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1:2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异彩纷呈的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异彩纷呈的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第一篇:《异彩纷呈的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异彩纷呈的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演唱流行歌曲,甚至要求上课也要放流行歌。让他们举例说说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半天回答不出一句。问他们会唱民歌吗,回答是会唱《国歌》!他们的头脑中几乎没有关于民歌的概念,让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很是不能接受。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民歌的魅力。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搜集自己家乡具有特色的民歌的资料,主动探究,主动学唱、主动讨论、、表演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使他们逐步感受民歌的美,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达到热爱祖国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民歌,感受、体验各地民歌,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民歌的基本知识,懂得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一般常识,初步了解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类民歌的特点,提高民歌欣赏能力, 认识民歌的独特魅力.2、通过了解民歌,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和我国多民族融合的灿烂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民歌体裁形式的分类。【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新课,畅谈民歌

学生回答: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你对民歌的了解有多少?教师补充完善,引出课题。

二、走进民歌,感受民歌艺术

1、教师解说: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也就是说民歌没有具体作者,不是某个人的作品,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们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最早、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们的集体劳动之中。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

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富的音乐品种。其中民歌的歌种有千余种,精选曲目约两万余首。

2、中国民歌的分类:常见的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也称“号子”是人们在发展中为适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它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调剂振奋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劳动情况可分为五种不同的劳动号子:渔船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

欣赏(湖北民歌《巴东石工号子》,感受、体会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学生问答):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是简朴、粗犷、豪放。力度、节奏性比较强,并与节奏紧密结合。往往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山歌:泛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劳动时抒发思想感情的歌唱。总的说山歌较嘹亮、高亢。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接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山歌的艺术表现有三个特征: 感情抒发的直畅性、编唱形式的自由性、形式手法的单纯性。

云南的《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词非常简朴,反映牧童生活。歌曲为单乐段四乐句结构,曲调自然流畅,节奏规整,情绪豪爽,富有生活气息,既给人以艺术享受,又向人们传授了生活知识,通俗易懂,风趣活泼。欣赏(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体会山歌音乐特色。(学生问答)

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和拖腔。小调:产生于群众的生活中,如小巷、小街。在休息、娱乐、集会时交流情感、表达情感的一种歌唱。总的说小调较婉转、细腻。又称“小曲”、“小令”等,常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休息、娱乐、集庆等场所。流传于城镇集市,并多被民间艺人加工提高的民间歌曲。一般来讲,小调的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演唱中常加进表演及伴奏。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特点。

作品欣赏,感受、体会小调音乐特色: 《茉莉花》(江苏民歌):这是我国民间小曲流传最广的优秀曲目之一。它借茉莉花抒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描写江南水乡人细腻的性格。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则匀称。

《猜调》是云南汉族民歌。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开始,接着就通过一连串的排句发问,但对方并没有被难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答如流。问得巧,答得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学生问答小调音乐特点: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表现力强。

四、总结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区别,完成表格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歌。我国的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遗产的瑰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2、学生总结:(让学生谈一谈欣赏中国民歌后的感受。)

六、板书:(略)

第二篇:中国民歌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模仿陕西方言跟唱,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

2、通过看视频、听、唱及表演歌曲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搜集西部民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听歌曲 谈感受)1.歌声引进西部

(l)音乐引路

课间播放视屏《黄土高坡》让孩子们了解西部,激发学歌热情。师:孩子们刚才课间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源于哪里?哪的民歌?生:《黄土高坡》《黄土高原》《陕北民歌》(齐答)

师:哦,这首歌曾载满老师儿时深深地记忆,我很爱她,爱她的粗犷与豪放,爱她的深沉与质朴,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不见我的童年…..追忆民族风,追忆信天游。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西部、走进西部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习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设计理念:由学生熟悉的歌曲引路,视频《黄土高坡》了解西部,认识西部的独特风貌,为学生亲自感受歌曲韵味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学歌的热情,同时也为分析民歌特点做铺垫]

二、西部放歌(欣赏歌曲--分析歌曲--学唱歌曲--表演)1.听《黄河船夫曲》

(l)聆听(第一遍)(男歌手)

师要求:(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曲内容,回答大屏幕上问题)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黄河上、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是黄河上划船的艄公唱的。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的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黄河上摆渡撑船。

(2)第二遍聆听(女歌手演唱)

师要求:再次熟悉歌曲旋律,学生随节奏做律动轻微划船动作)问题:你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两段,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对,两段歌词,上阙设问,下阕酬答。

师:问句语言虽质朴、平实,但立意高远,气势磅礴,从黄河的“弯”到“弯”里的船,再从船上的“竿”到持竿的艄公环环相扣,层层设问,构成了严密的逻辑这样的设问,实质上是代表全民族向自然、向历史发出诘问,给人以天地悠悠、感慨万千的震撼。答句只把“你”改作“我”,把“几十几”改作“九十九”,两个字的变动就使歌词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完美境界。

师:太地道了!老师也献丑来上一段,亲自感受一下陕北的民歌韵味!(师范唱、生加进手拍节奏、激发同学们的学歌热情)

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师:那听了歌手和老师的演唱孩子们你们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

生:……(引导学生说出粗犷、豪放、高亢、空旷、质朴等特点。)(3)教唱歌曲:(3—5)遍)师: 分析歌曲:(曲谱)1、1=G

四四拍

前倚音

下滑音(对比法教唱体会)

2、练声曲:4/2 5 1 6 | 5---||

. 嗨

(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打开喉咙体会民歌特点设计了全曲五个音的骨干因作为练声曲)

3、师教唱简谱:同学自己找出规律(旋律重复)

曲调与歌词相呼应,句首的两小节五个音是全曲音调的浓缩,接下去是四个基本重复的乐句,似呼唤,似设问,又如自叹,仿佛要把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沧桑一泻而尽。最后一句的一个五度跳进,突然使旋律转入新调,此时,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如异峰突起,永驻于天地之间,让人感到既新颖又完整。

4、老师唱简谱同学们把歌词填进来。(一段)

5、跟着老师的伴奏把第二段歌词填进来。(二段)

6、找出歌词中哪个字用到了陕北方言演唱,我们一起学一学。

全体学生大声唱出来(2遍)(我、得、艄公)

7、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把歌完整的唱一遍(唱出陕北韵味)

8、同学们,休息一下咱们的嗓子试着回答老师下面的问题。师:你觉得歌曲的曲调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曲调有多处重复。(5次)

较慢

师:平稳稍慢的速度,让你感受到此时的船是在急流险滩中还是在平静的河面行驶呢? 生:平静的河面。

师:那孩子们此时此刻,你头脑中肯定会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和无数船只及艄公形象。在遇到风平浪静时,他们便时常会唱起有问有答的船夫们自己的歌——《黄河船夫曲》

哦那我们现在就放开歌喉,再一次亲自感受一下陕北民歌的韵味!分两组对唱老师指挥。(提示学生唱出陕北民歌的风格)师:《黄河船夫曲》原名《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船夫李思命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延安鲁艺师生采录的。并将《黄河船夫曲》编入《陕北民歌集》近一二十年来,被十多部影视片用作主题歌或插曲。

作为一首劳动号子,这首民歌以其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调、高亢浪漫的激情,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展现了陕北人民在恶劣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出了陕北人民对于黄河的深深热爱,对自己的深深自豪。

(4)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情绪,播放视频《黄河船夫曲》再次亲身感受歌曲情绪及风格,进行歌表演……

师:船夫们是怎么划船的,我们能学一学吗?四四拍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引导学生掌握划船、拉船的动作。)

师:拉船的人就叫纤夫,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白毛巾,真正的当一回纤夫唱一唱咱们的船夫曲吧?(老师选几名舵手台前表演,学生台上台下一起表演唱)

[设计理念:学生聆听后分析再到学唱最后到表演,谈谈自己听后体验后的亲身感受,深入体会船夫们互相对唱时的情景,更好的体会陕西民歌的特点]

三、采风归来(交流---讨论--展示)

通过学唱民歌谈谈课上收获及民歌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可以简单说说西部民歌形成的原因、唱唱自己喜欢的民歌。

四、拓展延伸(观看图片师小结)

师:今天的黄土高原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看!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了肥沃的梯田;黄河大桥巍然耸立;高速公路穿过高原;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启动……黄土高原一步步走向繁荣。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将民族带到了维也纳演唱大厅,让西方朋友再次瞩目中国。冼星海说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这就要求我们同学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大胆走近它、采撷它!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深深地爱着您,这片多情的土地!(播放歌曲 多情的土地)

[设计理念:西部民歌只是民歌中的一部分。学生互相交流采风成果,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努力学习,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篇:中国民歌欣赏

教案 古老的信天游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一组陕北民歌,了解陕北民歌的魅力,了解陕北艺术的苍凉与悲壮。

2、通过欣赏歌曲,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准备:

1、陕北民歌《蓝花花》、《赶牲灵》、《脚夫调》、《黄土高坡》,信天游的有关资料;

2、反映黄土高原的绘画、摄影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播放歌曲《蓝花花》 问题:你听过这首歌曲吗?你知道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歌曲的名字叫《蓝花花》,是陕北民歌。)

2、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源于陕西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山西西北部,宁夏及甘肃等省、区,这些地区民歌种类繁多,且极富感染力,音乐形式异彩纷呈,堪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北信天游。

三、新课教学

2、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刚才我们欣赏的一首歌曲是陕北信天游,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流传在黄土高原陕北一带的山歌。请你根据刚才对两首歌曲的分析,总结出信天游的特点。(3)口语化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4)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5)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学生分组讨论: 为什么信天游会节奏比较自由、曲调高亢、悠扬?(这与陕北地貌有很大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

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信天游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四、新课拓展

1、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感受歌曲的苍凉、悲壮。陕北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它广为人们接受。在信天游等其他形式陕北民歌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产生了一大批以陕北民歌为基础的西北风格的歌曲。象《我热恋的故乡》、《信天游》等等。《黄土高坡》就是其中的一首。

2、学生随录音哼唱《黄土高坡》。

3、欣赏黄土派的绘画作品。学生分组讨论:陕北高原的人们的生活特点是什么样的?(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在沟沟川川里,以自然耕作为主,到处都是黄土。这几幅画集中体现了陕北人质朴的性格、质朴的生活态度。在‘信天游’这幅中国画里,还可以看到陕北其他的艺术形态,如剪纸、版画等)

五、小结。

《沂蒙山小调》

一、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 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 性。如欣赏《浏阳河 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 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新课:

1、听新歌: 〈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 旋律、歌词 歌曲风格的特点。歌曲风格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 “鱼咬尾” :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 “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 “草地儿” “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 ; 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 :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改唱〈沂蒙山小调〉 四段,由慢渐快。创编空间:

三、创编空间:

1、要求: 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 ①可改变个别音符; ②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2、3、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前两名创

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 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 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总结: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2课时)

教学目的: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教具准备:《红旗颂》演奏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走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50年来。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城南旧事》《庐山恋》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电影《庐山恋》插曲《啊,故乡》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他的音乐作品饱含革命激情与生活热情,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优美的旋律,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吕其明的作品确实非常感人,当乐队演奏起《龙华祭》、《白求恩》等乐曲,当杨学进、曹燕珍、吕继宏、迟黎明、于丽红、杨小勇等歌唱家唱起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人们无不倾心聆听,热泪盈眶继而爆发出由衷的掌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是为第6届“上海之春”而写的开幕曲。这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一经首演,迅速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成为红色经典,所以说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辈人,说他们是听着《红旗颂》长大的,也是不过分的。

颂歌性的音乐作品,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被人淡忘了,《红旗颂》因旋律优美,感情真挚,至今仍在音乐会上演奏,这不能不说是作曲家吕其明的成功之作。在创作《红旗颂》时,他亲身的革命经历和革命家庭,深深影响着他音乐的构思,并诉诸生动的音乐语言。那种来自革命生涯中独特的切身体验,无半点学院味道,实是经过战火锤炼的呕心之作。正如作他自己所说,“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他的英勇就义,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一定要用音乐的语言,对共和国的成立、对祖国、对党,用音乐表现出来。”音乐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号角响起,乐曲从颂歌主题变成进行曲,使人仿佛听到在革命红旗指引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大道上奋勇前进的巨人步伐 三 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四 欣赏乐曲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⑴.A段:(第一段)

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⑵.B段:(第二段)

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⑶.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

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音乐的风格、节奏、速度: 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五.课堂小结: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案(2课时)

教学目的 :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 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 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 :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首,大家都比较熟悉。今天我们 来欣赏一下,用音乐表达的《梁祝》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课件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 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 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生:分小组介绍。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生:讲述故事。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绍自己 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 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 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 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 传说中是

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 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 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 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 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1)协奏曲的概念。(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 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 20 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2)乐曲的创作背景。(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 介绍)师: 刚才有同学介绍了这首乐曲主要是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 及对梁祝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去 倾听音乐述说的故事吧!(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分别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 会,形式不限。)故事就在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开始了。

(二)欣赏乐曲。(出示课件)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 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的一座村庄祝家庄,聪明美丽的祝员 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途中与 善良、淳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 兄弟(音乐活泼、欢快),两人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乐转 慢)。梁

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梁山伯送祝英台送了十八里,最 后在长亭依依惜别,这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师: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谁来给我们讲讲接下来 将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1)学生讲述: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马太守的威胁,为了父母和 祝家庄,祝英台被迫屈服。师:这段激烈音乐表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中似乎 也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 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2)师:听,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传 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庄探望并打算提亲,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如诉如泣的曲调缠 绵悱恻的音调,把两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3)师:谁来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生: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就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下 定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在一个深夜里,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独自来 到梁山伯的坟前祭奠,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3、再现部—化蝶。师: 接下来,乐曲出现了开始的引子部分,把我们带入了神话的意境。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 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 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出示课件。

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学生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 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2、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

想和体会,形式不限。(学生讲述或用歌 声表达等等,)(1)学生讲述。(2)学生演唱《化蝶》。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说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想所有的人都 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 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让我们带着 感动欣赏一首歌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寻找到真正属于他 们的幸福吧!(播放歌曲)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动 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 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 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第四篇:中国民歌幼儿教育

浅析中国民歌《茉莉花》

学号:2011502009 姓名:任真 学院:文学院

摘要:《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几乎都会演奏江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是因为:所选意象突出、鲜明,能使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表现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主题集中;以独特的情节,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古老而又新鲜;体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风尚,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茉莉花》 形成、传播、民族、文化符号

正文: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特别多。他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这朵享誉世界的《茉莉花》,是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独具慧眼,在这花的海洋里采摘的。从此,这朵独具“草根文化”特色的民歌走出山乡走上了炫目的现代舞台,体现了文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道理。《茉莉花》是一首江南小调。据钱仁康先生的考证,我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歌词的是由玩花主任选辑、钱德苍増辑,于清乾隆年间(1736-1759)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但《缀白裘》只记了剧词,没有曲调。国内最早刊载《茉莉花》曲调的是贮香主人编、道光十七年(1838)出版的《小慧集》,此书卷十二中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与现在流传的《茉莉花》的旋律轮廓大体一致。《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词原曲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个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变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为结束,就成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

《茉莉花》在海外传播并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熟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的使用。在歌剧《图兰朵》的第一幕,宫中官员宣布向公主求婚的波斯王子没有猜中公主的三个谜,要按照约定处死时,姑娘们的齐唱所唱的曲调,就是《茉莉花》。另外,《茉莉花》的音调,在剧中多次用男生合唱、女声合唱、交响乐队等形式来表现,贯穿于全剧之中。《茉莉花》作为东方音乐的代表,作为《图兰朵》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并伴随着这部经典之作的流传,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海外也为世人所熟知,成为中国民歌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典型代表。

《茉莉花》被重新发现,进而成为一种文体符号,是因为它符合当代的审美风尚。所谓“当代审美风尚”是指体现在现时代世界普遍流行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中的相同或近似的审美趣味。当代审美风尚的现实依据是时代平民化意识的普

遍觉醒。《茉莉花》清丽、欢悦的韵律、友爱和谐的意境、洋溢着现实感性的快乐情调,顺应了审美平民化意识觉醒这一趋势,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1997 年6 月30 日,在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由我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1997 天.地.人》交响曲,第一首就是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一首熟悉的旋律磅礴地诠释了香港回归的这一历史事件。1998 年6 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男女二重唱《茉莉花》再次倾倒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合平友好的象征。2003 年,宋祖英作为第一个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中国歌唱家,她演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茉莉花》。最令人激动难忘的还是2003 年8 月3 日,2008 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管弦乐又奏响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荡中蕴含着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阔步向前在2004 年在雅典第28 届夏季奥运会盛大闭幕典礼上,作为第29 届奥运会东道主的中国,表演了闭幕典礼中的最后一个节目:中国儿童站在巨型灯笼上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那个有典型东方神韵的形式,一下子把人们带到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那熟悉而清新优美的旋律响起,一下子使东西方的情感拉得更近,带给人们的是亲切的企盼。

江苏民歌《茉莉花》在国家典礼、文化交流等事务上的使用,使《茉莉花》的意义非同一般,此时的《茉莉花》不仅仅是一个具有东方意韵的中国民歌,它在展现中国古老文化、勾通东西方情感交流与认同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远远超出了歌曲本身。《茉莉花》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她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和缓、柔美、善意等“软实力”,是和谐世界的和谐之声。一方面“它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茉莉花》芬芳馥郁、朴实无华,在人们心里是很高雅、很圣洁、很纯真的美好形象。人们歌颂她的洁白无暇,歌颂她的朴实无华,她代表着人们追求理想,追求纯真和谐的美好愿望,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浓的民族风韵,在朴素的旋律和音乐节奏中凝聚着民族的信仰、希望和情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茉莉花》既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何仿,民歌的籍贯以收集地为准、金陵晚报

[2]马方玲.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初探.中华文化论坛

[3]钱仁康.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上册)

第五篇:浅析中国民歌

浅析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我国最早的民歌大都收录在《诗经》中的《国风》里。这部民歌选集里面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国风》中的民歌,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老百姓当时的生活处于一种水深火热的状态中。当时的诗歌主要描写的是百姓疾苦,同时也表达了百姓的爱憎和对“乐土”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变革,民歌里所表达的内容也开始在发生改变,从对封建黑暗社会的抨击,到后来对外敌侵略的愤慨,发展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民歌的体裁以及哼唱方式也在变得丰富化。

人们根据不同的题材将民歌大概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1,、劳动歌 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

2、时政歌 时政歌是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某些政治事变、政治措施、政治人物,以及与此有关的政治局势的认识和态度,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政治理想和为此理想而斗争的精神。

3、仪式歌 仪式歌是伴随着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唱的歌。它产生于人们对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认识而对语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时候,即幻想用语言去打动神灵,用以祈福、免灾。

4、情歌 情歌是广大人民爱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抒发男女青年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它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的恋爱观和审美情操。有的情歌也表现了对封建札教的蔑视和反抗。

5、生活歌 生活歌的范围相当广泛。我们所说的生活歌只取它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民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

当然也有民歌研究者根据民歌的体裁将民歌进行了区别分类。

1、号子,因为其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的一种民歌,所以也称劳动号子。也可将号子细分为主要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活号子、渔船号子四大类。这种民歌体裁的哼唱方式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其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调式调性变化频繁。号子的演唱基本为一人领唱众人再和唱。

2、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山歌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短小,结构比较整齐,也因其大部分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其表达的是一种质朴的感情。山歌可分为矮腔,平腔,高腔山歌。

3、小调,也可称作小曲“、”小令"等,多唱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小调的形式比较多,既有独唱、对唱,也有合唱。

中国民歌里面也包含着南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歌歌曲。例如有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曲。它们都各具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独特的演唱方式,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烟油自己独特的民歌演唱乐器,以及演唱时还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

民歌作为音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它自身就发源于社会底层,广泛流传于民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风格特色和生动的艺术语言,它没有特定的谱子,同一首歌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演唱方式,它更多地在于表达一种情感,没有过多形式和演唱方式上的拘束。它的风格是可以变化的。每一个地方的民歌都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地方方言,以及人文环境有关。各地方民歌表现出了一个地方人们风俗,生活习惯,生活状态,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同时中国民歌不仅仅在我们本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影响力,同时它也影响着西方音乐。在一些西方音乐当中也融入了中国民歌的元素。例如稀饭放音乐当中《图兰朵》,他就是根据中国民歌《茉莉花》改编而来的。

中国民歌作为一种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众人深爱着。民歌在千百年的人世沧桑变化中,也在不停地变化、发展,至今已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下载《异彩纷呈的中国民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异彩纷呈的中国民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民歌反思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教学心得 ——让民歌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学生的问题常常令我感到尴尬。今天在上第四节课时,因为课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我想让......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教学教案

    湖北省汉川市城隍镇中学 钟玉霞 邮编:431606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

    中国民歌教案(推荐)

    《中国民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

    中国民歌之旅教案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大庆三十四中 王 洋 课题:中国民歌 授课教师:王洋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并欣赏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民歌类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介绍中国......

    教案:中国民歌(最终版)

    课题:《中国民歌》课型:欣赏课年级:高一年级 1.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民歌,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分类及特点。2. 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辨别歌曲所属类别。 3. 结合欣赏使学......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 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全团动员 异彩纷呈

    全团动员异彩纷呈 团县委五四期间掀起创先争优活动新高潮 按照创先发„2011‟10号和冀创组„2011‟13号通知精神,共青团青县县委紧紧抓住五四青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有利契机,在......

    家长助教 异彩纷呈

    家长助教 异彩纷呈 “家长助教进课堂”的方式,不仅拓展课堂教育,弥补教师某些专业知识的不足,还开拓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同时体现了“家庭和幼儿园”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