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大全

时间:2019-05-15 01:3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大全》。

第一篇: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大全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能力目标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

通过我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他们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及方法

打破教材的编排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1、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

2、台湾对大陆的态度;

3、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5、台湾问题的前景及我们的责任。

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学,互相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大屏幕打出《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窄窄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让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师设问: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最后一句“一弯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这种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一:思念故乡,渴望统一的情怀。学生二:台湾海峡。

学生三: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的状态。

学生四:渡江战役后蒋介石带领残余部队撤往台湾,从此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开来。教师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有些台独分子叫嚣,台湾是独立自主的,谁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同学们,你们能回击这些台独分子吗?谁能告诉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二、追根溯源,回顾一下台湾问题的始末:

1、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们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互相补充自己所知道的史实。教师巡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并加以指导。

学生一:从历史上说,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从三国时期开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时,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学生二: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学生三: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学生四: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补充: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看图片,这是美国历届领导人承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才同学们的回顾,我可体会到台湾与大陆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千古一脉、血浓于水的关系。

教师: 从古到今,无论何时台湾与祖国分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得《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那句诗?诗中怎样说?

学生: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

教师:今天,两岸分离,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可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三、海峡两岸关系变化

看两岸关系变化表,由学生结合课本和图表,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同学们阅读课本65页结合第15课的内容,阅读中总结党和政府在不同阶段对台湾问题有哪些不同的政策:

学生一: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学生二: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

学生三: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学生自由讨论: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解决方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一:形成的原因不同:港澳问题是由于西方国家利用武力或欺骗的手段侵占中国领土,并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台湾问题是由于中国内战而导致暂时性的两岸分离,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学生二:解决途径不同:香港澳门回归问题是在中英、中葡之间进行谈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此外,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问题均可讨论,在解决港澳问题时,并没有这一提法。学生三: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与解决港澳问题有所区别。国家在港澳驻军,外国军队撤走,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而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2、两岸僵局的打破 同学们看书,总结一下两岸的僵局是怎样被打破的?这些政策有什么意义?(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学生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学生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学生三: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在这一块,要求学生了解两会成立的有关情况(成立背景、时间、性质、目的),及两会达成的共识;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7面的小字资料,了解两岸的交往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从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看你有何感想?”(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的含义,特别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含义。

3.中美关系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学生一:“三不政策”——美国敌视新中国,以台制华

学生二: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性的措施——中美关系缓和,并正常化。

学生三:成立海基会通过海协会与大陆进行对话——中美关系良好发展 学生四:台独分子猖獗——国际反华势力抬头。

在这一块,要使学生认识虽然台湾对大陆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被动的,他是由我党的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变化决定的。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教师:同学们,至今两岸仍未统一,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现在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先说有利条件吧:

学生一: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学生二: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三: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学生四:和平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海峡两岸的人民都希望统一。学生五: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教师:不利因素呢?

学生一: 外国反华势力进一步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做台独分子的靠山。学生二:台湾当局和台独分子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蓄意制造分裂。学生三:两岸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五、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台湾形势

背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外国反华势力进一步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断鼓吹两个中国,蓄意制造分裂。让我们看屏幕上的资料:教师演示99年到03年的台独表现。

在这一块向学生展示一些台独的行径,帮助学生认识台独的真面目,如陈水扁的“公投新宪”、变更国名、推行“台湾主体性”教育、入联公投等,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1.看图片,用事实表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2.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他们说的对吗?还有更重要的吗

甲同学说: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乙同学说:都是中华民族。引导学生回答: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 学生一: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学生二: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

学生三:党和政府对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推进和采取的政策等。教材上的两个同学说得都对,他们所说的是两个有利因素或内在因素。

还有更重要的是:

学生一: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学生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课堂小结

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A、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B、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

C、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僵局的打破

A、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B、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五、我们的美好祝愿

祝愿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

六、课后反思:

第二篇:海峡两岸的交往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台湾的历史沿革,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②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③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②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新颖,多角度

教学过程

将本课主要分三个板块去学习:

回顾历史——寻根

探究现实——求解

总结过往——成效

以诗词贯通各环节:

寻根篇:我们血脉相连/为何骨肉分离

求解篇:是谁不懈努力/打破两岸僵局/奈何也,寒流来袭/却见,融冰契机 成效篇:二十年余来往,密切 结束语:盼归期,我们共同期许

导入新课:倾听诗朗诵《乡愁》(从诗人“愁绪”着手设问:海峡那边的亲人,何日能与母亲团聚?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首先简介台湾。然后设疑:为什么说“台湾自古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回答,引入寻根篇。

(一)回顾历史——寻根 我们血脉相连

展示历史歌谣---同根源: 卫温赴夷洲

隋通流求岛

元设巡检司

成功收台湾

清置台湾府

本是同根源

自古皆中华 为何骨肉分离

引入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民党 “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

1、从温家宝总理的话“浅浅的海峡,是中国最大的国殇,是中华民族最深的乡愁”

2、七嘴八舌:你赞同用哪一种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导入党和国家对台方针与政策)

(二)探究现实——求解

是谁不懈努力(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武装解放

50年代中期

和平解放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新时期

江泽民

八项主张

胡锦涛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质疑:从武装解放到和平解放再到和平统一,党和国家为什么会转变态度,说明什么?

1、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和平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两岸同胞血融于水的血肉亲情,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善、发展两岸关系如今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

3、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打破两岸僵局(主要事件)

1979年:金门炮击停止

1987年:38年隔绝打破 1992年:“九二共识”达成 1993年:汪辜会谈举行 奈何也,寒流来袭

通过展示以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主张及台湾人民对待台独的态度,举行良心审判台:审判李登辉、陈水扁。通过审判让学生认识到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却又见,融冰契机

关注时事:通过连战、马英九近年来动向及陈江会谈。说明从连战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国民党现任领导人马英九宣布2008年在七月四日达成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两项政策,到2008年11月3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团踏上美丽宝岛台湾,显示两岸交往已进入制度化协商阶段,它不仅富有象征意义,也表明两岸关系已有实质性突破。“汪辜会谈”过后,两岸关系经历了一段蹉跎岁月。两岸在走过一段近九年的风雨历程之后,终于迎来了“雨过天晴”的“陈江会谈”。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正如一道弯弯曲曲的长江之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三)总结过往——成效 二十年余来往,密切

设问:你能介绍一下两岸交流的具体事例吗?然后图片展示民间来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交往情况。

(四)结束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盼期归,我们共同期许!

通过对台湾及国际形势的分析,我们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复杂、任重而道远。如果我们把“China”中“i”上的小点比作台湾的话,对若大的中国来说,台湾可以只算作弹丸之地,但是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台湾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发展的希望。让我们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两岸同胞血融于水的血肉亲情,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善、发展两岸关系如今成为了台湾的主流民意。海峡两岸和则两利,分则两伤。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下面请同学们进行激情创作──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设计宣传语,如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本是同根,赤子情深”等等)。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我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倾听张明敏演唱的《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这首歌,来虔诚祝愿我们的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课后习题 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决定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A.一国两制

B.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武力解放台湾

D.“三不”政策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三不”是指 ①不接触

②不谈判

③不妥协

④不合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一个中国 B.两种制度 C.和平谈判 D.互补互利

4、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三不”政策 B.海协会决议 C.海基会决议 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5、台湾同胞“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这一想象出现至少在哪一年 A.1949 B.1950

C.1977

D.1989

6、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 请回答:

⑴说出近代史上列强侵略台湾的史实?

⑵目前的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⑶新中国建立后美国是怎样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的?

⑷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三、问答题

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D

5、D

6、D

二、材料解析题

⑴19世纪60年代美国侵略台湾;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略台湾;1884年法国侵略台湾;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⑵新中国成立前,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从此陷入与祖国分裂的局面。⑶美国派第七舰队侵略台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⑷“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

三、问答题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进程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板书 《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寻根篇:我们血脉相连/为何骨肉分离

2、求解篇:是谁不懈努力/打破两岸僵局/奈何也,寒流来袭/却见,融冰契机

3、成效篇:二十余年来往,密切

4、结束语:盼归期,我们共同期许

第三篇:第13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殷世新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

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二、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归纳分析认识趋势: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理资料史论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唯物史观: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反对台独: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余光中《乡愁》让学生以诗读史,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从而引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呢?

3.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行管辖。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就已经按照国际惯例把台湾归还我国了。所以,现在我国政府对台湾拥有当然的主权。只是因为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在岛上有它残余的政权和军队,所以还没有与大陆统一起来。要想完全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媒体展示美国总统访华画面),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将如何解决?请同学们阅读新课。

展示自学内容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

2、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3、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

4、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或方针内容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

(A.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B.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A.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B.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

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C.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E.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3、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一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湾当局。)

教师过渡:面对着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方面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另一方面经过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继续密切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日益密切的交往

1、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启发学生从课本或多媒体上寻找人员往来、商业贸易、通邮、通航等方面的事例进行讨论和回答。)

2、组织学生根据64页“动脑筋”讨论回答: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等。)

三、课堂检测:(大屏幕展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辅导)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军事制度

C、两种社会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3、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回答:

⑴、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⑵、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措施有何不同?

⑶、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四、台湾风光欣赏

五、课堂小结: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利用温总理的一句话进行结课。(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国殇,浅浅的海峡是中华民族最深的乡愁。---温家宝)

六、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播放台湾歌曲《爸爸的草鞋》和文字背景,让学生感受台湾游子渴望回家的心情。

七、板书设计: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A、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

C、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僵局的打破

A、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B、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3、台湾政局的变动

八、课后反思:

第四篇: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完》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在讲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的又一关于祖国统一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点多而散,怎样让学生把握住重点,理解我们的大政方针,把枯燥的历史知识兴趣化,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完这堂课,这是关键。讲完本节课之后,我细想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导课较好。我在讲新课之前,播放了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同时展示了有关台湾的风光、小吃、水果的图片,甚至有学生很喜欢的歌星周杰伦,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一个好的开始。

二、在结束新课时,我没有采取以往的总结知识点的做法,而是播放了张明敏的歌《我的中国心》,在这样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同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报销祖国,这一做法,学生的反应很强烈,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三、在讲课过程中,对于台湾问题,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也有比较偏的看法,甚至是没有道理的,而这体现出了中学生的活跃思维,对此,我并没有直接否认他们,而是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让他们理解,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力争祖国的统一。

四、但是也存在很多缺点,有几个问题需要学生讨论,但是由于时间关系,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很充分,导致结束的很匆忙,力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的反思-提高,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更进一步。

第五篇: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分析:

本课在人教版中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继续。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教材重点:

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材难点: 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对台方针的变化。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能力目标: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 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调动爱党情节;认识统一是大的历史趋势,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唯物史观;坚决反对台独。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资料:《乡愁》《望大陆》 板书设计:

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①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台湾

①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 20世纪50年代:和平方式

②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 改革开放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③1993年:汪辜会谈

④ 1995年:八项主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窄窄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屏幕打出《乡愁》让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提出问题。

问题一: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呢?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当时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因为国民党在败退台湾之后,国民党推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坚决杜绝和大陆的交往。)

问题二:我们现在喜欢的周杰伦、飞轮海这些歌手他们是来自哪里的?台湾的歌手现在可以在大陆开演唱会,可以来这里和喜欢他的歌迷交流,在过去,它曾经是个美丽的幻想。但是现在却变得稀松平常起来,这是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确定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缓和了两岸关系,推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现在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由于当时国民党的一些政策使得在过去接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海峡两岸的亲人们一直处于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中。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的党和政府在实现祖国大一统的道路上不断的努力。这一节我就将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海峡两岸这50年来关系变化的风雨历程。

2、进入新课

一、课件展示,提出问题概括出我们党和政府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都制定了哪些不同的方针政策?教师板书。

二、指导学生阅读P65-P66第一部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里面的内容,因为阅读是学习文科的基础。只有有了很好的阅历理解能力才能读懂史料。

问题一:根据前面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新中国刚成立时,党采取的是武力解放台湾的方式,这是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为什么又确立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而到了改革开放后,党为什么不再用解放一词谈台湾问题,而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问题二:归纳我们政府在与台湾交往的过程中的几个大事件,教师板书。

三、学生展示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出示课件总结第一节内容。提出讨论: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解决方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四、进入第二个部分——日益密切的交往。教师展示相关的资料,如时间允许,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阅读完这一部分的内容后思考并回答书上P68的问题。

五、教师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无论是从个人盼望祖国统一这样的情感还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都不允许台湾独立的这种想法。四十年的家庭离散,骨肉分离,成为多少人心中永远无法治愈的伤痛,多少人心中永远难以弥补的遗憾。我们是多么迫切的期望我们的宝岛台湾能够早日的回到祖**亲的怀抱。在今天这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为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朗诵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的《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历史不允许背叛,人民的感情不允许一再遭到伤害。在党和人民的呼唤之下,在台胞思乡之情的促动之下,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不久的将来,宝岛台湾一定会重归祖**亲的怀抱。我们热切的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来到。课后练习:

用绘画或诗文的方式表达出你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感。

下载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概述: 说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二.能力......

    对海峡两岸的交往的总结

    对《海峡两岸的交往》的总结 吴辰超 一、教学过程分析 具体教学流程是: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结合学案及已有知识,形成共识——置疑阅读归纳、质疑探究与分析、交流与讨论......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寿阳三中 刘丽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 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

    海峡两岸的教学设计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汪辜会谈、九二共 识、江泽民八项主张等基本知识。 ②??? 通过了解海峡......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党和政府对台政策变化和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情感、态度与......

    教学设计(男生女生正常交往)

    【教学设计】 《男女生怎样正常交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掌握男生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