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浅谈如何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浅谈如何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资料,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3、当前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两条: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成为文言文教学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以至教学内容无限向艰深、琐碎、偏僻延伸;二是教学策略失准,串讲、串译被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以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一)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语文学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的。结合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主张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能力,拓展深化,提高素养”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吸取文言文的精华;同时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研究现状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等几块园地,关于文言文应如何进行教学的观点和论述还是比较零散的,缺乏具体、系统的阐述与论著。文言文教学改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近期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将文言文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结合起来,却很少有研究者涉及。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思路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本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突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隔阂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课题的研究途径:
以课堂为载体,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导入: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通过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技巧和规律。采用通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重音、语速)与精读(字斟句酌、质疑释疑)相结合;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与品读(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相结合。
(3)理解: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有计划地识记和分辨文言常用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理解相关的文言、文学和文化常识。品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4)拓展: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下逐步增多自学的因素,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5)评价:通过试卷检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赛,文言知识比赛等形式来建立学生“亲近文言文”成绩卡,记载学生各项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向家长通报。
3、最终目标
通过文言文的教学研究,使古文化的经典作品永恒的留在学生的思想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坚定的爱国热情,使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东方大地上闪烁永久的绚丽光彩。
(二)研究的内容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2、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教师可开拓创新,发展问的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发展提问的模式,变教师一人发问、一问到底,为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相结合。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③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改变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可创见性的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以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以探究点为突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④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三)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参考国内文言文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归纳分析。
2、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原因,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4、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5、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五、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八年级为实验班。
六、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15.11——2015.12)实施阶段(2016.1——2016.9)总结阶段(2016.10——2016.11)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张永信
1、负责课题的整体研究动向,组员分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2、定期召开课题组教研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冯永安:负责资料统计分析、实验班各阶段的问卷调查及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测试;
代俊发:负责资料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验班的教学;
第二篇:文言文教学研究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灵台二中边仁杰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批判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工具,吸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领域,了解伟大祖国丰富的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美感熏陶,提高认识水平,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可据目前的学情来看学生是谈文言“色变”,把文言文的背诵和学习当成了语文课的负担,根据这样的现状在新课改的的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高效的学习就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以我之所见老师首先要做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识” 只有在自己的影响下学生才会对文言文有浓厚的兴趣也才会不至于谈文言“色变 ”。以下我就自己对文言文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抛砖引玉见真情
“文言”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所以“文言文”就是指用文言写的文章。由于语言习惯和语法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所以学生在阅读上就有许多障碍。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老师必须借助于优秀的古代作品引导学生走进古代社会,了解传统文化,帮他们扫清障碍,从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语言”所以说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由于生理和心理正趋向成熟,这时候让他们走进诗的世界去感受真、善、美在合适不过了。在诗歌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朗诵功底,通过老师深情的诵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如在学习《氓》、《关雎》、《采薇》、《离骚》等优秀作品时读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那种凝聚在诗歌当中的真情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纲挈领抓重点
古典文化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古典文化和文言文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就必须精挑细选,抓重点。
新课标下教材对文言文的编排是“分散中见集中”,把各种文学类型分布在五本必修课和三本选修课当中,所以教者必须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列出提纲按不同的文学体裁和内容进行分类整合。这样就很容易形成系统,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掌握不同文学类型的阅读要领和不同时期的文化概况。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散文部分主要有人物传记类、史传类、山水游记类、说理散文、诸子散文等,所以在教学时按照教材的编排由易到难我们可以先从人物传记类的散文学起,像《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苏秦始将连横》等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中去培养兴趣,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从而达到能够读懂浅易文言文的目的。
三、厚积薄发找突破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积累,因此背诵一定篇目的古诗文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从中积累语言素材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些优秀的文章都是经过作家精心锤炼之后的呕心之作,字字如珠玑,句句如金玉,所以对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有着很好的模范作用。再次还必须积累大量的文言常识,根据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120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以及简单的文言语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必须借助课本上的范文把这些知识点贯穿在整个文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如何处理知识与阅读能力的问题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如果在讲授文言文过程中只注重繁琐的知识点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只注重从文学的角度去解读文章又会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的欠缺在面对课外文言文时束手无策。因此在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上面我的做法就是把一些常见的规则在第一次出现时讲清楚比如文言文中的“方位名词常作状语,时间名词作状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语法知识让学生做好笔记每出现一次自己拿出来看一遍这样就不至于每次都要老师去讲。在讲重点的实词时结合《说文解字》告诉他们这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这样一来学生对字义就会有意识的去注意,长时间的积累就会掌握许多实词的意思。对于一些古今异义词讲清楚原因,比如“妻子”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所以它的古义是“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是双音节词所以今义是“男子的配偶”这不仅了解了古汉语的特点也对翻译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文言句子的翻译就是把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在积累了这些知识后再去从文学的角度阅读文言文学生就会从中收获很多也会变的更主动。
四、吃尽黄沙始见金
当我们全面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要领之后方会发现古典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才会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性。纵观历史上一些有成就的大文豪都是在小时候接受了很好的古典文化的熏陶如张爱玲、周汝昌、沈从文、鲁迅等人。
在课内阅的的基础上大量的阅读课外文言文这是提高自己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标所要求的“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陕西省大荔县下寨初中
《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活动情况(开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1、开题时间:2013年9月19日
2、开题地点:下寨中学多媒体教室
3、参与人员:王峰、雷红茹、任江莉、郭彩玲、王丽 开题报告要点:
(背景和意义;目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分工;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步骤;课题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研究经费预算等)
《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是一般课题,课题立项号为:SJHYBKT2013024—13 该课题经过充分准备,于2013年9月19日正式开题,现将课题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中国文言文内容五彩斑斓,绚烂多姿,博古通今,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语文学习中开始出现了文言文和古诗鉴赏内容,古诗文教学是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文化遗产的途径之一。由于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少,学生已有的阅读积淀有限,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文也就有一定的难度,语言理解的障碍,使学生在阅读时有种恐惧感,对古诗文阅读兴趣初中生普遍较低。又为了应对学业考试,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要求学生翻来覆去背诵必背篇目,教学文言文时则遵循“字字落实,句句对译,原意照搬”的原则,务必讲清每一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务必理清每一种特殊句式的翻译及功能,以保证学生在中考取得好成绩,学生也只好死记硬背老师罗列的重点,根本谈不上提高文言解读能力和古诗鉴赏能力。又因为很多地区的学业考试中古诗文阅读材料一般来自课外,古诗文阅读的试题在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积累和理解的同时,都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进行拓展和探究,目的是从古今联系的角度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诗鉴赏能力,力图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许多教师只好在课文教学之余进行反复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没有任何关联的所谓“拓展”阅读训练。这既无助于学生对文言语感的积累,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和鉴赏能力,相反,还加重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恐惧感。怎样切合言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值得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认真研究。
在初中阶段减轻学生心中对文言文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文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为阅读浅易文言书籍做好衔接,就非常必要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第四学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古诗的教学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初中教材选入的古诗文篇目数量有限,份量远远不足,光靠学好课内几篇古诗文就要培养起学生阅读古诗文作品的能力,恐怕是勉为其难。又因为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还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因此,教师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实践中有效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就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了。
2.当前的研究状况
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文言文教学研究有三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研究;三是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研究。目前许多教师更多研究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有效性,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阅读的感悟、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相对来说都比较忽视形式上的有效性,更少有比较阅读性质的有效性。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的是一篇课文加一个教师认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或一篇教师自认为有关联的课外阅读材料的形式。很少有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由于受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阅读积累的限制,以及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的制约,很多时候进行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积累相脱节,与课堂教学内容不吻合。可以说,目前言文教学内容几乎都是教师一厢情愿,不择时机地塞给学生的,学生很少有选择的权利,学生自然也就缺少学习的兴趣,其效果当然极为有限。这种“传递中心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明显的,可是今天有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视之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而舍不得放手。虽然也有一些教师进行了非常好的教学有效性实践,但也没有进行很好地分析总结。对于这样的教学实践操作问题,理论界相对关注也较少。
3.理论依据及研究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 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课标对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学生古诗文解读和文言文鉴赏能力的教学行为,它体现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理应受到所有语文教师的重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此去作理论探究与实践完善,从而寻求使它真正发挥效益的方法和策略。
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使文言文教学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效性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成长。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实际价值就在于:它能推动我们对教学活动的分析,并能同时推动教学研究方法的转型;使我们对文言文教学的把握恰到好处,时机的选择正确无误,难度的确定适宜学生的原有知识积累,内容的选择能引发学生的求知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进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方面提供可作借鉴的操作方法和行为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角度虽小,但要置身于中华经典文化的背景下,要研究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精神内涵的成长需要,研究前景相当广阔,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及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当前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实际,我们觉得提出这一课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分析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研究并形成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评价方案。
3.通过初中古诗文教学拓展的“创新教学”和“行动研究”,推动“古诗文有效性教学”研究的进展,全面提高学生文言素养,激发更多的学生自觉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文化”的创造。
三、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雷红茹
组员:王峰、郭彩玲、任江莉、王丽
四、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成员分工
雷红茹: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总报告
1、如何利用文言文教学的有关教材和练习,总结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规律,并将之用于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任江莉、雷红茹)
2、探究如何在文言文的课堂内容选择上将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达到“适宜”。(王峰、王丽)
3、探究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交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最适宜的,从而改变现在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尴尬局面。(郭彩玲)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一)、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研读教材法:通读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及初三总复习资料,研读具体篇目,为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做好材料积累。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网络和图书馆相关资料的搜集和研读,了解文言文有效教学当中存在的案例问题和方法策略,明确研究方向和角度。
3、实时观察法:相互之间听评课、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形成本课题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撰写论文。
5、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文言文教学内容、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适宜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教学内容。
6、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7、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方法,结合时间成果,总结经验形成的深层动因。
(二)、研究手段及途径:
1、以教研活动为载体:
教研活动,倡导合作、交流与互动的教研模式,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走进教师,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独特见解的发表。同时充分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作互助,提高工作效率。
2、以学科带头人为载体
发挥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本学科中的每个教师,促使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来。每人至少承担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任务、上一节精品示范课、写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作一次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课,来完善学科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3、以校本研修为载体: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形式,便于关注每个教师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使学校更有活力,使各学科课程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应通过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本课题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制订实施方案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课题组召开开题会议,完成开题报告;落实课题人员分工;设计调查问卷,分年级了解学生文言文知识掌握情况;课题组成员组织理论学习。
2.第一期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学习理论、研读教材、探索实践。课题组成员上研讨课,课前有方案,课后评课有问卷调查;组织课题组成员考察学习,购买有关文献研究书籍;观看专家讲座视频;撰写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和论文,发表相关的研究结果;第一期实验小结,安排第二阶段任务。
3.第二期实验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提升理论,深入实践;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4.课题总结:2014年6月—7月:交流、总结、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预期成果 1.整理出可操作性的、可借鉴的、创新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2.撰写课堂实录和经典案例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得与失,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研究将历时一年时间,相信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定会得出好的研究成果。
1、本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完备的图书室、性能良好的印刷设备,给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备的硬件保障。
2、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语文教学,而每册课本中都有5—10篇文言文,所以,我们平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反复实践,一年下来,我们的研究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3、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不仅积极倡导,而且亲自参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是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为了给教师提供学习的环境,订阅了各个学科教学杂志30余种。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达到2万册,老师个人自费订阅教育教学杂志不少于三种,这些都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没有城市学校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学校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在教育教学资源上的需求,尽可能的提供资金物质保障,这一点让我们小组全体成员感到无比欣慰,给了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心保障。
4、参与教师均是多年在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方法得当,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
5、各位参与者都有很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熟练的沟通技巧,还具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定能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九、研究经费预算
为了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学校将拨出课题配套资金,以确保课题研究所需的各项经费,并保证专款专用,现预算如下:
开支项目 资料费
会议费 培训费 成果鉴定费其它 合计金额
预算金额(元)4500 1500 800 800 2000 ¥: 9600 元 开 支 细 目
信息资料资源、图书资料
包括开题仪式、课题成果交流及学术研讨会、中期检查及小结会、结题会。
外出学习、调研
专家鉴定费。
各种资料的搜集、印刷、计算机录入、建档费等
大写:玖仟陆佰元整
2013年9月28日
第四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文言文历经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文言文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文言文学习主阵地的语文课堂,也必然地成为了学生学习、感受、承袭传统经典的殿堂。
初中阶段,7—9年级阶段文言文的目标有三个:①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③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而在现实教学与学习中,学生的文言基础较差。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总结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所得一点经验与体会,浅谈以下几点现象与看法:
一、学习文言文常出现的现象:
(一)是文言文恐惧症,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怕,觉得自己没能力完成。
(二)是字词积累少,连平常常见的字词用法都没掌握。
(三)是理解能力差,不能结合上下文语境充分理解句子意思。
二、在教学中对文言文学习的看法:首先、重视文言朗读和背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诵读,并
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从而起到诵读的作用。其次、从字词的理解上出发,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并结合书本注释贯通文意。第三、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名篇的阅读,从而有利于培养语感。第四、改枯燥的文言文为有血有肉的故事。把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转化为趣味性的阅读,以讲故事的方式先让学生理解大意,然后再回归到文本中逐字逐句理解。第五、改老师串讲为学生研讨。老师上课之前介绍相关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后,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讨与总结。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文言字词教学与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多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思想发展。最终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文言文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从而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第五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大保当中学
韩军
文言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这许多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做如下几点分析:
(一)明确什么是文言文以及文言文的分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自己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 ” 是相对于 “ 白话文 ” 而言。“ 文言文 ” 的意思就是指 “ 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 “ 白话文 ” 的意思就是: “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 “ 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 “ 饭否? ”。“ 饭否 ” 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 “ 文言文 ”。
其次,明确的分类。文言文可分为韵文、骈文和散文三大类。韵文包括诗词曲赋等 , 重点是辞赋这种文体 , 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 阿房宫赋 >>、<< 赤壁赋 >>、<< 秋声赋 >> 等;骈文指句式对称字数相等的文章 , 如 << 滕王阁序 >>;散文根据时代而有不同的形式 , 如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说理散文、叙事散文等。
(二)把握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针对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有人说: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 “ 字字落实,句句过关 ”,唯恐有所遗漏,甚至 “ 字斟句酌 ”,对一些令许多学者、专家都感到困惑的文言词语也不放过,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 “ 内容分析 ”,或者来个 “ 中心归纳 ”。教师是 “ 独霸课堂 ”,喋喋不休,出现了 “ 媳妇懒,婆婆勤 ” 的现象。三是 “ 从本到本 ”,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 “ 一 ”,学生只知其 “ 一 ”,却不知 “ 反三 ” 的结果。也有人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 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由于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也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圭臬,以致使人误以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考文言文就该这样考,舍此别无他途。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会成为改革死角的症结所在。所谓“八字真经”,无非就是由老师一字一句“嚼烂了喂”,以应付考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课文,而且其肢解的细碎程度,比之现代文教学中的肢解课文更甚更惨,说它“碎尸万段”也不算夸张。文言文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思想情感的“文”,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无论“韩海”“苏潮”,一到语文课上,都只是一组组按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而已,再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微澜。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成了一件最索然无味,但为了应考又不得不忍受的苦事。一句话,文言文教学的发展瓶颈是有‘言'而无 ‘文'”。
(三)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咱们究竟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呢?、有意识多增加诵读、背诵的环节。诵读、背诵可以增强语感,进而理解文意,同时也可以在写作中化用、引用,缘此,辨明字音,理解词义句意,是诵读环节的必走之路,唯有此,背诵才能准确无误。、一定要清楚教材中的常用文言词和语,在做文本阅读时适时考察学生掌握程度,夯实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恰当的使用白文断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文言字、词、语、句以及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清人孙德谦说:“古书之流行,至于今日,既相承无圈点矣,吾人诵读时,正宜自行圈点。盖一经点读,其书文义或者难解者,即其上下句法,若何联缀,皆将再三谛审,与泛览者不同。”(《古书读法略例》),从中亦可见点读的好处。、以文代言,在设计中尽量以样本的形式出现,设计中要明晰文本究竟在哪里“导”、“导”什么,在什么地方“点拨”、“点拨”什么,在什么地方“引导”,在什么地方“发现”。使文言文教学文本滋阴学生的心灵高度。
那么,实际教学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借助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
首先,转变认识——通过学习杨老师的讲座,不但自己转变观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文言文”是咱们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一,我们的中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拒绝优秀文化传统熏陶的现代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人,正如一件缺乏民族性的艺术品谈不上世界性一样。”(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使他们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第二,克服紧张心理。深深记得自己当初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总是有些害怕,害怕自己不会翻译却被老师提问的尴尬。所以,当我今天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首先注重营造轻松、快活的学习氛围。好比在讲《隆中对》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在一边看《三国演义》,一边感受中学习的,学习可高兴了!
第三,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文言文教学,使学生感受文言文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并不遥远。教学《关雎》的时候,孩子都在那里模仿鸟儿的叫声,可把大家都乐换了!当天的日记中,许多学生都写到,文言文真有意思,觉得很有趣!且有两个孩子还提到想仿写呢!
第四,体会文言美感。好比学生读完《木兰诗》,教师追问:那么你觉得《木兰诗》能够被我们汉族人世世代代传颂,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学生就自然地得出来:诗里对于和平的向往、热爱。而《木兰诗》就是一首关于和平的诗。
第五,鼓励自己以及学生尝试写文言文,将古文化发扬光大。鼓励我们的学生大胆尝试写作,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