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阳镇二小四年级语文下册毛春松《白鲸》教学设计
《白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想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不是大象而是鲸。见过鲸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鲸的图片。出示鲸图片
师:我们看到了鲸生活在海里,体型像鱼,所以鲸字的部首是鱼部,右边是它的声旁首都北京的京字,因此它的读音与北京的京一样是后鼻音“jing”。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一定要把这个字和鲸的样子一起牢牢地装进我们的小脑袋里。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鲸家族中既美丽又聪明的成员——白鲸。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吧!
出示白鲸图片(师述:白鲸在鲸家族中体型较小,通体雪白,生性温和,聪明可爱。)出示白鲸介绍,齐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孩子们,你们喜欢白鲸吗?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课文吧。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词,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1、出示自读要求,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自学生字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词检查自学情况。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课文围绕“白鲸”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现在能回答吗?
4、交流:课文围绕“白鲸”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板书。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段,指名读,找一找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把握段落结构和中心句的作用。
(2)自由读,并结合旁批,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并在旁边做上自己的批注。
(3)交流,理解重点词语“成千上万”和“浩浩荡荡”的表达效果,以及拟人化写法的效果。
(4)小结学习本段的方法和步骤。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师:回忆一下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和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出示自学提示),下面请孩子们选择课文二到四段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段,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
2、选择课文二到四段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段,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请喜欢这段的孩子齐读。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写了什么。
(3)交流通过读课文和旁批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交流自己批注的内容。
出示写白鲸叫声的句子说说句子的表达特点(拟人和排比),重点理解“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变化多端”等词的表达效果以及省略号的作用。
(4)想象白鲸的叫声还有哪些。句子练习,出示并填空。
(5)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交流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第三自然段,师范读。
(2)说说这段中白鲸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灵巧、聪明、可爱)
(3)出示白鲸表演视频,说说你对白鲸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本段。交流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理解“焕然一新”,并用它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第二篇:二小五年级语文培优补差工作计划毛就春松
五年级语文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培优补差工作。辅导工作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发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听讲,各种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活学活用和迁移能力较差,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做题时灵活性不够。另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甚至是不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差等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辅导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包括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写话、课外阅读、作文等方面。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话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从最基础的开始,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话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创造情境,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力争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四、培优对象
陈欣研 余天恩 杨明瑞 刘芮杉 胡晶月 彭俊康
五、辅差对象
王猛 常路遥 石传玉 赵金耀
六、主要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差等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差等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导工作,做好辅导工作的跟踪记载,及时调整辅导的方法与策略。
6.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结对帮教。
7.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秀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8.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9.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篇:昆阳镇二小五年级数学杨贝教学设计
通分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的例14“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学会通分的方法。2.会用简便的方法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
3.使学生感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学会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
会用简便的方法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8 8和9 9和27(1)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再指几名学生口头回答。
(2)让学生概括出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的方法,除到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把各除数和商连乘,特殊的情况是:
A.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时,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B.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让学生在准备本上完成,再指名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2.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通分的意义。
(1)教师板书出示例14。
(2)怎样运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3)交流方法:
生1:我把它们改写成分母是12的分数。生2:我把它们改写成分母是24的分数。
(4)教师明确:像这样“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教师板书课题:通分)通分的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公分母。
(5)讨论:观察上面的通分过程,用哪个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引导学生说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做公分母计算简便。2.教学“试一试”。
(1)引导学生思考:通分时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
(同桌先互相试着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一说公分母是几,再进行通分。集体评价时强调:书写格式。2.练习十二第1—3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的题目。
第四篇:昆阳镇二小一年级数学黄彩琴认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学教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一:说口令做动作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感性认识上、下、前、后)游戏二:说口令做动作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性认识左右)
揭示课题: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之后,就可以利用它们来认识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谈话:在图上找到小刚和小芳,小刚会说小芳在他的哪面?小芳会说小刚在她的哪面?你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小刚和小芳,说说看。指名回答,要求把话说完整。谈话:你能说一说小刚和小芳的课桌上,练习本和课本的位置关系吗?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完整地说两句话。小组活动后指名回答。
提问:你还能用左、右描述图中其他的人和人或者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到黑板前指着图回答。提问:你还能看着图用上、下或前、后说一说吗? 同桌互相交流后,指名到黑板前指着图回答。
三、组织练习
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课堂上的画面,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了人与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下面我们联系生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活实际或者观察画面,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一位同学? 指定几人回答,其中包括坐在边上和角落里的学生。
2、做“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食品橱图。
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 苹果上面是什么?你看着图还能怎样说?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按老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4、做“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
5、做“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红花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什么?你能用上、下、说两句话吗?你能用前、后或者左、右说两句话吗?
第五篇:昆阳镇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学会聆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宇宙的万物中都蕴涵着音乐”,明白音乐要用心来感受。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设计
一、朗读课题,讨论“聆听”
1、读题。讨论:你听过音乐吗?在那些优美的旋律中,你听出过什么东西吗?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课文中的“我”是怎么聆听的?聆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出示课件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教“我”听了哪些歌?
2、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逐层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我”闭上双眼,凝神遐想,在想什么呢?默读1~10段。
2、电闪雷鸣的夜晚给“我”带了恐惧,这恐惧可以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找到这些词句,勾一勾,读一读。
3、后来,“我”不再恐惧,安然进入了梦乡,这是为什么?理解“要是……音乐会变成什么样啊!没有节奏,没有深度,没有灵魂。”“它会把你带到一个新奇的世界”等句子,体会作者从电闪雷鸣中如何听到竖琴的声音。
4、还有什么声音里也有音乐呢?学习11~12段。讨论:为什么说宇宙的万物中都蕴藏着音乐?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聆听的喜悦。
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说说作者是怎么帮助小姑娘的。
2、读“召唤内心美好的东西”这句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品味课文,沉淀情感
1、小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段。
2、讨论:学习了课文,你对于“学会聆听”有什么新的见解?
五、课堂总结: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