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培养想象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使他们的知识得到牢固掌握,能力得到扎实训练,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 想象力 知识 能力 教学质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强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想象力这么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具体的体会。
一、强化自读,读中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形式丰富多样的读,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读书时借助头脑中的一幅幅画面想象,有助于深刻地理解课文。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能在脑海中再现事物形象,并且创造种种新形象,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许多是写景状物的,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边自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刘禹锡的《望洞庭》,在指导学生自读并理解全诗是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诗人写诗的心情,再让学生读读诗句体会洞庭湖的柔美、水平如镜的景象,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过程中,对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利用插图,发挥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仅单是文字说明,而且开拓儿童的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教师有序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展开丰富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很重视图画的作用,每一个季节的描写,课文都配有美丽的图画,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体会小熊为什么“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在急需木头房子的时候,小熊是怎样说服爸爸不砍树木的,爸爸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学生利用图画进行思考的同时,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层层深入推动了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抓住空白,丰富想象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作者运用的是描述性语言,在描述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间,这就像是画境里的留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阅读教学教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通过推理、想象填补、充实这些空白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空白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为这些空白填添亮丽的色彩。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中,课文以狮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结尾:“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并达到了练习说话的效果。
有些课文中省略部分也给学生留下了空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往往这些省略部分是学生丰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课文中写到: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身体的哪些部位还变成了世间的什么,引导学生仿照句式接着说下去。学生的思维很快地被激活了。因此,课堂上“生成”了一句句精彩而灵动的发言。这样补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训练了谴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深入地理解,为他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感动。又如教学《假如》这首诗时,课文最后一段,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没有说为谁画什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段诗歌。这样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在学生的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启发学生对他人的关爱。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印象,增强了语言积累的效果,同时也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拘形式,随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开阔,才能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寻求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达到创新的目的。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三、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 “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四、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低年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遇到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学了《听听,秋的声音》,以课文内容为例进行仿编仿写训练,学生思维的火花轻易的被擦亮了,其效果令我又吃惊又欣慰。比如:听听,秋的声音,柳树弯下腰脱下旧衣裳,“唰唰”、“唰唰”那是发给冬天的电报听听,秋的声音,小蚂蚁在搬家,“一二”、“一二”吹响了过冬的号角。听听,秋的声音,小麻雀站在电线上呼朋唤友,“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听听,秋的声音,小青蛙加紧挖洞,“呱呱”、“呱呱”是和夏天告别的歌韵。秋的声音,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树林里,在果园里,在农家的粮仓里,在每一个丰收的喜悦里!那是秋天的音符。教学中,我还就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把常见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科学童话改写成说明文;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等等,使学生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发散性表达,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五、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让孩子创造,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想象契机,让学生组合成新的形象,学生就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我班的孩子写《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多么想有一对翅膀》《海底见闻》《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未来的桥》等想象性作文,创造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的心理状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摘 要: 想象力是人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意识地利用课本中优秀作品的“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课文配插图、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创设情景训练以及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仔细观察体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想象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101-02
想象力是人的一种基本思维能力。辞典中对“想象力”一词的解释是:“在直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1]。因此,想象力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言文学中,想象力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课本中优秀作品的“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想象
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们是文中以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它存在于文章的各层结构中,最明显的是存在于情节结构的层面上,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这样的“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对于这样的“空白”,教学的重点是“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构造出一个个审美对象,从而提升审美视野和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字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而弥补起来,可使之具体化、深刻化。例如,在乐府诗《陌上桑》、鲁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中,作者并没有具体的描写主人公的肖像,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文中的实写内容为依据,想象其肖像,增进对人物的全面认识。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是能够发现“空白”的。但是学生通过想象力对它进行“填充”,则是难点。老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填充”,更应该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激起学生积极地比较、反思、交流、选择,这样就既能够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又培养其创造想象的能力。此外戏剧中的潜台词、小说中的省略号、破折号,诗歌中的一些语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以想象填补“空白”。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理解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课文配上插图
文学与绘画两门艺术历来相通,自古以来,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材料,因为文学作品一般都是通过艺术的语言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因此,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中的抽象文字符号与平时积累的记忆表象重新组合,即根据文章内容给课文配图,这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宣泄他们创新原动力的最好途径之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此可进行大胆的尝试,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绘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如《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斑羚飞渡》中斑羚飞渡时的悲壮图;学生心目中的《苏州园林》;《爱莲说》中的花中君子――莲花;《从百草园到三味节屋》中生气勃勃的百草图;《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依依惜别图;《背影》中的父亲的背影;《核舟记》的核舟„„寥寥数笔出神入化,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学生就能在咫尺见方的黑板上或小小的作业本上开拓出无限广阔的形象世界,每一幅图都是学生的得意之作,每一幅图都能凝聚其想象力和创作欲望。与此相对应的,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日益加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创设情景训练
课堂就是训练场,教材就是训练源。课本知识反映的生活尽管是间接的,但往往能够展示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而教师一旦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学生的想象的闸门,把他们带到一个驰骋想象的新天地,就会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一)续写训练。这种训练适合在教学叙述类文学作品时进行。因为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艺术性地设计情节结构,戏剧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学生自已也享受了“虚幻”的乐趣,有了作家们的自豪感。如在作文课上,可以让学生阅读童话《皇帝的新装》,然后按照各自的设想去安排皇帝游行结束后会怎么做?学生们兴致勃勃,很快落笔成文:有的同学设想皇帝回宫后思自己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虚心纳谏,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皇帝;有的同学写到皇帝非常生气,杀了说真话的小孩,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等等。
(二)扩写训练。这种训练适用于记叙文、叙事诗等作品的教学中。扩写训练只需提供一段简洁的记述性文字,对人和事、景和物有一个基本的交待,然后由学生通过想象,借助各种描写手段,去充实内容,完善情节,使人物形象丰满、景物生动鲜明。如刘义庆写的《周处》中有这么几句:“周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可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采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突出其粗暴强悍、好争斗,勇敢坚韧的性格特点。
(三)改写训练。这是一种大开大合式的训练形式。改写训练是就一篇课文,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思,另拟题目或另选体裁,再造新篇。它的难度较大,尽管离不开原文提供的意境,但在人称、角度、重点的确立上,又与原文很不相同。例如,乐府诗《陌上桑》就可以改写成《秦罗敷的故事》;《天上的街市》也可以改写成《逛天上的街市》等。
(四)创设情景,进行片段训练。情景,即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创生情景,把学生带入所教课文的特殊意境之中,让他们充分体会彼时彼地彼人彼景彼物的感受,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如学完《孔乙己》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并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钱的情景,之后布置:对孔乙己排钱的过程进行一段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我曾经在课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上创设过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位汽车司机,开着满载货物的卡车爬行在一段人烟稀少的山路上,行之路的拐弯处,突然发现一个人躺在路边,身上似乎有血迹„„如果你是这位司机,你怎么想、怎么做„„”没想到学生激情很高,人人都有话说,课堂气氛也显得很活跃。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相得益彰。
四、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自然
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生而目盲的人,无法想象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何种景象;生而耳聋的人自然无法想象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无法体味“余音绕梁”是何种感受。可是当我们读着马致远在 《天净沙 秋思》中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头脑中就会展现出一幅充满苍凉气氛的“秋暮羁旅图”。这是因为我们头脑中储存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记忆表象。读着马致远的词句,借助这些表象的重新组合,便产生一种充满苍凉气氛的情境。可是我们头脑中的这些表象,单靠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完整准确地感知到的,要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仔细观察体会,以此丰富表象储备,这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观察并不能盲目地无层次地进行,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虽然自然界一年四季都在不断变化,但在观察时,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因素会影响观察者,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表现在:第一、观察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到的景物会有所不同,一天的朝暮晨昏,一年的春夏秋冬,景色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自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分别写出加以比较;第二、观察的角度,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景物会有所不同,苏轼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也可以借助想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第三、观察时的心情不同,则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一,忧郁则阴霾满天,欣喜则阳光明媚,同样是写秋天,在毛泽东的笔下就洋溢着雄健之气,充满生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和活力,但在欧阳修的笔下却是一派萧瑟景象,抒发了徒然忧伤的喟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还有不少,如看照片作文,观舞蹈作文,听音乐作文等等。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养成思维想象的习惯,就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提出素质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发展的民族;同样,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也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学生。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能力高的学生必然具备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富有想象力。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象体现了个体思维的开阔性、流畅性、灵活性。惟其如此,学生才会成为一个个灵动的、独立的、与时俱进的个体。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更应在教学中渗透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打开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最终教育目的。奇思妙想,方可诗意翱翔。本文拟从以下方面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以古典诗歌为平台,涵泳品味,激发想象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古典诗歌,具备音节和谐,韵律流畅,意境优美的特点。这种美常常是言语无法清晰描绘的,意会却无法言传,想象便成了理解诗歌的关键载体。教师可以采取听录音,范读,默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赛读等各种方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在涵泳品味中,揣摩想象,理解诗歌。
笔者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引导学生把握三言七言交错的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起兴时,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气势,在朗读中品味慷慨生悲的韵味;入题时,节奏要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声调读,读得豪气十足。举杯劝酒时,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劝酒辞时,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读得酣畅淋漓,而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时,要结合李白的生活经历,想象诗人怀才不遇、寂寞痛苦的人生境遇,读时放慢语速,夸张而又不失真实地读出诗人的痛苦情绪。
在教师一步步悉心点拨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在反复地涵泳品味中,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穿越时空,似和古代先贤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在品读中,那个桀骜不驯,慷慨自信的诗仙如在眼前。有学生不禁在文中如此写道:在融入身心的朗读中,我仿佛听到了青莲居士那爽朗明媚的笑声,仿佛看到了他嘴角那一丝淡淡的忧愁,仿佛触摸到了诗仙那狂放不羁却深藏块垒的深沉的心灵,李白小小的酒杯里蕴含着汹涌澎湃的寂寞啊!读此,怎能不为学生灵动的想象而感动?
二、以散文教学为主阵地,挖掘教材,培养想象
想象力具有普遍存在性,它并非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潜在能力。想象力的普遍存在决定了语文教学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我们语文教师更要充分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点燃学生创造想象的智慧之火,多给他们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决不能就文讲文,仅仅把教学停留在文化知识的简单传递上,教师必须在讲授的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比如教师在讲授《故都的秋》时,需让学生整体感知,感受基调,把握思路,分析结构。在确定文章大致轮廓时,可尝试引导学生再现画面,再创意境,通过重组画面,缘景入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设想自己在古都民居院中赏秋,就视听所及的范围,构想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化的古都秋色图。例如:背景――高远,碧绿的天空;中景――破屋,庭院,破壁,槐树;近景――五颜六色,流光溢彩的牵牛花,满地秋槐落蕊;特写――蓝朵牵牛,尖细秋草;点景――瓦灰色的驯鸽在青天下飞过;画外音――鸽哨,蝉鸣。通过学生的想象,调动视听嗅味等各种感官,具体感受古都的秋味秋意,在欣赏过程中,再帮助学生,激发想象,根据自己的经验适当补充形象并具体描述。例如:高远碧绿的天空,驯鸽飞过的动势(驯鸽可能是纯白色的,可能是瓦灰色的,鸽哨是尖细的,悦耳的);牵牛花是喇叭形的,有蓝的,白的,紫黑的,淡红的,在阳光下闪着清冷的光;树上秋蝉的叫声十分衰弱,听起来有几分凄切;槐树下面,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绵绵的,松松的,软软的;人应该有一种微凉的感觉,并从中感受一种秋意。在想象作品的图画美,意境美时,进一步地想象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情味。
三、以作文训练为舞台,躬身实践,拓展想象
课堂教学中借助课文进行“悟境”式想象,只是再造知觉想象,以便深入情感,深刻理解文章,虽然这些都具有某种创造成分,但仍以再造想象为主,要真正提高想象能力,只有通过个体独立实践才能展示出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写作训练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想象能力,既会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而实际上这两种能力又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笔者在教授作文时,常常有意识地突破常规思维,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尝试创新。当很多学生在写作中选择四平八稳的议论文时,我会鼓励学生尝试小剧本创造,根据立意,结合现实,想象情景画面,设计故事情节,创作引人入胜的剧本;当一些学生仍然在写平铺直叙的记叙文时,我会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想象细节,创造情景,努力使记叙文多一份灵动,多一份生机;当学生想象力匮乏,写作机械呆板时,我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走进经典,品味经典,开启智慧。
实际上,这种写作中的想象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高考作文越来越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2012年高考作文为例,新课标的《船主与油漆工》,上海卷的《被舍弃的微光》,四川卷的《手握一滴水》,湖北卷的《科技的利与弊》,江苏卷的《忧与爱》,山东卷的《以孙中山的箴言自拟题目》等等,从审题立意到素材运用,文体选择等方面,都需要学生一定的想象力做底蕴。没有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感悟,文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雨果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高中生正处于黄金年华,想象潜能最丰富的阶段,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肩负起重任,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
(作者单位:淮滨县第二高级中学)
第五篇: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为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培养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小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还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整体的教学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想象力的培养还不够深入、有效。因此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培养想象力的必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科,不仅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很重要,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基本的表达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想象力对学生来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在对语文文章的理解过程中,还是在进行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想象力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想象力也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一种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求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想象力作为创新的基础,更应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才能为今后我国的发展培养更多先进的人才。
二、小?W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氛围,创造想象空间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特殊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场景进行相应的想象[2]。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很多深奥的语文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小学语文的教材都是通过对文章中的故事,来进行一些道理的说明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效果会更明显,同时对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更为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想象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到《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呈现出烟台海景,与此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文章阅读,让学生相对真实、真切地感受烟台的海。文章阅读后,学生对烟台的海有一些了解。此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家乡的海与烟台的海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家乡的海,家乡的海有多大、家乡的海有多蓝、家乡的海给你带来什么快乐等等。通过学生对家乡海的场景的想象和思考,更能加强学生对美的直观感受,通过想象,学生的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一次想象训练,使学生们在产生了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并遵循联想路径,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空前的进步和发挥[3]。
(二)挖掘教材,寻找想象力培养突破口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对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更注意对教学中情节的延伸,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想象力。在进行对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还可以根据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要求,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续写,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对课文中的知识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这种方式也十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想法的表达,通过学生的续写,教师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因此这种方式同时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也加强了学生对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4]。
(三)强化思维训练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思维方式和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在进行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考虑,充分了解到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结合课堂中安排的相应活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比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课堂上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谈论,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不一样角度的知识和内容,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帮助。比如在讲到《小马过河》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时,小马在想要过河的时候对不同的动物都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但是得到的结果都是不相同的,由于小马始终没有自己迈出勇敢的一步,因此河水究竟有多深,小马根本就不知道。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展开“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本篇文章的阅读和学学习,加上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更多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和生活实际相连接,这样通过对文章展开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对课本中讲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想象[5]。在强化思维训练的同时,能更好拓展思维水平,激发学生更好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巧妙地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知道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讲,学生更喜欢接受那些具体的、形象的知识和事物。因此教师也要根据这个特点对学生展开教育,一般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会有很多与文章相呼应的插图,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略掉这些插图的作用,没有对插图进行有效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对文章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通过插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尽情地对插图展开想象,将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理想的风筝》语文文章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理想,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比如医生、军人、航天员等等。进而运用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理想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来,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写作之中。在学生完成绘画之后,教师将学生引入到《理想的风筝》文章学习中来,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当地穿插一些网上搜索的图画,通过对图画的描述,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此在整个相对轻松的、自然的、和谐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并且学生也能够清晰地、准确地理解文章,收获颇多。
三、结束语
在教学改革影响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依旧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细节的问题。因此针对本文的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相信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不断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提升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营造氛围,创造想象空间、挖掘教材,寻找想象力培养突破口、巧妙地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卢妍.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21(9):44-45.[2]黄有德.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0(12):13.[3]陈立钊.让学生在想象中成长――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2,25(11):23-23.[4]蔡义琴.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3(3):137-137.[5]刘纪玲.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27(2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