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策略(推荐)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策略
摘 要:教学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效果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 策略
1、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它是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出学生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开展联想,积极思维。其次,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经验。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及控制课堂节奏基本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教学的目标及手段均要随之改变,因此课堂提问的作用、方式方法也将随之改变,原先的课堂提问模式已远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2.1、提问忽视创新,无法凝神激趣
课堂教学中提倡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创新。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提问的创新性,比如在教学计算时,只是让学生计算,那样,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也就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提问忽视难易,无法启迪学生思维
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逐步培养了学生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工作。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并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问往往忽难忽易,让学生很难把握。太难的问题,学生很难找到思考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太易的问题,学生无需思考,便可脱口而出,对学生来说毫无挑战性。2.3、提问忽视获取信息 无法及时反馈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意的是自己的教案,而当面对学生不一样的回答时,只是一句“你回答的很好”便匆匆了事。例如在解决“明明和小丽家相距80米,绿化队要在他们家的小路一旁栽树,相邻两棵之间的距离是4米,一共要栽几棵树?”的问题时,学生出现了“80÷4=20和80÷4-1=19”的答案。有些教师就会直接否定了前者的做法,对后面错误的做法置之不理,使得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到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因材施教。
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对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抓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如何设计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三个原则来考虑课堂提问的设计。3.1 提问的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学习,并在学习中向自己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启发式提问要问到理解教材内容的关键处,问到知识的要点上。即问在知识的连接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上,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猜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明确理解所提出的问题,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3.2、提问的层次性原则
提问要遵循层次性原则,所提问题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有基础问题,也要有高深或灵活的问题,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高深或灵活的问题问优生,优生经过思考回答出来,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基础题、综合题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学生,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复习和思考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3.3、提问的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更广阔的开展课堂教学提问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将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结合起来。如果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提问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而不是机械的接受问题答案。教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巧妙的设计提问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体味到思考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接触新知识。
4、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发挥。因此,提高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4.1、根据教学需要,在关键之处设问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提问显得没那么必要。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特殊性,问到关键点,才能起到提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围绕“点”设置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所谓教学内容的关键是指那些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有重要作用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设计问题,既能突出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师的意图,又能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
例如,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理解和认识周长是整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生理解认识周长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直观操作,将课前准备好的实物拿出来,如树叶、卡片等,用彩笔沿着它们的边线描出它的轮廓。教师提出问题:谁说清楚你所画的图案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你有什么发现?起点和终点两点重合了吗,教师说明“不管起点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两点重合所形成的图形是封闭式图形,这个封闭式图形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周长(两点重合形成的图形是封闭式图形)。教师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在关键处设问,使学生对周长的定义已经很明确,完全能对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以整理运用,能独立找出其他图形的周长。
(2)、问到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是指学生认知过程中最感到困惑的地方,往往也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之处。在此处创设情境、设疑提问,注意找出新旧知识的“接触点“与”结合部“,容易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学习的兴趣。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如下的问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厘米与2厘米,那么第三边是多少?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7厘米与2厘米,那么第三边是多少?为什么第一个问题有两个答案,而第二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这样的提问问到了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在一个边长分别是2厘米与3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中,第三边既可能是2厘米,也可能是3厘米,等腰三角形及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均能满足,这就是思维的 “结合部”;但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只能是7厘米,如果是2厘米的 话,那么2+2<7,将违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这就是思维的“接触点”。这样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矛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
(3)、问到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貌似无疑是学生的认识停在表面,并不是真的没有问题,只是还没有发现深蕴其中的问题。如果恰好在此处提出问题,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深入,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捏住一个用木条制成的长方形的对角,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面积相比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多数学生的回答肯定是没有变化。这时老师就问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一样吗?它们的高一样吗?它的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判断出长方形的面积变小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点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4.2、问题结构要明确合理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简洁明了、准确清楚,不能让学生曲解题意从而产生答非所问的情况。比如,我们在教学“纯小数与带小数”这一内容时,出示“0.7、2.16、0.839、6.83、0.038、1.2、0.0606、126.08„„”后,提出问题①这些小数有些什么特点?问题②这些小数根据整数部分的数可分成几类?问题①虽然开放,但没有指出明确的思维方向,学生的回答可以有多种结果,例如“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四位小数” 等等;而问题②由于设计的简明易懂,学生可以很快地回答出分两类,即:一类是整数部分大于1或等于1的小数(带小数);另一类是整数部分小于1的小数(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即纯小数)。
4.3、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和坡度
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是指教师的提问要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并且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堂教学中提问过难小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只能死记硬背,超过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提问过于简单浅显,学生一看便知,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课堂提问应难易得当,既不要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过深过难的内容强加在学生身上,同时也要注意提问要略高于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给与学生一些挑战,这样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4.4、注意停顿,留有思考的空间,问题要具延展性
教师在备课之后的思维速度显然比学生快。提问时应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时间,要注意两个重要的停顿:一是提出问题后的停顿,以便于学生能有时间思考。二是学生回答后的停顿,以便学生判断和记忆。另外,课堂提问要有延展性。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解决全部学生的所以疑虑,因此,教师让学生提出课堂上没能理解或存在疑虑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推想,然后再求教于老师、同学。这样能促进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学工作很自然地延伸到课后,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4.5、对学生回答的有效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这一做法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自己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并给予一定的表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一种是否定性的,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和否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关爱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
5、总结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要求教师既要关注教学目标又要关注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霍德华·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 [2]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年9月第一版 [3]王光明 涂荣豹 宁连华 《新编数学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4]李继秀 汪昌华 陈庆华 《教育理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
[5]曹才翰 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 2006年6月底第二版
[6]叶良军 《数学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若干方法浅议》(J)数学月刊 2000年7月
[7]伍新春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8]夏瑞庆 王守恒 《教育学》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3年 [9]《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J)(实验稿)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谢焕军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兴趣、启发思考,还能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有效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并对课堂提问中的面向全体,循序渐进,引趣激思,机智应对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的集中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总喜欢选择好学生,忽略差生。其意图是他们能作出积极、正确的回答,而使教学显得很有效率。这种形式在公开课上表现得更明显。此外,有些教师专门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要求齐答,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空洞洞;或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二)提问的求成性
这种现象在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一提问题马上就叫学生回答,或学生还没有回应,教师就又频频发问,结果搅乱了学生的思维。还有的教师向学生亮出问题后,过多地分析讲解这些问题,唯恐自己没把问题解释清楚,占去学生大量的思考与体验时间,最终把学生教得没问题,以为这才算成功的教学。而有时教师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可最终为了赶教学进度还是由教师提供标准答案,学生仍然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结论。
(三)提问缺生成性
目前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其根据教材内容预先设定的,到了课堂上一个一个抛出来让学生讨论回答,是“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这些问题通常是封闭的、静态的,不是随着开放的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随机生成的,往往会因缺乏针对性而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真正诱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一)面向全体
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尽量多的且均等的回答机会。向全班学生提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给予学生思考时间,最后抽叫学生回答。这样使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
在提问之前,如果教师点名让某一学生回答,或者提出问题后立刻叫学生回答,那么就只有被点名的学生思考,其他学生努力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减少。教师尤其要注意不光叫自愿回答问题的学生,还要照顾那些不愿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给这些学生机会回答,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
因此,在叫学生回答时要有随机性,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提问技巧,如:抽签提问法,即教师课前将学生的名字分别写在小纸条上,装入盒子里。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就以抽签决定由谁回答,答完题的学生纸条放入另一个盒子;另一个盒子等过几个问题需再抽,以防学生出现:我已经抽到过了,就不会再抽到,也就不用听课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始终有一种悬念,他们可能随时被叫到,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和警觉。
这里要注意的是:个别老师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差生”。答不上,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甚至全班,惩罚破坏了教学和谐的美,使得师生对立。惩罚使提问变味。
(二)循序渐进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精心设计适度的台阶。例如: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应让学生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0.56÷0.4=?并引导学生回答: ①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为什么?
②怎样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道理呢?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热烈讨论,认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即:0.56÷0.4=?转化为5.6÷4=?。
围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设计具有一定台阶的针对性的提问,会使学生在复习有关旧知识时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
(三)引趣激思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中, 问题情景的创设如果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 创设生动的并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转化成以问题为中心,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平均数的意义”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课件播放)森林里好热闹呀!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原来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投篮比赛,参加比赛的有两个队,他们分别是虎虎队和花花队(课件出示两组比赛成绩图)
虎虎队
花花队
大虎6个 二虎5个 三虎4个 大花7个 二花2个 三花5个 后来再增加一个四花
成绩图
师:哪个队的实力强,奖牌应该发给谁?
生:应该发给投中球总数最多的那一队,虎虎队共投进15个比花花队多,奖牌应 发给虎虎队;
师:可是这回四花不服气了,他说姐姐们,我来帮你们了,于是四花现场投中了2个球,那这回花花队的投球总数变成了几?(16个)奖牌应该发给花花队!
生:不对,不公平,花花队有4个人,而虎虎队只有3个人,人数不相等不能比总数;
师:那又该怎么办?
(通过在情境中提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生:把几个数平均一下,求平均数。
师:平均数该怎么求?(进入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的过程)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结语
当然,提问时还要面带微笑,切忌态度生硬。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不耐烦、训斥、刁难,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则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的思路清新,回答准确。本人通过教育实习及实践得出,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摘 要: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重难点;思维;追问;有效的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科任教师也在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而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活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特级教师吴正宪也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这颗心脏正常、有力地跳动,就要精心、精确、精准地进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策略。
一、利用情境巧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起到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分析哪些知识用提问表达,每个环节应该设计的提问的难度如何。对教材进行梳理,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能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适当的情境提出问题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中,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猴吃桃子的故事:沉浸在故事中的学生被小猴子的可爱深深地吸引着。是啊,猴妈妈为什么笑呢?这“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富有数学味的生动的情境,引发了关键的问题,促进了学生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抓住重难点巧提问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它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难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所接触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提问,引导他们掌握知识的本质,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适时提出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通过这样有效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圆的面?e公式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捕捉思维巧提问
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把握提问时机,是否善于利用学生思维的特点,捕捉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促使其学会思考。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进行提问,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的回答就会富于创造性,让课堂呈现精彩。比如,我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我适时提出了问题:“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体积,谁能结合生活中的物体说一说你对体积的理解。”一个男孩打破了短暂的沉寂,指着讲台上的黑板擦说:“黑板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黑板擦的体积。”“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数学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他们把体积的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被这个适时的提问调动起来,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四、紧扣追问巧提问
课堂提问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外显形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在提问之后不断追问,抓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摸奖游戏,先准备了一个没有放有蓝色球的箱子,说:“如果哪位同学能从箱子里摸出一个蓝色的球,你就能获得一个笔记本作为奖品。”结果几个学生上来都没摸出蓝色的球。有些学生急了:“箱子里是不是没有放蓝色的球啊?”“大家也这样认为吗?”教师反问学生。很多学生都表示赞同,要求把箱子里的球都倒出来看个究竟:有红球、黄球、绿球,真的没有蓝球。“老师根本就不想让我们中奖!”“为什么我不想让大家中奖呢?”一个学生回答:“箱子里根本就没有蓝色的球,您却规定摸到蓝色的球才能中奖,我们当然不可能中奖了。”学生都点头称是。我顺势追问:“怎样才能使同学们有获奖的机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说:“在箱子里放进蓝色的球,这样就有可能中奖了。”……有趣的摸奖情境,充满数学思考的追问,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对“不可能”“可能”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思维在教师环环紧扣的追问中得以延伸和发展。
总之,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我们的教学还在继续,我们的研究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吴正宪,王彦伟,韩玉娟.吴正宪给小学数学老师的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吴正宪,周卫红,陈凤仪.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编辑 谢尾合
第四篇: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程 锦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形式,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基础。它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的优化课堂提问在当前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高效课堂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1.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个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这种情况出现在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信心。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
1.2教师的问题表达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首先,问题表达不清楚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备课不清楚,胡乱提问,连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问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也是乱答一通,像这样上一堂课,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教师也不知道自己上了什么课。另一方面就是语言表达不清楚,前后矛盾。比如教师复习了分式方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及其步骤,然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是抓住解题步骤。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是抓住等量关系。教师又问:那到底关键是什么呢? 教室一片沉默。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这位教师在复习了分式方程中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及其步骤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答案就可能是学生回答的这两种,因而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也白白浪费了。
1.3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当然,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说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就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来说不一定简单,如几何题作辅助线“连接某一条线段”,知道了就非常简单,不知道就非常难,这就造成了师生间的交流障碍。
1.4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作出反应。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的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巨大的作用。
2.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2.1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兴趣,引人深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一次听过一位教师上课,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课后小结时,巧妙地举了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好比是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是什么呢?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后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排队;好比是卖水果,各类水果各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兴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通过这样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思维,学生会牢牢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2.2提问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如果所提问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多种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和健康情感的培养。2.3提问必须精而准
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提问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有效性,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思绪又得到严格的训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什么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上,多设计一些启发思考、拓展思维的综合型问题。
2.4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
提问涉及面要广,要注意被问的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回答。同时,教师要吃透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要求提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在数学课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兴趣。对中等生提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既获得了成功感又能激励其上进。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励其上进。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2.5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事实性的低级认知问题,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于批判性和决策等高级认知问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一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因为时间过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即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2.6提问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并及时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应给予及时的评价,这个评价要客观,中肯。否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是教师对概念性的知识重点强调,对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总结,达到对知识概念不混淆,对知识规律系统掌握,提升学生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总之,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用心体会,认真总结,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它的正面作用。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四、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五、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六、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总之,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