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方的高高山冈上》教案[推荐]
《东方的高高山冈上》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使学生认识、了解歌剧及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并能对此艺术形式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了解相关的歌剧及音乐剧知识,知道它们由哪些艺术形式构成。
3、能够分清歌剧及音乐剧的不同之处。
4、了解本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相关的歌剧及音乐剧知识,知道它们由哪些艺术形式构成。
2、能够分清歌剧及音乐剧的不同之处。
(二)教学难点
分清歌剧及音乐剧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引出主题。
提问:请你听一段音乐,你知道这段旋律的相关知识么?(播放《茉莉花》片断)预设答案:这是《茉莉花》,旋律被用在《图兰朵》这部歌剧中„„
过渡语:这段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旋律被音乐家普契尼用在了这部著名的歌剧中,这部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歌剧为人们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歌剧之门,去了解这个高雅的艺术形式。
二、通过活动,了解歌剧。提前安排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
1、知识介绍
过渡语:课前老师请你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老师有几个问题需要你给大家来解读,希望你们不要完全用书面语言来说,最好用自己的话,能让大家听懂的语言来为大家解读。问题:什么是歌剧?
歌剧中的声乐样式有哪些?你能用简单的话说说这些声乐样式是什么意思么?
过渡语:通过这些同学的回答,你对歌剧有一些了解了么?能记住么?那我们来做个简单的知识竞答,考考你们。
2、知识竞答
对第一环节的问题,进行抽查,检测学生自学的成果。过渡语:老师还有一些问题要问你,考察你们课下学习的情况。问题:世界上被称为第一部歌剧的是? 中国第一部歌剧是哪部? 被称为世界十大歌剧的是哪些? 你能说出一些歌剧中的著名唱段么?
过渡语:同学们课下还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刚才同学们提到了那么多歌剧中的著名唱段,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3、名段欣赏
欣赏曲目:《东方的高高山冈上》
4、学唱
老师范唱,代领学生用“lu”找头声模唱歌曲旋律,感受美声唱法魅力。
三、区别歌剧与音乐剧。
谁来为我们解读一下什么是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再次强调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
提问:音乐剧也有许多的经典剧目,你知道么? 预设学生回答:《猫》、《歌剧魅影》„„
四、结束。
第二篇:中班教案 高高苹果树
中班音乐活动:歌表演“在那高高的苹果树下”
一、活动目标:
1.会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那高高的苹果树下”。
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自编表演动作,体验活动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在那高高的苹果树下”
1.听旋律回忆歌曲名称。
2.有表情的演唱二——三遍。
(二)自编表演动作
1.讨论苹果长大的动作,学习动作。(播放苹果树ppt)
“苹果树是慢慢地长大的,我们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苹果树长大的样子呢?”(用动作表现小小的苹果树种子,用伸展动作变现长得高高的苹果树)(一起学一学)
2.如果你是树下的一对小朋友是什么心情?(开心、高兴、幸福、舒服)
3.又唱歌,又做游戏,我们再来跳个舞吧,你会做些什么动作呢?(启发幼儿想象、表达、教师提炼动作。)
4.个别幼儿上来表演,集体练习。
1)拉拉手,转一圈。
2)拍拍手,拍拍肩
3)一上一下,真开心
4)跨一步,拍一拍。
4.完整跳三遍。
(三)游戏“苹果树下找朋友”
1.师:“一共跳三遍,前面两句的动作统一。后面两句就是我们编的动作,2.引导幼儿会听中间句。及时换朋友。
3.游戏二、三次。
第三篇:中班《袋鼠跳高高》教案
中班《袋鼠跳高高》教案
领域分布:身体健康与动作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臂自然摆放在胸前,双脚并扰,纵身向前跳远。
2、通过练习增进双腿的弹跳力。
3、遵守游戏规则,感受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1、幼儿资源:主题小书、图卡(袋鼠胸饰)、缎带1根。
2、教师资源:欢快的音乐、纸板6块、铃鼓1个、自制小奖牌3个。(自备)活动过程:
1、出示袋鼠胸饰,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1.1教师戴着袋鼠胸饰出现在幼儿面前,激发幼儿的兴趣。
1.1.1教师:猜猜我是谁?袋鼠有什么本领?它的前腿和后腿长得什么样?它是怎么跳的?今天我们将举行一场“袋鼠跳高高”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
1.1.2教师:在运动会开始之前,小小运动员们先来做做热身运动,然后佩戴上袋鼠的胸饰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好准备。
2、集体练习。
2.1幼儿四散练习,探索如何才能跳得又高又远。
2.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练习手臂自然摆放在胸前,双脚并拢,纵身向前跳远的技能。2.3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观看并点评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4再次练习,教师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3、体育游戏:“袋鼠跳高高”运动会。
3.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请配班教师示范游戏过程。
3.2教师:运动员们,准备好了吗?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由我来宣读玩法和规则,请注意听哦!
游戏玩法和规则:
3.2.1幼儿6人一组,每组幼儿面对面站立,中间摆放6块纸板。3.2.2当教师的铃鼓声响起时,每组一边的3名幼儿学着小袋鼠向对面跳去,途中要跳过6块纸板。
3.2.3到达对面后,对方排头的幼儿往回跳,跳过六块纸板。依次进行,直到所有的幼儿都跳完。
4、给袋鼠宝宝颁奖(集体奖和个人奖):有“团结合作奖”、“努力进步奖”、“最佳表现奖”等。
教师:在今天的运动会上××组获得了冠军,××组获得了亚军,××组获得了季军,现在为获奖组颁发奖牌;还有好多小运动员取得了好成绩,也给他们佩戴上小红花,表示鼓励。
5、放松活动。
5.1幼儿相互间捏捏手臂,捶捶腿,做做放松运动。
5.2幼儿两人一组,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跟着音乐跳个欢快的舞。活动建议:
1、区角活动——益智区:袋鼠妈妈和袋袋。用鲜奶纸盒的下半段制作袋鼠妈妈的袋袋,纸盒上标上数字5~10,准备若干个小袋鼠图片(可利用资源包中的袋鼠胸饰),请幼儿根据袋鼠妈妈袋袋上的数字来摆放小袋鼠。
2、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在家做亲子软垫操,利用靠垫,和幼儿练习各种动作。
第四篇:大班 科学活动教案:《绿豆长高高》doc
大班
科学活动教案:《绿豆长高高》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绿豆发芽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
3.初步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不易,教育幼儿要学会爱惜我们的食物。
活动准备: 绿豆种子,绿豆芽,自带的可口可乐或雪碧空瓶子,干净吸水的布子、温水、小剪刀、双面胶、中性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认识绿豆种子和绿豆芽。
(1)教师出示绿豆种子和绿豆芽,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名称、形状、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绿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教师提问你们吃过绿豆芽吗?好吃吗?你知道一颗小小的绿豆是怎样变成绿豆芽的?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发好多脆脆的绿豆芽让妈妈炒着给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现欲)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把绿豆种子装入纸杯(绿豆约占三分之二),倒入温水淹没绿豆。
2.在教师辅导下把饮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钻4个比绿豆小的眼(以保证每天浇的水不积在瓶子里,积水会让绿豆烂掉),把瓶口锥形部分剪掉(便于通风和生长)。
3.在双面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贴在瓶子上。
4.把纸杯里泡好的绿豆放入饮料瓶内,并在绿豆上面盖上干净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湿),开始第一次浇清水,多余的水会通过瓶底小眼排出。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每天观察绿豆发芽的情况,并由老师带领进行两次浇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浇水,绿豆芽一个星期即可长成食用)。
2.引导幼儿观察生长情况。教师提问举例: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和昨天比有什么变化?回答:绿豆皮裂开了,有个白色小芽钻出来了!………白白的身子上还有两片小叶子………
3.引导幼儿知晓绿豆种子发芽也像小朋友一样需要呼吸,需要喝水。实验总结:空气和水是绿豆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
4.让幼儿体验收获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劳动的,实验总结:我们所吃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珍惜。
第五篇: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
蛰龙飞起舞东方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近现代音乐作品并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2、能背唱、记熟《送别》、《卖布谣》这两首历史歌曲.3、初步领略从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进行探究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音乐史。
二、新课教学:
A、清末民初,一些爱国人士为振兴中华,纷纷到国外寻求救国真理,其中有少数学者,将日本、欧美的一些歌曲的曲调填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宣扬自主自由、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宣传妇女解放等内容的新词,并在新式“学堂”的“乐歌”课中教唱这些歌曲,称为“学堂乐歌”。代表性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
B、作品欣赏:《黄河》、《送别》
1、沈心工与《黄河》
据钱仁康先生考证,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始作于1902年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原名《体操—兵操》),相对于古文,它的歌词通俗亲切,具有生动的形象性.便于理解.这首歌也是沈心工先生留学东京时借鉴日本歌曲《手戏》曲调作词.1904年出版后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李叔同撰文写道:“学唱歌者音阶半通,好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之歌;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手挥'5566553'之曲.”
2、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1)音乐家,戏剧活动家.原名广候,字息霜, 浙江平湖人.1898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5年起在日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并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除音乐戏剧外,在书法,绘画篆刻及诗词等方面均所擅长,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乐歌代表作品:《春游》,《西湖》,《春景》,《送别》,《忆儿时》,《早秋》
歌曲 《送别》李叔同作词,曲调源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乡和母亲》(也有一说是由英国音乐家奥特威在1913年来中国学习东方音乐时与李叔同合作写成的歌曲).C、欣赏歌曲《卖布谣》
讨论分析:
1、请根据这首歌曲内容暗示来讨论该歌曲反映的社会状况。提示:“土布”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形态?“洋布”又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卖布谣》中有些歌词就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如“土布”代表了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洋布”代表了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受外贸经济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其中受外贸影响最大的是手工纺织业。歌曲从一个侧面勾画了当时洋货倾销,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
2、师生共同探究赵元任先生注重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巧有机结合的创作风格。
赵元任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对歌词作了成功的处理。本来,歌中频繁出现的“卖”和“买”,以及“落肚”、“裤破”、“没布补裤”等词,在谱曲时语音极易混淆,曲作者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
3、通过完整演唱歌曲,仔细体会词曲相配、声韵清晰、质朴生动的创作风格:
(1)5/4节拍是采用中国古代吟诵四言诗的韵律节奏。
(2)乐句“3 #4 #5 6— | 2 #3 #4 5—”的旋律是根据内容出发巧妙地运用西洋音乐的旋法与和声连接。
(3)以“卖布买布”为例探究曲调与歌词声韵的完美结合。
4、歌曲《卖布谣》介绍: 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十农业和手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农业手工业.歌曲《卖布谣》作于1922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最广的一首独唱曲.词作者刘半农是“五四”时期白话诗创作的先行者之一.它以质朴的歌谣体,叙说劳动者的辛劳悲苦,从一个侧面勾画了当时洋货倾销,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织土布卖不出去,生计维艰,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农村手工业者的深厚同情.D欣赏歌曲《开路先锋》 a、聂耳电影歌曲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紫艺.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0年到上海,次年加入明月歌剧社.1932年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1933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进百代唱片公司,组织百代国乐队.1935年1月重入联华影业,任音乐部主任.4月取道日本,准备去苏联及欧洲学习.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聂耳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为电影和话剧,舞台剧配乐,并且是一位多产,创作成功率极高的作曲家.他先后为 8部电影创作了20首歌曲,这些歌曲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
歌曲.b,(投影)电影《大路》序歌《开路先锋》
剧情介绍:《大路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大路》写的主题歌.影片通过对筑路工人顶着严寒酷暑,冒着敌人的炮火修筑“自由大路”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齐心要求抗战的愿望.单三部曲式结构加上“哼呀咳嗬”的衬词以及粗犷,刚劲的旋律,把我国工人阶级坚强意志和抗战到底的决心表达出来.创作过程:1934年夏,聂耳为影片《大路》作曲时,编导孙瑜希望主题歌能写得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那样深沉有力.为此,聂耳先到上海郊区的筑路工地与工人们一起拉压路的大铁磙,体验他们的劳动生活,并就自己创作的《大路歌》,《开路先锋》征求意见,反复修改.10月中旬,聂耳又随电影摄制组到无锡拍摄外景.当时,无锡鼋头渚后山正在修一条公路.一次,工人们请聂耳唱歌,聂耳站起来说:“好吧,我就唱一首大家用血汗所谱写的《大路歌》吧.”歌声使一个个筑路工人听得出了神,有些老工人流出了热泪.当时,聂耳一行就住在鼋头渚后山北麓的陈家花园.解放后,无锡市人民为了纪念聂耳和他的《大路歌》,便把这里一座简朴的亭子命名为“聂耳亭”.c,1934年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为影片《桃李劫》创作的《毕业歌》等以其进行
曲的速度和坚毅,果敢的气魄鲜明地反映和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和热情.(投影《义勇军进行曲》歌谱)采用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的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的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带有呐喊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尽管歌词用散文式的自由体写成,但聂耳还是创造性地把它谱成了一首传遍中国和世界的民族解放的革命战歌,这首歌在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中,以其巨大的号召力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正因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定为国歌,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有着巨大的感染力.d、拓展欣赏《义勇军进行曲》 D、二胡曲《光明行》
1、二胡介绍(出示实物)二胡的构造
①琴筒 用红木,紫檀,乌木,花梨木制作.呈六方形, 前口蒙蟒皮,后口置木或骨制,雕有镂空纹饰之音窗.②琴杆 多用黄杨木或黄檀木制作,顶端为琴头,常雕成龙首或呈弯月形,上端装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杆是张弦的支架,也是演奏者持琴运指的支柱.③弦轴 是一对木制的圆椎体,.起系弦和调整琴弦张力的作用.④千斤 用软丝弦绕扎而成.⑤琴码 用松节木制或竹制, 千斤和琴码限制并确定琴弦的有效长度,琴码还作为传导体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⑥琴弓 用江苇竹(笕竹)作杆,全长76厘米,上系马尾而成.⑦琴弦 用丝弦,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二胡的音色既柔美圆润又刚劲豪放,表现力丰富.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主要代表乐器.现在的二胡已发展到大型协奏曲(如:长城随想曲),甚至演奏现代派的音乐.技巧可以与小提琴相媲美,同时又是自我修养中特别有韵味的乐器.欣赏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①,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②,乐曲敏捷欢快,生气勃勃,表达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引子:节奏有力齐整犹如步伐, 小军鼓敲击节奏.①,第一段:坚定有力充满激情,表现追求光明者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旋律优美流畅,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在G,D调上分别重复主题,使音乐形象更为饱满,开朗;②,第二段:乐曲主旋律舒展流畅,柔美亲切,表现了满怀信心的内心世界.③,第三段:多次转调,节奏短促而富有弹性.似人们并肩前进,结尾声势浩大,展示人们向黑暗势力冲击的顽强奋斗精神.④,第四段的音乐是以军号的自然泛音5135 四个音为要素,采用主旋律变奏手法发展而成.音乐文件有力,豪放雄壮.尾声: 利用颤音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加以扩展,最后又出现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旋律,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乐观精神和探索光明的坚定信念.三、课堂小结:
音乐先辈们在社会变革中学习和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也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我们今天的音乐才会发展得如此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