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民歌赏析教案
《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三、结合本地民歌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不同民歌在内容及情感上的不同色彩;
2、民歌新唱中学生的参与及体验。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VCD、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活动与体验
(一)号子
1、整体感知(多媒体投影)
师:我们先到湖南的澧水边去听一听船夫们的心声,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请思考: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歌曲的表现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放音乐和投影,让学生欣赏全曲。)
师:听完这首号子,你认为它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一领众和
师: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其作用是指挥劳动、调节情绪。听了号子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到与凶滩恶水搏斗,最后战胜艰难险阻继续行船的劳动过程。情绪是紧张、有力地。
2、分段赏析
师:请试着唱一唱歌曲的主题,体验一下船工们的生活。(多媒体投影主题旋律)A、学习旋律(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B、填入歌词(号子语言较为简洁,学生能很快学会)
3、综合体验
师:下面我们来当一回船夫,载着理想,驶向成功的彼岸,好不好?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船工们的精神面貌? 生:(各抒已见)
师生共同表演唱《澧水船夫号子》,加入划船的律动,全身心投入来表现全曲(可提示学生在歌曲中进行创编,如开头加上“开船罗”的吆喝声,结尾再一齐欢呼“靠岸罗”等)。
(二)山歌
师:我们喊着号子渡过澧水,再到云南去听听牧童们的山歌。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及日常生活的某些场合中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各地的名称各不相同,如草原称牧歌,水乡称渔歌,平川称田歌或秧歌。
1、听:教师放录音,投影歌单,学生感受
2、唱:学生听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3、演:学生分组唱,可做骑马或甩鞭子动作,着重突出吆喝声。
(三)小调
师:喊完号子唱山歌,唱完山歌哼小调,我们再回到宜都来听一听家乡的小曲,小调又称“小曲",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休息、娱乐和集庆等场合演唱的歌曲。
1、投影宜都民歌《划船调》
2、教师引导学生视唱旋律
3、歌词创编: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结晶,因此,其歌词往往带有口语化和随意化,大多即兴而作,请同学们开动自己的脑筋为这首《划船调》创编歌词,谁作的好,我们就在全班传唱。
4、作品评选(将学生优秀作品实物投影)
5、民歌新唱
第二篇:中国民歌教案(推荐)
《中国民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方法: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思路与程序:
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的分类──学生活动展示自我。
教学过程 :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在学生还没有进入教室的时候,就开始用录音机播放学生都很熟悉的河北民歌《小放牛》。(学生听着歌曲《小放牛》的音乐走进教室,会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就走进中国民歌的氛围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整理的民歌资料,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熟悉课本,了解内容
提问: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然后播放几首学生比较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如《打夯号子》《放马山歌》《小白菜》。让学生辨别、区分。师生在搜集的文字资料中,找出答案,共同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民歌的分类和特点。总结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头传唱,不断加工而成的集体创作。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短小,生动,淳朴。具有即兴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一般我们按体裁把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3.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1)首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分组做出抬重物的样子,老师喊“一二”,然后学生就一起和“三”。使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并体会:号子的形式一般就是“一领众合”,当然还有“众人领众人合”。教师补充: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四种。它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劳动号子是人们随着劳动节奏喊的一种口号,它具有协调紧张的劳动节奏,驱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然后师生共同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中的《上滩号子》。
(2)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对山歌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山歌的产生环境和山歌的形式。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总结: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动时,为了抒发感情而唱的歌。它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相互见面十分不易,于是在两山之间遥遥相望的人,用歌声传递信息和情意。除此之外,山歌还可以把我们带入莽莽草原,使人心胸开朗;或让我们置身崇山峻岭,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汉族很多地区的山歌都有自己的民间称谓。如陕北称山歌为“信天游”,山西称山歌为“山曲”,内蒙古称山歌为“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称山歌为“花儿”、“少年”,湖北称山歌为
“赶五句”,四川称山歌为“晨歌”,安徽称山歌为“挣颈红”等等。共同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3)让学生演唱歌曲《小白菜》,然后对学生讲解:小调又称小曲,小令等。广泛的流传于市民、手工业者、商人和文人阶层。首先,小调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它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出现在节日庆典场合。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的是在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以及一部分职业、半职业的歌手中传唱。小调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演唱时还常有丝竹伴奏。它表现的内容很广泛,有叙述人物故事的,有表现现实生活的,有赞颂自然景物和风光的。对比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分辨南北民歌曲调的差异。
(4)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摇篮曲》、《弥渡山歌》、《打夯号子》等。让学生分辨这些民歌的类别,感受不同类别民歌的特色。
4.学生活动
在学生活动中,让学生自愿结组,把他们搜集的民歌分类,并向全班展示本组的研讨结果,让知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升华。让学生用河北民歌《小放牛》或者电影《刘三姐》中《对山歌》的曲调,自己编上词来对唱。在学生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课堂总结 :让学生简明扼要地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 :让学生搜集和学唱更多的民歌
板书设计 :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口头创作。分类:号子 山歌 小调
特点:
即兴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教案
鞍山市第四十八中学
孙威巍
第三篇:中国民歌之旅教案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大庆三十四中 王 洋
课题:中国民歌 授课教师:王洋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并欣赏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民歌类别。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介绍中国民歌,初步掌握民歌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能够感受和听辨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民歌的形成、作用、特点的介绍和欣赏。教学难点: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教学方法:欣赏分析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课前表演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
引入新课:欣赏《牧歌》及相关图片,感受优美的音乐及内蒙古草原美丽壮阔的景象。
设计意图:感受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铺垫。新课:
一、民歌概念:
民歌是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创作,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民歌的相关知识
二、民歌的分类:
民歌根据其内容、作用、风格、特点、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1、号子:
①欣赏《船工号子》(湖北民歌)
②概念: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它产生于劳动,也直接为劳动服务,曲调铿锵有力,衬词多为“哟”“嗬”,起指挥劳动节奏鼓舞干劲的作用,一领众和特点。
设计意图:带问题进行思考,展开想象,感受号子的情绪。
2、山歌
①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
②概念: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劳动时即兴创作的,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曲调高亢,嘹亮,悠长、自由,歌头歌尾带上扬的吆喝声。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两种类别的内容、作用、特点上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3、小调
①欣赏《茉莉花》(江苏民歌)
②概念:小调产生于劳动的余暇或娱乐,民间喜庆等场合的民歌,具有结构规整,旋律细腻,流畅表演性强等特点,包括儿歌。
三、民歌三种不同类型的特点对比和总结。
设计意图:结合上两种类别分析小调的风格特点体会三者的不同。
巩固:
1、民歌之旅(竞赛)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结:本课通过对民歌的学习,了解民歌类别中号子、小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准确辨认这三种类别的民歌。
第四篇:教案:中国民歌(最终版)
课题:《中国民歌》
课型:欣赏课
年级:高一年级
1.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民歌,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分类及特点。
2.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辨别歌曲所属类别。
3.结合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了解民族音乐的美,激发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加深对祖国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辨别歌曲所属类别。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教师播放古筝独奏《茉莉花》,学生进入教室。
二、导入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进入教室所听到的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你知道这首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讨论:是中国的音乐 是古筝演奏的)(引出中国不仅有特别动听的音乐,还有别具特色的歌曲)
板书课题《中国民歌》
三、新授
1、介绍中国民歌
教师提问:
民歌的“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作民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即兴演唱出来的、口头相传的、音乐朴实、易于流传等)
教师讲述: 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2、欣赏中国民歌
A、听赏歌曲《船工号子》 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
什么是号子?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学生听赏后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教师讲述: 那么号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亲自感受一下。活动:几位同学搬重物,先不喊口号搬,请一位同学谈感受,接着教师喊“一二”,学生一起喊“加油”搬,再请一位同学谈感受。得出结论:号子具有两种功能。人在从事体力劳动时必须调整呼吸、积蓄力量,这是喊(唱)号子时人体必然的生理反应,也就是劳动时的人体需要;集体劳动中需要统一步调、统一节奏,号子应需产生。因此号子在劳动中具有发出号令、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绪的实用性功能。同时号子的音乐抒发了劳动者的感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也给人以精神上愉悦的感受,这是号子的表现性功能。
B、《下四川》
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
这首歌曲与号子有什么不同?歌曲的演唱形式?
学生听赏后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上山砍柴、赶脚驮货、放牧、农事耕耘等)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传递情意的唱的民歌。音乐性格真挚质朴、热情奔放,即兴性强。独唱。山歌的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C、《茉莉花》 活动:教师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两名同学打招呼。
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
什么是小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学生听赏后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由于流传面广,有职业艺人的演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 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
3、辨别分析 加深理解
播放民歌录音片断(让学生聆听、思考、辨别它们所属类别)
①《川江船夫号子》②《脚夫调》③《放马山歌》④《无锡景》⑤《牧歌》⑥《沂蒙山小调》
学生根据演唱场合、形式和目的分别用线条连起来
4.课堂检测反馈得失
劳动号子 流畅细腻 一领众和 城镇集市 用于表演
山歌 粗犷豪放 独唱 乡村田野 鼓励加油
小调 节奏自由 独唱为主 劳动场合 抒发感情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基本上认识了中国民歌这一民族瑰宝,这些民歌是我们东方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们不仅朴实、简洁,更因其所具备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世界音乐之林。我们要多去认识它、了解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寻找发现身边更高更优美的民歌,从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好听的民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第五篇: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
【设计理念】:
1、本课内容是以中学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兴国山歌》为基础而创设的一节课。
2、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教学、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设计而成的。重在培养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与了解。
【教材分析】:
根据本册中《兴国山歌》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所创设的《中国民歌》属于欣赏、赏析的领域,即通过欣赏、聆听、实践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民间音乐。让处于八年级阶段的学生深刻的了解中国民歌的要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聆听、概念认知、赏析几个环节来感受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个要义,即小调、山歌、号子。并能通过拓展练习来体会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要义,培养学生细心搜集并发掘民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因为音乐是非物质文化,只能以口头、多媒体或文本记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口头演唱,PPT图片渲染,概念定义,还有歌谱的展示,并要求学生自身模仿,聆听和实践性的劳作(劳动号子)来感受认识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歌的热爱,从生活中体验中国民歌。
【学情分析】:
突出重难点,针对八年级阶段学生的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主动探究,来体验学习过程,发挥自主探究的意识。师生间相互配合体会民歌的美,发展学生的细心发掘能力与创编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歌三要义,山歌、号子、小调。提升学生对民歌的兴趣,积极地拓展视听并辨别和感受民歌的三要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班的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都听过唱过很多歌,那请同学们帮老师听听这首歌,它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PPT)
生:(民歌)
回答正确。那你们了解民歌吗?
我国伟大音乐家冼星——曾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通过他这句话我们可见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有多高。民歌,可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民歌。
二、学习新课
(一)、民歌
什么是民歌呢?民歌又有什么体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民歌。
民歌是指民间的歌,人民的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即兴创编,口头传唱而形成的。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2)、音乐形式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PPT)而民歌根据它的内容、场合、作用和形式的不同而分为三种基本体裁:山歌,号子,小调。
1、山歌
山歌是民歌的第一大体裁,那什么是山歌呢?为什么叫山歌?同学们思考一下.
山歌是山野之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中、在大自然中,以天地山河为背景,见山唱见山,见水唱水,触景生情,即兴而歌的歌。它的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PPT)
2、兴国山歌
我国山歌流传和分布很广,许多地区的山歌都有自己的民间称谓.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和甘肃的花儿,还有我国南方一些冠以地名之称的山歌.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一首冠以地名之称的,产自于我国”山歌之乡”的山歌——兴国山歌。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是客家的主要聚居地。
聆听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欣赏歌曲,说一说:
(1)、这首歌曲给你感觉印象深刻或最特别的是?
(2)、歌曲声调怎么样?
生:……(嘹亮)
兴国山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首歌都以“哎呀嘞哎”开头。上节课我叫大家回去预习学唱这首歌,不知大家练得怎么样呢?——师生同唱歌曲。
兴国山歌还常常使用方言,并多用倚音、波音等装饰旋律。如:“横““石””鞋”字和第一句。
3、信天游
好,接着我们再到陕北去听听他们的歌曲——信天游。什么是信天游?同学们读一读24页下面的内容。(学生读完后,重点讲讲信天游的特点,PPT展示特点)
欣赏歌曲,找出匹配描述。
4、花儿
山歌还有一种叫花儿,花儿:又称“少年”。特点:(1)、对唱中:男称女为“花儿”
女称男为“少年”
体裁统称“花儿”
(2)、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 假结合的方法演唱。
5、赏析讲评第30页的音乐实践题
(二)、号子
完成的很好,你们真聪明。你们这么厉害,请再来听听这首歌曲。——听歌曲,想问题。
(1)、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2)、你认为歌声来自于哪里?谁唱的呢?他们在干嘛?
生:铿锵有力;来自于……(PPT船夫拉船图片)
他们在拉船,也就是在劳动,他们是边劳动边歌唱的,这种歌曲叫劳动号子。下面我们学习民歌的第二大体裁——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产生于劳动过程中,服务于劳动,伴随劳动过程而歌唱的歌曲。
讲解号子的音乐特点,还有演唱形式:一人领,众人和。范唱解析(歌词:穿恶浪哎,嗨佐;踏险滩嘞,嗨佐;船工一身,嗨佐;都是胆罗,嗨佐……)(PPT)
你们觉得这种演唱形式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作用:指挥劳动、统一劳动步调、振奋劳动 者精神、激发劳动热情、消除疲劳。
生活中劳动场合有很多,除了这种船渔号子,还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等等。我们刚才听的这首就是非常著名的《川江船夫号子》。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有否出现过号子?
师生互动:用声音展现拔河场景
(三)、小调
1、最后,我们来认识民歌中的第三大体裁——小调。
什么是小调?小调(或称小曲):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风俗性活动中。内容题材相当广泛,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有抒发离情别愁、男女青年爱情、哼唱历史故事传说、描述自然风光等。如:采茶调、秧歌调、歌舞调、花灯调等。
2、思考问题:
(1)、怎么理解小调的“小”字?
(2)、你觉得小调应该是什么感觉?(聆听歌曲、感受小调)
欣赏小调,说说小调音乐特点。音乐特点:细腻优美、委婉流畅,结构规范均衡。(PPT)
三、课堂实践 拓展练习
1、今天我们整体地认识了民歌的三种体裁,下面来汇总和区别这三种体裁。
2、我们现场来考考大家掌握的如何吧,听听老师播放的几首民歌,辨认一下它属于哪一类?
四、课堂总结
强调民歌的作用,民歌在祖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教育学生热爱、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在民歌三个类别的名称上,应该做好预设。在民歌识别上还应该深入的给学生讲解。在课堂整个连接方面有些地方还有些不太顺畅,有些环节尚需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