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 教案(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1:3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溶解的快与慢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溶解的快与慢 教案》。

第一篇:溶解的快与慢 教案

⒌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教学准备:

课件、烧杯两只、玻璃棒一根、热水、冷水、白糖一包、水果糖一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引导语:今天陈老师想泡一杯糖茶喝喝,现在把这包白糖倒进凉开水中。这杯糖茶马上可以喝了?

小结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糖还没有完全溶解。那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很快喝到糖茶呢?

二、设计探究方案:

1、班上交流:怎样让一杯糖茶溶解得快?

2、交流后教师板书:(搅拌 加热 „„)

3、这只是你们的猜测,我们还要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测,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呢?先来研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质疑:你们怎么证明搅拌的比不搅拌的快呢?(引出对比实验)。

4、小组讨论并汇报“搅拌”实验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放入的糖应该一样多;烧杯里的水一样多;放入糖的时间应该一样,水的温度也应该一样)

5、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来完整描述“加热”可以加快溶解实验的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三、学生分组探究搅拌、加热加快溶解的实验:

1、学生选择实验分组探究。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以上两个实验你们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实验来做。

2、温馨提示:

(1)、我们的实验器材是玻璃制品,在做实验中有的小组要用到热水,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2)、小组内部要明确分工,实验中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填好实验报告单,需要热水的小组请耐心等待,陈老师马上给你们送来。

3、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我们小组选择的实验是:()能否加快白糖的溶解。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现象,证明了()能加快白糖的溶解。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搅拌比不搅拌、热水比冷水能加快白糖的溶解。

溶解的快与慢实验记录表

四、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这里有一颗水果糖,怎样使这颗水果糖快速地溶解在这100ml的水中呢?

2、分组讨论并汇报:(搅拌 加热 碾碎 碾碎并搅拌再加热)

3、“搅拌”与“加热”都可以加快溶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做了,我们来研究第三、四种方法能不能加快溶解。课前陈老师已经让你们做了“一颗水果糖静放在100ml水里溶解”实验,现在我们用“碾碎”和“碾碎并搅拌再加热”方法做一下对比实验,比较一下溶解完水果糖所用的时间。(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计时器计时)

4、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碾碎并搅拌再加热可以溶解得更快。)

5、课后延伸

水果糖“碾碎”和“不碾碎”对比实验:让学生实验并记录两种情况下“水果糖静放在100ml水里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五、小结与拓展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里有100ML水,我想把这5颗糖都放下去,这5颗糖会不会都能溶解,如果会,我再放5颗、10颗、15颗,它们还会溶解吗?

六、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哪些因素? 加热

碾碎 搅拌碾碎并加热

七、教学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一课研究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前先规定在几个“同样”的条件下,如一定量的水,冷热相同,一定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食盐),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有搅拌和没有搅拌不同条件的实验,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及实验后的不同结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发现一个小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接下来仍然先规定在一定量的水,一定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在水的冷热不同的条件下,让学生继续研究溶解快慢有什么不同,得出又一个小结论:温度高低会影响溶解的快慢。接着再给学生“一定量冷热相同的水,在都不搅拌的条件下,给你两小堆同样多的同一种溶解物(如方糖或冰糖),想办法使其中一堆的溶解物比另一堆溶解得更快”的问题,通过学生想办法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新的问题,通过具体的对比实验,得出另一个小结论:碾碎可以加快溶解。最后归纳综合上述几个实验的小结论,获得“搅拌、加热、碾碎可以加快溶解”的新知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化繁为简,控制实验条件的变化,有利于寻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但知道怎样做,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的道理,这对于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自行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大有好处。

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使科学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浓厚的趣味性。对比实验中由于存在着几个可变化的不同条件,可能会产生实验现象的某些差异,如果在组织对比实验时把要进行对比这种差异的过程以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更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如《溶解的快与慢》一课,做完三个小实验后再给学生一种新的溶解物,对实验的条件不加限制,让学生想办法使物体尽快溶解,比一比谁最先使物体全部溶解。这种组织竞赛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

总之,要在对比实验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验教学设备等,不拘一格地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善于运用整体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对比实验的教学设计,努力使教学设计过程与科学探究过程实现互相和谐的统一。

第二篇:《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朋多小学 法正荣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三、学情分析:

怎样让物质在水中溶解得快一些,学生通过预习及生活经验很容易想到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本课复习学生对溶解的理解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准备:

玻璃棒、玻璃杯、热水和冷水、水果糖、食盐、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观察教师操作高锰酸钾溶解的实验过程,质疑:谈谈你们对溶解的认识?(什么是溶解现象、溶解后的特征)指名口答,生自读。

(二)揭示课题,大胆猜测。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溶解的快与慢。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提问:通过预习和生活中的经验,你们认为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有哪些?(搅拌、加热、碾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引导:这些方法真的都能加快溶解吗?我们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课件出示对比实验的条件。生自读。

(三)、分组实验

1、认识实验器材及材料。

2、明确小组分工。

3、小组讨论:实验目的、需要的实验器材及材料、实验条件。并认真填入实验表格中。

4、汇报、交流。

5、选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6、师巡视。

(四)、展示及小结

1、汇报、展示,得出结论。

2、引导小结:通过猜测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我们验证了搅拌、加热、碾碎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五)实践运用

一、填空。

1、把两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冰糖分别放在盛有相同水量的杯中。(1)其中A杯用筷子搅拌,B杯不搅拌,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2)其中C杯加热,D杯不加热,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2、洗衣服时,用热水把洗衣粉冲开,目的是为了。

3、往菜中加食盐粉末,目的是为了。

二、火眼金睛。

1、白糖、食盐和味精呈细小颗粒状,是为了便于溶解。()

2、我们给客人冲糖水一般都用冷水,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烫伤客人的手。()

3、要使糖块溶解得快,可以把加快溶解的方法综合运用。()

4、在小半杯水里加入大半杯食盐,只要尽量搅拌,水还是能完全溶解这些食盐的。()

三、选择。

在验证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对比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不同的条件是()A.水量 B.水温 C.放入水中的时间 D.搅拌情况 E.肥皂的大小和形状

四、思考、口答。

1、有两块相同的肥皂,把其中的一块切碎后与未切碎的一块同时放进装有同样温度的相同水量的容器中,你认为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为什么?

2、可溶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课外延伸

思考:加快溶解,除了以上三种方法,你认为还有其它方法吗?

(六)、板书设计: 5.溶解的快与慢 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

温度

颗粒大小

„„

第三篇: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

2.除了固体能溶解在水中,液体气体能否溶解在水中,举例子说明。

白糖,食盐,味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二氧化碳,氧气。

3.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加快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哪些呢?

4.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比试验来研究这些方法是不是有效果。

5.设计实验: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水量,红糖数量,投放时间。

6.注意事项:1.搅拌时筷子用力要轻,避免打破烧杯。2。轻轻倒热水,防止被烫伤。3.不要食用红糖水。不卫生。7总结:加快溶解的方法.8.生活中怎样加快溶解: 洗衣服,肥皂,洗衣粉。给孩子沏奶粉,洗菜溶解残留农药。

9.哪些地方需要减慢溶解:润喉片,薄荷糖。

.板书设计

5.溶解的快与慢

1.加热2.搅拌3.研碎

加快溶解

第四篇:溶解的快与慢电子教案

课题:溶解的快与慢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本课是实验课,共三个实验,设计总思路:提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证实。

本课重点:学习“对比试验”、认识三种加快溶解的办法。具体内容:

一、趣味导入:白糖冲水为什么不甜。

方法:把白糖放入冷水中,不搅拌,马上倒出少许的水让学生品尝。师1:甜吗?(不怎么甜)引出问题 师2:谁能用生活经验告诉老师怎么才能快一点品尝到甜味呢?(生汇报老师板书)

板书:①热水冲→加温 ②搅拌 引出课题 师3:那么究竟这些方法能不能加快溶解呢?其中的科学道理有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溶解的快与慢》(板书课题)

二、实验活动:

1.搅拌(教师演示学生看)

师1: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猜想条件“搅拌”。在老师做演示的过程中,同学们观察老师都做了什么,在这个实验当中有哪些不同条件有哪些是相同条件。方法:取二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子都盛30毫升的水,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子里,用搅拌其中一个杯子的水。师2:在这个实验中有哪些是不相同条件,哪些是相同条件?通过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板书 不同条件:搅拌其中一杯水。相同条件:盐量、水量、同时放入。结 论:搅拌比不搅拌快。总结什么是对比实验 师3:同学们请注意,像刚才的实验这样,两个实验做对比;只研究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我们把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试验。

师4:搅拌能加快溶解我们早就知道了。那你知道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吗?(学生汇报)

师总结,搅拌前食盐在水底聚成一堆,与水接触的充分吗?搅拌的时候能让水与盐接触的更充分了,所以溶解的就快了。2.温度(学生说老师做)

师1:同学们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方法:拿出2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温差要大。

师2:同学们看这两杯水有什么区别。(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谁想上开摸一摸(体验温差大)。提出问题 师3:老师把糖放在哪个杯子里溶解的会更快呢?(热水)那我们来试一试吧。师4:通过实验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呢?(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的快)师5: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学生说前概念冲奶粉、药等等)师6:那你知道其中的科学原因是什么吗?(有知道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引出新知:高温加速糖分子运动。

师7:因为世界大部分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例如糖就是由一个个微笑的糖分子构成的。当糖被加温时(例如用热水冲糖),糖分子就会变得活跃,糖分子运动的快,糖在水中溶解的就快;反之,给糖降温时(例如用冷水),糖分子就快变得懒惰,糖分子运动的慢,糖在水中溶解的就慢。这回你明白了吗? 师8:所以当有人问你“为什么糖在热水中溶解的快时。”你要回答:是高温加速了糖分子的运动,所以溶解的快了。小结

师9:那么加温是影响溶解速度的原因吗?(是)3.碾碎:(学生设计,动手做)师1:(出示方糖)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2:方糖和白糖有什么区别吗?(颗粒大小不同)

师3:你有什么好办法加快方糖的溶解吗?(搅拌、加温、碾碎)师4:假设碾碎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的话,那么你能用对比试验证明吗? 实验要求:

小组讨论用对比试验法制定一个研究计划,怎么计时?做好记录,对实验结果做解释;为什么碾碎后比不碾碎要快呢?(学生讨论、实验汇报)小结:

师5:碾碎后颗粒变小了糖与水的接触更充分了,所以碾碎是影响溶解的原因。

三、总结提高:

师1:今天我们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3种溶解速度的方法,即:搅拌、加温、碾碎。

师2:其实在生活中溶解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例如:制造饮料。烹调的时候。调配药物得时候。制造合金。这些都是对溶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师3:那你们也能用溶解的知识解决一个生活问题吗?试一试吧。实际应用:怎么去除果蔬农药残留。

事例:在南京市场卖的韭菜由于农药超标,韭菜上残留了很多农药结果很多老百姓食用后发生了中毒事故,一时间南京的各大医院人满为患。

师:市场上常见的果蔬有很多有的我们可以打皮吃。例如苹果、梨、萝卜等。还有的果蔬只能洗不能打皮。如:韭菜、菠菜、西红柿、葡萄等。

这些不能打皮的蔬菜你能容今天学的溶解知识充分的去除果蔬上残留的农药吗?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汇报。)总结:

用手搓一撮——西红柿 用水泡(勤换水)——韭菜 用水烫一烫——芹菜、菠菜 摘粒再泡——葡萄

视频“蔡大妈巧去果蔬残留农药”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今天的课有意思吗?这就是科学的魅力生活处处有科学、用心处处皆可学,请热爱科学吧,因为生命因科学而精彩!下课

第五篇:《溶解的快与慢》公开课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校:雍熙五小

年级班:四年级(1)班

科目:科学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5日 授课教师:王祖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搅拌、加热、碾碎等方式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过程与方法:设计相关的实验计划,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和不变量的控制。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实验记录表

学具:全班分为8个小组

每个小组:2个烧杯、1根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水果糖、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同学们,当你想喝糖开水,可是糖一下子溶解不了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2、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猜疑。

3、科学仅凭猜测是不够的,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

4、相机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

二、开展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教科书,把本节的科学知识记录到你的记录本上。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

3、拟定组内实验计划。(适时点拔)

三、组织实验论证

1、各个小组按照实验记录表完成实验。

(1)、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教师提醒搅拌用力适中,通过比较完成记录表。)

(2)、完成冷水和热水溶解物质快慢的对比实验。(提醒注意安全)

2、完成组员的实验结论。

四、综合运用

1、加快水果糖溶解速度的实地演练。

2、指导完成记录表以及让学生体会多种方法并用是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好办法。

3、小组长汇报实验所得。

五、课外拓展练习

1、列举生活中经常用哪些方法加快物质溶解的?

2、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小结,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加热

捣碎 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下载溶解的快与慢 教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溶解的快与慢 教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追光小学:宋倩倩 一、说教材 《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

    5、溶解的快与慢教案解读

    【教学内容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 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溶解的概念,知道一些固体、液体 和气体能溶解于水,不同......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11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建瓯市玉山中心小学:何志华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解的快与慢》。板书 一、说教材:《溶解的快与慢》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中第五课内容。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汉台区老君镇金寨小学龚亚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5课,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溶解的概念,知道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能溶解于......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中山街学校 杨改萍 教学目标: 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