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必修1
飞向太空的航程作业练习
基础知识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辉映 朝晖 挥舞 B.翌年 翠绿 淬火 C.漫步 漫骂 藤蔓 D.响彻 清澈 坼裂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浑蛋 憔悴 烂漫 撤走
诨号 精粹 帐幔 掣肘
()
A.耸入云天 静侯 直刺九宵 扭转乾坤 B.慢慢征途 酝酿 经济实力 反复论证 C.连名上报 苛克 借签经验 摘星览月 D.最高致意 配置 预订轨道 辉煌时刻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只能________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②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________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③在万户的飞天________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
A.密封 强大 尝试 B.尘封 雄厚 尝试 C.尘封 雄厚 试验 D.密封 强大 试验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阅读理解与欣赏
航天飞机简介
航天飞机是飞机和火箭的结合体,它既能像火箭那样发射到宇宙遨游,又可像飞机那样降落到机场。通常,航天飞机由上下部分组成:上部是航天飞机的主体,叫做轨道级,它的形状像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下部是两台固体助推火箭和一个大燃料箱,这是一个庞然大物,有十几层楼房那么高,是用来供给轨道级上主发动机燃料的。
轨道级分前、中、后三段。前段是乘员舱,舱内气压等于正常大气压,可乘3~7名宇航员,多到10人。中段是个很大的运载舱,可以装载人员、卫星、科学仪器和航天武器等,还有在空间用来装卸货物的巨型遥控机械手。后段装有三台发动机,以及使航天飞机作机动飞行,保持飞机稳定,进行姿态变换的动力装置。
航天飞机分三步登天。起飞时,像火箭一样竖立在火箭发射台上,三台发动机和置于大燃料两旁的两台火箭助推器,几乎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升到五六十公里的高空时,两台助推器燃烧完毕,自动脱落,并打开降落伞降落,以便回收后下次再用。这时航天飞机的时速已达5 000多公里,依靠主发动机的推力,继续向高空冲去。大约起飞后8分钟,航天飞机已到达预定的轨道附近,庞大的燃料箱已经用完燃料。这样,航天飞机就只剩下轨道级了,由于装在后段的机动发动机的作用,轨道级正式进入太空
用心
爱心
专心 轨道飞行。
航天飞机入轨后,运载舱上的舱门打开,就可以执行各种任务了。航天飞机可以在太空飞行一个月之久。
航天飞机要返回地球时,便启动机动发动机,使它脱离原来的地球轨道,高度逐渐降低,再入大气层,在大气动中作无动力滑翔飞行,最后像普遍喷气式客机那样,在跑道上俯冲着陆。返回地面后,经过维修保养,补充燃料,加装助推器和燃料箱,又可再次升空飞机。这种航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100次左右。
航天飞机上升和再入大气层时加速度很小,可供健康的人乘坐遨游太空。还可以在轨道上发射人造卫星,进行科学实验和修理卫星,以及用于军事目的等。航天飞机还可以作为“运输机”为空间实验室送部件、器材、物资和人员。
5.第二段中“这是一个庞然大物,有十几层楼房那么高”中的“这”指的是
()
A.航天飞机 B.两台固体助推火箭 C.大燃料箱 D.B和C 6.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航天飞机是一架绑在火箭上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B.航天飞机的轨道级后段有三台发动机,其作用贯穿于航天飞机的所有飞行过程 C.航天飞机的机动发动机,使航天飞机脱离原来的地球轨道,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D.航天飞机至少能重复使用100次 99+1=?
危机管理:剑尖上跳芭蕾
1996年,湖南一个名叫陈伯顺的老人死了,据说是因为喝了三株口服液全身溃烂而亡。不久之后,当年的中国保健第一品牌“三株”轰然倒地。虽然3年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还了“三株”一个清白,但是吴炳新和他的“三株”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从此,中国企业开始接触一个新名词:危机管理。
11月25日,“第二届现代企业危机管理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危机管理专家、公关传播专家以及中外企业负责人近150人与会。他们的言词之间闪烁的都是“如何在危险中找机遇”“如何在剑尖上跳芭蕾”。
有人曾这样形容中国的企业成长:“涨潮的时候,看起来所有的人都在游泳;一旦退潮,谁没穿衣服便一目了然。”
由于人们对公开、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都将逐渐彻底暴露在公众维权意识以及媒体传播力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企业将面临更多的突发事件,舆论压力的考验。正如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长李道豫所说,“危机事件越来越成为媒体和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提高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99+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刘铁民说等于0:“百分之一的失误会造成百分之百的失败!”危机管理就是要解决“1”的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薛澜把重大危机事件分成5类:一类是重大自然灾害;第二类是生物灾害,像流行病等;第三类是各种事故;第四种是严重的经济失范;最后一种是各种类型的社会冲突。
如何提高领导者危机管理能力?薛澜说,第一是预防,第二是识别,第三是管理,第四是总结。薛澜说,危机的发生就像人的生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预防危机是通过改变行为与建立机制尽量消解危机产生的土壤。很多企业宁愿等到真正的危机发生了,轰轰烈烈地去救火救援,也不愿意事前建立一个组织,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不愿意设立合理的奖惩,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刘铁民则认为风险处理机制非常必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建立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文件,它是一个科学体系,包括职能分配、科学系统、应急方案,直到最后的结果。
危机发生后,往往会朝着企业不期望的方向发展,很多企业本能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加以处理,搪塞缄默,甚或欺诈蒙骗。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说,中国的不少企业发生危机后,对自己的责任是“黑不提、白不提”,这就给企业有空子可钻。他举例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爆竹炸瞎了一个男孩的眼睛,最后赔偿9万美元,企业倒闭;而在同一时间,中国因为一个男孩因为啤酒瓶爆了,伤了眼睛,企业说:“我们可以补偿十捆啤酒。”赔偿额度偏低不仅让企业不作危机预防,事后也常常漠视甚至逃避自己的责任。这同时也说明,危机时刻让企业站在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看待危机是如何的困难。
——选自2004.12.6《中国青年报》
7.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又有个成语叫“未雨绸缪”,意思是说要在事情发生前就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你是一位高中校长,你能否就学校发生师生人身伤亡事故写一份预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学习与探究 第六次应聘
一家通信公司的人事主管经常要到人才市场招聘人,他发现有一个人经常出现,那个人的态度是谦恭的,最后总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可是,他只有大专文凭,而公司录用的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自然他没有被录取的机会。到了第四次,主管就直言告诉他:“公司的录用标准其实是硕士生。”主管的意思很明白,让他不必向公司投递简历了。但他仍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主管笑笑,不再理会他了。
有一次例会,主管偶尔谈起了这个应聘者。在座的总经理听了,问:“他真的是这么说的?”主管说:“是的,而且我记得他一共应聘了6次。”
6次的应聘档案放到了总经理的办公室,几个小时后,总经理决定:“破例录用这位应聘者。” 对于总经理的决定,人事主管一时想不通,按照公司录用标准,他连起码的资格也没有。但总经理拿出这位应聘者的所有简历,说:“第一次简历写的是中专,在机械厂当操作工。第二份简历上多了自考计算机专业在读。第三份简历上多了在计算机公司当送货员。第四份简历上多了电脑维修工作经验。而最后的第六份简历说明他已取得计算机专业本科文凭。”
总经理说:“我们难道不能从这六份简历中看出点什么。他一直在努力接近我们公司的用人标准,他一直把进入本公司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一个人能连续被拒绝五次后继续把应聘简历投来。他是如此信任我们,而我们对他漠然视之,这样的人我们不用,对公司来说真是一种损失。”
——选自2004.12.26《武汉晚报》
8.一个成功的记者,是会注意采访技巧的,其中之一是列好采访提纲。假如你是某报人才专栏的记者,准备采访这位成功的应聘者,你准备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点拨
1.D(A.huī huī huī hún hùn B.yì cuì cuì cuì cuì C.màn màn wàn màn man D均为chè)
2.C(A候,霄;B漫;C联,刻,鉴,揽;D定。)
用心
爱心
专心 3.B 4.B(“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5.D 6.C 7.提示:这个预案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组织机构;②运行程序;③物质保证。
8.提示:这份采访提纲必须不使被采访者难堪,又能给读者以启示。例如:首先向他表示祝贺,然后提出下列问题。
①你每次被拒绝的心里是怎么想的?②你每一次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学历的? ③你在提高自己的学历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④你是否意料到自己会被录用?
⑤你今后还会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吗?⑥你想对其他正在求职的读者或观众说几句吗?
作业练习
基础知识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辉映 朝晖 挥舞 B.翌年 翠绿 淬火 C.漫步 漫骂 藤蔓 D.响彻 清澈 坼裂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浑蛋 憔悴 烂漫 撤走
诨号 精粹 帐幔 掣肘
()
A.耸入云天 静侯 直刺九宵 扭转乾坤 B.慢慢征途 酝酿 经济实力 反复论证 C.连名上报 苛克 借签经验 摘星览月 D.最高致意 配置 预订轨道 辉煌时刻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只能________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②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________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③在万户的飞天________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
A.密封 强大 尝试 B.尘封 雄厚 尝试 C.尘封 雄厚 试验 D.密封 强大 试验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阅读理解与欣赏
航天飞机简介
航天飞机是飞机和火箭的结合体,它既能像火箭那样发射到宇宙遨游,又可像飞机那样降落到机场。通常,航天飞机由上下部分组成:上部是航天飞机的主体,叫做轨道级,它的形状像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下部是两台固体助推火箭和一个大燃料箱,这是一个庞然大物,有十几层楼房那么高,是用来供给轨道级上主发动机燃料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轨道级分前、中、后三段。前段是乘员舱,舱内气压等于正常大气压,可乘3~7名宇航员,多到10人。中段是个很大的运载舱,可以装载人员、卫星、科学仪器和航天武器等,还有在空间用来装卸货物的巨型遥控机械手。后段装有三台发动机,以及使航天飞机作机动飞行,保持飞机稳定,进行姿态变换的动力装置。
航天飞机分三步登天。起飞时,像火箭一样竖立在火箭发射台上,三台发动机和置于大燃料两旁的两台火箭助推器,几乎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升到五六十公里的高空时,两台助推器燃烧完毕,自动脱落,并打开降落伞降落,以便回收后下次再用。这时航天飞机的时速已达5 000多公里,依靠主发动机的推力,继续向高空冲去。大约起飞后8分钟,航天飞机已到达预定的轨道附近,庞大的燃料箱已经用完燃料。这样,航天飞机就只剩下轨道级了,由于装在后段的机动发动机的作用,轨道级正式进入太空轨道飞行。
航天飞机入轨后,运载舱上的舱门打开,就可以执行各种任务了。航天飞机可以在太空飞行一个月之久。
航天飞机要返回地球时,便启动机动发动机,使它脱离原来的地球轨道,高度逐渐降低,再入大气层,在大气动中作无动力滑翔飞行,最后像普遍喷气式客机那样,在跑道上俯冲着陆。返回地面后,经过维修保养,补充燃料,加装助推器和燃料箱,又可再次升空飞机。这种航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100次左右。
航天飞机上升和再入大气层时加速度很小,可供健康的人乘坐遨游太空。还可以在轨道上发射人造卫星,进行科学实验和修理卫星,以及用于军事目的等。航天飞机还可以作为“运输机”为空间实验室送部件、器材、物资和人员。
5.第二段中“这是一个庞然大物,有十几层楼房那么高”中的“这”指的是
()
A.航天飞机 B.两台固体助推火箭 C.大燃料箱 D.B和C 6.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航天飞机是一架绑在火箭上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B.航天飞机的轨道级后段有三台发动机,其作用贯穿于航天飞机的所有飞行过程 C.航天飞机的机动发动机,使航天飞机脱离原来的地球轨道,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D.航天飞机至少能重复使用100次 99+1=?
危机管理:剑尖上跳芭蕾
1996年,湖南一个名叫陈伯顺的老人死了,据说是因为喝了三株口服液全身溃烂而亡。不久之后,当年的中国保健第一品牌“三株”轰然倒地。虽然3年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还了“三株”一个清白,但是吴炳新和他的“三株”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从此,中国企业开始接触一个新名词:危机管理。
11月25日,“第二届现代企业危机管理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危机管理专家、公关传播专家以及中外企业负责人近150人与会。他们的言词之间闪烁的都是“如何在危险中找机遇”“如何在剑尖上跳芭蕾”。
有人曾这样形容中国的企业成长:“涨潮的时候,看起来所有的人都在游泳;一旦退潮,谁没穿衣服便一目了然。”
由于人们对公开、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都将逐渐彻底暴露在公众维权意识以及媒体传播力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企业将面临更多的突发事件,舆论压力的考验。正如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长李道豫所说,“危机事件越来越成为媒体和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提高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99+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刘铁民说等于0:“百分之一的失误会造成百分之百的失
用心
爱心
专心 5 败!”危机管理就是要解决“1”的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薛澜把重大危机事件分成5类:一类是重大自然灾害;第二类是生物灾害,像流行病等;第三类是各种事故;第四种是严重的经济失范;最后一种是各种类型的社会冲突。
如何提高领导者危机管理能力?薛澜说,第一是预防,第二是识别,第三是管理,第四是总结。薛澜说,危机的发生就像人的生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预防危机是通过改变行为与建立机制尽量消解危机产生的土壤。很多企业宁愿等到真正的危机发生了,轰轰烈烈地去救火救援,也不愿意事前建立一个组织,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不愿意设立合理的奖惩,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刘铁民则认为风险处理机制非常必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建立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文件,它是一个科学体系,包括职能分配、科学系统、应急方案,直到最后的结果。
危机发生后,往往会朝着企业不期望的方向发展,很多企业本能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加以处理,搪塞缄默,甚或欺诈蒙骗。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说,中国的不少企业发生危机后,对自己的责任是“黑不提、白不提”,这就给企业有空子可钻。他举例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爆竹炸瞎了一个男孩的眼睛,最后赔偿9万美元,企业倒闭;而在同一时间,中国因为一个男孩因为啤酒瓶爆了,伤了眼睛,企业说:“我们可以补偿十捆啤酒。”赔偿额度偏低不仅让企业不作危机预防,事后也常常漠视甚至逃避自己的责任。这同时也说明,危机时刻让企业站在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看待危机是如何的困难。
——选自2004.12.6《中国青年报》
7.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又有个成语叫“未雨绸缪”,意思是说要在事情发生前就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你是一位高中校长,你能否就学校发生师生人身伤亡事故写一份预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学习与探究 第六次应聘
一家通信公司的人事主管经常要到人才市场招聘人,他发现有一个人经常出现,那个人的态度是谦恭的,最后总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可是,他只有大专文凭,而公司录用的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自然他没有被录取的机会。到了第四次,主管就直言告诉他:“公司的录用标准其实是硕士生。”主管的意思很明白,让他不必向公司投递简历了。但他仍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主管笑笑,不再理会他了。
有一次例会,主管偶尔谈起了这个应聘者。在座的总经理听了,问:“他真的是这么说的?”主管说:“是的,而且我记得他一共应聘了6次。”
6次的应聘档案放到了总经理的办公室,几个小时后,总经理决定:“破例录用这位应聘者。” 对于总经理的决定,人事主管一时想不通,按照公司录用标准,他连起码的资格也没有。但总经理拿出这位应聘者的所有简历,说:“第一次简历写的是中专,在机械厂当操作工。第二份简历上多了自考计算机专业在读。第三份简历上多了在计算机公司当送货员。第四份简历上多了电脑维修工作经验。而最后的第六份简历说明他已取得计算机专业本科文凭。”
总经理说:“我们难道不能从这六份简历中看出点什么。他一直在努力接近我们公司的用人标准,他一直把进入本公司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一个人能连续被拒绝五次后继续把应聘简历投来。他是如此信任我们,而我们对他漠然视之,这样的人我们不用,对公司来说真是一种损失。”
——选自2004.12.26《武汉晚报》
8.一个成功的记者,是会注意采访技巧的,其中之一是列好采访提纲。假如你是某报人才专栏的用心
爱心
专心 记者,准备采访这位成功的应聘者,你准备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点拨
1.D(A.huī huī huī hún hùn B.yì cuì cuì cuì cuì C.màn màn wàn màn man D均为chè)
2.C(A候,霄;B漫;C联,刻,鉴,揽;D定。)3.B 4.B(“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5.D 6.C 7.提示:这个预案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组织机构;②运行程序;③物质保证。
8.提示:这份采访提纲必须不使被采访者难堪,又能给读者以启示。例如:首先向他表示祝贺,然后提出下列问题。
①你每次被拒绝的心里是怎么想的?②你每一次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学历的? ③你在提高自己的学历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④你是否意料到自己会被录用?
⑤你今后还会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吗?⑥你想对其他正在求职的读者或观众说几句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7
第二篇:【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测试新人教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随堂检测
【知识应用自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辉煌 嬉戏 耸入云天 眉目传情 B 枯竭 忌讳 转瞬即失 活灵活现 C 横亘 伶俐 扭转乾坤 洗耳躬听 D 翌日 引擎 不可逾越 谈笑风声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实词,正确的一项是()①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②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③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__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④ 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 的各种身体测试。A.托举 震惊 实行 苛刻 B.带着 震动 实行 苛求 C.托举 震动 实施 苛刻 D.带着 震惊 实施 苛求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D、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4、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梵高的坟茔 范曾
①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答题向导
1、“失”“躬”“声”这几个字形有误的词都是音近词的错误。虽然音近,但意义有较大的区别,尤其是一些固定的短语(包括成语)里面的词,是多少年来约定俗成的,不可随意更改。
2、这是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的辨析,最关键的是弄明白其意义,然后把它放入上下文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这几个词都是从课文中抽出来的,又换上了相近的词,看同学们能否理解。当然,近义词的区别,有些在字典上是查不到了,需要我们通过运用,通过读优秀作品来揣摩其区别。经常这样做,才能有更深的认识。
3、本题考查了引号、分号、书名句、逗号的用法。两个并列的分句,如果分句内部无逗号,分句之间,用逗号即可,如果中间有逗号,则必须用分号隔开。“863计划”是一项计划,不是书籍、报刊名,所以不能用书名号。
4、本题考查的是歧义句。所谓歧义句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让人听不出是说哪一个。这需要仔细揣摩。
②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面临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然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公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了一次壮烈的抗议。
③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籍。当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到她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的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④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的梵高毫不相干。
⑤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抔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5、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2段的阅读中抓重要的语句要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要有关内容,作出简明的回答。(不超过30个字)
语句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有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3段中,作者提到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是直接关系,如中心语句;有大师的创作情况,这是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在文中起什的警句本身就是中心,或是中
心的部全思想内容。有的是间么作用?
接关系,如文眼可以窥视中(1)这是用了___表现手法。
(2)在文中的作用是(不超过25个字)_______心;有的精彩语句可以反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甚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过渡句常常可以提示中心。______
2、根据语序和词与词之间的7、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仔细阅读第3段,用简要的语
关系,根据句子的语气与语言归纳。答: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根据修辞手法的运用,根______
据句子的各成分各分句之间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的关系等,正确理解关键语A 文章第3段说“这种画一旦 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句。3 不同文体的文章重色彩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的要语句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画风填补了病态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文中交代要素的语句,以及叙新领域。述中穿插的精彩的议论、抒情B 第5段说“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的语句是重要语句;议论中提
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坟茔远离城市的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一片宁静与芬芳。C 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思是说一个人身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烟云,等待他的往是死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 永远被人铭记和景仰。
D 古往今来的画家,不可胜计,然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梵高属于第二类。
E 梵高用自裁的方式来抗击命运固然不值得称道,但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真情却给后来的艺术家们带来无尽的启示。
出观点的语句,论述精辟的语句,以及得出结论的语句,反映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语句等是重要语句。文学作品中那些最能反映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语句是重要性语句。抓住这些语句是理解不同文体文章的基础。
F 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好酒一样,存放越久,味道越醇。【应用自测解析】参考答案
1、A(B项“转瞬即失”的“失”应为“逝”,C项“洗耳躬听”的“躬”应为“恭”,D项“谈笑风声”的“声”应为“生”。)2.C(“托举”把火箭推动飞船飞上天的状态很形象地表达出来,而“带着”则应是火箭在前,飞船在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不准确;“震动”(重大的事情或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震惊”则是使大吃一惊的意思;“实施”虽也有实行(法令、政策等)的意思,但它比“实行”更正规一些,它后面往往跟的就是“法令”“政策”等;“苛求”后面往往有宾语,而“苛刻”一般没有。)
3、A(B项分号改为逗号,C项书名号改为引号,D项“发射探空火箭”后,“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后应为分号。)
4、B(A项有歧义“政府颁布法令,取缔药品交易市场”还是“政府颁布法令,对取缔药品交易市场的任何做法,加以禁止”。C项也有歧义,是“独联体国家“‘瞧不起’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还是“独联体国家收看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项歧义在于是“警方愤慨的对象是‘报案人’”还是“警方愤慨的对象是‘围观者’”。)
5、【答案】梵高的艺术无人欣赏,穷困潦倒的他也只好用自杀反抗这不公平的社会【解析】既要答出“他的艺术无人欣赏”,又要答出“自杀”才能得满分。
6、【答案】①反衬②突出他清白无瑕的生活的朴实淡泊的画风(答衬托也对)【解析】既要答出“衬托手法”,又要具体谈作用,切不可笼统去谈。
7、【答案】①取材于平凡事物②感悟真挚自然,决无矫饰③充满对人生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④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 【解析】可用分层次的方法,然后归纳。
8、【答案】BD 【解析】B项应为“梵高的灵魂”已经得到了安慰,因为人民崇拜他;D项梵高应属第三类。
第三篇: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
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学习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一、知识储备
1、读准字音运载(zài)橘红(jú)角落(jiǎo)翌年(yì)开辟(pì)乐曲(qǔ)酝酿(niàng)横亘(gèn)着陆(zhuó)
2、解释词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的时候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于严厉、刻薄。
尘封:放置已久,覆满灰尘。
辉映:照耀;映射。
翌年:明年。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从地面上陡然耸起。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巨大;也形容声势必浩大或影响巨大。
3.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2)解题:“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语双关,既是对“神五”发射过程的记录,也是对中国航天发展史的叙述。
(3)写作背景: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问题探究主问题一: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子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实指“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子问题2.阅读课文,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并概括一下导语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了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价值所在。
子问题3.请概括第二部分具有重大意义的六件大事。
明确:(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子问题4.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不是。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主问题二: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及艺术手法。
子问题1.结合首尾两部分谈谈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子问题2.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达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成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子问题3.报道中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诗本文写作的主要特色,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明确:“金色的秋日”有两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的步伐并没用停止,而是在不断地走下去。
(2)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明确: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倍受鼓舞。
三、课文小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如果让我们写一篇新闻稿,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对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回答1-4题梵高的坟茔 范曾①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②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面临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然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公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了一次壮烈的抗议。
③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籍。当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到她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的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④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的梵高毫不相干。
⑤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抔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2段的有关内容,作出简明的回答。
2、在第3段中,作者提到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是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仔细阅读第3段,用简要的语言归纳。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 文章第3段说“这种画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病态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B 第5段说“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坟茔远离城市的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一片宁静与芬芳。
C 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思是说一个人身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烟云,等待他的往是死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 永远被人铭记和景仰。
D 古往今来的画家,不可胜计,然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梵高属于第二类。
E 梵高用自裁的方式来抗击命运固然不值得称道,但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真情却给后来的艺术家们带来无尽的启示。
F 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好酒一样,存放越久,味道越醇。
答案:
1.“他的艺术无人欣赏”,又要答出“自杀”才能得满分。
2.①反衬②突出他清白无瑕的生活的朴实淡泊的画风(答衬托也对)3.①取材于平凡事物②感悟真挚自然,决无矫饰③充满对人生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④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4.BD 【解析】B项应为“梵高的灵魂”已经得到了安慰,因为人民崇拜他;D项梵高应属第三类
第四篇:2018高中语文第11周飞向太空的航程1
第11周 飞向太空的航程
(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辉映(yìnɡ)九霄(xiāo)奇迹(jī)不同凡响(fán)B.翌年(yì)酝酿(rànɡ)横亘(ɡèn)摘星揽月(lǎn)C.应用(yìnɡ)苛刻(kē)扭转(niǔ)载人飞船(zài)D.着陆(zháo)耸入(sǒnɡ)轨道(ɡuǐ)可供借鉴(ɡōnɡ)【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拨地而起,直刺九宵…… B.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览月”已为期不远了。
C.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表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D.2003年9时10分许,飞天勇士杨利伟乘坐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A项,拔地、九霄;B项,揽月;C项,标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__________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②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__________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
③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__________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④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__________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A.诞生 泄露 密封 借鉴
B.诞生 透露 尘封 借鉴 C.降生 泄露 尘封 利用
D.降生 透露 密封 利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根据语境和搭配,可以得出B项最恰当。4.下列画线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沉闷:声音低沉,不响亮)
B.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C.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横亘:横卧)
D.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苛刻:烦琐)【答案】D 【解析】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过于严厉。5.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那好像是江上的渔火。
B.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C.村前的小路紧贴这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小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条白练。
D.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答案】D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D.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答案】A 【解析】B项,分号改为逗号;C项,书名号改为引号;D项,“发射探空火箭”与“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后均应为分号。
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变暖使日本建筑物、农作物等受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凡响,每年最多可达8.73亿日元。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C.张成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D.一些不法商贩在早已过期食品的包装上略微改头换面,又拿出来出售,相关部门必须狠狠打击这种不法行为。【答案】B 【解析】A项,不同凡响:形容事务(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此处用错对象。B项,黯然失色: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后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C项,遍体鳞伤:全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很重。“遍体鳞伤”与“全身”重复。D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此处望文生义。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萨德”系统部署地韩国庆尚北道星州郡近千名以上民众15日下午在当地举行集体削发仪式,抗议政府部署“萨德”的决定。
B.《连线》杂志网络版今天发表文章指出,苹果能否实现自己的“汽车梦”,最大的障碍将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监管规定。
C.中国已建成的高速铁路有1.7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60%以上,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如今,转基因技术正不可阻挡地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尽管生物学界一再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生态学家、伦理学者和普通民众仍心存疑虑。【答案】D
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
②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③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
④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A.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可确定。10.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时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开始绕月探测活动。
自10月24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326个小时的飞行中,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5示例二:进行“离心机训练”时,在高负载的情况下顽强训练,从来没有按过警灯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解析】本文在写杨利伟训练时,主要通过细节刻画来突出其顽强意志。4.杨利伟的成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5分)
【答案】(1)良好的素质为成功提供了可能,但不发展提升素质,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2)成功的里程碑需要用汗水甚至热血浇铸。
(3)英雄不是天才,英雄一样有平常人的烦恼和困顿,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积极应对纷至沓来的困难甚至灾难,以平常心生活,以超常心工作。(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由杨利伟战胜艰险,战胜自己,走向成功的事例升华到人们争取成功的一般规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
中国航天事业先行者赵九章
高 睿
1907年10月15日,在古城河南开封一户原籍浙江湖州的中医世家,一个男婴呱呱诞生了,他就是赵九章。幼年的赵九辛,在私塾中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发奋读书,立志长大以后要成为国家的栋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对赵九章的思想影响很大,少年赵九章不仅因此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且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放弃了学习文学的初衷而改学,以“科学救国”的远大抱负为己任。
1925年,他考进了浙江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系。在这里,赵九章与一些进步同学走到一起,并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对赵九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那以后,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爱国的民主学生运动中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赵九章不幸被捕入狱。所幸赵九章的姨夫戴季陶在国民党政府中位高权重,由他出面疏通关系,终于将已经奄奄一息的赵九章从狱中保释了出来。
赵九章虽然出狱了,但大革命失败后,进步势力遭到严重挫折,革命形势十分严峻。有戴季陶这么一个有权有势的亲戚做靠山,而且本身还曾做过戴季陶的机要秘书,以这样的资历,赵九章若要走上仕途,前程自然不可限量。但他却看不惯国民党官场的腐败,不愿同流合污,时常与戴季陶发生矛盾。1930年,他毅然北上,考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5年7月,赵九章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研习动力气象学、高空气象学和海洋学等课程。1937年,他在《现代气象学之研究与气象预报》这篇论文中,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把数学、物理引进气象学领域的想法。同年,他在整理大西洋高空探测资料的基础上,用求解数学、物理方程的方法,定量地讨论了从热带高压到赤道途中信风主流中得到的水汽和热量的多少问题,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这是他按自己的思路把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引进到气象科学中来的首次尝试。该文发表后,立刻引起
因为成就卓著,他被任命为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
E.赵九章在开展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事业中,始终都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在中国自己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上,在该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答案】A E
2.赵九章在气象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首次尝试把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引进到气象科学中;率先以大气长波的临界波长理论,提出了行星波斜压不稳定概念。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传记内容的感知,从文本中找到与赵九章在气象学上取得的成就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筛选出来并提炼概括。例如,答题区间在第4段、第6段,“这是他按自己的思路把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引进到气象科学中来的首次尝试”“率先以大气长波的临界波长理论,提出了行星波斜压不稳定概念,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可根据这两句提示直接提炼概括即可。
3.为什么称赵九章为“中国航天事业先行者”?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洞察到争夺外层空间的新动向,意识到空间物理研究的兴起,提出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可行性和提交技术实现报告;针对国情,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的重要建议;带领他的研究集体,揭开了我国空间物理研究的第一页;研制出了与人造卫星相关的多种技术工具。
4.作为一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学家,赵九章充满了人格魅力。请结合文章,就赵九章的人
第五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_1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XX年10月1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需要把握:
一是19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这篇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