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国民歌》说课稿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1:3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中国民歌》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中国民歌》说课稿》。

第一篇:音乐《中国民歌》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局部。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十一册第一课的《中国民歌》之二,它是衔接第十册教材《中国民歌》之一,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杜亚雄先生在《音乐知识》四卷中对少数民族的分类,它分为六大组,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北方草原组中的《牧歌》和西藏高原组中的《巴塘连着北京》两首民歌。《牧歌》是内蒙古典型的长调民歌。《巴塘连着北京》是西藏一种特殊润腔风格的民歌。

2、教学目标:

1)了解内蒙古、西藏民歌的特点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2)能分辨出两个民族民歌的风格。

3)培养增进同学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两个不同民族的民歌。

三、说学法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同学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同学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同学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分布广泛,知识面涉和较广,歌曲的风格各不相同。为了能协助同学了解民歌特点的形式与所居住的地域和生活习惯,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民歌的风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小朋友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更直接地了解到内蒙古、西藏族人们的生活习惯,我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 方面的风情画面,给同学视听结合,防止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笼统的 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2、对比欣赏法:在了解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时,我运用画面表格形式将两个民族的人物作对比,将两个民族的歌曲特点作对比,从而使同学更清楚的了解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歌曲特点。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需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这一课,我充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同学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屏幕上看到内蒙古、西藏的风土人情关系,听到两族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同学对我国56个民族,知道多少?有没有谁到过其中一民族旅游?

2)然后我将会运用CAI向同学展示课本中一些民族的风情,从而把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和兴趣。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3个目标(略)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学法。

1)采用听--想--观看--动的程序,首先让他们听《牧歌》和《巴塘连着北京》歌曲的旋律片段,分辨风格相不相同?属哪个民族?想不想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2)然后我将运用视觉图象的教学法,把同学“带入”蒙古。(师一边介绍一边出示图片)出示中国版图知道位置,了解内蒙古人们的吃、穿、住、生活风俗习惯,这样能给同学一种身临其境感觉,使笼统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接着让他们欣赏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牧歌》。(带着问题去听)

3)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象后,为了让同学能松驰下,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感受蒙古风格的舞蹈。做简单的(压手腕、骑马、跺肩)动作,来调节课堂气氛,之后让同学给歌曲小结。

4)接着欣赏一段西藏舞蹈,欣赏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它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对他们民族你了解有多少等等。)之后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风土人情,同时播听一首有特殊润腔的民歌叫《巴塘连着北京》,在听时,让他们注意听哪一句给你感觉最特别,然后再收听一次。

5)作歌曲小结(同学填写)对答案。

6)最后运用表格形式对这两首歌的旋律、节奏等内容作对比。

4、达标测评

这环节我将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了三条练习,为检测同学对本节内容是否掌握达标。

1)听辨两首民歌各属哪一民族?

2)分辨两个人物各属哪一民族?

3)找出两首民歌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

5、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第二篇: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 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是婉转流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林工号子,工地建工号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打硪歌)等等很多种。3演唱方式

而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在节奏较缓的劳动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多数情况下,领句唱完之后,合句再接唱,但也有合句在领句结束以前就进入的,两个声部由此构成重迭状态。也就是说,号子的节奏和劳动时动作的节奏是一致的。4欣赏

我们今天重点来欣赏一下《川江船夫号子》。这首曲子是一首江河船工号子。江河船工号子,即长江、黄河及其支流上船工们所唱的各种号子。一般以中、上游地带更为普遍。在一些水急、弯大,地貌复杂的河端,船工们需要唱起号子来协调动作,提高士气,所以就编创了大量的船工号子。既有轻松的“下水号”,又有舒缓的“平水号”,更有高度紧张、近于呼喊的“上水号”“拼命号”。《川江船夫号子》就是如此。解放初期陶鹏改编过的《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连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其中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旋律舒畅,悠长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又有当发现浅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的急促紧张,气势强烈的《上滩号子》和《拼命号子》。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 总之,各种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某种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号子又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因此,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山歌 1山歌的内容和特点

山歌,是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它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是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极为普遍的民歌体裁。山歌的语言朴素真挚,曲调流畅优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歌的内容十分广泛,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山歌表达出来,有高兴的,悲伤的,幽默诙谐的,还有轻快活泼的。由于山歌多在野外,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所拘束地抒发内心情绪,所以,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音调悠长,较多使用延长音。2山歌的分类

我国山歌十分丰富。各地区,民族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都各有不同。根据地理条件的差异,一般说来,我国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粗犷有力:草原上的牧歌开朗而热情奔放;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则比较明快、秀丽。从音乐风格和歌唱特点方面看,山歌一般分为三类:高腔,平腔和矮腔。

(1)高腔山歌曲调高亢,嘹亮,激昂,奔放,音域宽广,曲调进行往往跳动很大,节奏极为自由而富于变化,拖腔较长,衬词,衬句使用的最多,自由延长音频繁,句幅长大。大家熟悉的青海的花儿,陕西的信天游中的大部分曲目都属于高腔山歌。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高腔山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的典型传统曲调。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一带的山歌,”,意即在田间、山野演唱的歌。它的音乐特点是明快,婉转,悠长宽广,起伏较大,音域较宽,高亢开阔。这首歌表达在旧社会里,男女之间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不能实现,只能将心上人比做牡丹的感慨之情。„„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花儿。《下四川》是甘肃陇中花儿,传统民歌。讲述的是脚夫哥赶着牲口,带着一颗惆怅的心,离乡背井前往四川求生的故事。《尕老汉》„„ 信天游也是高腔山歌的一种。信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宁夏、甘肃的东部,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风貌,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者为多。陕北民歌《赶牲灵》是一首十分著名的山歌,其实是一首情歌。歌中以一个青年女子的口吻,叙述和抒发了其对于赶牲灵的哥哥热烈的恋情。„„

平腔山歌曲调悠长,节奏较自由,旋律进行较为平稳,舒展,抒情,拖腔较短,这类山歌最为普遍。

比如云南山歌《小河淌水》。这是一首美妙的边陲之歌,源自云南的弥渡,曾被称为“东方小夜曲”,这首山歌柔和而又深情,细腻的描绘出一位少女深深的情意。„„

矮腔山歌

曲调优美,柔和,音域不宽,节奏较规整。是一种结构短小,较少使用拖腔,词曲配合上常为一字对一音,用真声歌唱的山歌。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一首矮腔山歌。这是一首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山歌,形式简单,节奏明快,集中,音域较窄。歌曲大多一字一音,旋律质朴高亢,流畅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第二句结尾处用延长音抒发感情,使得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有着四川民歌高亢嘹亮的风格。„„

著名的矮腔山歌还有《放马山歌》和《康定情歌》。《放马山歌》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著名山歌,这首歌的节奏非常简练,只有两个乐句,而且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整个乐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节奏活跃明快,歌曲中还夹杂有赶牲口的吆喝声。音乐形象非常鲜明集中,虽然很简单,多次重复,但并不让人觉得单调,表现出了放马人的愉快心情。„„

《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情绪昂扬,雅俗共赏的民歌。它以纯朴风趣的语言,歌唱了一则关于李家大姐和张家大哥的爱情故事。„„

听完了以上的曲目,我们可以发现,山歌的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自由延长音用于句间、句尾,常构成节奏较密集的朗诵性曲调与抒咏性自由延长音结合的悠长自由节奏,使山歌的抒情性得到充分发挥。

小调

1小调的内容及特点

小调,又称小曲,除了劳动号子和山歌之外,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属于小调。可以说,山歌就是“山野之曲”,小调就是“里巷之歌”。

音乐特点:小调旋律一般比较曲折委婉,细致优美,级进多,跳进少,音域一般不是很宽,音乐形式均衡规整。节奏大都比较从容,平稳,变化对比不大,不象山歌那样自由,在音乐表现上比较含蓄。山歌是在农村中流传和发展的一种民歌体裁,而小调的发展则更多与城镇相联系。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着城镇和农村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小调的流传范围比较大,它广泛地接触了城乡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不象山歌那样只限于在一定地区的农民中流传。小调的题材,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罗极广。旧时代人民的痛苦与辛酸在小调中就有极为深刻的反映。

《走西口》这是一首在山西,陕西,内蒙一带广泛流传的民歌。什么叫走西口呢?河套地区乃天下一富,„„这首歌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真挚的爱情,表达出丈夫离家,妻子送别时那种悲凉凄苦的复杂心情。

《三十里铺》这首民歌是根据陕西绥德县三十里铺村发生的一件真人真事编成的,故名《三十里铺》。这是一首较长篇幅的民间叙事民歌,故事讲述的是一男一女由相恋而分手、难舍难离的情节。这首歌音调开阔舒展,速度悠长缓慢,感情真挚深切,与歌词所描写的情感情绪 非常吻合„„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南方风格的小调。《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扬州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西民歌。

比如《小白菜》。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河北民歌,这首歌曲非常精练的音乐素材和艺术手法,塑造出了一个天真的农村贫苦儿童的形象。全曲通过生动简朴的歌词,级进下行带有哭诉性质的音调,深刻的表现出了一个失去了亲娘,受人虐待的孤苦无依的孩子悲伤痛苦的心情。„„

《兰花花》是一首陕北民歌。这首歌曲讲述了兰花花不幸的婚姻遭遇和她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歌词运用叙事和比兴手法,曲调高低起落、委婉动人„„ 《半个月亮爬上来》

第三篇: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

【设计理念】:

1、本课内容是以中学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兴国山歌》为基础而创设的一节课。

2、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教学、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设计而成的。重在培养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与了解。

【教材分析】:

根据本册中《兴国山歌》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所创设的《中国民歌》属于欣赏、赏析的领域,即通过欣赏、聆听、实践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民间音乐。让处于八年级阶段的学生深刻的了解中国民歌的要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聆听、概念认知、赏析几个环节来感受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个要义,即小调、山歌、号子。并能通过拓展练习来体会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要义,培养学生细心搜集并发掘民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因为音乐是非物质文化,只能以口头、多媒体或文本记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口头演唱,PPT图片渲染,概念定义,还有歌谱的展示,并要求学生自身模仿,聆听和实践性的劳作(劳动号子)来感受认识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歌的热爱,从生活中体验中国民歌。

【学情分析】:

突出重难点,针对八年级阶段学生的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主动探究,来体验学习过程,发挥自主探究的意识。师生间相互配合体会民歌的美,发展学生的细心发掘能力与创编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歌三要义,山歌、号子、小调。提升学生对民歌的兴趣,积极地拓展视听并辨别和感受民歌的三要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班的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都听过唱过很多歌,那请同学们帮老师听听这首歌,它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PPT)

生:(民歌)

回答正确。那你们了解民歌吗?

我国伟大音乐家冼星——曾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通过他这句话我们可见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有多高。民歌,可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民歌。

二、学习新课

(一)、民歌

什么是民歌呢?民歌又有什么体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民歌。

民歌是指民间的歌,人民的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即兴创编,口头传唱而形成的。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2)、音乐形式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PPT)而民歌根据它的内容、场合、作用和形式的不同而分为三种基本体裁:山歌,号子,小调。

1、山歌

山歌是民歌的第一大体裁,那什么是山歌呢?为什么叫山歌?同学们思考一下.

山歌是山野之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中、在大自然中,以天地山河为背景,见山唱见山,见水唱水,触景生情,即兴而歌的歌。它的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PPT)

2、兴国山歌

我国山歌流传和分布很广,许多地区的山歌都有自己的民间称谓.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和甘肃的花儿,还有我国南方一些冠以地名之称的山歌.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一首冠以地名之称的,产自于我国”山歌之乡”的山歌——兴国山歌。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是客家的主要聚居地。

聆听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欣赏歌曲,说一说:

(1)、这首歌曲给你感觉印象深刻或最特别的是?

(2)、歌曲声调怎么样?

生:……(嘹亮)

兴国山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首歌都以“哎呀嘞哎”开头。上节课我叫大家回去预习学唱这首歌,不知大家练得怎么样呢?——师生同唱歌曲。

兴国山歌还常常使用方言,并多用倚音、波音等装饰旋律。如:“横““石””鞋”字和第一句。

3、信天游

好,接着我们再到陕北去听听他们的歌曲——信天游。什么是信天游?同学们读一读24页下面的内容。(学生读完后,重点讲讲信天游的特点,PPT展示特点)

欣赏歌曲,找出匹配描述。

4、花儿

山歌还有一种叫花儿,花儿:又称“少年”。特点:(1)、对唱中:男称女为“花儿”

女称男为“少年”

体裁统称“花儿”

(2)、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 假结合的方法演唱。

5、赏析讲评第30页的音乐实践题

(二)、号子

完成的很好,你们真聪明。你们这么厉害,请再来听听这首歌曲。——听歌曲,想问题。

(1)、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2)、你认为歌声来自于哪里?谁唱的呢?他们在干嘛?

生:铿锵有力;来自于……(PPT船夫拉船图片)

他们在拉船,也就是在劳动,他们是边劳动边歌唱的,这种歌曲叫劳动号子。下面我们学习民歌的第二大体裁——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产生于劳动过程中,服务于劳动,伴随劳动过程而歌唱的歌曲。

讲解号子的音乐特点,还有演唱形式:一人领,众人和。范唱解析(歌词:穿恶浪哎,嗨佐;踏险滩嘞,嗨佐;船工一身,嗨佐;都是胆罗,嗨佐……)(PPT)

你们觉得这种演唱形式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作用:指挥劳动、统一劳动步调、振奋劳动 者精神、激发劳动热情、消除疲劳。

生活中劳动场合有很多,除了这种船渔号子,还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等等。我们刚才听的这首就是非常著名的《川江船夫号子》。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有否出现过号子?

师生互动:用声音展现拔河场景

(三)、小调

1、最后,我们来认识民歌中的第三大体裁——小调。

什么是小调?小调(或称小曲):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风俗性活动中。内容题材相当广泛,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有抒发离情别愁、男女青年爱情、哼唱历史故事传说、描述自然风光等。如:采茶调、秧歌调、歌舞调、花灯调等。

2、思考问题:

(1)、怎么理解小调的“小”字?

(2)、你觉得小调应该是什么感觉?(聆听歌曲、感受小调)

欣赏小调,说说小调音乐特点。音乐特点:细腻优美、委婉流畅,结构规范均衡。(PPT)

三、课堂实践 拓展练习

1、今天我们整体地认识了民歌的三种体裁,下面来汇总和区别这三种体裁。

2、我们现场来考考大家掌握的如何吧,听听老师播放的几首民歌,辨认一下它属于哪一类?

四、课堂总结

强调民歌的作用,民歌在祖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教育学生热爱、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在民歌三个类别的名称上,应该做好预设。在民歌识别上还应该深入的给学生讲解。在课堂整个连接方面有些地方还有些不太顺畅,有些环节尚需斟酌。

第四篇:模块一中国民歌说课稿

中国民歌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第----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民歌》。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结构的分析,以及我所面对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情分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我的教学目标。

1、首先,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歌曲,能够说出我国民歌的基本分类及基本特征。

2、其次,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朗读歌词、分析音乐各要素,经历聆听音乐、分析音乐总结特点的学习过程,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法分析音乐风格。

3、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民歌的学习与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民歌所表达的地域风情,从而树立民歌兴趣与热情。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为了完成我所制定的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我采用以讲授法为主。通过讲授我国不同地域民歌引导学生区分民歌的地域划分,设计这一教法的原因是为了完成我制定的教学目标。

(2)我采用图片展示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不同的地域风情。设计这一教法的原因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将视觉的感受来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2、学法

根据我所面对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分析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我将通过“讲述---展示---学唱”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一下的学法指导。(1)、聆听音乐法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体会不同类型的民歌带给人们不同的美的感受,设计这一教法的原因是通过聆听音乐发展学生感受、鉴别不同的音乐美的能力。(2)分析音乐要素法

在聆听音乐,学唱音乐后,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出发,分析不同地域的音乐的音乐要素。设计这一学法的原因是为了发展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

在学生还没有走进教师时,我就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沈阳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学生也会跟着唱起来,然后我会让同学们说出谁在唱这首歌?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能够让学生在上课前就走进民歌氛围中,同时也能更好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也便于我引出今天的课题。

2、新课学习第一课时:、(1)初步聆听音乐:

播放音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以及东北民歌《摇篮曲》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描述音乐作的形象。提问:听到这两首音乐你分别联想到什么样的音乐形象?是什么刺激你的想象?设计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深入赏析音乐:分析各地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学唱《沂蒙山小调》、《摇篮曲》说出这两首歌曲各表现怎样的一种心情?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出发分析。这样设计的原因是通过歌曲的旋律、歌词的对比引导学生得出山东民歌与东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与区别。

学唱《三十里铺》与《茉莉花》,同时欣赏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等自然风貌以及江南的庭院风光等,提问这两首歌曲各自表现怎样的音乐形象?都是什么体裁的音乐?两首歌曲在音乐要素的的表现上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上述方法从音乐要素出发总结概括出答案。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学会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法来分析音乐,通过自然风光图片的展示更好的进入音乐的意境。

3、小结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的不同,造就我过民歌有区域性的差别。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各地域民歌基本特征。再次播放民歌加深学生感受民歌氛围的体验。第二课时:

本课时一学习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来说明各民族音乐的特点 1初步聆听音乐:

播放《牧歌》与《格桑拉》提问:谁能说出这两首歌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两首我们比较熟悉的音乐而且民族性的特点比较突出,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分析民歌的特点。

2、深入分析音乐:

老师先将各民族的民歌特点进行讲解,然后将各民族的特点总结出来分别写在黑板上。再依次打乱顺序的播放《牧歌》,《飞哥》、《格桑拉》、《玛依拉》、《桔梗谣》等歌曲,结合第一课时所教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将每首歌曲与其所对应的特征一一对位写出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为了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音乐特点,学会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法。

3、小结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我国民歌的地域划分、民族划分,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歌风格与特征。发展学生感受民歌带来的音乐美的能力,为树立热爱民歌、接受民歌的理念打下基础。

4、作业: 写出《乌苏里船歌》、《嘎达梅林》、《青春舞曲》的发源地、体裁、表达内容。

第五篇: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教学教案

湖北省汉川市城隍镇中学 钟玉霞 邮编:431606 课

题:中国民歌欣赏

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

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

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

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

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从现在城市中能听到的民歌入手,如叫卖调《卖栗子》。在分析中使学生真正理解民歌是在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四、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1、欣赏前谈话:

劳动号子根据不同的劳动条件,又可细分为搬运、农事、作坊、捕鱼、工程等不同类别,船工号子就是劳动号子的一种。澧水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由于水流湍急、水情复杂,船工的劳动强度大且多有风险。一代代船工们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共同创造了动人心魄的《澧水船夫号子》。

2、欣赏歌曲录音。

教师提示:号子时而节奏舒缓、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语汇简洁;时而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激烈的行船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提问号子的演唱形式、结构、节奏及风格特点。

3、小结:这套船式号子记述了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一个完整的行船过程。

五、欣赏《牧歌》。

1、导入。从文学的角度入手,吟颂“天苍苍、野茫茫……”等关于草原的诗词,从歌词的意境中导入《牧歌》的欣赏。

2、向学生介绍《牧歌》的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3、放歌曲录音,重点欣赏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

欣赏中要把握住长调民歌的特点,它的曲调悠长、宽广,节奏舒展以及旋律中的下滑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感受,以免生硬地进行理论上的讲解。

六、学唱《牧歌》。在学唱过程中,让学生细心体会歌曲的意境和意味。

1、学生跟随录音哼唱。

2、教师范唱。

3、随琴教唱。

七、欣赏《茉莉花》。

1、放歌曲录音。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小调类民歌,表现人们对茉莉花的赞美。听后让学生谈感受。(柔和、优美等)

2、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结构。

乐曲为单段结构,共由四句构成。其中的三、四两句连贯流畅,在句法上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对比。

3、向学生介绍另外几首不同地域、不同曲调的《茉莉花》,让学生深刻感受小调类民歌委婉、细腻、清新、幽雅的风格,以及旋律线条流畅,节拍规整,节奏灵活多变等特点。

八、音乐活动(可留作课后思考)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本课欣赏所涉及的省(区),结合你所了解的这些省区的风土人情,谈谈你聆听中国民歌后的感受。

2、将下列民歌与相应的体裁及风格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茉 莉 花》

号子

委婉流畅、细腻优美 《澧水船夫号子》

山歌

铿锵有力、粗犷豪放 《牧

歌》

小调

高亢嘹亮、自由舒展

八、师生小结,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下载音乐《中国民歌》说课稿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中国民歌》说课稿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民歌欣赏

    教案 古老的信天游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一组陕北民歌,了解陕北民歌的魅力,了解陕北艺术的苍凉与悲壮。 2、通过欣赏歌曲,了解信天游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

    中国民歌幼儿教育

    浅析中国民歌《茉莉花》学号:2011502009 姓名:任真 学院:文学院摘要:《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几乎都会演奏江苏民歌......

    浅析中国民歌

    浅析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

    中国民歌反思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教学心得 ——让民歌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学生的问题常常令我感到尴尬。今天在上第四节课时,因为课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我想让......

    中国民歌教案(推荐)

    《中国民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

    中国民歌之旅教案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大庆三十四中 王 洋 课题:中国民歌 授课教师:王洋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并欣赏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民歌类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介绍中国......

    教案:中国民歌(最终版)

    课题:《中国民歌》课型:欣赏课年级:高一年级 1.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民歌,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分类及特点。2. 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辨别歌曲所属类别。 3. 结合欣赏使学......

    音乐说课稿

    说课稿模板(万能版) 说课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说课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课堂设计很了解,说课要包括: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过程、板书、小结。 说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