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时间:2019-05-15 01:5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第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是、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和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Least said, sooner mended”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们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 garden of Eden, Noah's ark, The tower of Babel, Achilles',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 green house, the White House, in black and blue……,因而我们在对话中,尤其在情景会话中,可以补充更多这类的内容:如in black and white, give sb.green light, in blue mood等等。

而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村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语言中,包含着文化领域中的民族性格部分。如欧美人所崇尚的幽默感。这类题材文章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并不多见。作为更深入地了解和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应参照(第二册)等有关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适当的扩充到初中的教材中。

现在的中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不但深感困难更有甚者因为没有多大的课外应用机会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而放弃英语。因而谈不上学习语言,更谈不上进行跨文化的交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科书不应只有文字和个别图片、录音带。作为更真实和客观的反映,我们的教材必须附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或与内容有关的相片、真实图片等;增加可收视性的教学媒体,如教学软件、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给学生以最近现实的情景,这样的教学,才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和现有效果的教育,更符合直观教学,并更能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可视性的了解和接触,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解、处理和应用,从而达到真正素质教育的效果。

所以我们应通过教材的改革、更新和教学媒体的完善;教学工作者更新和完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他们日后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英语教学工作者而言,更应该深入了解和熟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与内涵,从而培养好一代代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 张连仲 3月21日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法上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教学强调的则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些模糊认识与不大理解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初、高中)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另一点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本文将结合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交际性语言教学中,处理好文化与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断加深认识,提出语言是交际性工具这一功能性观点,语言教学目的、目标也随之不断修正。《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高中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大纲》第二大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中,不论是一级教学目标,还是二级教学目标,都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细化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指标。那么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因素,它与语言知识是什么关系,它与文化教学又是什么关系呢?

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教法教出的学生可能很会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读、写的能力),出现交际失误,最终也就达不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

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后一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语法形式掌握得越规范,就越容易引起误解。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高中新大纲对语言知识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阐述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以上议论了语言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及文化教学的必要性。现在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广义上讲,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elo/Hi/Sory/Pardon/Thankyou等形式上极简单的表达。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这样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违反认知规律。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讲者不厌其烦,力求一次讲全、讲透。在介绍一个新语言项目时,往往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字典搬家。学生则忙于记笔记。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更起了负面推动作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功能训练。具体语言形式的功能要随语境而变化,使用中相关社会因素较多,只有逐步介绍、训练,循环往复,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差异并逐步掌握,进而形成语言能力。目前,在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循环出现的方式与原则也应体现在英语教学中。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有些教师可能由于自身语言水平不够,文化知识较少,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这种想法虽可以理解,但应帮助克服。我们提倡教师不断加强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可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向别人问候时,即使只介绍了一种形式的实际用法,只要从语用角度讲是正确的,他就传授了语用原则与文化知识;学生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了这一形式的运用,教师也就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文化语用能力。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学生却是在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教师自己不应该也不应要求学生学习好了语言形式再去实践,或者掌握了语用知识再去实践,而应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交际中实现。

如何进行交际能力训练?方法可以多样。交际教学并不否认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并把它看成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法与结构主义教学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目标的不同。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

“假设交际”,指在课内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包括机械操练和教师讲解等;“教学交际”,指课堂内进行的再表达练习,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性对话或书面练习;“针对性交际”,指学生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作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

克鲁姆强调交际活动存在于外语教学的每个步骤,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应作为技能培养。大量的交际活动有助于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的转化,这种从操练到真实交际的过渡与现在流行的“五步教学”的某些环节有明显的共同点。

综上简述,教师只要确立语用学观点,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材料进行各种旨在提高语用能力的训练和交际,语言教学中的语用与文化要求是可以体现的。

最后谈一下思想教育问题。一般认为,语言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那么交流和学习什么呢?这就提出了思想教育的问题。《大纲》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搞“自我殖民”(self-colonization)。《大纲》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全面的要求。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时时注意贯彻。

21世纪即将来临,新世纪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交往愈发重要和频繁,外语教学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使他们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已经为下世纪初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目标与任务,要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还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奋斗。

第二篇:语言文化的关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使用着许多很有特色的流行语。作为在特定群体和环境中流行的词语,大学生流行语体现了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风尚,也可以称之为文化。因此通过校园流行语我们也就不难发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关键词]:语言;文化;大学生;流行语;校园生活 近年来,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使用着许多很有特色的流行语。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大学校园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鲜活切片,从中可以反映出当下的文化。通过校园流行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因而接下来我将以近五年的校园流行语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美国已故的语言学教授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①柏默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②对于语言我们也许并不陌生,但一旦问起到底什么是文化就会有很多人摇头了?

文化是一个内涵深广的概念,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文化的包容之中,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自然界生长的和人类社会创造的以及世人脑海中存在的,无不类属于文化。可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知识的总和,是人类理解和叙述事物的模式。

总的来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可以用双向互动来概括,具体地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去理解。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方面联系的。③虽然它不是单纯的物质现象,却可以为人类提供服务,人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虽然它不是纯粹的精神现象,却可以很好地体现精神。人类物质世界的特征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人类精神世界的状态可以利用语言去进行周密地阐释。而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隶属于文化,因此,语言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2、语言记录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作用不只是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而存在,人们在利用这一工具的同时,也把人类对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凝固在语言中,即语言还具有记录文化的功能。

近几年,由于某些原因,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甚至对某些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以前,同学们在一起聊的都是“你毕业了,准备去哪工作啊?”,前些年是学生去挑选好的单位,而现在却是单位挑选优秀的毕业生,因而现在同学们经常会聊的是“你打算考研吗?”。由于近些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倍加呵护,简直可以称之为“溺爱”了,这就为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个性化道路创造了条件。在当今的校园中甚至流行着这样一句个性十足的话“做自己爱做的事”。在过去,中性化是一种变相得在贬低一个人不具有女孩子应有的斯文或是男孩子应有的魄力。而近几年,随着超级女生李宇春的迅速走红,“中性化”越来越被大多数年轻人所推崇。当一个老师再因为男同学留长发而去批评他的时候,那个男同学会理直气壮地对老师予以回击:“走中性化道路嘛!很正常啊!„„” 在过去,“厚道”被视为是普遍大众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美德,可现如今在文明的大学校园内已经很少会再看到厚道的人了,因而同学们谈吐间往往会对对方说“做人要厚道!”,通过这种方式来希望别人对自己忠厚或是调动谈话气氛。“你打算考研吗?”、“做自己爱做的事!”、“做人要厚道!”这些例子无一不记录着当今的种种文化。类似的还有“你考公务员吗?”、“啃老族”、“小私”、“博客”及“抄袭”等等。

3、语言促进文化发展 人类发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声音可能是极其偶然的现象,当这种声音被一起活动的人所接受时,其他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发出这种声音,于是,这种声音就成为人们某种认识的标记。随着这种标记的增多,人们的眼界便会越来越开阔,相互之间的交际便越来越自如。这种认知事物的标记就是语言。

由于有了语言,人们在表达某种思想时才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经历。试想一下,如果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你将如何跟他人沟通思想?再以校园流行语为例来支持我个人的观点。最近几年,校园内不断涌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术语,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如果没有语言人们将怎样倡导这些思想,更谈不上促进社会文化发展了。

此外,还有一个很流行的词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博客。“博客”英文:weblog或blog,即网络个人日记。人们可以在博客里默默地描述自己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或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慨,总之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就可以加深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加深了对彼此所处的环境文化的了解,这样就间接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

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能够记录文化和促进文化的发展。站在文化的角度看语言和文化关系,可以说文化包括语言,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从语言发展的情况来看,由于时代潮流的涌进、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风尚的变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新造词和外来词也随之涌现,反映着新出现的事物和新的概念,使汉语的词汇得到不断的充实。④

近几年,随着喜剧之王周星驰的巨作《大话西游》的迅速走红,他的举重台词也风靡了神州大地,如晕、倒、切、靠,这是他的口头禅,如今在校园相当风行。另外,唐僧在《大话西游》已经不是传说中的唐朝高僧了,而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当孙悟空扔掉了月光宝盒时,他的思路不会想到宝盒坏不坏,而是责怪:“悟空你也太调皮了,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会污染环境的,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没砸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呀!”自《大话西游》掀起浪潮后,“唐僧”就演变成一个形容词,形容那种十分罗嗦的人物。如果别人对你说“你好唐僧哦!”那绝对不是在夸你,而是在变相地说你“罗嗦”。也正是由于影视文化的发展,才使得诸如此类的词得到发展。

随着近几年湖南电视台超级女生选秀节目的迅速走红,一个很时髦的词“粉丝”(在各大新闻媒体中,经常会用英语fans的谐音“粉丝”来代表忠实的歌迷、影迷等狂热者)也悄悄向我们大学校园走来,大大增加了同学们的词汇量,可以说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同国家间的接触就更加频繁,也为语言的发展创造了契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⑤前些年,随着美国的不断强大,她所使用的语言英语也越来越被世人所崇尚和学习,因而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用“Hello”来跟朋友打招呼。

近几年,韩剧之风席卷亚洲乃至全球,韩国的文化也渐渐被世人所接受和崇尚,一时间韩国化妆品、韩国服饰、韩国食品以及韩国礼仪都被世人当作一种时尚,韩国语就更不火得不得了。现在同学们见面已经不用“Hello”打招呼了,而改为用韩语“?”。

不久的将来,在新文化的影响下又将有一些新的校园流行语冒出来,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如果用清代诗人赵翼的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来形容校园流行语这一现象,也许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概括为:语言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记录着文化,它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语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①Edward Sapir,Language,p。221。

②L。R。Palmer,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rics,p。151。③《语言与文化》,罗常培,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109页。④《语言交际学》,刘焕辉,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210页。⑤《语言与文化》,罗常培,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21页。

第三篇:语言与文化

【内容摘要】:数字,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发现与工具,数字符合使人类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变为可能,并通过它们记载对世界的认识及人类的发展史,从数字文化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折射出了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及人们的心里层面。本论文主要从数字的含义,数字的谐音,数字的成俗语几个方面对数字文化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数字 数字文化 社会文化 谐音 成俗语

数字是文字语言中的一个奇葩,它有着独特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它用自己的方式记载着人类思维的变化及对世界对认识,同时它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数字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数字包围着,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护照号、车牌号、生日、结婚纪念日、准考证号、门牌号、学生证号、各种银行卡号、各种节日日期等等,它们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且还是某些个体的标识,它记载着一件事情或一段故事,反映着各时期的社会文化,丰富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一、从数字文化中透视中西文化——数字的内涵

“一”代表胜利,代表着最高,代表着万物之源,代表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居高临下,位居首位,是最小的自然数。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们都对数字“一”情有独钟,都非常崇拜它。在中国,人们注重做事的“有始有终”、“独一无二”、“一马当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在数字文化中表现出了对“一”的崇尚,尤其是人们对农历一月一日(大年初一)的重视。数字文化被赋予一种神圣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可见“一”是万数之母,其它自然数是“一”累加的结果,都以“一”为基础。在西方,“一”同样很受崇拜,不同与我们的是,他们对出生日是一号的比较重视,他们认为出生日是一号的那个人就会被赋予一种独立坚强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力,他会努力地达到自己既定地目标。从中可透视出我们中国看重事论“汉语中的数字与社会文化”

情的开头,而西方则看重人的独立。

“二”仅此于“一”之后。在中国,“二”是双,表示美满之意,是人们喜爱的数字,有大吉大利之意,如:智勇双全、双喜临门、两全其美、举世无双都是美好的含义。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发展,“二”的含义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有些时候,我们常说“这个人好二”,这里“二”不再是美满,而是说这个人有点傻,而且傻的可爱。而在西方,“二”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常被视为劣根,罪恶之源。可见,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三”表示多的意思,如: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垂涎三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西方,人们对“三”很偏爱,认为它是一个神圣的数字。

“四”从外形上看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所以在中国它表示四方的意思,象征平稳,如:四平八稳,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西方它象征着公平、正义和力量。

“五”一个神秘而又抽象的数字。五行阵、五花八门三纲五常、三年五载、三令五申、三皇五帝等等似乎“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思想。而在西方人们受基督教的影响很忌讳“五”,“星期五”因为是耶稣受难日,所以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日子。

“六”可以说是最喜庆吉祥的数字之一,表示顺利。如:六六大顺、六畜兴旺,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在春节,我们 常常在畜牲圈中贴上一副“六畜兴旺”的对联;在选择电话号码或汽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是“66”的数字。因为他们象征着顺利,健康和万事如意。西方则不同,他们认为“六”是一个凶数,野兽数。如:在俄罗斯,“六六六”代表的是“恶魔”,所以人们一般很忌讳。

“七”是我在十个数字中最不喜欢的一个,它代表着复杂、凌乱,如:七窍生烟、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七拼八凑、七嘴八舌、七扭八歪等都带有贬义。给人送礼时忌七样,饭桌上的菜绝不能是七盘,人们在挑选吉日良辰时不窕七、十七、二十七,这主要与中国人崇尚偶数的心里有关。在西方,“七”却是个神圣的数字,西方人讲究七种美德,七次圣餐,人生有七个时期,七种天罪,这是因为它与神圣有关,如: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

壮举,用七天造了亚当,取亚当七根肋骨造了夏娃,圣灵有七件礼物。在西方童话故事中又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八”民曰“要得发,不离八”是发达兴旺之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八拜之交,八斗之才,八方之援,“八”已成为中国人最青睐的大吉数。在西方,“八”暗示着成功,幸福和满足。

“九”象征神圣,最至高无上。古代帝王被称作“九五之尊”,北京城有九个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故宫房间有9999间等都体现了“九”的神圣与无尚。“九”与“久”谐音,故也常表示长久之意,在中国文化中“九”是代表最大,最深,最远的数。在西方“九”同样神圣和尊贵,天有九层,地狱有九层,可见,“九”在中西文化中特别被看重。

二、从数字文化中寻找趣味——数字的谐音

生活中,我们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数字经过变调发音后会产生有趣的效果,有褒义也有贬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文化慢慢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二”的谐音“爱”,“四”的谐音“死”,“五”的谐音“我”,“八”的谐音“发”,“九”的谐音“久”。

我们在选择床位号、门牌号时常避开“14”、“54”,“14”谐音要死,“54”谐音我死都是不吉利的数字;男女双方在表达爱意时常用“520”谐音“我爱你”,“131420”谐音“一生一世爱你”,“3344587”的谐音“生生世世不变心”,“8834760”的谐音“慢慢相思只为你”,“7708801314520”的谐音“亲亲你,抱抱你,一生一世我爱你”;人们在遇到要选择数字时,常离不开“8”——“发”,如:“18”——“要发”、“168”——“一路发”、“518”——“我要发”、“888”——“发发发”,也常用“886”表示“拜拜了”;还有一些,如:“918”——“加油吧”、“282”——“饿不饿”、“70885”——“请你帮帮我”、“0487”——“你是白痴”、“786”——“吃饭了”,又如“二白五”——古代银子五百是一对,二白五十是半封,所以“二白五”谐音“半疯”表示傻气,莽撞。是不是很有趣,突然间发现数字作为一种文化也很有魅力,虽然有些数字表示的意义含糊,甚至有时误解某些数字,但也是因为这点,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欢乐,丰富了中国文化,使之成为最深奥,最有影响的文化。

三、从数字文化中接受启发——数字的成俗语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数字文化虽然直接,单一,但如果将数字与数字之间相组合,将会不同凡响,其中蕴含的哲理也较为丰富,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书本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它们存在的气息。

(一)珠算口决相关成语:①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干脆利索。②二一添作五:指双方平分或平均承担责任或任务。③一退六二五:比喻将责任推卸干净。④三一三十一:多指平均分成三份。

(二)民间数字成语:①不三不四:形容一个不正派,一个不像样。②不管三七二十一:指做事考虑不周。③八九不离十:比喻差不多。④数九寒天:是极冷。⑤一不做,二不休:表示做事考虑不周到,做了在说。⑥十万八千里:形容距离很远。⑦九牛二虎之力:指做事不容易。⑧大小九九:某人大小算盘。

(三)书本中的成俗语:①一石二鸟:表示干事麻利。②一针见血:表示归根到底。③千载难逢:指很不容易。④九霄云外、五湖四海:比喻距离很远。⑤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形容思念过度。⑥信心百倍:指信心十足。⑦一杆子到底:表示做事要归根到底。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容某人神通广大,办事能力很强„„

由此可见,数字文化已成为我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国文化中占有主要位置。

数字文化看起来似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琐事,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它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演变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人类文明始于创造文字,而文字的源头又是数字,数字在造字史上起着基石的作用,对人类文化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第四篇: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

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

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文化教学,是指开展系统专门的课堂教学、讨论等实体教学形式,使学习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文化知识教学同语言教学是两种相互并列的教学形式,文化知识教学强调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语言教学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化因素教学。吕必松提出:“影响语言理解和使用的文化因素隐含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即文化因素需要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文化因素教学应在语言教学中进行,实质上是借助语言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

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借助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中内含的文化因素,在能够完成基础语言教学与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习者吸收目的语文化。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因素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融入一定的文化成分,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基础的语言教学是主体,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比重不应超过百分之三十。

第五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法上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教学强调的则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些模糊认识与不大理解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初、高中)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另一点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本文将结合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交际性语言教学中,处理好文化与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断加深认识,提出语言是交际性工具这一功能性观点,语言教学目的、目标也随之不断修正。《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高中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大纲》第二大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中,不论是一级教学目标,还是二级教学目标,都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细化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指标。那么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因素,它与语言知识是什么关系,它与文化教学又是什么关系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教法教出的学生可能很会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读、写的能力),出现交际失误,最终也就达不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

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后一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语法形式掌握得越规范,就越容易引起误解。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高中新大纲对语言知识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阐述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以上议论了语言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及文化教学的必要性。现在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广义上讲,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elo/Hi/Sory/Pardon/Thankyou等形式上极简单的表达。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这样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违反认知规律。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讲者不厌其烦,力求一次讲全、讲透。在介绍一个新语言项目时,往往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字典搬家。学生则忙于记笔记。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更起了负面推动作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功能训练。具体语言形式的功能要随语境而变化,使用中相关社会因素较多,只有逐步介绍、训练,循环往复,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差异并逐步掌握,进而形成语言能力。目前,在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循环出现的方式与原则也应体现在英语教学中。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有些教师可能由于自身语言水平不够,文化知识较少,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这种想法虽可以理解,但应帮助克服。我们提倡教师不断加强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可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向别人问候时,即使只介绍了一种形式的实际用法,只要从语用角度讲是正确的,他就传授了语用原则与文化知识;学生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了这一形式的运用,教师也就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文化语用能力。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学生却是在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教师自己不应该也不应要求学生学习好了语言形式再去实践,或者掌握了语用知识再去实践,而应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交际中实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如何进行交际能力训练?方法可以多样。交际教学并不否认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并把它看成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法与结构主义教学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目标的不同。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

“假设交际”,指在课内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包括机械操练和教师讲解等;“教学交际”,指课堂内进行的再表达练习,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性对话或书面练习;“针对性交际”,指学生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作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

克鲁姆强调交际活动存在于外语教学的每个步骤,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应作为技能培养。大量的交际活动有助于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的转化,这种从操练到真实交际的过渡与现在流行的“五步教学”的某些环节有明显的共同点。

综上简述,教师只要确立语用学观点,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材料进行各种旨在提高语用能力的训练和交际,语言教学中的语用与文化要求是可以体现的。

最后谈一下思想教育问题。一般认为,语言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那么交流和学习什么呢?这就提出了思想教育的问题。《大纲》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搞“自我殖民”(self-colonization)。《大纲》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全面的要求。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时时注意贯彻。

21世纪即将来临,新世纪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交往愈发重要和频繁,外语教学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使他们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已经为下世纪初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目标与任务,要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还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奋斗。

用心 爱心 专心

下载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与文化关系之我见文(写写帮整理)

    语言与文化关系之我见 文 / 卢伟伟 ——以近五年来校园流行语为例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使用着许多很有特色的流行语。作为在特定群体和环境中流行的词语,大学......

    语言与文化教案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现象来了解民族文化和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姓名:feibo 学号: 一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国名为俄罗斯联邦,国旗采用由传统的泛斯拉夫色白、蓝、红 三色所组成的三色旗。国徽采用以双头鹰为图案的红色盾......

    韩国文化与语言

    2011年黄河啤酒艺术团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黄河啤酒艺术团自2011年6月组团以来,针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宣传在6-10月之间共演出70多场,从雁滩三森家居广场第一场开始经过白银、宁夏、......

    (初中英语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教学建议)综合语言应用

    (初中英语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教学建议)综合语言应用 课程标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有如下规定: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文化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主要内容: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今,文化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革新的内在动力,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经济的......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关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常常把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热衷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文化视为花钱的事业,甚至于认为文......

    文化与营销的关系

    文化与营销的关系一、 命题:文化与营销的关系二、探究过程:1. 由组员各自搜集关于文化营销的正反例,并对其进行思考分析。2. 将案例汇总,集中讨论探究文化与营销的关系。3. 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