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我对学生进行勇敢的
思想教育;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对学生进行诚实思想教育;教学《三峡》一文时我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教育„„
实践证明,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可以挖掘的潜力很大,语文教师只要认真去挖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会潜移默化的起到变化,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都会无形中起到变化。
二、利用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只局限在对课本的学习上,教师还应该有计划的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时候,教师应该利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通过写读书笔记,通过评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故事内容:谈一谈对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一事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为了自己所追求的崇高目标可以矢志不移的去努力,哪怕遇到千难万险,哪怕是千锤百炼,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还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孙悟空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从孙悟空的身上,学到了他勇敢顽强的品德,学到了他爱憎分明的的精神;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时,可以让学生结合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去了解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腐朽,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的优越,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教育;结合对《鲁宾逊漂流记》的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思索一个人在身处逆境时不但要学会生活,更要坚强的思想教育;结合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种一心为革命,一心为集体,一心为祖国,为了共产主义而奋不顾身的崇高思想,从而使学生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积累法;感悟法;评价法;心得法;讨论法。而这些方法的运用又把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利用演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宗旨,其中演讲能力就是一项必须培养的能力,利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之一。
怎样才能把思想教育和演讲结合起来呢?我的方法是: 首先,要选择好演讲题目。选择什么样的演讲题目才能把培养语文能力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呢?我认为当然是选择那些和学生理想、品德、意志、爱国、爱家乡等方面的演讲题目为好。选择这些演讲题目的本身就是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学生在选材、构思、组合的过程中;在演讲的过程中会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加深自己的受教育感染能力。
其次,要指导好学生写作演讲稿
演讲稿怎样写,这不仅仅是写作本身的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受教育的程度息息相关。怎样写演讲稿才能把写作、演讲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呢?我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稿的时候一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二要结合学生思想认识的实际,三要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愿意写,学生才能从心底深处受到教育。
再次,要指导好学生进行演讲。
学生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是能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而要使这种教育融进学生内心深处,还要在演讲的指导上下工夫,学生深情并貌的演讲会把自己在写作中的体会进行升华。这样就把能真正把写作、演讲和思想教育融进学生的心中。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要你认真琢磨,只要你认真专研,你会发现可用于思想教育的语文素材无处不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的知识、学生的思想都能得到提升,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