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夏音乐之光(精选)
高一音乐鉴赏:
华夏音乐之光
彭芳
一、授课时间:2014年2月23日-----3月1日
二、课型:音乐欣赏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五、教学内容:欣赏古代音乐作品。
六、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并能初步了解一些古代的乐器。
知识与技能: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春风吟 古曲导入)
听一首古曲片段,请同学说说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还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
1.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今天,我们将给同学们介绍华夏音乐,那么,“华夏”一词的含义又如何呢?
‘华夏’——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认为是华(画)山和夏水的合称。(加以详细的解释------在古代,华夏族、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黄河流域),并在这里建立国家,而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周边,并在那里建立政权,因此,一些华夏族、汉族也称本族建立的国家为‘中国’。16世纪,西方人开始称明、清王朝为‘中国’。此时,‘中国’不仅包括汉族,还包括其他少数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一词出现在外交文书上。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内外通常将其简称为‘中国’,’中国’正式作为国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这一概念的含义更加丰富完整,56个民族生活在辽阔的疆域里。”)
(古人有云------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思想,创造音乐就要合理的运用“八音”,那么各位同学你们所了解的古代“八音”有哪些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究一下!)二>、中国古代乐器分类: 早在西周时期,就因为乐器制造的材料不同而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近20分钟)(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的乐器。如:磬、玉磬等。(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琵琶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兄、木鱼等。(7)匏类:指用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箫等。
编钟: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编馨:磬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它造型古朴,制作精美。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埙: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用土烧制而成,外形似蛋(或作各种变形),其大小近似中人的拳头,中空,顶端开一吹孔,胸腹部开一个或数个指孔。埙是除骨笛之外,已发现的原始时代乐器中唯一能确定地发一个以上乐音的乐器。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乐器越简单孔越少,音域越窄,最大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对人的内心世界有震慑的作用)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
古琴: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
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原先先用丝线,现在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木鱼:打击乐器。原为佛教的伴奏乐器,木鱼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木制棰,棰头橄榄形 笙: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斗用葫芦制作,吹嘴由木头制成,十几根长短不等的竹管呈马蹄形状,排列在笙斗上面,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三>、听赏与体验
(一)、《八音和鸣》(楚调)
1、介绍“八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中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
2、图片出示编钟、编磬,文字介绍这两种乐器。
3、听赏古曲《八音和鸣——楚调》
(1)带问题欣赏:你能辨别出编钟、编磬的音色吗?(2)听完后引导学生谈感受。
学生探讨: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124件乐器,八音俱全。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那套举世闻名的编钟,现在请大家谈谈对它的了解。学生认真聆听乐曲,仔细辨别乐器音色。学生谈感受,音乐风格古朴典雅、华丽。编钟被誉为“世界文明奇迹” 重点感受编钟音乐风格。
(二)、欣赏古琴曲《酒狂》 1.介绍古琴
(1)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优良的古琴背面常有书法和印章,其内容一般包括琴名、诗文和制造者的姓名及年代,最能体现古琴的文墨之美。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2)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密切联系
从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开始,弹奏古琴便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时尚,琴与文人共呼吸、同命运,同生存、共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教育的常备工具。古代不少有成就的文人都是弹琴高手,如:春秋时的孔子、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汉的刘向、马融、蔡邕、蔡琰,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等。古琴成了文人雅士生活中的亲密半侣。2.欣赏古琴曲《酒狂》(1)“酒狂”的故事
《酒狂》的作者据《神奇秘谱》记载:“臞仙曰,是曲者,阮籍所作也。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酒耶,有道存焉。妙在於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他身处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所以他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2)作品介绍:
阮籍所作的《酒狂》这支古曲反映的正是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状态。由于他带有一定的时代政治色彩,这只曲谱在明代以后的年间的琴谱中就很少有记载和传奏了。近代以来由著名古琴家姚丙炎先生以《神奇秘谱》为蓝本,并参照《西麓堂琴统》整理打谱,他确定乐曲为三拍节奏、重音放在第二拍,这种处理,在传统琴曲中非常奇特,乐曲通过流畅而富有激情的旋律,描绘出那种醉酒朦胧的情态和愤世积郁的不平之气。这支曲目绝对是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3)欣赏古琴演奏大师演奏的《酒狂》并思考:此曲描绘了怎样的音乐形象?从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欣赏《阳关三叠》
1、简介王维与《阳关三叠》:中唐时期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从小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渭城曲》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配上音乐,广为传唱。因唱中有“阳关”与“渭城”这两个地名,所以得名《阳关曲》或“渭城曲”演唱时又往往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这首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歌曲前半部是原诗,音乐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委婉质朴、柔美抒情。后半部是后人加的长短句歌词,旋律中使用了切分音、变化拍子以及八度音程的大跳,使音乐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更为丰富,情绪更为激动,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深情留恋的真挚情感。
2、朗诵与体会
学生朗诵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渭城曲》,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
3、古代的歌,多以琴、瑟为伴,演唱者随琴声轻吟低唱,曲调多吟诵性。
4、视唱与感受
学生视唱四句原诗的旋律与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及音乐表达上的特点。
5、欣赏五种形式的《阳关三叠》片段(1)古琴独奏《阳关三叠》(2分32)(2)男高音独唱《阳关三叠》(2分31)(3)教师范唱《阳关三叠》(4分38)
(4)用现代形式改编后的二胡独奏《阳关三叠》(4分25)
6、学生探讨交流
你最喜爱哪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哪种更能表现依依惜别之情?(诗歌的前两句写景,点出了送友人的时间、地点和季节,并借“柳”寓“留”,表达了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借景抒情,用一个“更”字,把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表达得含蓄真挚。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歌曲前半部是原诗,音乐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委婉质朴、柔美抒情。后半部是后人加的长短句歌词,旋律中使用了切分音、变化拍子以及八度音程的大跳,使音乐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更为丰富,情绪更为激动,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深情留恋的真挚情感。)
(四)、欣赏南宋小令《黄莺吟》
1、古琴曲《黄莺吟》,全名为《开指黄莺吟》,刊载于南宋末年陈元靓《事林广记》卷四,是一首短小的琴歌,与姜夔所作之《古怨》一曲,可说是现存曲谱最早的宋代琴歌。所谓「开指」,是大型琴曲前面的小引子,以作为熟悉本调弦路,或简要介绍全曲之用。「开指」有时为帮助记忆,也填有歌辞。这首歌借黄莺在花丛中的歌舞,表现春日欢欣之情,别有一种短小可爱的情趣。
2、歌词是:「黄莺,黄莺,金衣簇,双双语,桃杏花深处处。随烟外游蜂去,恣狂歌舞。」
3、乐曲短小精炼,洋溢着春天的生机与朝气。烟花三月,草长莺飞,莺啼喈喈,唱响了春日序曲。春光乍泄,一派欣欣向荣。「春者,天之和也。」一团和气在心间,展露于外自然是和颜爱语,面露喜色,给人如沐春风的和煦。心存慈爱,鸟兽蜂蝶亦能与人相亲。听,那自在的黄莺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在互相提醒,春天来啦!何不抛却所有烦恼,投入自然的怀抱,徜徉于芳菲斗妍的春色中,去感受淳朴天真的快乐。草木无言,却以其生长荣枯昭示着自然之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自然中蕴藏的无尽智慧,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欢快的旋律在指间流淌,胸中亦泛起茸茸的绿意。
4、赏析作品
(五)、琵琶曲《湘妃泪》
1、赏析:湘妃相传为帝尧的两个女儿曰:娥皇、女瑛。史记五帝篇记载帝尧在考察虞舜的“为人”时,“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楚辞·九歌》有《湘君》、《湘夫人》两篇,但是三闾大夫没有明言湘君、湘夫人是谁,又由于《山海经》中有帝尧之二女居于江渊、潇湘之渊的记载,后人便以为湘君、湘夫人即尧之二女,并编织出尧二女与舜的爱情故事,大概寄托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赞颂。
2、此曲是以昭君和番的历史故事为题材,描写汉代王昭君出使匈奴和亲离别故乡时的凄凉情景,才知并非还是那个有关爱情的故事的音乐翻版,与湘妃无关。后又知此曲原非古筝曲,取材于古琵琶曲《塞上曲》,《塞上曲》见于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年编)》共五段,1、宫苑春思
2、昭君怨
3、湘妃泪
4、妆台秋思 5思汉,从名称可以看出,湘妃泪为其中的一个段子。
3、赏析作品
七、课堂小结: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乐器,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灿烂辉煌,他不仅奠定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且为世界的音乐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学习、欣赏,我们对华夏文明古国的灿烂音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同时,相信大家心里的收获一定不小,课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你认为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在音乐方面对人类文明有哪些贡献?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它?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第二篇:华夏音乐之光
公 开 课 教 案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情感;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区别。
2、能随乐(琴)哼喟《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住《酒狂》、《湘妃泪》的主题旋律。
3、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等的音色。
教学重点:
古琴《阳关三叠》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学关系紧密,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成语与音乐有关吗?
高山流水、余音绕梁
二、新课
1、要了解中国本国的音乐就有必要首先了解古琴,因
为古琴一方面是中国最早的弹拔乐器;另一方面,它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乐器。
2、图片展示古琴
3、介绍古琴
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弧形象征天,琴背平,象征地,有“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十三个徽,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底部有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和凤沼。最初为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加一根弦,所以又称“文武七弦琴”。
4、中华民族乐器的分类:
a、金类(金属制成的乐器):编钟、方响等
展示图片,听赏编磬乐
b、石类(石或玉制成的乐器):石磬、玉磬等
展示图片,听赏编磬乐
c、丝类(周丝弦弹拔的乐器):古琴、瑟、筝等
展示图片,听赏《酒狂》(古琴曲)、《红楼梦》(古筝曲)d、竹类(竹管制成的乐器):笛、箫等
展示图片,听赏《茉莉花》()排箫
e、匏(páo)类(用葫芦作制):笙、竽等
展示图片,听赏笙曲
f、土类(陶器制成):埙
展示图片,听赏埙曲
g、革类(皮革):鼓
展示图片
h、木类(木制成):木鱼
展示图片
5、小结
6、下课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密码》读后感
岳阳市外国语学校艺术组金明
作为中学老师,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尽快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转变与改进,阅读了周彬的《课堂密码》一书后,我了解了怎样把新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理解最关键的任务是在新课程下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一、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
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生存和发展,以育人为天职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拥有自学能力的地方,教师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位成功的教师,要学会创设学习情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信心与学习的习惯。
二、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平台,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不满足于课本信息的交流,要加争把科学发展学习沿常识、科普知识、生活常识等引入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与生活的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信任和期待所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意念支配下进步向上,教师的爱心是一打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教师无私的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沟通、情感交融。
只要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就能唤醒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内动力,从而使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行为,并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
教师是什么人?教师是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人,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创造者。给学生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信心;给学生一次课堂成功的体验,可能换来学生一生命运的改变。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我们理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
第三篇: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四段音乐,请学生听辨这些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还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
1、《阳春白雪》
琵琶
2、《流水》
古琴
3、《梅花三弄》
笛子
4、《渔舟唱晚》
古筝
学生讨论后,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新课
(一)琵琶与琵琶曲
1、诗歌与琵琶
师:背诵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请学生说出作者、诗名及描写的是什么乐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生:„„
2、关于琵琶
琵琶,最初叫枇杷,西汉时才称琵琶,都是摹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因为,中国古代把向前弹弦称为“批(琵)”,向后拨弦称为“把(琶)”,所以,直至唐代,凡是用这两种手法抱着弹奏的乐器都称为琵琶,形制一般为直柄,圆音箱,如弦鼗(tao秦琵琶)、阮(汉琵琶)。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就善弹汉琵琶,所以汉琵琶又称阮咸琵琶,或直称阮咸,简称阮。东晋时,又从印度传入一种曲颈、半梨形音箱的琵琶,隋唐时广为流传。到宋代,才将这两种乐器分开,曲颈、半梨形音箱的叫琵琶,直柄、圆音箱的称阮。后来,经历代乐师、工匠在这两种乐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才成为今天的琵琶。
琵琶音响铿锵美妙,富有金石之声,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根据其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可分为文曲和武曲两类。
3、琵琶曲欣赏(1)《十面埋伏》(武曲)
1请学生说说“十面埋伏”及“四面楚歌”表现的是历史上哪场战争,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生:„„
2听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中的一段,并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问题:作品描绘了什么情景?音乐有何特点? 生:„„
这段音乐描绘了垓下之战厮杀的情景,同时也刻画了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音乐气势恢宏,充满金戈铁马之声。(2)《塞上曲》(文曲)
1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王昭君,并进行交流。○2听赏《塞上曲》的第三段音乐《湘妃泪》○,并提出请学生思考的问题。问题:作品表现了什么情绪?音乐有何特点? 生:„„
音乐以哀怨、凄楚的音调描写了王昭君出塞和番、远嫁匈奴的思乡之情。第三段音乐在哀怨之中又隐含了她对国君将国家安危寄托在一个弱女子身上的怨恨情绪。
4、讨论与小结
通过前面两首乐曲的赏析,请大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琵琶的文曲和武曲各有何特点。生:„„
文曲:以抒情写景为主,多用左手揉弦和拉弦的技巧。武曲:以生动的描写及戏剧性的表现为主,多用右手扫拂和左手绞弦等特殊技巧,表现激烈、壮观的场面和戏剧性的色彩。
(二)古琴与古琴曲
1、关于古琴
(1)古琴的形制与喻意
古琴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据说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弧形象征天,琴背平,象征地,有“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十三个徽,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底部有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和凤沼。最初为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加一根弦,所以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五音画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优良的古琴背面常有书法和印章,其内容一般包括琴名、诗文和制造者的姓名及年代,最能体现古琴的文墨之美。
(2)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密切联系
从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开始,弹奏古琴便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世上,琴与文人共呼吸、同命运,同生存、共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教育的常备工具。古代不少有成就的文人都是弹琴高手,如:春秋时的孔子、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汉的刘向、马融、蔡邕、蔡琰,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等。古琴成了文人雅士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2、古琴曲《酒狂》欣赏
(1)“竹林七贤”及阮籍简介 魏国在晋公司马昭的统治时期,七位才华横溢的名士深知司马昭逼迫他们出来辅佐朝政的险恶之心,因此常隐于山间竹林,终日吟诗作赋,饮酒弹琴,不愿出来做官,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其中老大哥阮籍更是经常借酒佯狂,以回避政治斗争的漩涡,明以醉态示人,实则“托兴于酒”、奏乐明志,于是就有了古琴曲《酒狂》。(2)作品听赏 问题:乐曲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乐曲每小节持续出现的低音和九度与十度的大跳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旋律由几个音构成? 生:„„
乐曲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醉意朦胧、步履踉跄的醉者形象。其实醉者的内心是清醒的,揭开他借酒佯狂的面纱,我们仿佛听到的是一颗扭曲、压抑和不满的心灵的悲鸣。全曲以音程的大跳和持续出现的低音等旋律形态,并借助音乐写意中的暗示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阮籍愤懑的情绪和对人生执著的追求。
(三)琴歌《阳关三叠》
1、王维与琴歌《阳关三叠》
王维:中唐时期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从小精通音律,善弹琵琶。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二十一岁时被任命为主管音乐的“太乐丞”。《渭城曲》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人配上音乐,广为传唱。因诗中有“阳关”这一地名,演唱时又往往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
2、朗诵与体会
学生朗诵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渭城曲》,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
3、老师范唱《阳关三叠》
4、视唱与感受
学生视唱四句原诗的旋律与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及音乐表达上的特点。
5、对比听赏
听赏改编后的合唱曲《阳关三叠》,比较歌曲在情感表达上的发展与变化。
问题:通过《阳关三叠》的欣赏,从演唱与情绪上请说说该曲上、下阕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境,你最深的感受有哪些。
6、学生探讨交流 生:„„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点出了送友人的时间、地点和季节,并借“柳”寓“留”,表达了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借景抒情,用一个“更”字,把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表达的含蓄真挚。
这首琴歌的音调淳朴而富于激情。歌曲前半部是原诗,音乐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委婉质朴、柔美抒情。后半部是后人加的长短句歌词,旋律中使用了切分音、变化拍子以及八度音程的大跳,使音乐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更为丰富,情绪更为激动,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深情留恋的真挚情感。
三、课堂小结
琵琶与古琴艺术只是我国灿烂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两朵小小的浪花,今天通过老师与大家的共同探讨,相信同学们在感叹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份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的同时,一定还有不少其他的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听赏《八音和鸣》后,请你谈谈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和湖北随具出土的编钟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下课。
第四篇: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华 夏 音 乐 之 光
-----中国古代音乐
[年
级]: 高一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主要曲目,通过《八音和鸣》,掌握乐曲主旋律的节奏型;
通过《黄莺吟》了解旋律与朗诵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赏析和引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延伸至创作模块,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歌曲创作;
4、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中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八音和鸣》、琴歌《阳关三叠》、歌曲《黄莺吟》 [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厚重的人文内涵和知识底蕴,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细心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古代音乐,体会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并能根据自己创作的诗歌与学习的节奏型,创作说唱音乐。
[教学过程]:
潍坊四中
刘雪亮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电影《英雄》中,老者抚琴片段。
好的,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观看了一段影片,你们觉得它表现了中国哪个朝代的情景?影片中老者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古筝,与古琴的区别:)引出古琴,并介绍古琴: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古琴为古代四艺之首,其实我国古代的艺术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乐器除了古琴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几种吗? 学生: 回答问题
师:展示乐器图片,介绍八音,请学生为八音分类,引出《八音和鸣》这首乐曲。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中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它们就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今天就让我们首先一起来领略其中一些乐器的风采。
欣赏器乐曲:《八音和鸣》
讲述古代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曲目,并讲解我国古代音乐的辉煌历程。
中华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人类自有了语言,就有了音乐,语言音调的高低、长短形成歌曲的雏形,以简单的生产工具敲击发出声音,形成最初的乐器,开始时是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如传递信息、协调动作等,逐渐形成感情的表达和交流,歌声复杂化,乐器也更加多样。)
古代音乐的主要形式:乐舞和歌曲、乐器、乐律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
[课件]代表乐器:古琴、埙、琵琶、萧、竹笛等。(图片)
1、《八音和鸣》(楚调):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七十种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列举每种乐器的代表乐器)
(《八音和鸣》的创作背景:1978年,在湖北县出土了124件乐器,八音俱全,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套六十四编钟,其音质之优秀,音律之纯正,造型之美观,让20世纪的人都不得不惊叹古代乐工们的创造之伟大。随后,湖北省歌舞团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仿制出编钟、编磬等乐器,创作并排演了《编钟乐舞》,在国内外演出反响强烈。《八音和鸣—楚调》为其中一首。)
乐曲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开始的引子较自由。(范唱引子)乐曲结构:在编磬的华彩乐段(刮奏为主)之后,音乐主题先齐奏----以瑟(筝代替)为主的中音乐器演奏---吹管变奏---钟磬变奏---弹拨乐变奏---切分后加速---在活泼愉快地齐奏中结束全曲。(课件)
注意:此曲主旋律重复多次,而且又以打击乐居多,将节奏型板书,让学生熟练掌握典型节奏型。请同学们合着 音乐的节奏,轻轻的敲击桌子。找到打击乐的感觉。
(二)歌曲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以其非凡的才能创造了瑰丽璀璨的精神文明,包括别具一格的华夏之声——委婉的民歌、悠扬的琴瑟,清脆的钟磬,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性格,而其中的古代歌曲则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我国古代歌曲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
一、琴歌《阳关三叠》
谈到古琴,我们不能不说到琴歌,也就是一种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唐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由于诗歌的繁荣,琴歌也流传甚广。现在留存下来的唐诗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很多都是歌词。其中有一首《阳关三叠》流传最广。同学们知道这首琴歌是根据哪位诗人的那首诗改变的吗?
1、学生朗诵:诗人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送元二使安西》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人配上音乐,广为传唱。《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现今经常演奏的就是这首由清末张鹤所编的琴歌。诗中有“阳关”地名,又因在演唱时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
2、、听赏合唱《阳关三叠》 问题:音乐有何特点?
演唱者随琴声轻吟低唱,曲调多吟诵性。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柔美抒情。
3、学唱主旋律: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唱歌的情感和音乐节奏。
4、学生随乐视唱歌曲片断: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古琴艺术是十分重视“意境”,往往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为主,追求一种只可意会而不言传的情感、思绪或哲理。因此,对古琴的欣赏与认识不能只单纯地从音乐曲调去理解,而要综合当时文人的处境和精神去赏析。
2、《黄莺吟》 [师]:刚才欣赏的琴歌《阳关三叠》,我们总结出了古代歌曲的一些特点,那么接下来的这首歌曲,这个特点更加的突出。我们来看这首歌曲《黄莺吟》
1、请学生朗诵《黄莺吟》,要求抑扬顿挫,音调夸张。
2、教师演唱:让学生仔细体会,朗诵与旋律的紧密结合。
3、引导学生们说出古代歌曲旋律与朗诵音调的紧密联系,并列举出现代音乐有类似特点的歌曲,延伸到现代歌曲的创作。(灯,等灯,等灯。松花江上
3、一封家书。)【拓展】:音乐的创作 音乐的创作分为两类:
1、有旋律的歌曲创作,需要的音乐元素:A、歌词B、旋律;C、节奏
2、无旋律的说唱音乐的创作,需要的音乐元素:A、歌词B、节奏
【课堂实践】分组讨论,尝试创作歌词,根据八音和鸣的节奏,来进行说唱音乐的创作。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并强调重点内容。
五、探索与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古曲或用古诗词谱曲的歌曲吗?
2、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它?
第五篇: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
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二、听赏部分:
(一)《扬州慢》 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
2、听赏《扬州慢》。
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4、教师小结
(二)《阳关三叠》
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了
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2、提问: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含义
教师补充: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3、聆听合唱曲 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三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实践部分: 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拓展部分
学生听赏当代抒情歌曲《我爱你,中国》
比较与《阳关三叠》、《扬州慢》在风格上的不同。
五、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