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时间:2019-05-15 10: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第一篇: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文化是一个大范畴。广义上讲, 它既有物质内涵又包括精神方面的东西, 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认知世界, 语言翻译的过程其实是文化交流的过程。词汇是语言的核心, 因而对词汇的准确理解与翻译构成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文化制约着交际, 文化制约着语言。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词汇的理解与互译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的普遍性决定词汇的共同性, 形成翻译的一致性不同语言之间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之所以成为可能, 一个重要的前提取决于文化的普遍性(C ul tu o l un i二二al s)。何为文化的普遍性? 简而言之, 指各文化中的共核部分。譬如,身居世界任一角落的人们都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理结构;他们生存所需的外部环境也几乎一致: 山、水、房屋、衣、食、住、行等;伴随世界历史的向前发展, 不同肤色的民族还创造出了许许多多颇具共性的人类文明: 音乐、绘画、雕塑⋯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又服务于文化, 反映文化需要。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制约着语言的派生。众所周知,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核心, 词汇的变迁可以折射出文化的发展、变化, 文化内涵因而在词汇上得以充分表现。比较任何两种自然语言的词汇表, 我们立即就可查找到众多具有相同内涵的“ 等价词汇”(E 卿计al e nt rd): sk 抓天空)、I n an(男人)、fo d(食物)等有些词汇在中英文中, 其联想意义也一样。如蛇(s na ke、S e rp en t), 中文里“ 蛇” 的引申意义和联想意义都不佳, 美女蛇、水蛇腰(指女人弯曲的腰身, 用以勾引他人)。中文的文学作品中, “ 蛇” 的意象时常是反面人物的代表。英文se rp en t 一词翻译成汉语“ 撒旦”、“ 恶魔” , 同样蕴含着否定的、邪恶的意义。又如狐狸(fox), 中英文里都具“ 狡猾” 之意。

二、文化的特殊性决定词汇内涵的差异性,形成翻译的非一致性对文化的特殊性大家是不陌生的。从最原始、最狭义的方面看,各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其繁衍的历史进程中, 往往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改造自然手段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现实。所以, 我们常听到有“ 玛雅文明”、“ 古西腊文明” 和“ 黄河文明” 之说。这里, 所谓不同的“ 文明” 其实各自代表着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化成果: 玛雅文明代表着地中海文化,古西腊文明代表古典的希腊文化, 黄河文明代表着中国文化。虽处同一宇宙之中, 人们所“ 见到” 的却是不同的“ 画面”(p 浪u re s), 在此, 文化背景充当着修饰和过滤的角色, 换言之,文化的特殊性得以显现, 以上所提到的不同文化命名正是基于这一点作出的。按萨巫尔•沃夫的语言相关论(h n gu ist iC re lat ivi ty), “ 某一语言系统编码的范畴和差异是该系统所特有的, 不可能与其他系统中的范畴和差异相提并论正如文化的普遍性决定词汇的共同性, 文化的特殊性同样决定词汇内涵的差异性。通过比较, 我们发现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体一致, 意义迥异客体指一切可用词汇表述的认知对象。这里的意义我们指引申意义。比如, “ 龙” 作为一种虚构的动物, 在动物学上并没有“龙”或“dragon”的动物概念,说中英文的人都认为它是不存在的。这两个词都是从神话、传奇或神童话中来, 在汉文化中,“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所以中国人常赋予它至高无上的权利。如, 真龙天子、龙王爷、龙袍、龙颜大怒、望子成龙、登龙门、人中龙、龙蟠凤逸。在节日, 民间还流行划龙船、舞龙灯。书法上也有“ 龙飞凤舞” 的说法。英文中,“dragon ” 则是一恶魔、邪毒的形象。在英国早期传说Beowulf 中, 龙作恶多端, 是一个最终要被消灭的恶

魔。中文的“ 月亮” 和英语的~ 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那颗独一无二的卫星。不过, “ 月亮” 在中国人的审美性趣中, 常常引起美的意象, “ 花好月圆”、“ 月下老人”、“ 一轮明星”、“ 一轮满月”、“ 蛟洁的月光”、“ 明月当空”、“ 月儿弯弯照九州” 等都是美好象征。月亮还与传说及习俗相关, 如“ 嫦娥奔月” 的传说, 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而月亮则是人们所期望的美好的团圆的象征。李白的《静夜思》中, 月亮常常用来表达思故乡、惜别、渴望团圆的意义。在英美人的眼中, 月亮很难引起类似的美的印象。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 月亮常常与阴郁、忧愁、恐怖联系在一起。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人们认为仲夏夜的月光照在身上能产生极度的疯狂,英语里有“ m ids ~ e : m ad ne s s ” , 这种联想与英文词“ l u n a r ” 和“ l。n a oi(• ” 有关。在助n 卿an D i e t io n a 卿of c o n te m 即ra w E n gl i s h 中对这两个词是这样解释的一一1l l n a l , : o f。r e o n e e rn i n g t he mo n.lu n a t i C : a p e ro s n w h。i S S u fe 五n g a n il l n e s s of t hem in d.英文“ lun ati c a s y lu m ” 则是“ 精神病院” 的委婉说法。在英文成语中, 月亮常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联系在一起。2.意义相同, 所指(re fe re nc e)有异中国人的“ 家庭” 与英美人的伪m ily 都是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 但中文里, “ 家庭” 至少包括祖孙三代, 而英文里lb m i ly 则不包括“ 祖辈” 这一代, 仅指夫妻和孩子两代。再如表示血统关系的称谓词, 汉语中极为丰富, 对不同的所指对象表达得极为明细;相反, 英语中表示称谓的词似乎要匾乏得多,单个称谓词的外延比汉语中的相应的称谓词要广阔得多, 这或许与英美人不太注重血统关系, 主张个人主义有关。“ 叔叔” 与un d e 的表层意义相当, 然而各自代表的对象和词的外延截然不同, 类似的例子还有姨妈: an t(还可指舅母、姑妈、阿姨、婶婶等), 岳母: m o th e r 一in la w(还可指婆母)等。当然, 词义相同而所指不同的词不仅限于这两类: 汉语中的“ 山” 译成英语为m ou nt ai n , 殊不知, mo un tai n 的指称对象只是“ 山” 的一部分, 从外延范围考虑, “ 山” = mo u n ta in + hi l , 同样, 英语中的riv e r = 汉语中的“ 江” + “ 河”。.空缺词汇(V ac an t w o 记S)有些词汇在一个民族文化中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是另一民族中的人对它却不大熟悉, 这类词汇我们称为空缺词汇, 即某些词汇在其它文化背景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相匹配, 如公爵(d u k e)、侯爵(ma ru i s)、伯爵(e a rl)、子爵(v is e o u n t)、男爵(b二n)等爵位, 中国读者对之不大熟悉。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贵族都由君主封给爵位且等级分明, 包括以上五个爵位。而另一种爵位(Sir)虽然也是由君主加封的,但此种爵位并不属于贵族。至于中国清朝皇帝后官佳丽三千, 有关后妃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 如皇后、皇贵妃、贵妃、妃、殡、贵人等。汉语中的这些词汇, 外国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区别。很多词汇与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与风俗紧密相关,因此民俗方面的空缺词汇也不少。如流行于中国民间的“ 风水术” , 大凡兴工动土,都要观看地形, 看是否得风得水, 方可择宜地、避凶地。此即所谓相地术中的“ 风水”。西方文化中只有所谓相面术(p h rsi o 孕om};), 并无相地术。此外汉民族还有“ 阴阳术”、“ 八卦测命术” 等奇术异巧。外国人很难理解并体会到其中的引申意义、审美情趣及伦理观念, 翻译起来自然一也很困难。.宗教词汇宗教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本质及内涵的一种文化载体, 因此由于各地域不同种族的信仰不同, 宗教情感及语言表述大不一样。英语中的即(福)、god(上帝)、(圣经)、(传道师)、(圣母玛利亚, 耶稣的母亲)、(神意、天道、天、命、神、上帝), 上帝许给亚伯拉罕的地方[ 迎南〕,福地希望之乡), 这些宗教词语对普遍地对宗教不大了解的读者来说,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体会其宗教涵义更是难上加难。同样, 中国的类似宗教性的语汇和礼节, 外国人看起来也是如读天书。如中国的烧香化纸、三牲、长跪、敬神、阿弥陀佛、财神菩萨、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等词汇都是纯粹具有中国宗教及神话色彩的名词, 西方人翻译起来非常困难, 甚至不能翻译。

三、翻译的语用原则: 确立词汇的文化定位

翻译是从源语言(s ou rc e lan gu age)转换成目标语(ta rge t lan gu ag e)的过程, 评价译文的标准是

依据译文的语义内涵是否与原文等价。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都深有体会: 要把一个具体的文字翻泽做好,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双语文字基本功外,对双语文化的深人了解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谈及词汇的文体功能时, Johnason Swift 强调“ 把恰的词用于恰当的地方”(Pu t p ro p erwo rd s in p ro pe r 户ac es.)。

其实,这一原则在翻译中同样适用。词汇是语言的核心,自然而然是翻译的核心, 翻译中强调“ 文从字顺” , 词汇的作用因此得以充分肯定。做翻译时要做到用词恰当, 首先务必弄清词汇的意义。这里的词义, 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字典意义与联想意义所谓字典意义(co nc eP ti on al m e an in e), 是指对一个词的具体的、准确的释义, 不包括它的色彩与联想涵义。联想意义(a s so ci at iv e me an ing),是指与字面意义相区别的, 一个字、词所包含的情感色彩或隐含的释义。英文C o n n o t a tion 或cormotativemeaZ i嗯译作“ 伴随意义” , 字根源自中世纪时期的拉丁文C O ~ tio ne m , 意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后来, 语言学家用该词来指一个词或词组的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 又称联想意义。语用学上称之为引申意义(im nli ed m e an in g)。字面意义与联想意义相比, 要容易把握些。联想意义更多的是负载着文化的成分,譬如, 刀v e me , 助v e my dog。翻译成中文叫“ 爱屋及乌” 或“ 爱人及物” 而不能译成“ 爱屋及狗” 或“ 爱人及狗”。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了一个问题: 对词义的理解需要借助文化的支撑,要做好翻译, 必须确立词汇的文化定位。今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民族间的交往日趋频繁, 文化差异逐渐缩小, 文化融合已成为一个世界现象, 形成这一现象的直接结果是不同语言间词汇内涵、外延的趋同和拉近,语言交往的渠道也因此更畅通r。尽管如此, 我们必须正视文化差异这一永存的客观现

实,本文所讨论的只是一个侧面: 文化决定词汇的内涵, 词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真正全面深刻地了解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后, 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词汇的联想意义, 也才能真正比较完美地译好各国文化产品,使跨文化交流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朱光谦(谈翻译》, 载《翻译研究论文集》第355 一356页,外研社,1984 年版。许国璋“ clJ ltul al y b)酬浏W(jr(坛二d 饰sli 如lan 即age r l乞a 仁h ing ” , 载《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胡文仲著), 上海译文出版

社19 8 年版。

.许国璋《论语言》,外研社19 1 年版。

.王福祥编《文化与语言》, 外研社1性巡)4 年版。

.王锦塘(美国社会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望汉i 年版).胡壮麟等“ 除l 即isti cs : A Col l。B。)k’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 8 年版。

第二篇: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文化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主要内容: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今,文化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革新的内在动力,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经济的振兴,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竞争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促进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必须提升其文化竞争力,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

马克斯.韦伯的看法是对的:“如果说我们能从经济发展史中学到什么,那就是文化会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我们应从更广泛的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来理解文化的作用。”而且韦伯把东西方社会所以会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归结到彼此不同的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作用领域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内在要求,是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对信息时代世界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的敏锐反映和准确把握,是对文化认识上的新概括和新表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经济的振兴,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竞争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促进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必须提升其文化竞争力,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十六大报告向全党提出了文化的战略任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所谓文化竞争力,概括地说,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能力。同其他领域的创新相比,文化创新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新;二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文化产业的兴起,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文化产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实力竞争。大力发展高科技媒体及相关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信息技术的联姻,才能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三是高素质的人才。无论是推动文化创新,还是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文化产业,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根本之点在于构筑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文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高。在我国,不仅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来支撑,而且文化产业本身也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一体化趋势。显而易见,文化竞争力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增强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不单是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力,而且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的协调一致的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文化竞争力的提高。二,知识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知识经济是高技术与高文化相结合的经济。当今时代,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劳务,不仅具有高技术含量,也具有高文化含量。提高商品和劳务的文化含量同提高其技术含量同样重要。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是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中,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创造出具有我国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商品和服务,不仅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在消费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时,也就潜移默化地受到浓缩其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的主体性问题同样将在商品和服务的贸易中突显出来。

文化产业是当代人类社会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形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文化产业的比重日益增大,文化产业现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有的人认为,“文化投资即是就业投资,因为投资与就业之间的最佳途径就是文化。”积极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已成为新的经济文化增长点,高科技成果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和改造越来越明显。向数字媒体转移是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为经济资源的必要步骤,实质上是为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条件,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

当今,跨国文化产业集团的影响日益增大,渗透力越来越强,跨国文化资本的全球流动和在资源配置分工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文化产业格局的变动、世界文化市场的走向、国际文化秩序和文化关系重组的重要力量。面对这种形势,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中国文化是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上层建筑是不断随时代的发展的需要而变动的,我们是有能力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产生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

概要: 可以说,现代经济是个“怪物”,无论用传统经济学理论还是现代新经济理论,目前还没有哪一个经济学家或哪一门经济学流派能对当今世界扑朔迷离的经济现象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文化又是无所不在的混沌之物,任何事物都可冠之以文化。现在没有哪个企业不谈企业文化,许多企业不景气甚至倒闭的原因很多,但企业文化必定是其中之一。虽然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在今天却同样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文化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文化是整体,是物质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经济只是其中之一。生产力越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就越密切。从这个角度说,今后的经济是文化经济。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从另一个角度说,只有发达的经济而没有先进的文化,并非真正的强大;如果只谈经济,不谈文化,经济的发展也难以持久。就一个国家而言如此,就一个企业来说也如此。

实际上,文化经济的阶段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很多人在具体工作中还没意识到。现在许多企业都在谈企业文化,但我至今尚未听哪个老总说,在录用员工时要考量其是否孝敬父母。中国有句俗话:“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不敬父母的人怎能跟周围的职工和平相处呢?因为在中国人眼里,家就是放大了的国,国就是缩小的家。如果我们的企业文化都能把家放大成企业,把企业缩小成家,我看企业和职工都会不一样。当然,企业老总要像爱护自己的弟妹或孩子一样爱护职工,这是相互的。

人可以创造物质,也可以将其毁掉,“9·11”就是一例。只有文化,特别是底层文化所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等观念,是任何武器都摧不毁的。只要有人在,那些物质的东西完全可以复兴。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无科技,无以强国;无文化,足以亡种”。

(二)文化渗透于经济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中的人到对经济活动的处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产品的交换以及使用,无不渗透着文化,因为经济的全过程都是人的活动。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人主动地采取一种行动,用它来改变人和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归根结底也是在劳动当中产生的。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风行世界,这既会给各国带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和良好的效益,也有可能带来文化一体化的问题。有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有计划地推广它的文化,即价值观。

(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具有本质的区别。列宁曾经说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只看到物与物的关系,马克思经济理论则看到了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要揭示这一本质,而资产阶级或者是认识不到,或者有意掩盖。现在,我们谈经济时对文化注意不够是很危险的。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最近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在世界银行理事会上很客观地称赞中国经济的发展,他看到那么多贫困人口得以脱贫,认为只要是领导集体坚强而能干,人类很多地方的脱贫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他毕竟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看不到深层的东西。实际上中央在决策过程和操作方法上渗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在思维方式里包含了很多中华文化,这些是外国人无法看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我们不仅看到物与物、实际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更看到了中国社会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单就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几个字,就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文化自觉之后应注意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当人们对文化有了自觉意识之后,就会注意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透视它、体现它。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应该包括文化的各个层次。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中的一支。现在企业提倡的所谓文化,基本上只来自经济本身,甚至是企业本身的需要。这个问题比较普遍。比如“客户是上帝”,这个口号对不对暂不去追究,起码对于职工来说它是外贴的,是企业的决策层根据企业的发展定出来硬让员工接受的。包括“团结创新”一类的口号都是领导层定的,不是企业职工的心声。只有把民族文化传统和时代环境相结合,才是骨子里的文化。

现在我们已处在一个文化自觉的时期,千万个家庭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改善,青少年的成长、文化市场当中的垃圾问题都亟待解决。“三个代表”理论中关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问题的阐述,正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为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因此,可以这样预言,在人类最先进思想的引导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一定会产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这一文化的成熟之日,就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之时。

文化并不是随经济亦步亦趋地发展。文化有自己的独立性,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稳定性。文化除受经济的根本作用外,还受历史积淀、传统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过去经济发达,后因多种因素落后了,其文化影响力仍可能因惯性持续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先进的文化造就发达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只能伴随着贫困的经济。

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市场经济绝不是没有主体的单纯经济运作过程,而其主体就是具有健全的经济理性和道德约束的人。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定的经济土壤必然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虽属第三产业,但又依托一、二产业,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对于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当今世界正逐步进入文化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文化与经济已经密不可分,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趋势,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大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小到企业生产管理和名牌产品的创立,既是经济活动也是非常复杂的文化活动,需要文化的力量和智慧。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都凸出相当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因素。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经济建设课题,也是社会科学文化建设课题。没有文化的协调发展,经济伦理和经济规范确立不了,经济建设就难以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建立不起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文化经济,就是知识化经济,就是文化知识作支撑的经济。发展文化经济,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文化含量,提升产业结构的文化层次和品位,已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重要途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必须十分注重经济增长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挥文化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经济发展质量,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第三篇: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关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常常把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热衷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文化视为花钱的事业,甚至于认为文化建设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情,对文化发展采取漠不关心以至于规避的态度。

2003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宣传文化部门开展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课题研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2005年课题组依据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统计验证,获得了较为完整、翔实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2009年,国家统计局根据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从2010年起,文化产业统计已纳入统计部门的经常性工作。

据统计,2004~2008年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现价)为22%,其中法人单位的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现价)为23.3%,高于同期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现价,18.4%)近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服务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现价,19.4%)近4个百分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文化体制改革奉献给全社会及宏观管理部门的一份“厚礼”。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传承和传播文化的载体,早已跨越了单一的纸张时代,文化载体的多元化、多样性,把多业态的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建筑装饰业、信息业、包装业等门类较多的相关产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在文化资源的挖掘、保存、开发和利用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从生产到传播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前端链接各类装备制造业(如广播电视、电影、演艺、考古、印刷等设备生产),后端对接各类电子设备制造业(如电视机、计算机、手机、阅读器等终端设备生产),文化内容(如新闻、资讯、影视、动漫、游戏、演艺)已成为信息业、旅游业的“血液”,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正在改造提升建筑、装饰、包装等传统产业,如果将民族文化元素或符号,经过创意设计植入建筑、装饰和包装材料及旅游纪念品,将会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随着立体视觉产业的兴起,立体视频的采集、制作、播映、显示所需的摄像机、电视机、计算机、手机、银幕等设备必然面临更新换代,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一旦立体摄像机进入家庭,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文化是无形的,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不再单纯搭台,它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篇:文化与营销的关系

文化与营销的关系

一、命题:

文化与营销的关系

二、探究过程:

1.由组员各自搜集关于文化营销的正反例,并对其进行思考分析。

2.将案例汇总,集中讨论探究文化与营销的关系。

3.针对搜集的案例,分析提出企业如何正确处理好文化与营销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

1.成功案例:

(1)雀巢咖啡在中国的失败

雀巢咖啡为什么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饮茶传统的国度取得成功?雀巢进入中国是1988年,这个时候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十年,对于“洋玩意”普遍有了认同感,并且民族主义的思想还远不如现在那么强烈。

但是雀巢为什么首先主推的是礼品装而不是现在所流行的1+2的方便装呢?这是完全违背一般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和传统的。普通的快速消费品,都是在常规产品有一定市场基础的情况下才会推出礼品装,并且,礼品装最多也是产品线上的一种补充,通常都不会成为主力产品规格。

但“意外”的是雀巢咖啡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88年,咖啡还不属于快速消费品,国内有的只是一些低档的“咖啡糖”之类的产品,传统的中国人都无饮用咖啡的习惯。这个时候的雀巢咖啡,它的对手其实并不是那些“咖啡糖”,而是中国传统的茶,或者说是中国人饮茶的传统。那么,直接向饮茶这种传统习俗提起挑战有没有胜算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市场营销只能利用传统或者利用潮流,与之相反的做法很少有获得成功的。

雀巢咖啡并没有选择与传统作对,相反的,它利用了中国人另外的一个传统:送礼。在雀巢最初进入中国的那几年内,他们并没有把反对饮茶提倡喝咖啡作为他们培育市场的途径,而是把推广时机选择在了佳节或者是看望亲朋好友的时候。雀巢咖啡被包装成一种有档次有面子的礼物——在那个开风气之先的年代里,这招的确十分管用。雀巢咖啡被当作“外国的高级礼品”(事实上价格和一般保健品差不多)走进了中国人的家庭。咖啡市场从此被培育起来了,礼品装在随后的岁月里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咖啡真正的角色:一种嗜好品,一种快速消费品。

分析:雀巢咖啡的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了,文化与营销密不可分。大部分的跨国公司总部都在欧美,这种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天然冲突在营销上的反映就是跨国企业竭力在中国所寻找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营销战略。而本土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事实上也是如此,这是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妥协的产物。只有将本企业文化和国外文化相融合,实行符合目标市场文化背景、迎合消费者文化心理的营销策略,企业才能取得成功。

(2)东风雪铁龙C5成功打入中国市场 C5是雪铁龙引进中国的第一款中级车,担负着提升雪铁龙品牌形象的战略重任。为此,雪铁龙以中国古典文化为切入口,设计了一系列文化营销策略。

首先,公司创造出能够体现深厚文化底蕴的产品slogan——“逸天地,悦人生”;其次,邀请书法泰斗书写slogan,演绎厚积薄发的大气;第三,雪铁龙为C5设计了以新儒学文化为核心,以大道无形、至柔至刚的水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演绎新品的和谐大气;再次,还组织中国书法、画作艺术为主题并邀请到不少文化名家、行业领袖的大使品鉴会和文化沙龙等系列公关事件;此外,还密切关注中法文化交流,如“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等活动,通过赞助活动用车等形式,表达文化姿态。自2009年10月28日C5发布后的三个月之内,关于C5的新闻报道迅速增长为4380条,比发布之前三个月的1210条增长了2.5倍;品鉴会和文化沙龙上,著名文学评论家张颐武引用古人的“四品”画论,对C5“逸行广阔天地 享悦快意人生”的洒脱逸韵进行了详细解读,称赞C5为“车中逸品”;资深汽车评论员钟师站在汽车行业的高度,对C5创新的市场极为看好;而中国国家一级画师上官洪夫赞叹C5如范曾的书法一般,兼具线条美与底蕴美;以上权威言论,引领了社会各界对C5的良好认知。

东风雪铁龙C5上市后,三个月内平均销量即达4000台左右,并创下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接到过万张订单的销售佳绩。

分析:东风雪铁龙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文化对营销的重要性。文化是营销的载体,只有把握住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获得持续的关注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产品的销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企业成功打开新市场。

总结:实行全球营销,跨国经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诸多差异之间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的跨文化差异是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现实背景。全球营销企业应在充分了解本企业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模式,从而使不同的文化达到最佳的结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上两个案例中的企业正是把握住对文化环境的研究和本土化策略的实施,才成功地在目标市场站稳脚跟并逐渐发展壮大。

2.失败案例:

(1)唐牌(TANG)饮料在法国的失败

通用食品公司的唐牌(TANG)饮料一开始便在法国遭到失败。唐牌饮料是早餐桔子汁的替代产品,在美国市场,通用食品公司经过大肆促销后,唐牌饮料占领了相当部分的原来有桔子汁占领的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通用食品公司未考虑到:法国人很少喝桔子汁。作为桔子汁的替代产品,唐牌饮料在法国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

分析:这款唐牌饮料的失败是由于通用食品公司只关注到美国本地市场的情况,盲目的将本国热销的产品投入文化环境有差异的法国市场,结果当然是失败的。这一失败案例从反面说明了充分了解目标市场文化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生产针对其文化环境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将难以获得市场,无法盈利。

(2)凯迪拉克在日本的失败

通用汽车曾经想让其高档品牌凯迪拉克打开日本市场,不过具有强烈美国特征的、象征美国精神的凯迪拉克并未赢得日本国人的欢心,在日本经营惨淡。其后,通用公司研究发现,日本人的用车习惯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异。比如,他们喜欢豪华车的后座椅靠背倾斜度大一些,深一些,因为日本人坐车时更喜欢半坐半躺姿势。他们还希望豪华车的座椅用高级的天鹅绒包裹,而不是彰显豪华的真皮。在日本人眼中,真正的豪华车不是凌志、奔驰,而是丰田的世纪、日产的总统,这些品牌在日本国内已享有几十年的盛誉,早已形成了很强的东方文化特征———稳重、内敛,与欧美的豪华车风格相去甚远。而在日本,世纪、总统属皇室和政府首脑用车,很少出口。日本人深知,这种具有明显日本文化背景的豪华车由于与西方人的文化和消费心理存在着较大差异,很难赢得西方市场。于是为了与奔驰、林肯这样的美欧高档轿车品牌争夺市场,迎合美欧消费者的口味,丰田推出了凌志,日产推出了无垠,结果在美国卖得都不错。分析: 通用汽车公司忽略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没有深入分析日本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用车习惯,未能准确把握其对豪华车的需求,盲目地以本国文化特点推出产品,无法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自然遭遇了失败。

总结:通过以上两则营销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营销的成功与当地文化是分不开的,即使是有着辉煌过去的成功企业,也必须遵循当地的文化。假如通用食品公司当初能够以满足法国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过分迷信自己在美国本地的成就,那么它的唐牌饮料也许不会以失败告终。而通用汽车没能像日本一些汽车企业一样明确市场文化需求,深入分析消费的生活习惯推出相应的产品,因而也遭遇了失败。所以,了解并尊重当地人群的特有文化,善于发现企业固有的营销模式的漏洞并及时改正是每个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

四、总结 从以上几个正反案例可以看出,营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在产品的深处包含着一种隐性的东西—文化。企业向消费者推销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产品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还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满足他们高品位的消费。物质资源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文化是土壤,产品是种子,营销好比是在土壤里播种、耕耘,培育出品牌这棵幼苗。

企业的市场营销都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研究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企业营销活动首要的课题。而营销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欲望,而顾客需要什么,对其所接受产品或服务的认知态度等是受其所处区域或国家的文化影响的。这就要求企业正确认识并重视文化与营销的关系,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准确把握当地消费者的追求和需要,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看待文化差异。既不要轻视文化差异对营销的巨大阻碍,也不要视文化差异为洪水猛兽。

2、尊重当地的文化,注重对当地文化的调查、研究和培训工作。

4、借助政府、媒体、专家学者的力量帮助把握当地文化特征、文化心理等信息。

5、产品设计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符合文化特征准确定位并融入创新。

6、选取适当的宣传方式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如公益广告、公益活动等。

第五篇: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二

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二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伦理观念和汉语词语表达的伦理观念,更深层次理解带有伦理观念的汉语词汇,加深对汉语词汇的认识。【章节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伦理观念在汉语词汇中的反映

2.教学难点:称谓词语、反映方位观念的词语 【教学课时】2 【教学周数】2 【教学内容要点】

第二章汉语词语表达的伦理观念

(提问:汉民族的伦理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

伦理观念是汉民族传统心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其中包括尊卑有序、男尊女卑、官本位、重等级、重血统、重亲疏、重乡土等传统的观念意识。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包含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力和身份、利益等,都是先天命定的,伦理纲常也是神圣的,社会上的等级差别是永恒不变的,否则,就被视为乱纲反常 封建伦理观念还认为,社会的纲常有序,等级有别,可以保证人们各得其位,各安其业,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安定和谐是汉民族的理想境界。

第一节尊卑观念在词语的反映

汉民族由于长期受封建伦理观念和皇权至上思想的影响,词汇中相应出现了大量区分尊卑的词。

一、封建时代的尊称词语

从思想上看,封建正统思想以尊卑等级为核心,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汉代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宋以后逐渐被强化 如:

令尊、尊驾、贤弟、仁兄、大作、老朽、天子、草民、小人、寒舍、抚养、疼爱、提拔、爱护、爱戴 1.皇帝的自称词语

如:予一人、予小子、冲人、冲子、小子

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礼记》

春秋时代以后,帝王自称朕、寡、寡人、孤、孤家、不榖 2.臣民对皇帝的面称词语

• 皇上、上、皇天

• 圣上、圣主、圣皇、圣明、圣驾 • 陛下

• 万岁、万岁爷

• 天颜、龙颜、龙体

• 天子、朝廷、君王、圣尊、名圣(提问)3.对皇帝的命令、指示的尊称词 圣旨、御旨、诏书、敕令、圣意 4.对皇室、皇族的尊称词语

太上皇、皇太后、皇后、皇妃、皇太子 公主、驸马、王爷、郡王、王妃、千岁爷 5.民对官的尊称词语

恩相、恩府、恩台、大人、大老爷、县老爷、父母官、老大人、官老爷 巡抚大人、知府大人、廷尉老爷 6.子女对父母亲的尊称词语

父亲大人、母亲大人 7.妻子对丈夫的尊称词语

夫君、老爷、先生、老公 8.丈夫对妻子的尊称词语

卿、夫人、娘子

二、封建时代的卑称词语

卑称一般都是臣对君、下级对上级、民对官的自称词语或谦称词语 卑称又分为以下几种: 1.官员的卑称

臣、卑臣、微臣、愚臣、臣下、卑官、卑职、下官、小官、在下、小吏、微官 2.百姓的卑称

小民、草民、山民、小人、奴婢、不才 女性自称:

小女、村女、民女、小婢、奴婢、妾、贱妾、贱婢、妾身、奴家 3.其他卑称

老朽、老身、贫妇、小生、贫僧、贫道、老衲

三、受伦理等级观念影响的词序结构

封建伦理等级观念,反映在词语词序上是双音合成词一般的词序是尊卑、长幼、男女、褒贬、主次、大小等词序

1.反映社会人际关系的合成词 如:

君臣、后妃、臣民、官民、将士、官吏 长幼、师生、师徒、国家、男女、老少 父母、公婆、婆媳、祖孙、父子、母女 叔侄、兄弟、姐妹、婚丧、爱憎、亲疏 恩怨、恩仇、士卒

官兵、干警、师生、教职工、老中青、党政军民 2.表示事物关系的并列合成词 如:

胜负、胜败、兴亡、文武、贵贱、安危、升降、日月、天地、雅俗、好坏、好歹 高低、上下、东西、南北、前后、长短 深浅、大小、内外、明暗、吉凶、甘苦 岁月、早晚、褒贬、盈亏、厚薄、江河 湖泊、尺寸、斤两、花草、鞋袜、桌椅

第二节 词语反映的男尊女卑观念

封建伦理观念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词汇中也有反映。有关男女的词语中在词素结构顺序中总是男在前面,女在后面。如:

夫妻、夫妇、男女、父母、公婆、兄嫂、弟妹 奴家、贱妾、卑妾

拙荆、糟糠、贱内、贱人、内人、内子、内助

老婆、婆娘、家里的、屋里的、做饭的、烧火的、内当家 奸、娼、妓、婊、嫖、姘、奴、婢、嫉妒、妖、婪、妄 俗语有: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好女不嫁二夫 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唯女子和小人难养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女人舌头上的骨头

养男不养女,养女要受苦

对男性词语往往是褒义的,如:

仁义伦理信优俊俏仕途

第三节称谓词语

一、亲属关系称谓词语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也是一个宗法等级社会,《尔雅·释亲》对中国封建家庭亲属称谓有较为完备的记录,记载了以本人为中心的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子孙、曾孙、玄孙九代直系亲属关系,以及玄孙下来的来孙、仍孙、云孙等,而且列举了父族、母族旁系亲属的种种称谓

要了解汉语的亲属称谓关系,首先应该了解汉民族的亲属关系。汉族的亲属关系可分为血亲和姻亲两大类(提问)

血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血亲又分为宗亲和外亲。宗亲是指与自己同姓的亲属关系,其中又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直系宗亲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旁系宗亲包括伯父、叔父、堂兄弟、堂姐妹、侄儿、侄女、侄孙、侄孙女等。外亲是指与自己虽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如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姐妹及表兄弟姐妹的子女、自己女儿的子女等等。

姻亲是指没有血缘关系而有婚姻关系的亲属关系。姻亲包括自己的配偶以及配偶的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的配偶、堂兄弟姐妹的配偶、表兄弟姐妹的配偶等。如:

祖父、女儿、兄、妹、曾孙

伯父、叔父、姑母、堂兄、侄子、侄孙

外祖父、舅父、姨母、姑父、表兄、外甥、外孙

伯母、婶母、嫂子、弟媳、姐夫、小叔子、大姨子、儿媳、女婿、侄媳、孙婿、内兄(提问)

二、社会交际称谓词语

汉语的社会交际称谓又分为礼俗性亲属称谓、职衔称谓、职业称谓及其他称谓。1.礼俗性亲属称谓语 老大爷、老爷爷、老奶奶、老太太、大爷、大伯、大叔、老伯、大妈、大娘、大婶、阿姨、大哥、老兄、老大哥、大嫂、大姐、老弟、小妹妹、大妹子 2.现代社交称谓语

(1)对有名望地位的老者的称谓语

董老、谢老;廖公、陈公;张先生、王先生(2)对社会长者的称谓语

王大爷、李大伯、孙奶奶、徐大妈、何大婶、沈大哥、郑大嫂、黄阿姨(3)一般社会交际的称谓语(提问思考)

王先生、朱太太、杨小姐、刘女士

何部长、李处长、朱院长、王书记、常经理 蒋老师、周老师、孙老师 白师傅、徐师傅、梁师傅

小吴同志、老王同志、司机同志、警察同志 局长、处长、团长、大夫、科长

同志、师傅、先生、阿姨、叔叔、小姐、大娘、大伯、大哥、老弟、同学 小妞儿、小胖子、小猴子、大个子

第四节词语表达的官本位观念

二千多年来,汉民族长期受儒家思想和封建意识的影响,产生了官本位的传统观念,孔子认为“学而优则仕”,孟子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长期以来,这种官治民的思想一直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不可改变的,作为官吏阶层,历来有一套官文化标志,这包括官称谓、官服饰、官仪礼、官府厅等,并且反映到词汇中来。作为官身份的文化符号,仅以“官”作为语素的合成词语,便组成了庞大的官文化词群。

一、以“官”为中心的词语

如:

文官、考官、清官、贪官、地方官、警官、法官、司令官、外交官、父母官、芝麻官

二、以“官”为修饰成分的词语

如:

官吏、官僚、官员、官方、官兵、官府、官场、官司、官话、官腔、官气、官运、官迷、官架子、官衔、官价、官术、官书、官宦、官帽、官阶、官商、官服、官派、官位、官太太

三、以“官”为“主”的主谓词语

如:官办、官养、官派、官报私仇

四、以“官”为宾词的动宾合成词语

如:做官、为官、封官、升官、当官、买官、卖官、辞官、罢官、选官、考官、免官

五、反映“官本位”观念的成语、俗语

1、成语

如:官运亨通、官迷心窍、官僚主义、官气十足、官复原职、官报私仇、官场如戏、官官相护、官样文章、一官半职、高官厚禄、官商勾结、官逼民反、卖官鬻爵



2、俗语

如:

一人当官,鸡犬升天 官不大送礼的 县官不如现管 官大学问大,官大脾气大,官大不受爹娘管 官字两个口

第五节反映方位观念的词语

汉语中基本的方位词有东、南、西、北、中、左、右

东、西、南、北这四个词都是来自古代象形文字 东,甲骨文象两头开口的布简装物后两头札束之形。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南,古文字象乐器形。如:周南

北,古文字象两人以背相对,就是意见不一致。后来借表四方。

汉民族的传统方位观念中,认为东方为尊,西方为卑,南方为尊,北方为卑。如:

旭日东升、日薄西山、东风、紫气东来、左派、右派

中国古代的宫殿、王府、庙堂等建筑,大都是坐北朝南。

中国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往往依山水走向定上下高低。如:上告、上访、上京、上行线

左右往往以左为尊,右为下。如虚左位

第六节表示亲疏观念的词语

汉民族自古重视亲疏观念。在人际关系中讲内外有别,亲疏有别。由语素同和外组合的词语很能表达这种关系

一、带“同”的词语表示“内部”、“自己人”、“一家人”等亲密关系 如:

同族、同宗、同性、同乡、同村、同学、同窗 同屋、同事、同志、同伴、同伙、同门、同党

同年、同道、同行、同仁、同居、同等、同班(提问举例)

二、带“外”的词语常表示“自家人”以外的人,或用“外”表示嫡系、直系血缘关系以外的亲属、亲戚关系。1.表示国际、人际关系 如:

外国、外宾、外商、外行、外族、外敌、外地 外籍、外交、外教、外国、外省、外姓、外遇 外语、老外、外企(提问举例)2.表示嫡亲以外的亲属关系

如:外祖父、外婆、外甥、外孙、外戚、外氏 3.用“亲”“爱”表示人际关系亲近的词语 如:

亲人、亲戚、亲家、亲朋、亲友、亲情 亲信、表亲、嫡亲、干亲、双亲、亲戚

爱人、爱妻、爱女、爱孙、爱情、爱卿 爱婿、关爱、恋爱、垂爱、宠爱、溺爱

第七节反映正统排异观念的词语

中国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汉族人对异国、异族人往往采取歧视、排斥的态度。秦汉以前,对华夏以外的民族称为“夷、戎、蛮、狄”等。秦汉以后,由于儒家的正统本位思想占统治地位,非正统思想被视为“邪门异端”,对域外的少数民族称为“胡人、番邦”等,反映了大汉族主义意识。这种意识也反映到汉语的词汇中来。

汉代匈奴冒顿单于给汉帝书中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汉书匈奴传》)。

蛮,南蛮也。——《说文》

一、以“胡”为语素的词语(提问)

1.名词 如:

胡人、胡麻、胡马、胡琴、胡椒、胡服、胡杨 胡风、胡瓜、胡床、胡笳、胡兵、胡碟、胡豆 2.动词 如:

胡说、胡话、胡诌、胡编、胡写、胡扯、胡闹 胡来、胡搞、胡吹、胡唱、胡想、胡乱、胡打

3.成语 如:

胡说八道、胡言乱语、胡思乱想、胡编乱造 胡作非为、胡搅蛮缠、胡诌乱扯、胡蹦乱跳

二、以“西”、“番”为语素的词语

秦汉时代,用“西”指西域各国(今青海、新疆等及其以西地区)。近代则用“西”泛指西方国家(欧美国家)。“番”在唐代指西藏、青海一带,也指域外国家。来自这些国家、地区、民族的事物,取名时往往在前边加“西”或“番”字。1.以“西”为语素组成的词语 如:

西崽、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西米、西洋

西医、西药、西点、西化、西服、西餐、西学、西洋参、西洋画、西洋镜 2.带“番”的词语 如:

番王、番兵、番人、番商、番将、番奴 番邦、番茄、番薯、番菜、番红花、番石榴 番菠萝、番鬼佬、番鬼婆、番鬼妹

三、以“蛮”“夷”为语素的词语

中国古代称南方少数民族(今两广、云贵一带)为蛮,含有不讲文明、未开化的意思,多含贬义。如:

蛮子、蛮荒、蛮将、蛮缠、蛮横、蛮干、野蛮、蛮婆、南蛮子、蛮不讲理、胡搅蛮缠、蛮烟瘴雨 蛮夷、鄙夷

四、带“洋”的词语 自17世纪以来,中国人称日本为“东洋”,称欧美各国为“西洋”,因为从中国到欧美及日本各国都要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如:

1、名词

洋人、洋鬼子、洋女人、洋博士、洋学堂

洋货、洋行、洋炮、洋船、洋布、洋葱、洋白菜、洋服、洋相、洋烟、洋务、洋楼、洋钱

2、其他带“洋”的词语

留洋、出洋相、开洋荤、装洋蒜、磨洋工、受洋罪、看西洋景

五、对外国人的其他鄙称词语

近代以来,列强的欺凌和侵略,激起中国人的仇视或鄙视的思想情绪。从前称东西方外国人为“鬼”、“佬”、“毛”等贬义称号。如:

东洋鬼子、日本鬼子、洋鬼子、卷毛鬼、红毛鬼、美国鬼子、美国佬、俄国佬、毛子、老毛子

六带“异”、“非”的词语

在跟社会政治或宗教有关的事物中,带“异”字语素的词语往往表示排斥,甚至仇视、歧视的态度 如:

异教、异类、异族、异己、异性、异客 异国、异端、异军、异教徒

现代还用一个“非”字表示有别于同类。“非”的意思是“不是”。如:

非党员、非金属、非条件反射、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出版物、非政府行为、非婚生子女、非正式结婚、非主流、非交战国、非致命伤、非对抗性矛盾

课后作业:

一、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写读书笔记。

二、整理课堂笔记,下节课提问讨论。

下载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常见关系词汇总结

    四级听力常见的场所、关系、职业词汇总结: 大学University 常见关系:classmates,professor v. s. student 常用词汇: admission录取 registration注册 registrar注册主任,登记......

    职工文化发展与企业文化关系

    职工文化发展与企业文化关系自我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不但把先进的企业物资文化带进了中国,还把先进的企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引入了中国......

    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一、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

    浅议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释放乡村文化魅力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半郭半乡村舍, 半山半水田园。”清代诗人李密庵在《半半歌》中用通俗的语言展示了乡村生活给人带来的娴静与豁达。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关系有一则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故事,一位女性读者非常崇拜钱钟书,写信给钱钟书说希望能够去拜访他,钱钟书回信道:“您知道鸡蛋好吃就可以了,何必去看生蛋的母鸡......

    浅议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概述 现如今,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那么,什么是旅游,什么是文化,他......

    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河洛文化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河洛文化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作为地域文化,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区别在于地域范围、文化内涵、存......

    简论广告与文化的关系

    简论广告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 现代广告即指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