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关键词语以点带面指导学生朗读(丑小鸭0
生:(原译文片段)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他竖起羽毛,伸直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师:那么,“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心底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译文没有写,全藏在这段文字里了。注意,这段里也有个“藏”。想想,如果说前面小鸭遇到的猎狗的藏,那是躲避世俗世界的厄运,那么在这个天鹅的世界里,小鸭为什么藏,藏的究竟是什么呢?联系这段语言,把小鸭藏着的心里话用这个句式说给我们听听。
生: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难为情呢,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就是白天鹅,我还觉得我是丑小鸭。
师:是啊,尽管已经是天鹅,可你依然觉得自己是渺小的,卑微的。生: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会将自己的头埋藏在心底。因为我知道,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生:当丑小鸭成为一只白天鹅的时候,一点也不骄傲,那是——谦虚。师:你看,你们多么了不起,把这段的其中一句话,化用,变成了自己的理解送到这个句式中,真好啊。
师:你看,他细细阅读这段话,在这段话中发现了小鸭藏着的一颗谦虚的心,把自己放得很低的心。真好,读出了语言里藏着的味道。还有吗?接着读,看看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生当年迫害和讥笑我的那些人的气,而是宽容它们。(教师也赞美学生联系该段内容,感悟出内涵。)
生:当我成为一只天鹅的时候,我难为情,不好意思,我很善良,是说我的心依然如丑小鸭时候,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师:谢谢你们的“发现”。到此在天鹅的世界里,小鸭“藏”的究竟是什么? 生:它藏的是曾经遭受过的苦难而后的幸福。
生:藏的是宽容,是一颗谦虚的心。他依然觉得自己跟当年的丑小鸭一样,是渺小的,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师:看来,他的藏,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姿态。原来,这个“藏”,是小鸭从世俗的世界跨入天鹅世界的“藏”。此时幸福的小鸭,藏在心中的是他
成功后也谦虚,幸福中依然觉得自己渺小,卑微。“谦虚、卑微”合起来,可以用一个词概括——
生:大概叫“谦卑”吧。(掌声,并板书“谦卑”。)师:说说你怎么就“创造”了“谦卑”这个词呢?
生:把“谦虚”的“谦”和“卑微”的“卑”合起来,就是“谦卑”。师:当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谦虚和卑微的两个意思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对“谦卑”有着更深层意义的理解与感悟。此刻,请你用上这“幸福”和“谦卑”两个词,再给幸福的小鸭诗意地题词吧。生:既然上半句是“苦难中追求梦想”,我想这句应该是“幸福中拥有谦卑”。师:小鸭可是心怀“谦卑”的。这个“拥有”可以变成——
生:“怀有”。(也让学生把这句话填完整——“幸福中心怀谦卑”。)师:你们在这句话里品味出这么深的内涵,祝贺你们!那么,安徒生是这样直接表白吗?看小鸭多么谦虚,多么善良,多么谦卑吗? 生:不是的,他把丑小鸭的内心藏在文字里,不是外露出来。师:是啊,不是张扬表白,而是含在心里,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表达? 生:“含蓄”。(有个学生悄悄说出。教师板书“含蓄”,并给掌声。)抓住关键词语以点带面指导学生朗读——窦桂梅老师的《丑小鸭》
师:细心的你在这三个片断中一定会听出来,鸭子欺负它都有一个动作“啄”,课文里也有“啄”,哪个“啄”让你感受更深刻?(生答略)师:鸭妈妈的“啄”和别的鸭子的“啄”一样吗?怎么不同?读原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里的“啄”表现了鸭妈妈对丑小鸭的疼爱。师:是怎样的“啄”? 生:是疼爱的“啄”,是轻轻地“啄”。
师:好啊,把你的感受放到课文中去读读这段话。(生温柔地读课文)如何导读,先导后读,读就有了感情的基调,感情朗读不是老师强加的技巧训练,而是在感悟基础上的情感体现。师:鸭子欺负小鸭的“啄”是怎样的“啄”? 生:是狠狠地“啄”。生:是讨厌地“啄”。
生:是无情地“啄”。
师:把你的感觉再送到文章中去读,你会发现你读得和以前不一样了。(生有感情读)师:看似同一个词,是简单重复,但是内涵却是丰富的,这就是语言的内涵。窦老师让学生把动词“啄”字置于具体的情节之中,引领孩子们返回文本细细品味,从简单重复中发现丰富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童话的味道来。这样的训练和引导在第二课时后半部分还有一次精彩的演绎,窦老师引导学生分辨两处“藏”有何不同,“小鸭在天鹅的世界里为什么还要藏呢,它究竟藏的是什么”,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品词析句,学会了从简单中看出深刻。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丑小鸭》一课。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边听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自己以往的空洞说教,贫乏的激励语言,此刻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窦桂梅老师以读为主,以读带思的教学理念,深深地刻在脑海里。读出语言诗的味道。同时我也惊叹于窦桂梅老师备课的深入,一节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学,她引入了有关安徒生的其他童话,让学生了解安徒生的一生。内容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也曾教过本课,却没能像窦桂梅老师一样,把文章的思想上升到如此的程度,多好的童话即是人生啊!相信学生一定会从今天的课堂受益匪浅。
窦老师富于激励性的语言,不仅是有声语言,加之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喝着传神的目光,把课堂引向一个另一个高潮。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读出一个个鲜活的“丑小鸭”,孩子们从老师自然流露出来的赞赏的语言,和欣赏的目光中,建立起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乐于思考,乐于展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感受很深,说明你走进了窦老师的课堂,愿你把窦老师专业成长,作为你追求的目标,使自己成为永吉教坛的佼佼者。
第二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的理解方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 2,理解关键词的定义
3,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句子的理解方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 教学难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最聪明、最善良的孩子,同意吗?那既然是这样,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说到最啊,有最热的天气,最高的巨人......那怎么样用四字成语来概括它们的意思呢?下面咱们就来个小组PK,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用四字成语概括下列句子的意思:
最高的楼房——空中楼阁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有学问的人——学富五车
最热的天气——挥汗如雨 最好的年份——风调雨顺
最结实的墙——铜墙铁壁 最惨重的失败——全军覆没
最强烈的地震——地动山摇 最年轻的老人——鹤发童颜
最着急的心情——心急如焚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希望你们能把这些成语牢牢的记在你们最聪明的小脑袋里!
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词语和句子有什么关系吗?(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所以,只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行,还要会弄懂句子的意思,那理解句子有哪些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板书课题)二,知识新授 1,关键词的定义
师:说到关键词,我们知道在抓一个犯罪团伙时,最重要的是抓住团伙的带头老大,抓关键人物,那么我们在理解句子的时候,也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那什么是关键词呢?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句子是由一个一个的词按照一定规则、一定顺序组成的,其中有些词对理解句子起着关键、核心作用,只要弄清这几个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清楚了,这样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师: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哪个词对咱们理解这句话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甲),再来看“甲”是什么意思?老师给你们批改作业的时候会在最后写上等级:甲乙丙丁,说明甲是 2,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师:我们抓到了关键词,是不是就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了呢?(不行)还要具体的理解这些词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下面老师教给你们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本义
师:对于理解字词的本意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把词语的意思形象化,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画面)
看我们刚才的例子:“桂林山水甲天下”里的“甲”字,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那我们来联系生活实际看一看,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常常会在作业最后面写上等级:甲乙丙丁,这四个等级哪个最好?甲。你得了甲说明你这次的作业做的非常好,很优秀。联系了这个实际我们知道“甲”是非常好,第一的意思。
再看例子:“勇士们披荆斩棘、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金斧头,砍死了潭水里的两条恶龙。”
很明显,“披荆斩棘”和“历尽艰辛”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具体想一想当时的情形,勇士们是怎么做的?把它变成具体的画面,就可以了解到“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历尽艰辛”是指经历了所有的艰难困苦。(2)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要注意理解词语不是目的,我们最终还是要把这些关键词语带入到句子中去,这样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关键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
再看“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知道通过联系实际知道了“甲”是第一,非常好的意思,我们再把它带入原文,发现这里的“甲”是说的谁?“桂林山水”,所以结合原句,整句话的意思就不难理解,即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桂林的山水秀美,在天下可以称得上第一。”
再看“勇士们披荆斩棘、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金斧头,砍死了潭水里的两条恶龙。”我们知道“披荆斩棘”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历尽艰辛”是指经历了所有的艰难困苦。把它放入原句子中呢?谁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勇士们)又是为了什么?(砍死了潭水里的两条恶龙)我们就能体会到勇士们为民除害的决心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完成了对句子的理解。三,阅读训练
P67(1)、(2)、例
1、例2
四,板书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一,关键词的定义
对理解句子起着关键、核心作用的词语 二,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1,理解词语的本义
(1)查字典(2)找近义词
(3)联系生活实际
(4)把词语的意思形象化,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画面 2,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把关键词带入句子中,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第三篇:初一英语作文关键词语指导
初一英语作文关键词语指导
一、表示递进关系的关键词语 Additionally 加之;又
besides 此外;除……之外
equally important 同样重要的是 furthermore 此外;而且
in addition 另外
in other words 换句话说
last but not least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 moreover 而且;此外
that is say 即;就是;换句话说
二、表示转折关系的关键词语 although 虽然;尽管
at the same time 同时;但是 despite 不管;尽管;不论
even if 即使
even though 即使
however 然而;可是
in spite of 不管
instead 代替;而不是
nevertheless 然而;不过
on the contrary 正相反
otherwise 另外;不同地
regardless of 不管;不顾
still 依然;仍然
though 虽然;可是
while 而
yet 然而;但是;仍
三、表示选择关系的关键词语 either…or………或……
instead of………,而不是……
neither…nor………和……都不…… not…but…不是……而是…… rather than…宁可;胜过
whether…or not 是否
四、表示比较关系的关键词语 compare with / to 与……比较 equally 相等地;平等地
in comparison with 与……比较 in contrast 相反;大不相同
in contrast to 和……对比
in the same way 同样地
instead 代替;改为
on the contrary 正相反
while 而
五、表示因果关系的关键词语 accordingly 因此;从而 as a result of 作为结果 because(of)因为
consequently 从而;因此 due to 由于;应归于
hence 因此;从此
in that 由于;因为;既然 now that 因为;既然
on account of 由于
owing to 由于;因……的缘故 so 所以
so that 所以
thanks to 由于
therefore 因此;所以
thus 因此
六、用于表示总结的关键词语 above all 最重要的是 accordingly 于是
as a consequence 因此 as a result 结果
as has been noted 如前所述 as I have said 如我所述 at last 最后
briefly 简单扼要地
by doing so 如此
certainly 当然地;无疑地 consequently 因此
eventually 最后
hence 因此
in a word 总之
in brief 简言之
in conclusion 总;最后
in short 简而言之
in summary 简要地说 in sum 总之;简而言之 obviously 显然
on the whole 总体来说;整个看来 to conclude 总而言之 to speak frankly 坦白地说 to sum up 总而言之
to summarize 总而言之
第四篇:指导,学生,体会词语
在低年级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词语意思的有效方法
在低段语文中以“词语”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词语为抓手,深入语段内部,在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言意兼得”。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凸显低年级学生习得语言的核心,为中高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此,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螺旋递进的规律,让词语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根开花”。
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突出“语文味”,站稳“基础性”,让词语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在低段语文中以“词语”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词语为抓手,深入语段内部,在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言意兼得”。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凸显低年级学生习得语言的核心,为中高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此,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螺旋递进的规律,让词语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根开花阅读教学要抓住“词眼”进行教学,让关键词语如一条根,深深扎进课文的泥土里,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曾有专家指出:“随课文识字应做到‘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在汲取大量文本营养后,破土而出,开出绚烂的创生之花。
一、词语组块,有章可循。
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激发童真童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
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如果能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饶有兴趣地和生字、词语见面,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有效情境。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遵循字理,经历体验
低年级学生掌握词语的心理加工过程,更近于原型加工的方式。学生常常是通过成人指出的最好例子,或从原型中学习真实世界的概念,所以,从低年级学生对词的心理加工的真实过程来看,使用原型进行加工,明显要优于词语之间抽象的比较分析。在经历体验中感悟词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机锁定词语目标,前后联系悟得词义,这是遵循字理,经历体验,有效理解词语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汉字的字理,适当地采用字理析词的新方法,如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执教人教版第四册《雷雨》中就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教师出示“垂”字。
师:“垂”怎么写,一起跟老师来写笔画。哪一横写得最长?
学生们一丝不苟地跟着黄老师学写“垂”字。
师:看老师板画“画一棵坠着两颗果子的果树图”。看看像什么?
生:像禾苗、果树„„
师:树上什么掉下来了?(果子)果子垂在树上,有什么牵住了它?(小柄)
师:课文里指什么往下垂呢?(蜘蛛)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为什么不说是落下来,掉下来呢?是什么牵住了它?(丝)课件演示,如果没有这根丝牵住,那就叫——(落)。
黄老师教学“垂”字不仅仅教学生怎么写,还形象地描述了“垂”字的字理,让学生对“垂”字印象更加深刻。同时通过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学生形象地区分了什么是“垂”,什么是“落”。
字理析词是根据词语中汉字的偏旁部件组构原理寻索词义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字理析词理解词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中之义,这种教法形象生动,趣味性强,诠释到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所包蕴的深刻含义。
感悟词语时如果能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概括提升的过程,那么这样的词语,能成为他们说话、造句的“源头活水”。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师生品味“簇拥”一词就很有效。
教师出示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师:什么花被什么花团团围住?
生:野蔷薇被铃兰花团团围住了。
师:这样的情景课文用了什么词?
生:簇拥。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师:你什么时候看到过簇拥的情景?(小组讨论)
生:下课时,老师坐在讲台前批作业,同学们围在老师周围。
生:中午,小张从家里带来一件新颖的玩具,同学们发现了,把他团团围住„„
教师要求学生用簇拥造句。
“簇拥”一词的理解,结合画面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与文本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做到识用结合,在运用、积累中深刻理解、感悟了语言,发展了语言。词语教学中时刻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时刻注重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乐学、趣学。
三、随机盘点,有序积淀[本文转自:
在词语积累过程中,如果简单地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形式,学生虽有积累,却是静态的“消极词语”,对语言的发展功效不大。但如果改为形式多样的有机的“词语盘点”,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积累的内驱力,真正使学生习得的大量词汇内化为积极语言,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有序积累的能力。如人教版第一册《雨点儿》中“云彩”一词的教学就是个好例子。
师:(出示)云彩
生读:云彩(注意轻声)
师:请对比读,云彩——彩云(配图片)。
学生对比读。
师:对比读后,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
(出示云彩的图片和彩云的图片,看图体会词义的变化)
师: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扩充词语(出示图片对比):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
上述片断,抓住“云彩”一词在结构上的特殊形式,进行了有关词语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适度地进行了词素互换训练,“云彩——彩云”,通过对比读,学生发现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再出示云彩和彩云的图片对比,学生通过直观看图感受到了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层层深入,向生活中拓展,列举出生活中许多具有这种特点的词语,如“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汉字的奥妙和趣味性,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汉字文化。关于“词素互换”的训练,二年级语文教材有专门的安排,但是在这里借“云彩”一词的学习进行知识的拓展,体现把握教材从纵观整体,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出发,为知识的后续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
随机盘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类归类、举一反三,按词语的表现特点积累,如把表达心情愉快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天气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景色的词语放在一起„„教师又及时提供适合的语境,让低年级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灵活习得,达到有序积淀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丑小鸭》一课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丑小鸭收到了一封信”这样一个有新意的环节,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组课文的关键词语,达到有机积累的目的。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丑小鸭,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你是多么高兴!可是别人讨厌你、讥笑你、欺负你„„你只好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在湖边的芦苇丛中悄悄住下。你是多么孤单!但是你羡慕天鹅,向往美好的生活!
亲爱的丑小鸭,你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
学生在读这封信的时候,刚学的生字词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复现。学生在这个有了感情色彩的语境中反复涵泳,用心体会,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已经不再是那单调枯燥的词语而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甚至是电影了!这些词在具体的语境中鲜亮起来,飞扬起来,它们不再是单个的词语了,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意象进入到学生们的世界。
要让词语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沉入到词语的感性世界,在语段中“深入浅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盘点中理解、在理解中盘点。
四、分层深入,螺旋上升
应用,才能激活学生字词库存中的储备,打通词语和语境的路径。词语的掌握是习得性的,它需要在不断的反复、重现中才能巩固并被充分掌握。而教师选择和呈现的巩固性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将影响学生对所学字词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例如人教版第四册《北京亮起来了》教学片断:
第一层次:初读课文时学习词语。
教师出示词语:华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新、银光闪闪。
师:谁有火眼金睛,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词语大多数都和灯光有关。
生:有三个词语中有个“光”字。
师:是呀,这些词语中要么有光字,要么有火字旁,都表示亮的意思。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神奇,古时候有了火就亮了,而现代有了灯光就亮了。
第二层次:研读第二自然段时理解词语。
师:请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长安街亮起来了?
结合图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华灯高照”。
师:长安街与银河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
(学生兴奋地讨论)
师(趁机追问):课文中写什么金碧辉煌?如果用黑色的夜幕为背景,用彩灯作画笔,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课件出示)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建筑物呢?
(学生饶有兴趣地踊跃发言)
第三层次:在巩固拓展时运用词语。
在巩固拓展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课文内容创生的环节。
师:本文作者写这篇文章已将近10年了,10年前,北京的夜晚就那么美了,那么如今的北京夜晚就更美了,让我们去一起去欣赏(出示鸟巢和水立方的夜景图片)。
师: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介绍夜晚的鸟巢或水立方吗?(两幅图下出示一些供学生选用的词语: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雄伟)
案例中,结合教学目标,教师设计多层次、针对性强、富有“语文味”的词语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词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并有效积累语言,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北京鸟巢和水立方的夜景图,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创生,为中高段写话作有效铺垫。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的拓展,又反哺了对词语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词语的积累,更要关注词语的运用。可以基于文本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自由选择几个词语练习说一句或一段话,循序渐进,慢慢引导。有时候,还可概括教材的特点,开展主题式的故事创编。低年级孩子想象丰富,借助关键词语创编童话故事,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因此,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实践中,与认识事物相互结合,与学习文本水乳交融,使学生在学词的同时,发展语言,让词语在低段阅读教学中“生根开花”,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五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总结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总结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有感情地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领略文章中所体现的意境美、所反映的情感美、所营造的和谐美、所表现的音乐美、所富有的变化美,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趣味。根据本次教研活动,我总结如下:
一、适当地进行教师范读
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尽管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但并不等于不要教师教了。相反,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你可能“读得不好”,但你可以“读得很认真、很动情”,这样一来,学生在你的影响下也会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的,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更近了。
二、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
我觉得有感情朗读应以学生的感悟为基础,使学生做到有感而发,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感情朗读这一目标。可我们现在的小学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离实际生活还是挺远的,我们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如果对这些文章不作必要的背景介绍,想必学生是难以读出感情的。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尽管许多课堂上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读声琅琅,可是就是感觉没有读出语文课的味道。这样一味、单调地读书,学生究竟获取了多少语文素养?因此给学生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学生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再多读、细读,慢慢去咀嚼、品尝。我觉得适当地将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一下介绍,要创设适时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用自己的朗读自然地传达出文本所要表达的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提倡个性化的朗读
为了达成“有感情朗读”,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把xx感情读出来”。这种要求显然是“千人一面”,是老师将自身的感受强加给学生的。同一句话、同一篇课文要求学生读出相同的感觉,显然是不符合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使更多同学的朗读达到老师满意,老师们便在语速、语调、轻重等朗读技巧上下功夫,课堂上这样的话不绝于耳:“你把这个词读得重一些。”“读得快一点就好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当然地装腔作势,甚至拿腔拿调。过分强调朗读技巧的做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不可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朗读也如此,可能不同经历的学生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只要是真心地读、真情地读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胜于教师精讲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