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

时间:2019-05-15 01:4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

第一篇: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

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二、听赏部分:

(一)《扬州慢》 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

2、听赏《扬州慢》。

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4、教师小结

(二)《阳关三叠》

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了

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2、提问: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含义

教师补充: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3、聆听合唱曲 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三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实践部分: 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拓展部分

学生听赏当代抒情歌曲《我爱你,中国》

比较与《阳关三叠》、《扬州慢》在风格上的不同。

五、总结下课

第二篇: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海南省海口一中 冯元元 指导教师:凌素娟 林丽芳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 型:欣赏课

教 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到友人之间的美好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目的是打开时空的隧道,让他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达到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爱的诚挚情谊。2.愿意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3.体验运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达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课前合作采集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以课件的形式与同学资源共享。

2.教师方面:课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教具学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脉络包括上古音乐、中古音乐和近古音乐。在课前呢,已经有几位同学通过资料查找后做了一些发言的准备,下面就由这几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分别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请三位同学分别介绍先秦时期的上古音乐、秦汉-隋唐时期的中古音乐和宋、元时期的近古音乐。)

2.导入课题并介绍唐朝歌曲《阳关三叠》。

师小节: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谢谢你们!你们还记得吗?刚才有同学介绍了在唐代的音乐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唐诗入歌的创作手法,其中《阳关三叠》就是使用这一手法的佳作之一。这首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愁绪的歌曲,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同学们,如果不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要准确地理解这种离别的内涵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让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介绍走进教材这个单元推荐的唐朝歌曲《阳关三叠》吧。(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阳关三叠》)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演唱歌曲《阳关三叠》的第一叠。

导言:同学们,唐诗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有感染力,那么唐诗入歌,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回答的很好.现在老师就来模仿古人抚琴而歌吧。

2.师生探讨原诗与歌曲歌词异同。

导言:同学们,我能在这首歌里看到蒙蒙轻纱笼罩的雨后小巷,看到雨后吐露新芽的柳树,还能看到两袖清风,抱拳永别的友人,更能看到挂在他们脸上的一行清泪,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呀!那么,王维的原诗与现在演唱的歌词有什么不同?(探讨结论:除了王维的原诗四句,歌词里面增加了部分歌词。文中所提到的“遄行、遄行、旨酒、旨酒”等处的歌词及曲调是由后人加上去的,为了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这首诗的内涵,曲作家进行了二度创作改编完成的。)

3.朗读歌词。(课件出示歌单)

4.学唱歌曲。(方法:唱谱、念词、填词演唱。)5.师生探讨歌曲上阙和下阙的情感表达上的区别。

导言:同学们的演唱充满了真情实感。在这一叠中音乐分为上阙和下阙,大家想想看,在刚刚演唱的过程中上下阙的情感表达是一样的吗?好,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探讨结论:上阙用王维的原诗,由四句“起、承、转、合”式的旋律组成,曲调以级进走向呈现,温情而含蓄;下阙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突出表现了悲伤、惜别、不舍的感情。)

6.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导言: 同学们,这是多么质朴、真挚、深切的情感啊,让我们再次演唱,从音乐中反复体验这种离别的惆怅,感受那种至诚而细腻的情感美吧。(学生随琴演唱)

7、师生探讨歌曲下阙中音乐的情绪特征及表现方式。

设问:在刚刚演唱的这一叠中,有一句旋律能够反映出作者内心翻腾的情感因素,这一句是在上阙还是下阙?(教师结合谱例进行引导,学生指出为“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再问:作曲家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创作,才能准确表达这种情感因素呢?(师生探讨结论:作曲家在这里用了一个八度的大跳音程,并两次出现了全曲最高音,使情绪更趋于奔放,形成了这一叠的高潮。(6——6的音频),使送别的情绪上升到了最极限,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那就用八度大跳来呐喊吧,喊出的是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喊出的是对统治者的不满。)

8.探讨第三叠中歌词的含义。

导言:我们来看第三叠中的这句歌词(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生答)

师小结:对,就是希望驾着马车和他共叙,但不知道要等到何时?这是王维的无奈,更是当时整个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歌曲深层地刻画了作者的心情,并且成功地含射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随着尾声的一声长叹,音乐似乎进入了一种迷惘的梦境,包含着作者与听众沉思和期待的想像。老师现在就来给同学们演唱第三叠,让我们更深层次的感受作者的心声吧。

9、教师演唱歌曲第三叠。

师:“想必同学们听唱完三叠后,能够解读到,为什么歌曲要停在“三”上了吧?我国语言中有“一而在,再而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看,大家都知道呀,可见“三”是极数。为什么这么说呢?同学们,一个音乐主题反复三次,既能让我们的听觉捕捉并记住,又符合咱们心理承受的长度。这就是我们中国许多乐曲采用三段体的一个心理基础。

三、拓展 学生1:上台展示《阳关三叠》——丝弦五重奏。话外音简介:《阳关三叠》(丝弦五重奏)是胡登跳1989年根据同名琴歌改编。乐曲即保留了原曲的“三叠”结构,又巧妙地运用了丝弦乐器的绰、注、吟、揉等技法模拟古琴的韵味,并恰如其分地吸收现代多声部写作技巧,富有层次地表现了古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

学生2:上台展示《阳关三叠》——合唱与独唱的演唱效果。话外音简介:同学们,这种艺术形式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其实独唱与合唱各具魅力,独唱的音色单

一、线条清晰、情感表现专一,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歌者的内心世界。而合唱则音色丰满,音响立体,音域宽广、声部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尤其是多声部的均衡协和,更具有一种感染力。大家说是吗?

四、作业

欣赏对比《我爱你,中国》与《阳关三叠》,从年代、主题、旋律、风格、情绪、演唱形式、曲式结构、词式等方面对比这两首歌曲之间是否有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

五、结课

结课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我们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同学们,这首古朴淡雅诚挚的琴歌,已经打开了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吧!

第三篇: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

一 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 二 课时安排:

20分钟

三 课型:

单一课型 渗透式欣赏教学 四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五 教学目标: 1 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的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 教学重点 :体会《阳关三叠》正确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七 教学难点 :对歌曲《阳关三叠》创作背景的理解,对诗词的理解,音乐的内涵

八 教学方法 :设疑法 情景创设法

讨论法 演示法

九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背景音乐《送别》

师:同学们,谁知道课前听的这首歌曲的曲名是? 生:《送别》

师: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它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情绪。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那古代人在送友离别时,是怎样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一些关于古人送友离别的诗句? 生: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诗,下面请同学们朗诵这首千古绝句,看谁的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出示课件。

朗诵《阳关三叠》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听完你们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下乐曲《阳关三叠》

二 欣赏歌曲

师:欣赏完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境?

生: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深沉、惆怅、师:〈〈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诗中安西----指今天的新疆乌鲁木齐一带,渭城----指今天的陕西渭水北岸,阳关----指今天的玉门关一带。因原诗中有这两个地名,所以也叫《阳关曲》或《渭城曲》又因当时在演唱时将王维的这首诗反复咏唱了三次,故称《阳关三叠》。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感人至深。

下面让我们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里再欣赏一遍这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也深深体会下作者与其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师:刚刚我们有说到,《阳关三叠》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随古琴边弹奏边吟唱的歌曲。哪位同学了解古琴或见过古琴? 出示课件 古琴:请看古琴,它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行三千多年,从古至今,独一无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感受古琴的音色。

生:(师启发学生)古琴: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

师:欣赏完这首感人的《阳关三叠》,有哪位同学还知道王维的其他作品

生:使至塞上

师:由于他曾出使塞外,到过居延(今甘肃凉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的是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这样极富塞外特色的诗句。后来他的朋友元二要去更远的西安,他便写了今天所欣赏的《送元二使安西》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十 激发练习

1、填空:〈〈阳关三叠〉〉根据唐代诗人----的------而谱成的琴歌,在曲中共反复了-----次。

2、《阳关三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讨论)

十一 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学习,同学们又了解了一位著名的,人、画家、音乐家王维,从我们学习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可以看出,古人在感情表达上描写的非常细腻,感人至深。不愧是我国古代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传唱不绝,可见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热爱我国的古代音乐和我们的国家。也学会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谢谢大家的合作,下课

第四篇:阳关三叠 教案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2. 讲述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阳关三叠》的欣赏、学唱,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同学朋友见的友情,和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乐曲《阳关三叠》的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看、听、想、说的实践活动形式,感受并表现音乐,学生自创情景剧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表现音乐的乐趣。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绪。2)认识民族乐器——古琴

3)了解并复述《知音》的故事。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和欣赏《阳关三叠》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1.体验音乐的情绪和内涵

2.掌握“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在音乐中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开始时,展开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古代离别时的场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假如老师给你两首诗,你将会选择哪首诗作为对此画面的写照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那么我们常说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现在这个场景大家说还需要什么?(音乐)同学们太棒了,下面老师同样给你两段音乐让你选择,并说出理由。

4、以音乐为背景共同朗诵古诗,让学生体会音乐。

二、新课

1、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阳关三叠》,(听后问学生听后感)

2、领学生分析歌曲:

《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所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原诗中有渭城(今陕西渭水)、阳关(今玉门关)两个地名,又叫《渭城曲》和《阳关曲》,又因当时王维反复咏唱三次,故称“三叠”。目前我们所见的《阳关三叠》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琴歌是随古琴边弹边吟唱的一种音乐形式。此曲扩充了一些歌词,我们叫做下阕,王维的原诗称为上阕。

3、古琴的介绍: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三千多年,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一起欣赏一段由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请学生说说其音色。(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等)。

4、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5、教师范唱《阳关三叠》的第一叠。

6、教唱歌曲(注意速度)。

7、随琴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表达)。

8、分组演唱,并给与评价。

9、让学生跟随音乐有感情的演唱。

10、请学生列举有关友情的诗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等。

三、创编音乐情景剧

找几位学生上台表演“送友人”教师给与鼓励。

四、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让学生或老师讲述,背景音乐用《流水》

五、回顾本节课内容

六、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可以看出:古人在感情表达上描写的非常细腻,感人至深。不愧是我国古代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传唱不绝。可见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更加热爱我国的古代音乐和我们的国家。

华夏古韵之

阳关三叠

牡丹区解元集中学

侯秀兰

第五篇: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华 夏 音 乐 之 光

-----中国古代音乐

[年

级]: 高一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主要曲目,通过《八音和鸣》,掌握乐曲主旋律的节奏型;

通过《黄莺吟》了解旋律与朗诵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赏析和引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延伸至创作模块,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歌曲创作;

4、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中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八音和鸣》、琴歌《阳关三叠》、歌曲《黄莺吟》 [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厚重的人文内涵和知识底蕴,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细心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古代音乐,体会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并能根据自己创作的诗歌与学习的节奏型,创作说唱音乐。

[教学过程]:

潍坊四中

刘雪亮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电影《英雄》中,老者抚琴片段。

好的,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观看了一段影片,你们觉得它表现了中国哪个朝代的情景?影片中老者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古筝,与古琴的区别:)引出古琴,并介绍古琴: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古琴为古代四艺之首,其实我国古代的艺术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乐器除了古琴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几种吗? 学生: 回答问题

师:展示乐器图片,介绍八音,请学生为八音分类,引出《八音和鸣》这首乐曲。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中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它们就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今天就让我们首先一起来领略其中一些乐器的风采。

欣赏器乐曲:《八音和鸣》

讲述古代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曲目,并讲解我国古代音乐的辉煌历程。

中华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人类自有了语言,就有了音乐,语言音调的高低、长短形成歌曲的雏形,以简单的生产工具敲击发出声音,形成最初的乐器,开始时是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如传递信息、协调动作等,逐渐形成感情的表达和交流,歌声复杂化,乐器也更加多样。)

古代音乐的主要形式:乐舞和歌曲、乐器、乐律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

[课件]代表乐器:古琴、埙、琵琶、萧、竹笛等。(图片)

1、《八音和鸣》(楚调):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七十种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列举每种乐器的代表乐器)

(《八音和鸣》的创作背景:1978年,在湖北县出土了124件乐器,八音俱全,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套六十四编钟,其音质之优秀,音律之纯正,造型之美观,让20世纪的人都不得不惊叹古代乐工们的创造之伟大。随后,湖北省歌舞团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仿制出编钟、编磬等乐器,创作并排演了《编钟乐舞》,在国内外演出反响强烈。《八音和鸣—楚调》为其中一首。)

乐曲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开始的引子较自由。(范唱引子)乐曲结构:在编磬的华彩乐段(刮奏为主)之后,音乐主题先齐奏----以瑟(筝代替)为主的中音乐器演奏---吹管变奏---钟磬变奏---弹拨乐变奏---切分后加速---在活泼愉快地齐奏中结束全曲。(课件)

注意:此曲主旋律重复多次,而且又以打击乐居多,将节奏型板书,让学生熟练掌握典型节奏型。请同学们合着 音乐的节奏,轻轻的敲击桌子。找到打击乐的感觉。

(二)歌曲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以其非凡的才能创造了瑰丽璀璨的精神文明,包括别具一格的华夏之声——委婉的民歌、悠扬的琴瑟,清脆的钟磬,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性格,而其中的古代歌曲则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我国古代歌曲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

一、琴歌《阳关三叠》

谈到古琴,我们不能不说到琴歌,也就是一种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唐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由于诗歌的繁荣,琴歌也流传甚广。现在留存下来的唐诗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很多都是歌词。其中有一首《阳关三叠》流传最广。同学们知道这首琴歌是根据哪位诗人的那首诗改变的吗?

1、学生朗诵:诗人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送元二使安西》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人配上音乐,广为传唱。《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现今经常演奏的就是这首由清末张鹤所编的琴歌。诗中有“阳关”地名,又因在演唱时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

2、、听赏合唱《阳关三叠》 问题:音乐有何特点?

演唱者随琴声轻吟低唱,曲调多吟诵性。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柔美抒情。

3、学唱主旋律: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唱歌的情感和音乐节奏。

4、学生随乐视唱歌曲片断: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古琴艺术是十分重视“意境”,往往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为主,追求一种只可意会而不言传的情感、思绪或哲理。因此,对古琴的欣赏与认识不能只单纯地从音乐曲调去理解,而要综合当时文人的处境和精神去赏析。

2、《黄莺吟》 [师]:刚才欣赏的琴歌《阳关三叠》,我们总结出了古代歌曲的一些特点,那么接下来的这首歌曲,这个特点更加的突出。我们来看这首歌曲《黄莺吟》

1、请学生朗诵《黄莺吟》,要求抑扬顿挫,音调夸张。

2、教师演唱:让学生仔细体会,朗诵与旋律的紧密结合。

3、引导学生们说出古代歌曲旋律与朗诵音调的紧密联系,并列举出现代音乐有类似特点的歌曲,延伸到现代歌曲的创作。(灯,等灯,等灯。松花江上

3、一封家书。)【拓展】:音乐的创作 音乐的创作分为两类:

1、有旋律的歌曲创作,需要的音乐元素:A、歌词B、旋律;C、节奏

2、无旋律的说唱音乐的创作,需要的音乐元素:A、歌词B、节奏

【课堂实践】分组讨论,尝试创作歌词,根据八音和鸣的节奏,来进行说唱音乐的创作。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并强调重点内容。

五、探索与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古曲或用古诗词谱曲的歌曲吗?

2、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它?

下载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夏音乐之光

    公 开 课 教 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情感;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区别。 2、能随乐(琴)哼喟《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

    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

    《阳关三叠》教案3

    《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惆怅......

    第一单元《阳关三叠》大全

    第一单元 华夏古韵 本单元力图通过简洁的材料及相关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对作为华夏古代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音乐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这个单元里,既选取了琴歌《阳关......

    华夏音乐之光(精选)

    高一音乐鉴赏: 华夏音乐之光 彭芳 一、授课时间:2014年2月23日-----3月1日 二、课型:音乐欣赏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五、教学内容:欣赏古代音乐作......

    音乐九年级下人音版1.3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

    第四单元 华夏乐章

    第四单元 华夏乐章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能从乐曲的边走中感受情感的变化,能背唱乐曲的音乐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讲解、交流......

    《阳关三叠》教案及反思(五篇范例)

    《阳关三叠》教案执教者:杨金龙 授课班级:初二(9)班 授课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