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时间:2019-05-12 16:3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第一篇: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

【设计理念】:

1、本课内容是以中学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兴国山歌》为基础而创设的一节课。

2、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教学、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设计而成的。重在培养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与了解。

【教材分析】:

根据本册中《兴国山歌》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所创设的《中国民歌》属于欣赏、赏析的领域,即通过欣赏、聆听、实践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民间音乐。让处于八年级阶段的学生深刻的了解中国民歌的要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聆听、概念认知、赏析几个环节来感受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个要义,即小调、山歌、号子。并能通过拓展练习来体会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要义,培养学生细心搜集并发掘民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因为音乐是非物质文化,只能以口头、多媒体或文本记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口头演唱,PPT图片渲染,概念定义,还有歌谱的展示,并要求学生自身模仿,聆听和实践性的劳作(劳动号子)来感受认识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歌的热爱,从生活中体验中国民歌。

【学情分析】:

突出重难点,针对八年级阶段学生的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主动探究,来体验学习过程,发挥自主探究的意识。师生间相互配合体会民歌的美,发展学生的细心发掘能力与创编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歌三要义,山歌、号子、小调。提升学生对民歌的兴趣,积极地拓展视听并辨别和感受民歌的三要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班的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都听过唱过很多歌,那请同学们帮老师听听这首歌,它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PPT)

生:(民歌)

回答正确。那你们了解民歌吗?

我国伟大音乐家冼星——曾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通过他这句话我们可见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有多高。民歌,可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民歌。

二、学习新课

(一)、民歌

什么是民歌呢?民歌又有什么体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民歌。

民歌是指民间的歌,人民的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即兴创编,口头传唱而形成的。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2)、音乐形式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PPT)而民歌根据它的内容、场合、作用和形式的不同而分为三种基本体裁:山歌,号子,小调。

1、山歌

山歌是民歌的第一大体裁,那什么是山歌呢?为什么叫山歌?同学们思考一下.

山歌是山野之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中、在大自然中,以天地山河为背景,见山唱见山,见水唱水,触景生情,即兴而歌的歌。它的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PPT)

2、兴国山歌

我国山歌流传和分布很广,许多地区的山歌都有自己的民间称谓.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和甘肃的花儿,还有我国南方一些冠以地名之称的山歌.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一首冠以地名之称的,产自于我国”山歌之乡”的山歌——兴国山歌。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是客家的主要聚居地。

聆听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欣赏歌曲,说一说:

(1)、这首歌曲给你感觉印象深刻或最特别的是?

(2)、歌曲声调怎么样?

生:……(嘹亮)

兴国山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首歌都以“哎呀嘞哎”开头。上节课我叫大家回去预习学唱这首歌,不知大家练得怎么样呢?——师生同唱歌曲。

兴国山歌还常常使用方言,并多用倚音、波音等装饰旋律。如:“横““石””鞋”字和第一句。

3、信天游

好,接着我们再到陕北去听听他们的歌曲——信天游。什么是信天游?同学们读一读24页下面的内容。(学生读完后,重点讲讲信天游的特点,PPT展示特点)

欣赏歌曲,找出匹配描述。

4、花儿

山歌还有一种叫花儿,花儿:又称“少年”。特点:(1)、对唱中:男称女为“花儿”

女称男为“少年”

体裁统称“花儿”

(2)、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 假结合的方法演唱。

5、赏析讲评第30页的音乐实践题

(二)、号子

完成的很好,你们真聪明。你们这么厉害,请再来听听这首歌曲。——听歌曲,想问题。

(1)、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2)、你认为歌声来自于哪里?谁唱的呢?他们在干嘛?

生:铿锵有力;来自于……(PPT船夫拉船图片)

他们在拉船,也就是在劳动,他们是边劳动边歌唱的,这种歌曲叫劳动号子。下面我们学习民歌的第二大体裁——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产生于劳动过程中,服务于劳动,伴随劳动过程而歌唱的歌曲。

讲解号子的音乐特点,还有演唱形式:一人领,众人和。范唱解析(歌词:穿恶浪哎,嗨佐;踏险滩嘞,嗨佐;船工一身,嗨佐;都是胆罗,嗨佐……)(PPT)

你们觉得这种演唱形式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作用:指挥劳动、统一劳动步调、振奋劳动 者精神、激发劳动热情、消除疲劳。

生活中劳动场合有很多,除了这种船渔号子,还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等等。我们刚才听的这首就是非常著名的《川江船夫号子》。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有否出现过号子?

师生互动:用声音展现拔河场景

(三)、小调

1、最后,我们来认识民歌中的第三大体裁——小调。

什么是小调?小调(或称小曲):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风俗性活动中。内容题材相当广泛,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有抒发离情别愁、男女青年爱情、哼唱历史故事传说、描述自然风光等。如:采茶调、秧歌调、歌舞调、花灯调等。

2、思考问题:

(1)、怎么理解小调的“小”字?

(2)、你觉得小调应该是什么感觉?(聆听歌曲、感受小调)

欣赏小调,说说小调音乐特点。音乐特点:细腻优美、委婉流畅,结构规范均衡。(PPT)

三、课堂实践 拓展练习

1、今天我们整体地认识了民歌的三种体裁,下面来汇总和区别这三种体裁。

2、我们现场来考考大家掌握的如何吧,听听老师播放的几首民歌,辨认一下它属于哪一类?

四、课堂总结

强调民歌的作用,民歌在祖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教育学生热爱、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在民歌三个类别的名称上,应该做好预设。在民歌识别上还应该深入的给学生讲解。在课堂整个连接方面有些地方还有些不太顺畅,有些环节尚需斟酌。

第二篇: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教学教案

湖北省汉川市城隍镇中学 钟玉霞 邮编:431606 课

题:中国民歌欣赏

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

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

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

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

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从现在城市中能听到的民歌入手,如叫卖调《卖栗子》。在分析中使学生真正理解民歌是在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四、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1、欣赏前谈话:

劳动号子根据不同的劳动条件,又可细分为搬运、农事、作坊、捕鱼、工程等不同类别,船工号子就是劳动号子的一种。澧水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由于水流湍急、水情复杂,船工的劳动强度大且多有风险。一代代船工们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共同创造了动人心魄的《澧水船夫号子》。

2、欣赏歌曲录音。

教师提示:号子时而节奏舒缓、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语汇简洁;时而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激烈的行船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提问号子的演唱形式、结构、节奏及风格特点。

3、小结:这套船式号子记述了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一个完整的行船过程。

五、欣赏《牧歌》。

1、导入。从文学的角度入手,吟颂“天苍苍、野茫茫……”等关于草原的诗词,从歌词的意境中导入《牧歌》的欣赏。

2、向学生介绍《牧歌》的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3、放歌曲录音,重点欣赏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

欣赏中要把握住长调民歌的特点,它的曲调悠长、宽广,节奏舒展以及旋律中的下滑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感受,以免生硬地进行理论上的讲解。

六、学唱《牧歌》。在学唱过程中,让学生细心体会歌曲的意境和意味。

1、学生跟随录音哼唱。

2、教师范唱。

3、随琴教唱。

七、欣赏《茉莉花》。

1、放歌曲录音。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小调类民歌,表现人们对茉莉花的赞美。听后让学生谈感受。(柔和、优美等)

2、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结构。

乐曲为单段结构,共由四句构成。其中的三、四两句连贯流畅,在句法上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对比。

3、向学生介绍另外几首不同地域、不同曲调的《茉莉花》,让学生深刻感受小调类民歌委婉、细腻、清新、幽雅的风格,以及旋律线条流畅,节拍规整,节奏灵活多变等特点。

八、音乐活动(可留作课后思考)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本课欣赏所涉及的省(区),结合你所了解的这些省区的风土人情,谈谈你聆听中国民歌后的感受。

2、将下列民歌与相应的体裁及风格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茉 莉 花》

号子

委婉流畅、细腻优美 《澧水船夫号子》

山歌

铿锵有力、粗犷豪放 《牧

歌》

小调

高亢嘹亮、自由舒展

八、师生小结,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第三篇: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 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是婉转流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林工号子,工地建工号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打硪歌)等等很多种。3演唱方式

而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在节奏较缓的劳动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多数情况下,领句唱完之后,合句再接唱,但也有合句在领句结束以前就进入的,两个声部由此构成重迭状态。也就是说,号子的节奏和劳动时动作的节奏是一致的。4欣赏

我们今天重点来欣赏一下《川江船夫号子》。这首曲子是一首江河船工号子。江河船工号子,即长江、黄河及其支流上船工们所唱的各种号子。一般以中、上游地带更为普遍。在一些水急、弯大,地貌复杂的河端,船工们需要唱起号子来协调动作,提高士气,所以就编创了大量的船工号子。既有轻松的“下水号”,又有舒缓的“平水号”,更有高度紧张、近于呼喊的“上水号”“拼命号”。《川江船夫号子》就是如此。解放初期陶鹏改编过的《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连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其中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旋律舒畅,悠长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又有当发现浅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的急促紧张,气势强烈的《上滩号子》和《拼命号子》。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 总之,各种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某种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号子又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因此,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山歌 1山歌的内容和特点

山歌,是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它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是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极为普遍的民歌体裁。山歌的语言朴素真挚,曲调流畅优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歌的内容十分广泛,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山歌表达出来,有高兴的,悲伤的,幽默诙谐的,还有轻快活泼的。由于山歌多在野外,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所拘束地抒发内心情绪,所以,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音调悠长,较多使用延长音。2山歌的分类

我国山歌十分丰富。各地区,民族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都各有不同。根据地理条件的差异,一般说来,我国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粗犷有力:草原上的牧歌开朗而热情奔放;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则比较明快、秀丽。从音乐风格和歌唱特点方面看,山歌一般分为三类:高腔,平腔和矮腔。

(1)高腔山歌曲调高亢,嘹亮,激昂,奔放,音域宽广,曲调进行往往跳动很大,节奏极为自由而富于变化,拖腔较长,衬词,衬句使用的最多,自由延长音频繁,句幅长大。大家熟悉的青海的花儿,陕西的信天游中的大部分曲目都属于高腔山歌。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高腔山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的典型传统曲调。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一带的山歌,”,意即在田间、山野演唱的歌。它的音乐特点是明快,婉转,悠长宽广,起伏较大,音域较宽,高亢开阔。这首歌表达在旧社会里,男女之间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不能实现,只能将心上人比做牡丹的感慨之情。„„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花儿。《下四川》是甘肃陇中花儿,传统民歌。讲述的是脚夫哥赶着牲口,带着一颗惆怅的心,离乡背井前往四川求生的故事。《尕老汉》„„ 信天游也是高腔山歌的一种。信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宁夏、甘肃的东部,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风貌,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者为多。陕北民歌《赶牲灵》是一首十分著名的山歌,其实是一首情歌。歌中以一个青年女子的口吻,叙述和抒发了其对于赶牲灵的哥哥热烈的恋情。„„

平腔山歌曲调悠长,节奏较自由,旋律进行较为平稳,舒展,抒情,拖腔较短,这类山歌最为普遍。

比如云南山歌《小河淌水》。这是一首美妙的边陲之歌,源自云南的弥渡,曾被称为“东方小夜曲”,这首山歌柔和而又深情,细腻的描绘出一位少女深深的情意。„„

矮腔山歌

曲调优美,柔和,音域不宽,节奏较规整。是一种结构短小,较少使用拖腔,词曲配合上常为一字对一音,用真声歌唱的山歌。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一首矮腔山歌。这是一首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山歌,形式简单,节奏明快,集中,音域较窄。歌曲大多一字一音,旋律质朴高亢,流畅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第二句结尾处用延长音抒发感情,使得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有着四川民歌高亢嘹亮的风格。„„

著名的矮腔山歌还有《放马山歌》和《康定情歌》。《放马山歌》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著名山歌,这首歌的节奏非常简练,只有两个乐句,而且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整个乐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节奏活跃明快,歌曲中还夹杂有赶牲口的吆喝声。音乐形象非常鲜明集中,虽然很简单,多次重复,但并不让人觉得单调,表现出了放马人的愉快心情。„„

《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情绪昂扬,雅俗共赏的民歌。它以纯朴风趣的语言,歌唱了一则关于李家大姐和张家大哥的爱情故事。„„

听完了以上的曲目,我们可以发现,山歌的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自由延长音用于句间、句尾,常构成节奏较密集的朗诵性曲调与抒咏性自由延长音结合的悠长自由节奏,使山歌的抒情性得到充分发挥。

小调

1小调的内容及特点

小调,又称小曲,除了劳动号子和山歌之外,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属于小调。可以说,山歌就是“山野之曲”,小调就是“里巷之歌”。

音乐特点:小调旋律一般比较曲折委婉,细致优美,级进多,跳进少,音域一般不是很宽,音乐形式均衡规整。节奏大都比较从容,平稳,变化对比不大,不象山歌那样自由,在音乐表现上比较含蓄。山歌是在农村中流传和发展的一种民歌体裁,而小调的发展则更多与城镇相联系。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着城镇和农村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小调的流传范围比较大,它广泛地接触了城乡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不象山歌那样只限于在一定地区的农民中流传。小调的题材,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罗极广。旧时代人民的痛苦与辛酸在小调中就有极为深刻的反映。

《走西口》这是一首在山西,陕西,内蒙一带广泛流传的民歌。什么叫走西口呢?河套地区乃天下一富,„„这首歌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真挚的爱情,表达出丈夫离家,妻子送别时那种悲凉凄苦的复杂心情。

《三十里铺》这首民歌是根据陕西绥德县三十里铺村发生的一件真人真事编成的,故名《三十里铺》。这是一首较长篇幅的民间叙事民歌,故事讲述的是一男一女由相恋而分手、难舍难离的情节。这首歌音调开阔舒展,速度悠长缓慢,感情真挚深切,与歌词所描写的情感情绪 非常吻合„„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南方风格的小调。《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扬州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西民歌。

比如《小白菜》。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河北民歌,这首歌曲非常精练的音乐素材和艺术手法,塑造出了一个天真的农村贫苦儿童的形象。全曲通过生动简朴的歌词,级进下行带有哭诉性质的音调,深刻的表现出了一个失去了亲娘,受人虐待的孤苦无依的孩子悲伤痛苦的心情。„„

《兰花花》是一首陕北民歌。这首歌曲讲述了兰花花不幸的婚姻遭遇和她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歌词运用叙事和比兴手法,曲调高低起落、委婉动人„„ 《半个月亮爬上来》

第四篇: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不同体裁的汉族民歌风格特征,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3.通过对作品音乐情绪的感受体验、对主题的演唱、对方言腔调的模仿,了解并学会演唱某些传统民歌。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民歌的发展

民歌是民间的歌,人民的歌。民歌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集体加工而成。民歌产生于生活,反映着人们最质朴的感情,同时也凝练了数代人的音乐智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又称“诗三百”,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的《国风》收录了我国北方十五个地区160篇民歌,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总集。现在我们把这些文字记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来学习欣赏,其实在当时是能够演唱的。可见,在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我国民歌已具有相当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战国时的《楚辞》,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以来“歌谣〞、“小曲”,都是不同时期的集民歌大成之作。他们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放射着不灭的光辉,是璀璨的明珠。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如对劳动的歌颂、对剥削统治的憎恨、对穷苦人的同情、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人,无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民歌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旧曲调填新词或新创作的民歌大量涌现出来。这一时期的民歌记录了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天换地的伟大变化,各个革命时期的斗争生活赋予了民歌以新的内容,为我国民歌发展历史写下了新的篇章,成为我国革命艺术宝库中光辉的组成部分。如《绣金匾》、《东方红》等,反映革命内容具,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时代面貌。讲述人民的故事,讲述中国的故事。

我国有着灿烂的文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是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深切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与情感。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是以口头传播、集体加工而成。在民族间不断的融合与交流过程中,在多样的文化土壤的孕育下,民歌多姿多彩。经过岁月积淀,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美好愿望,生存状态和语言特点。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不同地区音乐风格各不相同。

民歌的风格各地各族有所不同,傣族民歌明丽,蒙古族民歌粗犷......一般说,北方的民歌直率豪放,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甩腔使用较多,格调阳刚、开朗、奔放;南方民歌柔美含蓄,曲调抒情、委婉、细腻,音乐性较强。

民歌的特点及分类

民歌与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是经过劳动人民长期而广泛的群众性即兴创作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不同地区的民歌,其音乐都各具本地区族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该地区、民族音乐特征的标志。

民歌的音乐特点

①口头性。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即兴创作,是内在感情的表现。在世代相传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歌唱者,常将现成的民歌作蓝本进行即兴编唱,从而使民歌具有即兴性的特点。民歌的旋律总是和不同的语言、语音、语调相一致。

②地域性。中国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语言,而语言的语调、语速都会影响着民歌的音乐风格。各地区民歌的旋律与该地区的语言密切结合,由于居住的地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导致音乐色彩就大不一样。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那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呈现出委婉秀丽的的风格;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民歌通过其音阶、调式、节奏等音乐要素,表现绚丽多姿的民族特色和地区风格。例如:蒙古族民歌多用羽调式;朝鲜族民歌常用三拍子;维吾尔族民歌常用切分节奏等。

③流变性。我国地域辽阔,在地形上,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在气候上,有四季分明的温带、终年常绿的亚热带,最南部还有热带;在生产条件上,有工、农、林、牧、渔等不同的情况。各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等有不同的特色,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价值观也各有差异。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按口传心授这样一种不严格限定的、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的歌曲传播方式,在即兴编唱过程中,民歌曲调发生变异,出现同一歌曲的许多变体,又使民歌具有变异性的特征。民歌随着环境、演唱者、感情、语言、劳动等因素的变化,在音调、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风格方面都会有所变化。从横向来说,同一首民歌,在不同地区流传,形态就不一样。从纵向看,随着年代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它的感情色彩、社会功能也不尽相同。也有这样的情况,一首曲调,填上内容完全不相关的歌词,在音乐上加以变化(曲调润饰、速度变化等),也可以表现与原曲不同的情绪。因此,一首从古流传下来,至今仍在演唱的民歌可能已被多次改编、演变,以至失去原有的面貌和风格,还可能同地区和民族一首民歌保留着多种变体。

④短小精悍。一般地说,民歌的曲式结构都比较短小,规整。篇幅长的歌词常采用同曲不断反复的方式。旋律简单易唱、节奏不复杂,明了易记。民歌的歌词一般篇幅短小,犹如诗词,句式整齐,多有押韵,常穿插由语气词、形声词或称谓词构成的衬腔。歌词与音调紧密结合,易于传唱,是诗歌与音乐的高度结合。民歌善于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民歌的音乐语言凝练,善于运用极简的音乐素材来表达准确生动的音乐形象和深刻的思想感情,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民歌的分类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其分类法很多,中国传统民歌的分类可依题材、体裁和风格色彩来区分,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功能和所长。按题材分类,有助于了解民歌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按体裁分类,有助于了解民歌的社会功能和音乐的不同表现方法;按风格色彩分类,有助于了解不同民歌特色的形成和特色与形成原因之间的关系。

以题材内容分类。中国传统民歌的题材与内容,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反映社会生活的《长工苦》《脚夫调》等;反映生产劳动的《打硪歌》《采茶歌》《割小麦》等;反映爱情生活的《绣荷包》《三十里铺》等;反映日常生活的《伴嫁歌》《小看戏》《摇篮曲》等,源于传说历史故事的《孟姜女》《嘎达梅林》等。

按地域风格色彩分类。最常见的按照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如分为南方、北方两大区,我国汉族民歌按照地域风格色彩细致划分,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八个民歌色彩区。西北色彩区:山西、甘肃、宁夏和陕西大部分,青海、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地理环境为高原山区,气候、土地条件较差,人民生活相对困苦,使用西北方言。音乐曲调高亢,旋律跳进多、起伏大,情感真挚深沉,气质粗犷、淳朴。江浙色彩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被称为鱼米之乡,古代吴、越国之地,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结构短小,旋律多为级进,曲调细腻婉转、清秀绵柔,情感淡雅。西南色彩区:云、贵、川和陕南、广西西部等。高原、山地,森林茂密,使用西南方言。音乐旋律高亢、悠扬,节奏较自由,多用方言中的衬词。

按体裁形式,一般将汉族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民歌最真实、直接地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不同时期的生存状态。劳动号子节奏鲜明(搬运号子、船工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等);山歌高亢悠远(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优美婉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详见第二、第三、第四章)

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种类民族音乐(如民间歌舞、曲艺、戏曲、民族器乐等)的基础。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其他类别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音乐创作也离不开民歌的滋养。民间歌舞的音乐主要来自民歌,也可以简单地认为民间歌舞的原形就是民歌,进一步加上表演就成了歌舞,比如凤阳花鼓、陕北秧歌等。再进一步发展,可能就演化成了戏曲的初期形态,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滩簧戏、评剧、黄梅戏、二人台等,就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艺吸取民歌为素材,就是更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如今我们仍能在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河南坠子、天津时调等曲种中很容易地找到民歌的原生形态。而它们又以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专业技巧丰富着民歌的内容,提炼着民歌的形式,给民歌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犹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放。

第五篇:中国民歌教案(推荐)

《中国民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方法: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思路与程序:

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的分类──学生活动展示自我。

教学过程 :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在学生还没有进入教室的时候,就开始用录音机播放学生都很熟悉的河北民歌《小放牛》。(学生听着歌曲《小放牛》的音乐走进教室,会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就走进中国民歌的氛围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整理的民歌资料,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熟悉课本,了解内容

提问: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然后播放几首学生比较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如《打夯号子》《放马山歌》《小白菜》。让学生辨别、区分。师生在搜集的文字资料中,找出答案,共同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民歌的分类和特点。总结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头传唱,不断加工而成的集体创作。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短小,生动,淳朴。具有即兴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一般我们按体裁把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3.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1)首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分组做出抬重物的样子,老师喊“一二”,然后学生就一起和“三”。使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并体会:号子的形式一般就是“一领众合”,当然还有“众人领众人合”。教师补充: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四种。它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劳动号子是人们随着劳动节奏喊的一种口号,它具有协调紧张的劳动节奏,驱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然后师生共同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中的《上滩号子》。

(2)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对山歌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山歌的产生环境和山歌的形式。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总结: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动时,为了抒发感情而唱的歌。它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相互见面十分不易,于是在两山之间遥遥相望的人,用歌声传递信息和情意。除此之外,山歌还可以把我们带入莽莽草原,使人心胸开朗;或让我们置身崇山峻岭,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汉族很多地区的山歌都有自己的民间称谓。如陕北称山歌为“信天游”,山西称山歌为“山曲”,内蒙古称山歌为“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称山歌为“花儿”、“少年”,湖北称山歌为

“赶五句”,四川称山歌为“晨歌”,安徽称山歌为“挣颈红”等等。共同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3)让学生演唱歌曲《小白菜》,然后对学生讲解:小调又称小曲,小令等。广泛的流传于市民、手工业者、商人和文人阶层。首先,小调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它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出现在节日庆典场合。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的是在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以及一部分职业、半职业的歌手中传唱。小调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演唱时还常有丝竹伴奏。它表现的内容很广泛,有叙述人物故事的,有表现现实生活的,有赞颂自然景物和风光的。对比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分辨南北民歌曲调的差异。

(4)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摇篮曲》、《弥渡山歌》、《打夯号子》等。让学生分辨这些民歌的类别,感受不同类别民歌的特色。

4.学生活动

在学生活动中,让学生自愿结组,把他们搜集的民歌分类,并向全班展示本组的研讨结果,让知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升华。让学生用河北民歌《小放牛》或者电影《刘三姐》中《对山歌》的曲调,自己编上词来对唱。在学生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课堂总结 :让学生简明扼要地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 :让学生搜集和学唱更多的民歌

板书设计 :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口头创作。分类:号子 山歌 小调

特点:

即兴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教案

鞍山市第四十八中学

孙威巍

下载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中国民歌》说课稿5篇范文

    一、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局部。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中国民歌赏析教案[精选合集]

    《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

    教案:中国民歌(最终版)

    课题:《中国民歌》课型:欣赏课年级:高一年级 1.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民歌,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分类及特点。2. 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辨别歌曲所属类别。 3. 结合欣赏使学......

    中国民歌之旅教案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大庆三十四中 王 洋 课题:中国民歌 授课教师:王洋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并欣赏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民歌类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介绍中国......

    浅析中国民歌

    浅析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合集

    《哦,林中那间小屋》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及对平凡而又高尚的造绿者的崇敬之情。 2、 感受节奏重复和音程紧缩手法在这首......

    初中音乐教案

    音乐歌唱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歌唱》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合唱艺术(9课时) 一、享受合唱的艺术美(1课时) 歌曲听赏:东西南北茉莉花猎人合唱槟榔树下摇......

    初中音乐教案

    1、 初中音乐《我和你》教案 2、 目标: 3、 1、能够用轻柔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有表情地演唱《我和你》。 4、 2、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音乐学习活动。5、 3、能认真聆听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